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2】哲学博士:把“姐妹情谊”作为方法

【32】哲学博士:把“姐妹情谊”作为方法

2024/11/11
logo of podcast 我是女博士

我是女博士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谢晶
Topics
谢晶:本期节目探讨了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以及“姐妹情谊”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可能性。谢晶教授结合自身求学和教学经历,分享了她对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解,以及对不平等现象的思考。她认为,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学术气质不同,这影响着学科选择。学习西方哲学必须使用原文,不同语言的学习体验差异巨大。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受学术环境影响,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偏好。法国中学的哲学教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教育,而是精英教育。哲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联系,并关注不同人群的现实状况。法国公共教育体制旨在培养合格公民,但其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过高,导致不平等。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尽可能多地培养更多的人,将工具传递给他人。最初对卢梭的兴趣源于其优美的文笔,之后才深入研究其不平等理论。卢梭的思想既启蒙又反启蒙,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对不平等理论研究有启发意义。经典的平等框架存在局限性,卢梭的思想有助于突破僵局。年轻人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无力感。面对年轻人的无力感,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可以提供一些思路,例如从个人行动做起。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试错,改变共处方式和分配方式,保持乐观有助于克服无力感。女性主义是推动平等理论的主要力量。女性主义内部存在争论,但重要的是区分初衷,关注是否致力于实现平等。费德丽奇的《凯列班与女巫》一书对理解女性困境有帮助。女性主义改变了研究方式和人际相处方式,促进了“姐妹情谊”。女性主义改变了知识生产过程,从竞争转向共生。学院体制的竞争模式具有男性特征,女性主义倡导合作和共生。 红总:作为节目的主持人,红总引导话题,并与谢晶教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对谢晶教授的观点进行补充和提问,推动了节目的发展。 海云:作为节目的另一位主持人,海云也参与了话题的讨论,对谢晶教授的观点进行补充和提问。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谢晶教授选择哲学作为她的研究方向?

谢晶教授对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感兴趣,认为哲学是文科中最能满足这一兴趣的学科。她对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敏感也促使她选择了哲学。

谢晶教授在法国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尤其是法语的掌握。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克服这一障碍,甚至在博士阶段仍然在努力提高法语水平。

谢晶教授在法国的教学经历对她有何影响?

她在法国教中学生的经历让她意识到哲学必须与现实和不同人的生活相关联。这段经历帮助她确定了哲学研究的方向,即关注现实问题。

谢晶教授如何看待法国的哲学教育?

法国的哲学教育虽然普及,但实际上非常精英化,对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要求很高。尽管如此,哲学教育仍然强调培养公民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谢晶教授对卢梭的研究有何独特见解?

她认为卢梭不仅是一个启蒙思想家,还是一个反启蒙者,他的思想在现代不平等理论中仍有重要影响。卢梭的研究帮助她理解了平等问题的经典框架及其局限性。

谢晶教授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的无力感?

她认为年轻人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面对复杂的系统和社会结构,他们感到无力改变现状。这种无力感部分源于对行动空间有限的清醒认识。

谢晶教授如何看待女性主义内部的争论?

她认为女性主义内部的争论是良性的,但强调区分初衷。如果初衷不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平等,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被视为女性主义。

谢晶教授推荐哪些书籍帮助理解女性主义?

她推荐了《卡里班与女巫》、《性别麻烦》、《性契约》等书籍,这些书帮助她理解了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关系,以及性别不平等背后的意识形态。

谢晶教授如何定义“姐妹情谊”?

她将“姐妹情谊”视为一种研究范式,强调从竞争转向共生,从判断转向理解。这种模式改变了知识生产的过程,使其更加注重合作与交流。

Chapters
谢晶教授分享了她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到法国EHESS哲学博士的求学经历,探讨了个人思考方式、学术气质以及学科选择对研究方向的影响。她反思了在不同学术环境中,研究问题如何受到学术共同体的影响。
  • 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经历
  • 法国EHESS哲学博士学习
  • 学术气质与思考方式
  • 学科选择与研究方向
  • 学术共同体的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嘉宾

谢晶,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学校(EHESS)哲学与社会科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巴黎LIER-FYT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通讯研究员。研究涉及社会本体论、结构主义社会人类学、现代性批判等,近年来研究重心转为平权理论、性别研究与意识形态批判。

本期节目特别鸣谢

光启书局

本期知识点

谢晶老师关于卢梭的讲座:

谢晶讲不平等:权力、身份与社会分配)

以下是本期嘉宾为对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感兴趣的听友们推荐的一份书单。这些研究挑战我们自认为属于真理的常识,挑战我们对社会、人性和历史的看法,也会丰富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以及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而这正是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

其中,前两本书会让大家知道,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到底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从事这些研究?而三本书,则从不同的路径向我们呈现,出于平权的诉求而展开的性别研究领域能产生出非常丰富的成果。

