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养老市场现状/做三四线市场养老产品/科技养老/产品规划方法

养老市场现状/做三四线市场养老产品/科技养老/产品规划方法

2021/4/21
logo of podcast 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大鹏
袁会会
Topics
袁会会:中国养老市场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大多数老人依靠居家养老,缺乏足够的物质财富。针对此现状,我们选择医养结合模式,重点关注慢病管理,服务于居家养老的90%人群,尤其关注三四线城市的养老需求。我们的盈利模式核心是会员产品,提供社区诊疗、转诊、紧急救治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并提供附加服务。会员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老年人的子女,而非老人本身,因为子女更愿意为老人的健康管理付费。我们也尝试将会员产品包装成礼品,方便子女赠送。 随着用工成本上升,我们需要更多地利用科技手段,例如智能硬件,来替代人工服务,解决养老服务缺口问题。长期来看,健康管理类芯片的整合将成为养老服务的未来方向,但目前投入大,市场不确定性高。 我们的产品规划方法借鉴了咨询行业的服务设计理念,注重用户旅程、价值主张和角色拆分,并结合多种工具和方法论,例如用户画像、价值主张画布、用户旅程地图等。我们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并考虑了老人、子女、医院和政府部门的需求。 AI产品经理需要根据自身目标和产品需求决定技术学习深度,核心是解决产品层面的问题,而非代码和API的细节。我们需要了解AI模型的原理和应用,以便更好地定义和解决产品问题。 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探索AI提高生产力效率和解决社会问题(养老健康管理),并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通过建立原则,优先处理核心关系来解决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大鹏:探讨了中国养老市场现状,以及科技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AI产品经理的技术学习深度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重要性。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中国养老市场的现状,指出中国养老群体“未富先老”的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嘉宾介绍了其公司选择医养结合模式,专注于三四线城市,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服务的理由。
  • 中国养老群体“未富先老”,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进行养老投入
  • 9073养老格局: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
  • 医养结合模式专注于三四线城市,服务居家养老人群

Shownotes Transcript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这是百岁人生的第二期我们其实现在我们身处这个环境就是和我们的健康的这个主题暗合就是我们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听到有一些背景的这个噪音还有可能有鸟子叫声一会儿大家可以听到其实我们是在这个北京的奥体公园

这个环境里头然后铺着野餐垫在这个环境下然后再给大家做这一期播客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袁卉卉同志

然后慧慧给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大家好很很荣幸参加大鹏的直播好谢谢然后慧慧也是在我们现在正在操刀一款我们的养老的产品然后我们的正好切合我们的主题然后我们探讨一下未来的养老怎么做好这样方便的服务请慧慧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行 好可以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现在做的事吧我现在在做是一个一氧结合的养老的一个项目就是我们选择赛道是做一氧结合的方向因为养老的方向其实也有很多有的是像大公司像泰康他们做的这种都是属于地产类的养老然后也有一些是做的

这种机构式的养老他们开一些养老院然后还有一些这种比如说占据天然资源优势的这种他们可能自己在做抗氧基地其实国家的养老计划里边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到 25 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 9073 的一个养老的格局就是 90%的人是实现在居家养老然后 7%的人是社区的养老然后 3%的是机构的养老

那我上面说的这些呢其实都是 3%的机构养老的里面然而还有 90%的人就是大多数还是实验在居家的养老那我们服务的人群呢也是这一批在居家养老的这个范畴之内选这个赛道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

也跟中国的实际的现状有关系养老人口的逐渐增加它有一个最基础的物质现状就是中国的养老群体实际上是一个未富先老的一个群体它不像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养老业发展的

很先进原因就是在日本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他的老年人他已经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积累了一些财富所以他在老年的时候他有精力也有物质的基础去做一些给自己做养老的一些投入所以他做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国内大多还是一个未富先老的一个状况也就是说这批人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付出了大量的基础的劳动但实际上并没有积攒

相应的物质财富很多人现在都是属于没存款的一个状态尤其是大量的农村的这些老人所以我们选择用一种去整合各种资源的方式去达到一个服务居家养老的目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

养老的一个服务那再回过头来我们做的这个模式上我们选择了一养结合的这么一个做的一个方式所谓的一养结合呢就是我们既做一也做养然后这里面呢我们把一作为一个重点因为对于养老这个群体而言呢

现在有个数据就是 67%点多也就是三分之二的老人都至少有一种被一种慢性病困惑但是这些慢性病的管理在国内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而慢病管理在国内还处于一个起步的一个阶段像美国日本他们做慢病管理做的会

会比较早一些那国内呢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也在去布局做外面管理比如说百度他们也在布局去做新上线他们在三月份新上线了一款叫青竹健康也是去做外面管理的他们的场景呢是做核心医院的一些场景然后国内现在

做的比较好的像智云健康他们也是在做卖命管理他跟白头有点类似他们做的都是把医院端作为一个核心场景也就是说我通过医院去把人群导流到我的平台上来然后在平台上通过医生跟患者的关联达到一个术后的或者是诊后的指导以及患者教育的这么一个目的这种就是属于

这种就是属于跟医院结合去做的然后还有几种不同的形态比如说那个公司叫一联对一联现在跟一个公司叫金玉金玉健康吧好像是他们也在做要

他们做的方式就是用纯云的方式来做就是纯线上的方式来做就是我不破试线下的这种服务点就直接去在云上去提供这种解决方案这样的话他服务的群体相对来说就肯定会少很多

然后还有一类就是京东健康他们现在在布局的就是京东还是会延续他们原来做物流重布局去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一条思路他们还是会他们构建了很多线下的这种服务点比如说他们在跟天津的一个叫正勤的机构好像在做

慢病管理方面的因为京东健康它本身布局也比较大它跟九指堂跟百度脑健康都有这方面的一个合作也就是它现在已经如果我们从完整的医疗服务链产生上来说它有医有养有药有显京东现在已经慢慢的从它医药的销售从药这个环节开始去往医往

