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88:《三命》,杜琪峯何去何从

E88:《三命》,杜琪峯何去何从

2025/4/29
logo of podcast 过期电影报告

过期电影报告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陈牛

大家好我是李老师好的欢迎李老师李老师是我少见的一个杜琪峰的女性脑残粉我是吗你是吧你的头像都是杜琪峰不是无数人觉得你是个男的吗对关键是豆瓣上大家觉得不只是觉得我是男的还觉得我是四五十岁的男的而且喜欢杜琪峰的好像确实

我不知道是不是偏见好像女粉丝好像确实少一点吧其实有但就是李老师这么年轻的不多我们以前看那个香港电影那一批很多都是喜欢杜琪峰的但现在都是我们快步入 40 的年纪但李老师属于是下一代的好言归正传问问题吧就是这个戏

你们昨天看完了吗是不是你们整体对这个戏的感觉是怎么样呢可以分享一下吗其实我前面几集我是觉得还不错的看到中年的漫画家那条线的时候我就特别不喜欢他年轻的时候已经面对过一次创作的困境然后固执那种偏执我已经见识过了就没想到他到中年的时候又再来一次又再来一次感觉更疯狂

就要吃药啊怎么也想不出点子来啊他也不是有意的嘛就搞到他的老婆就流产了嘛我就特别不喜欢那一段我就害怕他会不会烂尾的时候我看了大结局我就觉得嗯那个感觉又回来了又觉得还不错所以之前我们群里不是有人说发现那个豆瓣的评分在大结局后好像又什么高了 0.1 分了

我觉得也是合理的因为我是前面五集差不多是两天内看完的然后后面剩下的又是两天内看完的中间隔了一个星期然后后面两天就特别痛苦因为觉得后一半特别难看这个样子就也不像难看吧可能那个节奏变慢了就是没有延续到第一集那种

你会好奇第一次看豆瓣上的评分它好像是 7 点几但是我昨天再看它好像变成了 8.0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看了结局然后又收获了这个样子我看完结局都哭了你是有点夸张你看好多戏你都会哭

我觉得我这些年看电影哭是少了很多但是那个结局让我很意想不到因为你前面第一集你知道的它是分三条线展开然后它开始往外延伸开始往外扑自然就大家肯定会猜那个走向基于大家对杜琪峰的了解肯定它会

往一个地方再收到一起吗你其实期待就是看他怎么收但是我没有想我现在只会想到肯定最后这个角色会死吗就一定是以他的死亡为终点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死是一个拍成了一个特别乐观正面的一个事情就是他回到了他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的一个爱好那种他画漫画这件事情真的是影响终身的他不管他的人生中间他选择了哪条路曾经的那个很重要的影响依然在发挥他的作用就我觉得这个是个很正面的事情让你觉得

他早年的经历是影响非凡然后决定了这个人的底色我后来想我最感动的到底概括一下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他让我觉得人的精力没有白费就是你投注过情感的东西他至少会一直陪伴你我觉得三条线其实都算是一个好的归宿或者结局返璞归真最后就是找回初心吧是吧我觉得找回初心这说的也太俗了吧

我觉得可能是那个角色他到最后 60 岁的时候,他都不太记得他还留着那个箱子,然后那个箱子里放着他以前画的漫画,然后我作为一个观众,其实我也没有意料到最后这个物件他会再次出现的。

我觉得那个角色他是有一点他是有一点恍然大悟或者惊讶然后拍出来我作为一个观众我其实也有感同身受的就是我作为一个观众看的过程这样一个物件又跳出来其实我也是有一点也不能叫意想不到因为出现过嘛但是你也忘了然后那个角色也忘了然后你们可以在最后那十分钟一起想起来这件事情最后因为他找到那个箱子其实还是比较正路的一种一种

一种写法吧但是他最后是自己再弄了一次机关然后再喷哨因为他最开始这个恶作剧是针对别人的嘛他做来喷射那个当时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自然狗嘛这次老了之后他是试了一次他喷到自己脸上会怎么样然后喷完之后他就他自己开怀大笑确实还是蛮感动的就是那种而且我觉得可能陈国邦剧里面演的最好的就是

就是这一幕他开怀大笑而且会让我觉得就是有一盆水是一定要泼到他头上的就是因为最后那条线其实他 miss 掉了和女主角最初的相遇然后中间一个中年的相遇他也错过了但是那个水最后还有泼到他的头上因为我觉得这个戏呢对我来讲用那个粤语讲有点拉塞他通篇就是好像透着一股对我来讲特别粗糙的东西

但粗糙一方面在于它这个成本比较低了然后另外一边我觉得在制作上面它各方面好像不是很讲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些对我来讲是完全可以规避的比如一开始就很多穿帮的地方比如你拍那个六七十年代很多现代车那些的所以是很难接受的然后到演员的时候又很离谱经常就是演员

就是他演员换演员的逻辑是我无法理解的就我如果站在这个制作方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要换个演员就比如说突然换了陈国邦那个瓦迪那个演员又是没换的然后到老年的时候突然间又换个妈妈就找那个李莉莉演妈妈对我来讲是非常离谱的一件事所以我觉得

他制作应该也是认真的因为他其实在 ViuTV 拍剧预算不是特别高的但就是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拉塞我就是有点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对这个戏整体我的情绪是失望为多的当然有一些优点的地方包括你们讲的这些

部分我觉得有一些感性的或者是有一些让你可以回溯 flashback 很多杜琪峰以前的戏的东西的或者讲一些香港情怀的东西的但我觉得我时常很多东西干扰我了就是他的制作上他的演员上包括他的剧作因为我觉得这个剧作对我来讲没有新鲜感

我不是说这个戏不应该就是不值得这么做就是这种什么一个字头诞生的这种模式不应该这么拍我只是觉得好像他没有讲出一些新的东西因为他这三个方向呢对我来讲都蛮刻板印象的黑社会啊然后漫画啊然后这公务员啊

就对我来讲是有点刻板印象而且我其实不是很清楚为什么是选择这三个方向因为如果以香港来讲好像比如我觉得做地产做金融可能更有代表性但是他选了一个做公务员然后另外一方面你觉得他可能是更青春向想写一些漫画这种东西

但他突然间又拍了一个黑社会就他的这个三个职业人生的这种选取对我来讲好像缺失了一点代表性就是有点熟头熟脸的就是好像他原来拍黑社会所以一定要有条黑社会的线上一次我录了一个收费节目嘛就讲那个杜琪峰嘛我说杜琪峰跟银河印象真正的精神导师是那个基斯洛夫斯基嘛

就是那个《盲打物状》国内翻译叫《机遇之歌》后来我发现杜导确实是拍这个戏的时候是让那个编剧去参考这个《机遇之歌》就是基斯洛夫斯基这个戏的所以我觉得现在还在参考这个东西呢不能说是没有创意吧

但我只是说好像没有想出更新的角度特别在讲到整个结局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在意料之内了就没有再一个突破性的变对我来讲就有点失望那我还是严生想问嘛就是说我看那个豆瓣短评有个高赞的也是说嘛就说今时今日的这个杜琪峰还在玩那个一个字头诞生这个东西有点 outday 了嘛

