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 我是社会价值中心的 Lina 上一次录播客的时候还是夏天 somehow 现在就已经冬天了这个冬天呢 我有两个很大的新闻要跟大家分享第一呢 就是 11 月 30 号联合国第 28 届气候大会 COP28 就要在迪拜召开了这个时候为什么重要呢说白了 这就是一个气候领域的奥斯卡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巴黎协定啊 京都协定其实都是在这个大会上诞生的
第二个新闻就是说今年在 COP28 上中国对非常有看头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今年由 COP 主席国阿联酋发起腾讯和全球的小伙伴一起创立了这个 Innovate for Climate Collision 我们中文叫做全球低碳创新联盟一起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而这个联盟的官方的知识平台 Digital Platform 就是 Tenlife
那今天呢我们就邀请到了腾讯 SSV 碳中和实验室 TenLive 的产品经理尹雅和我们来讲讲 TenLive 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被 COP 主席国以及联合国 UFCCC 认可 Without further ado 让我们来听这期播客吧
欢迎尹雅来录我们 SSV 的播客那要不先请尹雅给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我是 SSE 碳中和实验室的周尹雅尹雅现在在 SSV 碳中和实验室主要是负责什么我在碳中和实验室主要就是做产品经历所以就是实验室里面和数字化有关的这一部分
会有我这边来输出产品的需求然后去协调研发就是我比较好奇如果你跟一个完全不认识你的人然后你们初次见面你要让他在一个短时间内了解你的人生的一些 highlights 不是被不是被简历那样但是就真的就是了解呼吁二的话你会怎么说你自己呢
对我就是一个从高中开始就特别喜欢能源然后一直后来大学也学能源然后工作了以后也一直在能源和软件这个领域所有的经历都是同一个领域然后我也特别喜欢你高中开始的时候接触到能源是是什么让你觉得说你会对这个感兴趣呢嗯
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应该是小学的时候物理老师他问我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我说是闪电的颜色因为它那个蓝色特别漂亮然后他就跟我说那你看到的是能量的颜色然后后来物理学多了就会知道人类世界里面就是能量到物质到信息
所以能量是所有的根本所以当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你看什么东西都是一种能量的时候然后就会觉得这个学科很有意思我对录制剩下这个播客是有点担心因为一开始就如此的这个 technical 了开始讲到能量了
对总之就是万物它其实是一种能量聚合的形态然后所以就觉得哎你看到的表象背后都其实是有更深层的东西的而这个深层的东西可能就是能源所以也就开始接触这个领域吧嗯那你比如大学也是学的这个专业吗对我大学学的是能源动力专业然后之后到了德国啊
其实他那边的专业和中国体系不太一样但其实也是工业能源这一块我记得你在德国念的是工业能源在当时是怎么想着去德国念这个专业呢
对还是挺曲折的就其实大部分同学一开始都会去美国特别是我们这种工程学科的所以我本科的时候去了斯坦福去交换那个时候是做防卫学者然后在那里做了一些爆炸推进燃料的这样子一些研究了之后
我会发现当地对于华人的在这个领域的工作还是有歧视的然后同时呢正好德国有同样的 offer 但那边呢就是平等性就非常的好然后也特别的欢迎我们这样子的学生过去所以我后来就选了德国
你说美国对这方面的歧视是因为有一些国家之间的竞争在里面或者有一些机密的东西吗对因为能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机密和重要的一些学科你后面读完之后你觉得这三年的经历是值得的吗在那儿的这个学习
我觉得非常的值得因为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正好处在一个整个能源行业从而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底层的逻辑开始变化的一个趋势性的年份就是可再生能源开始爆发然后呢还有电力市场这些就是新的东西
这些新的东西首先是在欧洲是最先开始的然后在欧洲里面又是德国最先开始的所以正好在当时对我来说我在德国真的是开了很多的眼界可以说在德国看到的那些可再生能源这一块的现象吧我能清晰地知道 OK 可能十年之后中国也是会这样
