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6|逃不出的原生家庭,无法面对的分离:放手从不只是父母的课题

36|逃不出的原生家庭,无法面对的分离:放手从不只是父母的课题

2025/1/12
logo of podcast 毕不了业

毕不了业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Transcript
People
宏宏
羊伊
Topics
羊伊:我从大学时期就开始了自我探索的旅程,通过学习心理学,我逐渐认识到悦纳自己是治愈痛苦的关键。在这次心理评估和咨询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也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伤痛,但与此同时,我也更有力量去面对未来。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很多影响,从小我就承担了照顾母亲的角色,这让我在人际关系中容易过度共情和承担责任,导致内耗严重。但是通过这次咨询,我意识到,即使我什么都知道,仍然需要被理解和接纳,这让我感到温暖和治愈。 宏宏: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截然不同的影响。从小我的时间被各种兴趣班填满,缺乏自主空间,这导致我成年后难以放松。父母的过度干涉和控制,让我在成年后对伴侣选择、工作、生育等方面都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通过简单心理的专业心理评估和咨询,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追溯了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并找到了自身力量的来源。心理咨询师指出“允许”比“禁止”更有力量,这让我意识到父母的允许和选择自由,帮助我克服了校园霸凌的创伤。 羊伊:阿德勒心理学强调目的论,认为现在的想法决定未来,而不是过去决定现在和未来。萨特的哲学思想与阿德勒心理学相似,都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动选择人生的能力。通过课题分离,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主体性,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并尊重他人。我们需要识别困境,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解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束缚。荣格的内在小孩理论指出,童年未被满足的部分会影响成年后的心理状态,我们需要觉察、理解、接纳和鼓励内在小孩,才能疗愈创伤。 宏宏:课题分离的关键在于谁承担结果,就是谁的课题。我的课题是摆脱父母的过度干涉,而羊伊的课题是放下对母亲和家庭的过度承担。我们虽然经历不同,但都可以通过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与过去的自己做课题分离,专注于当下,才能摆脱过去创伤的影响。情绪闪回是内在小孩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需要通过觉察、理解、接纳和鼓励来疗愈。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什么是心理评估,它如何帮助人们?

心理评估是在正式心理咨询之前,通过专业的测评量表及与心理咨询师的对话,反馈心理健康水平、情绪困惑来源,并提供心理健康解决方案。它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识别情绪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为什么宏宏和羊伊的心理评估体验如此深刻?

宏宏和羊伊通过心理评估,梳理了过去的经历,发现了内心深处与原生家庭相关的伤痛。宏宏意识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她的影响,而羊伊则发现自己在幼年时过早承担了照顾母亲的责任。这些发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找到自我疗愈的路径。

阿德勒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目的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现在的选择和行动改变未来,而不是被过去的经历所束缚。相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决定论,认为现在的行为和人格是由过去的经历决定的。阿德勒的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主动追求幸福,而弗洛伊德则倾向于从过去的创伤中寻找原因。

什么是课题分离,为什么它对处理原生家庭问题有帮助?

课题分离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将个人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分开。它强调每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负责,而不是过度干涉他人的课题或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在处理原生家庭问题时,课题分离帮助人们识别哪些责任属于自己,哪些属于父母,从而减少过度承担或干涉带来的痛苦。

荣格的内在小孩理论如何帮助人们疗愈心理创伤?

荣格的内在小孩理论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未成长、未被安抚好的部分,代表了童年的情感需求和创伤。通过觉察、理解、接纳和鼓励内在小孩,人们可以疗愈过去的创伤,减少情绪闪回和应激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成年后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自我探索对心理健康如此重要?

自我探索帮助人们识别情绪、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通过自我探索,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减少焦虑和抑郁,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力量。它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工具,也是提升个人幸福感和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心理咨询通过专业的评估和对话,帮助人们识别原生家庭的影响,理解这些影响如何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情绪。通过课题分离、觉察内在小孩、接纳过去的经历等心理学工具,人们可以逐步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

Shownotes Transcript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阿德勒 《被讨厌的勇气》欢迎你!毕不了业36期的听众👏本期话题的起因是从来没做过心理咨询的宏宏和习惯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的羊伊,在进行了同样一场心理测评后展开的讨论:在这里也和大家科普一下🔍【心理评估】是在正式的心理咨询之前,通过专业的测评量表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话,去反馈你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困惑来源,而后提供心理健康解决方案。结束这次心理评估后,结合自身的体验&内观,宏宏羊伊发现某些内心深层次的伤痛全部和原生家庭有关。当然如果你听完本期节目就会知道,我们决不主张把成人以后生活面临的一切困境归咎于原生家庭。但这不妨碍我们去去回望、去正视这个部分,因为逃避并不会带来自由,只有盲目:“除非让潜意识变得有意识,否则它将指引你的人生,而你却称之为命运。”本期节目从两位主播与自己父母的依恋关系、相处模式入手,尝试解读中国小孩与原生家庭关系的典型困境。通过这些困境与反思,我们可以内观出与父母之间的依恋连接是否健康、是否曾受到创伤、这些创伤如何具有破坏力并影响成年的我们。在这个框架里,一些基础的心理学概念、流派分类贯穿其中,也是一期心理学入门科普的轻松对谈

📍一些本期节目涉及的心理学理论:

阿德勒——积极学理学代表人物,与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流派相比,倾向于目的论而非原因论,鼓励人们自主追求幸福:现在的不幸与过去无关。把不幸归因于过去的经历,只会让我们陷入永远无法改变的困境。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可以改变的未来目标。荣格内在小孩理论——“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 ,即人内心中未成长、未被安抚好的部分。PTSD情绪闪回:遭受攻击的、有应激反应。自我疗愈——拥抱内在小孩和它对话:觉察(情绪)-理解(处境)-接纳(当时的自己)-认可与鼓励(当时的自己)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号 bibuliaoye123📣主播:羊伊 xhs@懒羊羊伊),宏宏 xhs@宏宏跑步去)

05:44 自我探索的意义是什么,是否只有已经产生心理问题才需要心理辅导

14:02 中国式父母的典型教育——打是疼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17:02 父母的“允许”帮宏宏走出校园霸凌,他们甚至没做出什么行为

22:02 直接面对使人保持谦卑,逃避会带来无知的傲慢

28:13 照顾母亲带来的“伤痛感受”被羊伊小心隐藏起来,但不代表不存在

32:51 “我所有未被满足或实现的部分,全部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37:30 过去的三十年,我过度背负了母亲的人生

44:20 羊伊的强干涉与宏宏的反干涉都带来了某种程度的痛苦

50:22 连另一半五险一金交多少都要干涉的妈,要如何相处

53:21 两个中国式女儿:“我管你”VS “别管我”!

1:00:31 截然相反的人生脚本却可以用同样的心理学工具解构

01:02:06 阿德勒的解法——目的论与积极心理学

01:06:20 萨特与阿德勒在鼓励人们主动对抗消极时的相似观点

01:11:10 怎么判断是谁的课题?结果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01:20:03 荣格的解法——找到心里那个被忽视的小孩:自我觉察、疗愈创伤

01:23:39 觉察(情绪)-理解(处境)-接纳与鼓励(当时的自己)

📚本期推荐书籍:岸件一郎,阿德勒心理学系列—《从此刻开始幸福》张沛超,《我的内在无穷大》范德考克,《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