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0060427 丛飞及中国的公德心现状

20060427 丛飞及中国的公德心现状

2022/7/23
logo of podcast 锵锵三人行 (98-10年)

锵锵三人行 (98-10年)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香港闲人
Topics
香港闲人:丛飞的去世让我深思,他是一位活菩萨,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贫困儿童,自己却生活贫困,这种善行令人敬佩却难以理解。我试图从佛教的‘视线’角度解释他的行为,他以身作则,成为人间真善美的榜样。深圳全市学习丛飞精神,但这种宣传方式可能存在问题。王安忆的小说《小暴装》客观展现了农村好人好事被拔高为意识形态英雄的过程,引发了对宣传的反思。小说解读存在多种视角,既可批判也可歌颂。我们应客观看待好人好事,不应过度关注动机,而应关注其行为本身。大陆地区对好人好事的宣传比香港更持久深入,香港媒体宣传受市场影响较大,缺乏持续性,以徐步高和曾国恒为例,媒体更关注前者,因为其事件更吸引眼球。福州警察烈士事件引发了我的怀疑,我对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产生疑问,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复杂心态。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质疑,一部分源于英雄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一部分源于近年来曝光的各种内幕。对历史故事和革命经典的质疑,一部分是合理的,一部分是由于惯性思维。应该宣传好人好事,但宣传手法需要改进,要更贴近民心。香港和大陆的媒体宣传都存在问题,香港媒体缺乏持续性,大陆媒体过度宣传容易导致麻木。美国对英雄人物的宣传方式与中国不同,好莱坞电影通常塑造反政府反警察的英雄,政府很少直接参与英雄人物的宣传。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对英雄人物的宣传各有各的问题。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很多被官方记录的英雄烈士,但人们更记得住的是民间流传的英雄人物,如关公、武松、花木兰等。香港东华三院的慈善模式,结合了民间力量和市场机制,在鼓励慈善方面取得了成功。宣传好人好事需要好的手法,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并经受时间的考验。即使是英雄人物,也并非完美无缺,应该呈现其真实的一面,包括缺点。

Deep Dive

Chapters
主持人从丛飞的去世引出话题,讨论丛飞捐款助学的行为,并试图从佛教的“视线”概念解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 丛飞累计捐款捐物三百多万资助贫困学生,自己家境贫寒,去世后还捐献了眼角膜。
  • 主持人试图用佛教“视线”概念解释丛飞的善举,认为他是菩萨在人间的化身。

Shownotes Transcript

20060427 丛飞及中国的公德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