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滑雪到底是丰俭由人,还是普通人玩不起的运动?

滑雪到底是丰俭由人,还是普通人玩不起的运动?

2025/1/12
logo of podcast 大方谈钱

大方谈钱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亨利菜
朱旻昊
Topics
亨利菜:作为一名新西兰单板滑雪协会三级指导员,我从事滑雪教学多年,对滑雪运动有深入的了解。滑雪的成本主要包括装备、雪票、住宿和交通等方面。装备方面,一套完整的装备至少需要一万元,但初学者可以选择租赁装备。雪票价格因雪场和季节而异,住宿费用通常较高,交通成本也需要考虑。学习滑雪的过程中,聘请专业教练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养成坏习惯,但教练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总的来说,滑雪的成本确实不低,但并非普通人玩不起。通过选择合适的雪场、租赁装备、拼车拼房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滑雪成本。此外,去雪场打工也是一种学习滑雪的低成本方式。 对于想成为滑雪教练的人来说,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初期收入可能较低,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雪场会抽取教练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场地费,教练的实际收入可能低于预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这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 总而言之,滑雪运动的成本和收益都与个人的投入和选择有关,只要合理规划,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滑雪的乐趣。 朱旻昊:我是一名滑雪爱好者,从兴趣爱好开始接触滑雪,并逐渐成为公司资深滑雪发烧友。我最初接触滑雪是在美国留学期间,但真正开始热爱滑雪是在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激发了我的兴趣。 滑雪的魅力在于它需要高度专注,这能让人暂时忘记工作压力,同时又能体验到速度带来的快乐。我的滑雪周末行程通常是从周五下班后出发,前往崇礼滑雪,周日晚上返回。 在学习滑雪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个阶段。最初,我选择租赁装备,等确定自己喜欢滑雪后再分阶段购买装备。在学习换刃等关键技巧时,我请过教练进行指导,这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随着滑雪水平的提高,我对装备的购买会更加精细化,注重性价比。我会通过闲鱼等平台出售旧装备,以降低成本。我发现滑雪爱好者在装备上的消费与其他方面的消费存在差异,这是一种双标消费观。 总的来说,滑雪的成本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合理规划和选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滑雪的乐趣。

Deep Dive

Key Insights

滑雪的入门成本是多少?普通人如何以较低成本开始滑雪?

滑雪的入门成本可以从租装备开始,一天的装备租赁费用大约在两三百元左右。初学者可以选择室内滑雪场,如北京乔波滑雪场,单次费用约180元,包含装备租赁。此外,去雪场打工也是一种低成本入门的方式,不仅可以免费学习滑雪,还能解决餐饮问题。

滑雪装备的价格区间是多少?初学者是否需要购买昂贵的装备?

滑雪装备的价格区间较大,入门级装备如迪卡侬的套装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初学者。高端装备如专业滑雪板、雪服等,价格可能超过一万元。初学者建议先租赁装备,等到技术水平提升后再考虑购买适合自己的装备。

滑雪教练的费用是多少?请教练是否对提升技术有帮助?

滑雪教练的费用因地区和教练资质不同而有所差异,雪场教练的费用大约在400-600元/小时,而私人教练可能更贵。请教练对初学者和进阶者都有帮助,尤其是每个阶段的初期,教练可以帮助纠正错误动作,提升学习效率。

滑雪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包括哪些企业?

滑雪产业的上游包括滑雪装备制造商(如Burton、阿迪达斯等)和物流公司(如德邦、顺丰),下游则包括滑雪场、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滑雪场是重资产投入,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盈利。

滑雪场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滑雪场难以盈利?

滑雪场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雪票、餐饮、住宿和教学服务。由于滑雪场是重资产投入,建设缆车、造雪机等设备成本高昂,且维护费用高,导致很多滑雪场难以在短期内盈利。崇礼的万龙滑雪场在成立20年后才逐渐实现盈利。

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吗?滑雪的安全风险有多大?

滑雪的安全风险取决于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如果初学者在教练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风险可以大大降低。常见的滑雪伤害包括摔伤、手腕骨折等,但只要在能力范围内滑行,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较低。

滑雪爱好者如何通过滑雪发展副业?

滑雪爱好者可以通过考取滑雪教练证书,兼职做教练来发展副业。此外,滑雪跟拍师也是一个新兴的副业,摄影师可以通过跟拍滑雪者赚取收入。滑雪产业的兴起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了多种副业机会。

国家在滑雪产业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

国家在滑雪产业方面提供了资金补贴,鼓励各大城市建设滑雪场。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单板和双板滑行的教学考试国际证书,推动滑雪教育的规范化和普及化。

全球有哪些知名的滑雪胜地?

全球知名的滑雪胜地包括日本的藏王滑雪场、新西兰的滑雪场、美国的阿斯本滑雪场等。这些滑雪场以其优质的雪况和丰富的滑雪体验吸引了全球滑雪爱好者。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滑雪运动的入门方式,包括新西兰滑雪体系认证、室内滑雪场的低门槛体验以及滑雪爱好者的周末安排。
  • 新西兰滑雪体系是国际雪联成员国之一,在南半球具有代表性,拥有三个级别的认证。
  • 室内滑雪场提供低门槛的尝鲜体验,适合工作繁忙、时间有限的人群。
  • 资深滑雪爱好者的周末通常包括前往崇礼滑雪,体验顶门和粉雪等高阶玩法。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来到大方谈钱这是一档由华夏基金出品的播客栏目钱是桥梁 生活才是目的我是张恒我是薇薇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滑雪季

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滑雪时的帅照那滑雪到底是可以风捡游人还是我们普通人玩不起的运动呢滑雪产业的兴起又能带来哪些新的就业机会呢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非常专业的滑雪教练 Henry 老师还有我们身边的滑雪发烧友朱敏浩同学

如果有特别酷爱滑雪的朋友们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分享大家的经验或者大家的趣事和糗事

哈喽大家好我是亨利赛我是一名新西兰体系的教练现在也是一个自由式的考官很高兴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我这么多年滑雪的一个心路历程大家好我是华夏基金的员工朱明浩我今天也是另一个身份是一名滑雪爱好者来参加今天的分享和交流刚才亨利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有几个词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刚才提到的新西兰认证的背后是一个什么证书或者认证级别吗新

新西兰体系它是国际雪莲中的一个成员国也是在南半球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滑雪体系整个体系里头有三个级别从一级二级三级到考官的一个认证就一级一级地往上考得到这个认证之后你就可以在世界上其他的成员国家去做教学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全球滑雪的这个体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基本上在有雪山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一个体系像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澳洲、新西兰都会有会根据自己比如说人种的情况、身高、体重包括自己雪场的地形、雪况会有一些不同的滑法跟认知所以每一个体系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现在我们目前大部分国内的教练都是到新西兰去做这样的认证吗?

不是的因为会有语言的一个关系嘛所以在新西兰本土的话你只能用英文去考试他们其实也觉得中国市场其实蛮大的所以他们会选择在中国跟日本去做考试有的考试会配中文的翻译但是新西兰体系本身比较小整个国家也比较小嘛就 500 万的人口所以他们的扩张各种野心其实不是特别大那每一年报的场次跟数量都不会特别多像 24 年全中国只有一场考试

在 19 年之前稍微更多一点那一年也就五六场为什么这几年反而场次少了呢感觉这几年滑雪的人数应该更多了才对

就像我刚刚说的新西兰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小的体系要求比较高内容会比较多像其他的体系要求可能会稍微低一点所以就逐渐地扩张起来了所以就稍微缩小了自己的规模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考官的人数比较少他们来中国的成本也比较高各种原因吧就是他们也是教门增校其实对可以这么说我们中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吗有中国的考试叫做国家职业认证鉴定

我们简称叫国职嘛目前是有一个单版跟双版的认证中国的国职有五级四级三级朱老师刚才也提到自己原先是基于兴趣爱好入了这个门你第一次什么契机接触到滑雪的呢我当时了解滑雪这个运动呢是当时我还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因为我当时在美国东北部吧本身就有很多学生但当时我对这项运动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时候不是很有兴趣

是工作以后吧 18 年 19 年的时候有一次机缘巧合吧跟朋友去了一次滑雪场虽然那时候什么也不会然后摔得也挺惨但是就觉得莫名地燃起了那个兴趣然后慢慢地克服了最开始的恐惧和初学的阶段之后就会更多地找到滑雪的乐趣然后慢慢变成现在一个算是我们公司比较资深的发烧友吧滑的可能不一定是公司最好但是公司里面应该是比较有热情的

