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陆星宇在节目正式开始之前我还是提醒一下大家进群跟买书这两件事进群就是微信加 car 下滑线 1105 就可以被拉群 car 下滑线 1105 然后就是买书我跟街公益出版社的合作可以搞到一些去往自己家的书然后大家直接去收弄了可以看一下就行上期我们聊了易燃试驾 EP mode 的感受以及 EP mode 开发的故事本期我们继续
OK 那这个我觉得特别好啊我们就把这个话题从 EP mode 这块呢我们就到了软件定义和机械素质这个讨论我觉得这个讨论是我们这期节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听众们敲黑板了哈因为这块是我觉得目前一定程度上非汽车工程师或者非汽车传统工程师
强调的甚至是被一定程度上 PR 忽略了甚至是一定程度上去反过来就是颠倒黑白的说软件定义汽车就意味着所有问题都是软件问题这其实非常不正确这是非常偏颇的一个观点但是呢在强调这件事之前我们因为聊了一个 EP mode 大家能够充分的感受它的优势和局限这件事就可以被讨论出来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我这期节目最想聊的一个话题换句话说就是你说一年之后为什么要聊 EP mode 一年之后不一定非要聊 EP mode 我们可以聊这个特斯拉叫什么 track mode V3 这我们也可以聊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并不是 EP mode 或 track mode V3 而是现在一种说法就是软件定义汽车意味着所有问题都是软件问题那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识偏颇的一个观点
所以我想听易燃怎么看就是现在易燃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跟 Dry Mode 本身是相关的换句话说 EP Mode 就代表了他现在在做的工作在你的工作中其实我们都能知道就 Dry Mode 只是一把钥匙只是把你想要的工作去分配给每一个跟电控相关的单元但是这里面电控能控制的是什么东西呢
是这样首先我是做动力总成这方面的然后我还想提到肯定驾驶模式它是一个软件硬件必须转硬件适合在一起的不是说我们硬件堆料就像我们一定上了 Brembo 的什么样的刹车我们一定给了奥林斯特怎样的避震我们就可以让这辆车一定具有好性能并不是这样那 Drive Mode 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其实我们总会提到一个东西叫做驾驶性对吧就这个是叫 Driveability
这个词直到现在可能我们一直以来常规的定义都是一个叫做 X 向车辆动态的代名词就是我在加减速方向我的油门踏板上车踏板怎么样但其实如果说随着大家现在这辆车的性能越来越强的时候我们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是混动车型还是纯电车型啊我们的驾驶模式的这个底盘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驾驶模式越来越多
就比如说我们涉及到制动力回收转向手感动力模式底盘悬架然后我们可能一个超级节能模式节能模式然后经济模式运动模式雨天模式雪天模式组合起来几十种方式驾驶员到底能不能真的有能力找到适合自己路况和驾驶风格需要的驾驶模式呢这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这件事情它其实不光涉及到说我们只是 X 向了
它其实和这辆车所有很多很多相关的部分都有关比如我提到说转向的手力回馈比如说最简单的说我们油门的踏板的或者电门插板的输出这个包括什么比如说我到底能不能比如说如果我要是一个混动车那我要考虑到就是说我在怎样的实现电动机或者是内燃机在不同的工况下都有一个良好的扭矩响应都有足够的扭矩预度
这是可能我需要考虑的而在电动车方面呢我要考虑叫做是不是我在低温或者高温状态下我都可以实现这辆车良好的动力输出这就又要和我们的热管理系统放到一起尤其是在电动车时代那热管理系统一定要和整体的驾驶性或者驾驶模式标准放到一起
这个我觉得应该是能够在真正这辆车的就是说在所有方面的这个价值性响应给予一个良好提升的一个必经之路可以说因为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说价值性的东西我们就说说 F1 赛车价值性怎么样对吧罗公你也知道如果说在顶级车厂那里那就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棒对吧那即使说是围场里面最差劲的车它的圈速也不是任何一辆量产车可以跟得上的圈速很快
对但是在普通人的手里面呢 F1 架构那就是个灾难就普通人没有办法真正可以说是满足他高速国办的要求开完一圈可能他自己身体就受不了了嗯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说价值性是让车辆变得很好开的话能够让驾驶员充分感受到自己所购买的车辆软硬件带来的全部性能那应该涵盖一个很广的方面尤其跟他理解到现在动力是一个很廉价的东西的时候那叫做让一辆车快起来很容易但是让一辆车容易快
