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ing different languages can trigger personality shifts due to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For example, Renee found that she becomes more playful and expressive in Chinese, her native language, while she becomes more formal and assertive when speaking Dutch or English. This is often because certain behaviors, like emotional expression or boundary-setting, are learned in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s.
Living abroad can lead to changes in communication style, such as adopting more direct or indirect ways of speaking. For instance, Renee learned to say 'no' without giving a reason in Dutch culture, which contrasts with the Chinese habit of providing detailed explanations. Additionally, Jinghan noticed that in Japan, she became more indirect and apologetic in her communication,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emphasis on politeness and avoiding conflict.
Living abroad often leads to significant lifestyle changes, such as valuing work-life balance, embracing solitude, and developing self-sufficiency. Renee highlighted how she learned to appreciate slower-paced living in the Netherlands, where shops close on Sundays, contrasting with the 24/7 convenience of China. Jinghan, in Japan, found joy in cook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aesthetics of food, reflecting the Japanese emphasis on seasonal ingredients and presentation.
Living abroad can reshape one's views on life and death, particularly in cultures with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or religious backgrounds. Renee shared how the Dutch approach to euthanasia and palliative care made her rethink the dignity of death, contrasting with the more aggressive medical interventions common in China. Similarly, Jinghan noted that Japanese culture, influenced by Buddhism, views death as a natural part of life, emphasizing acceptance and the beauty of impermanence.