你觉得在这些 initiative 方面你感觉为什么比如说欧洲或者德国可能在亚洲国家之前对我觉得有三种原因然后其实也是一种三种原因正好碰巧放到了一起
第一种就是他们正好不产石油和煤就是产的比较少会逼迫着他们从国家政治利益上就去开发去拥抱新能源第二件事是他们的从人口地理分布上来说天然就会比较的分散就是没有特别聚集的大城市基础设施也都是均匀的分布的而这种均匀分布也就使得他们更能去接受分布式的能源那
见风差真的去建一个光伏建一个风机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很大的传统观念上的一个挑战还有第三件事情就是对于自由和经济上这个体制上的自由的一个追求比如说就算是一个居民去买电力他们也会天然的想要说 OK 我一定要有多种供应商能选择而不是国家给我一个价格我就被动的接受嗯
他們會天然地每一個人就想要說我難道不應該像在超市買任何東西一樣我可以有很多家超市我可以去比價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所以這三件事放在了一起使得整個從能源交易的體制一直到最下面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很適合在德國進行發展
明白像你在这个行业有多少年了你是把我从小学开始算啊不不不小学可能只是一个种子我真的开始大范围地去接触这些去接触这些从基础设施到交易机制的东西大概从 15 年所以现在有 8 年了
这段时间你对这个行业的热情还是你讲的小时候觉得说这个世界有能量组成的那种还是一直保持着这样热情吗还是中途的时候也有一些觉得因为大家说讲到气候这方面都会有所谓的 climate anxiety 就是在你的这几年的生活当中哪些瞬间多哪些时候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嗯
至于 climate anxiety 是有一些的就是当去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或者是去参加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的时候会发现大家很清楚的知道好 我们要去减排我们要去保护环境要 climate neutral
这是大家知道的但是就是没有没有人愿意去做到或者是愿意去很强硬地做到因为毕竟这件事情会涉及到可能会影响你的经济发展对所以就会就会有一种人类没救了就是这种感觉你已经放弃大家自发地去做这件事了吗
我觉得我们现在自发的意识并没有强烈到给这个世界带来 substantial 的这样子影响的一个程度所以现在 IPC 这几年公布的报告是一年比一年悲观可能巴黎协定的时候大家还说 OK 我们要争取全球气质要控制在 1.5 度以下就升温要控制在 1.5 度以下可能前两年发布的报告就是我们再不好好的控制肯定这个目标达不成了
好去年发布的报告的调情诗我们现在肯定打不成了怎么跟我们个人的心态如此相像呢对因为我现在做碳中和的传播我觉得在传播上我们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就 SSV 的其他实验室你像做银发还是急救这些是跟人贴得很近的大家的共情能力很强但是
但是我们在做碳的传播的时候就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技术很高门槛很高然后和人离得很远就觉得在这里面讲故事能打动人能够驱动人去做改变的这个几率好像就比较小就比较难但是你说碳和环境这件事情
它又和你每一天都相关对这也是我遇到的一个问题包括我们等一下可能会讲到 TenLab 平台然后包括实验室在做的事情但是怎么让每一个人感受到还能让他去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这一切环境相关议题也是我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对 我觉得微观上就是会变成你的一个头疼问题宏观上就是每一个国家也都很难执行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普遍存在的是其实每一个人对于他自己没有直接影响到他的或者他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事情是很难有主动的动力的
比如说我们气候变化使得哪一个小岛它被淹了那那个小岛上的人民他肯定是有感受的但这个小岛的人民对于世界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大分之 0.01 这样子那什么坚持着你还在这个领域呢已经这么丧了就我觉得坚持在一个领域并不是需要你做的事情能被别人普遍地认同
而是你知道你做的事情从世界的最初的激励来说是普遍正确的就行了
