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14】老高的徒步十年:尼泊尔与安全至上的轻量化

【114】老高的徒步十年:尼泊尔与安全至上的轻量化

2025/5/13
logo of podcast 野yeah

野yeah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老高
Topics
老高: 我认为徒步旅行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风景多么美丽,都不能忽视潜在的危险。多年的徒步经历让我越来越敬畏大自然,因此我总是会做最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我会提前了解天气状况、线路难度,并确保我的装备和体力都足以应对挑战。自助自救能力至关重要,不能完全依赖他人。我现在的徒步心态是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谨慎,因为我知道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敬畏自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安全回家。 阿火: 我非常赞同老高的观点。社交媒体上的不负责任的言论误导了很多人,让大家忽视了徒步的风险。在缺乏对自身能力和高山气候基本概念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轻松拿捏”是很危险的。我们节目也一再强调,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上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更好地享受徒步的乐趣。 大米: 我也认为安全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不希望看到有人因为缺乏准备而发生意外;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自由地探索自然,而不是因为安全问题而导致一些区域被封锁。所以,我们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当时入了徒步坑毒瘾之后有一段时间我的座右铭是这样的离职离婚离家去走这是我的人生目标不管风景再美不管一切的多么美好安全回家才是最终我们的归宠大自然高海拔的风景不像你开放你就多看我朋友圈就好了

清廉化肯定是大勢所趋但是清廉化有一個前提必須是安全的

野野以户外探索生活多样性一档户外人自己的播客欢迎大家添加小助手入群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户外撒鸭子奔跑大家好我是阿火大家好我是大米朋友们我们其实一直有想在准备一个话题或者说一直在看着地球仪想去看世界上有个地方如果很多人想去徒步或者说在徒步的人心中会非常的有名的话

那有个国家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尼泊尔对尼泊尔那个方向怎么说呢因为它真的有很多 8000 米甚至 7000 米 6000 米级的雪山非常非常的多那么这一期节目呢我们其实就邀请到了一位嘉宾他有非常非常丰富的一个徒步经历而且呢也去尼泊尔那边徒步过那我就不卖关子了先欢迎我们的嘉宾 Stan 欢迎欢迎

你好朋友们我是 Stan 大家习惯叫我老高我现在当然不在尼泊尔我现在在广东深圳当然爱好主要是徒步了不然也不会参与到这期节目了大家晚上好老高那你其实给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下你的爱好是徒步嘛那可不可以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是什么时候染上这个毒瘾的呢

至于说写上这个徒步的影其实是很早的应该是 2008 年我当时从苏州赶到深圳就断断续续的去接触到一些徒步的圈子当然公司里也有很多爱好运动的人也会推荐一些活动所以说从 08 年开始就已经开始

才遇到这个圈子了当然真正徒步上瘾要中毒应该是 2015 年左右因为当时身体的原因患了最尖门突出是那个身体条件每况愈下从这开始我才发现到身体的健康的重要性

也慢慢的就误入了我们那个徒步的圈子所以大概差不多有 10 年了所以走着走着就不突出了吗走着走着追尖盘就不突出了但是徒步的经验就越来越突出了

的确我其实添加了那个 Stan 或者老高的微信之后我看老高的朋友圈全是在徒步的就全是徒步的经历而且基本上老高好像每年会比如说把自己过去这一年徒步的几条线路的高关会凑一个九宫格我好发现九张图片可能还不够你来凑哈哈哈哈

这其实这个朋友圈是选择性的朋友圈因为爱好的徒步只放徒步的圈子并不是生活中只有徒步当然徒步可能生活中业余时间打发爱好的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说你们看到的都是徒步这个我还是要解释一下生活不只有徒步还有其他我一个题外话你除了徒步还有其他什么的爱好的吗那这些东西其实我还骑行啊就都是

除了运动之外当然有很多的比如说人文地理天气自然这些东西其实一切关于自然科学的还有人文的我都是很感兴趣的所以你可能入坑 15 年说除了身体原因本身就有自己对自然这个方面所有跟它相关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对这其实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本来就喜欢大自然爱好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了还有风土人情了自然而然的再加上喜欢运动就自然而然的入入这个坑了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入了坑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挡都挡不住确实是这样的一开始还是微薰小酌即可到后来真的是独饮

发作就是欲罢不能了就是当时有句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当时入了徒步坑主演之后有一段时间我的座右铭是这样的离职离婚离家出走这是我的人生目标那你现在人生目标已经达成了几项哈哈哈

全实现了但是现在在回味这些话是不是有一点点突兀了但是确实已经全实现了虽然说不后悔但是还值得再去商榷一下只能听这个故事不建议大家去模仿 ok 那真的看来老高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我们今天应该有酒才对对希望多的都是故事少的是事故

我们来一个传统的艺能我们其实经常会邀请嘉宾来给我们进行一个报菜名老高之前给我们简单罗列一下你可以回顾一下你之前走过哪些县国外的因为刚才我们提了尼泊尔国外的其实三大县我都已经走过了就 EBC 大环线 ACT+Pillichew Lake 我们叫 T 胡马中文

然后还有那个布仁山加 ABC 的这个图像就是这三大线我都走过

然后国内的其实基本上主流的线路我应该都走过比如说郎塔 C 加 V 敖泰我走过 8 次乌孙我走过 4 次念清东线我也走过还有最近比较火的什么紫龙秘境南天山北线 珠峰东坡西夏邦洛克县 革聂县 贡嘎我走过 3 次然后喀拉郡大环线了还有北疆的喀纳斯大环线了还有赛里木湖看花线了什么大午朝台小舞台