往一的方向去渗透因为他开始现在做互联网互联网医院了嘛然后一的方向呢他就会去再往健康管理的方向健康健康的方向这个方向去做现在也是在做大量的这个布局那我们现在所所做的一个事情呢跟他们

所做的稍微有一些区别的地方就是第一个就是我们选择的区域还是会在我们把它定位到了县域就所谓的县域就是我不去做核心的城区我也不去做北上广的大城市我去做这些三四线的县城的三四线的市集的市以及这些县域的这些地方因为这些

对于慢病管理而言是存在更多大量的这些用户然后我们又有解决方案又能有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一个价格然后还能提供一些比较好的一些服务去帮助这些人去解决养老还有慢病管理的这些问题所以这是我们选择做这个领域的一个原因吧

对那会会其实咱们现在也看到哈就是还有一些大的平台比方说像平安好医生对然后还有妙健康对他们其实是在做保险这一块的发力因为对他们应该会是发现就是就这个付费的能力和意愿其实是挺重要的一个事情在尤其是在做这个健康管理比较后置的这种事情就是效果后置的事情的时候而且他需要一个长期嗯就是那你们在做的这个事情有没有考虑到这个

这个盈利模式或者能不能包得住啊什么这样的情况可以这个我可以介绍一下这一块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个刚才跟大家说了一下市场的这个这个现状跟痛点吧就是痛点其实刚才没有明确的说只是跟大家说了一下现状其实痛点大家也都也都很了解了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呢实际上

是三块结合一个是 APP 一个是智能硬件一块就是线下的设计服务中心这三块相辅相成来去做这个一氧结合式的养老那由这三块衍生出来呢我们的我们的这个盈利模式呢主要就是最核心的一个盈利盈利产品就是我们的会员产品

然后在会员产品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附加的一些销售我们基于老年人的不同的身体情况有些老年人可能会需要一些健康护理的服务有些老年人可能会需要一些智能硬件的家里会更多硬件的这种服务这都是属于后续衍生的服务最主要的核心还是在于我们会员产品上我们会员产品给

老人主要提供这么几项服务也是针对于这种相对来说有养老跟医疗的刚性需求但实际上没有付费能力的这一批人这一批人来做的我们提供几个

几项基础的服务吧一项就是社区诊疗就是我们会把这个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带有医疗性质的社区服务中心做到社区里做到社区里面去如果是乡镇的话我们会做到村一级的这个这个阶段也就是说每个社区为社区诊所啊或者是乡镇卫生室会覆盖他周围的几个小区或者是周围的这个啊这个村子所以提供的第一个第一个基础服务呢就是这个啊

社区诊疗然后第二个呢就是社区诊疗之上呢我们还有一个转诊的一个服务就是当你小的问题可以在社区内去解决大的问题呢我们可以直接帮你转诊到三甲医院因为我们这个呢跟三甲医院是打通的我们的数据是打通的就是其实我们在数据层面上

把这个诊前诊后院内院外的数据都实现了实现了打通就是你在这发现如果说你的问题在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直接可以再通过我们的产品去转诊到跟我们合作的这些一共体医院里面去然后你从医院诊疗完回来之后呢你的这个数据也会从医院返回到我们的社区里面来这样的话你相对完整的这个用户院内院外的这个

这个诊疗档案相对就是完整的这一块是我们提供的第一项服务就是基础医疗第二块服务就是慢病管理刚才也说到了三分之二的老人都至少受一种慢性病的管理我们在慢病管理上我们实际上也探索出来了自己的一套模式我们探索的方式就是我们有几个我们自己有一个慢病管理的专家库

这些专家库我们目前针对比如说血糖比如说糖尿病然后心血管疾病然后还有癌症这几种比较常见的这种关键病我们都有我们卖命口专利

卖命专家管理库里都有相应的专家我们自己做了一个这种 AICI 的一个模式就是把这个卖命管理的闭环分为四个环节流程去做就通过我们的产品跟线下服务中心完成这么一个服务的一个

一个闭环就是为老人提供这种健康管理的服务第三项服务呢就是紧急救治就是有些他慢性病呢他平常你管理的好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出现紧急症状的时候他随时可能会要你的命所以我们会有一些被动紧急救助的这些情况会及时通知到第一联系人同时呢通知到我们的社区诊所有必要的话还会去通知到这个急救系统来去实现快速的这个急救

因为这个它其实也分轻重量级有些可能是你需要马上去到 120 医院去救治的但有些情况可能没到紧急救治的程度但是比如说有些有些心梗或者房产的患者他在某一个时间段突然心率加快

他可能到医院之后比如说你如果这时候去三甲医院又排队又挂号又什么东西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你的症状已经过去了那这时候你的病症到医院再去做心电图他已经复诊不了出来了那我们社区医院呢就可以直接上门通过我们的数字心电图直接把你这个症状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再去你往大医院转诊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数据给他同步到大医院去他就能知道你实际在发生这个防颤的时候你的心率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这第三块就是第三块基础的服务就是这个紧急救助这一块然后还有第四块服务呢就是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呢因为对于慢性病管理的患者他的一个这个这个患者教育问题一直是医院也好还是民政局或者是是卫健委都很头痛的一个一个问题因为对这些病患的教育是一个

是一个非常费力可能又不讨好的这么一件事情那我们通过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把这些东西整个画网画片之后我们在社区服务中心里直接会对这些会对患者进行教育因为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就是把

老人纳入到我们的平台上来然后其次呢就是直接在社区中心里我们就可以举办这种培训的这种培训它也不一定是说线下的培训因为我们在线上培训的时候很多网点它都可以通过的去做去做直播某一类疾病同时会可能会几万人去听这么一场