就是我不一定需要每个人都认同但这个行业的人认同就好同时呢我做的这件事情其实是对于每个人都有关就是有点像鲁欣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就是我觉得我现在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能达到都和我有关即使他们没有对你产生有什么 feedback
因为刚才我们简单提一下 TenLive 可能要跟听众们讲一下 TenLive 到底是什么我们一直在提这个但大家可能不大清楚这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好的 TenLive 它是一个专门面向于气候变化气候创新气候技术这个主题的线上的一个社区那在社区里呢你可以找到
在这个气候领域到底有哪些的主题大家都在干什么有哪些的新技术有哪些的减排的知识以及有哪些工具和项目我可以去找到支持的资源这样子一个线上的社区
最开始提出要做这个平台的初衷是怎么发生的呢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完全就是因为我刚到实验室的时候我在看每个人在做什么因为我们实验室的使命之一就是想支持低碳这个领域的技术更好的成长因为要减排的话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硬技术我们在去做帮助一个技术发展的时候肯定就会和创业者沟通会和这个孵化器沟通会和这个
嗯
我就在看大家每天从早到晚的每一个会议在干什么所以最终的本质上就是大家在做一个人肉的信息传递这样子一个需求我当时还不确定它是一个普遍的事情所以我也会去问我们合作的那些孵化器那些合作伙伴因为孵化器也有一个天然的痛点就是比如说它能支持一起专门面向有化工的怎么创业的技术的比如说办公空间或者是创业辅导
但是同时他在这一期的招募里他还会遇到其他领域的比如说材料领域的电子领域的那这个时候大家提给他需求的时候他会出于这个行业的初心去帮这些创业者去找相应的资源就是他们自己没法提供所以他们也成了一个人肉的连接器所以每个人都在做人肉连接的这样子一个事情嗯
所以我就觉得在这样子一种情况下如果这是一个普遍发生的事情那我们为什么不用数字化的能力去把这个人肉连接的事情向上化这样子能大大的提高这个沟通的效率连接的效率和连接的广度嗯
我可以这么简单理解假如说我比如说新到一个城市我要选择去哪儿吃饭或者去哪儿喝咖啡那以前我可能是人肉的去问我身边每一个人找他们推荐那现在比如说可能有了类似大众点评这样的或者是国外的一些要不止这样的 APP
我上这个 APP 我就会知道说我在哪个区域我要找什么类型的好吃的东西这个就是我的 go to 的一个地方我就能找到我不需要问可以这么理解吗对对对
一样的原理对那这个低碳的东西这个平台为什么之前没有出现呢对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当然在 3060 提出之前我觉得国内可能没有很大的低碳的话题大部分说的还是可能环境保护抵制污染抗雾霾这样子一些方向
但自从 3060 之后确实是在这一块对公众有了很大的推动和普及同时呢海外的这个 ESG 的这个要求也越来越严也会慢慢传播到国内使得企业也开始有这个环境保护和双碳的这个意识
那所以我觉得也就是在这两年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会愿意在这个领域去创业那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关注者会愿意在这个领域去支持这样子一些技术
在你最开始就是你的个人体验当中觉得大家在做人肉连接器的时候就大家有没有一些例子让你觉得这个痛点很痛它就是一个刚需你在和他们聊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一些例子呢就比如说科学探索讲有一个教授这位教授他也想把他的技术商业化然后这块商业化的这个产品正好和也是减碳相关呢
我们当时跟他聊的时候,他首先问的是我们每个省到底有哪些双摊领域的支持政策,他作为一个小的创业公司,但他是非常的科研方向的,他在这一块如果去花费一个人力专门去研究各个省的政策去搜索,去搜集,其实是非常的消耗他这个公司的能量的。
然后同时第二个是到底有哪些公司现在在愿意可能采用它的这个技术它应该去联系谁好 然后其实第一个问题我们后来一找发现有能见这家公司它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全国的能源和双碳方面的政策的这个搜索引擎但这个工具没人知道
然后我们和这两边一聊这是为什么呢有那么好的一个工具然后又有那么多的一个需求他们俩就连不起来断的中间是对然后更有意思的是后面一个需求到底有哪些企业可能想要采用这个技术因为这个教授做的产品是一种模码我们就是去聊了几家这个房地产的这样子一些公司那当中有家公司就告诉我们你能告诉我除了这个教授提供这个技术还有谁提供这个技术吗