你觉得滑雪什么样的魅力那么吸引你呢我觉得最大的魅力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平时工作指导也比较快在滑行的过程中呢你还是要保持比较专注的一个精神状态因为你要是放松的话很有可能会摔倒或者出一些事故尤其当你水平越来越高之后站上的这个雪道难度就越来越高那你在过程中可能差错会变少但是每一次它会可能带来的后果会比你初学的时候要

更严重学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精神的高度的专注让你没有办法去误解你工作上的一些琐碎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压力另一方面就是当你真正的驰骋在雪道上的时候你是能感觉到那种快速的多巴胺的释放让你能够体验到那一刻的快乐这两个结合之后就觉得每次滑完雪之后就很解压大部分打工人选择去滑雪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我第一次滑雪是在大学的时候在杭州

跟朋友一起我们那时候突发奇想就去旅行因为那时候福州刚开了高铁嘛

我们就坐了高铁到杭州那边去玩翻大众点评有一个雪山离我们那边大概就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行雪来潮就去了穿着牛仔裤羽绒服墨镜各种初学者的装扮我们就过去了然后滑了半天的双板吧就挺好玩的那是第一次滑雪的体验真正的进入这个行业应该是 16 年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个雅思老师

我厌倦了不想再当城市的牛马了想要去雪山里当牛马没做什么攻略讲真的那时候也是在奥运之前北京冬奥消息宣布之前内心还是对雪山有一个向往就去了那时候是真正的进入这个行业其实我特别想问一下你之前在做的雅思老师和现在做的冰雪教练包括学校管理这块工作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有很多很多相关的东西

我在 14 年的时候在新西兰学场工作那个时候学场的员工你可以免费上教练课程每一天下班的时候我就去报个课我在做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就在小红书看到一篇帖子它说的是只有富人才滑得起雪嘛其中有一个人说给到的一个建议就是说可以去学场打工你不仅可以在学场滑雪上课你还能顺便把早餐午餐给解决了

大家如果没接触过滑雪觉得高大上的一个运动但其实并不是的它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你有各种途径去接触滑雪不需要是一个度假的状态你可以是一个半工半读或者是 base 在学场里头工作你也可以得到这种技能的提升你可以用比较低的一个费用去开始你的滑雪之旅刚才您提到您最开始滑雪是

从福州去杭州您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您在杭州滑雪您还记得是什么价格吗那时候我们任何攻略都没做所以我们其实报了旅行团差不多 400 多 500 的样子吧大学生那时候我们也没什么钱太高了我们肯定承受不起的就是一个一天的行程有个大巴接送然后你在中间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可能还要坐一个吊箱然后坐一节车徒步之类的

价格就不会特别高因为我有几个上海的朋友前几年的时候他们还是处于那种节衣缩食攒到雪季了来借着出差之便到周末的崇礼去滑一场或者是到东北走一场这样的尤其是今年特别明显好像我记得广州也是新开了一个室内的那边的滑雪场吧 19 年就开了然后上海的话是今年刚开的

明年深圳会开一个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室内滑雪场大家可以再继续期待一下全世界最大的那个雪场叫华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会是很值得去打卡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商业跟雪场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是一个 shopping mall 就有点像大型度假区它里面是围绕着一个滑雪场建的这样的

那我有个疑问就是那些常年在户外进行滑雪的人在各种森林里雪山巅滑雪的人会愿意去室内滑雪吗你没得挑呀对这个事实基本上可以有两个选择如果你是有时间有钱有闲的那你在北半球的夏天你可以选择去南半球因为季节是相反的嘛你可以去澳洲可以去新西兰或者甚至去智利阿根廷都可以去滑雪那

那如果说你工作比较忙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你可能就是选择周边的一些室内的滑雪场退而求其次像广州相对来说会比较贵一点像无锡像武汉就会稍微便宜一点它的每一天的雪票广州可能一天需要四五百在无锡或者是武汉或者是成都的话可能两三百你们知道北京也有室内滑雪场

我还真不知道有比较大的在顺义那边乔波我夏天去过那他的面向人群是什么样的就是夏天有很多那种专职滑手他们夏天也要练习如果 base 在北京的话他肯定选择去乔波然后也有一些人可能像如果 base 在成都成都也有室内的包括上海啊广州这种的其实就是满足飞雪季也需要保持训练当然也有一些入门的初学者他们单纯去体验

那北京那个就比较便宜多少钱一次 180 左右吧还包一套装备所以你就人去戴个手套戴个保暖的东西就好了这个很适合初学者对 他的血道就会比较短就比较适合初学的去体验这个听起来价格确实还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对 而且滑雪不一定是非常高技能的一个要求

有一些雪场它会提供一些雪橇或者是一些那种小火车之类的娱乐设施所以你不见得说我去滑雪场就一定要穿着板子在那边吭哧吭哧地练习你可以去跟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去堆个雪人特别是对南方的小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体验朱老师我想大致采访一下你的行程啊

你是每周五下班以后坐上高铁到崇利区吗也会开车今年不知道为什么高铁特别难抢然后开车的话自驾过去大概是两三个小时对差不多到了学场以后先住一天吗对第二天早上抢第一波开滑吗对一般我会顶门这就是你的周末一个行程安排连滑两天周日晚上回来吗对有时候是滑一天有时候滑两天也看当周的状态跟工作的情况吧

顶门到底有什么魅力呢我先跟各位听众解释一下什么叫顶门好吧不然大家会以为就是买了一个门然后推住不让他开抢新娘的顶门

顶门的意思就是雪场八点半开会有一波狂热的像朱老师一样的人他会拿着他板子可能八点二十就在那边等着这个门打开之后他就冲进去这个叫顶门因为我一年可能会有两百天以上的时间在雪场所以顶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必要把空间跟时间留给这波辛苦周末冲的朋友就让他们去顶吧就不跟他们搅和了顶门

顶门的话刚开始可能雪不会特别好早上因为比较冻嘛比较冷嘛因为我滑了十年雪对我来说我会更愿意在十点十二点的时候再进行高强度的滑行

我前两年比较喜欢顶门有几个原因一个就是刚刚说的因为平时工作所以你在学场就是想尽可能地多滑几趟像崇利这几年很热门嘛所以说到了十点十二点人就慢慢多了可能一趟缆车就得排队排个五到十分钟甚至要更久所以我越早去呢我就能够效率越高十点之前一个小时能滑

五六趟到中午一小时可能就两三趟甚至有可能更少这个是一个从重复利用时间效率的这个来考虑的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对于很多从入门到进阶的这一部分的学友呢学

雪道上如果人多你要去躲人那可能就会对你的滑行的技能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如果你越早去人越少所以有时候你滑心里就会更放松因为雪场中大家知道蛮多碰撞的一些事故所以你越早去呢你就越不用担心这个就能够更自如地去滑但是这两年可能随着我也慢慢地进步了以后我就觉得对于那种比如像一定要第一个上缆车啊就没有这种执念了以及包括像刚才蔡老师说那个雪智的情况

有一个词叫抢面条雪场往上会压雪压完雪之后你就会看到很平整的雪道然后上面压完之后一条一条的痕迹我们都叫它面条雪很多学友就会很享受第一个在没有任何痕迹的留下你自己划心的轨迹或者说你会觉得

这样划起来的话会比较爽因为它确实速度会比较快因为一个是比较动它的那根还比较硬另一个是它因为比较平整所以你划起来会更快一些我也很能理解蔡老师的状态因为当你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但对于我来说是这样就我觉得

滑雪到最后它带给你一种不同地形的体验不都说滑雪的归宿是雪山那你到了长顶下可能你就没有办法获得机器压过的雪道对吧你就要去适应不同的反而在这个状态下有很多不同的滑行痕迹在或者说雪道已经不是它最初那种平整的样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滑行上的乐趣也好或者说更多的体验所以可能未必上来就要冲最平整的雪道

我补充一点啊可能朱老师没吃过喜康啊我们唯一会顶门的状况不仅仅是为了面条而是粉雪 Powder 当明天看气象预报会下 10 公分 30 公分 50 公分的雪我们叫粉雪不是粉色的雪它是像粉状轻盈的雪这个时候你就没有任何理由赖床你就必须早上早起我们有句话叫粉雪天没朋友

必须从在整个没有被碰过的雪道上开始乱划因为你摔了你不会疼你就可以开始无限的放肆你会有反促现象你会开始不自觉的叫如果有去过新疆去过日本的朋友应该有这种体验我今年年初去了一趟日本就深有体会对吧就是当你早上下完雪起来你推开窗

