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歡迎收聽第二季第一期的哩哩叩叩。
在春節期間,Sophie和Shawn又重新體驗了牙牙學語的快樂,在長輩的指導下,我們磕磕絆絆地拾起了母語。 Shawn說,即使說的很爛,但長輩們都非常開心,像小時候學中文那樣,指著家中的物件,一一為我們翻譯。
當年輕人在校園、職場總是用中文交談,母語逐漸退出生活的主舞台,除了過年回老家與爺爺奶奶交談外,我們很難再聽到這樣的語言,也很難用它去表達、去感受、去連接彼此。或許以後,它會像眾多歷史遺跡一般,塵封在博物館裡,或是悄無聲息地被人們淡忘。
在這期節目中,我們討論並分享了以下幾點:
📌 為什麼年輕人都不太會說母語?
📌 隨著時代變遷,母語消失是種「客觀規律」嗎?該如何保護母語?
📌 如何從被長輩唾棄「年輕人都不會說母語」,搖身一變成為母語小天才?
_
時間軸
02:23 母語和方言可以劃上等號嗎?3人的母語是閩南語、閩北語還是中文?
14:37 那些「說中文」的故事:當老師要通過國語考試、講方言被罰勞動服務、記憶中班上咬字清晰的國語朗讀代表
20:53 父母和子女交談時會有語言教育焦慮嗎?不說母語卻說英文的原因是?
30:08 如何保護、推廣、學習母語?
43:08 語言的消亡是種「客觀規律」嗎?3人對「保護母語/方言」的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