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84、行业结构调整中的猪周期

384、行业结构调整中的猪周期

2024/12/8
logo of podcast 我来陪你读年报

我来陪你读年报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中国猪肉产业规模巨大,占据全球近半的生产和消费量,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元。传统的猪周期规律正被资本改造,生猪价格波动剧烈。 近年来,猪周期经历了多次波动,从2002年至今共经历了五轮,其波动主要源于供需错配,能繁母猪数量变化是关键因素。然而,2022年至今的猪周期与以往不同,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呈现快涨快跌的态势,低位波动时间较长。 在这一轮猪周期中,一些企业因成本控制不足而亏损,例如奥隆生物。而老牌企业如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则凭借成本控制和智能化养猪实现了盈利。牧原股份采用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成本控制能力强,但资金投入大;温氏股份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轻资产,扩张速度快,但管理难度大。新希望等企业则采用租赁经营模式,并积极拓展产业链。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进,集团化养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加剧。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充足,抑制了猪价上涨,猪周期波动规律发生变化,周期时长缩短,小周期和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 面对新的猪周期变化,养殖企业发展策略也发生转变,更加注重智能化养猪和降本增效。投资者需关注行业结构性变化、企业成本管控能力和政策调控对市场的影响,不能仅仅依赖于过去的经验。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中国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在全球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中国2023年猪肉总产量达到56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9%,消费量高达5868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1%。这使中国稳居全球猪肉产业第一,远超欧盟和美国,反映了中国养猪业的庞大规模和猪肉在居民饮食中的核心地位。

传统猪周期的规律是如何被资本改造的?

传统猪周期每3到4年完成一次,主要由供需跨期错配导致。然而,资本介入后,生猪价格波动加剧,2022年猪周期中价格在7个月内从12.76元/千克涨至27.66元/千克,随后4个月内回落至14.92元/千克,波动更为剧烈且难以预测。

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在成本控制上有何差异?

牧原股份采用全产业链布局和规模化生产一体化模式,2024年10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3.3元/公斤,优秀厂线成本低于12元/公斤。温氏股份则采用公司加农户的轻资产模式,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6.7元/公斤,计划2025年降至6.5元/公斤以下。

集团化养殖对猪周期的影响是什么?

集团化养殖显著提升了市场敏锐度和反应速度,使猪周期波动规律发生变化。2018年后,规模化养殖占比从49.1%升至2023年的68%,前20大企业市占率从11%提升至28%,导致猪周期时长缩短,大周期概念弱化,小周期和季节性波动更为明显。

智能化养猪如何影响行业竞争格局?

智能化养猪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例如,牧原股份通过全产业链可控模式实现科学化、智能化养猪,温氏股份则通过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新希望、巨星农牧等企业也纷纷投入数字化升级项目,提升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政策调控对猪周期的影响如何?

政策调控对猪周期影响显著,政府通过价格监测和调控稳定市场,但政策实施效果和时间节点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关注行业结构性变化、企业成本管控能力及市场长期趋势,以适应政策调控带来的市场波动。

Chapters
中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均占全球近一半,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并在居民饮食消费中占据核心地位。
  • 中国猪肉产量占全球49%,消费量占全球51%
  • 2023年中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

Shownotes Transcript

Translations:
中文

在这里给大家讲讲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上市公司 Hello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讲生猪养殖这个行业在 2023 年我们国家的猪肉总产量达到 5650 万吨占了全世界猪肉总产量的 49%而猪肉的消费量更是高达 5868 万吨占了全世界消费总量的 51%

这两个比例不仅使我们国家在这个行业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而且远远超过了欧盟和美国凸显了我们国家在全球猪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养猪业的庞大规模也显示了猪肉在我们国家居民饮食消费中的核心地位在市场规模方面 2023 年我们国家生猪养殖市场规模达到 1.3 万亿元

基于猪肉在我们国家居民消费习惯中的根深蒂固的地位我们国家生猪养殖的市场规模有望长连维持在万亿规模之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另一头连接着民生在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历程中猪周期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今这个曾经被视为行业规律的猪周期