那个雪就像纸一样纸张一样当你滑下来的时候第一个留下那个痕迹比方很多人滑完之后它可能就会变得很凌乱雪道跟那种冲第一遍的粉的感觉就不一样了破坏了内心的秩序但是你爽了一把刚才这个点冲粉雪技巧那除了这个以外呢 Henry 老师还有没有什么细糠是可以贡献给我们的听众的有个词叫反向顶门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不是去第一个而是说你滑到最后一个因为在国内的雪场特别是在比较小的地形比较没有那么复杂的雪场它的山是比较可预判的但是如果在这种场景你又想滑一些烂雪野雪

非规则的雪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反向着顶门你在每一天的可能三点多开始滑滑到最后雪道关掉因为整个山的雪已经被和和完了所以它会是乱的一个状态这可能就是高手的一个对我要求吧反向顶门大家平时滑雪的过程中有没有看到到底身边的人是谁在滑雪现在的滑雪经济到底是被谁支撑起来的从我的角度说真的什么人都有真的什么人都有

比如说在冬奥之前政府会有一些政策嘛所以会请政府拨款请周边的这些中小学的小孩去上学之前习大大说了一个话嘛三亿人上冰雪他希望各大学校的中小学生都有机会去接触冰雪他不希望说这个行业是一个门槛特别高的所以

这几年国家一直有政策让这些小孩用一个很低很低可能一天二十块钱的一个成本来学场进行一日游的体验到中层的比如说大学生刚毕业的这些白领包括一些富豪明星都可以在学场上碰到他们

所以这个人群范围还是很大的因为我是福建人大家也知道福建除了武夷山以外如果是在沿海的话是全年无雪的状态我从小都没有接触过滑雪最多有人说去海上冲冲浪所以上周天日老师课上有三个福建人我觉得非常的神奇还有一个福州的同学

包括我们今天的播客我也觉得很神奇就是三个福建人在聊滑雪但是我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周围反而没有那么多人特别精通滑雪虽然我们知道很多有名的冰雪运动员他是东北出来的但是就我们日常而言感觉我周围的人你说无论是对滑雪的热情还是对那个

比如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这种热情它其实远没有南方的很多朋友们高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我们家在长白山其实生活过几年在长白山那个滑雪场遇到的那种长期住在万达多亚区的人他都是南方来的人对上海人广东人对上海人居多上海的朋友我印象中还碰到过青岛的朋友反正江浙一带的是偏多的

会长期整个冬天都住在万达在那滑雪包括我们吉林这几年是万科松花湖比较火大部分我们本地人去可能就是拍个照而且我们还会觉得有点冷反而真的很多南方的朋友们对于滑雪的热情更高

每次我到了学场我发现学场今天人好多好拥挤但是回到现实又会觉得滑雪还是个挺小众的运动因为真的身边人滑雪的蛮少

可能大部分人就是我去过我玩过我去雪场体验过但是呢像我们到了冬天会比较规律的去滑雪的或者说想要提升自己的道路上已经无法回头的这种状态的人呢还是相对比较少我大部分一起滑雪的朋友呢都是到雪场以后认识的很少有这种现实的朋友我们说好了一起去滑雪经常滑雪的时候叫雪搭子嘛大部分雪搭子都是在雪场捡的你滑的时候就会发现我跟他水平差不多聊天的时候会发现

还是蛮同频的可能在作息上也比较同频的话那就更完美了从这一点上看呢我觉得是一个蛮小众的运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呢同事也好包括像我们平时接触的一些客户你会发现虽然说同龄人化学少但是大部分现在北方的家长好像都会愿意把小孩送去学化学反正我周围认识的很多包括对门的邻居他也是把小孩送去学化学可能

可能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可能慢慢已经走出了一个新的拐点可能被大家所认知到它开始进入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大家对这项运动的参与已经不满足于我只是体验一下就像我们南方小孩打羽毛球福建小孩打羽毛球一样就是从小可能就送去打羽毛球可能慢慢的北京的小孩或者说东北的小孩我的观察有这种趋势因为周围经常也会有同事咨询我小朋友要去练滑雪

要报哪里呀或者有什么建议对尤其是国爱林当时获金牌以后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小孩送去滑雪了在我自己身边也经常收到那种滑雪培训班的广告嘛但是就从成本来讲门槛还是挺高的因为除了那个培训课以外可能家长还要考虑到你要把孩子送到学场去的这段距离

包括一些雪具的一些安排亨利老师您之前也一直在做培训学校的管理就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您觉得现在比如说亲自滑雪或者说把小孩培养成有一定滑雪自力能力的人大概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成本呢会有几个大的要素第一个肯定是住宿住宿的话像学场里头的酒店价格都会比较高基本上 800 到无上限

在学场里头的我们叫 ski in ski out 就是你可以出门就是学场的那种酒店在县城周边的话可能两三百三四百民宿选择也非常多第二个的话就是雪票对于小孩的话很多国内的学场政策 12 岁以下的小孩要么就是免费要么就是半价有的学场看年纪有的学场看身高交通的成本

比如说南方的小孩上海的小孩可能就要机票可能飞吉林飞长春飞北京再转高铁这样的一个交通成本最后一个是课程的费用

像教练的话学校的教练可能从 800 两个小时 600 两个小时到 1000 一个小时 3000 一天都会有主要是这几个部分的成本我从录开始我就想采访一下两位你们分别从你自己入门开始每一个阶段大概花费多少能揭秘一下吗我们普通人假设我们是

假如说也是 20 岁开始那你从入门开始到学会从学会到精通分别这样的阶段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呢从入门的话首先你得有一套装备现在有两个主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你要么租要么你就一步到位买一套你自己的从头装到脚的装备

装备基本上少说一万块吧这么贵但是我看有人说迪卡侬的也可以的迪卡侬也可以当然也可以但如果你要一步到位比方说你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你是需要更高表现的一些装备的我们知道滑雪它的装备是一些防护属性在里面的所以装备的贵贱方面中间的差别到底是在哪里呢我换一个概念给你做一个比喻吧

没滑过雪但是你们骑过自行车吗嗯 骑过对吧小朋友刚开始学骑车的时候肯定是学那个滑步车或者是那种三个轮子的自行车对吧等他慢慢长大之后可能他都可以骑了那他拿个手机刷一个共享单车就可以了等他再更大一点的时候他可能就有分支了

想要去骑公路车或者是山地车的速降他会需要我们叫硬尾或软尾有那个弹簧的跟没有弹簧避震器的那个车后来他又变得更强了想要去山上从山上往下转弯各种过那种坡障所以每一个级别他得到的装备他需要的车子是不一样的滑雪也是一样的刚刚有提到迪卡侬嘛可以从入门到你能在雪山自理基本上迪卡侬的装备是 OK 的

但当你要去更复杂的地形的时候可能你的血板需要给你更强有力的一些支撑跟反馈的时候你就需要更硬更长的装备你的血浮假设你今天要去爬雪山可能要十个小时在雪里头天气可能会下雨可能会失温你可能需要更透气更防水能力更好的血浮你要去公园里头飞跳台

可能普通的自行车头盔是没有办法满足你的受伤的这种风险的对所以你就需要更高科技更加能够分散压力的头盔那也就是说其实对于我们普通的小白入门而言就像刚才 Henry 老师说的如果说收入水平足够高其实你也可以选择样式又好看然后防护等级又高的那些比较昂贵的

普通的比如说学生党或者是普通打工人我们就选迪卡侬或者是在学场租直接租就好了也是完全 OK 的是的我觉得刚开始先租会比较合适一点价格也不贵一天可能两三百每一天全套下来的装备比起动辄一万块的一个装备你可能刚开始买你还可能买错了你就退不掉了你还不如先租等到你基本上可以自理了你能划得出学具的一些区别了你再去挑一套适合你的心意的学具

我觉得这个我可以聊一聊因为 Henry 老师可能修炼成功比较早所以他可能对早期那个已经比较久了因为我正好是这几年经历从入门到会再到进阶可能现在往更高水平的追求的路上我是蛮有体会的吧最开始确实是像 Henry 老师说的我们就是先租因为那时候你也不确定自己会滑多久有可能摔两次我就放弃了其实很多人都这样就觉得不好玩我就不玩那其实这样就完全没有必要买

在这个情况下猪肯定是更有经济性的一个选择哪怕说你决定我想滑了然后我得到入门我其实也分阶段的我最开始买的装备是整套雪服和鞋子还有手套我刚开始没有买的是雪镜头盔和雪板这三个我没有买

这台车我那时候还是租我一开始不好分辨手套跟鞋呢是因为我要贴身我们是有那种个人属性的包括衣服也是但是像头盔这种呢因为我里面有一套那种头套嘛我想有一个体验的过程慢慢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装备包括雪板其实一个道理所以其实我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有两个学期我的两个学期就是拎着鞋到雪场然后去租板子我在不同的雪场也能慢慢体会到不同板子的差异