就已经过气了吗你们两个怎么看这个说法呢我想回应一下乌老师说的三条命的为什么选择了这三个人其实之前我也已经有想过我想的可能没有那么详细其实这三条命其实我觉得代表是三种人生的不是职业我觉得职业不是那么重要我们一般人会觉得就比如说公务员那条线他其实是讲他是比较重视家庭的但是他的重视家庭是那种老式的重视家庭

赚钱养家他跟家里人的关系比如跟老婆或者跟小孩的关系其实是不太好的他那条线最后他儿子想找他说我带你去美国但是他不想他儿子也跟他说为什么你不跟我们亲近他就说我一辈子就承担了这个做父亲的责任你还笑我怎么样我觉得这某一代人做父母的一种他重视家庭

但是他重视一下虾情的方式就是这样然后那个漫画家呢那条线就是追求理想嘛这个比较好理解吧当然可以很多职业比如你说拍电影也可以因为漫画也是一个比较可能

我不知道是他创作团队比较感觉还是说其实在香港也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东西他也跟电影很像他曾经是一个很风光的东西在香港的文化里面 80 年代 90 年代其实是一个很风光很好的一个职业就有些漫画家也是挣到了很多很多的钱很多人也入行也能实现理想

但是这个东西随着那个互联网啊媒体的改变啊它就确实也就衰落了也跟电影一样香港这个香港的文化的东西它怎么保持它的生命力然后香港的漫画它怎么保持这么小的市场香港这么小的市场这可能也是一个跟香港电影有一种对照的关系吧黑社会线我觉得你也可以说为什么要选黑社会我觉得他讲的是一个重视事业的一个方向他其实没有真正

真正的加入黑社会他一直在追求的是一种世俗上的成就把他赚钱

有地位我觉得可能是他的这条线要讲的东西就三条线家庭理想跟事业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一个香港人可能比较在这三条路线上去选择自己人生的一种三种方式吧就说到这个框架是不是老土我对银河印象不能说太了解一个字头但是其实我也还没看

但是我觉得因为以前就是我们一直说银河印象的那个他讲命运一直是讲选择吧

但是我自己是不觉得这部剧是在讲选择的他为什么要分三条线其实他其实是在讲每一个人我觉得他那个主角落责性其实他代表的这就是每一个香港人他可以不是三条命我记得好像杜瑟也有在那个 ViuTV 的采访里说他说不一定是三条命也可以是很多很多命其实就是讲将香港 700 万人或者当年 60 年代开始当时也没有那么多人讲的其实是一个香港人的一种

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在这个城市下面的一些际遇吧他跟选择是没有太大相关的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当时他那个三条命分叉的时候他就

就做了一个选择导致了这三条命的出现我自己是这么看我是希望它的概念相比较我 90 年代或者看基斯洛夫斯基的时候就有个进阶版而不是停留在因为这个戏像陈牛讲的除了原始的一个字头或者说基斯洛夫斯基基于之歌那种概念它唯一一个新的东西就只有讲香港这个东西

还是弥漫了很多香港的这种情怀因为可能他这个篇幅也比较长嘛所以我可能的意思就是还是觉得他的新的东西还是对我来讲相对少了一点吧我觉得我可能没有期待他这样一个结构下有新的东西因为可能我自己

会想不管是这种命运分岔了的电影还是那种拼命穿越回去一次一次一次拽累过这种电影我会觉得它不是最大的要营造的氛围就是让我们觉得那个命运没有办法改变你总是差一点差一点然后你回去还是那个样子就那我觉得很多电影

不只是其实欧夫斯基八十年代拍《盲打物状》这种那到后来可能科幻的背景他也还是类似在讲这种事情你是觉得这作为一种像母题一样的他并没有创新也就是他可以继续讲这个母题但我觉得应该有一点当代性了

就我没有看到太多当代性了除了有一些情怀的东西但我就觉得他的情怀没有那个遍地黄金拍的这么好因为刚才陈牛不是说他说他把这个解读为三个选择事业家庭跟那个什么理想他这里头讲的这种所谓的香港人的取态对我来讲都不典型的

因为我觉得它里头选的都是类型取态就比如说港漫也好啊那个黑社会也好啊都是我觉得是香港电影太多波及这两个元素了就漫画跟这个黑社会都是香港电影拍了很多其实是一个类型桥段但它不是很代表性的香港人的生活反而那个遍地黄金我觉得拍的更好的因为它其实也是说你香港发生很多事情嘛

那如果这样来讲的话你会不会觉得骆泽信身边那位朋友是一个更好的写的更好的角色

对对对我觉得他演的也不错那个是那个中年是斐晨成年是那个阮德昌原来演过色界那个我觉得他那个形象也好他的写法就是对我来讲是我更能亲近的尴尬在于他有一条线是公务员那公务员那个好像又显得比较接地气然后另外两条线又非常类型化因为他那个漫画都不是说普通漫画家他是有点热血那种

动漫嘛就比如一边画一边还要撒尿啊然后在外面还要拿个那个摩托车的车头啊那个热血那个青春漫画的感觉嘛那你作为这个杜琪峰的粉丝他这里头就是你能感受到很浓的那种杜琪峰的味道天哪杜琪峰的味道是什么对啊这不是得问你吗其实我看到那个结尾我会觉得是啦因为我觉得近年的杜瑟当然这可能是他的访问里给我的感觉我觉得他变得

平和且乐观向上了就像大家可能看命案然后最后那个结局大家有点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导演也说过是肚子想要那个结局就是虽然可能过程中在讲那种命定或者不可控但是结局没有让那个人太惨而且我觉得这个剧里面真的没有一个真的算得上是坏人的人

很多人就很多角色他有不好的一面但是他又有好的一面比如说那个漫画社的那个老板你一开始一定觉得他这个人太不好太坏了然后纯粹就追逐名利而且他占用了那个 credit 明明是那个主角骆泽进画的漫画但是他因为要钱要名就数自己的名字上去

但是后来其实他坐牢出来之后他其实也是在不停支持骆泽信去坚持自己的画法然后他也出钱去帮他印第一本他的漫画就骆泽信的那个漫画上的那个竞争对手狄沟演的那个角色你一开始可能也会觉得他太自私了为了自己成功但其实他们之间又有一种惺惺相惜的

情谊在里面其实黑社会那条线的主角就我们看到他后面其实他也在追逐名利然后他甚至一度就害得他的好兄弟就撞车了他没有直接害他但是就因为他被车撞了

然后他自己也有反省他从那开始之后他就开始对这个名利这个观念开始转变了我觉得就里面正如李老师所说正能量又不是那种中国大陆常说的那种正能但是他会能感觉到一种温暖或者说这人世间不是那么坏我是有这种感觉的他爸爸也是他就几条线里面他爸爸好像就很坏外面有女人

