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小镇做题家的我,对在北京上学的孩子有许多幻想:他们的小初高中,是否充满了社团、晚会、与同学的周末出游?另一方面,北京家长出了名的“鸡娃“是确有其事,还是自媒体为了赚流量而制造的焦虑?
当我把这一系列问题抛给研究生同学Kyle时,他却给出了我不同的答案。小学转学到北京的他,也曾因为与北京孩子的消费习惯、经济条件差异而自卑; 玩游戏机,搞社团,但身边也有打着灯笼熬夜学习的同学。进入重点高中,班主任对所有人说“你们每个人的目标都应该是清北“,即使这并不可能。
不过,在北京读完初高中与大学,他认为自己从未融入北京本身的那个圈子。地域、阶级、圈层 ,在这个高度流动的现代社会,带来了更多更尖锐的矛盾。
或许,我们都仍在为自己北京生活的身份认同与合法性所寻找着。
主播:肉饼嘉宾:Kyle,一个学生,生在北京,根在东北,长在江苏
本期你会听到:
- 从连云港转学到北京,经历的那些自卑时刻
- 北京的孩子的小学、初中与高中生活
- 北京的教育资源情况
- 北京学生的大学选择
- 内卷了太久,我们应该看看来时的路
- “奋斗“并没有错,那问题出在哪里?
延伸阅读:如何看待清华大学一同学在骑车时用笔记本电脑?)
BGM:羽深由理 - それぞれの開店
**关于我们:**网站:https://bsmonster.fireside.fm/)邮件:[email protected])欢迎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小宇宙平台收听北海怪兽,也希望通过留言或邮件听到你的声音~
Support 北海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