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 2025 年一季度我们国家 GDP 的同比帧数达到 5.4%相较于 2022 年至 2024 年同期的表现均有一定幅度的回软而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 2025 年 3 月份同比的帧数达到 5.9%
显著高于 1、2 月累积增速 4%的水平可以这么说,在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整体消费的景气度在逐步改善宏观经济也呈现出显著回暖的态势然而,如果我们回归到上市公司一季度的业绩数据我们可能就会发现,这种"暖意"还远远没有传导至大部分的上市公司
而这一次我们把主要高频消费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一季度的数据进行了一个初步梳理试图从这样一个角度为大家勾勒出一幅概括性的行业冷暖图我们先说说乳制品行业乳制品行业可以称得上是一季度消费品行业的寒冷区有接近 80%的上市乳品企业的业绩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行业并没有像市场预期那样开始回暖
根据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全国的乳制品产量为 711.8 万吨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 2.4%,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季度同比下跌了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生鲜乳的价格降至每公斤 3.08 元,创下了近 15 年来的新低
远低于多数牧场 3.5-3.8 元/公斤的盈亏平衡线行业持续处于量价起跌的收缩周期从上市公司的表现来看,头部如平企业一粒股份一季度的营收是 330.18 亿,同比微增了 1.35%实现规模净利润 48.74 亿,同比下滑了 17.71%
需要指出的是,在 2024 年一季度伊利通过转让煤矿子公司的股权获得 25 亿元的投资收益拉高了基数如果剔除这一非经常性损益的因素伊利一季度扣费的净利润是 46.29 亿,同比增长了 24.19%显示出伊利在 2025 年一季度的盈利能力还是有保障的
而猛牛乳业是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公司它是没有披露 2025 年一季度的业绩的而光明乳业一季度的营收是 63.68 亿同比微降了 0.76%实现规模经营的人 1.9 亿同比下滑了 18.16%而低温奶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冷链成本的压力仍然是光明乳业最主要的挑战而在区域性乳企之中新希望乳业成为了少数的亮点
公司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26.25 亿,同比增长 0.4%实现规模净利润 1.33 亿,同比大增 48.46%新乳业通过区域市场精耕与差异化产品的策略实现了逆势增长妙克兰多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12.33 亿,同比增长 6.26%
实现规模净利润 8240 万,同比暴增 114.88%。来烙品类的持续渗透与渠道优化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而反观天润乳业,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 6.25 亿,同比下降了 2.5%。规模净利润是亏损了 7330 万,同比暴跌了 1713.36%。高成本的原奶库存与市场拓展乏力成为了公司亏损的主因。
而在行业层面,上市乳企普遍通过降本增效应对压力比如说优化供应链,减少低效的产能,推动产品高端化但终端消费的复苏缓慢与行业竞争的加剧仍然严重制约着行业回软的进程在短期内,软奶价格触底反弹的信号还没有明确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乳制品行业还需要更长时间进行调整而在调味品行业方面
调味品行业在 2025 年一季度同样呈现弱景期的周期在 A 股市场主要的 18 家上市的调味品企业之中有三分之二出现了业绩的下滑但同时,原材料成本比如大豆和白糖的价格回落推动了部分企业的毛利率提升呈现了收入降,利润稳的分化特征在基础调味品领域,海天味业呈现出龙头的韧性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83.15 亿,同比增长了 8.08%实现规模净利润 21.47 亿,同比增长了 14.77%海天得以在高基数下实现了双位数的利润增长这主要源于公司渠道下沉的深化与产品结构的优化而公司高端酱油的占比在持续提升而此前酱油黑科技的公关危机的影响也在逐渐消退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聚高薪中聚高薪一季度实现营收 11.02 亿同比下滑了 25.81%降油业务收入暴跌 31.57%可以这么说公司的管理层在更替以后战略调整的效果还完全没有显现而铅合位业实现营收 8.3 亿同比下滑 7.15%实现规模净利润 1.6 亿