但是其实在他中间青年的时候他虽然迫于追债的人找上门来要把他的儿子叫过来但是他后来黑社会追他儿子的时候他也是不顾一切的拖住黑社会的他还是有善良的一面他老年的他爸爸也是有反省他想改善跟儿子的关系虽然老年才来反省的老男人其实很多电影都有但是我觉得总体上他没有塑造一个特别刻板单一的很邪恶的那种人

我总体感觉就是就剧里面的人即使他有一些不好的东西但是他还是在追求他还是会改变追求好的东西但我的观感可能有点不一样因为我觉得这个戏呢恰恰让我觉得不是那么有希望就是他给我一种其实还是蛮灰暗的感觉虽然他结尾好像拍得很乐观啊就是那个每个人好像都想起了想起了小时候好像喜欢画画的这个志愿吧但他整体呢有一种嗯

很那个很现实有点达尔文的东西在这个戏里头像这个何华超演的这个漫画社的老板嘛就影射黄玉郎的这个嘛然后我觉得这个人呢其实是很扑街的因为他当时跟他签合约的时候就是要骗他的但结果呢就是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跟他讲说啊我是为了你好啊什么就结果后面可以包装成一个好人的

黑社会这条线本来是这个人也是作恶多端的但他反而是这三条线里相对比较善终的一条线就是他其实也得到了爱情还得到了子女的陪伴但是理想最理想那条线是非常惨就是画漫画那条线是最惨的像陈牛刚才也说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为了创作已经好像想死了然后来成功了以后还是要死了一样就是每天在一种非常歇斯底里的就是那种状态里的

然后反而是公务员那个比较温和吧因为公务员可能也碌碌无为一辈子老了就打算画点东西嘛但整体它有一种其实对我来讲有种黑暗很达尔文的东西的就是好像很努力坚持理想是没有什么好结局的

然后反而这些做黑社会啊做一些不好的东西啊反而有一些好的结果的因为我也觉得那个杜瑟的现阶段好像对这个希望这个词呢有很大的质疑吧他不是老说希望是人的负累可能是两年前他可能还觉得要有希望但他现在很丧嘛他整体接受访问的任何东西啊他都表达的态度啊价值观啊

还支持特朗普支持特朗普是一方面我们就不聊这个吧反正尊重杜瑟个人的选择然后我也觉得他其实现在也有点像我说的有点沉溺于那种失败主义的那种情绪里头这种过于失败主义的情绪里会滋生一些民粹的东西就会把一个人的视野给局限起来就是以前我看杜导虽然他拍的是纯本土

叙事就比如说像这个夺命金这种啊虽然讲的只是香港的一个故事但其实他放眼的是全世界嘛他经济上啊是吧就他的视野其实是很广阔的就是不会说只局局现在很小的这个事情那我觉得都早现在局限东西越来越小了

就像他支持川普一样的我是觉得这是一种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观念因为你眼里只看到香港本土主义本土主义其实本身并不是问题但你因为本土你看不到别的东西了就比如川普他是反移民也好反女性主义就很多很多这种弊病的东西他看不到最后好像只看到香港那就是真的是变成一个非常局限性的本土主义

从本土出发但是纵观的是全球现在是好像局限在一个狭义的本土里头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不太好的一个倾向所以我觉得当他拍三命又回到 90 年代像基斯洛夫斯基啊伟嘉辉啊这个东西的时候我确实觉得他有点想不动了因为我觉得原来这个杜导的创作力是很蓬勃的

尤其在香港这个城市作为出发考虑的所有题材都非常新鲜包括黑社会啊什么的夺命金啊因为我觉得他的优势是在经济政治各个领域的嘛但现在当他回到了当年的伟家辉啊或者基斯洛布斯基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不得不说我觉得是一种倒退但这种倒退我又觉得是一种不自知啊因为我觉得他局限住了他其实无法拓开他的思维至少我在这一两年看他的访问我觉得他的他对希望这个东西他越来越保有怀疑

就看这个戏隐约让我觉得有一点不舒服的地方在这个就是我觉得其实大家都很现实吴老师我跟你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就是我觉得他们三条线最后的结局他们都是归于平淡

我们就说追求理想的那些其实他最后是欣慰的死去的我不知道你作为一个创作者会不会因为他中年的时候他那个漫画社因为随着媒体的改变然后网络的兴起他的漫画是开不下去了他的一个下属也就说我们的漫画都被盗版放到网上去了他当时也挺乐观的他说那不是挺好的吗那表示我的作品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了只是我们漫画社结束了而已

然后结局他个人生活上他好像独自一个人好像很惨但是他最后他在漫画书店他看到自己的作品仍然得到流传一大堆都是他的漫画

他其实很欣慰的就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如此的传世然后他那个漫画书店的那个老板也说他很欣赏这个漫画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这么老的漫画书店的老板会认不出他来就是你这么喜欢一个漫画的你会认不出他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追求理想人不是最好的结局吗就是我不管他他生活上面是不是惨但是他自己一个追求理想的人他自己可能也不太在乎这个东西

他反而更在乎的就是他的作品能不能流传下去我觉得他是欣慰的死的而且他是死在漫画的书店里面也是一个可能是一个理想型的创作者司法我记得很多年前就香港确实有一家书店就是独立书店的老板他可能更惨一点他就是被书砸死的然后他在自己书店被书砸死然后很多天之后好像很多天之后才被人发现当然我们

世俗的看好像是很惨因为死了很多天都没人发现然后就书店独立书店这个东西在香港来说一直都不能算是很赚钱的东西但是文人的解读就会我记得好像梁文道也因为这件事情好像写过一篇文章就对于这个热爱书的人他死在书堆里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局吗他不是应该很欣慰吗

我也觉得是因为陈牛说这个是清文书店的店长罗志华然后他刚才说梁文道那些文章其实不止梁文道写了马家辉啊什么黄碧云叶辉什么什么他们有集在一本书里叫活在书堆下但是大家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浪漫化的这件事情而且他是死在书店里几天之后才被人发现是因为没有人去那个书店有连续几天所以一直没有人发现这个事情

然后很多人也会把这个解读成香港就是文化沙漠开一个这种在楼上的书店然后还生意惨淡死了还没人知道对死了还没有人知道然后相反是在一个文人的世界里他才好像被多了一种解读觉得他

也不能叫死得其所但是言行合一了他干这个事业然后他的生命也终于此说回这个剧我并不觉得漫画那条线的它好像是有一些看上去他的生活不如意的地方

但是他那些不如意的地方我看到真的很生气他真的是作为一个男的他真的太不主动了他也没有主动去追那个他喜欢的画油画这个女孩子是人家来追他哦就是跑了几条跑了不知道多少条街来追他然后他中年好像画不下去了

又是他老婆来安慰他我看到那个地方气到觉得能不能不要再写这种为什么大家还在想像你的另一半然后像一个女性她比你妈还包容你然后 take care 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精神世界然后