这么一场患者教育它远远比那种医生的单个的逐个的这种教育效率要高很多这是提供的几项基础服务除此之外我们也包含一些包含一些我们链接第三方的服务比如说体检我们会对每一个这种购买会员的人他有一个基础的一些体检就是在你

正常的农村合作医疗体检之外的这些不包含的体检我们会帮你去做更细致的体检然后还有呢他有一个他有一个意外险意外险就是老人一旦出现状况的话每年我们有一个额度不超过 10 万的一个算是赔付吧其实也是通过保险公司来做这件事情的因为很多老人他是没有这种保险意识的但实际上随时会有可能出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可能只能帮他

帮他报百分之六七十有些药呢可能都甚至报不了那这些十万呢其实当他们十万块钱的额度呢其实当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几乎可以保证他们在这一年之内在医疗上几乎不用花什么钱我其实听了这个还是很超值然后而且呢体系还是很完善的咱们现在针对老人主要是多大年纪以上

65 岁以上吧 65 岁那么是老人主要在去购买使用这个产品使用肯定是老人购买的话会是老人吗还是对这是一个关键点就是它的付费用户跟实际使用用户实际上不是同一个群体我们在调研之后呢

我们还是决定其实跟我们最初的认知是一样的我们认知是觉得子女可能是付费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老人其实不太愿意虽然只有 600 块钱但他不太愿意去花这个钱但是对子女而言 600 块钱不是多大的问题尤其是这种在外工作的然后老人留守在家里的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把会员产品的销售的主要的营销方案重点也都放在了子女的营销上

对所以对子女来说就是一个是钱的问题再一个他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多的关注到这个老人是吧对然后可以看到老人的一些健康的数据对是的那对他来说其实这个产品的话就是嗯

可以理解为一种关系型的价值是吧对老人是很实用的就是实用者对子女来说其实它是一种增进可以理解为增进家庭关系的这样的一个一种价值是的借由你刚才说的那个产品三角三角形一个是附价值一个是价格一个是使用价值那我们在

使用价值上给他提供充分的用户的效用然后其次在附加值上可能对于某些家庭而言它能起到加强连接的这么一个作用对

所以说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个产品上附加一些礼品的属性是的 是不是非常对我们其实也想把会员产品给它包装成一个礼品的性质的一个概念就子女作为在重要的年节或者是送给自己的父母甚至是自己家里其他的一些长辈因为这个价格也不是特别高的一个价格因为其实现在在

在三四线城市给老人送礼现在也是一个老大男的一个问题因为你要么就是现在普遍流通的就是我送一些

吃的用的保健品之类的这些东西随便买一买都得上千块钱所以不如直接给老人送一套一年的整个完整的医疗服务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也是我们想把会员产品做成一个可流通的产品的一个想法对所以实际上对于老人来说可能他的痛点就是说他可能不会

他要按医嘱去吃药不经常会去复查这个数据所以他其实日常的这种健康的管理做的并不好但其实我们知道像是一些慢病什么的其实他因为他是无法治愈的嘛他主要是为了就是让你保持这种平缓然后那个别再恶化然后能够尽量的就是延长你的寿命

维持这种就是不要发生并发症就不要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它日常的这种还是很重要的对 是的 你说的很对就是我们在做这款产品的时候其实我们考虑了几类用户第一类就是老人本身老人本身的群体第二类就是老人的子女第三类群体就是医院第四类群体就是

卫生局跟民政局跟卫健委这几类其实都是我们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考虑的点因为他们本身这几类群体的服务需求都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针对老人自己本身群体而言他关心的可能就是如果说

把他的这个这个价格问题什么都解决了他自己最关心的本质的还是说自己的这个医疗有没有保障我在我在平时的时候有没有人对我的医疗状况去进行去进行这个这个管理我在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去保证续到我

能不能保证能保我的这个命对通俗的说就是能不能我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能保我的这个命是对这是针对于老年人包括你说的刚才几点都是老年本身自己群体这个需求那子女的需求呢他可能说求的一个放心就是我尤其在外工作的情况下我希望家里的老人所以我不能在身边的话情况下能随时能有人看着然后小病呢也不用让他太麻烦别让老人因为看个病弄得

弄得很麻烦自己跑到县城里面去看然后甚至说因为一些不善于使用现代的设备而导致的一些尴尬问题的情况的出现我们这些都想是帮子女解决的问题然后还有刚才你提到的这些家乡子女跟老人的连接我们也是希望能把老人的数据能实时的同步给自己的子女让他能知道这个

子女的这些情况然后这是第二类群体第三类群体我们也会考虑的需求呢就是医院这一方因为医院对于慢病管理而言也是他们很痛的一个点比如说我们跟这个廊坊人民医院然后还有还有这个这个

兰房寺院院长我们都沟通过他们对于这个慢病管理都感兴趣的原因呢就是因为他们能我们这个东西呢能帮他们把他们院内院外的数据给打通尤其是他们手诊之后或者是术后的这个这个医疗恢复情况跟用药的情况把这个环节给他

给他打通当然这一块也有别人在做了比如说赛诺菲也在做这件事情然后新布局的百度他们也在做这件事情他们做的这件事情的核心跟我们稍微有一些区别就是他们的核心场景坐在了医院包括智云健康也是他们的核心场景都坐在了医院就是通过医院把人导入到平台上来然后在平台上之后医生来去管理

来去管理病人在出院之后的用药还是身体健康的状况的管理但实际上这个对医院来说部分程度上能解决他的问题但是需要医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去管理自己的病人有的医生可能就

由于自己的本身出诊任务就很重的情况下可能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甚至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导致有些

有些就是进展的速度会比较慢一些那我们做的方式呢实际上是把首诊跟复诊院内术后跟术前跟术后这些环节就给它分开也就是说你医院呢其实你只需要完成首诊的这些情况然后至于后面的这些东西呢全都转到我们社区服务中心里面来做你开出的医嘱你做的这个医疗计划我们都会按照让他在社区医院里去