还有长白山西坡川岳几乎国内我们听说过的基本上都走过像梅里之心崩了还有三江并流了我发现了我们应该要但是打断一下因为继续抱下去可能这期节目就抱过去了对所以我老公真的相当于十年你可能脚就从来没有停下来过就一直在走把这些线都走了哦

熬太走了七遍走了八次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去走一些线路更多的时候其实带一些身边的朋友他们更喜欢徒步但是没有徒步经验就带着朋友一起去玩了其实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做出充分的准备对天气对线路对队友的体力包括自己的状况有充分了解之后

就是还是安全基本上是可控的我们的准备当然都是按极端天气准备但是我们不希望这些发生到我们这个徒步的过程中所以说选择日期了选择队友这些东西呢都很重要因为你会发现一旦出了各种不管是天气的或者是其他非我们能改变的这些一切就是我们的队友的体能了还有我们上前准备这些装备了其实

最终决定了这个队伍能否安全归来的我觉得是一个核心因素所以说也就是说有备无患吧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比较确切是按照最可怕或者说最差的情况去准备那就是遇到什么样的极端情况都有应对的方法嘛

是就是提前充分准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是我们那个徒步的一个原则不管风景再美不管一切的多么美好安全回家才是最终我们的归宿这个我觉得是真的非常非常正确的包括我们节目其实过去这一两年因为国内徒步非常非常的盛行嘛那种文化或者说

逐渐的可能大家知道我一放假可能尤其这两天是五一可能你去看到很多线上肯定挤满了人包括川西地区的可能天气刚刚开始变暖之后解封了很多山区解封了之后可能又是一帮人往里冲但是往往可能假期之后会面对哇这里出了事故那边出了事故然后我们也是一再跟大家强调你可以去走线而且可以去享受这种自然带给你的不一样的体验但是你要做好最坏的打击

虽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了解到你自己的能力上限以及这条这些线对于你能力的要求还有你做好所有装备啊各方面充分的准备之后再去更好的享受这条线嘛而不是说我听说那个谁就是上去了很轻松拿捏那我也去试一下吧结果可能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人家考清华也考呀是

我是完全贊同您的意見的最近這兩年社交媒體的這種傳播確實誤導了很多人

我们没有对自己的体力对自己的装备对高山天气气候的这种基本的概念就有着有腿就行轻松拿捏这种就是很流行的这种但是又很不负责任的这种语言的诱惑下我觉得给我们的国外安全确实带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去体验大自然和安全这个矛盾点如果不解决我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事故就发生

这是比较令人痛心的是的一方面是一些爱好的或者说想去尝试户外的人他们自己可能会存在一些生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身体带来损伤那另外一方面就会有一些我们本来可以自由去探索的一些区域被封锁掉那相当于对于其他一些徒步爱好者来说就失去了一次去探索这个区域的机会那以后不一定还能去探索这些地方所以也是双向的都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对这些东西我觉得在安全面前都是次要的一定要安全第一我们去看是为了体验大自然而不是把自己交给完全交给大自然这个逻辑要搞清楚其实我们图谱我还是不厌其烦的在据罗说一定要是安全第一更靠谱的人然后自己要准备充分第三把自己的体力连上去

这些才是你保证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自己的自助自救这个你没有去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别人或者一个不靠谱网上约来的办这样是对家庭和对自己的完全不服我再郑重强调一下还有其实这么多年我徒步这么多年也遇到了不少事也看到了不少事其实越走越胆小越走越胆小战战兢兢这是我现在徒步时的这些感受真的是

完全没有当初那种风雨无阻什么有腿就行这种一无反顾的这种冲劲我完全没有我现在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谨慎就是越走会对大自然越来越敬畏吧对任何一条线都要做到 200%的准备去敬畏它哪怕我们认为就非常成熟真的就是有腿就行的路线也发生了各种事就是因为我们太轻视它了没有把大自然放在眼里这个其实是

很遗憾也是很值得反思的地方是的尤其像老高你相当于是用十多年的徒步经历自己能亲身体会过看过很多是走了刚刚爆菜明爆下来那么多的线亲眼看到亲身体会过很多这种例子的跟大家分享的我觉得就像你说的我们节目也是反复在说可能每次再说个十几二十次再反复的强调都不为过这个东西就是非常重要就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

那我们回过头来来讲讲老高的分享的一些重点吧因为的确像老高说的他走的线太多了如果真的要一条一条分享过来可能我们今年一年的素材就有了从五一聊到十一对所以我们也是开篇讲过说对尼泊尔这个地区嘛非常感兴趣而且老高刚刚也提过他其实走过 EBC 呃

ABC 以及 ACT 嘛这三条可能算是在尼泊尔地区非常非常流行的尤其是其中的一条 ACT 加 T 湖的这条线算是全球十大徒步路线之首嘛我们就先邀请老高来给我们重点分享一下他徒步的经历吧首先可以问一下老高

关于尼泊尔那边的因为我们本身也喜欢图步但是对于尼泊尔那边都有听说过可能还没有完全说去彻底去了解这个这是怎样一个地方老高可不可以给我们以及听友们来分享一下你觉得尼泊尔为什么能全球范围内的图步界有想有这样的盛名或者说那样的知名呢首先尼泊尔它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世界 14 座 8000 米加的雪山尼泊尔独享或与其他国家共同拥有的都有 10 座朱莫朗玛这些比较出名的比如甘城张家比如安纳富尔纳这些耳熟能详的这些山峰尼泊尔它确实拥有这种得天独特的自然资源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尼泊尔它这个徒步是非常成熟的早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

