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62、创新药还能投吗?对话平安基金周思聪

62、创新药还能投吗?对话平安基金周思聪

2025/6/12
logo of podcast 燕妮聊基金

燕妮聊基金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思聪
Topics
周思聪:我认为创新药行业是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乃至全市场明确的投资主线。首先,中国创新药的出海正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与传统行业不同,我们不是去冲击海外劳动力市场,反而为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并且我们的技术转让模式不受关税影响。其次,预计到2025年,大部分A股和港股的创新药公司将进入业绩放量阶段,并连续多年实现盈利,这预示着行业将进入一个强劲的增长周期。国家医保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被纳入医保,并且创新药不参与国家集中采购,医保谈判规则对我们企业更有利。我们国内医保市场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同时创新药出海通过技术转让模式实现分成。创新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不受DRG和DIP的限制,且商业保险对高端医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医疗反腐之后,创新药进入医院的流程更加顺畅,只要新药进入医保,医院必须在三个月内将其纳入药师会。中国创新药在医保中的用量比例未来将增加,与国际接轨,市场空间巨大。我们中国已成为创新药强国,全球每三款创新药就有一款来自中国。总之,我认为2025年将迎来创新药企业的产品周期,因为2015年开始的医药改革经过七到十年的研发周期,将在此开花结果。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Zhou Sicong, a fund manager from Ping An Fund, and her insights into the innovation drug market. She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growth of her fund and the overall positive outlook for innovation drugs, emphasizing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ies.
  • Zhou Sicong's fund achieved a 64.55% increase in 2024.
  • Innovation drugs are a key investment theme for the coming years.
  • Two major cycles drive the innovation drug market: overseas expansion and domestic medical insurance policy.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燕妮,这里是燕妮聊基金,欢迎大家收听今天我请到了一位我非常熟悉的基金经理是来自平安基金的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周总我其实对他已经很熟悉了大概二十多年前我就已经认识他了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我一直在关注他,研究他特别是最近几年吧,医药有行情的时候他的一直就会很突出那我们先请周总先介绍一下你的从业经历吧

好的我是 0708 年入行入行之后就一直是在公共基金里面今年已经是第 18 年了在这个行业里面入行的时候一开始呢先是做的是消费的这样的一个行业后来呢做消费的经营经理然后在后面呢转到药基金开始我们就开始

全身现在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拿来引用医药了所以最近这几年呢我更多的使用医药经济里的身份呢去和大家所交流对其实在过往的时候消费和医药是一家不分家的现在可能医药会越来越专业了

也看到您管理的医药基金对创新药很看好比较集中的持有我其实看了一下你记报和年报你的年报里面对于创新药的那种乐观的表述 24 年的年报我看你是这么写的创新药行业是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乃至全市场的明确投资主线

所以

所以说创新药行业的投资将不再局限于医药基金及少数的专业投资者而是市场公认的金标准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将成为这个行业 2025 年最简单明了的标签我觉得这个非常的明确感觉非常的受鼓舞我看你这个年报之后现在还是这样子的一个判断吗是的首先我们先说出海了

我们看到这些年从 21 年开始中国创新要再次出海到扬帆起航然后到 23 年我们就实现了这个对外出海超过对内引进我们 23 年就实现了这样的一点那么到 24 年呢我们是在一个极高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实现了出海的金额和数量各 30%以上的增长这个增幅是很快的 25 年我们说现在全球交易的 50%的交易都是来自于中国的资产

就是我们看到整个创新的出海它是一个非常持续的一个状态而且创新的出海跟别的行业出海有点很大的不一样这个是非常少有的是我们不去冲击海外劳动力市场我们反而帮他创了对越的一个行业

因为我们说任何一个药品也好器械也好你要出海的话老外把我们的理想不能够直接用的他是不能吃这个药的必须是要经过在海外重新做临床之后以白色人种为主体做完临床试验之后才能够去递交上去申请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就给台湾创造了很多临床就业的这样一个岗位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我们说在关税贸易战嘛关税会不会有影响呢我们在出海的时候我们压根就不是个商品我们是一种技术转让我们其实是把我们这样一种制造的理念

新的想法转让给了老外所以说它不是个商品就没有关税可言所以说中国创新要出海我们认为它是一个长期的这样的一个大的一个趋势那么这是第一个周期那么第二个周期呢我们说的是国内医保方向的周期我们说经过几年的医保谈判到 2024 年底的时候基本上 80%的 A 股和港股都在 25 年将进入到一个

业绩放量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呢我们看到今年的以前大家从创始小都要看很多临床的管线打点数据啊觉得非常的晦涩现在不用了今天我们看报表就好今天 80%的 A 口和港口至少在收入端我们看到报表是一个显度放量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们知道药品上是非常刚续的只要你们能够上市能够纳入医保

销量我们是不用瞅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说以往的年份创新药可能是偶尔有一年会有一个写盈利今年开始 25 年 26 年 27 年 28 年连续 4 年我们看到创新药企业会一批一批的纳入盈利周期大家肯定有类似的经验看很多其他的板块也能看到但把一个行业整体步入盈利期的时候开始那往往就是这个行业周期维度走强的一个开始所以说我们今年我们认为这两个周期都非常的通顺的

对 其实我觉得创新药这个领域似乎很多普通投资者不一定非常的了解也没有能够 get 到它未来非常好的前景因为它很多时候是通过出口来创造收入的我们今天可能会聊几个话题第一部分会聊一聊这个产业的情况第二部分会聊一聊创新药的行情投资机会等等第三部分聊一聊具体的投资方法选股等等那这个产业来说的话我们能不能先科普一下

