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认为黄金有两大显著缺点:一是缺乏实用价值,二是没有生产属性。黄金虽然有工业和装饰用途,但需求有限,无法消化新增产量。此外,黄金不会产生新增现金流,只有储藏价值,而储藏本身还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从投资角度来看,黄金并不理想。
2024年11月末,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为7296万盎司,较10月末的7280万盎司增加了16万盎司。这是中国央行在连续6个月暂停增持黄金后,再次出手增持黄金。
从2018年8月中旬至今,黄金价格从每盎司1178美元上涨到每盎司2630美元,累计涨幅超过120%。这一涨势在历史上并不常见,远超市场一般预期。
从1974年至2023年的50年间,黄金价格上涨的年份有29年,占比56.86%。在信用货币时代,黄金价格上涨是相对大概率的事件,对于追求稳健和长期资产配置的投资者来说,黄金一直是不错的选择。
1980年至21世纪初,黄金价格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而同期美国的物价上涨了超过5倍。这意味着黄金的购买力在这20年间缩水了5倍。例如,1980年以60美元一盎司买入的100万美元黄金,到2006年才回到100万美元,但此时的100万美元与26年前的100万美元已不可同日而语。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金价在7月至11月的4个月内下跌了23%。为应对次贷危机,各大经济体纷纷开启印钞模式,向市场注入巨量流动性。随后,黄金价格开始起飞,直到2011年9月达到1917.9美元的高点。
从2020年到2024年一季度,全球债务飙升了21%,总规模达到315万亿美元,几乎是全世界现存货币总量的3倍。其中,仅政府负债就接近百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债务引发了全球经济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资产盈利能力持续变差。
2024年12月5日,比特币价格历史性地突破10万美元大关,总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7大资产,超过了许多国家石油公司和大型银行的市值。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与黄金同行,充当信用货币的竞争对手角色。
投资者可以通过实物黄金、黄金ETF、纸黄金、黄金期货等多种工具参与黄金市场。这些工具各有特点和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权衡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