就西方这些欧美这些国家的那些登山专家就为他们规划了根据这个地理位置啊规划了非常成熟的土木线路

非常成熟比如每隔 5~10 公里就有补给然后山区的这种背负向导非常容易就非常容易请到背负和向导还有补给非常充分就是它条件给普通徒步者带来便利性也是非常值得赞赏的第三个它本来就是旅游国家我们能听到尼泊尔首先就是它这种徒步

这个在世界中已经付诸皆知吧我们可以这样说所以这三种就决定了它有资源第二个又有相应的配套第三个它国家的主打名片就是这个所以说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图不可络绎不绝的都来到这里成了每年的每到图不高峰的 3 到 5 月和 9 到 11 月

成了一个世界徒步大会真的可以遇见全世界的朋友来这里相聚我觉得也是一个像一个徒步盛会吧你刚才提到一点可能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或者就是徒步以及人们开始逐渐去接受徒步开始向自然或者说世界屋脊

发起冲击的时候去走喜马拉雅地区或者珠穆朗玛峰发起冲锋的时候那时候其实我们藏地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开放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取到尼泊尔从尼泊尔那边上到珠峰的大本营然后一直往那边上去以及还有你刚刚说的那边的卑夫就很多当地的夏尔巴他们既有得天独厚的那种民族优势对

对所以像你说的就可能逐渐逐渐的以那边为主的开发出来的那种一系列的配套的配套设施也好或者说这样一个氛围这样一个区域性的氛围也好这是他们的优势而且尼泊尔对外国人也是非常友好开放的这个也是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的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一般去那边徒步签证都不是个问题基本上都可以拿到的对签证基本上不你看对欧美基本上是免签对中国是落地签而且不要签证费对印度这些大国也是免签所以说基本上去纽约不用考虑签证的问题

落地就行了直接买机票就能走了落地到他柜台登记一下 visa 就可以了也不需要缴任何费用不像在印度尼西亚虽然对中国是落地签但要 30 美金一本不要钱而且他们当地政府相对来说对游客还是比较严谨的没有什么出现这种按时你必须要给钱再给基本上你过去护照一提供就可以赶上落地可以出境了还是非常方便

进山也不控制人数比如说要提前申请登山证然后也

有准发的数量吗这个方面目前还没有听说过可能到那个徒步的最高峰期到 10 到 11 月份就每年的徒步旺季可能会有住宿稍微紧张的情况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让你露出街头所以说因为这个喜马拉雅山区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它那个客栈和村庄也特别多基本上还是能够接纳这个不像珠峰这种登顶这种每年发多少需求的

对徒步来说他们还是欢迎的然后不限制只要你能找到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天气你就只管去走就好了但是会要避开那个六七八月份的这个季风季节因为这个季节是我们这个喜马拉雅南坡是迎风坡啊面对印度洋那个水汽台是每年的雨季的就滂沱大雨啊瓢泼大雨会导致道路

或者是一些泥石流的地质灾害这时候是山里的客栈基本上也大部分都关闭了因为安全考虑所以说这个季节是不建议去的除了这几个季节还有每年的一月份到二月份他们西方国家的这种类似于圣诞节到元旦这段时间有可能他们因为天气寒冷还有他们要过节日这段时间也是不可能

很少开放基本上客栈大部分都关门了所以必看每年的 1 月份和 6、7、8 月份其他基本上都可以去安全的去徒步老高给我们来介绍一下 ACT 这条线或者说在重点讲 ACT 之前可以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 EBC ABC 和 ACT 可以简单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三条线的它的一个区别以及特点 EBC 就是我们说的珠峰大本营徒步

EBC 相对来说就稍微有点难度但是风景我认为是非常壮丽因为它从海拔 2000 米左右的帕拉丁下面那个名字我倒是有点不太记得了一直徒步到海拔 5600 加的各种 EBC 还有 Gokyo Lake 之类的

它距离是最长然后呢海拔也是最高的要翻如果 EBC 大环的话有 4 个 pass 我们叫 4 个压口还有 3 个观景台都是 5000 加的所以说难度也比较大这个适合比较资深的投资旅游去

然后 ABC 加布恩山这是一个风景路线因为它最高海拔到 ABC 才 4150 海拔基本上我们从海拔 1000 开始突破到 4000 历经 5 天左右基本上可以完全适应高反不存在高反现象它的最大的亮点就是每年的 3 月底到 4 月中旬有漫山遍野的红兔圈还有全程几乎可见的鱼尾峰

壮观的越野风所以 ABC 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就是入门的头部线路但是它是以风景为称重点的

全程以看度假花和鱼尾风为主 ACT 呢就是 Anna Fernand 的 Hacking 它是一个大环线但是现在大家都把它精简了因为很多地方都修了马路都修了马路不是从起点到茶梅一直到马南其实现在都通车了一般我们现在都是中国人习惯都是从茶梅开始也有人直接坐车到马南开始整个环线如果走起来的话

它有 200 多公里其中 150 公里左右都是马路都是一路吃灰的所以现在大家都把它给优化了走 ACT 进化些 ACT 呢其实我我反而觉得比 EBC 嘛简单但是比 ABC 的风景又不如有点尴尬有点尴尬不伦不类我就感觉到反而它难度嘛其实就一个 5400 家的陀龙牙口就一个 5400 家的陀龙牙口