其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就是如果让他就刚才提到说在尤其在电控方面可以说在在动力总成方面比如说我说我车辆的前后扭矩分配甚至说我电动机内上的扭矩分配还是说我到底如果说我四个轮的扭矩分配我都可以实现一个非常非常
现行化是说非常细微的调控的时候那么我们如何是如何把比如说肉管里的人也叫过来我们把做空黄的做 ESP 的人也叫过来我们把做 iBooster 做制动的人叫来做踏板的人叫来大家一起坐在一起说好了我们现在就设计出这么几个模式这几个驾驶模式是我们各个部门经过充分的整合充分的大量的试验和工程
联发工作之后保证我们调整出一个这个模式是最适合当前驾驶员需求的模式我觉得这样一方面是就是说不至于让我们驾驶员在一个巨震一样去选择所有的系列都去选择这个车该怎么样然后在这玩排列组合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个某种意义上才是说我们真正如何再让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带给驾驶员驾驶体验方面的东西就是我们不是说去炫技去炫耀我们的车能够干什么而是告诉驾驶员
因为我们的车能干这些所以你可以非常容易的找到一个你愿意把这辆车你自己喜欢的样子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在未来工作中尤其在驾驶模式方面这个需要考虑的一个在开发方面的一个问题 OK 非常好我来稍微给大家总结一下刚才说了非常多点
首先呢我们是一个三个工程师聊天的节目所以这里面必然的会聊到一些跟工程开发相关的也就是换句话说消费者可能不会容易感知或者跟你们也没有什么关系的一个内容所以这部分大家去自己权衡啊到底有没有必要听但是很关键的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说我们要意识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 driveability 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是一个只有加速减速尤其是加速什么 tip in 这种问题的问题了就是它不是一个动力总成单独的问题至少这是毅然的观点待会我再说我的观点然后这是第一个毅然想表达第一个就是它是一个复杂问题
然后第二个问题呢就是他也不是说把所有他刚才说到的转向手力冷却热管理动力系统标定回收 ESP 空黄这些加在一起就是拼盘他就是 DriveVT 的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驾驶模式不是为了驾驶模式而驾驶模式的
大家是有意义的去找到一些场景去设定这样的组合最后能够达到一个完美的一个工况这样去服务的所以说如果我每一个比如说都有个两三个模式那好了那你就是二乘二乘五乘八乘十什么的你最后乘完乘去你发现你是个天文数字
那你这种排组合对于驾驶员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没意义的那你以为消费者是你的工程师吗不是他不能是你的工程师他只能是你的消费者所以他追求的体验你作为产品你要提前考虑到那你需要考虑什么内容呢我这里边首先我整理了一个表格就是把所有刚才易燃说的东西都在然后我后面会贴一个图会放到 shownown 里面这是一个表格
其次呢我要把这个表格衍生出来的需求就是需要在某一个领域去做怎样的开发这块我也列出来而且我用绿色标出来哪部分是可以电控的哪些部分是不可以电控的这个我也标出来了所以总的来说我给大家捋一下这个流程是什么呢就是首先这个车型
就是咱先不说某个具体的模式首先是车型这个车型你要先定位好你是一个家用的你是一个做几个人的你一般会以怎样的工况去开它对吧这些先都定位好这里边会有两种可能的车型一种是大面积的普世的这个老百姓愿意开的车型一种呢是小众的特殊人群才会开的车型那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举一个极端例子这也是我们在三个人讨论的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所有的驾驶模式哪怕你乐意给它做的复杂也需要做成这么复杂的比如说很简单的保时捷的车型转向手力它是没有区分的因为在保时捷的用户看来
他拿到的保时捷的功能就相对单一就是尤其是跑车我们这里应该说的就是保时捷跑车保时捷跑车他的目标可能场景就很单一他也不会去载着一家人然后来个长途旅行然后还要不能太颠然后还要冰箱踩垫什么这些东西都要给不是这不是他的场景
它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享受驾驶的过程甚至要跑赛道这取决于你到底是买那个更弱一些的 911 还是更强一些的 911 这个取向也不太一样那好了对于这种产品来说很个性的产品来说它甚至不需要定义不同的 drive mode 因为买了这个车就是一个 drive mode 比如说 911GT3