然后文艺创作太难受了这条线中间那些就从他没有主动去追这个女孩林凯琳演的这个来追他就是真的跑过来追他这个地方开始一直到他中年中年他的老婆出车祸去世我都很受不了

那我觉得整体上他不就是这条线就是一个男性的想象吗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其实已经完全浪费了很多别人的生命啊包括支持他的人啊最后呢你还要对他进行很浪漫化的想象觉得他是死得其所其实他这辈子就是没有什么价值啊他老说自己理想理想然后最后在快死了一下有个人说啊我觉得你的画画得挺好的然后他就觉得一切都满意了

但是他馈对过的人啊什么他没有在那一刻有任何反省的嘛所以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一个男性想象出来的一个角色嘛所以我并不觉得有什么说他就陈牛讲的他好像在那一下他好像就得到了一个欣慰啊或者怎么样的我也觉得他是一个扑该他太自以为是就是我创作就是我的世界他不太理周围的人不是说他扑不接我说他的写法是还是一个非常老旧的一个男性中心的一种写法

就像以前那个师男生会叫那个徐克老爷一样的就把这些有才华的男的是往天上捧然后是要付出一切去成就他的东西比如说他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其实人生也非常不顺遂但你最后好像说给他一个肯定就觉得他这个人的价值就被肯定我觉得这个人物本身就是很男性想象出来的

他把自己自我过于浪漫化了就把创作这个东西也过于这种放大这个我觉得还是有一种自恋的地方就写这套线的一些写法这个线里的这个爱情戏我也挺受不了的就他跟那个林凯琳谈恋爱那些戏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觉得

很肉麻很受不了那感情戏我没有特别的什么感觉但是他中间他年轻的时候那个他想追求理想但是他的漫画事业处处碰壁他又发现就同他中学一直爱慕的女神又有另一半了情长事业双失忆的时候他就突然开窍画了

一个就以他自己的故事为蓝本画了一个漫画他开始转变风格因为他以前是一直追他的竞争对手武宅他画武侠但是他武侠不是他专场的他突然开窍就画爱情故事剧情的展现就是拿那个

漫画用一个方式去讲他们的故事那个漫画我自己其实还是蛮感动的老实说可能我这比较直男吧其他的我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还是觉得杜琪峰拍点像暗战里头那种

就在小巴上啊就跟刘德华跟蒙家慧就是一瞬间的爱情我觉得还是蛮动人的像这种就是很幻想一个谬思来拯救你这种戏码呢就也是我所谓的他这个戏老土的地方除了说他这个主题那这种爱情对我来讲是很难接受的自己幻想一个美女好像要放弃一切然后在外面还要鼓励你啊支持你啊那些感情我觉得对我来讲不动人的了

但我觉得杜琪峰拍这种感情相来对我来讲都不动人倒是也没有放弃一切了反而他的老婆其实成就比他高但他付出了很多嘛那确实是就是他需要女性去包容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大的问题甚至他还有那种应该是第一集里面因为这个男生相对来自一个低下阶层然后这个油画家这个女生是应该是家里很有钱然后还可以移民受了很好教育这个样子

他还特意拍了一场他去那个类似那个展览那个女生的展览他感到很自卑嘛就给了一些特写那些朋友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呀穿着皮鞋然后他穿了球鞋

这个也让我觉得就是你一方面又这么自卑但是这个女的又这么爱你就到最后但是他中学的设计可能正如吴老师所说有点什么暗战的那种恋爱的设计他们斗画嘛你画一篇四眼狗又画一个最后他设计了一个机关颜料碰到那个女生的脸上女生就跑走了没几天那个女生就退学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就知道这个人男主角他就一直在追她追到她家楼下那个女生泼颜料

就这一段设计我自己还是蛮喜欢的作为一个指南但是我觉得作为这一段的时候他们俩在逗话的时候你不太知道这是一个爱情线而且对方是没有不太清楚性别的甚至骆泽信他自己以为是一个男生他在那里拼命找戴眼镜的男同学但我觉得如果是个男生会更好看就两个男的逗话这可能是杜琪峰更擅长拍的

就真的是暗战后面不是有吗就是他跟卢仔的逗花卢仔那逗的太简单了没有前面那些精彩其实就泼颜料那个女生的那个叫米拉是吧那个演员她在阳台上泼下来那个颜料的时候她脸上的笑容也挺美好的陈柳请停止直男发言

好吧我闭麦了我还是觉得是两个男的会好看一点就比如像我觉得一整段的写法都很像以前黑社会那些什么那个机密仔跟飞机嘛泼个墨泼来泼去就是我说的杜琪峰味道都是这些嘛还有很多桥段是他原来电影里的桥段嘛

如果是两个男性在这边呢一方面你又不会觉得有性别上的不适一方面又有那种这个武侠小说的感觉但他呢变成一个那个穿裙子的女生跟他在玩这些桥段的时候我不知道可能是我的偏见我还是觉得不是很能投入的这个阿信跟阿龙的你觉得怎么样呢他们两个的描写我觉得阿龙这个人物是挺好的但我觉得这两个关系是我觉得写的不太好的

就他们的感情对我来讲基础根基就没有很好等于说你小时候只是说阿信帮他抬水嘛就帮他收风啊就是让他做一些这个小偷小摸的行为啊但他们的感情的这个来由我觉得我 get 不太到然后包括他黑社会线突然间说骆泽信帮阿龙把人打死了要去顶罪我也觉得很离谱

就骆泽信也没有跟他家里人商量那么小的一个小孩就算杀了人就直接往那个差馆就走过去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过于 drama 了我觉得这段关系对我来讲我感受不到他们两个的兄弟情反而是那个阿龙本身这个性格我是觉得描绘的还不错的胡子彤也是这个戏里我比较少的觉得演的还不错的那讲到这个我也想听大家聊一下这个戏的演员嘛因为我发现这个演员也是很多在那个 thread 上面或者 facebook 上面很多人讨论这个戏的演员的嘛

你们觉得这些演员发挥的怎么样呢就包括年轻的跟这些资深像张景诚这些因为我还是看了我数了一下我看了十几部 ViuTV 的剧然后我已经对 ViuTV 的演员的演技或者 ViuTV 拍出来的剧那个演技是不抱任何期待就是经过了太多次失望就是差到你不知道那个演员在那里晃来晃去在干嘛

然后我相反觉得在 ViuTV 的很多剧里面这部的从 casting 到每个演员的演技没有跌破我的下线你整体觉得还是不错的我整体觉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也会很好奇就是吴老师也有发嘛就大家好像很喜欢袁富华做的爸爸

然后他应该中风了之类的就被家人扶着过马路因为走得太慢过不去但是很努力的不想拖累家人要走过去这一段然后应该香港的观众们非常喜欢这一段给了非常高的评价什么教材级啊

然后我就在想为什么观众这么喜欢一种 overacting 这甚至不只是电视剧的电视剧观众有这种倾向我觉得电影甚至这些年我都觉得香港观众好像挺吃这一套的因为我接触过太多中风的他那种完全就是非常浮夸的表演而且他基本上最近这几年的表演都是非常浮夸

如果大家因为本土主义啊就是为了这个拥护这个香港本地制作啊然后加了一些这个所谓的就是本地情怀滤镜嘛那现在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本地滤镜

