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92、关于国产半导体“铲子股”那期节目的后续

392、关于国产半导体“铲子股”那期节目的后续

2025/1/22
logo of podcast 我来陪你读年报

我来陪你读年报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主播
以丰富的内容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提高中文能力的播客主播。
Topics
主播:我最初认为,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和中芯国际这三家巨头占据了70%的资本开销,其他公司投资价值有限。但深入研究后,我改变了看法。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虽然巨头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小企业也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稳定的订单来源。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不必过度关注公司规模和流动性,可以灵活地投资于那些占据关键生态位的中小公司。 然而,A股市场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北方华创和中芯国际等巨头的增长潜力,继续投资这些巨头意义不大。国内先进制程半导体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半导体行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投资风险高。部分细分领域(如特种气体、光刻胶)的公司反而更稳定。高估值意味着低容错空间,不适合长期持有,更像是一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灵活应变的博弈。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强,技术迭代迅速,企业竞争激烈。一些公司通过并购等手段快速做大,营造虚假繁荣,存在风险。部分公司技术优势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商业化生产,投资者难以判断。行业竞争格局瞬息万变,投资者难以预测,投资风险高。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具备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度参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但长期投资并非明智之选。建议选择行业指数基金,分散投资风险。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这里给大家讲讲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哈喽大家好在有关半导体产制股的那一期节目下面我看到有一位朋友留言说到半导体整个产业链下来

除了芯片设计,国内最吃资本开销的就三家:北方划创、中微公司、中芯国际。这三家国内各自领域的绝对龙头都能够吃掉 70%的产业链开销了。假设投 1000 亿兆芯片,这三家就能够吃掉 700 亿,剩下的上百家公司吃剩下的,你觉得其他的还值得看吗?

说句实在话,其实在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我对这位朋友的说法是不太认同的。任何一个成熟行业发展的过程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建立的过程,这其中固然有大象、狮子一般的森林之王,但同时也会有兔子、狐狸等等各种小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而半导体行业同样也是这样的。

毫无疑问,这位朋友提到的北方划创、中威公司这三家公司是行业内体量最大的巨头但其实其他的公司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我想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

其实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存在资金容纳和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灵活地投资于那些占有关键生态位的中小公司而并不需要过分考虑这些公司自身的体量和流动性同时由于半导体的认证技术周期和工艺的严谨性下游的厂商其实是不敢轻易地更换或者选择新进入的供应商的所以一旦相关公司能够突破技术壁垒进入下游客户的供应链

在同一个技术阶段内是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订单和收入的而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发展潜力的行业在这个行业生态系统之中毫无疑问是存在着很多细分市场的投资机会的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妨先看一看这位朋友提到的这三家企业

北方华创是国内高端半导体设备的绝对主流供应商这家公司是由原来的七星电子和北方微电子在 2016 年重组而成

它的产品涵盖了半导体生产领域的多个关键工艺设备包括氪石机、PVD、CVD、ALED、清洗机、力适炉等等这些设备广泛用于集成电路、功率半导体、三维集成和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新型显示、新能源光伏、称底材料等等制造领域

例如,北方华创的 ICP 客时设备已经累计出货超过 3200 枪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而 CCP 客时设备在逻辑、存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多个关键制程的覆盖度也在不断提升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北方华创在我们国内半导体行业内的市场地位是非常显著的公司 2023 年的营收达到了 220.8 亿

营收增速达到 50.32%首次跻身全球半导体设备前 10 强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北方划创从 2020 年到 2023 年间营收的增速都达到或者超过 50%规模净利润更是翻倍的往上涨公司的成长性还是非常突出的

尽管与全球排行榜排在第五的美国科雷的 96 亿美元的营收相比北方划创仍然存在显著的差距

但同时这样的差距也意味着北方华创在全球市场和国产替代方面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北方华创的主要客户就是国内那些主流的半导体制造商包括中芯国际、武汉新芯、长江存储、华丽微电子、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京东方等等在 2024 年前三季度

北方华创实现营业收入 203.5 亿,同比的增速 39.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63 亿,同比增长 54.72%截止 2025 年初,北方华创的总市值约为 2060 亿动态的市盈率约为 34 倍,市净率约为 7.1 倍

而我们要说到的另外一家龙头中芯国际它的地位和价值相信也不用我多说了吧中芯国际作为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我们中国大陆高端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念主中芯国际的产品涵盖了从 0.35 微米到 14 纳米的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根据 2024 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

中芯国际以 6%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而这一成绩其实主要也得益于中国国内半导体内需的复苏以及公司 28 纳米等成熟制程的稳定表现目前,中芯国际的主要客户包括了华为、高通、博通、格克威、赵义创新等等

中芯国际作为我们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 14nm 量产的晶圆厂代表了我们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随着 AI 领域对芯片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唯一的先进制程晶圆制造厂它在国产替代中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的毫无疑问,在外部封锁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集成电路的国产替代进程在加速