Both Japan and the Netherlands emphasize strong personal boundaries, but in different ways. In Japan, boundaries are maintained through social etiquette, such as avoiding direct confrontation and respecting personal space. In the Netherlands, boundaries are expressed through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a focus on individual autonomy. For example, Dutch people rarely intrude on celebrities' privacy, even in public spaces, reflecting a cultural norm of respecting personal space.
Japanese culture promotes the philosophy of '物尽其用' (making the most of things), emphasizing simplicity, practic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consumerist culture in countries like the U.S., where novelty and abundance are often prioritized. Jinghan shared how living in Japan made her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using items until they wear out, reflecting a broader cultural respect for resourcefulness and minimalism.
我是 Renee 我在荷兰我是静涵坐标东京我是曼丽这里是法国里昂我的夜晚是你们的白天可就算相隔万里也不妨碍咱们聊天呀欢迎收听时差八小时
欢迎回来我们的时差八小时我是住在荷兰阿姆斯丹的 Renee 我是住在日本东兴但是心马上要跟 Renee 飞回到中国的静寒你跟我一起回去吧我们去上海吃小笼包哎呀那个泻粉小笼等我带我去
我怎么给你带点回来呢今天呢我跟静涵两个人呢要来聊一聊海外生活对我们的变化那说到这里呢刚才静涵也说了我马上要回国了这就又让我想了一想这么多年在上海和国外的生活中跳脱我到底被改变了多少而我自己本来的样子又被保留了多少呢
为什么我会想要聊这个话题呢静哈你知道翠娃对吧我知道我知道她的中文译名突然变成这个我愣了我愣了一秒钟
这话跟我们一样仅跟我们的潮流也做起了播客真的他最近呢是采访了参演黑豹的女演员 Black Panther 就是 Lupita Nyong'o 我这才知道其实 Lupita 她本人是肯尼亚人因为之前听她的采访感觉就是妥妥的美国口音嘛所以我也没有多想我觉得肯定就是一个 African American 然后他这次在对话中提到他自己刚来美国去读 Drama School 的时候是努力的去学习美国口音
然后等到真的学成他回到内罗币他的小外甥却用肯尼亚口音的这个英语跟他说 Why are you talking like a white people 啊太可爱了对然后这么一来就让我开始思考了我说这么多年在国外生活我们的声音啊生活方式啊处事态度啊思维逻辑啊甚至是个性是不是都有可能在当地环境里面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嗯
你刚才说的那个例子 Renee 突然让我想到我在大学毕业在央视开始播新闻然后回到老家跟我的高中同学聚会他们说你为什么说话这样呢你能不能好好说话就是他也会感觉到那种
你怎么精枪精味的我没学呀可能那个也是因为学校里面的这样的专业的训练然后再加上职业的这样的一个规范吧所以其实就跟那个小侄子一样嘛说你怎么说话像一个白人你怎么说话像一个北京人了对对对
所以这些问题就聚焦来看我们就发现自己来时的路发现有些改变其实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今天就由浅入深的从不同的几个角度来聊一聊这些生活对我们的改变当然改变本身也并不尽然都是好的所以如果说到不好的我们也不回避我们努力的剖析自己对 这个改变其实是一个 neutral 的事情
其实 Renee 在说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说其实我蛮有话想讲的而且之前我还做成了一个短视频放在我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面
