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58 象牙塔里的承重墙:辅导员吐槽大会

Vol.58 象牙塔里的承重墙:辅导员吐槽大会

2024/11/30
logo of podcast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C
CD
R
Rosa
于老师
秦老师
Topics
于老师:我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十年辅导员工作的点滴,以及后来转岗到其他部门的感受。我坦言,刚开始做辅导员时,由于对工作的预期和了解不足,经历了漫长的适应过程,甚至感到痛苦。这其中,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我之前的认知存在差异,让我难以理解。直到带第二届学生后,我才逐渐适应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繁琐细致,突发性强,需要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同时还要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业指导等挑战。周末集中是辅导员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需要点名、传达信息、沟通交流等,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我个人认为,辅导员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事件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辅导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辅导员的工作也需要与学校的管理模式相适应,并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秦老师:我分享了六年辅导员工作以及三年研究生班主任的经历,并结合自身读博经历,对辅导员工作和当代大学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选择辅导员工作,是因为我的学习经历和学生干部经历,这让我适合体制内的工作。辅导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九个板块,工作繁琐、细致且突发性强。日常事务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都是比较大的挑战。辅导员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日常事务,例如查课、查勤、组织班团活动等,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思想引领和就业指导。此外,辅导员还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学生间的矛盾冲突、心理危机等。 我个人认为,高校管理越来越严厉,可能与社会因素有关,例如就业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等。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同时,辅导员也需要与家长保持联系,进行家校共育。虽然辅导员的工作很繁琐,但通过与学生干部和同学聊天八卦,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CD:我分享了我本科期间对辅导员的感受,以及与现在辅导员工作强度的对比。我本科时,辅导员的存在感不强,与学生接触不多,而现在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和管理密度都大大增加,这让我感到惊讶。 Rosa:我分享了我对大学管理方式转变的看法,以及在欧美国家大学中类似工作的对比。我观察到,现在大学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像高中,甚至小学,这让我感到好奇。我同时对顶尖大学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管理方式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探讨。此外,我还分享了我对家校共育的看法,以及在欧美国家大学中处理学生相关问题的经验。

Deep Dive

Chapters
讨论了“直升机父母”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被认为越来越“脆皮”的原因。辅导员们分享了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观察,以及如何看待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
  • 直升机式育儿行为延续到大学
  • 大学生自我意识、维权意识增强
  • 高校管理方式趋于高中化,引发争议
  • 社会压力、家庭期望、个人压力等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

Shownotes Transcript

经历过大学生活则不难发现,小到寝室卫生大到就业指导,辅导员在高校的运转中无处不在。但是作为贯穿千头万绪的关键部分,他们的声音却限于模糊的职业定位而在公共领域鲜少被听到。 本期播客邀请到了两位前高校辅导员来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感受。辅导员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意义?辅导员这份职业的前景如何?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一群人,他们如何看待如今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大学生变得更“脆皮”了吗? “直升机父母”的现象蔓延到大学校园了吗?大学高中化是否已经是一种实然的趋势? 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58期《象牙塔里的承重墙:辅导员吐槽大会》。 00:09:26 辅导员是怎样炼成的 00:28:18 大学正在变得高中化吗? 00:47:14 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有意义 01:06:09 新的“大山”:大学生心理健康 01:25:03 大学也有“家长群”? 【本期主播】 CD, Rosa 【本期嘉宾】 于老师,秦老师 【背景音乐】 A 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543 是一首管风琴音乐,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 在担任萨克森-魏玛公爵(1708-1713 年)宫廷风琴师期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