帮助他监督去完成这个情况因为我们社区医院里会为每一个老人去配备两个角色一个就是社区医生一个呢就是健康教练这两方面呢社区医生会去在医疗跟用药方面去做出指导然后这个健康教练呢会在饮食运动睡眠等等各些这些养的方面去给他提供给他提供这个这个这个啊

那这些呢这些情况呢就能满足医院这个不管是我去我去更好的治疗这个人的慢病也好还是说医生做科研也好都能相对满足他的这个需求这是第三类群体然后第四类群体呢其实就是民政局跟

卫健委这些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他们也需要去了解整体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包括慢病管理的状况包括医疗就诊的这些状况我们这个平台就相对能给他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一个数据链条包括他在医院就诊的情况然后还有在家养护的情况

对这四类可能是我们重点服务的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考虑这几类群体的需求从而有了现在我们产品形态就是我们会以用量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层面一个是从服务层面去打通一和洋另外一个就是从数据层面打通一和洋来去综合满足这些群体的需求

嗯会会就是这个还是各方面都考虑到了非常的好然后我现在听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您刚才说的这个做医院其实他们也是不想做这个后面的这个重服务的这块对然后我们恰恰是在打他的这种重服务对啊但是就是随着这个这个咱们国家这个用工成本也提高哈就是说这种服务是不是还得呃

更多的用一些科技的手段来替代而不是说这个人工的方式这样成本太高了对是的这个也是

这个问题也是在其实我们看一下今年两会的大家对养老方向提出的议案其实也能看出来一个大概的一个方向因为本身老龄化越来越重现在已经老年人的比例已经占到将近 19 的这个比例了说到 2035 年的时候超过三分之一的老人都是

差不多三分之一老人都是老龄化结构的这一批人那本身这些这些本身我们现在已经过了人口红利期了那么大量的这些年轻人呢

不可能去抽出来大量的人去满足这个用纯用人工的方式去做老人服务的这么一个去补这个缺口那大量的缺口呢可能还是会被会被智能硬件呀包括其他一些软硬结合的一些产品来去替代比如说今年你看雷军呀这个这个李彦宏啊还有那个那个

我記得好幾個人都提出了用智能硬件去解決老人在家

在家监护以及健康管理的这个问题这个方向我觉得也是对的因为现在智能硬件的发展已经到了也几乎能到了能满足这个需求的一些阶段了比如说家里现在很智能的一些包括智能床垫什么东西都能很实时的监控老人在睡眠或者什么时候的一些状态包括家里装一个摄像头也能及时的查看到老人有没有摔倒的这种情况出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

都能解决一些最基础的一些需求他可能只是说硬件他解决不了解决不了老人心理上或者是说这个这个娱乐层面的这些需求但是他从基础的这个养老的纯粹是医和养的层面的需求来说硬件还是能满足一部分的

对但其实说白了你进养老院真的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对吧有些养老院其实是什么样的一种服务情况可能

大家去查一查也知道了这也不适合说除了一些高端的养老院还是不错其他其实有些福利的什么的其实它是只能满足基本的老人的诉求对就是您刚才说的智能音箱智能的硬件咱们也看到有一些比方百度的智能音箱对其实老人还是在世老化上做了很多的一些尝试比方说用语音对然后那个

还有一些老人喜欢的这些内容就可以作为内容承载的终端有很好的交互的体验让老人其实可以用得起来是的其实我们这个事情就是智能硬件对于养老或者是

或者是健康管理我们如果从短中长期来看的话短期它可能就是解决一些比如说我们用智能硬件去解决某一个方向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用智能硬件去解决瘫痪在床的老人他的身体状况的原因

我们用这种音箱去解决老人他的日常交互娱乐需求的这些层面的这些需求或者是说我家里有一个这种智能的这种身体检测的仪器来去解决他日常监测管理的这些需求可能在短期或者是中期这个是会是智能硬件对于健康管理或者是养老发展的一个方向如果说我们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或者说

我们设想一下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养老的终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态的情况下其实我会觉得可能会有一个健康管理类的芯片来去做一个整体的一个融合它就会把家里的其实就跟小米现在那个逻辑也是一样的小米用一个终端去控制家里所有的这种

这种硬件设备但那个控制可能还是属于信号传播信号传递这个层面的就是你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我把在及时的阶段给你打开它有一些简单的算法在里面对于这种智能健康这种健康管理它需要收集老人各个方向的一些数据包括日常生活的数据医疗的数据睡眠的数据运动的数据甚至是说我吃了什么

吃了什么饭我今天心情好不好这些综合数据会构建一个老人的综合的一些健康档案那这些健康档案呢有可能是比如说我们国家的芯片已经到了这种发展某些细分领域方向的芯片的时候了比如说车载芯片已经有人开始去做了那未来可能还会真的会去做这个健康管理方向的芯片把数据都整合到一起之后然后去综合的控制老人的

为老人的健康状态提供综合的一项服务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在在调研的一个问题我们其实也想去做这方面的一些尝试但是因为投入太大其实我们也有这方面的资源但是因为现在投入太大还有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我们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对这个其实也确实是未来的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现在靠这种人力的方式去监测其实是极不精准的然后通过这种 IOT 咱们的 5G 的这种发展然后 IOT 平台的搭建各种物联的设备然后其实可以很快的采集到咱们老人的健康的数据随时来进行监测这是一个挺理想的一个状态对然后那个

其实我觉得刚才说的挺多这个产品还是形态非常好惠惠是产品的总设计师其实我知道惠惠还有一个另外的身份还负责着自己公司的主业的产品这属于是第二副业主业产品惠惠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能做好这么好的产品的规划是怎么样一个历程

