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录制于2024年11月22日,本期内容是三集视频vlog【潘乱外卖骑手新手村的一天】三集里的第二集音频版,因为潘乱上午四单外卖超时,被强制下线两小时,两人无奈去麦当劳午饭聊天的核心内容 **因为本期内容,临时决定现场拍摄,当天没有携带无线录音设备,所以音质受损,给您带来收听的不便,还请见谅 ***本期内容完整版80分钟,烦请移步「关雅荻·刹极9秒」订阅收听,感谢支持
本期嘉宾: 潘乱,《乱翻书》主播,兼职众包骑手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节目是一场关于外卖骑手群体的深度对谈,由狂喜播客节创始人关雅荻与《乱翻书》主播潘乱展开。对话源于潘乱的外卖员体验之旅,在被平台强制下线的两小时里,两位嘉宾就外卖行业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节目首先剖析了外卖行业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典型的"兜底型"工作,外卖配送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就业缓冲。与传统工作相比,外卖骑手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不受固定领导管理,主要依靠手机APP进行工作调度。同时,即时结算的薪资模式确保了收入及时到账,杜绝了工资拖欠问题。 关于收入变化,节目揭示了行业的显著变迁。从2017年单价15元、月入过万的"黄金时期",到现今4-5元的单价水平,背后反映了经济下行期供给增加导致的行业竞争加剧。这种变化也折射出外卖行业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特征。 节目深入探讨了外卖工作的本质特征。嘉宾们指出,这份工作的核心是与时间赛跑,类似于竞技体育中的计时赛。关雅荻特别强调,社会对外卖员的怜悯视角可能忽视了这一工作性质的客观需求。同时,这份工作也存在明显局限:与社会的深度互动有限(与顾客和商家的交流通常不超过一分钟),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经验积累对收入提升的影响有限)。 在多方利益平衡方面,节目揭示了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四方之间的复杂关系。平台需要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平衡高额运营成本;骑手则在时间压力下努力完成配送。这种多方博弈构成了外卖行业的基本运作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与快递行业相比,外卖行业缺乏像顺丰王卫、京东刘强东这样的代表性人物发声。这种去中心化的特征,加上从业人员的高度流动性,使得外卖员群体的利益表达往往较为分散。 节目还讨论了外卖行业的社会认知问题。嘉宾们认为,社会对外卖员的同情视角可能源于对这一职业性质的误解。他们呼吁应该以更专业、更客观的视角看待这一群体。 通过这场对话,节目不仅展现了外卖行业的现实图景,也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发展趋势,为理解这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独特视角。 时间轴: 00:06) - 新手体验感受:送外卖需要突破心理门槛,单量要求高 01:37) - 众包系统的能力要求:平台对配送效率的基本要求与处罚机制 02:10) - 外卖行业的兜底性质:作为社会基础性工作的定位 04:09) - 外卖工作的自由度:无直接领导管理,手机APP调度,即时结算优势 05:05) - 全职与众包骑手的差异:薪资结构与客单价的区别 05:54) - 对外卖员工作本质的重新认识:与时间赛跑的竞技性质 07:55) - 行业收入变迁:从2017年单价15元到现今4-5元的变化 27:19) - 外卖行业的去中心化特征:缺乏像顺丰王卫、京东刘强东这样的代表性发声者 47:56) - 外卖工作的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