在我看来,911GT3 就是一个 Track Car,Track Car 就毕竟你就只需要在 Track 上开,那你根本也不需要考虑 Comfort Mode 它是一个不需要 Comfort Mode 的 Track Car,所以它只需要你就搞好你的 Track Mode 就行了因为它只有 Track 这个场景
对吧所以你面对于越普适的用户你需要考虑的 drive mode 反而是越多的你对于比较特殊的车型他考虑 drive mode 可以没有那么多当然你需要只要 GT3 你也得上路你也可能开个几千公里那也需要作为一个汽车嘛你不能真的只买一个 tracker 你要真是 tracker 那可能就 KatronKatron 根本也没有驾驶模式他甚至连电控都没有对吧那也是另一种取向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分清就是并不是越高级的车驾驶模式越多对吧那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我们考虑一个比较复杂的车那就是更面向普世的车好了比如说就是理想 L7 理想 L8 这种车或者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车比如说什么这个蔚来 ET5 这种车那它更多的可能就普世的大家这个家庭用车这种车可能这种需求场景就会更复杂那这时候你就要定义好
你的那些场景都是什么我过去开 ES7 在德国开过 ES7 的感受就不太好就是它一个驾驶模式按钮按下去之后每一个驾驶模式里边每一个单独可以调就是你还可以在一个比如说舒适驾驶模式里面你调一个转向的手力
就是你可以把它调成不舒适简单来说就是然后你可以在运动里面调成舒适就这些很多很复杂就是它排列组合非常多最后造成什么呢就是用户有点懵然后呢蔚来非常贴心的放了一个大概六成十的一个表格就是每个驾驶模式里面的所有的要素就是六个驾驶模式然后每个驾驶模式里面有十个要素他把这十个要素全都列出来就是这件事看当我看到那一刻的时候我就跟易燃说我说
我才不想当这个额外的这个用户版的工程师的我为什么要考虑这么多东西对不对所以这也是问题就是模式太多了让消费者就承担不起承受不起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依然我想先听听你的感受就是对于你们开发的这个驾驶模式的时候来说你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把这些东西统一协调你能举一个具体的案例吗
刚才其实你提到这个问题我想给一个简单例子就是刚才提到像这个弹车起步我举个这么简单的例子吧弹车起步的话那我们有的时候比如说在一个相对来说尤其是在赛道里面驾驶的时候可能也不是弹着起步吧是当我们可能在某一个瞬间需要极大的动力请求的时候那我们需不需要在某个时候停掉这辆车的
比如说做汤冷却我可能在我停掉这辆车关空调对关空调或者是关掉一些不太必要的一些额外的负载比如这辆车我同时还把后排大屏幕开着或者我车载的冰箱什么时候开着这个时候我可以暂时关掉它几秒钟
那么我通过一个相对比如说高层次的一个控制器放在上面我整合监测所有这些比如来自电池电机以及这个 converter 电控制这个大小三电的温度信号传感上来说 OK 我现在处在一个高空气流量的状态下可以让这辆车在停止压缩机停止风扇转转动的情况下把所有动力全部推到给轮子上如果这个时候驾驶员在这个驾驶模式下需要一个
超增压模式就是咱们这样类似于你知道 Taycan 的那个超增压模式的 Taycan Turbo GT 这个模式叫做我保持 5 秒或者 10 秒然后我可以让这辆车拿到全部的动力而这 10 秒钟这辆车可能没有空调后排没有屏幕可能它的冰箱暂时不工作甚至我甚至暂停了给电池的冷却嗯
然后 10 秒之后我通过监测发现哦好的那么这 10 秒之后我的温度创成到了一个可以接受但是已经比较高的预值我跟驾驶员说这时候我们停止了这种超增压模式我们让车辆进入了一个相对来说冷却的状态然后给驾驶员一个进度条告诉大家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再次启动
这样的模式这其实对这只是两方面你看这就是这只是两方面的工作这其实很听上去很有意思没错它是提议时其实是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情叫做我们是动力总成部门和这管理部门座舱部门坐在一起对说我们一起标这个模式吧我们一起聊一聊你们那边需要多少热量我们产生多少热量这是第一第二件事情呢其实是在驾驶模式方面就是在
用户体验方面我们其实给驾驶员一个很好玩的模式就像你刚才说觉得这模式很有意思这是一个我们可能在内燃机车里面很难体会到的一个叫做就像一个可能大家说既然看电影说开了一个氮气加速一样对不对对对对对对这给我这种感觉因为它是有限时间的倒数 10 秒钟可以用对它是有限时间的过载模式能够让驾驶员这事很好玩而且它需要冷却时间
他需要冷却这是第二件事情第三件事情叫做到底这个模式我们的底盘组拿过来说我们能不能承受不是说那这时候我们的这个这个空地组获来说哎我们这辆车进来的 air flow 能不能够保证 10 秒钟的时间内我们即使完全靠被动冷却也可以保证这 10 秒不至于过热或者出现什么烧掉啊保护情况