创新药是什么 到底怎么去界定我们说创新药是什么这里面其实要突出一个概念就是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区别大家对于中国的医药有很多非常不好的认识就比如说灵魂砍价比如说无需竞争比如说一分钱一片的药片这个其实都指的是仿制药那我们就要说说什么是仿制药 什么是创新药我们说任何一个药品上市的时候都叫创新药 也叫专利药

它会享受长达 20 年的专利保护期在 20 年代它可以卖一个高价 20 年一到的时候呢它会公开它的核心化合物那么其他的药其实就开始仿制了所以说它的价格会突崩瓦解然后仿制大量的上市它的市场又消失殆尽所以说我们说在上一个年代在中国的这个仿造这个年代呢我们说因为它是低门槛的它是一个只需要把它仿制出来就 OK 的这样一个阶段所以我们看到大量这种无序的同质化的竞争

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仿制药的价格是非常的低的那么国家的基材其实对于国家医保局来说大家这个竞争格局不好的行业我为什么不能够把你去采这个对医保来说是节约经费的一个过程所以仿制药它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我们说在前些年 2015 年之前中国是没有创新药的因为我们都是在做仿制药 2015 年从药人改革开始

中国的创新要开始起步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的创新要指的是全部是由我们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这样的一种专利要我们叫做创新要那么在这个阶段呢就和其实有很大的一个不一样了这个阶段的这个竞争格局也好企业这种同志化竞争也好都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改善那么包括在上层的这种早上方面也是一样的其实现在已经不再鼓励这种

这种同时还俩的竞争,大家其实是一个相对来说有趣的一个竞争。还有一个呢,创新药呢,我们说大家要看到很多关于积采的新闻,因为仿制要积采嘛,对吧,大家看到都是这种灵魂砍价。创新药也有积采。创新药是不积采的。不积采。创新药只谈判不积采。所以我们看到从 22 年开始,国家关于创新药谈判的这样一个指引,我们有一个规则叫创新药谈判简易学规则,明确了。

企业你进入医保你第一次肯定是要降价的降完这一次之后只要你后面不恶意通知医保的同理你在医保里面不去新增那种随意这种大方量去让医保有这种支付的压力其实后面基本上的再次续约的时候这样子都非常有限甚至可能是不降价了

所以说我们看到创造的这个支付价格比这个仿制药科好太多了那么 20 年这次医保谈判我们发现其实有很多非常高昂的天价药在医保里比如说像比如一年可能医保要付到 20 多万这个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付到世界 20 万家品种在医保里面已经出了其实国家政策的态度对于仿制药和创造截然不同这背后对应的是仿制药和创造截然不同背后不同的一个技术门槛以及竞争格局

对可能过去长时间我们都是用的纺织药没有什么创新能力也是跟国家的这个政策环境有关的那现在对于创新药会更加鼓励一些是的然后也有这种出海的这个路已经踏出来了那现在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创新药的市场它主要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呢以前可能大家说的创新药都看出海因为觉得国内的医保支付不够好那么

那么现在我们看到随着政策这样的一个转向对于国产医保对于这个创新药专的一个支持我们看到其实国内和国际上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我们看今年的一月份的时候这个医保局有一个领导出来说话他说我们这么多年搞基材节约下来了 4400 亿人民币这里面 3600 亿我们都给到了创新药那么看到国家态度是可见一斑的所以说我们说创新药在

中国的医保市场 2.8 万一走盘那是唯一一个在持续放量的一个行业所以说我们说以前我们可能不太看国内的医保市场但现在我们说其实也是可以看的因为我们说

中国不管怎么说我们有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础在你一个药物纳入了这个医保之后它放在应该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一个事情那么出海也是一样出海呢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通过一种技术转让的方法把我们的创新药这样的一个专利授权给了海外的企业由他们去海外完成临床实验并完成上市然后我们在国内等的是什么呢我们等的是他们分成他们就在海外成药了之后他们在海外卖药他们有收入和利润我们等着分成

其实是这么一个关系对这几年就觉得国内的那个医疗环境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我身边有亲戚朋友去住院的话就会发现要 14 天就要换一个医院不能够一直住不是有那个 DRG 系统吗所以说一个病对应的你这个治疗的费用可能就是有一个明确的一个规定的所以说那个创新药它也一部分是在于国家的医保支付一部分也在于

另外的比如说你买高端医疗保险那可以支付一部分对吧刚刚说到 DRG 和 DIP 其实在很多省市都出台了对于创新药在 DRG 和 DIP 里面都豁免了一个公路的也就是说创新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面是不受 DRG 和 DIP 的限制的那么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说的商业保险也是一样去年 11 月份医保局官宣我们要开始搞商保了因为以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全民医保我们商保不是特别重视

那么说随着近年老龄化的来临医保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我们也开始搞商保那么商保对像一些重疾包括像一些大家希望得到更好的一些救治的那种高端的这种医药的商业需求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们去一般的公立医院看病也可以开到创新药是吧是没有问题的那就好那真的好

而且我们看到这两年其实经过了反腐因为大家知道前两年医疗反腐医疗反腐为什么要反腐呢我们说其实 2021 年开始就中国的创下就开始陆陆续续进医院了但是我们会发现三四年过去了很多创下在医院里面依然看不出来为什么

因为我们说医院它的这个药师会它是有药师会的因为医院的常规目就是那么几百个你每纳入一个新病人就得提上一个老品种那么医生医院我不给你创新药开药是没法入院的但经过了医疗反复之后现在基本上就是只要这个新药进入了国谈成功纳入医保之后你三个月之内必须要给药师会