似乎正在被资本悄然改造传统意义上,每 3 到 4 年左右猪肉的养殖便会完成一个大的周期从 2002 年至今,我们国家一共经历了 5 轮猪周期这些周期的形成,从本质上是由于供需跨期错配而造成的能繁母猪纯蓝量的变化决定了 8-12 个月后生猪出蓝量的数量从而也决定了猪价的拐点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第一轮租租期是从 2002 年开始,持续到 2006 年在这个期间,生租价格上涨了 27 个月,涨幅达到 71%随后下跌了 22 个月,跌幅达到 40%

在这一个周期中,2003 年非典疫情导致宰杀母猪,补难停滞 2004 年禽流感疫情引发猪肉需求大增等等因素导致供需矛盾突出,猪价开始回升第二轮的猪周期从 2006 年到 2009 年生猪价格上涨了 20 个月,涨幅达到 158%下跌了 14 个月,跌幅达到 49%

这一周期主要特点是,租价持续低迷,导致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随后高致病性猪男耳病爆发,造成供求关系反转,租价开始回升第三轮租收期从 2009 年到 2014 年,生猪价格上涨了 27 个月涨幅达到 111%,下跌了 32 个月,跌幅达到 47%

这个周期相对比较经典,主要由行业内的供需矛盾来推动第四轮的猪周期是从 2014 年到 2018 年生猪的价格上涨了 24 个月,涨幅达到 97%下跌了 25 个月,跌幅达到 50%在这一轮周期中,环保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散户退出养殖市场产能迅速出清,猪肉的价格随之一路走高

第五轮的猪肉期是从 2018 年到 2022 年 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大量生猪被捕杀生猪的存量量和冷反母猪存量量急剧下降导致 2019 年到 2020 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创下历史新高在 2020 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渐恢复价格逐渐回落,到 2022 年结束

在我们刚才说到的过往的这些诸周期之中养殖户和企业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大致预判市场的走向从而调整生产的策略但在当前的这一轮始于 2022 年的诸周期之中情况却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生猪的价格在 2022 年内呈现快涨快跌的态势

从 12.76 元/千克迅速上涨至 27.66 元/千克,仅仅用了 7 个月随后又在不到 4 个月的时间里回落到 14.92 元/千克至此,升租的价格进入了漫长的低价波动期即便期间出现了短暂的价格反弹也都是由于短期的季节性需求所带动截至 2024 年 11 月中旬

外三元生猪的价格是 16.3 元/公斤,环比下跌了 4.1%,依旧持续在中低位水平波动而这种行业性周期的趋势性变化,在上市公司层面也呈现出略有不同的影响奥隆生物在 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驱动猪价高峰期的时候从饲料业务转型到生猪养殖业务

然而,入市就是高峰,此后的诸价呈现大体正当下降的趋势由于公司作为后来者没有在成本控制上及时形成优势奥隆生物在大规模扩张饲养业务以后陷入亏损螺旋 2021 年起,奥隆生物已经连续 3 年业绩巨亏截至 2024 年 3 季度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达到-18.19 亿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个行业中的那些老玩家在这一轮诸作季中实现了扭亏为盈。牧原股份和温室股份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达到 96.52 亿和 50.81 亿,同比大增 930.2%和 3097.03%。这其中当然有猪肉价格略有反弹的因素。

但同时也得益于企业的成本规模效应以及智能化养猪红利的释放这些老玩家的生猪养殖成本普遍已经降到 12 元/公斤以下其中,牧原股份在 2024 年 10 月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经降到 13.3 元/公斤优秀的厂线成本甚至降到 12 元/公斤以下而温室股份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已经降到 6.7 元/美金左右

公司还初步规划到 2025 年全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目标是 6.5 元美金以下而巨星农牧在 10 月份的商品猪完全成本则保持在 7 元美金左右规划在 2025 年商品猪完全成本目标是 6.5 元美金

当然了,我们也需要指出这几家养猪行业的龙头公司所反映出来的公斤养殖成本的区别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他们不同的经营模式牧原股份以它全产业链布局和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的模式著称企业通过自建养殖场,统一采购飼料,疫苗等物资