其他基本上就是全程上这个崖口在下雨就是像那一旁的一座山而已难度并不是很大他现在唯一的就是有一条变线就是中间从那个梯湖可以去梯湖大本营可以去梯湖一个往返一天的路线梯湖应该是整个徒步的风景净化所在地他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海拔接近 5000 的一个高山海的风景还是可以除了梯湖之外其他我觉得并没有

太值得分享了值得分享的地方我覺得 ACT 當時我的朋友圈就這樣聖明之下氣勢難覆它反而沒有特色你覺得這三條路線裡面你會最推薦去走如果相對來說有一些徒步經歷的有徒步經歷我當然推薦 EBC

ABC 对如果没有图布经历是小白那就就 ABC 加布文山又简单风景又好看 CT 反而就是为了完成某种世界三大图布泄漏因为就它没有去它说一个插血不漏就是为了打卡而去

这样子他们分别各自是有多少公里因为我看到 ACT 像你说的如果其中 150 公里是公路线但其实有基本上说走下来如果你前面一段先坐大巴就不是全程大部分坐大巴就前面一段坐大巴大概 130 40 公里走十来天这样子其实我真正徒步的就是 ACT 加提湖只有 106 公里 106 公里然后走了多久呢我是走了大概 6 天半

因为我带了一个朋友他稍微稍微慢一点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走 6~7 天我们也是在正常的线每天正常的推荐走法走的爬升大概 5 天加所以说他是一个每天我们走了一天半考了最后一天发电压口就要是下坡就每天大概爬升 8 块左右徒步 15 公里左右还是一个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难度

对这样听起来其实他的爬升和他的难度和距离每日要每天要走的这种距离不是特别的难对不是特别他是一个比较居中的适合有一定徒步经验的人可以去尝试的除了那个鸵龙牙口海拔 5416 米有一点点高反的风险之外其他还是非常安全那如果比他次一级的或者说难度没有他那么大的 ABC 呢他大概全程多少公里呢

以及大概要走多少天 ABC 也是差不多走下来我走的轨迹记录下来是 101 公里他加了不文山如果没有不文山只有七八十公里其实跟 ACT 的距离可能差不多

差不多爬升也差不多爬升它比 ACD 还高了一点点因为它徒步的起点海拔比较低只有 1000 左右从 1000 爬到 1400 再加 1000 起步大概有 6000 左右的爬升因为它整体为一个相对低的海拔所以它比 ACD 稍微要简单一点没有高翻的风险

然后它的风景主要比 ACT 还要好一些我觉得它是比 ACT 要好一点因为那个不人山是尼泊尔著名的看杜鹃花的线路每年的三月底到四月初真是漫山遍野 刹子艳红非常令人感慨就有点这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第二个几乎尼泊尔最壮丽的鱼尾峰因为它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靠南的就最靠近尼泊尔人口聚集地区的就很多人都能看到它的一个农学赛现在它的海拔不到 7000 米 6900 多米但是它看起来这种突兀感的远比安纳普尔纳峰要壮观的多

我们 ABC 全程几乎都可以看到于伟峰非常震撼而且于伟峰也是非常有名的基本上你去尼泊尔的人每个人都会说于伟峰真的很漂亮像你说的能直接看到他为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难

也就是跟下游的平原最近 历史最近的在伯卡拉市区的费瓦湖我们就可以在湖边就海拔 800 米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壮观的海拔 7000 米的鱼尾湖你说这是将近 6000 加的落差比我们的扬德大藏不经大峡谷看起来可能还要落差还要大一点点这个还是很震撼心灵的我觉得这是走 ACT 和 ABC 在这两条路

线路的过程中看到的雪山的数量呢会有差异吗 ACT 和 ABC 怎么来说一个是安纳普尔纳大本营图一个是安纳普尔纳环线图其实他看到的都是一片山脉只是不同的角度而已所以对于雪山的数量和那种类型看到也差不多

差不多但是我觉得还是 ABC 还更多一点因为 ABC 在那个布日山关请台上可以远跳世界第八高峰马达斯鲁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可以看到只是距离稍稍微比较远一点但是我 ACT 我倒是反而没有注意到看到这些山脉

但这几座山其实离的都比较近只是 ABC 海拔低它有个布日山像的一个类似于我们的川西的牛背山之类的它是一个观景的其实它能看的反而更远一点点视野更开阔一点

如果 ACT 跟 EBC 来比呢那 EBC 它的肯定难度来说爬升也会更大一点陷入的难度也会大 EBC 它的距离大概会有多少呢 EBC 如果你说走大环的话把几个牙口和关节那全部走大概有 180 多度爬升又超过 1 万了哇那

那个难度真的就是比 ACT 要翻了一番了差不多对难的多翻了一番是至少的爬升距离都是两倍然后它的海拔其实也更高我就说有三个大压口四个观景这些的都是基本上是 5500 左右的海拔

所以说高反的概率也会高很多但是就因为海拔高人机罕至所以他才能看到更震撼的风景从一开始的阿玛达布朗这个类似于粤语风一样的一个非常突兀的山峰开始后面什么马卡路什么洛子峰什么中欧朗玛都

一次出现在你的视野中而且可以近距离体验珠峰大本营的昆杜冰川还有枸杞湖的冰川所以说你能更跟雪山和冰川邻居的接触所以它带给你的视觉冲击我觉得是比 ACD 和 ABC 更震撼一点当然难度也大了很多走完这 180 公里的话差不多要多久呢要