Cinzia Arruzza, Tithi Bhattacharya, Nancy Fraser, Feminismfor the 99 Percent: A Manifesto

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清晰地理解到,女性主义就是平权主义;如果我们是女性主义者,那我们实际上支持的是平权,反对的是特权。女性主义者所从事的工作,是反对在全球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语境下,权利和资源越来越集中在1%的人手中的现象。

这本书还有一个可以帮助我们解惑的方面。今天有一种比较主要的声音在质疑女性主义,认为最重要的统治和剥削的关系,还是阶级关系,而不是性别关系。而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性别作为一种对人进行区分对待的标准,是在资源分配或权利分配上造成不公正的原因。

Caroline Criado Perez, The Invisible Women(《看不见的女性》)

性别意义上的平权似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推进,因此,有人质疑两性平等至少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而这本书指出,在看似已经平权和性别中立的地方,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隐性的对女性的不公正,这使得女性处于劣势和不利的条件中。

比如,在各种各样看似中性的公共场所,很多都是以男性的标准来设计的。女性在使用这些设施时会感到很不便利,甚至会有危险。再比如,在医疗领域,绝大部分的药物剂量、病症的诊断都是以男性为标准的,而同样的病症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的典型症状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由于我们以男性的典型症状为标准,因此女性更容易被误诊。

因此,这本书会让我们比较清楚地意识到,男性统治或父权在我们当今所处的社会中仍然是一个现实,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Pierre Bourdieu,  LaDomination Masculine(《男性统治》)

在这本书中,布迪厄运用了几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来分析男性统治为何存在且根深蒂固。其中,他特别调用了“惯习”(habitus)和“象征暴力”这两个概念。

“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发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倾向;而“象征暴力”则指的是这些惯习如何令统治关系变得自然而然,令处于弱势的人不在意识到自己是在被迫服从。

布迪厄在《男性统治》这本书中通过运用“惯习”和“象征暴力”等社会学概念,深入剖析了男性统治的社会根源和维持机制。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为什么那些看似是我们的自然属性、我们自然而然相信的一些东西、从事的一些行为,甚至是我们自然而然就有的爱好、欲望等,实际上全都是在社会生活中被建构出来的。

Sivila Federici, Caliban and the Witch (《凯列班与女巫》)

这本书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历史学研究(Her-stories),针对正统的、单一的历史叙事(his-tory)提出了挑战。我们对于社会和人类历史的线性、单一的看法实际上是男性中心主义的一个结果。那些被描述为进步史、发展史、文明史的过程,如果从不同的视角,特别是女性的视角来看,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比如压迫史、剥削史等。

在这本书中,Federici聚焦于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广泛存在的猎巫现象。她并不是简单地将猎巫归因于宗教信仰或迷信,而是将其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联系在一起。她认为,猎巫实际上是早期资本主义对底层女性、尤其是那些试图维护自己资源和知识的女性的一种迫害和剥削。那些知识在当时对女性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她们在社会中立足和生存的基础。而剥夺女性的这些资源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Vinciane Despret, Que diraient les animaux, si…on leur posait les bonnesquestions ? (《我们问对动物了吗?》

这本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与性别研究或女性主义没有直接关联,但它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女性学者如何因其独特的视角和身份,在一些问题上呈现出与主流完全不同的研究样态。事实是,许多女性学者,尽管她们的研究领域可能并不直接涉及性别或平权问题,但她们的研究方式、视角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却常常因为她们的女性身份而有所不同。

在《我们问对动物了吗?》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了女性动物行为学家如何采取一种人类学式的沉浸式研究方式,来挑战主流对动物世界的看法。这种研究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把一切的先决条件都设计好的实验室研究方式,而更加注重观察和理解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通过这种研究方式,女性动物行为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打破常识的结论。她们指出,动物的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在遵循普遍的规律,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社会结构和个体差异等,并且是具有创造性的。这些发现挑战了主流科学界对动物世界的刻板印象,如动物只是遵循本能行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规律。

事实上,主流科学界对动物世界的看法往往受到人类自身价值观和立场的影响,比如alphamale(首领雄性)的概念,比如用竞争和统治关系去解释大部分的行为,这常常是立场先行的。

时间轴

03:44 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学术气质是不一样的

10:10 语言就是思维,就是世界观

17:40 哲学即使对于最底层的人也是有用的

24:15 教育是为了平等,但它为什么也会造成不平等?

31:16 卢梭厉害在他既启蒙又反启蒙

39:30 今天的年轻人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无力感

49:41 女性主义是推动平等的主要力量

59:13 “姐妹情谊”可以是一种研究范式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开始音乐:Angele “balance ton quoi”

结束音乐:Imagine(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版)

【本期主播】

红总:传播学博士,一个留学咨询师

海云:文化研究博士,一个做媒体的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一: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加入听友群方法二:微信扫下面二维码。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email protected])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