对那你不知道我被骂的呀这是一个很 neutral 的事情很中性的事情你为什么被骂呢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来骂也有很多人在喜欢不是还好还好我放心了来骂的人都是一样的一个点就是说为什么要去日本日本那个什么排放核污水你为什么要改变等等就是这么一个点就可以骂你哇
你都被放到这么大的宏大叙事里面去了你太重要了金海哦 是呢我今天在咱们的节目当中不但要说来了日本之后我的变化而且我还要说得更细致一些好的 我们抽丝剥茧好 首先第一部分呢我们就比较浅的先聊一下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吧那肯定就是语言方面嘛我发现一件事情就是我在说不同语言的过程当中
会出现某种程度上性格的切换真的你有没有这个变化人家我是很好奇你在说荷兰语和说中文上海话英文之前有一些什么样的性格上的变化其实首先发现我有这个变化的是我的舅舅啊
几年前当时我是在上海休假期间就有一个电话然后我当时是用荷兰语夹带着英语在那里就不停地切换说完那个电话的然后当时我舅舅就在旁边说我来听听看他到底说了什么等我打完电话他说他发现我在不同语言切换的时候其实感觉呈现出了两个不同个性的人
他是这么评论的啊他说我说中文的时候呢就更加活泼一点更加丝滑一些那肯定嘛这是母语嘛对吗对而且发音在相对高音的深部哦
可是我说英语的时候我说荷兰语的时候感觉我要正经很多发声主要是在相对低音的这个部分咱就好专业呀这个评论是非常专业的真的当然我觉得这个判断其实也不排除是跟我当时对话的内容是有关我应该是在谈一个比较正经的事情
但经由此事呢我就回想了一下我的确就认同这个观点了我觉得在说不同语言的时候的确会表现出两面性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也思考了一下就是我在西方生活之后有一些事情是我在不同的语境下面习得的所以在说这些事的时候我的样子会很不一样举个例子哈就是在情感表达上面我发现我自己用英语更敢于表达自己嗯
我记得我跟大家说过,我看过一本名字叫做 Permission to Feel 的一本书,在一期就是介绍书的这个节目里面。那从这本书里面,其实我是学会了原来在情绪发生的时候呢,可能表现形式相同,但它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当你出现情绪激动的时候,有可能是恐惧,也有可能是愤怒,甚至也有可能就是仅仅就是被惊到了。
那这些细微的差别其实是在我说英语和荷兰语的语境里面才学习到的包括怎么样去建立边界感啊怎么样面对冲突啊怎么进行艰难的对话呀这些基本上都是成年之后在非中文的语境中习得的还有呢就是在多年的工作关系里面也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在中文的世界里面啊可能我就是那个还是心怀赤子之心的人还没有被这个世界的纷扰所打磨哈哈
但是在说其他语言的时候呢你就变得更成熟了对 更加坚定更加 assertive 一些可能这也是用低音部的原因吧
很有可能你这个分析很有道理我回应 Renee 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普拉提课的老师因为我上普拉提课呢我其实是一个全日文的一个环境然后但是这个普拉提老师呢他在澳大利亚留学过很多年所以他其实英文特别的流畅那他就会特别到我这儿来用英文来给我指导一下每当他说到日文的时候他那个 pitch 特别的高英文特别的高
日本女生的 pitch 极高她们很擅长用那种假声的音区特别是在从事服务行业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比较高的这个音区其实它带有一种 mask 的感觉就是它有一种服务性的有一个面具的感觉不是她真实的一个自己
但是在日本很普遍可是每当他走到我身边来用他的英文来给我纠正的时候他的声音完全变了是一个非常 smoky 的很成熟的一个声音也是比较低音低音部了对吗很低音然后下课之后我就跟他去交流这个事我说你知道吗你不同的声音呈现了不同的 personality 然后他就一直在笑他说哦这个太有意思了另外一个发现其实是在我们家玩他爹身上嗯
当年我在认识他的时候其实我就发现了每当他在说英文的时候我都觉得啊 such an asshole 就是怎么这么讨厌有的时候我还想说哇好 sexy 啊声音好低沉啊没有没有就是说他的那种非常的自由然后很喜欢开玩笑非常的喜欢讽刺可是每当他说到日文的时候
天哪他变成了一个谦谦君子难以置信就他整个的身体语言都发生了变化鞠躬啊脸头啊然后用最长的那种敬语在跟别人交流和打招呼啊你就觉得这个人分裂了吗所以一个语言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非常的深入的