其实这是很多组做到一起一起商量的一个模式但是在驾驶员看来我就是按下一个按钮然后这辆车的仪表盘碰一下变成红色告诉大家好了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超增压模式你想弹射起步也可以你是想在赛道里面大直线推一把急速也可以都没有关系
但是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工作其实是我们很多部门整合起来就像你刚才提到我们不会告诉驾驶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调到什么什么什么而我们这个案子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个多方面整合之后带给驾驶员纯粹的一个来自于高性能溢价的驾驶体验方面的感受 OK 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这个案例很有意思这车什么时候出啊
无可奉告 OK 戴正
刚刚你也提到 ES7 的一个驾驶模式的相关的一个矩阵就是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如果这个驾驶员他不清楚自己实际的需求或者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的话我们不应该让消费者当成一个工程师的状态我这个车哪里不好你可以换模式做这种事情而是应该把咱们品牌想要表达想要传递出来产品性能让消费者
去体验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驾驶模式的定义比如说有各个子系统模块然后它有每个模块都有好几个版本你自己在那边点这样选这是一种当中会有很多问题还有一种呢更极端的滑条大众的车也好包括那些超跑的车也好他们会有滑条把自由度尽可能的放给
驾驶员这两个我觉得不是说谁对谁错而是要看他的目标用户如果目标用户是大家普通老百姓车辆支持非常有限的我可能连动平衡是啥都不知道的那些人为什么要给他们去做这么多滑条我觉得是不合理的然后在做矩阵式的那种驾驶模块的匹配的时候我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 ES7 它是个空黄的车
我们在舒适模式未来的那些系统舒适标准运动节能你可以打开下拉菜单你可以在舒适的这个所谓车企给你定义的模式下自己去修改对你可以用舒适的减震器阻尼力配低的车高
在这个模式下在这种选择情况下车降低了以后其实悬架会更容易接触缓冲块缓冲块是一个保护悬架的东西它的缺点会带来很强的冲击感没错那又是挂在舒适模式这个名字下面的消费者会想我这样选了它一点都不舒服
是的没错就莫名其妙的当然我们也会做了一些非常边界的保护比如说你在悬架在高的时候你不能选用运动 sports plus 的加速的一个标顶不然的话这车负担太大了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这样的选择但是说我个人还是比较
我个人的一个理想的状态就是我们是一个保时捷和小米的结合比如说保时捷我认为我卖的产品就应该体现我想要给你们体验的性能我只有一版的手里然后悬架我给你做几版标准 Sport Sport Plus 对完了呢对于一些真正理解这些背后故事这个车在做什么的时候的那些人你可以用小米的大师模式你到大师模式点开你自己玩我默认你懂
这是一个能两手抓的事你说是不是或者你不做大师模式你不做大师模式就求求这些做现在更有模式定义的做产品那些同僚们看一下奥迪或者说是更好的那些车企他们是怎么做的就是我这个模式我选上了你就别的不要动了你有个 individual 你有个个性化请在个性化里头让教学员自己挑
我的舒适模式你就按照我的这版手力这版悬架这版驾驶性标定你去做刹车啊什么你就按照这玩意做那工程师开发也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去做对吧然后你的运动模式是这一般那说的性能的工程师们按照这个模块去做当你在 individual 的时候开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你消费者自己去选
这个搭配是你自己承担的责任是的不是主机厂不是我们车厂想给你展示的性能但是你可以选我们也给你开放了就在做这种细节标定的时候细节定义的时候是更需要厘清
车企和消费者的关系你车企是觉得我需要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教育这些消费者的出发点去做这个事情还是说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们给什么然而就是对于这种比较专业工程化的东西通常很多消费者他也没有这么多的经验和知识说我清楚自己的需求消费者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那需要
我们工程师团队性能团队去做更均衡更平衡的一个考量就刚刚刘公说的 driveability 我们其实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遇到很多问题当时其实未来的一些车型是有这个计划要去上 Nord-Schein-Eisen-Nürburgring 去做全速的其实是有的因为当时模拟器开发的时候我们已经在那边做了但是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的热管理不行我的散热不行我们想要的那些性能表现的前提就是我的散热要够好或者说你需要给我更多的冗余度比如说我这个电机温度电池的冷却温度比如说平时我们有个预值我们希望把这个预值再提高一点然后像这种背后发生的事情有没有和我们驾驶模式去结合在一块儿
