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3】生态学博士:外来物种成功走出舒适区,对我们人类的启示

【33】生态学博士:外来物种成功走出舒适区,对我们人类的启示

2024/11/25
logo of podcast 我是女博士

我是女博士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金娥
Topics
刘金娥: 本期节目主要围绕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展开,从其引进背景、生长特性、生态影响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我个人研究方向是互花米草的控制,旨在寻求在保护生态平衡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点。 互花米草最初由我的导师的导师从美国引进,旨在用于保滩护岸、促淤造陆等,这与当时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密切相关。然而,随着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其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例如挤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对鸟类栖息地造成破坏等。因此,目前国家已启动专项治理计划,旨在控制其扩张。 我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互花米草的可持续控制策略,而不是完全清除。通过定期收割,可以将其转化为优质饲料,同时保留部分植株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发挥其固碳等正面作用。这种策略兼顾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野外研究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至关重要。我们通过长期合作,培训当地渔民成为熟练的科研助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 作为女性科研工作者,我发现女性在野外工作中也具备独特的优势,例如更容易与当地居民建立信任,获得更多帮助等。 红总: 作为节目的主持人,我主要负责引导话题,并与嘉宾进行互动,从而更清晰地呈现互花米草的相关知识以及刘老师的研究成果。 黄薇: 作为节目的另一位主持人,我主要负责与刘老师就互花米草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不同角度补充相关信息,例如外来物种与入侵物种的区别等,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刘金娥教授选择研究互花米草?

刘金娥教授的导师的导师是引进互花米草的先驱,而她则研究如何控制其生长。这种转变反映了科学研究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从引进物种到控制其负面影响。

互花米草是如何被引入中国的?

互花米草最初由南京大学的教授在1979年从美国引进,目的是为了保滩护岸、促淤造陆和固碳增汇。

互花米草对生态系统有哪些负面影响?

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挤占了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影响了沿海湿地迁徙鸟类的栖息环境,导致鸟类难以在其密集的植被中活动。

刘金娥教授对互花米草的治理提出了什么建议?

刘教授建议通过低成本的收割方式,将互花米草用作饲料,既可以减少其扩张,又能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同时保留部分草滩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外来种和入侵种有什么区别?

外来种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途径从原产地传播到新环境的物种,而入侵种则是指那些在新环境中造成了经济损失、生态破坏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外来种。

刘金娥教授在野外考察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刘教授在野外考察时经常陷入淤泥中,甚至需要当地渔民的帮助才能脱困。她还曾在装海鲜的船上过夜,醒来时发现全身都是苍蝇。

刘金娥教授如何与当地居民建立合作关系?

刘教授通过筛选合适的合作者,并与他们建立长期信任关系。她坦诚地表达需求,并尊重对方的劳动,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模式。

女性在野外考察中有什么优势?

女性在野外考察中通常会得到当地居民更多的照顾和帮助,尤其是在体力活动较多的情况下,男性工人更愿意协助女性完成任务。

刘金娥教授对生态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

刘教授认为生态学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随着人类对生活品质和环境要求的提高,生态学将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门重要的素养课程。

Chapters
本节讲述了刘金娥教授本科选择生态学专业的初衷以及博士阶段研究方向的转变。她本科时被神农架野人的传说吸引,后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更适合探索性工作,最终转向研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
  • 本科选择生态学专业是受神农架野人传说吸引
  • 博士阶段转向研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
  • 对重复性工作的兴趣缺缺,更喜欢探索未知

Shownotes Transcript

有多少人在小时候听过关于神农架野人的传说?我们今天的嘉宾就是受这个传说吸引,学了一个在90年代还挺冷门的专业——生态学。有趣的是,她研究的这个物种,是她导师的导师当年专门从国外引进的,如今她研究的,却是如何控制这个物种。当一个物种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成功“移民”他乡之后,又受到当地人的抵制,这似乎不仅是植物界发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和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刘金娥教授来聊聊外来物种如何入侵当地人的生活。

本期嘉宾

刘金娥,南京大学生态学方向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互花米草对苏北盐沼沉积物有机碳库功能格局影响机理”、“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积累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对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研究”、“中国互花米草盐沼扩张机制研究”等项目。

本期知识点

外来种与入侵种

一个物种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途径从起源地被携带到其自然分布区域以外的地区,能够成功定居、完成生活史功持续繁殖,形成持续存在的种群。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和地区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物种被有意引入或者无意携带到新生境中成为外来种。有一些外来种进入新的区域后,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引起经济损失(紫荆泽兰)、病原体传播(如松材线虫)、生物多样性损失(加拿大一枝黄花、互花米草)等负面效应,成为了入侵种。入侵种一般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传播快速等特点。世界各国也都更具其危险程度,建立了入侵物种名单。

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属于禾本科,米草属,是原产于美国东海岸的多年生草本C4植物,是一种盐生植物。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植株体内有盐腺,可耐受高达6%的盐度,每天长达12小时的淹没时间,光合速率高,地下根茎发达。1979年有南京大学引进到中国,1980-1981年南京大学植物园内缸钵育苗扩繁;1981年年底1983年在福建罗源海滩引种扩种;之后向沿海其他省市、地区扩大引种,用于保滩护岸,促淤造陆,固碳增汇,并探索了互花米草资源化利用途径。1996年,关于互花米草的综合利用生态工程获得国际生态工程学奖。随着互花米草面积的迅速扩张,又高又密互花米草植被对挤占了本地植物的分布面积,也对沿海湿地迁徙鸟类的种群栖息产生了负面影响。2003年被列入入侵物种名单。2021年,我国启动了互花米草专项治理计划,通过可持续治理技术控制互花米草的扩张。

时间轴

07:10 学生态学是想去神农架看野人

16:48 我的导师研究引进这个物种,我研究如何限制它的生长

22:45 与其完全清除互花米草,不如转化利用

30:12 外来物种和入侵物种有何区别?

40:08 出海采样住在渔船上,连头发缝里都是苍蝇

41:59 当地劳动人民是我们熟练的科研助理

48:15 最大的挑战是在当地建立合作关系

53:33 在野外当地人更愿意帮助女性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嘉宾推荐音乐:Sarah Brightman《Scarborough Fair》

【本期主播】

红总:传播学博士,一个留学咨询师

黄薇:历史学博士,一个图书馆员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email protected])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