然后再说我对我就好奇了在你自己身上有没有观察到什么样的变化还真有我来了日本之后呢我发现我声音的音量变小了一些因为在日本呢普遍的这个社交环境当中都是用那种比较低的音量
还有比较温和的语调就是那个 tone 都特别的 gentle 对吧我现在其实也有一点点这种因为他们都要很讲礼貌嘛就是你那个声音如果是底气很足的我都感觉在这跟人家有点格格不入所以我那个气息要稍微收一点也是因为你的工作的关系是不是你的这个喉结部分的肌肉和你用胸腔发力的这种能力就很强所以你必须得 low 着一点
就这样稍微松弛一些稍微松弛一些然后第二个呢就是我发现语气词和停顿也会用的比较多在日文当中有很多的一些语气词我记得原来好像咱们的节目当中也提到过一些我记得记得或者说
就是那种赞成别人的那种词那是赞成别人的对你也可以在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回应别人的时候怎么说万用的词对在你们的交流的过程当中它有一个空你可以填上对填空的词没错它表达了你正在跟对方一块在进行思考啊然后你很谦虚啊你听到了呀听到你了
所以我感觉我现在有的时候在倾听别人讲话的过程当中也会添一些语气词然后第三个呢是我感觉我的那个副语言也这么多什么叫副语言其实这是我们在学播音主持的时候她的一个比较专业的一个名词她其实是指除了语言本身之外的沟通手段比如说你肢体语言表情
微笑点头等等在日语当中副语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文当中大家就是都在点头嘛一直在点头对吧不但点头还鞠躬还有就是日本人的嘴角一直是呈向上的微笑的一个状态这个其实也是表达对对方的一个关注和尊重
在电车上就自己坐车的不是在跟别人交流的比如说日本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我发现他们在其实一个比较放松的一个状态下自己的面部表情也是上扬的半微笑的一个状态所以我有的时候也会提醒自己
因为我们平常好像思考的时候比较多有时候会不自觉地皱眉对吧我就会提醒自己要把眉放松然后呢最好嘴角有点上扬在做了这样的一个表情的调整和管理之后其实不仅仅是你在跟别人在交流感觉是对对方的关注和尊重其实对自己来说你只要一调整你那个面部表情其实你的状态和心理都会有一些变化
这件我有感触我也会这样子因为现在开很多的视频会议你就更经常的能够看到自己的表情然后我发现我其实是一个专注力比较高的人但是确实就有这个问题当我的专注力很高的时候
哎呀这个脸部的表情好凝重啊接受到这个表情的人可能就会觉得他是不是不同意我呀其实也没有其实没有你只是在思考对我是很专注地在想这件事情然后我有时候走在路上现在这个天气也就秋风袭袭的有时候就很舒服嘛然后看着眼前的这个颜色季节的变化有时候我就会想着想着就很开心在路上走着突然
突然之间发现迎面走来的那些人也会看着我微笑我一开始没有意识到是为什么后来发现应该就是因为我对着这个世界在微笑于是世界也对着我微笑起来了嗯
真好这点是一个挺好的提示就面部表情管理不是说只是在上镜的时候需要做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稍作调整对我们的生活也会有一些不经意但是又是比较美好的变化另外
另外一个我语言上的一个变化就是我其实挺 blunt 的一个人但是来了日本之后我发现我这种直率表达的时候会少一些我会更婉转一点在日本就是大家都很含蓄很间接比如说他很少会直接的否定对方因为要考虑到对方的一个感受所以我现在其实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这种影响
虽然我还是我的个性可能很难真正的改变但是在表达上面的时候我会这个直率的表达会少一些然后会更婉转一点这是更成熟了还是更圆滑的也不知道对是也让我想到我自己的一个变化
因为我生活在一个以直率出名的国家和文化当中嘛我觉得助长了我的习气因为我也是一个说话很直的人当年在中国的时候就觉得哎呀这一个挺不适应的因为其实咱的文化里面也有特别含蓄的部分嘛对吧就话不点破不说穿之类的对然后当时就觉得哎呀这不舒服后来来到了荷兰之后就发现哎怎么有种回到母亲的感觉哈哈
很开心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我说哇好舒服啊这个地方是的所以我说助长了我的习气嘛我说话就会很直可是我最近啊我也是受到了一些新的
感悟就是也许荷兰人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这么直所以我对他们的精神是学到了他们的皮毛没有学到精髓因为也会有人就告诉我说可能有些话不能够说的这么直白我说你们这不是假装自己很 blonde 但其实又不真的这么去