云不允许真正的车辆的性能再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这个是是没有的包括做就是现在我们遇到问题就是啊谁谁谁我就只是说把李斌其实是考虑过把 ET7 丢到牛北上去跑的嗯然后我们在做前期预言的时候发现哎这个这个模式下的这个模块不行啊那个模式下那个模块也不行嗯
我们就乔妇难为无名之炊然后又没有一个各部门协调的一个特别好的一个流程最终就是这个东西就流产了
OK 但是你觉得这个东西有意义吗如果真这么做的话有意义吗有我是觉得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你可以不拿去卖你可以像小米一样做一个 ultra 真正的那种 prototype 的车你是不可能去在世界上找到这个车卖给你的没有但它存在的意义是挑战这个车企的工程开发能力的水平嗯
你不是头部车企,我们还不需要说你要在这个人类世界上我要做到多少块,我们还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作为一个车企本身,要拓宽自己的能力上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需要有这种,我们不能说僵化的流程,去影响你的开发的经验的累积,开发的能力的建设,但是确实是需要这种,
我们不能说灰天鹅吧就是不能说黑天鹅吧就是类似于这种独立于传统开发眼界和维度之外的东西你要去做你要突破这个舒适圈要需要像把刘公刚刚说的这么复杂的事情要统筹规划好用一个有大纲有方向的这些工程师一块去我觉得中国人中国工程师也好他的能力其实是有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很棒很棒比如说像小米那些东西慢慢大家就能看出来原来中国品牌这些事情大多数都中国人做也能做这么棒反而就是受制于传统的这些开发的一些限制边界包括驾驶模式你做出来的东西说难听点四不像这个是我们非常难受的一个点
大家好,这里是正在剪辑的罗欣宇我这里不得不补一个新闻当然我知道播客这个东西很难去追新闻但是就在我剪辑的这一天的前一天 2025 年 2 月 27 号小米正式官方发布了小米苏 7 的 Ultra 版就是这个 Ultra 的量产版
Ultra 是小米书记系列的巅峰之作也是我们小米首款冲刺超豪华的作品所以意义对我们小米特别的重要它的马力高达 1548 匹它从 0 加速到 100 公里每小时只有 1.98 秒
像这样的数字都是以往千万级的神车才具备的性能它最高的时速是多少呢我们在盐湖实验场实测的是 359 公里每小时当然啊它还可不可以跑得更快呢目前我们真的在国内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测试大家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它绝对配得上这句话叫
地表最强四门量产车在我们录制的时候这个版本还没有发布所以戴正刚才说到的部分就只是在那一时刻有效的信息也就是说 Ultra 的 prototype
出现了然后呢小米苏 7 这个量产车呢最高的版本是 Max 所以在这中间这个 Ultra 这个档也就是不是 Prototype 的 Ultra 版是还没有发布的但是当它 2 月 27 号发布的时候真的是引起了
几乎我能看到的所有关注汽车的中国人的关心以及欢呼鼓舞吧就是大家对这件事都非常的开心非常乐见这件事出现呃
把性能做到量产里面对于整个品牌溢价的提升以及大家的追捧大家的关注到最后能够变成订单然后成为这个车企的收益这件事我们从小米那例中已经非常明确的能看到所以在这里我非常支持戴正说的观点我们继续
刚才就顺着戴老师讲的还有一点就是你提到这个在驾驶员他在一个自定义模式里不能去调这个我想提一个我想我自己开了个工况啊就是我可能会在保持油门踏板开度不变的情况下我说我去调整这辆车的驾驶模式或者我在保证我刹车踏板输入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我调整驾驶模式然后会明确的感受到比如说我从舒适模式进入运动模式的时候我的扭矩响应瞬间发生了变化
这辆车我踏板不动后面给我穿了一脚按钮操作或者说我在调整我的转向手里模式的时候我可能发现我只要回正一次我再试图修正的时候这辆车的
给我的这个转向回动力率突然变大了因为我调整了驾驶模式那我就在想说当我们把这个东西放开给消费者的时候当然可能正常人不会像我这么干但是如果我是一个会在赛道上调整驾驶模式的人在这一瞬间如果我后轮的
输出的动力突变的时候真的会造成驾驶隐患是就是这节我可能就如果我们把这个完全放还给驾驶员的时候驾驶员说我不知道这车为什么不舒服我就去挨个试吧是结果他也不知道试试发这辆车哎