到 21 年我买了自己第一块板子那个是你滑雪了几年三年吧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租了两个雪机其实你那些钱应该够你买一块板子对我会把我过往的一些经验然后也会提供给我周围想入坑的朋友就是我走过的弯路或者我做的一些正确的选择那等于说我现在对自己包括对一些装备会有更新的认识举个例子我这三年来每年都有换板子

它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呢现在滑雪人用的非常熟练的一个软件叫做咸鱼基本上就是很多东西我们可能用一段时间我们觉得想换一个新的话一般会去咸鱼出售掉如果只滑一个雪季的话不管衣服还是板子损耗都是有限的就是你的心经流能够流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尽可能体验更多的装备比如像我今年有个特别大的感觉就是我今年又换了一块新板子被换掉的那块板其实是我去年才买的但我今年有一个什么最大的事情就是我觉得

可能是我进步了我觉得那块板子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它对于我进步的一些制约所以我就把它换掉也在闲云上卖掉了出给了有需要的同学

除了我们在尝试不同的装备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另一方面也是在越来越多的这种尝试之后会对自己的消费有更精细的管理当你越来越进步之后看似你买的东西越来越高级或它越来越专业它单品的价格看似会更高但实际上对于你可能小白期间你会老换你会经常有这种损耗反而是一个更加经济或者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你的支出的模式

当然我对我自己的管理的不像有些学友特别的精细我有朋友他每个学期末都会做一个很精细的 Excel 然后能困了比如像这个学期的装备支出 雪票支出住宿甚至吃饭

包括教练费它全部会列在上面我之前看到过小红书上面有好多人翻滑雪人他消费非常双标几千的雪服说买就买二十的盒饭吃不起我们不吃必须得就是吃泡面不是不吃没时间吃没有时间吃饭在学校上我们就是不吃吃饭不是说吃不起这个饭那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把更多更宝贵的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爱好本身这件事情上

如果今天雪真的很好的话那我就不吃了我必须滑到我真的饿了收尾的时候可能我四五点我下去吃个巧克力我吃个饭团哪怕我身上揣个能量棒我在缆车上吃点东西补给一下就够了刚刚说的这个双标我可能在国外会比较明显一点

在新西兰的时候比如说我愿意花十万块在整个夏天在新西兰培训上课住宿学票愿意花这个钱但是在国外可能我买不起黄瓜我不愿意吃新鲜的番茄因为太贵了就新西兰的蔬菜真的太离谱了所以就买罐头食品装备打折的时候明明我已经有六块板子了可是我还是觉得我就是喜欢这个颜色我永远就缺一块不同的地形的板子就会忍不住剁手这个是真的包括像我们周围的学友很多也是学生

学服都穿得很顶级的板子这些东西买得蛮贵的但是在住宿上绝对不多花钱我有有我有也是这样 Hara 老师有介绍吧就是学场周边的酒店都比较贵 800 是一算便宜的了现在基本上主流的学场周边都得要至少 1000 块钱周末的话可能就要再往上翻很多学友可能就会选择住在比如像一天晚上我今天听他们说有住

两三百亿万的民宿啊有就在崇敏对对对我就觉得就是很商量就他们在买装备或者是这些上可以花很多钱对待自己还蛮严格的把钱用在刀刃上我刚才说上海那个户外滑雪的朋友据我了解他在滑雪上面非常舍得投入无论是他在上海夏天的时候他也在室内滑雪场练习嘛到雪季的时候就来北京或者去东北滑我不

我问他消费的时候他好像是跟人拼的民宿一晚两三百拼房拼车这是华尔街非常常见的比如像我今天要开车去崇利你要往返邮费可能要三四百

货路费要 200 所以其实你要是单开车往返一趟的话成本得大概 500 左右所以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滑雪群每次到了周四周五周三就开始吧各种拼车消息比如像不带板 100 带板 150 就大家都能够通过这种东西一方面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呢能够也多认识一些朋友啊我们前面有讲到说可能滑雪现在还是比较小众的一个运动所以当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一个新的朋友他说哎我也滑雪你会觉得很亲切

是的你在餐厅里头比如说我跟朱老师在餐厅里头聊天聊一聊就开始发神经就站起来职业病开始在里面摆动作你这个要怎么站你怎么换刃的时候你滑行旁边就会有人就开始聊起来你们滑单摆还是双摆慢慢的就知道你是滑雪我是滑雪加个微信吧有的时候滑雪是一种社交的方式以你们自己的圈子语言很容易就融入开来而且我现在补充一个就关于双标的消费观

我发现现在我周围的朋友我们的圈子里面大家都以正价买到商品也不算为耻吧就是觉得能省到钱就是赚到好贵买哦这种感觉对然后你看有时候我会说我双十一参加了淘宝的比如像我在 Burton 的官方店买了一件雪服

上下来打折有打了八折他们会说哎呀我在哪里买了一个六折大家就会去比看谁更能省这个钱但其实你买的东西是好东西这现在我觉得是一个蛮流行的风气蛮中性性价比的一个状态对这绝对是一个很正确的观念刚刚提到智商税嘛我就浅浅的说一下就是智商税这个部分滑雪的从头到脚没有一个配件没有一个消费是多余的

你不需要去追求新款新款 24 款 25 款 26 款像现在雪板已经发展了五六十年双板可能发展超过 100 年这些东西基本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已经到瓶颈了基本上可能你回去看各大品牌过去一年两年三年发布的雪鞋雪板雪仗不会有太多的技术上的革新更多是设计上的对更多的是图案或者是现在品牌都在玩零件

联名吗对联名很多拿两个牌子或者是艺术家或者是运动员的联名营销上的一些对只是一个图案一个设计的改变如果你不是很追求外观的话你就挑去年前年的这些款式它的性价比会更高而且它的功能完全是足够使用的 Kennedy 老师自己是教练嘛能不能再讲一下教练这个领域的花费啊因为每一个赛道我们可能要从入门到精通可能都需要有人帮我们服务一般

我觉得这个话题要不我先讲然后 Henry 老师总结发言因为他是专业的两个视角我从滑雪到现在我一共上过三次课 Henry 老师是第三个你只是上过三次课就是花钱上课上次之前的白天你也太难碰了实际上我第一次去滑雪的时候我记得特别醒是在北京的军都山滑雪场这个比较小的雪场当时我跟我朋友去我们都小白

没有一个人能站得起来我想说这个状态不行我总得要有人教我怎么样能够站得住且能够在学道上

刹得住车这我觉得是最基本的吧就如果你这个都不会你后面就无从谈起所以那是我第一次请教练我记得当时一对一教学在学场约的好像是 400 一小时现在回过头来看蛮贵的贵在哪回头我可以再展开讲但当时觉得说啊就这样吧因为我总要有人教我站起来第二次是在我学会了换刃我也在讲什么叫换刃吧滑雪的时候呢以单板为例它是一个长方形状的物体力从高处往下滑的时候呢

如果你直的下来的话你肯定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有加速度所以在过程中你需要保持你速度的恒定的办法你要学通过你的两侧的韧去做一个变化来帮你实现速度的恒定这是我一个出现的理解这个其实是筛选掉大部分单板入门者的一个环节它不算最难的一趴但是它对新手来说分水岭

对是一个分水岭就如果你一旦学会了换刃相当于是进入了新的上升的拐点的周期那如果你要是一直卡在换刃的很多人就会被劝退就觉得我怎么都学不会或者是勉强会了之后呢总是不稳定这个会筛选到很多人当时我正好是卡在刚会但是呢微会的那种状态在这时候我也请了一个当然那时候是跟我朋友一起请的就是 EVR 的那种教程但是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是 600 亿小时

某个滑雪品牌赞助的滑手这是第二次然后时隔两年吧上周刚刚上了 Henry 老师的课这就花钱了在这期间呢一方面是当你会换人以后呢你很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慢慢地去探索但另一方面呢也会周围有一些滑得比较好的朋友就是互相教一下对加上自己平时也会看一些视频找一些电子教练

我回过头去复盘或者反思我整个学习的过程会发现有时候有一个线下的教练带着的话你的学习效率会高很多你想自己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你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你这个习惯呢比较固化你要再去改可能就会比较难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了但是其实要自己去改就会比较难可能有时候我们上课就是短短的三个小时但是因为有人在你旁边立马纠正你的问题或者错误的话你能够立马得到反馈去改正

效率就会高很多总结下来我觉得我进步慢的一个很大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课上的不够多我还算比较勤奋吧我觉得运动上也不算是那种特别的没有天赋的人虽然我只上了三次课我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呢我决定本周上第四次我想问朱老师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让你重新选一次你会愿意再