同比微增了 3.67%公司零添加品类的增长在放缓而渠道竞争加剧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在复合调味品领域,相关的上市公司则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天卫食品一季度实现营收 6.4%而已,同比大跌了 24.8%实现规模经营利润 7473 万,同比大跌了 57.53%
天位食品在前几年依赖餐饮渠道的高增长模式到如今已经难以为继而家庭端的需求也出现了疲软的迹象在此背景下,跨界转型也成为部分企业破局的尝试原来的年华未经,现在叫年华健康一季度算力服务业务收入达到 4369.68 万元同比增长 394.6%
成为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原因而公司传统的调味品业务占比在持续下降而我们很熟悉的府林榨菜官宣收购四川魏之美进军复合调味品领域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它后续的表现其实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而在细分品类之中
钢需属性更强的酱油、醋等这些基础调味料抗风险的能力要优于火锅底料、鸡精等复合品类腾讯醋业一季度营收 6.26 亿,同比增长了 35.97%实现规模净利润 5652 万,同比增长了 2.36%这主要受益于古法量造概念的推广与餐饮渠道的复苏
而克明食品在一季度实现营收 11.21 亿,同比下滑 13.54%实现规模净利润 8579 万,同比大增 75.72%这主要是受益于公司的核心原材料、小卖成本的下降与高端挂面占比提升显著改善了公司的盈利空间而在饮料市场方面
饮料行业在 2025 年一季度的竞争是白热化的在 A 股市场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东鹏饮料而港股市场中的几大巨头持续扩散的动作则预示着行业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东鹏饮料延续了强势的势头在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48.48 亿同比增长了 39.23%实现规模击利润 9.8 亿同比增长了 47.62%
稳居行业榜首公司的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实现收入 39 亿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 80.5%新产品电解质饮料补水拉一季度实现营收 5.7 亿同比大增了 261.56%成为了东鹏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通过大单品加多元化策略同步推进渠道的精耕乡镇市场的覆盖率提升至 90%
与年轻化的营销,比如说与电竞、中益、联名等方式持续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而在 A 股市场其他的一些饮料企业则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养原饮品一季度实现营收 18.6 亿,同比下滑了 19.7%实现规模净利润 6.42 亿,同比下滑了 26.95%承德陆陆一季度实现营收 10.02 亿,同比下滑了 18.36%实现规模净利润 2.16 亿,同比下滑了 12.53%其实这两家饮料企业是有点像的
植物蛋白饮料品类的老化和消费场景单一的问题持续凸显南北市场拓展失衡和产品创新不足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增长而香飘飘在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5.8 亿同比下滑了 19.98%实现规模净利润由盈转亏至亏损 1877 万
可以这么说,随着新型茶饮的兴起,传统固体奶茶的需求在持续萎缩。像飘飘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措施的话,公司业绩的颓势在短期内是难以流转的。而在港股市场方面,一众巨头虽然没有披露一季度的数据,但却动作频频。龙富三泉在华中、西南和东南亚启动三大基地的建设,总投资超过 20 亿。
围绕水源地与消费市场构建产能矩阵康师傅饮品中原区域总部项目投产打造亚洲最大的智能工厂公司的产能提升了 30%统一中国也在华东地区扩建生产线加码无糖茶与植物基饮品
而这些巨头持续扩散的背后是对饮品市场长期潜力比如说健康化、功能化趋势的看好但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价格战和渠道争夺战将会变得更加激烈而在休闲食品方面休闲食品行业 2025 年一季度呈现出强者横强、弱者调整的格局临时量贩渠道的爆发成为了关键变量
部分企业借此实现了增长而对于传统渠道依赖比较高的企业则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万诚集团在 2025 年一季度以 108.21 亿的营收 124.02%的同比增速成为了行业最大的亮点公司在一季度实现规模净利润 2.149 亿同比激增了 3344.13%
他通过收购并整合临时量贩品牌好想来来优品快速扩张临时门店数量至 3000 家依托规模化采购与低价策略抢占下层市场成为了量贩渠道红利最大的受益者而盐晶铺子同样受益于此一季度实现营收 15.37 亿同比增长了 25.69%实现规模经营利润 1.78 亿同比增长了 11.64%