召开让新药进到医保医院里面来我觉得创新药大家可能很多不同投资者不太了解我看美国的数据是它整个创新药的这个数量可能占比并不是很多大部分还是仿制药但它的那个总的金额是远超仿制药的是的在国内的话也是这样吗现在我们可能在医保的支付里面客观上面来说依然是这个仿制药和中成药当然大头

因为我们创销起步的晚嘛我们 2015 年才开始做研发对吧这两年才开始有这样的一个创新药的品种出来然后开始纳入医保所以说但是我们相信在未来哈

因为说实话每个国家的医保都是二八分欧美日都是 80%的医保付给了创新药那么我们国家正好倒过来我们可能 80%付给了这个中程药和纺织药可能不到这个 20%付给的是这个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但是我们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向国际区接轨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创新药的用量比例在医保里面的比例会越来越多对 这样子看上去它未来的这个空间是很大的是的

对然后另外一个点就是我发现可能国内的创新药剂它的这个竞争能力在这几年是越来越强的我们确实是个创新药强国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他们都是在全球的那么多管线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内的这些创新药剂现在全世界每三款创新药就有一款来自于中国对但是它都是需求是在国外

国内也有国内市场我们创下企业会自己来做那么国外上说实话我们的企业现在还不足以去支付海外高额的这样一个临床的费用那么我们会有授权给海外的药企由他们去做所以很多打着是看的是国际大药企的这样的一个牌子其实那个他的那个药物本身是来自于中国的对对确实是很厉害啊

我记得我大概在 21 年和 22 年的时候和你见面当时也会聊到会关注一些创新要求那个时候就已经起步了然后也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是吧然后现在其实是越来越明确了然后可能对上到收入是可见性更高了那个时候可能我们看到的公司是少数的公司开始有产品周期来了

那么这两年开始就是我们说是成批成批的创新药企业开始一路进入到产品周期里面来了,因为我们说我们是 2015 年要求改革之后,不管中国的仿制药企业转型也好,这种新型的这种生物医药公司设立也好,开始做创新,那么差不多七到十年一个研发周期,那么到 2025 年的时候我们说整个这样一个大周期就来临了。

我觉得难以想象就这么大批的那这些公司都是在这个港股和科创板上市吗因为我们说他们不满足这种主板中盈利的条件所以说大部分的企业是通过 688 的地步头规则还有港股的 18A 规则上市的明白所以说现在很多关注的也是港股的这个创新药的基金和 TF

OK 那刚才我们聊的主要是关于这个产业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行情行情我发现之前我准备的问题是会觉得

创新药一度以来是今年以来最好的行业但是最近也有一些变化所以能不能先解读一下这个行情的表现我们说创新药这个行业呢它毕竟属于风险资产而且它的学习时间还特别的长大家可能有的时候也不太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就先跑为敬了对吧

所以说这个也能够理解因为确实可能是这可能是全市场最不通俗易懂的一个行业了这都没有关系我们说整个产业趋势我们刚刚已经分享了一些我们觉得其实产业趋势非常明确的

那么对于行情本身的扰动呢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海外的一些因素包括恐慌层面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最近这个引发了几次创伤的行情比如说关税贸易战但是我们说我们后来想明白就知道这个它的创伤是没有影响的有心理的效应吧对它会影响这样的一个投资的情绪但其实我们压根就不是个药我们出海压根就不是个商品对不对我们肯定没有关税的影响的地点那比如昨天这个 FTA 的这个换人那也会觉得说哎呀

是不是以后心脏疼病会变慢那我们说这个人呢他比较反对的是说通过这种单臂实验上式的什么叫单臂实验上式的我们说在有一些领域里面还是没有药的比如很多罕见病比如说孤儿药领域还有一些特别新的技术领域它是没有药的那么病人你说一般我们做一个实验它是要一度一个用药组一度一个

做一个安慰剂组对吧那么你说你在一些没有药的一些疾病的领域里面去做安慰剂组是非常难的这是不道德的很多传统文明来讲它是不满足伦理要求的那么大家就会说那我能不能去跟 FDA 申请我只开一个用药组看这组的数据好不好再决定上市所以说呢这个人他是觉得他不道德是因为什么呀你明明知道这个领域是没有药的你给病人去吃安慰剂

病人他是不愿意被随机分配因为是录组是随机分配的如果说这个里面没有药病人来的时候抱着这种我希望得到救治的一样的一个心情那么安慰剂组的话给的就是纯粹的这个可能就是淀粉丸那病人肯定是不乐意的他是希望我能够去得到救治的他是比较反对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说其实这样的一些领域在整个治疗行业里面

是非常少的就极少数的品种是通过我们说的这样的一个单 B 实验来上市大部分的这个药物都是通过双 B 甚至三 B 实验来上市的所以说它这个事情呢对制药行业本身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由于每一股发生了一个巨幅的震荡那么再加上这个 A 股和港股创新的一个高位上面当然前段时间走得又特别的强关税贸易战之后基本上

没有哪个还创了新高就创下创了新高那么就调整了一下所以我们就这都正常我们说其实整个产业趋势包括国内政策导向它都是非常明确的也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呢就是说情绪段可能会受到很多外围因素的一个影响包括恐慌的情绪的一个影响对我觉得可能就是一朵乌云吧在哪儿大家会有所担心会引起这样子的一个进道

那你有人你刚才也提到可能是前阵长得比较多嘛所以说创新药它的这个估值现在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啊其实现在的估值还是不高的为什么怎么了大家觉得长得很多大家不要忘了医药可是个跌了四年的行业对吧再长得多能长到哪里去呢那么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说我们看一下估值水平现在 A 股的创新药的估值大概三倍多