就会觉得但凡是好像在秀这个表演呢那他就是演技好就是这个对我来讲是现在香港本身看戏的人的问题啊就你在香港拍个电影啊拍个剧啊你很难看到真实的反应的当然三命在 Viu 的制作里已经是好的嘛那其实 ViuTV 有很多很差的电视剧的但那些很差的电视剧呢在 Facebook 也好啊 Facebook 也好啊你在香港网民的口中也都是神作就香港已经这个每况愈下了在制作上面拉塞到一个程度了

但是在网民的口中他的神作是成出不穷的就每部戏都是神作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也是解决不掉的因为我觉得本身这个是个政治的问题了就你以为现在的观众好像品味什么下降但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强烈的本土保护主义的一个情绪在作祟的上一次聊这个破地狱什么的我也跟陈牛聊过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情绪一个失败者的集体情绪因为你失败了所以你永远在拥抱一个所谓的你所倡导或者你想追求的一个精神

那随便有个东西出来如果好像被你幻想成某种图腾了你就好像发疯了一样要捧它捧杀到连自己都不自觉这个是蛮

让人其实难过的倒不是说觉得大家品味什么好不好因为不停的看到大家会说什么 IT 狗的最后一集是什么港剧天花板最近又看到大家说三命的最后十分钟是港剧天花板我的妈呀走两步一个天花板我觉得那简直不见天日好吗但是那个过马路那段戏其实因为我听了一个

类似办公室的茶水阿姨这样一个人的评价就大家可以想象她应该真的是一个看 TVB 剧的或者听乐剧的中年妇女她就很喜欢这一段她觉得因为家里有人中风然后这一段她特别感同身受这个其实会让我想是不是因为 TVB 的剧相对少这种

他不太推进情节的片段然后相反这部剧里面出现了然后大家觉得他很生活化然后这段很动人我觉得也是有可能吧但其实这段戏主要这个戏其实在骆泽信身上因为他那个等那个灯的时间很长嘛他如果不马上拖他过去就他心里面有一种慌嘛就那种状态但我觉得好像大家看这个戏的时候也没在看这个戏本身最重点在哪里

大家看的是袁富华的表演他这场戏写的还是有好的地方因为他其实是比较细微的嘛细致的撒头的这个写法嘛但是好像大家关注的点好像又不是在戏剧本身上认同布老师说的因为他这场戏其实是有一个对比的嘛他老婆跟骆泽信两个人扶袁富华过马路其实有个对比在里面

骆泽信是一个比较心急的人他就表现然后他心急是有一个原因他想拿钱去炒股票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为什么是真实的情况大家都觉得袁护法演得好还是说他是某种水军有些人是觉得 UTV 是代表某种立场我无论什么样我都要

说 ViuTV 的好演员我要说好但是袁护法这人我就不说他好不好他简直就令我发笑他那个表情简直就令我你说香港的观众完全喜欢这种又不是比如说郭富城他有时候也是很夸张的演法比如很多年前有一个部门叫什么来着那个杀人犯大家是拿来当笑边看的

但是为什么同样一种演法到了颜护华身上大家不觉得好笑还觉得是一个教科书籍的演法呢我也觉得很奇怪这可能要香港观众才能解答了但反正就我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还是都是真心评价居多的应该不是水军但撇除那个袁富华呢我们好像在袁富华上面也聊了他太久把他看得太重了那你们觉得苏珈乐这个演员怎么样呢他在这个戏里其实

蛮重要的一个人要挑三个大梁演三条线嘛其实他演的篇幅还是很长的嘛我觉得可能黑社会线不太行就是他为了扮得很酷那个样子嘛然后用了一个不做任何表情的演法就是所谓的嗨好嗨明跟别人谋斗嗨好嗨明但是我觉得他那个就是好像没有什么反应的演法在漫画家线和公务员线我没有觉得很违和我

我觉得漫画家线他还是比较用力一点公务员线公务员本身他的性格也是比较平静然后黑热会他要做大哥可能也比较平静其实如果不看他们的穿着跟外观其实这两个角色的演法我是分不出来的都是还好外面其实基本上就是没太多表情但是漫画家那条线你说比较夸张它很多是它的动作而且是肢体动作肢体大动作

因为他是一个很燃的角色他并没有什么表情的变化他是通过什么把摩托车碰一下横在那里然后开灯这种大动作去带动的我也很好奇其实这个演员也不年轻的 39 岁了他这个是他第一部作品是吧就银河怎么会选中他呢这个应该也是他们 casting 的一轮反正是他们的决定但这个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之前应该也演过一些电影但不是一些很重要的角色

那这一次是他第一次挑大梁做主角吧我第一是觉得呢他不像 39 岁主要是现在香港年轻演员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好像成熟的越来越慢了正常来讲 39 岁不应该是他这个样子就他感觉像个二十几岁这个我以为你要说是靠医美

不是我是觉得不是说样貌比如打扮成熟我也能接受的但我主要说他那个整个的说话什么那种稚嫩然后包括那个气质上的一种稚嫩包括他跟那个林凯琳站在一起林凯琳不就是演那个画家的吗林凯琳其实年纪比他小非常多的林凯琳是 2000 年的嘛等于才 24、5 岁但站在他面前像他姐姐一样我觉得就是这个苏珈乐有一种好像志气未脱的感觉虽然他已经其实快 40 了

第二是我觉得看他在这个戏里呢我觉得三个导演要负很大责任吧我主要觉得三个导演导他也都导的不好吧就大家好像都整齐划一的让他选择了一种非常半酷还是怎么样就毫无表情的脸在演这些就三个形象对于我来讲确实好像表现上没有说就是差别非常大但黑帮线会比较尴尬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偏类型化的嘛你一个长得又比较稚气未脱的一个形象然后又这种板着一副脸就让你觉得很出戏嘛

觉得像个小孩在那边玩过家家一样闯进了一个大人的世界而且那个时候我会突然联想起那个时候我在 2000 年左右那个时候的古天乐是很适合这个角色的就古天乐不是那个时候也是 40 岁左右吧然后不是刚演完寻情记什么的又演一些电影新家法然后也演黑社会也演一些青春片

就是比他现在这些年轻人都要适合了但好像香港这一代演员普遍好像外貌气质啊或者成熟度上面都要差很多胡子彤的成熟度挺高啊但胡子彤训练也比较多嘛胡子彤的年纪又不太对嘛你让胡子彤演这个苏珈乐

这个角色可能也不太合适说起来我觉得刘俊谦可能在年龄上比较可以塑造的因为我觉得他以前他演幻爱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稚气的但是在九龙城寨我就感觉他就我虽然是一个直男的那种他那个成熟我觉得还是挺吸引的就是他能有一种

成熟的围绕出来真的吗那他在《熟梦》里面演一个医生我觉得跟《幻爱》里不差不多吗那个问题就是他的我觉得就是服装造型的问题了那我想问一下李老师你对这个戏这些女演员怎么看这戏里其实蛮多女演员的嘛他有一些女性角色嘛他有三个嘛一个是他老婆嘛我们先撇除这个妈妈嘛他的情感关系里不是有三对一个是吴勇诗演的他一条线里的老婆嘛两条线里的老婆