行好其实也谈不上好因为我们现在也在探索的这个阶段就是你所有做的设想的商业逻辑它都是基于假设而言的我们现在其实也在验证的阶段还没有把这个规模做得很大但是我可以说一下就是我们现在做成

把这个产品设计成这个样子跟我自己本身过往的经历也有一些关系因为我其实一毕业之后是一毕业之后是没有做产品实际上是在做一个运营

可以叫做是运营但实际上是一个更多的是一个算是供应链管理的这么一个角色然后后来就开始做了很短时间之后我就开始去做咨询了我的很多现在的想法都是基于当时做咨询的时候沉淀的一些

一些认知跟方法论比如说我们原来做做产品咨询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我们对产品的定义呢它的范畴实际上没有服务的范畴大大家可能也都听过服务设计服务设计也是这两年比较火的比较火的一个词我们当时其实做的更多的是服务设计在我们服务设计的理念里边呢我们提供的是一个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群体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提供一个

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里面它可能会包括一款互联网产品当然你的解决方式不一定是通过产品的方式不一定通过这种 APP 或者是互联网产品的方式来解决也有可能是通过其他纯服务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会去定义在你完整的服务流程里面

你的产品应该怎么去配置你的服务应该怎么去配置甚至你的线下空间应该怎么去设计几个之间相互融合才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一个解决方案所以其实我们在当时做的时候除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之外我们也做了很多大量的这种服务的一些设计就是我在服务的流程上跟用户有多少的有多少核心的触点我要贯彻什么样的理念我要把什么样的体验去

贯彻到我整个的产品的体验的过程当中把我们的什么理念去贯彻到整个产品的体验当中去这个过程是我现在在做这套服务设计服务设计时候继承下来的一些东西包括我现在我们在做在做这种线下养老服务中心的这些服务流程设计的时候其实都是基于当时沉淀的一些情况因为当时我们也

也帮教育机构去设计这种完整的服务流程也帮过社区的养老也是属于养老那属于养老地产做的他们在社区里面去做也是做社区服务中心做完整的一套流程是怎么去做的我现在做的也是跟当初有很大的一些关系因为当初其实做的时候我们是

用的一些方法呢可能跟现在我们纯做互联网产品的方法有些

有些这个这个有重叠但是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像比如说像比如说产品的一些基础的理念我们都是一样的就是你这个产品到底是服务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样的细分场景解决什么样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满足什么样的需求你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最终你是怎么持续管理这个用户的生命周期的价值的这些逻辑上跟我们做服务设计跟我们做服务设计是一样的但是但是我们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我们有一些在服务设计上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我们会去更加注重用户旅程的拆分更加注重用户价值以及用户角色拆分比如说我们先定义清楚用户角色然后我们定义清楚产品的价值主张然后我们更多可能会在用户的旅程上去花大量的时间去搞

清楚这个用户从跟我们接触到最后达成我们想要的目标完整的用户旅程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旅程然后这些旅程当中包含哪些触点这些触点呢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我是通过 APP 的方式来解决还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解决还是通过人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还是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解决就是我在每一个触点上我在设计的时候其实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说我要用一定要用 APP 来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了那我们要的是说我们在坚定一个理念的情况下比如说我想跟用户传达的就是让

比如说我们像用户传达的就是怎么让养老更放心让子女更安心我们所有的环节都在贯穿这个理念有些环节你想要想让子女更安心要想让养老更简单你 APP 就解决不了你必须得用线下的方式线下的方式去解决但是线下的方式你又会涉及到成本投入这些方面的问题你就需要去对现有的资源可能去做一些整合做一些

甚至会引进第三方的这种服务来去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些方式都会对我现在做这一套整套的服务流程会有一些影响然后具体的里面还有一些可能跟这个本身设计的过程没有关系的因为大鹏刚才说到了这一点也想让我多分享一下其实现在的设计的思维有

它的最早的传承可能会有现在有一些主流的设计的体系比如说像英国有一套设计的服务的设计思维的体系可能也是最早传承过来的然后美国那边有几套比如说像最典型大家常用的可能就是谷歌的那一套产品设计的方法论因为谷歌其实最其实谷歌用的可能比较多的就是

就是设计冲刺就是怎么在怎么在五天的时间之内做出一款产品就是他把这个五天的过程分成了从理解到定义到方案到原型再到最后验证这五天的时间去解决一个原型的问题用一个工作坊的形式来解决

我其实现在在做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也是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来去做这些问题的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来做这些问题它不仅仅能解决产品问题我们现在其实来用它解决很多问题它最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解决问题的拆分以及问题的定义

它可以用到多个层面比如说你战略层面的拆分从战略层面出发我们需要做哪些问题甚至也可以细化到我们当前做的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具体解决哪些核心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一些策略也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解决

那惠惠你们在做比方说养老产品的这块然后有用到这套方法论对实际操作的吗是的刚才我们说我们在设计这一套完整的服务流程的时候其实就会用到这一套就会用到这一套这一套东西它这一套东西它其实是一个

它其实是一个思维是一个流程就比如说大家常用的这些四项线划分二项线划分 SWOT 分析然后各种各样的 5W1 号各种包括用户行为模型包括用户的认知模型这些东西它作为基础的工具融合到我这个流程里面的某一个环节上比如说我在做这种

我在做这种产品定义的环节的时候或者说产品定义的环节的时候我可能就会用到可能就会用到多个工具比如说我可能会我可能会用到这个这个这个价值主张价值主张的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模这个工具然后呢我也会用到这个这个用户画像的这个工具我也会我可能也会也会去用到

用到比如说一些六顶四维帽子这种方式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座谈我们会用根据不同产品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它是在一套思维流程下面每一套思维流程下面都有很多种方法根据你这种具体的解决的问题你觉得采用哪一种方法能帮你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是这个的思路它不只是一套工具