是两个星期一般要两个星期左右对哇差不多两个星期左右对听着心跳很开心非常非常痛苦对对对对因为尼泊尔他这个长时间在高海吧还有他的饮食呃跟我们这个中国差别比较他主要会西方这种口味打造的全是一些咖啡啦还有炒面了都不放油的那种炒

久而久之你会非常寡淡真的有时候想深啃一口一头猪那种感觉缺油水真的我可以吃掉一头猪生吃二斤油那种感觉还是比较辛苦的我说句实话这三条线他其实我有看过一些攻略说他的沿途的那些客栈补给其实还是蛮丰富的

非常丰富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一半的他这个配套高山配套这真的是举国之力在支持非常成熟不用担心什么吃不到东西饿不到东西没有地方住

只能担心没有猪真的确实没有猪我跟真的是所以每天就是看体力和脚程走到哪一般是不用提前订住宿就是看到哪就可以住吗除非是徒步的旺季每年的十月中下旬到十月上旬这一个月其他完全不用担心住宿了

你就不用订像我都是自由行我不会请什么北部和向导也不会做也不会请我都自己做工业自己给自己翻译自己这种散装英语一路也没有成分因为大家都估是英语母语的环境他们见证了太多英语比较差的基本上一些简单的单词还有一些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是可以沟通的

现在大家不是都说 J 人 P 人吗我们就我最近刚去完日本我就发现我自称就是很有计划性我喜欢提前订东西嘛我都受不了那种什么都要预定所以我感觉尼泊尔可能会更适合我一些对这样更实现这才叫自由行吗我到了哪里住在哪里随心所欲这种完全没有徒步的压力不用为了这个计划为了赶路而计划的下一个计划这样就我觉得玩的更接近那其实

我们本来大纲里面说想让老高给我们分享一下 ACT 的行程但实际上老高是给我们大家已经从线路的难度啊耗时啊以及它的风景的重点啊都已经分享了一下或者分析了一下 ABC ACT 以及 EBC 这三条

举世闻名的吧或者说所有徒步人可能心想往之的这种路线的各种的优缺点吧大家其实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说对于他的喜好可以计划一下对其实我刚刚一直想问可能为什么 MCT 好像都没有人走就是有个绕着马纳斯路的环线好像有人走今年我的朋友真的去走而且他喊我去我没有去哈哈哈

为什么呢最近尼泊尔流行了两条线了一个叫 MCD 还有一个叫还甘城张家峰的一个图布就是个印度边境内其实配套也很成熟更小众一点风景的原始是有的但是因为我没有去走我朋友已经去走了而且 ACD 和 MCD 是可以连在一起走的

如果你有时间是可以连在一起而且有成熟的配套和轨迹完全可以自由去行我想问一下老高在走这三条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我们一开始讲的相对来说危险的时候我是没有遇到什么唯一遇到就是一些可能就是下雪和冰雹了这些东西在我的计划之内所以说也是应对比较有人有意我没有遇到非常危险这可能也是我大概能预想到的答案因为老高一开始就已经

花了很多篇幅跟大家说了做去徒步那么多年下来这是对自然对任何线路都是非常的敬畏都是做到以最差的打算去做准备确保就在任何环境和气候以及意外的情况下都能充分的去应对那些情况

对对对但是我一路我还得警告一般人如果你没有经常高海拔去土壶或者没有搞经验的话高反这个必须要当中重重之重还有室温因为他这个山区虽然说配套比较成熟然后每隔 5 到 10 公里但是 5 到 10 公里你也要两三个小时三五个小时才能到达中间也有可能是人机罕至如果遇到这个突然的这个自然灾害比如说

狂风暴雨衣服淋湿了还是有室温的风险第二个就是高反高反无处不在一定要慢节奏去慢慢去适应如果身体告诉你自己不行了那要及时下车我们要敬畏大自然

所以刚刚阿火总结说这个海拔好像和距离还可以的时候我心想天真你都没有考虑高反对高反这个东西是我们还是要时刻准备的因为我可能手里比较多了高反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有很多国外的其他小伙伴比如我看到过韩国的还有法国的小伙伴

他们确实因为高反就下车了但是没有发展到严重的什么肺水肿脑肺肿这个地方但是还是不能继续这种还是很常见的老高有没有这么多年下来有没有什么应对高反或者说做前期准备的一些觉得自己觉得比较有用的一些建议呢能分享给大家

高反最重要的第一是你基因上的差异有些人他就天生是高反体就没办法了这种你就认命吧就不要扫地大自然高海拔的说你不像你开放你就多看我朋友圈就好了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就是很多人我们一般在高原去了一趟就三到六个月的适应期如果你半年或者是三个月以上没有去过高原就任何人包括我自己第一次到四千家的时候都会有些轻微的头疼啊或者是食不甘味也不能卖这种吃不好睡不好这种都很正常的这就需要一个

慢慢的适应就每天控制徒步的强度比如在 10 公里内好像在 500 米以内一定要慢要慢慢的准备用自己五六成的平常的功力去走就好了还有多喝水注意保暖多喝水我再劝大家一定要多喝水哪怕你不口渴高原也要多喝水

那你感觉就是比如说它那边的气候跟西藏比起来会有就是同样的海拔下因为我们感觉有时候海拔都很高但是有的地区就是感觉体感会舒适一点那西藏就会特别容易干燥然后不是对一些干冷的植被缺乏的它寒眼了你就会相对低一点会就像这几条徒步线路 ACT 就相对来说

