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我作为记者亲历了2006年黎巴嫩战争,在贝鲁特街头采访时,我没有穿防弹衣,只带了一个佛头作为护身符。这反映了当时战地记者的生存状态,以及我们对战争的无力感。采访真主党高层时,为了安全,我刻意隐瞒了采访计划和地点,这体现了战地记者工作的危险性和保密性。战争严重破坏了黎巴嫩人民的正常生活,婚礼等重要仪式都受到影响,但黎巴嫩人民依然顽强地生活着,这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以色列和黎巴嫩同处地中海沿岸,拥有相似的自然环境,但却始终无法实现和平共处,这令人深思。
在战争中,我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共同的痛苦和绝望,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黎巴嫩人,他们的哭嚎、绝望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只是语言不同。这让我不断地思考战争的原因,以及和平的可能性。
颜明:我亲历了2006年黎巴嫩战争,在以色列和黎巴嫩两地进行了采访报道。在以色列,我目睹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也看到了以色列平民在战争中的恐惧和无奈。在黎巴嫩,我亲眼目睹了以军精确制导炸弹的巨大威力,以及其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我同情以色列平民的遭遇,但他们的恐惧与黎巴嫩人民在精确制导炸弹下的遭遇不可同日而语。我曾两次近距离接触以军部队,一次是炮兵部队,一次是步兵部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以军的强大实力。以军先进的武器装备令人震撼,但同时也是造成巨大杀伤力的凶器。尽管以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远超预期,真主党的力量也超出了预料。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其背景是真主党长期以来对以色列安全的威胁,以及黎巴嫩政府的软弱无力。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激起了黎巴嫩人民的强烈反感,其初衷未能实现。在特拉维夫,我看到了和平景象与北部战场残酷现实的鲜明对比,这让我感到震惊。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