突然就这辆车突然这个车一下就变得顿挫变得很难开尤其在雨雪天气如果我们这个东西它没有和 ESP 和这个这个他们放在一起飙的话可能这一瞬间车就失控了是是尤其或者是在高速上在变道的时候这就是我想提到的突然那个问题毅然我觉得你这个有点过分 abuse 你这属于 abuse 你知道吗你不要想象所有人都在 abuse 这个车那不要不要个人感受
依然说点子非常有体会我们非常有体会比如说我油门开度保持恒定我从舒适模式啊切了个运动模式这个车本来匀速 80 的就给你开到 100 120 太常见了尤其电车就是
这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我能说的就是啥呢我们的转向我们的 CDC 或者将来你们开一些双向空黄的车从 VD 的角度而言这三个模块因为 VD 会管这个事就是我们会有预制保护比如说你方向盘角度必须是正负多少多少度以内同时你的车辆车厢加速度必须是多少多少 G 以内你方向盘的手力才允许你变
甚至它还会有一个等待时间比如说要保持这个状态 1.5 秒或者说是一秒以后它才会去切我们是不允许在一些比较有隐患的工况下你立马点这个东西这车立马特性变了
比方说你是双枪的你是双枪或者多枪空防你在弯里头明明现在撑得很好对吧人家给你点了个舒适模式垮机架子垮下去大气模式对这个是会有安全隐患的我非常认同依然刚刚说的这个确实是有安全隐患的我只能说现在
需要一个工程开发需要一个这种有统管能力的人同时去做这些事情不然的话我们这种基层的工程师可能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头尽量的替消费者去想这些事情是的是的是的
OK,所以我觉得这期节目我们聊了两个话题啊,首先我们聊了一下 EP Mode 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然后以及 EP Mode 驾驶起来是怎样的体验或者它有怎样的功能,然后之后我们延伸到从性能车开始延伸这件事,就是说 Drive Mode 它能覆盖多少场景,然后机械部分又能提升多少。
那最后我们又说到这个 drive mode 本身它又会囊括什么东西以及 drive mode 的调整本身是不是会带来安全隐患就是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就是
相互交叉的一些话题我们很难说这期节目一定要聊某一个话题就是聊到为止就到此结束因为这里面我们看到不同的车在不同的市场定位里面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就是他们各自都很有代表性比如说蔚来出了 EP Mode 比如说 Model 3 Performance 又做了一些硬件的调整软件的一些开发
以及现在更多的情况是大多数的电动车都有 Dry Mode 那 Dry Mode 之后带来的不同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就是在你在开的过程中会调整 Dry Mode 可能会给你带来非常突变的这种驾驶模式或者叫动力输出的这个体验的变化我觉得这体现了一个问题就是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电子化逐渐进入更复杂的状态跟驾驶相关的事情变得复杂了这是我觉得是一个目前非常常见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很多车开发流程又跳步就是速度又超级快可能有些东西都是一种拼凑感因为它本身也就是个拼凑出来的车
所以这里面会呈现两种不一样层面的问题就第一个问题是哪怕你用原来流程你会发现问题变复杂了比如说按我的理解就是未来其实他开发流程还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他的功能变多了所以这导致他的本身这个 drive mode 比如说他就复杂了这是一个问题然后另一种问题就是可能原来那个车没有那么复杂他也不打算开发的很复杂但时间变短了
也导致一些角落问题被忽略了所以这两个可能都会出现一个问题所以我最近看到一个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就是我不知道大家多少人关注这个阿维塔这个阿维塔其实我之前关注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最近出了一个新闻
就 2025 年 1 月 15 号的时候就在我们录制的这个前四天啊阿维塔推出了一个所谓叫 11 和 12 车型的更换悬架服务然后那个口号写特别带劲带他回家越想新年新年新风格硬件也可 OTA 这就明显感觉跟那个未来的那个那种话术的方式非常不一样这个就不再像人念的出来的东西
非常奇怪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可以让已经购买一一和一二车的人把车送回到他们的店里面然后呢原来一一上配的标准的所谓运动悬架改成舒适悬架
然后呢再把这个一二的这个舒适悬架的变成运动悬架就是他提供了这么一种选择然后其中他那个广告语不说那么硬件也可 OTA 就这个事太太神奇了所以我就把这个故事就发给了二位哈然后当时呃这个戴正就给我解释了一下戴正你来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会出现这种情况呵