然后一个是林凯琳演的等于是她的女神嘛然后还有一个是另外黑社会那条线啊朱县周秀娜这个角色嘛我觉得最好的可能是吴勇诗的前面那一部分就是她还在爸爸的那个旅窗的铺子里面帮手的那一段然后包括她落得进去修摩托车然后她帮他讨价还价然后办出一种

很成熟会讨价的样子就那一段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立体然后有个性的角色然后他也演得挺好但我整体都觉得这些女性角色没太大发挥了就她们的整个形象对我来讲都比较刻板就林凯琳是个女神嘛吴永诗是个家庭主妇嘛然后她那个母亲就是个母亲嘛就好像要付出一切的母亲嘛就我想如果是许安华拍她应该很多戏演吧

但因为是杜琪峰的这个团队弄的所以他其实没啥戏演然后唯一我觉得有点有点复杂度的是周秀娜那个角色但周秀娜也没有太多戏演因为她至少她的设定上对我来讲是我比较想看的因为她是单亲妈妈嘛离过婚然后又没有安全感想多要点钱然后可能又有一些阴暗的一面的但也重视感情的但我就觉得她这个拍法上也是以这个陈国邦为主了所以周秀娜也没有太大发挥就是整体上我觉得就是女性角色都写的不是特别好

还有一个他爸的情妇也是比较刻板的其实女性角色挺多的特别影响陆泽进角色身边有很多女性但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女性我觉得是这个戏比较可惜的地方完了我们这样说杜琪峰离老灯电影人又近了一步没事这个戏不是杜琪峰导的

但是他不是向来的对女性角色都不是说太擅长没有但我觉得他拍剧会暴露他这一点了就当然这个剧不是他拍的了但是剧本是他主控的嘛上一次我聊杜琪峰的时候有个朋友留言就说那个说杜琪峰有种登的很纯爱嘛因为他好像根本不关心女人嘛他只要拍男的跟男的嘛然后你看这个他拍电影里基本就是男的跟男的嘛他

她那个女性角色篇幅不会太多的但因为你到电视剧里你这个戏肯定要写的比较多包括她妈妈这个角色你也写了蛮多但其实没用的你写这么多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刻板的一个形象但她如果是电影其实她会好一点因为电影里她好像不是很喜欢写这些女人

主要还是写男人跟男人他电影里有些女角色其实我觉得也挺好的就比如郑秀文演的那些我觉得都还是很有特色也有发挥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杜瑟对他偏爱他在杜瑟的电影里都还好吧虽然他可能也是有有种男性想象的女性因为第一我觉得是喜剧会好一点比较夸张其实不是一个很现实的东西

然后第二是你电影我觉得篇幅还是短因为这个三命始终还是写实一点的嘛讲一个香港整个 60 年代到 2020 年什么的这么漫长时间里很多现实主义的这种写法篇幅又长的很容易暴露它其实不太会写女性的这个缺点

那么接下去聊啥聊一聊他这个戏的香港性别这里头其实真正香港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他有一个细节就是他每条线都就漫画家那个那条线的老婆是被泥头车撞死的然后他在每条线都有提到有一个就怀孕的妇女被车撞死了

我感觉就这几条线其实到了差不多结局的时候其实是纠缠在一起的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其实他不是说这三条线是因为不同的选择而生出来的三条线他其实是用同一个人去扮演就香港三种不同的人的一种生活其实那个不是骆泽信就是有些事情不是骆泽信做的但是可能在香港的某一个角落有另一个人在

做同样的事情然后他也可能有类似的命运我就有这种强烈的感觉然后他整个故事架构也就是从 60 年代的香港发展一直讲到 2024 年他死他虽然没有说特别多的去讲那个社会背景但是他偶尔会有什么新闻播报啊尤其是到了 2000 年之后 2000 年之后的剧情其实是比较跳跃的很快就讲完

一个年份然后就跳到下一个时段但是他每一个时段他都会有一些比如说 2003 年的时候 SARS 张国荣死这些他都比较是强调的东西我就感觉到他其实是真的是想讲一些香港人的这么多年的一些

香港人是怎么走过来的就是他其实是讲每一个人虽然我不是在香港出生二十年前年之后的香港其实我基本上也经历一整段我都有经历也比较有共鸣那段戏虽然跳跃式的我觉得有点走马观花但是对于那种就香港情怀还是有共鸣的吧

然后我就也想到一本书嘛这本书你们两个也有看过了就那本书的作者应该是吴老师的老师就是陈慧这本书我是很多人看的就是看的挺感动的当年其实我来香港十年左右吧就看的那个《石香记》那《石香记》其实也是看上去好像主角是石香

但是其实里面讲的是他家庭里就是他是一个大家族大家庭的一个小孩最小的那个但是他每个章节其实都是在讲他的兄弟姐妹啊父母啊其实这个是以实相的视觉去讲连家的命运连家的命运好像又是跟

整个香港的社会发展是挂钩的所以我看《三命》也有这种类似的感觉我觉得这是香港作者去写香港故事的一个很常用的手法不只是当然陈慧的《石香记》很典型我觉得甚至你可以在一些艺术的小说里都去看到那种一件大事发生然后普通市民作为一个个体他如何反应这个才是让我觉得

没有创新的地方就是香港是不是现在一定要通过一种怀旧的方式去表达香港性或者当我看到三条线都看完了当看到第三条线爸爸还在

就是英国国旗落下的那一刻那一天去世男主角要坐在医院里面然后背后电视播着新闻直播那一刻我会想有没有必要就你是不是一定要选一个这么这么典型最典型最有历史意义最有一种预言性的解读空间的 moment 去放在你的剧情里面作为一个背景

好如果你真的放进去了那观众有共鸣他这一刻的共鸣是他的私人情感和他的个体经历然后去补充了你这个剧情叙事上的需要的一个厚度吗这个也是我很好奇的我不知道我怀疑陈牛说那种他联想到什么像每个香港人啊我就觉得那种东西有一种

强烈的对我来讲有种自我感动在里头对我来讲这个戏呢就是类型化的有点过分的就我还是那个观点就是它跟一个很写实的香港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包括你说黑社会那条线嘛比如说你看杜琪峰拍黑社会一跟黑社会二都是一个随着时代更迭嘛然后一个黑帮的一个转型那个对我来讲更有时代性嘛

但比如说你的所有时代事件呢在这个黑帮线里我觉得作用根本不大他这个黑帮就是一个比较类型化比较刻板的一个黑帮那他做的所有事的也没有真的说很彰显出他这个所谓的香港人或者说你作为黑社会这个职业在这个时代下的一些你的生活受到一些影响也并没有

就是他们确实没有那个遍地黄金那个短片好对我来讲就他可以用这个大时代事件但我只是说在三命这个戏里这些时代事件对这些人的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除了有些人在股市里好像捞了点钱其他人好像赔了点钱整体好像跟这个时代的挂钩没有说那么密切然后包括漫画也是包括漫画这个行业的落幕他这个戏其实也没有讲多少的