然后港股呢是不到三倍那么我们说创新我们说很难看 PE 因为它没有 E 啊对吧没有盈利这个三倍是什么 PS 对因为是没有 E 的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就是说我们看 PS 估值那么我们看 PS 的估值的话我们说大家公认的是三到五倍的 PS 是个中轴区间为什么三到五倍呢它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关系它是指的是像美国大家要起螺丝辉瑞这种

它都已经进入到这样的一种几乎不增长的阶段了它可能跑不进通胀了把它的 20 倍到 40 倍的 PE 我们折现回来是 3 到 5 倍的 PS 那么中国创新商鲜蓝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你给 3 到 5 倍是不合适的而且就算 3 到 5 倍我们离它还有空间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说其实在海外就是我们看美股的 XPI 就能看出来

创新药的 PS 的这样一个短期的估值呢它其实和这个市场的风险偏好有很大的关系在美股真的是 0.5 倍到 100 倍都可以去给所以我们说总体来说我们不能说创新药现在的估值在一个绝对很低但是肯定是不贵的所以说你觉得中国整体的这个创新药肯定是比美国那些大药企的成长性要更好一些的

对因为我们还处于在零到一的一个阶段对吧所以值得有更好的估值吗事实上我们看美国的纳斯达克各位这种零到一的公司它的估值可以高达上百倍 PS 都是有可能的那你在投资的时候会关注板块整体的估值水平吗我们肯定还是要看一下的那你觉得你现在的这个投资的情况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操作呢就比如说你觉得目前的这个调整它会影响你的操作吗

不会我历史上面持股东西就很长我们的很多个股都是从 22 年 23 年一路拿过来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尽管中间的波动非常之大我们的创下条件有时候调下十几个点对吧因为我们更多的相信这都是情绪层面的波动而不是产业层面的波动所以说我们都是选择在这个阶段我们都是把这个波动给扛过去甚至利用这种下跌我们来加仓我们很少去做这种大的这样的

很少去做这种频繁的测试和操作那它涨到什么程度你会觉得贵了呢或者是说你觉得这个行情能走多大走多远

我们觉得这个行情肯定是一轮非常大的一个行情因为我们说我们光看国内的话 25 年到 28 年是创新了企业陆续步入盈利期的这几年那么这一定对应着的这个其实美股有同样的这样的一个经历会发现这样的一些公司只要它纳入了盈利之后不管是短期为这个半年左右还是长期为这个十年左右都是一路走强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一轮的行情至少持续到 28 年是没有问题的那么 28 年之后

我们可能还能够往后看为什么呀我们会发现就是说 28 年之后呢我们说中国现在很多要在海外做临床的实验结果还没有出来像 27 28 年的时候都会陆续地揭开这样的一个盘壳那么如果说在海外我们能够成功上市的话那么我们在 28 年之后就是在国内等着老外的外卖要给我们分成了所以说其实可能这个行情是要往 30 年甚至再往后走的

我们认为是个非常大的一个行情对这个领域一共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啊其实挺多的 A 股大高峰加在一起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有创新管线的公司都算上的话可能是有两三百家因为有很多老的房子而且它也在转变其实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一样的日本在巅峰时期是有过千家房子要公司的然后日本药企也是经历过一个像我们国家正式的一个转向之后他们开始转创新所以他们也是合并的合并倒闭倒闭所以说中国创新它是有很多的来源的

一方面来源于本身的 BioTech 本身新的这种生物医药的公司一方面来自于这种仿教区的这样的一个转型甚至来自于很多中程医药界它都可以做转型做创新 OK 所以这个创新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成长型的行业吗你觉得它会有因为你是说到 28 年嘛它整个会像这个 CXO 一样有一定的周期性吗

那么我们现在正在开花结果的这样的一些产品都是来自于可能十年前的这样的一个布局所以创新到这个行业我们说一定要投资的话是一定要的

一定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产品周期去做大的这样一个测试而不是说我看好这公司就一直拿着因为产品周期走完了如果说没有后续的品种能够接力的话那可能就到头了那这个是单一公司层面嘛对还有大单品的话那如果整个板块层面它有一个这种周期性吗也很明显其实我们看到美股的 XBI 也是

当整个一个大因为我们说创新这个事情它很难保证每年都有开花结果的对吧其实美股的 XBI 这样的一个走势就和人类的这样一个大的这种产品周期是息息相关的这一轮上场就从 2022 年的 5 月份开始的是由于日本的药企第一三控公布了非常好的一款 ADC 这样的一个数据宣告人类治疗肿瘤进入到 3.0 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开始用 ADC 了

那么就涨到了现在所以说其实不管是大家的行业层面还是个股层面它其实都是和产品周期密切相关的我最近跟基金公司的人交流他们也会讲到一些个股会非常的看好

在你看来这个个股的普遍性在创新药这边是有很多个股呢还是说是比较少数的个股有机会我们觉得还是不少的个股有机会的但是呢我们要强调一点就是创新药呢它可能不是一个整体被它很强的行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创新药它是一个项目竞争的关系可能我的数据好就把您的数据给比下去了对吧

他们可能是同一个创新药对它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一个模型它是第一它要拼两个维度一个要么拼最快要么拼最好就是创新药呢头两款药会分到 80%的病人因为它是跟时间赛跑嗯

