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啟人生不是為了讓現在的自己活得更好,而是為了擺脫現有的人生,這個人該怎麼活?這是小說及電影《那個男人》中某個人的故事,也讓我們想起生活中某些「想成為別人」的日子、因為「我是我」而覺得尷尬的時刻,還有勇氣迸發的瞬間。
本集話題
➡️ 巧妙遊走在暴雷邊界的《那個男人》解析
➡️ 那些因為我是我,而感到格格不入的時刻
➡️ 重啟是勇敢爭取新的人生,還是逃避過去?
節目中提到的文章
➤ 換日線|【特別報導】「我也想當日本人!」被歷史留下的「在日朝鮮人」是誰?為何至今仍飽受歧視?
➤ 轉角國際|日本關東震災94周年 揭開虐殺朝鮮人的黑歷史
➤ 思想空間|朴鮮姬:我在日本讀過的朝鮮學校,和記憶中的柏青哥
底圖出處 René Magritte, La Reproduction interdite, 1937. Oil on canvas, 81.3 × 65 cm.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Rotterdam.
時間軸
01:06 簡介電影《那個男人》,以及忍不住一直心動
05:39 有時想變成別人,是因為看上他的皮囊
07:57 想要看起來「兇兇的」,其實早就是啦
10:43 和嚮往的人做一樣的決定,卻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權
13:00 讓律師城戶不安的身份印記:在日朝鮮人
19:01 準「在荷中國人」的擔憂、在歐洲酒吧的不愉快經驗
21:45 身上有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標籤,還有朋友的尊敬
25:27 小學時突然感受到階級鴻溝,於是不說話、只觀察
31:57 因為敏感身份陷入尷尬對話時,你會保持沉默嗎?
33:36 忍著身體顫抖,為相信的價值觀發聲
40:42 拋棄過去重啟人生,和堅持現有身份生活,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