而中芯国际在这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 2024 年前三季度,中芯国际实现的总营收是 418.8 亿营收同比增长了 26.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 27.06 亿同比下跌了 26.36%截止 2025 年初,中芯国际的总市值约为 7800 亿动态的市盈率超过 200 倍

市净率约为 5.4 倍而至于后面的这家中威公司其实它主营的设备与北方划创是比较类似的主要涵盖客时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等等我们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因为其实我们这次并不是要介绍这几家公司我刚才相对详细的介绍北方划创和中兴国际一方面是为了说明这三家公司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而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大家更加清晰的看到其实我们的 A 股市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演绎了它们的增长空间了而我们国内先进制程的半导体市场发展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事情还远远没有到终局的程度我们作为投资者只是盯着这些已经被市场充分认可和定价的巨头其实意义真的并不是太大

我曾经做过好几期节目介绍过芯片企业的发展史大家也不妨看一下阿斯麦的发展史其实阿斯麦早年的发展是相当波折的盈利情况也极度不稳定有好几次都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这一方面说明了这条路确实不好走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半导体行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而相对而言可能那些卖产者的公司生意反而更为稳定

例如那些专注于特种气体又或者光刻胶研发生产的企业虽然它们整体的规模相对比较小但凭借在特定材料供应上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很多相关领域的公司都是成功穿越了半导体的周期的当然了,其实在开篇的时候我就已经买了一个伏笔也就是说目前我研究了行业内几家我感兴趣的公司以后其实我对于这个行业的投资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想法

无疑,我们国产半导体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土壤同时,这一产业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的安全和产业的升级意义重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我们国人最后一个还没有完全突破的关键高科技领域之一它的战略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内的每一家公司都能顺理成章地创造出巨大的收益也更不代表我们投资者能够从中轻松获益他们普遍偏高的估值已经反映了市场对他们未来增长的预期我并不是说这些高估值一定不合理有一部分公司我自己仔细观察下来也认为他们的高估值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无论如何,较高的估值意味着较低的容错空间

只要上市公司的业绩只是略微低于市场预估的盈利水平在他们高估值的杠杆作用下,股价也可能大幅跳水我们在前期基于高增长预期所投入的资金就可能会面临严重缩水的风险说白了,其实对于这个行业的投资并不适合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长期持有不动的长期投资策略它其实更像是一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灵活应变的博弈

另一方面半导体行业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它其实是一个周期性相对比较强的行业同时行业内的技术迭代迅速一家企业一旦在技术研发上出现失误又或者说未能紧跟行业的技术趋势它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大打折扣

而这其中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家曾经的芯片巨头英特尔现在也已经快到了要卖盘的程度了可以说所有的这些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难以预见和把控的而在这两天其实我一直在看一家我上次提到的主营光刻胶的企业表面上看这是一家拥有绝对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技术实力上也是走到了细分行业的国内第一

但我仔细观察下来,这却只是一艘拼起来的大三板。这家公司在上市以后,通过密集的股权收购和项目投资,迅速拼成了一个数成的光刻胶龙头。而它之所以被冠以光刻胶龙头的称号,源自一公司站在被并购的北京科华的肩膀上。

而北京科华是唯一一家被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列入全球光刻胶八强的中国光刻胶厂商。而与之相配套的是,这是上市公司创始人夫妇,通过百亿天价离婚式减持,之后轮番抛出减持计划,已经累计套现数十亿。其实说句实在话,对于这一套组合拳,其实我个人是比较熟悉的。

这往往是利用投资者对行业的憧憬和信息不对称营造出企业迅猛发展的假象很多普通投资者在看到企业头顶着光刻胶龙头的光环又有着国内领先的技术,所以就仓促入局但却没想到,这种速成的龙头根基不稳一旦并购整合不达预期,或者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的业绩可能就会一落千丈

比如说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可能存在兼容性的问题没有办法与现有的体系有效结合导致产品研发进度受阻影响市场份额和公司的业绩而在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早已经在高估值的区间减持套现了留下了普通投资者在高高的三港上站岗当然了我这里并不是说这家光刻交龙头一定是这样

但这个套路确实我太熟悉了我没有办法判断他们是不是这样的企业而行业内其他的一些公司他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的企业声称掌握了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核心制备技术市场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通过深入研究以后会发现他们所谓的技术优势可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普通投资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其实是难以判断这些技术转换的难度和时间成本的此外,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迅兮万变一些原本看似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技术突破或者市场策略调整瞬间失去了优势例如,某家专注于特定芯片设计的公司在它擅长的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但随着行业出现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对手以后公司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而普通投资者由于缺乏对行业竞争态势的持续跟踪和分析能力是很难提前察觉到这种变化的从而很容易导致我们本金遭受损失总的来说吧我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我们有那个金刚钻也可以适度参与半导体行业的博弈但如果进行长周期的投资

这个行业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退一步来说即使我们计划投资这个行业我认为最佳的选择还是选择行业的指数基金进行投资以便分散单一公司所面临的特有风险好了我们这次先说这么多这应该是我在农历新年前最后的一期节目了

我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投资顺利我们明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