它能把它相应特别的明显而且呢往往是第二款药物呢会由于基于第一款药物的改构因为第一款药物抢时间嘛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良反应很大安全性很差等等所以说第二款药物它往往会是相比超过第一款药物所以这就引出第二个感觉要最好就是说如果说我们实在是没有抢到最快我们如果是最好的一个药物最好的一个数据那么大家谁不希望更好的这样一个药物的出现呢对不对所以说我们在临床端呢

对于药企来说它彼此之间是有竞争的关系的可能就是我好别人就不好了所以说它不是一个特别悲慨的一个行业它在上面是要看各自的 alpha 的这是第一点我们说的关于创下的个股这样的多不多那么第二点呢我们说的就是说确实现在由于经过这么多年的这样的一个研发呢很多的药企都不如产品周期里面了所以说呢而且这些年呢大家也不再去搞这种同质化的研究了大家可能在不同的领域里面开花的结果所以说也是有很多的标题可以跟我们去选择的

对所以我自己的感觉是这个因为我也不太懂啊但是感觉这个行业研究的门槛比较高感觉是水比较深会不会有一些这种信息差普通人不太知道的话就容易不太适合去投资个股这确实是 A 股学习曲线最长的一个行业了对吧当然我们说信息差其实没有因为我们说医药它能不能成是最后一刻公布结果才知道医药这个行业是内幕消息最少的行业

但是他的那个行业内的比如说就是这个这个还有认知差认知差对因为你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的知识的话可能没法去解读这样的一个行业所以我确实认为个人投资者对于来投资这个行业确实难度是比较大一点的可能还是适合用专业投资来做

就是你得判断这个药它最后的这个效果怎么样嘛还是说是因为你做这个医药行业投资可能不需要像产业那个人一样去做研发但是你也要对是不是对于每一个公司它的这个药物啊它未来是有一个预期的对的这个呢倒是有很多公开信息去解读因为我们看到药物从上只要它申报临床了

他就公开他的临床潜能数据包括临床后面 172737 都有很多数据可以去解读只是说可能普通的投资人可能不具备这个解读数据的能力对然后讲一讲这个板块的话我的印象是过去几年它时不时的会来一波这个行情然后后面呢可能又会有一些回调可能我觉得好多时候还是情绪层面的是的比如出了个什么政策或者是国外又有个什么政策

所以说你对他未来的这个走势是一个什么样的判断是一个也是会比较波折吗因为我们是风险资产波动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我们可能就像我们刚才说的由于学习曲线很长它可能呢波动还会更大一点因为大家老时候经常出了事不明白

不明白这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先跑为进对吧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可能还是会波动而且波动可能会比一般的风险自杀可能还要大一点但是呢我们说可能再像之前那么波动的情况下波动那么大可能会好很多为什么我们说 25 年开始我们说随着创新样企业东大路易宝了然后都开始放量了其实我们就投资创下的这样的一个资金结构发生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早些年我去调研的时候我都很难碰到医药基因经理都碰到 TMT 的基因经理

调研医药的公司大部分是 TMT 的因为他们可能更能理解这种类似于风险资产对对对所以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和 AI 争夺这样的一个编辑的这样的一个资金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基金的净值学你会发现很有意思就是我们从阅读维度来看我们和 AI 是同向的但是从周度维度来看我们是反向的因为他好我就一定不好

对这很明确但今年开始我们说是长期来看还是会比较同向一点长期看同向的但是呢现在呢因为今年开始大家都纳入到这样的一个医保周期里面来了我们都可以看报表就我刚刚提到的今年开始我们会用市场面上面的金标准最朴实的语言告诉大家我们就是收入放量和即将盈利或者是直接盈利了那么所以全季它会进来包括长线资金保险资金它都可能会进来所以说这会极大的改善创新要这样的一个筹码结构

这样来说的话呢长期资金进来了之后呢波动自然不会像之前那么大了但是波动肯定还是少不了的那其实盈利还比较难是吧还是先只能看看收入今年开始就有一批公司要率先盈利了大家看到最近的公布的几个报表大公司其实都是已经提前盈利了这是个开始今年开始第一批明年后年大后年基本上二八年之后中国创销企业基本都盈利了

因为你刚才提到会和 TMT 的基金经理一起去调研公司有说这个 AI 可以提升医药研发的效率之类的这个你判断是怎样 AI 肯定是可以提升新药研发的效率但是我们说 AI 制药重在制药而不是 AI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搞明白 AI 制药可以干什么事情

AI 制药它是干什么事情呢比如说我们科学家通过某一个把点我要造药我得先去找早期的化合物分子我要把这种早期的药物给找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呢去找药 AI 制药是可以去做的那么除了 AI 制药之外些小物也可以做这个事情那么本身药企的科学家也可以做这个事情所以说谁找出来最优解当然是不一定的我们说第一个由 AI 制药找出来的这样的一个药物在临床三期已经停掉了出什么原因咱们不知道

而且呢我们说找药这个事情它只在整个制药的下降的前 10%制药行业的最大的精髓呢是来自于说你这个药物上人体之后出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物量反应了之后大家再去对药物进行改购这才是制药行业的一个精髓所以说我们说 AI 制药重在制药而不是 AI 当然它肯定是个提升效率就像以前大家用算盘现在大家用计算机是一样的道理对

刚刚讲到创新药这个领域可能算上仿制药转创新药的可能有两三百家我看到很多比较喜欢创新药的都会主要投这个港国科创版的个股是的我也想了解一下整个 A 股上面的这个医药因为医药毕竟是一个比较大的盘子也有很多医药经理经理去买其他的一些领域的那么它整体的一个情况就是比如说这个产业层面像仿制药去转创新药的它这个产业层面是不是已经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觉得这个产业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个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国家政策摆在这里出海其实摆在这里大家肯定是最后都是轰轰烈烈转转拥抱创新创新这个事情呢大家不用去过度的考虑原有的能力为什么因为创新一旦成长创新它就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实验室里创新这个事情它本身就不是强者很强的

