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选择探讨‘不爱了’是因为观察到现代人对爱情和亲密关系的兴趣减弱,甚至出现拒绝爱情的现象。相比之下,‘如何好好爱’的方法已经广为人知,而‘不爱了’这一情绪更值得深入探讨。此外,节目主讲人曹雪敏的《分手心理学》也为这一主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分手心理学》通过详细描述分手后的各个阶段,帮助听众确认和验证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抚慰和安定感。曹雪敏本人也曾经历分手创伤,书中的内容与她的经历相互印证,进一步增强了其抚慰效果。
现代人对爱情的态度从曾经的向往转变为认为爱情是危险的、不重要的。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健康问题的增加以及现实压力的加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放弃爱情,转而关注更实际的生活需求,如事业和经济保障。
现代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被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占据,如学业、工作和经济压力。此外,爱情被视为一种风险,可能带来心碎和被抛弃的伤痛,进一步降低了其吸引力。
同居现象的增加使得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如家务分配和经济支出,提前暴露出来。同居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判断彼此是否适合进一步发展的窗口期,减少了因不合适而进入婚姻的风险。
家务分配成为亲密关系中的主要冲突点,是因为它涉及长期规划和时间精力的投入。传统性别分工的觉醒使得女性不再愿意承担全部家务,而男性在实践平等分工时面临社会环境的支持不足,导致冲突频发。
现代社会中,爱情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心碎、被抛弃的伤痛以及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经济不稳定、健康问题和社会压力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风险,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放弃爱情,转而关注更实际的生活需求。
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单身,主要是因为社会机会的减少和试错成本的提高。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使得他们担心在爱情中受伤后无法疗愈,进而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此外,爱情被视为一种风险,进一步降低了其吸引力。
曹雪敏认为,现代亲密关系中的分工问题主要源于传统性别分工的觉醒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家务分配、经济支出和子女教育是三大容易引发冲突的领域,同居现象使得这些问题提前暴露,增加了亲密关系中的磨合难度。
现代人对爱情的期待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影视剧和教育对爱情进行了过度美化和理想化。现实中,爱情往往伴随着伤害和痛苦,而现代人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对爱情的期待。
看理想前阵子上线了一档新节目叫《不爱了》,怎么说呢,如果十几年前听到这档节目,我就不用吃那么多爱情的苦了。 在这档节目的简介中,写着“献给不会爱或不敢爱的人,也献给主动选择不再爱的人,当然也献给那些在爱中,依然相信爱、想要珍惜爱、愿意守护爱的人”。 我邀请《不爱了》主讲人曹雪敏还有这档节目的编辑林慧一起聊了聊: 爱情,还有什么可谈的? 本期参与 |嘉宾| 曹雪敏,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看理想《不爱了》主讲人,《分手心理学》作者 林慧,看理想音频编辑 |主播|文案|制作| 颠颠,看理想音频编辑 联系我们 商务[email protected] 微博@看理想圆桌 小红书@看理想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