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美:我观察到文涛这几年变化很大,以前他给人的印象很不好,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说明媒体和公众的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也反映出个人形象的塑造和改变是可能的。
我曾经在杭州海关遇到过杂志被认定为违禁品的经历,这让我体会到文化产品流通中的审查和限制。这和文涛在香港做节目时遇到的情况类似,都反映出不同地区对文化产品的不同管控方式。
窦文涛:我以前给人的印象很不好,现在已经改变了。这几年我改变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了。以前在电视上讲黄色笑话,是因为当时没有观众反馈,在香港做节目时也没有接触到内地观众的反应。现在,我不再讲黄段子了,要讲黄色电影了。
电影《茉莉花开》因为投资方纠葛而迟迟不能上映,这反映出电影行业的复杂性和一些作品的难产状态。另外,《爸爸》和《鬼子来了》等电影也面临类似的困境,这引发了我对艺术作品审查和好坏裁决问题的思考。
在文章出版方面,我也遇到过审查问题,例如调侃刘晓庆和批评北大都被要求修改或删除。这让我思考谁来决定哪些内容可以发表,以及审查标准的合理性。
我在罗湖海关经常因为携带香港报纸而遇到麻烦,这让我体会到海关检查物品的标准和执法者的素质有关。韩国在军事独裁时期对左倾刊物进行严格审查,以及我在北京机场遇到苹果日报被扣留的经历,都说明了不同地区对文化产品的不同管控方式。
电影《茉莉花开》在上海的上映被推迟,可能与《理发师》有关,这反映出上海电影市场对本地电影的保护。这让我思考上海市场对外来势力的保护性,以及这种保护是否合理。
孔庆东:上海保护本地市场是经济学角度的正常现象,任何强国发展初期都需要保护自己的市场。这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不好时不能什么都吃,国家发展初期也需要保护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政策保护,坏的东西会占上风,劣币驱逐良币。上海这样做,恰恰是一种现代思维,并非排外。他们有自信,有自己的好电影,所以要保护自己的产品。
上海市场门槛很高,但对好的东西很欢迎。很多人觉得上海人排外,其实他们是用经济学的标准来衡量外来事物,达标就接纳,达不到就不接纳。
对文化产品的判断可能失误,但对《茉莉花开》的推迟上映是经济利益的考量。上海保护本地艺人是正常的,但门槛可能过高。台湾本地艺人流失严重,很多台湾走红的艺人都是外来者,这反映出台湾本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韩国保护本土产业,买本土产品,对外国产品征收高额附加税,这说明任何地方要保护自身优势,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上海书市本地作者的书卖得比外地作者的好,这反映出上海市场对本地文化的偏好。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