为什么你看现在的国际大小企都是靠买呢对不对它有的是钱但它不一定造出好药那就买中国的资产所以说人家有意识去做创新基于我们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基于我们强大的 CXO 的产业配套其实中国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我们诞生出来一些好药的概率肯定是比全球其他地方要更大的

我觉得跟之前的 CXO 是不是会有一些类似性都是基于工程师红利然后也是产业层面的一个很大的一个是的而且 CXO 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产业支持对吧对早延阶段其实 CXO 对创新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OK 那你觉得现在对于创新药的投资就整体是比较看好的有没有一些风险呢或者是你感觉市场当中有没有一些关于这个的分歧我们觉得风险主要就来自于我们刚刚说的宏观层面海拔的因素它主要老动是情绪比如说美债利率对吧不得虽然说我不爱提美债这个事情啊但是不得不说创新药的股价确实是和美债利率是非常明显的负相关的关系对吧

就是美战现在也是属于一个众望所归它降息但是它也没有很明确地去降这样的一个决断所以说它会不会有影响其实我们很难判断但是它长期来看还是要降的吧对对大家现在都这么预期但是短期它会不会有些结束上面的劳动咱们不知道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比如说中美之间出现摩擦大家可能担心情绪的时候会一变把创新要给卖了对吧

这个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的还有比如说在国家尽管国家医保对于创下是很支持和鼓励但是我们说医保政策对于其他的一些行业竞争格局比较差的从中化很高的行业它依然是一种打压的态势比如说有时候看那些新闻会让大家误以为对创下也要动手

我们说对于产业层面来说风险都来自于情绪的层面那你觉得现在创新药有一些海外的资本会比较重仓中国的创新药公司吗会的我相信一定会的像香港市场的很多个股其实是有很多外资机构也是非常看好的并且持仓量也不低的给大家分享几个案例就是在以前炒创新药的时候都是看美股来到 A 股找应赦对吧会去港股找应赦但去年开始我们开始反应他们了

是吗去年美股有两个公司涨的最好都涨了 800 以上就代理生活那个创新啊他们都是买了中国的资产嗯嗯那么去年呢我们说 GLP1 这两年很火减肥药对不对随着中国的几款 GLP1 售却给老外了之后美股的这些这些 GLP1 的明星公司是应声暴跌

剩下的 70%都有所以说我们看到现在已经是中国的资产就是全球的资产而且我们开始影响美股的定价了对确实是比较强了我有在网上看到一些说法有的人说在公司治理层面在创新要求当中一些比较好的资产它在哪上市啊有一些这样子的一些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去关注这方面

是指的是在香港上市还是在 A5 上市吗就是说他有可能会剥离那些最好的资产我明白我明白对有些要求他可能会基于这种地缘政治的考虑他会选择希望他的有些资产是分布在海外的这个也可以理解吧当然这个确实是对投资者权益进行一些伤害很多新闻他以后也叫停了嘛对对对

管起来了对对或者是企业自己看到因为在家用脚投票物价跌多了管理层也知道这个问题了嗯嗯然后还有的人说除了这个肿瘤之外其他的一些慢性病啊或者自免的这些病它的这个创新药可能空间也很大是的嗯

像这种慢性病也好包括这种自免疫也好它虽然说单价不高但是它用要时间长而且人群也大比如我们以自免为例其实我们 15 亿人当中有 30%的人是有不同程度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大家可能比如说小到皮炎

鼻腹病鼻炎等等大到这种泪风湿然后红包兰疮我觉得这几年会比较重视一些了对以前大家是医保里面也没有创新药都是用激素大家自己可能对自己也没有那么关注像我们小的时候哪有那么多过敏的呀现在可能很多孩子都过敏对不对这个也和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接近是有关系的所以说这些领域虽然说它的单价没那么高但是人口大

而且终身用药所以说这个空间其实非常大的因为我感觉创新药在医药这个领域当中还是共识性比较强的那未来它是不是能够带动整个医药板块的行情呢就是它是不是能够成为像当年 CXO 那样的存在把大伙的钱都吸引过来包括一些全市场基金啊还有很多普通投资者的这个资金

我相信是会的其实现在大家觉得当年的 CXO 走了轰轰烈烈的一波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底对吧但其实它也是一个逐步逐步大家资金不断爆团那个过程其实我觉得真正爆起来是到 20 年以后了

20 年 21 年才爆的很死其实 1819 年的时候大家看到都是药剂在买西超全剂都没有进来的但是其实 20 年下半年开始到 21 年大家才开始如无如无的这样一个爆出来当然那个时候也有客观原因就是因为医药的每个行业都会被政策打他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对吧那么当然现在呢有一点像就是医药的其他行业呢政策的这种支持力度不太明确嗯

但是创新要是正在明确支持的鼓励的方向当然呢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可能创新要的学习难度比其实偶大很多所以但是我们相信呢所以我们说因为整个汉语不如引力期嘛那么一定是会大家慢慢慢慢的会越来越学的 A 国家的投资人还是很勤奋的我相信哈哈

你感觉多长时间这个学习曲线大家能接受啊今年已经好很多了你看 22 年我去教研的时候我都碰不到医药同行就是那个时候大家可能还在 C 超和中药里面吧就鲜少碰到同行我们说 23 年开始呢这个麦芳们开始那时候真的是没有创小研究员了都找他找早就找化工了