所以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覺得這些信息我在搜索引擎上搜不到然後就真的只能靠口口相傳你剛剛提的這個例子一個是擁有低碳技術的這樣的教授團隊他們的技術想商業化走向市場但不知道去哪兒
可能得一个一个问一个人去碰然后另外是在做这样调研的一些或者是输出报告的这样的机构或者是他们的一些内容其实研发出来可能也没人知道也没人在看再加上你刚刚说公司公司可能算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投资方对其实除了这些主体还有一些我们也是采访到都是有同样的这个信息搜索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有聊这个 CTMCTM 也是就是国内做低碳领域非常往前的这样子一个 NGO 了他们通常就会做很多的调研报告然后总结一下某个行业减排有哪些很好的案例可以去备复制但是呢他们写完这个报告了之后其实除了他们本身的朋友圈之外他们的这个报告传播不出去
搜不到然后过了两年之后可能大家也就忘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非常的可惜但是可能对某一些企业来说这些报告里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对但是可能也不知道在哪去找对 是的那从我们开始研发 Ten Life 是从去年开始的对 去年真的开始研发是九月份嗯
然后国内版也是已经上线了对吧对国内版我们从 11 月上线了第一个小模块然后后面每个月都有发一个小的迭代去把新的功能加上去那你刚刚说到因为用户不停地在提需求你一直在迭代这当中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需求他们提的或者让你比较吃惊的你还记得吗他们想象的这个社区是什么样的或者就是这过程当中有意思的一些需求
我觉得这个过程呢听到很多有意思的需求然后我能想象到我们未来有一天能做到但我们的研发资源很有限所以我每次都在都在很不好意思地拒绝他们的需求就比如说对 CTM 就有跟我们说好你现在把知识都沉淀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很愿意
但是他们希望这些知识能像百瓷展或者像多灵狗一样能够推送到每个从业者的手上能够以更学习化的方式我觉得 make sense 的但是我们真的没有人力去做然后也有 IMI 也是一个这个领域内很资深的机构又提说我们每一个机构都把我们研究的报告放上来
你能不能用算法的力量告诉我们哪些人的研究是重合的哪些是有待研究的哪些是有冲突的这个世界的减排路径的全景是什么哇塞哎就就是这
我首先说第一个第一个就是开发成这种可以互动的这种学习的方式我觉得 Dolingo 可能是在语言这个领域内真的是有一个创新的方式让大家能够更 engaging 的去学习如果真的我觉得在低碳这个领域如果能有这样我也挺愿意学的但是这个可能要再耗费一百个产品精力
来做这个事是吧对对就是我完全认同他们的需求我就是没有人力做然后还有个还有个很有意思的需求是我们的那个宅宏平那个专家提的他说你平台上那么多的用户他其实都是这个气候领域非常 target 的这样子一些用户
能不能我们在不透露隐私不暴露互相的情况下我又能找到某一个需要的人比如说他有一天想找一个海水至亲找到比尔盖茨他也没有那么高就说他想找一个海水至亲领域的专家咨询一些问题
然后他就问我怎么在平台上告诉他我在找他我觉得翟老师提的这个太刚需了我觉得特别需要我觉得真的就是你把这个低碳除了我刚刚说的大众点评以外它又是一个 LinkedIn 它又是一个就是卖卖像这一次 TenLive 马上就是 COP28 秋后大会
然后虽然这个消息还没有发布但是听说也会在大会上有一些亮相我想知道最开始的你知道这个消息怎么样的然后要马上为了出一个国际版 OK 我觉得是首先是 COP28 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是在 7 月
然后 8 月我们就一拍即合 8 月 1 号开始我们就开始做国际版所以当中沟通过程其实也就是两周多
那为什么我们能沟通一拍即合呢是因为他们当时找到我们说他们想要一个线上的平台它有哪些哪些的功能然后说完了以后我们就惊呆了就是我们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语言但在同一个时期我们想要完全一样的就是我们已经做的功能跟他们想要的功能一模一样就是这次科报 18 是在迪拜举办对吧对他们具体提了哪些让你们觉得惊呆呢
就是他们提的想要的功能的描述跟我们已经上线的中文版的 TimeLive 可能相似度 95%以上比如说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OK 他想要一个 repositoryrepository of teamsinnovators and solutions 嗯
