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3年猪肉总产量达到56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9%,消费量高达5868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1%。这使中国稳居全球猪肉产业第一,远超欧盟和美国,反映了中国养猪业的庞大规模和猪肉在居民饮食中的核心地位。
传统猪周期每3到4年完成一次,主要由供需跨期错配导致。然而,资本介入后,生猪价格波动加剧,2022年猪周期中价格在7个月内从12.76元/千克涨至27.66元/千克,随后4个月内回落至14.92元/千克,波动更为剧烈且难以预测。
牧原股份采用全产业链布局和规模化生产一体化模式,2024年10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3.3元/公斤,优秀厂线成本低于12元/公斤。温氏股份则采用公司加农户的轻资产模式,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6.7元/公斤,计划2025年降至6.5元/公斤以下。
集团化养殖显著提升了市场敏锐度和反应速度,使猪周期波动规律发生变化。2018年后,规模化养殖占比从49.1%升至2023年的68%,前20大企业市占率从11%提升至28%,导致猪周期时长缩短,大周期概念弱化,小周期和季节性波动更为明显。
智能化养猪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例如,牧原股份通过全产业链可控模式实现科学化、智能化养猪,温氏股份则通过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新希望、巨星农牧等企业也纷纷投入数字化升级项目,提升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政策调控对猪周期影响显著,政府通过价格监测和调控稳定市场,但政策实施效果和时间节点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关注行业结构性变化、企业成本管控能力及市场长期趋势,以适应政策调控带来的市场波动。
我国猪肉生产和消费量占全球近一半,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元。传统猪周期的规律正被资本改造,生猪价格大幅波动。老牌养殖企业成本控制得力,盈利能力稳定,牧原、温氏等领跑行业。未来,智能化养猪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行业竞争加剧。投资者需关注企业成本管控能力与政策调控对市场的影响。 00:02:07:猪周期现象分析:价格波动背后的深层原因 00:04:08:猪肉价格持续波动,朱周期中的养殖策略需灵活调整 00:06:11: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的养殖成本差异与经营模式分析 00:08:15: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现代规模生产和轻资产模式的比较分析 00:10:18:猪周期波动规律发生变化:集团化养殖的影响与市场变化 00:12:21: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猪周期特征发生变化,投资者需关注行业结构性变化。 00:14:24:规模化养殖推进下,猪肉市场变化复杂多变,投资者应关注行业变化和政策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