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79:即兴闲扯韦家辉,聊聊《大时代》《和平饭店》……

E79:即兴闲扯韦家辉,聊聊《大时代》《和平饭店》……

2024/7/28
logo of podcast 过期电影报告

过期电影报告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五色
陈牛
Topics
五色: 探讨了香港近期电影质量以及韦家辉作品,特别是《大时代》对其个人影响,认为韦家辉更擅长电视剧创作,其在电视剧中运用的 melodrama 风格非常出色,并分析了韦家辉独特的创作手法:先将人物往负面极致刻画,再通过戏剧性反转揭示人物另一面。此外,五色还分享了对香港身份认同的思考,以及新移民对香港文化的独特感受。 五色还高度评价了《一个字头诞生》,认为其是韦家辉早期电影的代表作,展现了银河映像的独特风格,并对比了现在香港年轻导演的学院派风格与韦家辉那一代导演的“独沽一味”风格,认为后者虽然容易过火,但也有其精彩之处,并分析了新一代香港电影创作者在类型片创作上的不足。最后,五色还对韦家辉与杜琪峰合作的都市爱情电影表达了喜爱之情。 陈牛: 分享了观看《世纪之战》和《大时代》的感受,并对《世纪之战》印象不深,甚至忘记了徐静蕾出演女主角。陈牛还谈到了自己因为家乡信号不好,小时候错过了《大时代》,对《世纪之战》观感一般。此外,陈牛还分享了对香港身份认同的思考,以及新移民对香港文化的独特感受,认为观看香港影视剧对自身身份认同帮助不大,生活习惯影响更大。 陈牛还分享了在大陆观看《和平饭店》(内地译名《老板的故事》)的感受,小时候觉得节奏慢,无聊;长大后重看,感觉不同。陈牛还认为韦家辉早期电影更具风格,尝试破格,但后期作品商业化倾向更明显。最后,陈牛还谈到了韦家辉的宗教信仰转变,以及对韦家辉作品的评价,认为其早期作品更具创意和魄力,但容易过火。 五色: 香港近期上映的电影质量不高,缺乏讨论的价值。想以《大时代》为契机,聊聊韦家辉的编剧和导演作品。较晚认识韦家辉,中学时代看《大时代》才知道他。《大时代》对自身影响很大,认为其具有洗脑功能,并将其视为武侠片的变种。认为韦家辉更擅长电视剧创作,电视剧的 melodrama 风格运用得更好。韦家辉电视剧角色个性刻画比电影更精彩,这得益于电视剧较长的篇幅。韦家辉常用一种创作手法:先将人物往负面极致刻画,再通过戏剧性反转揭示人物另一面。探讨何为真正的香港人,以及新移民对香港文化的了解可能比一些本地人更深。在香港生活后,观看《大时代》等剧集,对公屋生活等情节的感受更深。小时候看香港影视剧,对香港城市化和时尚感很向往,但来到香港后,这种反差变小了。现在难以看完以前动辄三四十集甚至上百集的电视剧,因为现在的电视剧密度不高。对《和平饭店》的评价一般,但认为其与九龙城寨的联想很有趣。对《一个字头诞生》评价很高,认为其是韦家辉早期电影的代表作,展现了银河映像的独特风格。《一个字头诞生》的剧本和拍摄手法都非常特别,具有很强的香港气质。《一个字头诞生》对银河映像风格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比现在香港年轻导演的学院派风格,认为韦家辉那一代导演的“独沽一味”风格,虽然容易过火,但也有其精彩之处。认为新一代香港电影创作者缺乏类型片经验,情节优先导致人物刻画不足。对韦家辉与杜琪峰合作的都市爱情电影评价很高。韦家辉在香港影坛的地位,以及其作品在不同群体中的评价差异。 陈牛: 先看了《世纪之战》,后看了《大时代》,认为两剧剧情架构相似。对《世纪之战》印象不深,甚至忘记了徐静蕾出演女主角。因为家乡信号不好,小时候错过了《大时代》,对《世纪之战》观感一般。小时候居住地非粤语区,对TVB影响不大,普通话更好。对《大时代》的重温感受。认为韦家辉更擅长电视剧创作,电视剧的 melodrama 风格运用得更好。小时候在大陆看《和平饭店》(内地译名《老板的故事》),觉得节奏慢,无聊;长大后重看,感觉不同。认为韦家辉早期电影更具风格,尝试破格,但后期作品商业化倾向更明显。观看香港影视剧对自身身份认同帮助不大,生活习惯影响更大。香港社会对身份认同的讨论由来已久,并非近年的现象。对韦家辉的宗教信仰转变,以及对韦家辉作品的评价,认为其早期作品更具创意和魄力,但容易过火。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乘我和牛哥有空,录了一期漫无准备的节目。本来说聊聊韦家辉的,结果牛哥一直在秀恩爱,结果还扯到了身份认同啥的……

牛哥开头推荐的纪录片叫《千面人》 ---本期主播---

五色全味

---嘉宾---

陈牛

片尾曲:谭咏麟 《我的生命我的爱》

---听瞎扯也可以请我们喝杯咖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