对,然后想要一个 knowledge hub to build capacity,想要一个 marketplace where funding and opportunities can be exchanged。然后你就想说这些是直接超着我们 TenLive 做的吧?对,但他们之前不知道 TenLive。嗯。
当然我们也真的只有中文吧以及我们在海外并没有加速等等所以其实访问起来是非常直迈的很难有国外的人访问对所以我们当时就很惊呆就觉得我们不管从愿景还是从对于用户的需求来说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像今年在迪拜举办然后他们有这样的这些诉求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是每一届气候大会主办方都有这样的诉求还是刚好在他这儿他有这个特殊的一些诉求呢首先今年的这个气候变化大会它有一个工作组它是新出来的一个侧重点这个侧重点就是说要面向于低碳创新的这些技术
因为之前的这个 COP 可能更多的是国家政府政要人员谈判的一个场合现在他就慢慢想要转换成一个我要为更多的人把这个技术能更普及帮助能更多小的公司去创新创造起来然后在这样子一个愿景之下就会去想那怎么样才能实现呢他们觉得第一要点就是要有一个线上的跨国的连接这些信息的平台
其实这也能反映出来其实在国外是不是也没有这样的低碳的一个社区和平台呢低碳的领域对其实有一些雏形但确实是没有大范围的有比如英国其实是有一个这个网站他去想要去收录英国的这个低碳领域的创业者的这些信息
然后呢有一个公司叫 Clean Tech 是美国的那它传统就是做这个清洁能源领域的这个展会然后他们基于每年办展会也会积累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只卖给投资人是一个商业产品所以其实对于整个这个
因为我们刚才在讲中国一直没有出现可能是中国的探战或探达风可能也是最近被提倡的日程所以大家开始所谓的卷起来了跟之前的创业热潮是一样那在国内的探战和探达风
全球或者在国外没有一个这样 open access 的平台你觉得可能是因为什么呢我觉得其实这块最领先的还是欧洲其实欧洲每个国家有些是政府支持的然后有些是投资人支持的他们都有一些一个个小的平台
但欧洲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是你不知道这件事情应该谁来去把它把大家那么多平台串起来然后美国美国很典型的就刚刚那家 CleanTag 公司一条非常商业化的路就是要赚钱对然后中东也是最近开始转型就是他们可能以前卖石油但现在疯狂的要走地摊路线要找地摊创新的技术对他们来说这样子一个平台也是他们迟早要建的嗯
所以刚刚好他们要做的事和我们已经正在做的事就刚刚好的 match 上对因为这一次我们和科巴 18 会有一个 coalition 就这个的合作具体是什么呢这个合作具体就是说第一我们这个 coalition 要有一个线上的平台然后第二线下的话大家要有尽量多的资源提供出来去支持创业创新的技术就这两点
就是说就整个科码是吧它包括就是它政界的谈判还是会谈只是说这一次有专门的一个部分是说能给全球的这种低碳技术的这些人还有资源有这个环节让大家能够连接起来然后去为了支持这个东西线上会有 TenLive 作为官方的支持平台对在线下的话会怎么落地呢就是我觉得你得分两个
COP28 和 Coalition 一个是瞬间一个是长久的关系就是这个 Coalition 是在 COP 这个会议的相当于这个动量的推动下成立的一个未来长期要致力于低碳创新支持的一个联盟然后 COP 呢就是首先刚刚有说到它今年有一个侧重点就是要去支持低碳创新的基础
那线下会发生什么就是他会邀请全球至少 200 多家的创业创新的这样子一些企业到现场来展示
同时他也希望不管是来到现场的还是没有能力或者不太好到现场的能够在线上去有一个连接这个时候就会用 Time Live 的国际版去承载另外他也希望我这个线下的展会可能展了几天如果这个展会结束了之后这样子一些创业者全球的创业者的信息能不能让人持续地能搜到能找到大家能产生之后持续的连接
嗯
我想补充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年可能 COP 气候大会可能都是国家之间的谈判然后今年刚好要专门有一个 Coalition 是跟低碳气候相关的这个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对
对我觉得也是一个是大师的考量一个是本地的特殊大师的考量就是在 19 年的时候其实 IEA 国际能源署有发布一个报告说我们要到 2050 年去达到这些双碳的目标所要产生的减排量当中的 75%需要依靠我们现在还没有商业化的技术
就是有发布这样一个报告可能这两年这个 75%的数字还慢慢地在降低毕竟我们又过了四年了但是这个低碳创新领域还是需要技术去推动还是缺技术很多的技术还在实验室这个还是一个大家普遍知道的一个环境然后呢同时今年靠谱在阿联酋嘛阿联酋就是一个靠油气起家的一个国家那它如果要转型必然是要靠一些创新的技术