它是比较聚焦在这个骆泽信个人个体上面的就他跟整个时代的变更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然后包括这个 SARS 啊非典啊我也没看到非典对这三个行业人三个职业有什么真的很致命的影响我也没看到黑帮是不是要戴口罩不能砍人还是怎么样我也没看到这些很实在的东西比较少所以我觉得那种如果联想到好像是每个香港人的

缩影什么的对我来讲有一点自我感动唯一密切的是我看到这些元素对我来讲是蛮香港比如黑帮啊比如这个港曼啊那个公务员啊他不是去那个拆迁什么的那个就是有点像影射后来那个 2011 年那个蔡元春了吗

就这一点可能对我来讲可能是更更写实一点的部分所以我也想大家在这方面普及一下这些东西就比如说这个戏里有讲港曼讲黑社会讲这个拆迁这些事情可能很多看这个剧的人未必像我们一样平时关注香港也未必就是那么密切的留意香港新闻的

我想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这些线的一些背景其实漫画家那些人是就是香港人如果看漫画的话都会想到有三个原型的嘛漫画社老板那个就太明显了就是他连那个公司名都特别像就黄玉郎嘛黄玉郎就是香港漫画的

教父级的人物就他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他那个玉郎集团差不多就是香港的一个垄断的就漫画垄断的一个公司然后基本上后来出来的那些香港的漫画家基本上都是在他公司里打工的

然后另外两个角色就洛泽信跟卢哉一开始有些人说以为洛泽信那个是在影射马荣成马荣成就是那个中华英雄跟风云的那个作者但是后来发现不对就是因为马荣成他主要画的其实是武侠类的或者玄幻类的洛泽信后面他改变了风格他画爱情题材那个爱情题材一般看 Carmander 一定会想到一个人就是刘云杰

那刘云杰他有一个很出名的作品叫做百分百感觉他出过几部电影电视剧也出过电视剧我是应该有看过但是印象不太深他每一个版本的主角都是不同的人扮演的就是他没有他虽然拍了一个系列但是他没有同一批演员去演

然后他这个漫画还拿了那个日本的一个很大的奖吧我记得是然后他的那个死对头就是战争对手惺惺相惜的战争对手那个卢仔他那个角色应该才是马荣臣然后现实生活中其实马荣臣也是就如果纯粹说销量啊或者说赚的钱啊他也确实是比

刘云杰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就是他们两个其实都是那个黄一郎的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师徒的关系嘛其实有一个也很像的就是刘云杰的那个版本版感觉其实也是黄一郎出的就是他后来虽然好像自己出来独立做自由创作者之后他的漫画还是交给黄一郎出的然后马荣成就自己出来开了一个公司叫天下天下出版社嘛然后继续出他的中华英雄啊

风云啊那都有改变成电影黄一郎的代表作就是那个龙虎门也有改变成电影就他们几个其实跟文化界其实或者说跟电影界其实都是连接蛮生的嘛然后有一个有趣的就是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就是那个最后漫画线那个结局的那个漫画书

书店的那个老板其实他的扮演者就是饰演者其实正是香港动漫界的一个很出名的一个导演创作者叫做吴子英看起来就是如果是喜欢港漫的话可能就香港电影有时候很喜欢很喜欢影射一些现实里面的人可能对香港人来说可能是比较有亲切感吧如果大家对香港人

漫画有兴趣的话其实九龙公园就香港九龙公园有一个叫做香港动漫星光大道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其实比起那个尖沙嘴的那个星光大道没有那么出名因为我也很少在那里看到有什么大陆游客在那里拍照什么的但那里有十几座就是经典的港漫的一些

角色的雕像在哪里比如麦兜啊布金云还是聂峰之类的有十几个吧赶万就是其实也是一个跟香港电影一样就是有一个男性味特别浓厚的一个圈子吧我们看这个三命也是就是三个画漫画的其实都是男性

然后你看他们漫画社里其实也很少看到有女性的出现但事实上其实香港的漫画界还是有女性的比如刚才说到的麦兜一个女性的漫画家画的创作人叫麦加毕满他整个创作是跟他丈夫谢力文一起创作的但我想补充一点因为看来陈牛说了这些当我看这个戏的介绍他说三命他其实他参考的是秋福龙秋福龙就是原来在黄玉郎那边也画过漫画的嘛

他也画过这些龙虎门啊什么罪群如来神掌啊他算是那个玉皇朝的这个美术总监吧但后来又自立门户了嘛后来又画了一些类似什么火云邪神啊这些的他那个公开的讲好像是参考了这个秋福龙的经历但实际上可能他跟卢仔那些关系啊又像陈牛讲的有一些是这个刘云杰或者说马龙成这些了很多港曼界的这些名人的这个影子在这个若泽信这个人物身上

但是秋福龙我印象中他有画过就恋爱题材的漫画吗他没有但我就说他们这个编剧他可能主线参考的是秋福龙的经历因为他帮黄玉郎嘛后来黄玉郎又入狱啊什么他又出来独立发展但可能画恋爱那些的他又参考刘云杰嘛所以这个骆泽信这个人物身上就有好几个人物的影子嘛

不是说只有一个刘云洁或者说只有一个邱芙龙可能那条蔡园村的线可能也有啊就大家最耳熟能详广为人知的是蔡园村的收地然后建高铁但是如果是那个时间上或者故事线里他其实说的是九七前后说是因为建地铁的西铁线才要有一些那些商家政府以及村民之间的冲突吗

然后包括我看到也是 thread 上面有人讲就是后来周秀娜任职的那间公司叫李顿木子里的那个李然后大家发现沙中线的时候一个类似的事件也是缺金少量的公司也叫李顿但是是铜锣湾李顿到那个李顿就应该也是杂揉了很多沙中线高铁西铁线在一起蔡元村那个是李老师跟

一些不熟悉香港的朋友普及一下因为我觉得怎么说我们刚才一直在聊他的香港性嘛那我觉得如果他有呼应蔡元春他虽然讲的是九七前嘛他杂入了很多东西但他其实也呼应相当于呼应了一下相对我们来讲还不算太远的一件事嘛因为那个蔡元春这个事应该也是 2011 年的嘛

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家会主要联想到蔡园村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时间上比较近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社会波澜的一个事件就今天可能很多人来香港都会搭高铁但是在香港到深圳的这一段铁路制定路线拍板要修订的时候呢它就要经过新界的一些村如果不生活在香港大家可能

会难以想象就新界其实还会有一些原居民的村落然后是非常香蕉的样态然后大家还会种田于是呢这个港深这一条高铁线就会经过其中一个村落也就是

蔡园村然后在政府要求清拆村落的时候呢就发生了很多争议应该政府拍板要建高铁确定路线可能是 08 09 就出现在了一个香港出现了很多我们要保育旧城区保育皇后码头大家熟悉的洗铁街是不是要拆等等一系列社会讨论的这个浪潮之中成为了一个很主要的事件于是大家开始了一种土地保卫运动

