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玉认为台湾的民主文化允许反讽和嘲讽的表达,因为台湾的社会气氛包容且开放,能够接受不同的声音。这种文化在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反映了社会的自由和包容性。
何桂玉认为台湾与中国之间的文化渗透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在中国不断对台进行军事威胁的背景下。她指出,中国的文化输出不仅仅是文化交流,而是一种作战方式,旨在通过文化影响台湾社会,尤其是在台湾夜市等日常文化中出现的中国元素,如梅花糕。
何桂玉对台湾建中三十事件感到失望,认为将低俗的玩笑当作有趣是缺乏品位的表现。她指出,建中作为台湾顶尖学府,学生和校友的行为应具备更高的水准,而不是将下流当作幽默。
何桂玉认为台湾的性别平等意识正在逐渐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她提到北一女学生因身材被嘲笑的事件,强调尊重和基本人权的重要性。她认为,台湾社会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反思,尤其是在对待女性身体和外貌的态度上。
何桂玉指出,台湾与中国之间的法律差异显著,尤其是在民主与极权体制下的法律应用。她提到,台湾的法律体系允许公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在中国,公民往往无法通过法律获得公正,尤其是在涉及政府或权力机构的情况下。
何桂玉对台湾教育体系提出反思,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她提到建中学生的事件,强调教育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成功,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品格培养。
何桂玉认为,台湾与中国之间的文化输出差异在于目的和背景。她指出,中国的文化输出伴随着军事威胁和政治渗透,而台湾的文化输出则更多是自由和民主的体现。她认为,接受不同文化是好的,但在中国对台军事威胁的背景下,文化输出更像是一种战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