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一開始,烏烏醫師對平均25歲、尚無任何孕產經驗/規劃的哩哩叩叩團隊,丟出一個犀利的提問:「為什麼關注產後憂鬱這個題目?」而我們也想知道,在專科化的醫療訓練下,烏烏醫師是怎麼從本職的婦產科工作,關注到產後憂鬱議題?
對彼此的好奇,碰撞出這一集精彩的節目,我們從孕產迷思聊起、慢慢討論到烏烏醫師在粉專收到的產後低潮來信,也思考面對產後憂鬱時,除了個人的同理和支持,社會可以有哪些更積極的行動?
這集節目中,我們聊了:
➤ 關於產後憂鬱,烏烏醫師的診間觀察和「售後服務」
➤ 從科學和政策角度切入,看產後情緒低落的可能成因
➤ 烏烏醫師想開拓的孕產知識科普受眾,為什麼是學生族群?
時間軸:
01:26 烏烏醫師對哩哩叩叩的好奇、在診間觀察到的孕產迷思
09:55 產後低潮來信分享1:不想讓別人抱孩子,是我太小家子氣嗎?
12:19 產後低潮來信分享2:親餵母乳為什麼讓人壓力這麼大?
28:30 烏烏醫師觀察產後憂鬱討論風氣的變化、政策建議、如何陪伴
33:19 同理與真實:認識身體很重要、年輕媽媽的孤單感、以女性視角出發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