初期的时候上课还是你愿意自己先练一段时间电子教练一段时间然后再去找现下的老师我会愿意在每一个阶段的初期因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进入的过程就进阶也是有一个过程所以我是希望在每一个阶段的初期都能够有一套比较系统性的训练

这也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如果说你从来没有上过课程或者是你即将开始你的滑单板或双板的一个计划我建议各位在你真正去上学场之前你就去找好你的教练提前预约好你的教练大家之前觉得说我自己先练一段时间我练会了我可能可以自己稍微站起来自理了之后我可以下初级道中级道了我再去找一个教练这样我可以省不少钱

我觉得从我从业十年的时间跟经验往回看这种想法是错的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修正你的低效跟错误的动作你需要去改正你的动作当它有肌肉记忆的时候你滑了可能三年但是你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滑我需要用可能一周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的时间去修改你的错误反而更浪费钱的一个方式如果

如果有一个正确的方式领进门之后你知道这个运动的底层逻辑的时候你反而是省钱的当你可以自理的时候你知道什么是对的感觉什么是错的感觉之后你就可以自己去练习你再去看那些视频你会知道原来电子教练在教你这个事情我的线下教练已经告诉我了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我特别有感触因为我以前学开车的时候我是那种完全不会开美团上我找了一个教练然后

然后代驾然后还去山道上走那个高速啊什么

你们别笑但这是事实啊教练就说你是我带过的最听话的车感最好的学员我说不会吧我这以前我都不敢上路的你居然说我开得好然后他就说因为你是白纸所以我教你的东西你都能遵照最科学的这种模式包括在一些应急道路上的第一反应我都是做得很正确的尤其是一些男学员他可能是在考证之前就已经会开车了甚至有的人可能已经在小范围的在开再去

再去考证的时候那就发现很难扭转它有的时候甚至一边手开车在那转转盘甚至两只脚分别踩在油门和刹车上他就说虽然它也能保证在路上正常地开着但是真的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基本上是很难保住的所以我非常认同刚才亨利老师的观点不过我也有一个疑惑啊就比如说像我们开车啊你

你培训完一个阶段以后你基本上就能上手了你正常就上路就没问题了朱老师刚才也提到了在学滑雪的时候分为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瓶颈是需要有人给你冲破这个瓶颈那我们作为普通人来说到底在哪些阶段去找教练是最合适的在关键时点能不能帮我们列出来哪些性价比是最高的

首先当你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比如说安全的角度挑选适合你选具的角度去给一些建议带你去合适的一个地形当你可以换任之后这个阶段可能你不需要教练或者是你可以每一天上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的课程剩下的半天你自己练习就好了以单板为例当你可以在山上去转弯之后那我们可以分成三个比较大的一个类别

一个叫自由式比如说苏伊民、郭爱玲他们飞的跳台或者是道具比如说有一种箱型的道具杆型的道具这个是我们统称为自由式的部分另外一个就是自由滑

跳悬崖呀或者是做一些那种山谷啊飞机呀的学到这算极限运动了吧它可以是极限运动许杰你是跳什么样的悬崖你到底跳 30 米还是跳三厘米的空间游人我们上周也跟朱老师在万龙跳了一点点最后一个分类就是竞技

单板的一个我们叫课滑它是一个过期们然后即时的比赛有三个主要的分类可能刚刚从换任的阶段毕业之后你可以去选择你想要做哪一个分类你可以都请这个领域的比较好的一个教练帮你去测试一下到底是了喜不喜欢这个不喜欢你就换下一个再换下一个实在不行你就划双板

当你跨过第一个黄润的高山之后你需要再往前进阶的话你就会慢慢地会形成一些不同的喜好对对对不同的喜好然后就会进入到刚刚 Herald 说的这种细分的门类里面比如说随着你们的专业性逐渐提升像朱老师是会考虑过考证吗这个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刚刚 Herald 刚开始有说就是现在很多斜杠青年可能

可能金融行业的会稍微少一点因为我们平时就是事无虚无没有什么时间对但是像我知道周边也蛮多朋友做血管清洁也有很多考证的而且我觉得可能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个考试的心很多学友滑到一定阶段之后学都学了就会开始要考证而且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兼职的教练包括我这里对于听众朋友们说如果你想找一个靠谱的教练最方便鉴别他们的就是他们是否有失智证包括但不限于比如像新西兰的这种认证的体系或者是

像国内很流行的 CASI 就加拿大的那个人人体系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在考取这个证但是其实现在考证挺贵的说实话多少钱一场刚刚说的 CASI 为例吧在中国的话像一级的话是三到五天二级的话可能十天左右一个级别可能需要九千到一万五

不包含住宿就纯课程的费用然后你再加上交通你的时速你的血票基本上两万块以上了要上那个课才能参加考试你也可以直接去考试但你就不知道他要考你什么东西了所以建议还是要包一个完整的循环好

很有意思这感觉像是一个保过班就是那种压体的那种当你有了证之后呢你再去比如像很多像兼职做教练的在滑雪的时候除了闲鱼也能参加一个收入渠道的话大家就会选择去考证就我来说呢我短期内可能还没有考证的想法吧因为暂时我还是把滑雪当成一个纯爱好享受这个过程其实我很多朋友当了教练之后他们会觉得时间可能就会比较别现因为其实你平时有工作

你本身能滑雪的就是周末的时间然后如果你再去兼职带学生的话可能留给自己练习和滑雪的时间就会比较有限只要实际成熟的时候我是想通过比方考证来证明一下自己是不是几乎到了这个水平但短期内的话我觉得还是以先享受这个运动为主吧凯瑞老师之前很多人说如果把爱好作为一种工作的话那每种爱好都不将成为爱好您现在从雅思老师转到滑雪然后又成为滑雪教练有这种感觉吗

我曾经有这个感觉当我还在全职上班的时候我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太多了我需要做财务的需要做招聘的还需要处理内部的一些流程跟厂地方之间的一些关系店铺之间的关系市场的活动基本上各种都加起来我没有时间去教学我也没有时间去滑雪

这个时候虽然我在这个行业但我根本没有时间踩上我的学板那个时候我是挺沮丧的现在的话我有自己的时间了我能去安排更多的课程当我不上课的时候我可以选择我跟谁一起滑我们可以拍拍视频看一下自己的滑行我挺满意现在状态的不会觉得说把爱好当做工作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那我也替有这个副业想法的一些朋友们冒昧地问一下亨利老师因为您是走过这趟换赛道的路的希望能把爱好发展成一个职业那有哪些坑是他们可以提前避一避的或者说到这个赛道上他的收入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我觉得大家要先做好心理准备以我自己的经验分享我第一年在崇利当教练的时候 17 年吧

那时候中国滑雪的人还不是特别多不像现在这么热那时候我白天是在崇利的学校当教练收入真的非常非常的低所以我不得不晚上去咖啡厅去工作因为那时候我在新西兰其实也在做咖啡相关的工作所以一直也当作是一个爱好另一个方面确实也能够把我的房租跟伙食费补起来也在远程的做雅思听力的教学所以第一年当教练的时候我不得不打三份工才

才能够维持我各种生活的开销包括我对装备的这些需求通过教练获取的收入在当时那个时候不太够是因为学员不够呢还是说单次课程的收入水平不是特别高这个行业当时还是比较脆弱包括现在其实也是比较脆弱的一个状态因为学场会分掉大部分的一个收入给教练一个提成每个学场的规定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教练拿到的是比较小的一个部分

現在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成為所謂我們叫自由教練

就交一个场地费甚至有一些人他不交场地费就在闲云上或在小红书上直接就发广告说我是什么什么教练我考了什么样的执照欢迎来约我我一个小时可能三百五百那这种有风险对前几天一直出现一个负面新闻有一个游客他当时是发了一个视频好像是他的朋友是在教他滑雪就有雪场的工作人员上来查验他俩的雪票和证件

这个是不是他私下请的教练因为说雪场是不允许请这种私下单独约的教练的是一般雪场会有这样的规定吗对说白了中国的雪场都不大挣钱因为中国的雪就是天然降雪没那么多

所以学场绝大多数的资金都拿来造学了用来维护各种客户的体验所以你会看到特别是崇利地区整个山都是白的但是它都是人造出来的其实成本非常高对所以他不去从其他的渠道比如说教学上面挣一点钱去回学的话那学场倒闭了整个行业就完蛋了

这个是比较不好的一个现象这个分成比例可以讲吗比如说一般教练要给学场交多少场地费假设我经常去的比如说万龙学场我做一个团课的话比方说我最近一直在做的这个团课六个人八个人团课每一个人投的场地费的收费是 290

