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ory: 本期节目讨论了香港电影《破·地狱》,观众对影片中探讨的生死议题和时代情绪表示认同,但同时也指出影片在剧本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物动机缺乏说服力,情节过于功能化,女性角色刻画存在偏见等。
武侧:对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刻画以及父亲角色的处理方式表示不满,认为这些设定不合理,并放大了她的不适感。她认为影片的剧本问题很大,功能性太强,缺乏自然情感,导致影片不流畅。
陈牛:认为影片专注于生死议题,在香港电影中比较少见,容易触动香港观众的情绪。但同时也指出影片的剧本功能性太强,缺乏创作者自然而发的情感,因此不流畅。此外,他还对导演陈茂贤过往作品的风格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其导演风格对本片的影响。
武侧:认为影片在剧作、女性角色处理和父亲角色处理上存在令她不舒服的点。她对影片中女儿角色的动机表示质疑,认为其动机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并且没有充分展现她对殡葬行业的热爱和投入。她还将影片与《一代宗师》进行对比,指出本片剧本的粗糙之处。
她认为影片中女儿角色的动机缺乏说服力,没有展现她克服时代压力追求梦想的过程。此外,她还指出影片对香港女性问题的探讨过于口号化,缺乏深度,女性角色是男性视角的产物,缺乏真实感。
她还对影片中儿媳角色的设定过于负面表示不满,认为其激化了家庭矛盾。她认为影片中某些情节过于功能化,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解释,某些角色和情节过于工具化,缺乏必要的动机和解释。
她对影片中金燕玲的角色缺乏必要的动机和解释表示不满,认为影片对金燕玲和魏诗雅之间母女关系的展现不足。她还指出影片中朱伯康的角色刻画相对较好,人物形象较为立体。
陈牛:认为电影中魏诗雅角色的动机和行为缺乏逻辑性,并分析了其约炮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他认为电影中朱伯康的角色刻画较为完整,人物形象较为立体。
他认为电影主题跑偏,导致黄子华和许冠文的角色线被打散,黄子华的角色过于工具化,缺乏深度。他分析了电影中黄子华角色转变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解释的原因。
他认为电影开头交代疫情背景,但其他议题与疫情关联性不强,电影主题“生死”是普世议题,与疫情关联性不强。他认为电影在香港获得成功,与其时代性有关,但其时代性具体是什么,值得探讨。
他认为电影中对殡葬业细节的刻画较为出色,并分析了影片在香港获得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影片最大的卖点是“活人要破地狱”这个概念,它能够打动很多香港人的情绪。
他认为影片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其“活人要破地狱”的概念和最后一场戏的拍摄都比较成功。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