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亲爱的墨尔波墨涅" 与万逸之捡来的家具和面包

"亲爱的墨尔波墨涅" 与万逸之捡来的家具和面包

2025/4/9
logo of podcast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万逸之
吴振华
安东尼
Topics
安东尼:万逸之的艺术作品以捡来的残破面包修补残破家具的形式,呈现了其对移民议题的关注,并引发了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思考。作品包含装置和影像两个部分,通过对日常物件的重新组合和使用,展现了移民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 万逸之:我的作品《tout n’est pas si mal》(不全都那么糟)和《处处》使用捡来的残破家具和面包,象征着移民在社会中被边缘化和忽视的处境。我用面包修补家具的过程,也象征着移民对新环境的适应和模仿,以及这种适应过程中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作品中体现的临时性和脆弱性,正是我自身以及许多移民共同的体验。我关注的主题是移民的处境,这源于我在中国西安美院学习期间对城中村居民的观察和思考,并在来到法国后得到了延续和深化。我选择用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在视觉上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我想要传达的感受,即移民群体在社会中虽然数量众多,但却常常被忽视。 吴振华:万逸之的作品以物件装置和影像结合的方式,深刻地展现了移民的经历和状态。影像部分更能深入地展现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作品巧妙地运用面包的谐音“痛苦”(Le Pain/The Pain),与展览主题和移民的处境相呼应,引发了观众对个体在不确定世界中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Ryuku OTSUKA:万逸之的作品让我感同身受,因为它关注了移民的脆弱性,这与我自身的经历产生了共鸣。此外,作品中体现的杜尚式的现成品运用和随机性,也使我欣赏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 supporting_evidences 万逸之: '这次是有带来一组装置作品和一件行为的影像装置作品名字是叫 Duneba Simar 是之前我在街上去收集回来的很多坏掉的家具以及被别人扔掉的面包然后用这些面包去对坏掉的家具进行修补' 万逸之: '对我而言这些被扔掉的家具以及这些面包其实是日常生活里面非常常见的一部分但它经常会被人忽视掉' 万逸之: '对我而言就像我刚刚说的就是面包也是对于法国社会而言是一个非常日常的就像大米对于中国人对于东方人而言' 吴振华: '万逸之的作品通过物件装置和影像,展现了移民的经历和状态。' Ryuku OTSUKA: '在题材上他讲到了移民问题讲到了亚洲移民问题他们俩在交谈中谈到了移民的脆弱性这一点让他自己感同身受他被感动到了'

Deep Dive

Chapters
巴黎美院学生万逸之在“亲爱的墨尔波墨涅”群展上展出了三件作品:两个装置作品“不全都那么糟”和一个影像作品“处处”。他用捡来的残破面包修补捡来的残破家具,并将创作过程拍成视频。作品探讨了移民的议题,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
  • 万逸之用捡来的残破面包修补残破家具创作装置艺术
  • 作品名为“不全都那么糟”和“处处”,探讨移民议题
  • 作品体现了临时性和脆弱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文化艺术。巴黎美院一个名叫“亲爱的墨尔波墨涅” ( Chère Melpomène) 的群展昨天开幕。墨尔波墨涅是古希腊的悲剧缪斯,展览组织者以跟墨尔波墨涅叙述为题,呼吁社会的公平公正。

这次在“亲爱的墨尔波墨涅”的群展中,巴黎美院学生,来自中国安庆的万逸之贡献了三件作品,两件装置,题为“tout n’est pas si mal ”( “不全都那么糟”) 和一件与装置有关的影像作品“处处“。他用捡来的残破的面包来修补捡来的残破的家具,实体,形成装置作品。他做这一类装置的动作,拍了视频,形成了影像作品。

万逸之在中国西安美院念书的时候就开始对迁徙和移民的议题感兴趣。在中国的时候,他观察的是不同地区中国人的迁徙与移民。来到法国以后,他自身也在经历不同国度的人的迁徙与移民所遇到的问题。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请万逸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请青年艺术家吴振华和Ryuku OTSUKA 来介绍他们对万逸之作品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