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街道名稱,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條街?三月的主題是「漫遊」,我們首先從城市街道的名稱開啟這趟漫遊之旅。
我們閱讀了美國作家迪兒德芮.麥斯葛的《門牌下的真相》(the address book, what out street addresses reveal about identity, race, wealth, and power;简体書名為《地址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街道名稱不再是一個定位的工具,命名的背後,是政治的較量和經濟的運行,影響的不僅是迷路尋蹤的人們,更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我們。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為街道命名,兩岸邏輯大不同
2、誰上台,誰就有權決定街道的名字
3、諧音梗大爆發,我們把摸乳巷變成money巷
時間軸:
4:40 地址不僅僅是定位,還是社會的通行證
6:50 長輩的認路管道:不記得地名,只看參照物
9:50 各國命名街道的差異:人名、數位和區塊法則
12:08 台南路名的規則:歷史地理、政治、排列組合
18:36 上海街道名稱跟租界有關?最常用來命名的歷史人物是?
25:30 台北街頭名稱出現桂林、重慶、南京……怎麼回事?
31:55 街道的經濟内容:商品即街道名
34:05 彰化的摸乳巷,為什麼會有這個名字?
38:01 屏東的辭職坡,背後有什麼典故?
42:01 街道名字的背後,更是一種紀念與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