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天,都將是你餘生最涼的夏天。」這是成大建築系教授林子平在談都市熱島研究時,時常會放在簡報中的文字,旁邊通常會附上一張紅通通的都市氣溫地圖。
林老師說,向政府官員科普高溫研究半天,衝擊力比不上秀出氣溫地圖。有了圖,人們就會比較「為什麼某縣市/區域特別熱」,更想積極找解方。地圖萬歲!林老師稱其為「圖資的正義」。
展現圖資的正義,是為了弭平升溫帶來的不正義。這集哩哩叩叩,我們邀請林子平老師談他六月底出版的新書《溫度的正義》,帶大家認識都市熱島效應、了解溫度的公正轉型之路,以及思考冷氣究竟要開幾度比較ok......
本集話題 -
1、什麼是溫度不正義?都市熱島怎麼退燒?
2、認真研究固然好,溝通得找新方法
3、氣候研究的「職業病」(或開啟斜槓人生?
書籍資訊 -
1、書名: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2、作者:林子平
3、出版社:商周出版
時間軸 -
00:49 科幻一下:「涼爽的溫度」值多少錢?
05:00 有人快樂吹冷氣,有人住家被淹沒
06:46 有色人種易受高溫危害,和種族隔離政策有關
09:28 台灣也有溫度不正義的問題嗎?
11:28 從南港騎到萬華,溫度差直接迎來世紀末
12:43 都市熱島關鍵字:地表、風、樹、冷氣
15:48 倫敦200年前就發現都市熱島效應,然後……
18:16 都市該怎麼降溫?氣候醫師開四大處方
24:21 解方就在那,怎麼讓做事的「人」動起來?
29:38 為了政策溝通,用力實踐「圖資的正義」
33:31 腦中記滿關鍵氣候數據,有問必答!
35:40 除了當學者,還身兼「溫度警察」和「溫度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