他给了我一个比较优惠的一个价格就是一个学员比如说您招到六个人您就 290 乘以 6 给到场地对然后你给这个的前提标准是你有国职的一个证书你是合规的一个教练并且你每一次的数据是公开透明的去跟学长做包备的你的教学也不会有太多的风险跟你的学员也不会有太差的一个评价不是说谁都可以进去的因为教学本身

虽然它是一个私底下的行为但是滑雪本身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嘛不见得说谁都可以上去教学的我们还是需要为学院的人身安全去做负责的所以它是有一些法律规定的比如说像雪场它自有的那种教练比如说像朱老师之前 400 亿节或者说 600 亿 V2 的那种

那样的教练学场会给百分之多少的一个提成比例呢大概主流的基本上 25 到 35 吧一个百分比也就是说可能有一些教练费蛮高的但是实际上算到人家自己的收入来讲的话并不是说像我们以为的那么高因为它中间其实是要有一个学场的成本覆盖的

刚才您提到头几年您是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可能通过其他一些工作来弥补收入上的一些不足那后面的话您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相对来说比较权威的教练第一点是你必须足够喜欢你现在做的事情才能够保持你持续有一个亏损但是你不愿意放弃的一个状态第二

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也是最简单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就是花钱去上课找比你强的人去分析去得到他们的经验他们可能也走过一些弯路你去避免他走过的弯路你花钱去上课这是你能够提升最快的一个方式当你的能力当你的花心足够强的时候你在学校上你甚至都不需要去发广告去招因为会有人滑到你面前说

求求你教我吧这是真的在教练的这个体系内就金字塔里他大概是做一个什么样的划分啊就怎么能找到真的很不错的教练我觉得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前提就是滑雪这个运动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运动所以对于没有参加这个运动的人来说呢他是有很大的信息差的可能

肯定大部分的人你第一次去雪场你要找一个人肯定是想要找雪场的教练对吧因为他是最公开的他有他的官方的官方的背书所以你会选择我去找他是不是最靠谱我觉得大部分人来说这也没问题如果你只是想要最开始学到一些安全的我们其实有时候打趣我们觉得雪场的教练能够给你最大的帮助就是帮你站起来帮你学会刹车教会你一些雪道上安全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比方摔倒的姿势呀

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当你慢慢地进步以后呢一方面你会主动地可能会了解滑雪这个运动的情况啊包括但不限于追踪一些小红树博主

或者一些大神的 B 站之类的你慢慢就会对一些滑的比较风格或者能力比较突出的滑手就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加上你可能在学场会有一些小伙伴也会有比你强的人他可能也会给你介绍说我是跟谁学的或者说我觉得谁滑的蛮好慢慢的话你就会有这个印象那假如说正好比如像你认识的或者你听到的这个人他又有教学的资质他同时也在你的进场区的那个范围的话那么这种找教练

我觉得是现在蛮主流的一个方式其实就是类似那种圈子圈子性的传递当然我也有认识的朋友他就是会去看小黄书这种社交媒体上他发的视频感觉他滑得很好我就私信他一般这种滑得好的也会接教学什么的但这种的话呢他的风险就是你对他的人的情况不了解我们经常有说嘛就是滑得好不一定教得好

像蔡老师这种滑得好教得又好的是非常的少见的因为你会觉得滑得比你厉害的人你看下去都会觉得很厉害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为什么厉害以及他教学力不厉害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去体验但如果你有熟人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快捷的方式当然我个人的希望是如果这个产业想要

更加规范化或者未来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的话可能它也需要更多透明化的系统化的教学体系的建立目前的话教练的培养就是那个体系的培养是已经比较产业化了包括 CASI 或者包括新西兰的这个体系但是我觉得在国内可能对于这种学场之外的教学体系目前还是属于一个比较

其实整体还是比较野蛮生长的一个状态当你拿到那张证书之后你自己发展的那个方向是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直接发展路径对每一个人的路径包括方向选择可能是不一样的选择还是挺多的市面上的单独的教练或者是所谓的滑雪学校官方的俱乐部私立的俱乐部其实选择还是非常多的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滑雪学校

滑雪裙滑雪搭子可能一穿十十穿百可能每个人都觉得这个课程是 OK 的那大概率这个教练是 OK 的它不像是 AI 或者是其他的工作行业新人可以迅速成长不大现实的我个人理解滑雪教练是一个越老越值钱的一个行业因为

因为他的经验这个是没有办法被扶植的他可能见过一百个一千个学员他有一千个方式可以来修正你的动作但是如果是刚入门的教练可能他只有一个方式两个方式他就是把你扶着不让你摔倒但除了保护你之外他没有办法给你新的一些技能的输出 Henry 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教过的特别优秀的一些案例或者说你教过的一些时代带也带不动的案例我有很多比较难忘的一些案例吧

我分享两个一个是特别高的他是澳门某个赌场的小朋友他滑雪的时候就是带了四个保镖然后他们穿着黑衣黑裤墨镜的那种特别高大感觉好像摆拍是的我就教了一带三用英文在学场上去讲去说嘛很多人就看着我们当那些小朋友开始滑起来的时候保镖就在我们旁边跑因为保镖不会滑雪一路小跑

从山顶一直跑到山下这是我觉得非常压力大的一件事情我真的很害怕小孩要摔倒了保镖会不会揍我另外一个让我感触非常深的有一年在崇利的泰舞我教了

我们是学校的一家那种比较偏远学校的一个项目那些小朋友就是从张家口周边的一些县城一大早从学校坐车到崇礼那边可能很多小孩都没出过那么远的门来的时候就吐了或者各种难受所以他一下车就去休息耽误了很久我手下可能有 200 个教练我还需要安排他们下午的工作我就有点红温了嗯

我有点伤头我就你们怎么还不来然后那小朋友就过来终于出现了有一个小女孩她就是不愿意换衣服你知道我们滑雪需要换雪裤雪鞋对吧你可以穿自己的袜子但是她就是不愿意换躲在角落我说小朋友滑雪是很好玩的我们赶紧穿赶紧出去教练都在等着你同学都在等着走吧然后她就说不走我不想换鞋我说你为什么不想换鞋这也是让我终身难忘的一件事她就说我没穿袜子

零下 20 度你为什么不穿袜子那小朋友说因为我家里没有袜子听到这个我就疯了我赶紧给他买了一双袜子我就觉得好像我们在学场看到很 fancy 很高级的这种奢侈的体验但其实你身边就有家里没有袜子的小孩但他们也值得在学场里有一个好的体验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滑雪不应该在中国是一个很高级的门槛很高的东西应该让所有的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体验一下这个运动

它其实就是一门运动运动都是平等的对所以当教练这部分还是非常有自我成就感的就你可以经历很多人的人生帮助他们从无到有你可以看到非常高的也可以看到非常低的这几年滑雪跟前几年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感觉大家更愿意钻研那些技术了以前就是来乱滑一天晚上就去吃饭 火锅 喝酒喝到明天可能 12 点然后才去滑雪但现在大家就是更自律了更愿意下了雪之后继续看视频然后继续学习买一些教材我身边的人了我不知道朱老师身边我深有体会我真的觉得中国人的骨子里真的有一种对于好学好学就是那种学习的这种本能就我今年去日本嘛日本有个学场叫藏王滑雪场

它还蛮大的学场放眼望去只要滑得好全是中国人我不夸张但可能因为我的样本有限吧但是就是我觉得这种大众滑雪场还是能够看到一些端倪就因为有一些学场可能比较专业那种公园的要另当别论那种大众滑雪场你就要看到滑得好的就是你能明显地看它就跟周围的人是那种拉出一截的或者说它明显更流畅的那个基本上是中国人毫不夸张地说因为

因为我觉得可能对于国外的人来说他们去滑雪更多就是度假我去泡泡温泉泡泡温泉滑雪 enjoy 一下这个假期但是

感觉中国的同志们呢就是出去训练军训对你滑一趟之后都要嗯刚刚我滑的怎么样啊就复盘一下哪怕是到了国外的滑水场大家都还是这样的是真的我跟我同伴也是这样我们滑完之后在缆车上就会开始讨论说刚刚那里应该怎么滑呀或者怎么样你们在国内也会这样吗会啊就在缆车上聊一聊技术啊当然也会聊一些八卦但是就主要还是聊一些这种技术上的东西你在学省的餐厅你就会看到很多人就站着吃饭

他们会一直在摆动作双方之间在 battle 说你是错的我是对的或者是怎么怎么样然后就拿出视频开始为了证明自己开始在各种去那你们会参加什么比赛吗之类的有比赛但是我没参加过不懂得比较少一点国内的比赛的门槛还是比较高更多的赛事的级别都是针对于青少年或者是比较竞速专业的这一种对于大众来说更多的就是一种爱好一种分享对