就是主机厂一般这个平台的车要重新释放一版悬架比如说他现在阿维塔做这个事情大概率就是说市场反馈褒贬不一可能贬的那一部分比较多吧很多情况下这个产品的初期定义是偏离了实际消费群体的需求的时候这个点就会被提上来了比如说
一开始我们认为这个车可以做得很运动所以说我们在悬架开发调试的时候往运动方向去做那代价就是在中国在中国的一些比较差的路况上大家会觉得好硬啊好顶啊包括最早的特斯拉也是一样的结果就是消费者
他抱怨你这一点那从为作为一个车厂而言他需要把自己的口碑做上去把自己对消费者的重视做上去他就会在后面的改款的时候或者说是挑一个时间点重新再去开发一版相对的一个悬架然后呢这个悬架产线上是随时更新的就是我这边改了释放了那我产线上的车就是会用那一套悬架去做那之前的那些消费者怎么办呢
如果说这个车没有办法通过软件 FOTA 去提升这部分的性能因为我刚也说了就是你必须软硬兜抓你硬件受到一些限制你做不下去或者做不上去的时候你只能改硬件那他就提供了这个选择提供了这个选择其实依然我们当时在聊的时候就说的很隐晦这个不叫 FOTA 这其实在以前叫照回哈哈哈哈
是的是的本来叫炒回这个东西非常关键的一个现象而且他后来收费也很便宜 2000 多块钱换四根避震器我就戏虐一点的说吧我觉得他可能是觉得不太好意思在收你们收客户一波钱才赚因为你想如果我是宝马宝马它有 M suspension 你换一套 M suspension 你没个 8000 1 万的你是换不下来的是的
对吧只能要赚钱那这个他选择不赚钱嘛因为从 BOM 成本来看这 2000 块钱应该也是赚不太多钱的他就做做他硬件很便宜你还得考虑到 CSD 的工时费不
不便宜换四个减震器还有个稳定杆也算是活了它这 2000 块钱其实相当于福利或者说为自己过去不太好的一些东西买的一个单态度上我们还是要值得肯定和认可的至少他们是积极在处理自己的产品的一个问题态度上我要给大家竖个大拇指但这个做法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在开发那么急那么急的一个情况下可能毅然他没有这个概念这几年国内的新能源也好甚至国内的传统车企也好他的开发节奏已经快到那种这
很吓人的快以往一个平台开发或者一个车型开发 24 个月 30 个月或者再往前推 10 年前随便一台车做个 5 年很正常的吧我所有的我大概率的那种边界工况也好滥用工况也好很多时间都能做完很多开发都能够得到验证是的但是现在
我个人接触到最夸张的新平台的车型我说实际开发时间大众什么立项或者后面那些上市的节奏上市节奏那些把控我不算实际的开发时间甚至是都可以压到 12 个月
甚至他连轮胎都没有做过特别完善的开发他甚至可能跟轮胎供应商说康提或者说贝耐利我现在要做这个车你直接给我一个胎然后也没有什么轮胎选情或者开发的不行的话再换一个别的主机厂开发过的胎我来用用看行不行他现在这个都是很夸张的事情
我觉得中国撤起一定要好好想想看尤其是在出海大家都在踊跃积极出海的前提下一定要把这个事情给想想好因为在国内的话国情不一样我就说到这儿国情不一样你在国外如果出什么事情这个是会被罚到倾家荡产的大众都是前车之鉴对吧尤其是你这么做像阿维塔这种做法吧
损害品牌确实是有点损害品牌同时呢会有风险隐患今天还好只是说全家的硬件性能上可能有些偏颇那如果哪一天出了一些安全性能的风险没错比如说跟高田气囊或者说
自动哪里不行那这个将来是要出事情的没错我觉得从一个车企的角度应该尽量为消费者负责任像有一些不能省的东西请千万不要再省了对于底层的工程师要开发其实也太快也不好就综合来说像阿维塔这个势力就更加突出了不光所谓我们说什么硬件定义也好软件定义也好它背后的那个底层逻辑
更严重就是现在中国车企的开发过快节奏过高引发的一些负面效应慢慢出来了没错其实这已经不是无知的范畴了这有点违规的范畴了
因为无知只是把性能做差就是或者说就是没有没有想到完全比较完善的地方比如说某个模式里面就像你刚才说那个顶块的问题就是最软但是空黄又非常低那可能他会带来这个顶的那个顶块的问题这是不舒适的问题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安全就是如果今天我说的阿维塔不是说他换悬架他最后自动出问题了
你开发你想开发 12 个月那你连一个完整的冬天可能才刚刚经历而你还得是恰好得是那个冬天之前几个月把原型车造出来然后去了一趟冬季这也只是一个冬天是就整车开发不可能经历一个冬天反正这是我的角度因为我做 ESP 比较多所以我对这个冬天很敏感但是你做轮胎的话可能会更敏感一些在轮胎不同的活动
环境也好呀不同的测试工况也好那轮胎肯定要比这个冬天要更麻烦一些对所以说大家可以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新西兰那个反击实验场你看一下新西兰反击实验场什么车多对南半球的那个吗是对 OK 那二位还有什么其他想补充的没有没有我们就在这结束一下
刚才那个开发流程那个我就稍微补充一个点因为戴老师是从底盘角度来讲我可以提一个点就是无图 NOA 跟端到端自动驾驶就是现在很多车企在这方面它是一个纯软件的东西尤其端到端我也无所谓我是 LiDAR 还是这个纯视觉反正我是放在大模型里
那现在很多车企他为了保证说别人都上我也要上就是大家缩短开发流程并不是说单独一个车企能够马上说我能够解决问题就很多大家是别人有了有仓有了我为了能够保持热度保持我的竞争力我也先上