去争论一种到底是要建设发展还是文化保育这样的一个冲突我想再具体一点大家可以自己去维基一下但我说蔡元春这个事情还是比较早的一个香港的一个所谓有点本土主义或者自我身份这个意识的一次大的一个争议行动一个冲突事件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自行去了解一下

我反而想聊一聊这个黑社会这条线啊因为我看那个黑社会这条线呢有些人说他影射的是那个原来的这个佐敦之虎啊就叫那个陈家健他外号叫那个英杰嘛佐敦之虎英杰嘛因为这个英杰呢原来他其实也是画漫画的他也就职在这个黄玉郎这家那个玉皇朝的他那个八年代那个陈家健初中一毕业他就去黄玉郎这个公司画漫画了但他做的是类似学徒那些的他不像邱福龙

是那个黄玉郎左右手这种他就是做学徒帮他做做画画场景啊连载啊一些绘图之类基础的一些东西嘛但他后来就不画了他想发财干了两年就加入了这个有名的这个社团和圣和了就做了这个江湖人士了

他 90 年代呢他就因为他很会打架所以很快就在这个和圣河里就崭露头角后来就成为这个所谓的这个红棍那红棍就是这个黑社会堂口的一个职称嘛就是一般我们讲这个黑社会都说什么红棍啊草鞋啊四九仔啊

但这个红棍就等于是比较中级的一个成员了就是这个草鞋什么都是比较底层这些因为红棍和白纸扇是这个字头里的高级职工嘛就是一文一武嘛这个白纸扇是负责文的红棍就是所谓打手领班嘛也就是后来大家经常讲那个什么扎皮养其实那个扎皮养基本上就是一个红棍这个职位这个陈家剑就成为了红棍后来就多了个外号我们佐敦之虎嘛

然后他还有个八卦就是他平时就比较盛气凌人嘛这个为人比较嚣张嘛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好像警察去那个左敦去扫场的时候他出来跟那个警察说 12 点之后这里我说了算我哇嘻嘻的这种这个对白就是很多黑社会的对白嘛

其实这个就是出自这个这个左敦之虎这个陈家健的这个嘴的不过他好像最近几年已经金盆洗手了现在在干这个餐饮行业这个就是他的这个结局然后好多人都说这条这个黑帮线是参考了这个陈家健的经历

我也想起一条八卦如在那个原型马荣成就他在 1988 年还是 1989 年的时候他就因为他他名气很大了嘛就是他通过我不记得是中华英雄还是哪一部然后他就想出来自立门户然后他跟他的他几个助手就被人袭击了一直就有人怀疑是不是黄毅郎干的

因为他卖钱啊他走了那越南集团不就是少了一个收入来源了吗那可能就是不想他走啊如果你要走我就毁了你就类似这种就是吴老师说的男人很可怕的这种吴老师的豆瓣短评说就是杜琪峰的拍的部分就是一对比其他三个导演拍的很拉垮然后有人问你

怎么辨别杜启峰拍的部分哪些是他拍的这个只是一个自己的判断其实因为我知道这个戏的一些背景这个戏其实后来杜导补拍了很多嘛

因为对三个导演拍的不是很满意嘛,他全程不是在剪辑房里跟着剪,发现镜头又拍漏了呀,很多地方拍的不好啊,最后没办法,好像补了很多组。那我在看这个戏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充分证据,但我看到一些处理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就不是这个三个导演会这么拍的一个方式,包括像第一集,我觉得第一集有很多段落是杜希峰补的。

包括这个年轻的这个陆泽信这个演员冲到教室里找这个女生啊然后下楼他不是有个镜头其实很像文雀那个镜头呢在楼梯旋转的下来的就他要追到楼下去找那个风筝还是怎么的那些我觉得整段其实都是很杜琪峰的拍法那个机器的运动也跟三个导演非常不一样

然后另外就是有些戏剧上我觉得处理的比较细微的我直觉上就是杜导补的像有一段是那个周秀娜跟陈国邦在那个车里然后他们不是好像有点暧昧吗然后那个周秀娜其实想收买陈国邦嘛就是公务员那个陈国邦然后他们两个在那个车里有一些暧昧的举动还有接吻啊什么我觉得那段应该是杜导补的

因为他那个戏其实导的时候是比较细致相比较三个导演其实导戏都导的蛮糙的就经常出现像那个袁富华这种表演但是后来我看了访问啊证实了因为那个陈国邦跟周秀娜那段确实是他补的而且他把场景都换了因为原来他们好像这场戏是在白天拍的然后他觉得那个气氛不对因为他是一个比较暧昧的气氛嘛然后他把它换成夜晚在一个巷子一个路灯下面还是下雨的对对对然后我就确定了这场戏确实是他补的

因为确实很不一样说到这其实我有一段想补充我觉得公务员的那条线拍那个陈国邦跟那个周秀娜就我不确定那一段到底有多少是杜导自己补的但我觉得那一段其实还拍的蛮不错的就是好像有一段写那个陈国邦就是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然后就公园里不是吃雪糕啊什么

然后碰到了周秀娜拖着两个小孩那几个互动这个人物关系我觉得还是拍的蛮细的那一整段的是我觉得少数我觉得拍的蛮不错的包括陈国邦跟周秀娜聊天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手上雪糕化了那个是我后半部分唯一喜欢的就是唯一稍微提起了一点精神要不然就要睡着的就他把球帮小孩捡过去然后球被滑板刺破

踩烂了嘛就他还是有点那个人物关系可以看的李老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没有了已经表达了我对杜琪峰的爱希望杜琪峰接下来几个就他好像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还不少还是期待的没有绝望也没有对他很失望

本期节目聊三命就先聊到这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听友也可以在我们留言区欢迎讨论我们其实还忘了聊了一个东西就是这个戏在 bilibili 跟 vivo tv 其实是有很大的版本的细节差异的之前其实我有 bilibili 上有找到一个有个人专门做了一个对比分析的片段到时候可能做完这期节目

我也会把 B 站的视频链接发在评论区大家对两个版本差异有兴趣的听友可以去看一下好吧这期节目到此为止谢谢大家拜拜

为何若有无聊事干便宁愿想载到电脑早已忘掉怎么跟你吹水为何难得想能腾空坐在戏院主角自杀你共我经过倦意沉睡过去共你 也爱用整晚却到其风转场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 共破天地

原來靈覺有需要把青春纏埋漸行漸遠 會變很快 淡出得更快握手將要安排 原諒我被關過界但血啃在喉中 不吐不發為何為了別犯 將你表過愛你又言碎去 不忍太早太夜回你別

為何大家為求夢想為求上進沒有空擋分擔怎麼跟壓力挑戰為何為了你過便勤力到忘掉共你兜盤晚風不需太多戰為何大家天命大體在沒有膽不理夜半又沒有緊要事應見面過去共你

优优独播剧场——YoYo Television Series Exclusive

但血咎在喉中 不吐不嗨任何物有任何伴侶和諧互鬥頭緣互信尊敬退縮聲所掛心忽近有緣跟世太搖擺見慣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