对就像我们说它是一个运动它并不是那么难的一个事情这让我看到这门运动的潜力其实它不单是你享受这个过程它还有足够的纵深度是经得住推敲和讨论和技术研究的对而且我觉得现在为什么滑雪到现在还是比较小众的一个原因原因很多人对它的误解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我自己的体验就是同事或者说朋友知道我爱滑雪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你要注意安全

不是有句话吗说滑雪的尽头是骨科但是其实假如说你有足够的敬畏心足够的安全意识在教练的指导或者你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去滑行的话我觉得它发生大的风险的这个概率是挺低的二位在滑雪生涯中受过最大的伤是什么吗有受过大伤吗我受过最大伤可能就是我出血换刃的时候把屁股摔肿了

摔肿了对这个其实完全可接受的对包括那个有时候因为本能的是往后坐嘛往后坐的时候即使我没有穿护臀不过很多那种像小乌龟或什么你既然有穿那个有时候你那一下的寸劲它不仅会让你的肌肉受伤还有软组织的戳伤甚至会影响到你的肩颈这一块因为它其实是一个向上的冲击这个还是可以结合范围之内因为我听说好多人当然都是我道听途说很多人说滑雪肋骨断了

甚至在现场都不知道自己肋骨断了回家以后也有可能去急诊查了半天才知道我上个学期就有这个经验我有个朋友也是但他是很明显地做了超出他能力范围的动作当时他手肿了我跟他说没事你脱臼了下去接一下就好了结果回去发现是脑骨骨折因为你手撑地嘛手撑地的话就最容易造成那个手腕的脑骨骨折

其实循序渐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你能吃多少饭量你就吃多少饭就好了一开始你之前也练得还不错但是这个是你整个学期的第一天你就非要去跳一个神秘的台子那你受伤的概率肯定是很高的我之前看到我的一个同事他也是酷爱滑雪他在路上遇到我他就说

张恒你是不是还没有看到我最新的头像我必须微信里说一句话然后他说 hello 然后点开他的头像是学场里的一张照片但是那根本看不出是谁对啊你看就是这样对这都是谁给拍的呢这个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首先现在有两个比较主流的国内的滑雪的 APP 一个叫滑杯

一个叫 Goski 他们都会有一些注册的摄影师就你只要是个人你有装备你愿意去摄影反正是个流程吧就你去注册一个摄影师拿到认证之后你能去拍照我也得会滑吗就有点像跟拍师那样需要吗需要因为有一些单子他需要跟拍架的设备在那边抓拍你过去的摄影或者说你可以跟他提要求我要定点拍摄

或者是你可以包他一天让他给你做跟拍特别有趣的现在就是今年多了特别多的摄影师往年可能以去年为例吧因为去年我还是挺爱买照片的一张照片大概十九二十块钱比如像我在崇利的富隆滑雪场算是一个中型偏大的滑雪场吧一天他们能拍就总共上场的照片能达到七八千张已经很多对不对你要在茫茫人海中你要去找当时滑滑雪有个乐趣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去找自己的照片

今年因为我有点久没有打开照片的界面昨天一打开发现一天有四万多张照片往年可能一天七八千张你就得找得很费劲了然后今年一下一个雪场就能有四五万张照片常住的摄影师能有七八个人八九个人甚至更多我周围的朋友都有去当摄影师的他不是雪场的官方的那种摄影师是吧这种需要给场地交钱吗

他是要跟平台分账平台可能会跟学场有分账的机制他之前是在这两个 APP 中的一个当注册的摄影师甚至因为摄影师过多导致他们进行了末位淘汰就是你当天被购买照片的数量没有排进前十还是前多少你就会自动失去你的注册摄影师的资格我的妈

好卷发现今年可能自由经济的人在变多也有可能是滑雪的热度在另一种形式在升温我就觉得很有趣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去总结这个现象在现场包这个摄影师的人多吗还是大部分都只是说我买一张照片十多块钱的这个成本就够了绝大多数人还是买照片比如说刚好

我跟周老师下了缆车然后我们在山顶我说这个夕阳很美然后一个摄影师就很适时的出现说拍个照片吗然后他就拍你看着他背后那个马甲的名字你就可以在 APP 里头搜这个人今天的作品然后你可以去筛选你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在几点的时候你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那个照片满意的你就拍你不满意你就不去下单我发现摄影师更愿意拍新手

为什么因为新手更愿意在新手初期的时候发朋友圈嘛对因为有时候总是能抓到一些还蛮帅的蛮酷的瞬间我看你有一次穿着那个古装拍了一张特别帅气的古风照那个是你特意租的服装吗那个是我们群当时一个活动开办活动所以那个服装不是披上去的是真的是是真实的

还有一个现在就是大家赚钱效应也是差距会拉得很大像有时候看到小红书会有人吐槽说怎么一天只有卖了一张照片还有人可能一天能赚一两千有的人拍得好他肯定就赚得多还有一个就是现在 AP 也学会了你下载照片也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带学场 logo 的一种是不带 logo 的不带 logo 要比带 logo 的贵普通十几块它叫二十几块钱确实也是一门生意了一般哪种照片会更受欢迎吗新手的摆拍哈哈

因为当你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每个人脑海里觉得自己是特别这样那样的然后一看都怪瓜裂脑的但是新手就不会有对自己的滑行那么挑剔所以你就穿得美美的或者你可以穿一些西装衣服在一个漂亮的场景之下你就摆出来拿着你的雪板美美地拍一个很漂亮的场景反而是在雪道上你做一些高难度动作的时候不一定有摄影师会拍你

那一瞬间是抓不到的所以很难那个对摄影师的要求也很高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未经开发的赛道而且我看还有专门资雪墙的那种那也是会收费专门有人帮你在后面搞那个雪墙的吗下次可以问问蔡老师有没有友长帮忙资雪墙就从我的专业角度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很不值得推广的事情因为它的风险性太强了

如果你是一个 pro 你滑得很好你的朋友可以足够的相信你那你拍这个视频当然 OK 但如果说有一些刚刚学会滑雪的朋友他也想做同样的事情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会有多严重

所以他们会去模仿抖音上的视频去刺这个血腔你会看到他要么把他朋友给铲飞了要么把他踹骨折了要么自己就上网了自己飞了非常多你现在可以去抖音搜一下有很多人刺血墙失误极尽你可以搜到很多视频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其实这不是一个特别值得推广的事情从我作为一个从业者来说因为刺血墙的原理是你在高速的时候突然间急停造成的那个血的那个像是

前几天看到学场有一个特别帅的视频是一个救援人员他快速地滑下来接住了一个即将要摔倒的一个小朋友他的学员他学员失速了他一个急停把他给兜住了对超帅的我想了解一下就是这种学场的救援人员他是属于学场自身的职员还是说也是有类似于说第三方我自己报名去做这个志愿者或者什么的这种模式呢

两种都会有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学场自营为主目前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学场是有自愿者的形式更多的是在日本会有

比如说七八十岁的这些老人他退休了没事干他可以去山上捣花更多的是帮你介绍这个山带你去你想去的那个地方如果是巡逻队的话就是救援包括一些极端天气去找一些失踪的或者是一些走散的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为主这个行业基本上还是比较艰苦的

他的收入包括他的工作时间会比较长工作的环境都是在比较极端的时候有的时候甚至要通宵的去做工作

刚才咱们聊到很多我们日常个人的一些体验包括滑雪的装备啊住的酒店啊餐饮啊培训费用啊甚至是考证费用等等那会看到整个滑雪产业包含很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这些企业的我之前对于滑雪这个产业没有特别明确的一个印象它到底包含哪些门类

我只知道说近年来中国冰雪经济整个规模是一直在增长的但滑雪经济在冰雪经济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或者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滑雪经济它里面上中下有包含哪些企业包围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我先说然后因为朱老师是专业的所以他可以再补充我就说两个我觉得稍微比较小众一点的可能也是大家都忽略的点第一个很明显的就是服装品类现在传统的像 Burton 像其他的这些十足鸟老牌的这些制造雪服雪裤的这些品牌都在做包括现在新晋的阿迪达斯耐克国产的李宁和

安踏都在出滑雪相关的这些衣服越来越多的这些快销的品牌也在做滑雪类的服装另外一个很潜在也是很大的一方向我觉得是物流就像德邦顺丰这些东西你滑雪的物件其实它是需要比较专业的包装和运输的因为它特别长可能一个板包你就需要一米六有三十斤甚至更重的一个重量到比如说新疆到东北都是需要专门的一个运输的

这个也是很大的一个收入滑雪如把他看作产业的话呢它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就好比我们说地产行业它为什么能够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因为你买房子本身要建材要装修还涉及软装买家电它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产业滑雪也同理比如像刚刚我们提到的很多酒店服装装备