实践吗我现在是处于一个还没有完全的学到他们最精髓的就是说这个点到为止这个点究竟在哪里可能只能说荷兰人是相对来讲比较的直白就相对于其他文化所以如果说日本对你的改变是让你变得更加含蓄了而我呢让我说话直白是一种很好的我想要表达的方式可是也的确让我最近这段时间里面
获得了一些教训就是你也不能太直白而且 Renee 我发现除了我更婉转之外我更容易道歉了认错了这个错不一定是说我真的意识到说哎呀这是一个很大的错哪怕我觉得给对方带来了一个特别小的麻烦比如说改变主意了这事我已经答应你了但是我可能临时稍微有一些什么样时间上的调整我觉得哎呀太不好意思了就是
就感觉日本的这种东西就是因为他们对时间呀对于给别人添麻烦呀是特别特别的看重的就是道歉不仅仅是表达歉意的方式它也是一种礼貌就是造成别人的 inconvenience 了嘛对但是呢由此而来我发现我有一个很细微的一个变化就是如果对方在做了什么事之后他没有道歉我就会觉得这个人好愚弃啊对我就会觉得这个人
好没有礼貌啊最终会影响到我们度人度己的这个标准对啊当然我不会说出来因为我不是更婉转了吗可是我就会心里觉得说这是好没礼貌对
对没有关系我们所谓的 non-judgmental 就不要随便的去评断别人并不说你在心里不这么干只是做一个很体面的人你不把它说出来因为事实上面我们每遇到一件事其实都在用套到自己的这个意识形态啊自己的价值观念里面去评断一下对吧但你可以 hold your comments 就不要告诉别人就行了哈哈
对 是的刚才季涵提到了一点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说音量的高低可能在说不同语言的时候也会有不同我觉得我好像也是这样子的就是说西方语言的时候我的声音就会稍微的洪亮一些我有时候也会觉得荷兰人说话声音太小就是挺波躁的那种太大了对对对相对日本来说在荷兰这边大家说话的声音肯定是会更响一些嗯
然后我也习得了荷兰人的很多语气词有一些有点傻里傻气挺村的那种就举个例子来讲最经典的就是他们说什么事就你说的是哎对吧我这边说的就是嘿嘿好可爱哦就是我走进一个房间然后看到一群人对吧就还什么话都没有开始讲之前
就彼此看见了就先来一句嘿嘿就对过眼神知道都是本地人
而且因为荷兰语跟英语是比较相似的语言都属于是日耳曼语系所以有很多的词啊或者是很多的表达方式是互相可以借用的可是也有一些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我呢就我很喜欢去捕捉这些完全不同的地方然后呢还会拿出来就是跟别人去说到就变成了我去教育荷兰人的方式
举个例子我举个例子就比如说荷兰人不是很高吗可是在荷兰语里面其实没有 to 这个词的相对的说法因为在英语里面是 to 跟 long 这两个词是表达的是类似的意思可是语境是不同的对吗就比如说你肯定说一个人很高你就会用 to 这个词
但是在荷兰语相对里面它是没有拓这个词它只有浪就是无论是时间的长短还是人的身高的高低它只用一个词浪然后有些人就会听到这个好奇怪对 他就会跑进来跟你说你好浪啊
我是一个很浪的人对然后另外一个例子呢就是英语里面 learn 跟 teach 这两个词是不一样的对吗就 I learn somethingfrom somebodyI teach somebody something 对吧就说成英语课了就是你教别人和你学这两个词是不一样的
荷兰语里面没有啊荷兰语里面只有一个词就是 led 就是无论是你教别人还是别人跟你学都是同一个词所以你就会听到别人跑进来就是说 I will learn you something 其实他的意思是 I will teach you something 教学相长啊你别说人家这个语言还是很有哲理的哦原来在这等我呢教和学是一个意思嗯
刚刚 Renee 提到了音量和音高前面我也说咱就说的这个非常的专业我也来解密一下为什么我在说日本的时候经常被我儿子吐槽他说妈妈日文是很平的你为什么说的起起伏伏的平则有调对这个其实是因为每一种语言的音调模式是不一样的你比如说我们中文它就是通过音高的变化来区分词意的就是我们有阴阳赏去嘛
但是在日文当中是没有这个东西的所以我经常听我儿子在说日文的时候觉得他嘴巴是像胶水粘住了一样口腔不完全打开对他的口腔打开度是很低的所以作为我们母语是中文的人我们对于这种音高的变化非常的敏感所以这些东西你看语言结构其实会影响这些音调的还有呢就是社会习惯和礼仪
你比如说在西方你在公共场合聚会当中你的音量如果不大对吧你在演讲的时候音量很小你这个肯定是不自信的表现嘛但是你在日本的这个文化当中你公共场合如果你很热情的大声的在讲话那你太没礼貌了
包括这个情感表达方式,你看比如说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你看他们说话都特别热情,其实他们就是通过这个音量或者音调的起伏来增强情感表达,这种丰富性是有助于他情感沟通的,但是呢,日语当中他就特别倾向于温和的音调,就是你就不能有这种情绪的强调和情绪的外露的表达,