比较干燥跟西藏的气候阿里和阿兹嘎德的气候比较相似山上植被也比较稀少但中方东坡呢因为是为印度洋那个水系通道上他其实树木放草如荫然后树木参天的反而感觉到在同海拔情况下他确实不太容易搞反这个跟山区小气候有点关系有些植被丰富的会好一点

老高已经把这些线路的最佳的时间呢以及它的难度啊还有怎样应对高反这些小技巧都分享给大家那还是那句话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选择以及充分的做好准备看好天气以及自己的一个能力吧然后还有一点是老高可能之前提的就要平时做好训练呃

知道自己这些线路可能要面对怎样的难度啊或者每天要面对怎样一个爬升以及距离都要自己做好平时的一些训练吧这些可能都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我们再来问一下老高就是其实你刚刚说的我想问的一个问题因为你已经走了十年了你肯定会逐渐逐渐的形成一种自己的那种徒步风格嘛我现在起码能观察到一个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可以算是一种

一个关键词吧对于你的一种徒步风格然后你有其他的觉得自己的形成了自己的这种徒步风格吗怎么说徒步风格徒步风格一种是自我打卡式的还有一种就是带朋友去欣赏大自然这两种目的第一种如果我是一个打卡式的那我挑的队友就可能跟我体力比较相似你快速安全就是快速我其实是一个比较轻量化然后快速新军的在小圈子是这样的一个

对就是假如说我一个人去徒步啊当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或者是我带了两三个朋友都跟我体力很差不多那我们就会集星可能一天就 30 到 50 公里然后一条线路大家走 5 到 8 天的情况我们机构会压缩 30%到 50%的时间这样走啊我是一种这种就是追求清凉化集星军的这种啊这这是一种啊但第二种我就是以如果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是先带朋友去玩大家一种这我反而是很佛系大家走往哪都可以

不敢

以完全放松的心态去走所以说你可以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我两种风格带朋友一起或者说带一些相对经验或者说看过的雪山没有你那么多的一些朋友跟他们一起走会不会有说他们看到他们第一次看到 8000 米级的雪山或者 7000 米级的雪山第一次那种兴奋感会不会也会被那种感染到呢回想起自己走第一次看到这种 8000 米级的雪山的那种激动的状态有有有这个我

有切肤这个感受哈这种我我统一叫他们叫小白吧其实小白在整个团队中啊如果大家一起去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有没有会发现如果几个老驴都是这种玩了很多年的这个眼中见见过了太多的这种分子我们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无山不是云不是云你看过这些老驴其实很枯燥的每天就赶路赶路赶路

也不怎么拍照也不怎么领了到了营地大家就自己打好帐篷自己做饭然后吃完饭就睡到帐篷其实营地生活是很枯燥这种就是打卡式的走路我觉得在很多老驴中间普遍存在就是大家各顾各的各玩各的到了营地最多寒暄几季然后就抓着帐篷自己做饭自己睡觉去

这种其实也不怎么好玩真正一个团队有三五个就两三个这个小白就是心理刚入坑的这些人他们对大自然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这种憧憬哇好漂亮哇好美你要帮我拍照其实这些人虽然有时候我们也感觉到确实有点小但是呢他确实跟整个团队啊带来了新鲜感

还带来了欢乐感大营地里他给大家比如说我给大家唱首歌我给大家跳支舞平常在办公室在家里多才多艺都不好意思去表达到山里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给大家去展示整个团队就轻松而快活这个其实我是这两年才发现这种风格我说真的以后同学要多带一些这个

90 后 00 后一些新人这样对我们整个氛围确实有非常大的提升整个团队徒步的这种轻松感也油然而生情绪价值拉满对情绪价值会烂的因为老驴真的是我还没进山我都能想到剧本怎么就往下演了就是这样走完了大家就散会儿吧下次再约就这样

吃个三火饭打个车奔向不同的方向仿佛没有走过这条线对就不难不惊然后千天一律就这样真的有的新人他们对这个一切充满好奇的时候又是一种别开身边的体验如果这种老驴式的风格其实老高提了一个词就叫轻量化嘛轻量化它也是一个可能过去这几年被提及比较多的吧但是我感觉可能大众或者说喜欢徒步的人还没有硬核到那种程度

有时候接触到的那种所谓的轻量化可能跟你真正自己在玩这个户外入了深坑之后去接触到轻量化反而又会不太一样老高可不可以给大家能再多普及一下去解释一下什么到底是怎样算是轻量化呢

我们有一个不成熟的规矩就是你的帐篷睡袋防潮垫背包这几样大件的东西要控制在 4 公斤以内要轻量化只是我们一个不成文的小规矩上没有这种非常明确的概念我们自己认为轻量化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轻量化的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安全第一位

没有安全的清凉化不值一提没有安全的清凉化我们可以完全赤字一笔破气掉随时清凉化

大势所趋 第二个安全第一第三个就是一些具体量化的就刚才我那些东西去量化的比如说我们的帐篷控制在一公斤左右睡袋控制在 500 克左右背包控制在一公斤左右电子控制在 500 克左右这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比如一条长线我们整体打包的重量 5 天以内的线路控制在 25 斤左右然后 10 天以内的线路控制在 35 斤以内我们就可以成为简单的轻量化