雇佣的员工集中进行种族的育种猪苗的培育生猪育肥等等全部生产过程并统一销售给终端消费者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可控

公司能够掌握从上游的育种、饲料到中游的扩繁和育肥等等养殖各个环节,在节省人工费用的同时,还能实现科学化、智能化养猪,有利于保障生猪品质和养殖效益,也便于公司进行统一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管理。

然而,这个模式的缺点在于资金投入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养殖场的建设设备的购置,种株的引进等等同时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来建设养殖场和配套设施这种模式也是最接近于现代化规模生产的一种模式

在可见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持续发展,牧原股份的置房置养一体化模式有望进一步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性。而温氏股份则是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温氏只负责种株和载株的繁育,委托农户进行商品株的养殖,农户自建养殖场,公司为农户提供株的饲料和疫苗,并给予技术支持。

最后按照合同的约定价格回购成熟的商品株并支付一定的托管费这个模式属于轻资产模式上市公司无需承担建设养殖场的巨额成本可以将资金集中用于种株的繁育、饲料的研发等等核心环节扩张速度比较快,能够迅速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利用现有农村闲散劳动力和闲置土地资源

带动农户征收致富,也有利于上市公司整合行业的支援但这种模式的不足是养殖场地分散,管控难度比较大上市公司对农户的养殖过程监管和管理成本比较高而且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称之不齐可能会影响生猪的品质和养殖效益之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代养费可能也随之随长传高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新希望等等这些巨头在生猪养殖上则采取更为传统的租赁经营模式但公司不仅在生猪养殖领域表现出色还在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有所涉足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全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如果我们从数据上看

诸周期的变化确实也呈现更为平缓的迹象 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后我们国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显著提升散户市场占比逐渐减少出栏数在 500 头以上的大中型猪场市场占比从 2018 年的 49.1%快速上升到 2021 年的 62%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2023 年这一比重将提升到 68%我们国家散养户的比例将从 2009 年的 70%左右下降到 2023 年的 32%可以这么说,集团化养殖的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从 2016 年以来,我们国家上市的租企的出来量占全国出来量的比重持续增加从 3.7%提升到 17.4%

前 20 大企业的市占率从 11%提升到 28%左右,所以集团化养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行业的结构,生产模式,市场策略,乃至整个产业链条都经历了全面的重构,与散户养殖不同。集团化养殖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敏锐度和更强、更快的去化速度和渠道。

能够在市场变化时迅速做出反应精准调整生产规模从而对诸周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它的波动规律发生了改变能反母株的产能也是影响诸周期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截止 2024 年 10 月全国能反母株的存栏量环比 9 月增长了 0.3%达到 4073 万头

虽然同比去年下降了 3.2%,但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 104.4%,供应是相对充足的。按照冷反母猪到猪出栏 10-18 个月周期来推算,明年生猪的供应大概率依旧是充足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猪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使得猪周期的上涨阶段难以像过去那么强劲,进而导致整个周期的形态和特征发生了变化。

当前的诸周期周期时长有缩短的趋势,大周期的概念正逐步弱化。一年至两年的小周期,甚至年内季节性的周期性特征开始显现。行业内上市公司盈利稳定性增加,部分大型养殖企业比如墓园股份、温室股份等等,在当前的诸周期中盈利表现更为稳定。

农繁母猪的存栏量合理稳定也为生猪市场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基础而这些龙头上市公司的生猪养殖成本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而且相对稳定而面对周周期新的变化生猪的养殖企业发展策略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如今行业里的上市公司对扩产不便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优化智能养猪科学养猪上

比如说新希望、巨星农牧等等纷纷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数字化升级项目旨在提升租场的标准化、智能化水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增强企业在市场波动中抗风险的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租周期特点总的来说当前的租周期在资本的改造和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下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虽然传统的诸周期规律并没有完全失效但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具有明显的可预测性和规律性了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不能仅仅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来判断诸周期的走向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都在提升这使得诸周期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同时政策调控对诸周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正如我们开篇所说猪肉连着民生政府的价格监测和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时间节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就需要更加关注行业结构性的变化上市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市场的长期变动趋势更新自身对行业的认知

好了我们这次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