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9|你不是延迟满足,你只是在恐惧幸福

29|你不是延迟满足,你只是在恐惧幸福

2024/11/24
logo of podcast 毕不了业

毕不了业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宏宏
杨伊
Topics
宏宏:本期节目从低落的情绪和脏乱的家开始,探讨了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未来的幸福视为真正的幸福,而忽视当下的感受。宏宏以自身经历为例,描述了长期生活在"临时状态"下,导致忽视当下环境的舒适度,并将其归因于对未来理想状态的追求,实则是一种逃避。这种逃避也体现在生活中许多小的细节上,例如不及时整理房间、不及时更换衣物等,导致自己长期处于不舒适的状态。 宏宏认为,这种状态可能源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以及对幸福的恐惧和不配得感。她反思了自己在事业上的过度延迟满足,认为这并非完全的坏事,而是保持进步的一种状态,但同时也忽略了过程中的享受和及时满足。 宏宏还谈到了《中年之路》这本书,认为人格的第二次成型需要不断地与自我投射进行反思,才能真正找到幸福的定义。她认为,人生中可能永远不会真正"上岸",而是在不断追求新的目标的过程中,要学会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 杨伊:杨伊从宏宏的感受出发,分析了其长期生活在"临时状态"下的原因,认为这源于宏宏心中对理想"家"的定义始终未达到,导致她不想认真打理现状,这是一种逃避行为。杨伊认为,宏宏对舒适的追求是进步的表现,过去对环境的忽视是由于目标导向,现在更关注自身感受。 杨伊指出,东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延迟满足"思维模式,可能源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她认为,对事业的追求,并非完全的"延迟满足",而是保持进步和向上攀登的状态,与满足当下并不冲突。 杨伊还探讨了幸福的定义,认为它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改变,并指出对幸福的恐惧,可能是一种"不配得感"。她分析了宏宏"只有不舒服我才舒服"的心态,认为这可能与童年时期需求未被满足有关。 杨伊介绍了主体间学派的相关理论,认为心境是由过去的经验造成的,具有惯性,可以通过外力来打破。她建议宏宏通过请阿姨打扫卫生、在机场留出时间好好吃饭等方式,打破负面循环,建立积极的体验。杨伊还强调了区分"延迟满足"和过度享乐的重要性,认为关键在于在过程中是否享受,以及是否影响幸福感。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很多人会陷入不健康或不舒适的亲密关系但始终无法解脱?

很多人无法解脱不健康的亲密关系,往往与童年或过去的经历有关。他们可能习惯了不舒服的状态,甚至将其视为常态。这种习惯源于早期需求未被满足,导致他们在成年后依然选择留在不健康的关系中,认为这种状态更安全或更熟悉。

什么是延迟满足的真正含义?

延迟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在相对自由和富足的情况下,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主动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体现为一种自律和自控力。它并不是不断延后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刻,而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享受每一个阶段的反馈和乐趣。

为什么很多人会恐惧幸福?

很多人恐惧幸福,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或环境让他们觉得,只有在达到某个高标准或目标后,才配得幸福。这种思维导致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延迟享受当下的快乐,甚至对幸福产生不配得感,认为幸福是一种虚妄。

如何打破长期处于不舒服状态的惯性?

打破长期不舒服状态的惯性,可以通过外力干预来改变心境。例如,请阿姨打扫房间、在忙碌中安排时间好好吃饭等。这些行动可以帮助打破消极的循环,建立正向的体验,从而逐渐改变对不舒服状态的依赖。

为什么痛苦和无聊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事情?

痛苦和无聊是人生的常态。当我们追求目标时,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而当我们达到目标后,如果没有新的追求,就会陷入无聊。这种循环源于人类不断追求生命意义的本能,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以对抗空虚和无聊。

Chapters
本期节目从主播宏宏近期轻度抑郁的情绪开始,追溯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居住环境的杂乱和不舒适导致的。宏宏反思自己十年来一直生活在"临时状态"中,导致自己不愿意好好收拾房间,最终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 长期居住在杂乱的环境中会引发轻度抑郁等负面情绪
  • 对居住环境的不舒适感源于将当前住所视为"临时居所"的心态
  • 这种心态导致对环境的忽视和对自身感受的忽略

Shownotes Transcript

除非真正有自我意识地去面对命运,否则人终将被命运所束缚。欢迎你!毕不了业29期的听众👏本期播客我们从低落的情绪和脏乱的家开始,聊到每个人究其一生可能终将会走向的虚妄结局,以及几本书中哲人给出的对幸福的定义

“我的生活好像马上就要开始了!”,但总有些什么事情在阻碍我真正去peace 和稳定下来。很多时候人会觉得现在的幸福不是幸福,以后的幸福才是幸福,但理性又让我们清楚意识到这个锚点本身是不存在的海市蜃楼,尽全力想触摸到的终点其实是虚妄。本期我们想探讨被误解/歪曲的延迟满足,戳破它横亘在惯性思维中的陷阱:延迟满足本身是在富足情况下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的结果放弃及时满足的自控力;不是不断延后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刻,获得奖赏的时刻和享受快乐的时刻。一旦习惯了后者的延迟满足,本身就处在了一种轻度逃避的心境,我们没有意识但又确凿地与幸福存在精神层面的对抗。精神分析五大流派之一的主体间学派指出心境是某些特定存在改变了我们在特定情境下的经验组织方式。一个人每天过着差不多的生活但会置身于截然不同的心境中:在幸福的时刻,体验着值得遐想的有关未来的世界,希望和活力也一并诞生;悲苦的时候,预期灾难和不幸会降临,安全感开始消解。关注内心需要我们用一些“真正有用的筹备”去构建自己的积极的心境。本期主播讨论了叔本华,维克多·弗兰克尔,詹姆斯·霍利斯三位不同作者构建积极心境的方法:好的东西是生长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延迟满足是说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把回报率拉长,但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收获到反馈和乐趣。这些微小而具体的快乐能够培养人的耐心,也会让我们对自己宽容。节目中提到刘擎教授在讨论目标感缺失时提到过一句话“良好地实践是目的本身”,恰好在《乔布斯传》中也有很贴合的表述:“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打下此段播客介绍的时候宏宏心中仍然难以按捺住翻涌的感动,希望本期的探索之路,也能给正处在疲惫不堪状态中的你一场心灵奇旅

📖本期内容提到的三本:—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詹姆斯·霍利斯《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01:28外界物理环境不舒适导致的轻度抑郁

05:47“临时状态”却占据了生命中相当长一部分时间

10:43 当下觉得不够理想,所以就先不管当下了

14:40 一个忽视自我当下感受的思维陷阱

19:53 人为什么会恐惧幸福?

34:21 只有不舒服我才舒服,我喜欢让自己难受

38:03 为何很多人陷在不健康不舒适的亲密关系但始终无法解脱

40:04 主体间学派教我们怎样更好地照顾自己

50:06 让人满足的“苦难”确实有,但你真的分清楚了吗

59:23 痛苦和无聊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事

————————————

🎙加入毕不了业听友群:搜索微信号“bibuliaoye123”,添加小毕微信即可💌宏宏小红书/B站/抖音账号:@宏宏跑步去💌羊伊也有小红书了:@懒羊羊伊🌱投稿&商务联[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