就是整体是奔着这个趋势去的但是以安全为前提你不可能说对一定要你的清零化不是说牺牲了安全的东西然后或者去称别人的称队友的装备和这个食物来达到清零化这种是完全不可取的而且是一定是在安全第一的完全能自助的情况下清零化再有一些简单的数据量化这几个范围才能把这个清零化

我觉得才能把它给锁住类似于必须要几个必要条件的有些比如说你说这条线路实际大概我们要走 7 天我觉得我可以少吃一天的路餐我就按照 6 天的路餐去准备然后实际上我们走 7 天的路线你可能得按照 9 天甚至 10 天的那种路餐或者食物的量去更多的去准备一点你不能

说从这些很关键的东西来应对一些意外突发情况的情况下的东西去减重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这种就有备初衷了是我们轻量化一个要求就是有几个要求就是这样的我们轻量化首先是能自助就是涉及到安全保命的东西一件不能少就像我们越野跑的要求强制装备一样涉及到保命安全的比如说头灯

冲锋衣羽绒服还有这些帐篷睡袋防操垫还有吃的东西还有一些应急的东西保证安全的装备一件不可少第二个是可戴可不戴的尽量不戴第三个我们的装备要有重复可利用性就是一物多用这是我们的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羽绒服一定羽绒不戴但是我们的睡袋可以稍微改装一下当羽绒服穿在身上然后晚上还可以睡觉

第二个假如我们的税费道温标不是太够的话我们的语言服配合着自己的税贷可以达到一个比税贷所标注的温标更低的环境也能保证安全第三比如说我们帐篷的一些那个防潮的地布我们用其他一些

类似于保温救生毯或者是双面铝膜的东西来代替这双面铝膜就可以当地垫然后关键时候万一你的气垫漏气的话它不但可以隔脏还可以当应急的垫子这就是一物作用的这种逻辑和原则这是我们清凉化提倡的东西刚才说那个不保命的东西我带了很多的什么拍摄的道具什么东西如果这个线路很简单那我

我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这个线路你自己的体能和这个背负能力已经是在你的差不多到极限范围了那这些东西就得舍弃掉不然你带这么多东西你可能不能很安全或者完全走能够自我完成这条线路这个就我们就失去了这层属物的意义了对不对所以就任何是能保证你的生存情况下的坚决不能

在底线上面做减法坚决不能少在舒适度上面你可以适当的牺牲但是在这些安全的方面是不可以去做退步的安全不能做减法然后可选可不选的可以尽量不戴第三个能重复利用的尽量能戴重复利用的东西

老高可不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些比如说你在过去那么多年我们可以从徒步过程中的比如说吃穿住行这几个方向从哪些装备角度去给大家讲一下有怎样的方式可以适当的去做一些选择以及哪些你用过的一些品牌一些装备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我除了一个是一个徒步爱好之外我更是一个装备用什么都用过是吗对对我

我都告诉你我现在手里的帐篷都有十几顶天呐是应对不同的路况不同的天气气候都有的而且城镇有时候这些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状况不同的路线应付完之后我还有一些体验一下世界上主流的装备

我把有没有先买回来先看试一下测试一下不管好了留下不好了挂闲鱼出掉其实更是个装备体验观我觉得我是给我们分享一下一些主打轻量化的品牌其实我还是蛮因为玩轻量化玩了这么多年对轻量化装备

这个品牌还是很看重的比如我们经常听说过澳大利亚品牌这个 C2 Summit 我还是选用了他的不少装备比如说我有 C2 Summit 的 SP1 的 SP4 的睡袋我还有他羽绒的枕头当然还有我们最常见的就 STS 的充气垫还有那种自充气垫我都有 STS 他其实

我认为它是一个比较国际化的一线品第二个它的装备的参数至少还比较实标的不像可能某些品牌可能存在我们可能认为是虚标的情况下 STS 它这些在装备的用料还是设计还是比较贴合我们实际的使用场景的这个品牌我用的也比较多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国产的小动画的牌子如果大家需要的话也可以给大家去分享一下但是其实国内

缺乏主流很清亮化的只是这几年在陆续推出只有一些像我们淘宝一些定制的品牌他们在清亮化里面走在世界前当然大品牌走在世界前端呢可能也是 TRS TS 这些这些牌子包括一些美国的一些牌子比如那个

装备上的什么 Zpex HMG 我都用过这方面如果您想了解哪方面我也可以去分享一下尤其像 STS 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在澳大利亚对我们当时了解到这个牌子也是它本身就是西澳那边开始的 HERS 那边开始的一家品牌大概上个世纪 80 年代创立的它也是可能一开始创始人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他的一些户外探险的一些经历所以开始逐渐地去

为自己去准备一些尽量像你说的走轻量化这种风格减少自己的装备的一些需求或者说减少装备一些保证安全情况下的装备的一些重量吧来不断的设计然后他的理念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所以我有看过就是有关注过这个品牌他们本身涉及的品牌种类其实挺多的像你说的是它的睡袋是一个主打的一个轻量化的睡袋以及它的自充气型的那种轻量化的睡垫也有不同的 R 值可以供选择这些你当时用的时候你感受怎么样呢

还可以啊它的睡袋我其实了解到的一个睡袋的温标比如说一个舒适温标还有一个极限温标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产品还是从 STS 开始以前的国内的这个品牌它只包只标一个温度其实那个温度就是很模棱两可这个温度到底是因人而异吗因为有些人是耐寒体的