所以他们也有很强的动力去首先去推动这一块那在推动的过程中可能他们也有一些想法就是说能不能把其他国家的引进到他们国家啊
去把这个国家的这个经济模式给转换过来我能不能总结为两点第一点是说我之前一直知道就是我们实验室想说要做到碳中和碳达峰那很多公司需要卖过这个死亡股然后其实时间非常紧张了就是你靠个人的力量我不管是吃素还是什么 whatever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你只有靠通过对技术的这种加速你才能达到碳中和碳达峰这就不仅是
中国了嘛是全球可能大家其实都在赶时间对吧对所以我必须需要技术来和这个时间赛跑和这个温度升高在赛跑然后第二就是说说到阿联酋本身就是说如果全世界的所谓的这个如果这个插班生在这儿他都能转型得比较好那这个技术应该其他地方应该都没有问题了对吧所以他可能也想作为一个样等一样吧做的可能更激进做的更好一些是的 是的
比如说这一次我们提供技术的知识整个平台的搭建
然后他们呢因为本来在做线下的企业大会所以他们会把线下的人以及关注这个领域的人用他们的资源等等落到我们的平台上是这次的合作像现在因为中国版本已经发布了嘛就是目前发布之后到现在这个阶段你有听到一些大家使用之后的反馈的一些故事或者是案例吗是有的对
当然每次的反馈都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加上更多的需求然后刚刚我说了需求的这一部分然后我来说前面成功的这一部分就说到翟老师想找海水至亲的专家我们就在思考怎么帮他找然后我们平台上有一个功能叫做定向推送这个定向推送的功能就是你可以给某一个标签的人群
去群发一条消息好 那个时候我们就尝试着给所有说自己是科研院校的用户去推送了一条消息说我们需要找海水执勤的专家
然后呢就真的找到了然后就有一位专家在线上就联系我们的科服说我看到这个消息我在这个领域有做什么事情然后找我干嘛比如说你通过群发方式你可能你的标签就是科研院校是吧对我们应该还尝试过创业者之类其他的标签然后有发送多少个呢
我记得当时是两百多个发送了之后多长时间这个教授就反馈的呢第二天那他是上了 TenLive 收到了信息还是收到邮件还是短信了呢是这样我们在国内其实很多人注册账号直接用微信的然后我们会用微信服务号给他推这条消息
明白那就很方便对举个例子假如说我想找比如说纺织相关的那我就用那个标签按纺织然后我就可以发跟纺织领域相关的不管是技术还是公司还是 NGO 然后他会帮我推送对然后看谁会对我的需求感兴趣就可以回来联系我对明白了这个还是感觉很牛对
就大海捞针啊但是这个针又捞得很准啊对所以我往后面就是刚刚说到这个找人问题我是觉得有更好的机制就刚刚说到漂流品其实就是怎么样让这个定向能定的更精准一点嗯
还有别的例子吗对还有一个就是像有一个组织叫 InfinHub 他们其实每年可能会办十几个支持某些领域的创业者的这样子一些不同的活动和项目那他们在我们上面呢就是通过那个资源星球会去发布和收集报名做这件事情之前他们以前是怎么做的呢以前可能就要去开发一个平台
或者开发一个网站然后单独的去为这样子一个活动去会有单独的这样子一些支出吧然后最后的报名信息也是沉淀在自己的 Excel 里
所以他们后面就开始慢慢慢慢用到 TanLive 这样子一个平台去发布他们的资源项目我就会觉得很方便能不能理解为就有点像那种之前有个 APP 叫活动型对我每次就大家到街友那儿我去写我每次到重新写我的信息
然后电话参加付款等等然后在那儿找活动但其实未来的话跟低碳相关的所有活动这个社区内相关的东西我
我可以在资源信用上看得到而且活动的主办方可以发布然后都在这免费发布然后也会知道谁报名了谁会参加具体位置在哪对吧对对而且我们会用上很多微信的能力比如说你报名了以后我们平台上可以让他一键的用我们的微信服务号去跟报名者沟通比如说你的报名我们已经收到了或者
或者是爵杰号有一个线上的评审那你就不用一个个打电话去联系了你可以用我们这个微信公众号的能力去推
我觉得这个还是挺牛逼的就是因为每次你要重新再拉一个群特别这种活动然后要 add 所有人然后还要公告就是这些其实很费时间的对所以就是自愿星球这个板块特别是面向发布者这个板块我之后的愿景也是想把它做得更流畅使得他们整个的信息流都能线上的很容易的完成又能支持到他们平时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就让他们不要把时间都花在去做 Excel 啊然后沟通啊就是纯粹联系的这种沟通上那这样子这样子一些机构的人员是不是就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对在整个过程当中包括现在和 COP 合作有没有你觉得可能想放弃的时候或者质疑这件事情的时候呢
我其实还是有挺多时候会我会有自我的疑问吧这个倒不是想放弃而是我没有想通你觉得它和别的领域的不同是什么呢低碳反应可能是更安全的一个东西吗还是可能是 controversy 有更多的呢