可能不能用工具的方式来去定义它还更多的是一套思维跟流程对的我们其实因为我也是做产品经理其实听卉卉今天说到这个咨询上用的这套方法还是挺新颖的因为我们原来在产品里面主要是说到这个机会的一些趋势的把握

然后还有包括一些具体的这个分析方法但其实呢就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可能就是就是把它整个穿起来去运用这块是还是有欠缺那其实我觉得你分享的这套方法论然后这个工作坊的这个模式是非常好的那其实我们说做一款产品就是可能甚至你要把

真正想解决用户的问题的话甚至要把 50%的精力放在一开始的需求和洞见的角度对否则的话你可能做到后面就是越往后缩越有问题

是的对这块就是以后也期待会会能更多的给我们分享然后大家共同探讨还有呢就是我知道你现在是在做这个 AI 的产品经理就这块呢我就有个问题就是想问一下你觉得像做这些做这个产品经理你需要懂技术吗其实他要看你你自己想做到什么程度

就是就是就是假如说因为你产品产品经理其实做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解决问题跟决策嘛解决问题跟决策的情况下当你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能把这个问题定义清楚然后定义清楚完了之后呢你在这个拆分具体的问题的时候你用哪种方式去解决的时候如果说你把它拆分的越细那你最终一定会定义到某个技术环节上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看华为他为什么投入大量的精力他不去做这种应用层面的东西甚至不是说停留在计算机层面的东西而是去做大量的物理数学生物学脑科学的这些研究就是因为当你把某些问题具体去做拆分的时候你有些问题就会回归到它最本质的问题上比如说你可能表面上华为解决的是一个怎么因为华为现在也在做

健康管理你可能本质上你可能表面应用层面上可能解决的是一个我怎么去管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但是当你把这个问题层层往下拆解的时候你最终可能会会把它定义成一个数学的一个什么分布的问题或者说一个数学上什么一个假设的一些问题

对所以你把这个问题拆得越分越细分甚至说你想用这种创新型的解决方案来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一定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所以这也是说产品经理又回到那个问题上你到底想通过你到底想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通过哪些解决问题的层面做到什么因为产品经理通常有两种一类就是说

一类就是说纯粹去做这种这种搬运解决方案呢就是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解决方案了然后呢我需要我需要我把这一套解决方案的东西呢给它产品化就是业务上已经有一套解决方案了我把这套东西产品化这个呢是可能是说产品经历基础的需求就比如说具体在 AI 方面呢你有些问题在原来在这个这个这个

比如说医疗方向医疗方向已经有一些了具体的比如说诊断什么各种问题他已经有一套相对相对完整的这些流程了然后呢你现在给他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你把这些东西给他线上化产品化然后某些环节呢你去给他 AI 化提供这种这种这种更高效的一些方式那你 AI 化的过程当中呢你可能用一些别人已经发布的一些模型或者是已经做好的一些算法直接拿过来调来用一用但是

真的过程当中碰到问题的时候顺畅的情况下还好一旦碰到问题的时候其实你是很无力的你根本没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那些问题因为那些基础的算法跟模型并不是你做出来的你并不知道在定义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把这个东西定义到什么样的问题上是它这种方法不合适还是你的数据的问题还是说

哪有问题那这种情况下就会就会卡在某一些层面上那第二个层面呢可能就是你你不去采用原来的这种方式你采用更创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那这时候呢你就会你就可能会会去做新技术的这种新技术的这个迭代因为技术还是去驱动产品的最核心的这个最底层的这个逻辑嘛所以你还你

你如果想去用真的用创新的方案去解决问题的话你其实避免不了会用技术但是如果说是你初入门去做 AI 产品的话可能不需要去做太深入的了解反过来说我真的要去做技术了解的话我需要了解到什么程度呢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从当前我的情况来看其实我是了解到除了不会编代码

其他的一些基本原理都要了解就是你需要知道比如说你在做 AI 方向的你在做深度学习你得知道深度学习当前做到什么样的一些做到一个什么样的一些程度你在做文本抽取的时候

文本抽取的时候你需要知道当前预训练模型大家都做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 GPD1GPD2 他们分别是解决什么问题 GPD3 为什么 1700 多亿的参数能做到更好的一些效果是因为他用了什么样的方式他是用 Transform 来做的还是用 Bird 来做的还是用什么来做的谷歌的几个模型微软的几个模型你都要去都要去熟悉他们各自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样的这样你在具体解决问题的时候

可能第一你知道用什么样的模型来解决第二呢这些模型都是开源的它的关键的控制节点在哪你知道你需要通过调哪些模型调哪些地方需要做什么样的训练能达到你的这个要求其实到这个层面的话对产品经理来说可能已经够了还是回到你的本质上你的产品经理的本质实际上是定义问题跟解决问题

那你就需要技术你需要了解到能帮你去做定义问题跟解决问题因为你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还是产品层面的问题你不需要去解决这个代码这个 API 的输入输出是不是对的那是技术解决的问题你要解决的还是产品层面的问题就是能满足你对产品问题的定义跟解决

那就是你需要了解到的技术的深度的边界嗯 OK 我刚才其实问这个问题啊就是之前也在这个产品群里大家也聊过然后其实有一些都叫产品经理哈其实有一些是偏重于市场或者是需求侧的这个产品经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市场的分析啊然后一些一些这个应用解决方案的这个这个内容然后还有一端的就可能是偏重于呃

尤其是像这个硬件或者什么的他们可能偏向于技术的这个分析经理对就是出一些技术解决方案但其实惠惠刚才分享来说你如果想打通这两端然后有更好的发展那其实还是要走这个专家型路线就是两侧都要去扩展都要去了解这样的话你的掌控力和话语权才能更大一些

对 是的其实你放到如果我们把思维上升一个高度的话你看很多产业里边它都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跟第三产业它既有前端又有后端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拼多多拼多多大家可能都熟悉黄峥最近退休了黄峥自己退休了他说要去探索一下 10 年之后拼多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他先去摸一摸 10 年之后路上的一些石头