公司从 2023 年开始加大了对临时很忙、赵一鸣等量贩渠道的投入渠道占比从不足 10%提升至 35%带动业绩的历史增长而有有食品通过直营合作三母、临时量贩系统等等一季度实现营收 3.83 亿同比增长了 39.23%泡椒、凤爪品类在量贩渠道的高复购性得以体现
而反观其他传统休闲食品的巨头,比如说三只松鼠它一季度实现营收是 37.23 亿,同比微增了 2.13%但实现规模净利润仅有 2.39 亿,同比下滑 22.46%线上流量成本的高企与线下门店扩张的缓慢导致公司营收和利润出现了反向失衡
而两品铺子一季度实现营收 17.32 亿,同比暴跌了 29.34%实现规模净利润是亏损了 3615 万公司的高端化路线面临着消费降级的冲击加盟渠道的调整引发公司业绩的震动而恰恰食品一季度营收是 15.71 亿,同比下滑 13.76%
实现规模净利润 7725 万,同比暴跌 67.88%。瓜子品类增长见底和坚果业务竞争乏力,双重挤压严重压制了公司业绩。而在临时行业格局演变的过程中,量贩渠道以低价、高品、品类丰富的特征重构人、货、厂,倒逼了企业优化供应链。
比如说祖银素食燕麦片的西麦食品和祖银零食小鱼的净仔食品他们都通过适配量贩渠道实现了营收和规模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而反观一些依赖传统商超传统电商渠道的一些企业他们则面临着非常强的转型压力而在方便食品方面方便食品行业呈现出传统品类收缩,预制菜崛起的结构性变化
双汇、安井等龙头面临着增长瓶颈而育智蔡相关的企业则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双汇发展作为行业的龙头,一季度实现营收 142.95 亿同比微降了 0.09%,实现规模净利润 11.37 亿同比下滑 10.58%升租价格的波动与屠宰业务利润的收窄是公司业绩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安井食品一季度实现营收 36 亿,同比下滑 4.13%实现规模经营利润 3.94 亿,同比下滑 10.01%公司的速冻火锅制品需求放缓而重点打造的预制菜业务还处于培育期三全食品一季度实现营收 22.18 亿,同比下滑 1.58%实现规模经营利润 2.08 亿,同比下滑 9.22%
公司的树洞水饺等传统品类增长乏力,渠道还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库存压力而预制菜领域则成为了亮点,魏之香作为 A 股市场里面预制菜的第一股一季度实现营收 1.73 亿,同比增长了 4.24%,实现规模经营任任 1950 万,同比增长了 3.16%
公司凭借 B 端餐饮客户的拓展和 C 端零售产品的创新,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国联水产一季度实现营收 8.13 亿,同比下滑 22.04%,实现规模净利润仅有 602 万。公司的预制菜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到 40%,而生加工产品的毛利率是显著高于传统水产的。
至于公司全年是否能够实现扭亏为盈,在目前这个时点还不好说。五方在一季度实现营收 2.43 亿,同比增长了 17.24%,实现规模净利润是亏损了 4523 万,相比于去年同期略有减亏。公司借助春节礼盒营销和树洞种子品类创新,减亏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而康师傅与统一两大方便面的巨头都没有披露一季度数据但从 2024 年的业绩来看,方便面业务的增长是比较乏力的康师傅 2024 年的营收下滑 3.2%,统一企业中国的营收则同比增长了 6.09%2025 年,相关方便面企业的竞争转向了高端化和差异化康师傅推出了 CNQ 面、玉品盛宴等高端系列
并加大了一倍半大分量产品的推广统一则在都会小馆推出了非油炸版面试图与健康概念破局然而,随着外卖配送行业的补贴大战和消费场景的变化这些因素预计都会对方便面市场形成长期的冲击相关企业后续的业绩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总的来说吧从一季度高频消费行业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
宏观经济的软异与上市公司的业绩乃至居民消费之间还存在明显的传导实质这种分化本质上是消费结构深度调整的外在表现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与预防性储蓄的倾向在上升导致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放缓乳业、休闲食品的买快首当其冲另一方面
消费分层的趋势加剧高端化、刚需化、便捷化品类出现了更强的韧性海天味业、东鹏饮料、万成集团等企业历史增长印证了这一逻辑在行业的调整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的创造伊利、恒顺处业等等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对冲成本的压力展现出龙头企业强劲的竞争力
而研经铺指,新西望乳业依托渠道变革实现了区域突围证明了细分市场精耕细作的有效性年花健康、富林榨菜等等跨界转型与品类延伸则反映出传统企业在存量竞争中破局的潮湿
好了,这次关于 2025 年一季度主要消费品行业上市公司的内容就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