我先回答就是地摊这个领域有什么特殊首先我觉得它和其他的行业其实不太一样它其实不是一个行业就是它其实是谁都可以地摊的哪个企业也都能地摊它是一种行为吧所以这就意味着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会涉及它涉及的主体就比较多
然后呢同时这个这个低碳这个字吧就是它当然就是要靠技术但这个技术绝对就是跨学科的嗯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化工厂我可能就不会去做我的厂房怎么解呢这就是一个建筑领域和一个化工领域的区别嗯但就因为节能减排这件事情他可能就要去找另一个领域的技术去学习嗯
所以就会使得低碳这个字天然它就是涉及的主题特别多然后跨着学科大家的背景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会有鸡同鸭讲的时候所以就更加需要有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地方对 这个其实也是你说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肉连接器呢就是你需要但是因为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你不知道该找谁对就是这个壁垒它很大对
参加 COP 之前有参加过吗我之前去年有参加去年是在埃及对对对去年你去 COP 的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去年我去 COP 的感受就是没酒了就是大家会有各个国家的展览
但是展览就是展览了在这个会上并没有讨论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好像一个 slogan 每天都在展览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对就是谈判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然后还有一件事情是每个国家的人很难走出自己的那个国家的 pavilion 可能中国的那个馆里面大家就算是去了 COP 这样子一个国际性的会议也就是在中国的馆里面进行交流
所以这也是很难得的一次我们做的事情是能走出中国馆到联合国公共的这些馆里面去分享并且跟大家也都有关呢
因为大家想到气候大会他以为他会是一个各个国家在谈判在交流但实际上你实际上去看到大家还是在自己的馆里面互动其实你想了解其他国家的或者谁有可能有合作机会其实这个成本还是挺高的对吧对非常高我觉得同时也是证明了就是你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你怎么找呢所以
所以还是一个如果有一个线上的能让我快速地知道可能这个馆里面或者这个国家正在有怎么样的一个创业公司那我可能就会和他约好然后我们就在他们的馆见这样子
而且像你说的今年在 COP 的时候除了线下他们邀请这 200 到 300 个低碳技术的这些主体方我能不能理解为即使在国内没有到现场去或者在其他地方在日本或者是在美国没有去的人其实我也可以在 Ten Life 上能够看到他们在气候大会上正在谈论的这些技术是什么
我就远程的算是参加就是 COP 的这种感觉对因为我能知道他们谈的这些公司是什么他们具体是做什么的
对吧对我觉得就是为了提供这样子一种线上的方式你在线上看到了他们的信息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直接邮件之类的可以约他们单独聊不一定一定要跑到阿联酋现场因为就是在播客之前我给尹娅写了一个提纲然后在录播客之前她就拒绝回答我最后一个问题因为我最开始想要去做这个播客也是因为
我在 SSV 的很多做跟可视区社会家相关的人因为这个是一个特别长期的事情短时间内它是不赚钱的特别像有的可能去做金融可能去做技术那可能能赚更多的钱然后我一直很想知道
就这一帮在做这些事情的人然后明看着一个不太赚钱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期的事情可能十年二十年的事情就是包括我们这个领域内的一些社工这些机构等等
他们为什么在坚持做着他们这件看起来难又有风险一个小众的事情所以我可能本质想问你说就是你最近一次可能最快乐的时候或者是说英文里面大家说就你感受到你自己的那个 flow 的时候你可能就是没有去计较更多的想自己是谁或者别人怎么看或者是你和这件事情融为一体的那个时候那个瞬间你觉得是什么时候呢嗯
是这次国际版上线的那一刻吧其实这个版本我们从 8 月 1 号开始开始知道要做设计用了一个月然后真正开始研发也就是一个多月所以时间非常的紧我没有任何试错的机会所以我当时写的时候特别紧张写所有的研发需求的时候可紧张了真的想这一个月的时间首先是这条需求需不需要其次是