所以简单来说我们今天这个地方说的有点深简单来说就是其实包括文化社会习惯语言结构生理特征等等其实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在说不同的语言的时候的一些外向的一些表现形式比如说音量音高的这些差异好像听起来我们就变成了不同的人一样这特有意思是的
另外一个语言上我的变化其实已经涉及到我们想说的第二个部分了就是在你的生活习惯上是不是也有了一些改变就是借语言和习惯的两个部分那就是我发现我自己学会怎么去拒绝别人了啊
就是在语言上面会直截了当地跟你说对不起我今天来不了了当然我会带着非常善意和心存歉意地去表达这件事情另外一点就是拒绝的时候荷兰的文化语境里面是不用给理由的这一点我也学会了就
我明天来不了了你知道吗就在中文的语境里面我觉得很多时候我都必须要说一大堆的理由为什么我明天来不了我明天来不了了因为对吧你一定要给一个原因对然后让别人觉得这个理由是情有可原的那这时候可能就会涉及到说一些小小的谎啊小小的 white lie 啊之类的
而且我感觉这个理由要让对方觉得很合理,然后还能让他无法拒绝。对,觉得你是情有可原的嘛,对吧?对。但是在荷兰的这种文化里面,我明天拉不了了。原来你不用给理由。这个很棒耶,I cannot do it,that's it!哈哈哈。
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方会追问你为什么不来呢为什么你来不了呢那这个时候你也可以选择我不想说 I don't wanna say itI just cannot do it 对原来也是可以的这个我原先完全不知道
这个很酷诶这辈子我拒绝过别人很多次无论是在任何的语言和语境当中但是刚才的这种表达方式我还没有尝试过以后我要试一试就特别的爽文大女主的那种范儿我
我觉得他背后的这个思考方式也挺妙的就是他说其实你为别人着想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了但是其实你也不需要为别人听到了你的拒绝之后会不会产生什么情绪而去负责就你要减少预判别人的这个判断就你别替别人先想好了因为你想好我明天不能来
我要编什么理由对吧你已经在那里想在什么理由的情况下对方会同情你之类的其实你是把这一整个的流程都想过了累不累
所以可能更多的也是觉得这是最简单直接同时也不耗费精力不内耗的一种做法是 Renee 你刚才说的这一点让我想到的另外一点也是跟语言以及我们的生活习惯都有关系的一点发生在我身上就是我现在更能体会那种无声胜有声谈话之间的那种 silence
当然我们在做播客节目嘛我不能长时间的 be silence 大家会觉得说 30 秒的 silence 对这不行但在日常的这个对话当中现在能够忍受这种 silence 原来在中文的这种语境或者是这种语言的焦虑当中可能会想要把它填满无法留白对但在日文其实它特别允许这种有的人说它是读空气有的人说它是言外之意哈
沉默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有一种解读的方式是说这种沉默是避免了直接冲突把这个不同意的空间留了下来就是当如果我不赞同的时候我就是 be silence 就是反正你自己体会吧我觉得这个 silence 其实可以放在很多的一些不同的场合
当然就比如说我们情意绵绵的时候我们也可以 be silence 就更加不需要说什么更加不需要说什么了对吧你就细细的体会彼此吧所以这个也是我的一个喜得我觉得也很有意思这一点啊我觉得也未必是日本带给你的变化因为我也有这样的变化很多时候我们情绪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嘴巴比我们的脑子快一步
有时候也许当你慢一点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有不同的变化嘛也许你那一瞬间就特别生气然后说一句伤人的话但是你停那么一两秒也许这个情绪就已经过去了不是有个词叫贵人与迟吗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所以也许那个变化是年龄跟阅历带给我们的
是的都有可能但是我说的这个 silence 还不是说在情绪之下的那个 pause 我说的可能就是交流着交流着然后大家就 be silence 不说话了对有时候忍受的沉默跟忍受寂寞其实是一样非常珍贵的一种品质那接下来我们再具体的讲一下究竟在国外的生活让我们在习惯上产生了一些什么具体的变化
首先最大的一个变化对于我来讲是真正懂得了所谓的 work life balance 是怎么样的这个给我们讲一讲我觉得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我们中国人其实都不太了解东方文化里面可能真的是比较 247 就 24 小时的那种嗯