其实我们如果把他这个问题去做拆分的话大家可以想一想在农业方面在农业方面其实拼多多做的农业方面可能有两个两条产业链他们现在做的可能是在销售的环节销售的环节其实是属于第三产业链第三产业链它的两端分别有第一产业链跟第二产业链一端的一二级的产业链可能是农业的种植然后农产品的

农产品的加工或者是这个层面它会有一二级的产业链但同时另外一个方向也有一二级的这些产业链它就会做生物技术会去做这种种子基因这种层面的东西你看黄峥其实出来的是解决它本质上是去解决第一二产业链的问题了这个拼多多如果要做深耕的话它肯定会碰到这些问题

他不仅仅只是说停留在商业的层面上我用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去帮助农民更好的卖货这个问题他一定是在本质上去改善这个农业产业链他才有更大的这个机会其实我感觉就是黄峥是深刻理解了是光是在做这种商业模式的应用路会越走越窄天花板已经快要到顶

那么我们就应该向上回溯回到技术的源头是什么东西驱动了我们的变革没错所以说我们做产品经理也是要往技术这块去溯源你去真正让它对你来说不是一个黑盒子然后让你去能够掌控这也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

大家都说 35 岁危机嘛就是说以后的这个产品经理这个行业就是以后的竞争力会下降然后工作也不好找那其实刚才你可能说到有一个点是吧我们可能就应该更多的去扩展我们的这个专业范畴成为这个行业里的专家这样的话具备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可能是一个解决的方法对 是的

但这个问题你要看怎么去理解竞争这个问题本质上你在跟谁竞争假如说我们把这些一茬一茬的毕业生就是分前浪后浪这种方式那就是你在作为后浪的时候你也有前浪你后面也有后浪那你在竞争的时候你作为后浪你在跟你的后浪在竞争如果说你在你的后浪竞争的过程当中如果说你没有凸显出来

就所谓的凸显出来就是你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你走上了管理的工作岗位你已经有这个行业吸引人没有的这个认知深度的情况下

那这样新的一查进来之后你就可以用你的这个认知优势用你这个管理优势来去管理后面的人因为单纯从技能的角度来讲一浪比一浪强肯定是单纯肯定是如果是只考虑技能这个层面肯定是一浪比一浪强的因为别人在专业技术上因为比如说程序员而言那技术肯定是逐渐进步的你一个代码你一个

程序员你不可能一直保持最先进的这种技能的一直在巅峰的技术水平上如果你在你的过程当中你的认知没有提升然后你的管理能力没有提升不能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去

引领后浪去做一些方向性的一些东西那你就又变成了你的前浪已经跟你一波的这一批人他们已经走了那你就要变得跟后来上来一波这一批人去竞争那你的优势肯定是没有别人明显的因为你的年龄比别人大了你加班也加不过人家

你脑子也没人家活泛然后你各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跟意愿也没有人家强人家可能各种东西出满了后出满了后期心但是你家里孩子还等着喂奶呢你怎么可能有时间去跟他们去竞争呢所以你的还是竞争这个问题你到底在跟

哪一波人在竞争对吧大家都说改革开放的时候钱真好挣然后现在的钱就不行了然后上一代人都靠买房子发了家了我们这一代人就没有房子发家了其实就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机会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竞争的点就是你是 90 后你跟 80 后去竞争房产那你肯定是干不过人家的你必须得找你 90 后的

90 后的机会在那 80 后也是一样如果 80 后你没有赶上那个房子没有积累自己的这些原始资产那你就要跟去 90 后去竞争那你肯定

就会很难受会比较被动对是会比较被动对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的积累了一些如果说起来你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就是你的一些经验还有你一些反思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传递给别人对别人有一定帮助可能也会适当的帮你去增强竞争力

对对对其实就是你的认知优势在这过程当中能不能建立的起来对对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呢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我自己比较关注的我自己一直在刻意练习的就是

就是我认为这个人的成长的这个这个这个闭环嘛因为我其实一直关注两个闭环一个是一个是人的成长的闭环一个是商业增长的这个闭环其实它都分为几个环节比如说人的这个增长的闭环呢它分为几个环节就是就是从底从底到高可能意思是这个环境然后呢是这个行动然后呢是是

什么来着认知价值个人价值在网上是个人价值在网上是社会价值也就是说你比如说你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你在解决自己人生问题的时候你可能要去对自己的问题去做一个定义比如说我现在在这个环境下我非常的不舒服我在这个里边

这个里边哪都让我觉得难受那你可能就要去定一下是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我周围的环境有问题还是说我自己行动力的问题我自己有些事情没有干该干的没有干还是说我自己认知的层面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没有建立良好的认知我的认知深度不够别人还是说在网上我的个人定位跟社会价值的定位有问题

所以就是有时候你定位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不一定是从你的不一定是从本身你这个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就是我是会坚信一条就是你如果用你形成问题的思维来去解决这个问题你大概率得不到大概率得不到答案

那什么样的情况就是你要用去解决问题更高一个思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比如说我现在觉得我这个发现的我现在我觉得我这个环境有问题或者我自己个人很拖沓我要克服我这个

我要克服我懒惰的问题那你觉得比如说拖延这个问题你强制自己去解决拖延的问题就是从纯从行动力这个层面去解决它真的是一个好的效果吗不一定还有可能是说你自己对这个层面的认知不够甚至是说你自己对自己的目标再往上一层你对自己的目标的规划不够清晰甚至再往上一层你对自己对社会产生的价值不够清晰那如果反过来向下

当你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觉得我需要为我的人生实现一点什么甚至说我需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一些什么价值的时候那相应的再往下你自然就会去解决能力层面的问题行动层面的问题那相应的你周围的环境就会改善你周围的环境改善了之后你更上升到一个层次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又会再上升一次它就会形成一个人生成长的一个正循环