有些是呃比较这个怕冷的体质这个但是 STS 他第一次让我认识了一个睡袋还有一个极限温比哦还有一个舒适高温还有一个舒适舒适温度三个参数这个我觉得是特别符合我们这个普通人这个很容易理解的你是平常怕冷那你就要按他的这个

舒适高温去选如果你你你怕热你就还能低温标准的下线去选这个我觉得可以给人一个可以参考第二个他这个用料是应该是最早用这种 7D 的这种动力面料实地这种超薄的面料啊这种面料的厂商以前国内都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就外面那个面料就还是比较厚厚的因为羽绒主要保暖不是靠面料而是靠绒嘛靠绒所以说

皮质的这个就外皮这个重量越轻越有利于轻量化了对吧第三个就 sts 这个绒呢他们还是相对来说大家感受还是觉得他们比较贴近于他标的这个数据比较比较不像某些品牌可能存在虚标甚至国内这两年也有很多羽绒造假用鸭绒代替了鹅绒用一些什么

棉就是工业披棉来充当油这些我觉得其实你品牌挣到钱了但是你对户外安全确实

因为你对户外安全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我看到你说你本来用的是亚绒 650 盆的但是你标注的是 850 盆的鹅绒你本来的舒适温比要是 5 度但是你把它标到舒适温比要是负 5 度如果我选了你这样的东西我到户外真的达到你所谓的负 5 度之后你又达不到保暖效果其实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说我觉得这方面 STS 做的好

而且这方面税费的安全我觉得去 CBRG 确实太缺乏行业良心了我觉得这种应该被唾弃是是是先是你刚刚说的那几个点税贷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保证你能在户外非常寒冷的情况下能生存能活下来能休息好才能对它是我们的核心装备对是核心装备如果这方面还有存在虚假的情况那其实是非常非常的危险的对于一个徒步爱好者来说

除了睡袋这方面之外其实他们的一些还有其他的一些小东西比如说厨具餐具之类的他们也有做蛮多也是轻量化我还在用过他们的用过他们的 Alpha 系列的餐具还是非常轻量我现在手里还有一套 Alpha2.0 的 1.2 升的那种小锅其实够单兵用了它重量才有 180 克我觉得还是比较轻而且颜值很高

下面那一大串的英文字母还有 Seeds 上面的 logo 感觉到

从外观上看来就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看起来很清爽一看就是很有质感很靠上的感觉对而且这种应该就是像你说的它这种一套的只有 180 克但是它可以当一个锅来煮也可以当碗来吃就是能实现像你说的多功能达到轻量化的一个目的离家出走好长对多功能大兵轻量化一个锅其实可以走天下我可以当碗也可以当锅

有时候还可以用来来来咬水之类的我刚才说离家出走套装哈哈哈哈对所以离子离家离子离家后面还有什么离婚的就不再发财了好不好哈哈哈哈

好的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后续再来找机会可以当面去找老高来聊一聊这些我们的番外篇在秋高气爽你我相约小九下渡然后我们再分享户外的其他花絮的故事好不好

可以可以没问题没问题那我想最后问一下老高你因为已经走了那么多线嘛听起来好像国内的线该走了都走了虽然比如说啊澳大利亚已经走了八次了那有没有比如说今年的计划有还有哪些线你想去再去走的或者说想去挑战的这今年的计划还是想走一些国外的线当然就不去尼泊尔了因为我跟朋友相约的然后今年六月份大概去走一下格鲁基亚的梅斯蒂亚哇国内小圈也已经合伙了啊

然后 6 月回来之后我们再去吉尔吉斯斯坦克

卡萨克斯坦去走一下西天山的线体验一下不图的风土人情还有帕米尔高原的西坡在塔吉克斯坦但是签证的问题还没有搞定这个也在计划之内有可能走不了失落的卫星那部书就讲到很多东亚地区的那些风土人情那边也是可能对于我们国内的很多徒步的朋友来说是

可能是我吧对于那个区域来说可能还是属于有点带着迷雾状态的那种东西可能还没有很多人把视野投放到那边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去分享出来具体是怎样一个风景我觉得会非常非常期待老高能

走到那边去到时候我们可以再约一期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以及分享一些老高去那边看到的照片景色跟大家分享他们要高原上面的风景又是怎样不同的风景呢嗯期待我的成型能够顺利嗯好的那我们就期待后续可以再跟老高坐下来来呃

唠唠嗑讲讲你徒步的经历和徒步之外的其他的一些故事没有问题好的那我们今天非常感谢老高给我们分享了一下他自己的徒步经历以及对尼泊尔地区三条主流线路的各种特点和徒步的一些经历分享还有老高他自己的这种风格轻量化和一些装备的推荐那么朋友们我们会把老高一些徒步的

走 ACT ABC EBC 的风景照呢争取老高的同意之后呢分享在我们的 show note 以及大家如果对老高提到的这些系列产品感兴趣的也可以去我们 show note 里面看一下那今天非常感谢老高来做客我们节目跟大家分享谢谢老高

谢谢两位嘉宾从澳大利亚不远万里能够掏手一言一个小时希望下次再有机会大家再次分享我们的徒步阅历好的谢谢好谢谢拜拜

最后非常感谢 C2 Summit 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欢迎大家在 show note 查看 C2 Summit 小红书官方账号 C2 Summit 也请大家关注品牌官方账号中山大宝礁户外用品贸易有限公司来更加了解轻量化和品牌本身的故事

同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们关于轻量化的理解和相关问题。最后,我们会在评论区与听友群共抽取幸运听友三名,送出小奖品一份。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