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给大家讲讲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哈喽大家好这几年的时间国际金价屡创新高一年的时间上海黄金教育所的金价比上一年上涨了超 20%以上而到了我们现在 2025 年的 3 月现货黄金的价格更是突破 3050 美元每盎司再创历史的新高而关于黄金的价格
其实此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我们这里就不再重复而随着国际金价的持续上涨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金饰品行业的需求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 2024 年我们国家黄金首市的消费量是 532.02 吨同比下降的幅度达到 24.69%把这个降幅放到一整个行业上可以说是非常的夸张了
而行业需求的大幅下滑,随之而来的币安市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下滑。比如说,我们看到,2024 年 1-9 月,行业龙头公司周大福的营收同比下降了 20.43%,规模净利润的跌幅更是达到 44.4%,而国内上市的周大生营收同比下降了 13.49%,规模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8.66%。
但同时我们却看到一家公司它的业绩出现了历史的暴涨这是多么妖孽的一种情况而这家公司正是目前当红的老铺黄金在 2024 年 1 到 6 月老铺黄金的营业收入达到 35.2 亿同比增长了 148%规模几率上涨了 199%到 5.88 亿而根据公司的业绩预告披露 2024 年全年
老铺黄金实现净利润达到 14 亿到 15 亿同比增长幅度达到惊人的 236%到 260%或许这家公司又要被某些投资者调侃成黄金科技了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原材料也就是黄金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老铺黄金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 40%以上的水平 2024 年上半年老铺黄金的毛利率达到 41%
而相比之下,同期香港上市的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等等这些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仅有 20%-30%这样的水平而国内上市的周大生的毛利率更是只有 10%-20%的水平老凤翔中国黄金的毛利率则只低到 10%以下而通过这么一比较,很多投资者就会提出疑问在黄金这类大宗商品领域
行业毛利率通常与原材料价格是强相关的当全行业因为金价上涨而压缩利润空间的时候某家上市公司能够取得比同行业高如此之多的毛利率那肯定是不正常的情况甚至有的投资者把矛头指向了老布黄金的业绩的真实性有问题实话实说,这些投资者提出的这个疑问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面确实存在在平面逻辑上不合理的地方
用我们的专业名词来说这就是我们投资者要保持职业怀疑但面对这种异常的情况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不合理或者造假也不能盲目地接受它表面的繁荣而是应该走出去去尝试探索和理解不合理现象背后的原因用事实和数据去验证真相当我们走出去踏入老铺行进的门店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并非传统金店的珠光宝器
而是青铜特有的历史厚重感溜金铜授手门环在软黄的灯光下翻着温润的光泽身着汉服的导购正用着传锡投影演示着唐代精气的铸造工艺而在周大福们疯狂地铺设标准化柜台的时候老部黄金已经将门店打造成文化体验中心
而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也可以发现老部黄金的门店日均客流量不一定比周遭的周大福要高但它的客单价却比后者高数倍以上这种高净值客户加文化溢价的商业模式在一些媒体的深度报道中被称为黄金消费的供给侧改革而当我们通过其他途径查询到老部黄金相关门店的消费数据的时候我们还会发现老部黄金的消费者之中
35 岁以下的新中产占比高达 60%远超行业平均的 28%这个群体对文化符号的敏感度是普通消费者的 4 倍以上他们愿意为敦煌飞天造型的金饰支付 300%以上的溢价老铺黄金的崛起印证了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论断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这个成立仅有 10 年的品牌,通过 3 个维度重构了黄金消费场景。在产品端,他通过复刻唐代的精气工艺,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每件器物的 6 克工艺需要 300 小时以上的手工打磨。而在渠道端,他开设的文化体验店的评效达到 18 万元/月,远超传统精电平均 3 万元的水平。
而在价值端,老铺黄金在品牌故事中融入了敦煌壁画的元素使得公司的产品具备了文物级的收藏属性当我们走出眼前的屏幕去调研的时候往往才能理解被忽视的商业逻辑老铺黄金的案例,也包括此前我们提到的泡泡马特的案例其实都是非常类似的我们坐在书斋之中是完全没办法理解
为什么都是金饰?老铺黄金能够卖出奢侈品的价格,而其他一些品牌仅能赚取 10%的毛利。同样,我们也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玩偶可以吸引一个群体不远千里来抢购,可以做到整个购物中心的评校排名第一?可以这么说,老铺黄金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时代的另一面。
哈佛大学的尼格洛·庞蒂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中预言的"信息定制化"正在变成现实当算法精准推送着符合我们认知偏好的信息的时候人类的注意力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碎片化危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天产生的信息量已经突破 500 亿 GB 相当于每秒钟有 1.7 兆的数据流入每个人的数字终端
这种信息过载的现象正在重塑人类的认知结构在过去 20 年人类的平均注意力持续时间集体下降人们集中在单一屏幕的平均关注时间从 2004 年的 2.5 分钟下降到 2021 年的平均 47 秒而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在信息过载的过程中我们都变成了眼界很大见识很少的现代版井底之蛙
信息减防的终极陷阱在于决策同质化 2024 年 A 股市场的前 20 大热门股的机构持仓重合度高达 67%这种集体无意识正是信息减防效应下的必然结果当投资者依赖相同的信息源遵循相似的决策逻辑市场就会陷入羊群效应的恶性循环
我想,投资又或者说商业从本质上绝不是数据的简单堆砌所有的线性外推在现实世界面前都是毫无价值的投资的真正智慧往往诞生于数据和信息之外在算力极大丰富的时代现场的洞察力正在成为日益稀缺的资源老婆黄金的案例恰恰证明我们需要通过实地的洞察来突破信息的减法
当我们走出信息减防,用双脚丈量商业世界的温度用双眼观察消费需求的变化,用双耳倾听市场的真实声音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发现被数据掩盖的非共识性机会而这也正是巴劳所说的,别人贪婪我恐惧的本质我并不否认读书和思考的价值但正如那句我们最熟悉的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持续探索才能在数据的迷雾中捕捉到真正的投资机会我们要说与其坐井观天不如起而行之好了我们这次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