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回到那个点上你解决了自己问题的时候还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去定义你从问题本身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可能大概率解决不了它不是说一个你有没有毅力坚持不坚持的问题对其实我理解还是要跳出你的当前的问题的视角然后去

用外部的或者更高层级的方式来去看他而且不要用这个所谓的执行力啊什么去强制要求自己包括咱们在健康管理上说你要是强制自己去执行一件事情大概率你是坚持不了对大概率是坚持不了其实你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你真正能够心平静的去执行一个事情然后不因为他的这个回报然后呃

然后去决定然后这种事情可能有时候甚至才能坚持下来对啊他也就是说他可能有更长期的回报对啊然后这时候这才可能是一个良性的啊一种方式对是是

那还就是还有一点哈就是我觉得这块是非常优秀哈然后那个做了很多的这方面事情那那我想问问你以后的呃就是对自己的规划和发展有没有什么考虑呢自己的人生有嗯其实哈就是这个

这个就跟公司制定战略和自己制定战略是一样的对吧制定战略上它有个标准就是 531 你看 5 年然后做 3 年的规划然后干 1 年的这个事但是你在干事的过程当中你干完今年之后你可能会对你的战略有调整就是 3 年 5 年之后的东西会做一个调整这其实就是自己制定自己人生战略这个问题

目前对于我而言,我可能有两个方向是值得我去探索的第一个就是我自己本身做的主业这个方向上怎么去用 AI 去提高人的生产力跟生产效率这是一个特别大的一个可以说有社会价值对,特别有大的、特别有社会价值的一个问题

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就是我可能想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具体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我现在做的这个养老这个这个东西我现在做这个东西呢其实并不是说我我觉得这个行业有多大这个行业真的能挣多少钱其实现在我现在也看不到那些东西那些东西都是都是虚的就更多的还是说我真的到我老了的时候我能不能能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对我自己的这个这个这个

养老的一个解决问题因为我自己有闺女我刚闺女刚出生没多长时间我其实没想过让她来帮我养老我想的是说自己能不能这个社会能不能通过科技的进步这个社会能不能通过一些制度层面的一些问题来去解决这个

这个养老层面的问题可能眼下对于我来说如果说我看我自己眼下的 531 的话那我 5 年可能就是往这两个方向去探索第一个就是用 AI 去解决行业问题另外一个呢就是去解决养老跟这个健康管理的问题

啊真是会不会做这两件事都感觉是社会价值回报很大啊这种事情对对咱们的这个这个社会都是一个正能量的一个促进嗯嗯啊那我刚才听到你说就是说一直在并行这两件事啊那么对你的家庭生活会不会有影响你刚才也说了那个小女儿出生了有四五个月啊其实现在正是家里头呃

比较需要你啊比较比较依赖你的时期啊这个你是怎么做到平衡啊或者是怎么考虑的这些事情

其实很难兼顾你知道很难兼顾我真的没有在家方面做得很好我几乎没有怎么管过主要还是我妈在帮忙看着因为我现在其实是一个加班很凶猛的一个时候我原来的

我原来的这个时间节奏呢基本上是 821 就是 821 呢就是每天工作 8 个小时然后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事情呢去做两个小时然后还有一个事情一个小时的时间呢去学习然后每天以前呢每天尽量坚持 821 这个这个节奏但是我发现最近这半年这半年以来我已经不是

不是 821 的节奏了已经变成了 86 甚至 87 去这个节奏了已经没有单独的时间去做毫无目的的学习了现在就是在去

解决问题碰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去想着去学习不会再有那种很轻松的然后我想想看什么书就去看什么书的超前的对对对那个时候的现在基本上也没有周末了我周末时间也都在几乎都是工作的一个状态

家里边还给自己弄了一个办公室没有说是每周专门抽出一天或者几天来陪伴家人吗我除了工作时间之外我

我几乎是把还是会把精力都放在都放在家里家里人身上比如说清明假期我几乎就没处理没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三天的时间都在都在都在家里就是就是还是说我之前其实是有点把工作跟

跟家庭混到一起的我觉得在家里的时候也要老处理工作的问题很烦工作的时候家里边老有各种事各种事也很烦互相干扰对互相干扰所以后来我就想不如把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自己有没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如果你把基本的原则想清楚了之后其实做这件事情就不会有些犹豫比如说我的原则就是

就是处理关系上是夫妻关系大于父母关系然后大于同事关系我会优先按照这个原则去处理然后所以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它会影响你生活的很多的

很多的情况比如说我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可能会先去跟我夫妻去商量然后其次跟我的父母去商量然后其次可能再去考虑跟其他的跟利益相关的人的情况去商量尤其是家里的情况也是这样有时候这个

这个这个这个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啊或者是亲两方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好啊其实都都会有有有有这个问题你如果夫妻双方先达成一个共识先把这个第一关系处理好然后再去处理第二层的关系的话其实很多问题都能避免很多时候都是

都是男的自己私自做了决定做了什么主张然后其实人家女的也不是不愿意只是说觉得你不尊重人家这样就不是一个事情的本身了然后而是说影响双方的这种关系对是的其实有一些有一些简单的原则总结出来之后按照这些原则去体现到你的行动里边问题

那解决很多问题不能说能解决全部问题吧但很多问题能避免掉对之前也有听说过就是这个小家庭最重要的是你和你的爱人然后其实你的父母还在这个圈之外因为他们可以回到他自己的家庭去经营这个所以一定要维护最核心的这个关系对对是对是

好嘞今天也聊了很多谢谢卉卉分享了很多厉害的东西然后在此也帮卉卉推广一下他们的产品如果大家有意的话也可以联系我们

然后留言然后我们也可以帮你们去介绍其实做的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然后大家也有如果有养老然后这些相关的然后产品方面的也欢迎大家留言然后给我们分享大家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