这条需求的优先级是不是要在这个版本里做我如果时间不够了把某一条需求落下了会不会对到时候 COP 在期间的上限造成很大的影响就这些都很紧张然后上周就其实我们就已经给 COP 开始使用了其实他们的反馈就是用得挺顺的然后对那一刻我就觉得
太神奇了就是我是一个产品经理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个有用的工具一个软件当然也有很多研发团队的支持他们肯定什么都做不出来对
然后真的能去满足大家这个长期的支持低碳创新技术的这样子一个 vision 我就觉得达到了我的使命了吧 COP 那边他们的反馈是什么呢上周我觉得他们反馈特别的实在就是他们会提具体的建议嗯
一条一条非常的细一共 49 条对然后我觉得这至少代表了首先它在认真地用其次这 49 条基本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都是对我们的这个文案上的优化建议所以我说还是配合得很好的嗯
你最近一年有想过就是意义的问题吗确实我会去想意义尤其是这个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其实立项的时候大家看不清楚这个 time level 到底是什么之后会变成什么样为什么我们能做得起来就这些在一开始还不是很明了毕竟只有 PPT 的话确实抱了意见但当时也会有很多的质疑
應該是說沒有人感受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所以我當時就會很喪就是就會覺得可能
我不知道是不是做一个更赚钱更有用更高科技的算法是大家更认同的事情当时有听到那些质疑声音的时候就是你也在想说有没有必要坚持下去可能做一件更 easy 的事情可能更容易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我之所以质疑是因为要做这个平台完全是因为我开始觉得大家是人肉连接器我就写了两页片子跟浩哥说我觉得应该做这个
就完全是我自找的我还有其他三个应用类的 SaaS 类的软件要做已经很忙了所以如果坐着坐着大家还有很多的不认同的话我干嘛要去做这件事情你在这些
至于可能不认可声音的时候你心底知道的那个想改变忍肉连接器的这个事就是很坚定的是吗你的那个坚定和确信是来自什么呢我并不坚定其实就是就没有这样子一个连接器大家世界也照常转只是某些方面没有更好而已但我就是那种看不下去就是我觉得这里明明有腾讯投入并且可以发挥很大价值的地方
但我们却没有去做这可能就做产品就忍受不了这一点又会有需求然后你又觉得很容易满足然后又觉得腾讯确实在这块有能力但是却没有做就看着它发生这就很难受所以还是想尝试一下的所以也是当初立项的时候有说只立一个 MVP 立项的所有的结论里面就说你做一个 MVP 不要做一个真的产品做一个最小的这个可行的
试一试其实你说这个世界照常转但说实话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在照常转了在气候这个领域就是我们以为的正常其实并不正常就以为的运转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也并不高效而且对于未来我们作为 ancestor 我们的下一代的人就这个方式是很不正常的
我总觉得就是还没有意识过来因为就是像你说的我觉得人性的一个弱点是这个 flooding 没有到我家的这个地方所以我就可以暂时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我还可以继续这样下去对所以其实 TenLive 是在一个不正常的世界里想要提供一种仕途正常的方式是而且其实像之前浩哥录的那一期我觉得像 40 度的高温基本上已经影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了嗯
就今年夏天回北京的有一次在地铁里出地铁的时候那个热浪向我扑过来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我在思考意义就是那个意义是我觉得活着有什么意义就是那个时候我呼吸都会很困难就热到太难受的时候我当时在想就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在这样的地方生存有什么意义就那一瞬间让我在质疑在这个地球上生存这件事情
我觉得如果有更多人是有你这样子的感受的话而不是觉得空调反正再多开一点这个时间会正常的多一点我们要结束什么呢就是你赶快开发一个这个 Tenlab Dolingo 出来让大家好好地再继续设置学习一下这个需求还是存在的好啊
好的谢谢银娅然后非常期待在 COP28 的亮相之后我们播客还会继续关注 COP28 然后包括 TEN LIVE 的一些进展和分享那今天就录到这加油好嘞辛苦了好 谢谢拜拜拜拜
感谢大家收听这期的播客这期播客由丽娜录制临细剪辑欢迎大家订阅《社会价值时间》的播客我们就在迪拜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