23 年开始这些卖方你会发现他们从新业务开始招这种创新药的首席对不对那么 24 年开始呢专门研究创新药的首席对对对或者是研究员 24 年开始大家对于创新药的关注度明显起来了但是行情走得还是不是很顺畅 25 年看这一波你看今天我们一度超越机器人成为了最强的资产

事情是一步一步发展的器械这一块能不能也聊一聊器械呢我们觉得呢是中国的器械呢经过了几轮积采之后呢现在也是整体的进入到了一个基本上政策该打的牌打完了进入到一个抱抱的那个初清了那么前段时间大家会说说器械受益于关税嘛对吧关税战但是我们说它是一个受益于对因为觉得会大家会觉得是会更多去做进口替代

对但是呢其实这是一个说上的一个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有很多低端的器械也是出口的那么也会受损所以说可能相互抵消了所以可能呢我对于器械来说其实我很关注的是这种类似于叫创新药一样的就创新医疗器械但是呢这些呢可能现在还很少它很像创销的前页只有零星的公司

有一些产品出来还不构成这样的一个大的产品周期但是呢会是产品周期的差距还比较大对可能会是我高度的关注的一个方向我们相信过年之后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优质的创新医疗器械的公司嗯嗯 OK 那我们去投创新它是不是又有一个产业链啊除了投药企之外中上游是不是也值得去关注啊

中小油就是 C 超包括原料药等等但是呢 C 超我们说其实它比较大的问题是产能问题倒不是美国人说话的问题大家老觉得对大家老觉得 C 超不买是因为 C 超不好是因为美国人老说话对吧动不动就说一句话其实不是的我们看从 20 亿年到现在不管怎么打嘴炮但其实我们看到订单该往中国来的还是往中国来大家的业绩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我们说 C 超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从这个新冠订单开始

当几个头部的公司大量的去接新冠病毒的之后他外溢了很多小订单出来那么养活了国内很多小产能像当年最火的时候像做兽药的做纺织药的做原料药的企业他全部选了 CKO 他们挣了很多钱他们其实是不会选择退出的他完全耗得起他是服务于国内的这些创新的公司吗包括一些海外的中小订单

所以说我们看到尽管这些大的头部的公司还在保持着很高的 Kapex 但是它很难挤掉这些小企业所以说你看它们的业绩增长是很有限的可能也高到哪里去虽然很稳定增长但是业绩增长也并不快这是第一点这是小分子段那么大分子段我们说其实海外中日韩同步起步的而且甚至因为韩国比我们更早的上了超大产能所以说这大分子 CDMO 端的话其实我们的成本还真不一定比别人低所以说我们说整个 CXO 它的问题是产能问题

我们还是在您的框架内您现在主要布局的还是以创新药为主绝对主题药厂为主我记得你之前也投过一些其他的类似于消费医疗之类的其他的公司那些你还会看吗消费医疗的话它就跟着消费走了我们说消费医疗它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消费升级而不是降级其实不管是眼科齿科对吧包括医美它其实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那么单看了经济环境可能不是很支持消费升级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说这么多年下来整个消费医疗领域里面它也没有创新的数式出来大家可能也没有什么动力去做新的那样的一个手术这是第二点那么第三点呢我们说什么时候买呢我们其实看经济看消费什么时候好起来就可以买它们短期可能我们还需要再观察一下对因为我觉得你过去事例也比较广看过整个的大消费对然后也有医药这么多领域但是现在好像从重仓来看的话是非常集中在创新药的对的因为就是把这些行业反复地比较了之后我觉得还是创新药最好

OKOK 以后会觉得定位成一个创新药基金吗我觉得短期的一两年之内可能我们的投资的主要关注点可能是在创新药上面但是我们并不说其他行业不看我们其他行业也是保持定期的跟踪的只是说呢现在觉得可能机会呢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明显

OK 好那这个我们第二部分聊了聊创新药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的行情第三部分我们聊一聊您的这个投资方法我觉得可能也可以给普通人去做一些借鉴啊比如说在创新药的行情把握上我其实关注到每次一药行情好的时候你的业绩都会非常的突出对所以是怎么样去把握这个行情的呢

其实突出主要是因为够集中就是因为我通常我阶段性的只会持有一两个或者两三个字行现在就基本上就只有创新要了所以我们会很集中那么一集中谈心不就来了吗对所以说我们其实主要是靠的是这样的一个集中这样的一个投资这样的一个方法而且说实话我觉得在我刚入行的时候那个时候才 1000 多只 A 股那个时候我们家原则得被代码的

因为只有 500 个财务代码嘛财务公司那个时候大家可能通过分散投资是可以降低风险的但现在说实话我一要光 A 股和港股家的钱都不止 1000 只个股了我们从概率论上来说你每多做一次选择结束的概率是更大的所以我们还不如把美股公司看透了吃透了对吧我能够拿得住算了再给钱这样对我来说更靠谱一点所以我是用一种集中持股中长期持股重仓持股的方法来换收益

也会表现出我们在每一次有机会的时候谈的会很大嗯嗯我之前看过你的持仓不光是行业很集中个股也很集中一共也就持有十几只股票十几只个股吧那是非常集中如果是和 ETF 指数去比的话你的会弹性更大一些

那我们肯定比他大因为他很分散他不光个股分散他的可能在行业层面他也是分散的那选股也是挺重要的因为你要把他选进来重仓啊所以在选股这个方面你是怎么去权衡的呢我们以创新要为例首先我们选股的时候第一我们看产品周期有没有因为对于我来说我说一要投资两个周期嘛第一要避开

