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的个性形象因《大明王朝1566》深入人心。剧中嘉靖虽一心玄修、不喜朝政,却难掩其政治天才:他对关键信息非常敏锐,擅长让清浊相搅、相互牵制,暗中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与历史上真实的嘉靖有相当程度的吻合。尽管《1566》中的大部分情节是虚构的,但它准确把握住了嘉靖朝政治文化的特征:群臣撕裂,党争严重,内耗空转,民生凋敝。《1566》呈现了这位皇帝生命中最后六年的弄权之术与朝堂死局,也让我们好奇:此前的嘉靖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天资聪颖的他划出了一道“高开低走”的政治弧线,并就此扭转了明朝的政治文化?
这些其实都离不开嘉靖在政治生涯早期遭遇的一次重大政治危机——“大礼议”。这位少年天子对这场认父危机的处理,及其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多番拉锯,对嘉靖个人和嘉靖朝政治都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来自浙江大学历史学系的副教授尤淑君,她关于“大礼议”的专著《大礼议:嘉靖帝的礼制改革与皇权重塑》刚刚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修订再版。除了影视作品中集中表现的人物个性和利害冲突,从更宏观的视角综合分析,嘉靖朝为何会成为明朝的转捩点?“大礼议”又给民间社会和儒家文化圈带来了哪些预料之外的后果?
——本期嘉宾——
尤淑君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4:08 一部比《大明王朝1566》出道还早的“嘉靖学”作品
07:36 少年天子的认爹危机:“大礼议”在议什么?
10:44 从“以力服人”到“以理服人”:“大礼议”的两个阶段
14:22 在理论上力挺嘉靖的张璁一派是在搞学术投机吗?
17:42 “人情论”压倒 “濮议论”,与当时阳明心学的流行有关吗?
20:46 天命转移与皇权塑造:为什么要耗费大量政治精力“争字眼”?
23:04 伴随双方不断拉锯,嘉靖对礼法、经典和政治的认知开始变化
26:23 从政治文化角度解读“大礼议”及其影响,与单纯的政治史或文化史有何不同?
32:26 宗族兴旺与“仁祖反正”:“大礼议”对民间社会和藩属国的影响
38:20 强权与暴力为何没让士大夫噤声,反而加剧了撕裂与党争?
44:39 严嵩与海瑞:为何嘉靖朝“盛产”大奸臣、大清官?
50:37 战争、海运、思想创新:嘉靖朝何以成为明朝的转捩点?
55:27 修订二十年前旧作,有什么新的思考?
——关键概念、作品、任务及拓展阅读——
——片头片尾音乐——
片头音乐:Ulysses’s Theme - Eleni Karaindrou
片尾音乐:Gymnopédies: 3. - Éric Satie
——关于信睿播客——
这是一档由《信睿周报》团队出品的学者谈话类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们力图打破学科界限,将更多思想资源接入知识图谱,为每个“偶然”进入我们视域的话题、事件或文化产品,提供结构化的思考与历史的景深。
——制作团队——
策划/制作:周天悦
后期:缪云 周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