那刚来荷兰那会儿呢很多商店在周日都是关门不营业的而且呢也没有什么外卖快递也很慢就那种你今天收个快递他告诉你我们到达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七点所以你这一天就不要出门了哈哈哈哈
就感觉呢你在这里生活就需要很多的事情都要事先的安排然后会觉得有些不方便嘛后来有一次我回到上海我记得那是个下雨天然后路很滑然后在我面前就有一位外卖骑手因为针分多秒嘛就连人带车的摔在了地上可是周围人都还是在匆忙的赶路没有一个人去扶他的我要去扶他的时候呢我的朋友却拉住了我说他说小心碰瓷小心碰瓷
一刻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所有的生活的便利背后都有着另一些人在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 work life balance 就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而在欧洲呢虽然会在周末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有些不方便快递没有 24 小时 24/7 而且如果你对客服不尊重就你输出很多对方是不会照单全收的会回怼还不算甚至会挂你电话
但是当我联想到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在想至少这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是在获得自己应该有的生活节奏和工作中应该获得的尊重
这么一想之后,我就好像觉得就不会简单粗暴的觉得,哎呀,但凡在欧洲获得服务慢的情况,都是提供服务者偷懒或者是效率低下了,其实是一定程度上对别人 work life balance 的一种尊重,因为周日你休息的时候,可能店家也想休息嘛,所以他们选择在周日不开门,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世界是一个连通器哈我们在亚洲那边忙碌的卷其实也会慢慢的影响到地球的这一边所以经历了疫情期间的这种非正常生活就正常生活完全的停掉之后其实在荷兰这里的电子商务啊外卖啊服务行业啊已经要比从前更新换代很多了嗯
比如说现在在阿姆斯丹很多的商店周日也都无休了但是我现在就能够更加平静和宽容的从另一个侧面去想这件事情为什么比如说很多人在你休息的时候会休息因为人家也有 work life balance 是的我身边的朋友也会说哎呀在国外生活太不方便了
你看外卖又没有快递也很慢然后又没有这个阿姨对吧你看看什么都不行你看中国的生活多方便啊刚才 Renee 说的一点其实对我也是很有触动就大家也不要忘了所以你觉得这些便利的背后那是有很多人在支撑着我们的是的那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之下呢我自己也学会了慢下来
嗯我也慢慢地懂得人生需要休息的时间无聊的时间因为无聊才会有时间去思度这个在二十岁三十出头的时候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当时就觉得自己一直在赶一些什么然后我又是一个过度活跃能量值很高的一个人嗯就一刻都不能停嗯
但是现在的我呢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做一些我原来会觉得没有太大意义或者没有经济效益的事情更会去学一些不以获得生产力为目标的事情
嗯
Renee 我觉得这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年龄带给我们的有一点有一部分是这样对无论是你的经济的独立啊你的精神的独立啊然后让你自己能去做很多的一些判断我相信可能在中国有点难哈但是如果你在美国的话也会做很多这些无用之事的因为我在美国的时候也做了很多看起来特别没用的那些事但我自己特别喜欢嗯
但美国现在卷得也很厉害因为我有个朋友最近是从欧洲搬到了美国芝加哥然后他给我讲了一个午餐的场景的不同在荷兰这边现在慢慢的大家都能够去享受午餐就至少
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吃完午饭大家其实是可以一起不是手牵手一起去外面感受一下新鲜的空气大家就会绕着一个比如说一个公园走一下但是他在芝加哥的生活过得就很涉触就很像国内就中午的时候午饭就送到办公室里了然后大家各自过来领他什么行业呀进来
你看还是跟行业也有关系也有点关系肯定是这样但是他在荷兰也是金融行业嘛所以就是他也是从一个侧面嘛就反映了说你在两个地方他们的这种