下下的政策周期第二我们要去调查产品周期所以产品周期很重要因为医药研发周期太长了等是等不起的那你的产品周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就我们说我们投的时候未来 6 到 12 个月之内一定要有明确的产品进展或者重磅的临床进展我们才考虑的否则的话我们一定是不考虑的这是第一点在这个大框架之下呢我们首先优先选择空间大的公司为什么说因为造药很难你造一个肿瘤药和造一个抗生素都很艰难

市场空间差距可想而知对不对那我们肯定就先买大药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我们说我们要看竞争格局就是最好的是那种三年之内无对手的公司是最优的选择那一般是什么样的公司呢就是一些比如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容易出现在罕见病的领域里面罕见病就大家可能用的比较少或者有些是在海外是罕见病的在我们国内是常见病这样也很好

有可能比如说在海外它是个罕见病但是在国内它是个常见病因为人种不一样嘛有差异对那么这种公司我们是优先选择的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我们要看数据最好的公司我们说的要么最快要么最好你的临床进度要在全球前三名前三名之外是没多少市场了就不用看了要么你的数据全球最能打这三点是我们最关注的

你也调研很多创新药公司他们很多都是国外回来的高端人才吧都是一些高级的博士 科学家你去调研的时候他们公司的情况啊整体的这个状态能不能分享一下给你这种感受我感觉他们还是

公司的规模一般多大呀公司的规模其实人数可能不一定很多可能有几百人的也有几千人的也有它规模有差异也不小对因为创效其实研发还是要靠人的嘛这是一方面但是这个公司普遍给你的感觉它都是比较着急蓬勃的因为说实话我们说其实整个海外的制药这样一个行业也就是最近这二十几年以前其实很多的药物我们说啊

东西方脱开差距是从青梅素开始的大家仔细想一想在青梅素之前其实西医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药的对吧西医也都是靠一个用什么黄金用什么鹿角粉来治病其实是没有什么很像样的药但是从青梅素开始哎大家发现的我觉得这是有 100 多年了青梅素大规模量产生在二战二战啊其实就 80 来年那么青梅素诞生整个牛腿二战的一个局势哈这是个小故事因为在青梅素的一开始上市的时候

二战开始的时候氢酶素全球供应量只够两个士兵使用到二战结束的时候整个盟军都用上了氢酶素所以它极大的降低了二战后期盟军的这样的一个损耗我们是给二战结束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药物从这个时候开始西医开始领先于中医了对吧但是我们说在那之后的一直到 2000 年之前可能更多的我们靠的都是一种

自然物界的馈赠比如青霉素是偶然发现的嘛由于气菌飘进来了比如说像炼霉素土壤里面提取物包括我们说抗癌的药物紫山醇是山树提取物它更多是靠这种提取那么真正的现代制药是 2000 年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那么现在的国内这批科学家他正好在那个时候就是在海外要么求学要么在国际大药企业里面工作他是正好地完整地经历这么一个过程的那么 2015 年回到国内重新开始做所以说

这一波人其实我们讲为什么中国创效会很强它其实在中国的科技行业里面我们可能是和世界距离最短的一个行业了我们也就落后海外可能 10 到 15 年我们就起步了可能比别的行业我们落后时间时刻会更长的而且这一批人当年经历了海外这样的一个革命的一批人现在正在国内你也复利强大现在做这样的一个研发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一些企业给你感觉到朝气蓬勃而且很多我们可以觉得是心怀天下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

可能挣钱都不是主要目的他们希望的是他们的一款药物能够去治病救人他们有很远大的理想对对于他们很多人来说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把某一款药物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然后最终实现治病救人兼济天下

哇塞真的是金字塔顶端的人我看是叫严宁吧对对对就是去年回来也成为全国的杰出女性啊对非常年轻而且也和很多药企有合作对所以就是一些这种非常厉害的精英人士他们可能是他们是不是比较重要啊就比如说一个药企他的这个核心的搞业务搞研发的这个我觉得对于整个科技行业来说人都是最重要的嗯

我觉得可能部分投资者,就刚才你也建议创新药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产业的这个趋势,有比较长期的机会,那可能很多投资者也是会阶段性的会关注到创新药的行情,也觉得会波动比较大向阶段性参与的这种可能,所以你觉得创新药的中短期的这个行情有没有一些把握的方法呢?

说实话我觉得对于中短期来说大家我建议就是说我很难指挥大家去做波段但是我建议大家因为毕竟是风险资产不要追着去买还是最好是在跌得不行的时候去买然后呢逆向一点因为它毕竟是个风险资产它波动起来波幅会很大最后就是想说一点吧就是我们中国的创建要是经过了

十年的磨一剑的占了一个艰苦的研发周期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死掉了一批企业站起来了真的是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么创效投资呢经过了艰难曲折的

这个 22 年 23 年 24 年到 25 年开始我们看到我们从短期维度我们看到了收入的放量中期维度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企业要逐步盈利成品上的盈利那么长期维度我们看到国家层面关于商保这样的一个提倡那么会提升整个医药的估值那么我们说整个 25 年是三个元年都是往上的这样的一个点所以说今年的创下投资呢我们觉得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吧

嗯说的真好我自己也是觉得因为我也看到很多基金公司他们在去改造一些老产品成为一个专门的创新医药基金这个可能在医药圈是大家的一个比较共识性的方向但是在全市场呢也有很多人还没有关注到然后确实是国内国外的这个需求啊都在发生一些变化然后确实是如果在收入上能够体现的比较明确的话我觉得还是未来会需要去引起重视需要去关注的一个方向好的那谢谢周总今天谢谢做客

不客气感谢大家的时间好谢谢再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