有没有再说就是好不好再说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只要有了后面我可以通过尤其像无头 AOA 和端到端我完全可以通过软件的可能我每周就迭代一次我每周出两个版本每个版本我都推送给车主然后车主说反正车主去用嘛但可能觉得一开始端到端这个很少那很怂那可能他也不会变道他面子得掐个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就慢嗯
但是可能一步一步就是如果放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它可能在有些时候是可以实现就是我们说放到 V 流程里面我们可以用 DevOps 那个相对快的一个流程去开发但有些事情这个 V 流程是必须走完的对吧就像刚才戴老师说的我们一个冬天都没过完我们为什么一定就要去把这样那这个流程它明显是没有有些事情它是没有做的就这个我想说它其实能不能哪快哪慢其实我觉得可能是一个相对车企角色层需要考虑的事情而
不单纯说我们这辆车要快都快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是的我这边还想再补充一个最近我看了一个董车弟的视频他拉了很多中国的新能源车去跑到北欧做很夸张的一些工况欢迎收看 2.24 董车弟动策我们现在是身处北欧瑞典一个小城人口不到 20 万却是很多欧美车企用来冬季测试的地方
我们自费购买了几十辆中国车不远万里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把它们运到了这里有大家关注的小米比亚迪奔界理想极客等等一些热门车型这些中国现代汽车将在北欧经历地狱生存战第一次踏足世界顶级拉力赛道
就是如果冬季实验做的少那冬天的问题会非常大像罗公你这边去黑河墨和雅克是比较多的都比较清楚这个冬季开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问题然后我们国内的可能很少生活在这么寒冷的地方但是你如果你要出海比如说你迈到北美假设你迈到北美你迈到北欧这个能力是必须得做这个事情必须得处理好的
不能说就做了一轮东西释放了释放完了以后很多工程验证都没有做的是吧甚至连雪基胎的选型他都没怎么做那你跑到北欧去不是吃别了吗所有车辆都配上了大品牌的标准钉胎打开最强最快的模式进入最大的可能关掉车身的 ESC 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都能回收为标准
那我们根据重量马力比按照 WRC 分析像董车地这个实验吧它其实也缺乏了一些比较客观的数据比如说我的雪地胎你是怎么用的它拍视频过程当中有些车还刹不住有些车刷地力不够好操控不够好但是这些媒体往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它故意的把一些细节给抹掉了比如说你的雪地胎可能我的用户手上明明写好了你得用诺记的
什么 Hakip 我那个词都念不来他有好多嘛什么阿吉阿吉的或者用的 County Viking Contact 这些他雪地胎你必须要按照主义上推荐去用而不是说自己抓一个大牌子上就完事了市售胎跟开发胎是不一样的那这些工作呢不光说工程师要知道我也是希望就是消费者能够清楚
媒体它都有些东西不是说最好的你也不能光笃信媒体给你展现出来的一些事情这个是最重要的
然后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和两位一起聊从 EB 模特也好从各个性能的模式的开发也好我觉得这是对广大听众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做这些事情一定要维度高角度高这么多人嘛对吧这个是个团队的工作大家一定要拧成一股绳往一个界上实力要秉持着负责任的态度车企要负责任啊
再说一遍车企一定一定要负责任负责任的态度把咱们中国的车给做好在台面上能够打对吧
把那些呃传统想以前在凌驾于中国车企制上的一个个拉下来如果能发生我是最最高兴的嗯是是是我觉得戴正说这个很有意思啊我本来以为我们聊 EP mode 其实是为了找点乐子对吧毕竟 EP mode 是一个找点乐子的功能嗯但实际上说到底现在如果按照所有的事情都软件化啊
都快速迭代化有些东西是不适用的
所以这块要负责任的话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拉长周期减少贪欲减少一年发十个车的这种贪欲要做精品车做可靠的车这块其实是很必要的过去的时间小朋友每年一款车未来三年小朋友有十几款全新车以及有多款面向全球的车辆的时候可以大幅度摊销在这个基础之上找点乐子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甚至像
戴正之前说的那个案例就是 ET7 不一定非要上牛北但是上牛北测试本身这件事提高了整个团队的能力和性能边界这件事对其他不上牛北的车也是有好处的是的是的是的
中文字幕提供
OK 那这期节目我们就先聊到这那本期节目就先到此结束感谢 ATTC 艾科公司对本期节目的紧急支持感谢各位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谢谢
中文字幕提供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