包括本身学场的运营包括像交通它其实也是延伸到方方面面的嘛就像之前 Henry 老师有提到过学场不太赚钱尤其是中国的学场整体不是特别赚钱很大的原因除了本身我们学少以外呢学场这种投资是一个重资产的投入它需要建设缆车很贵的尤其是那种高速缆车吊箱了那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固定支出以及你需要保养还有像照血机这都不用说了以及你要建后来大厅你

你要建配套的酒店当然未来可能他会赚钱但是至少你在投入的时候都是需要一笔投入的我记得当时我看过一篇文章就是讲万龙雪场的万龙雪场是崇礼一个比较老牌的一个滑雪场他投入也很大他也一直被学友誉为是崇礼最爱造雪的雪场就是因为他的创始人本身也是个滑雪的爱好者他成立应该有 20 年了他前面都在亏损

等于说十几年一直都是没有赚到钱他本来是计划着 20 年是能够 break even 能够盈利的但是 20 年遇到了疫情我不懂他现在盈利没有但是我当时看到的那个文章讲的是他到 19 年是没有盈利他已经是崇利现在客流量最大的学场之一而且他又是这么老牌的学场他的综合配套包括酒店餐饮其实都很成熟

哪怕是这样的学场它依旧没有办法轻易地盈利你就更不用说一些新开的学场它可能都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严重的亏损期所以为什么学场需要

比如像提供教学服务提供餐饮服务或者提供一些其他的休闲娱乐的服务来扩展它的收入来源甚至我看富龙今天还搞了企鹅就是还搞了一个迷你动物园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吧其实很多学友大家也都理解有时候觉得说怎么雪漂感觉有点贵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雪场它首先得要能够生存

它生存了下去之后呢你才有地方去滑雪这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像这种重资产投入的这种产业它本身是有一个回本的周期它不像是轻资产投入了我可能随时有收入了我就能够开始盈利或怎么样它的盈利周期其实还是比较久由此它带动的相关产业它的链条是发散出去的它本身有一个传导的时间

你看现在虽然说冰雪经济很热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什么上市公司很少吧如果把安踏算的话安踏只能算勉强因为它是一个大的集团它只是其中一部分运动消费的对但你说有没有专门做冰雪这个行业包括当然不限于比如像酒店或者是开发商或者是 Burton 这样的装备的提供商我觉得现在还是比较少它本身还是相对小众所以

所以说靠学友们的热情呢是能把场子炒热但是可能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比如像高附加值的服务的提供比如像教学我觉得这个是可能学生未来应该要重点投入或重点开发的地方因为本身它是一个人力投入型的这种服务嘛其实你要服务到位的话

它没有什么固定资产投入它是一个服务业至于像餐饮呀或者住宿这些本身它就是一个常规性的服务业没办法在上面获取太多的超额利润尤其现在各家都很卷我觉得今年我观察到一个最大的消费的变化就是今年全部上抖音全部搞团购大部分的酒店都是搞住华套餐对都是送对就是你住就送雪票这样的话对于酒店和学校还要分成

这样来看的话就是又压缩了利润空间利润空间等于说是有一点点像这种花钱赚吆喝的这种所以我们会发现比较资深的学生就会看今年谁团购上了多久壁垒那个学场因为人肯定很多对而且你人多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保证他的体验另外一个就是这几年如果大家有观察到就会发现运动这个行业呢也是经历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比如像最开始飞盘火锅一段时间户外露营他们能不能上运动两说的

每一年的流行其实都有点变化其实我个人认为滑雪最热的那个时候已经过了是奥运会呢我觉得是在奥运的前后的时候是最热的谁都想去体验一下当然可能很多人也都是潜藏者子了今年可能像户外骑车呀还有那个打网球受到郑清文的那个影响其实每年每年还都会有变化经过沉淀之后呢可能留下来更多的就是更加爱好或者说想要去进阶对于这部分的学友或者消费者

怎么样能够获得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或者说提升消费的层次可能是未来滑雪这个行业要思考的毕竟我们刚才讨论过现在学我们的消费观都是很双标的愿意在自己身上多花钱但是不愿意在商家身上多花钱因为信息差总是在慢慢地被削减嘛

所以呢我就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提供更加透明化的服务以及更高水平的这个服务应该是未来这个行业要转型或者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据你们了解现在海外或者说全球来看有没有发展的比较成熟的这种冰雪经济或者说滑雪经济的地方

或者说你们滑雪人的圣地我觉得每一个我去过的雪场包括去比较滑雪有名的国家其实大家都在摸索的一个状态吧因为经济的状态包括大家的一个消费习惯收入情况这些都不大一样我并不觉得这个能够去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以我最熟悉的崇利地区来说

崇利是一个张家口的一个县以前其实也是全中国游民的贫困县百强的贫困县我们小称非常严寒的一个地区海拔特别高也没什么种植庄稼也没什么工业人口十万但是崇利发展到现在有九个滑雪场非常非常多的一个数量我觉得各家雪场在卷不管是卷服务还是卷价格其实对学友来说都是好事因为你的成本下去了你的选择变多了

中国来说这一方面做得还是特别好的像在日本可能你吃得好住得好可是它的各种配套设施就比较贵那新西兰可能就是比较远它的设施跟餐跟酒店都比较差但是它的雪它的地形又特别多

所以各自有各自的一个发展的优势跟劣势吧今天也是借这个机会帮大家轻微地揭开滑雪经济的面纱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无论是参与到这个运动中来还是说把自己事业安排在这个运动中来 Karen 老师最后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点比如说现在国家对于这个领域的支持或者说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比较关注的赛事的一些看点是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国家政策的部分,现在国家特别是文旅这一块,它还是非常鼓励各大城市去盖学场,并且它会有一定的资金的补贴,所以学友们可以用比较合理的一个价格去参与到这项运动上面。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单版跟双版滑行的教学考试国际证书。

会有更多的人可以系统地去参加这个考试并且成为一个在中国合规合法的一个教练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它会是一个入门的门槛它可以让更多人安全地合理地去接受滑雪教育这件事情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赛事的部分像明年会有一个比赛在中国的北大湖会有一个叫 X Games 的一个比赛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特别棒的一个比赛在一月的时候在美国的阿斯本

会有 XGAME 全球战的一个比赛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赛事会有各种大神在跳台上飞还有亚东会包括 26 年的米兰的冬奥会其实都可以关注一波我觉得通过关注赛事也是提升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了解像我现在其实就看到比如像苏一鸣他们在台上飞的时候虽然我要达到那个基本上是遥遥无期了但是总会给自己很强的一个精神上的

叫精神弹蹦吧就是给自己很多鼓励自己的力量让自己进一步地去努力吧朱老师真的好好学对 非常有自驱力梦想还是要有的如果说一个家庭要培养出一个苏玉明这样的孩子大概需要花多少钱呢因为之前郑亲文的那个不都是网传 2000 万吗那比如说像苏玉明这样的选手呢这个数字我觉得有点危言耸天封建有人对

你每一天的教练的培训包括你的机票包括你南北半球来回飞因为苏伊明在夏天也会去新西兰他的冬天要么就是在日本要么就是在中国崇利或者是东北去做训练他会有自己专属的一个医疗团队会有自己的一个市场的宣传包括教练的团队赞助商

所以整个下来的话风险有人是非常难以计算的他的那个级别跟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身边的这些朋友的一个级别是很难去做计算的我只能分享一下我个人如果说我在新西兰全职的去投入做这件事情的话每个月至少要五万人民币我们叫乞丐一样的滑雪盖滑用盖滑的方式去做这件事情至少也要用到五万的一个投入但

但我觉得可能未必每一个家庭都要把自己孩子往上出一名或者是国外领教育培养那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未来中国滑雪运动可能要努力的方向当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当然可能也得益于他们人可能比较少吧就像我们福建小孩打羽毛球一样的很普通的爱好放学了就去雪场可以滑从小培养的这种爱好就变成一种真正融入大众生活的一种当然我理解这个可能对于北方的小孩会更容易实现但是对于南方小朋友也可以继续选择

大羽毛球也可以选择去室内滑雪场去体验滑雪的运动很多人可能把小孩送去学习要么就说下一个苏玉明要么就是谁谁如果真的抱着这种非常带有目的性的去学习这项运动的话那可能付出的成本目前来说还是挺高的但如果真的只是享受这项运动

只是真正地去体验一个心流的感觉那可能它的成本还是大家能够 hold 得住的今天内容也非常非常多有很多很多的内容是值得我们之后专项领域深入探讨的作为滑雪小白来说我也是收获了非常非常多的知识感谢两位老师今天的精彩分享感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