人的至少午餐文化上来讲一个可能更慢一些更加从容一些而另外一个呢似乎跟国内的情况更加相似吧其实在生活习惯上面我来回应一下 Renee 我也有一个类似的一个变化就是我现在比较喜欢独处
就原来可能在国内的时候独处的机会比较少吧人一直很多对所以呢我可能就是误会了自己是一个比较外乡的一个人就是误会了对但是来到日本之后呢我其实发现自己越来越挨了
我不是说我就不想跟别人交流就是哎呀回绝别人不是这样的我也很以之外跟朋友出去比如说见面啊只是就是聊一些有的没的那种 social 但是我同样也非常的喜欢独处自己一个人的这种空间嗯
日本其实是给了单身的人很多的生活空间的便利性比如说你一人十啊住的地方也是就是一个人那种小公寓啊你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什么喝茶什么的都觉得特别正常的一个事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就是内向的生活方式在日本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大家也都很尊重个人空间
所以说我自己在日本的一个感受就是我感觉独处无论是在家还是我出去自己一个人做点什么我都觉得特别的放松特别的自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对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做任何事包括我自己去走熊野古道但是当我这个视频发出来之后在我的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给我留言说你自己独自去走熊野古道难道你不孤独吗
我说这是多好的一个独处的机会啊我非常享受其中我在想啊我接下来说的这个变化靳涵肯定我一说你就说嗯我也发现了它就是我懂得了自己动手的意义我曾经说过嘛在欧洲有一种把一切过成一家的神奇力量对吧而且
而且事实上面我觉得这世界上宜家这样的生活理念也只有可能是在欧洲被发展出来因为这里的人哎呀好懂得尊重匠人精神啊以至于让所有人都变成匠人那你一定要讲讲你那个轮子的那个事行李箱轮子的事我提醒你哈哈
是的,就是我的一个很多年前,其实是在我离开中国的时候,我买了两个新秀丽的箱子嘛,就因为要去美国读书了嘛,然后那个箱子已经十几年的年龄了,对吧,然后终于在最近一次去罗马尼亚的旅途当中,轮子就坏了嘛,那我就想着说新秀丽出名的不就是你的服务质量吗,于是我就跑到了他们的旗舰店,希望他们给我换个轮子。
这个箱子吧在店里躺了两周然后最后人家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说对不起我们找不到替换轮于是你这个箱子我们不能够给你修了但是如果你要买新箱子的话我们可以给你打折
我当时就我的好胜心就起来了嘛我说我还就不信邪了因为我自己在 amazon 上面搜过我看到很多那种替换轮嘛我在想世界这么大就找不到我需要的那个轮子吗于是我把箱子从店里接回来之后呢我就自己用螺丝刀把它给拧开了当然我是跟店里的人学了一下怎么把那个轮子给卸下来卸下来之后
我就发现后面其实它有一个中文的那个标识我觉得这应该就是这个轮子的 model 是什么就是它的这个批次型号到底是什么样于是我就又去中文网站上搜了一下 6688 吗哪个网站有 Tmula 还有有 Aliexpress 在国外现在这两年不是也都很
果然让我搜到了而且我还用尺就量了一下那个尺寸带着一种试错的心理我就下了单又等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这个轮子就到家了装上以后完美无瑕严丝合缝你真的太能干了这两轮子花了我 16 块钱 16 欧啊但如果你在店里修的话至少得 80 欧左右吧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哇我省了好大一笔钱哈哈哈哈
如果是曼丽在的话曼丽又要跟你讲什么她朋友的老公找那个电工修电路的那个事了花了一千欧是是是当然这事也发生过就是有些事并不是说所有的你都能自己干的就比如说像电工啊然后水管啊这种可能会对你的家造成损失的事情大家慎做我发现这个变化也很有意思就是从前当我跟别人分享说我下班之后我自己还需要回去刷墙铺地板
然后国内的很多朋友都会用一种非常同情的眼光看着曾经是无脂不沾洋葱水的我说哎呀委屈你了但是现在我总是非常骄傲的去跟他们分享这些生活的日常然后我发现啊就是因为我终于懂得了能够分五股情四体然后学会使用工具学会基本的解决生活困难的方法那才是生活本身呢是的
拥有这种过生活的能力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我也发现就是现在在中文互联网上也有很多比如像旧物改造啊自己创作呀我就感慨这真的是像我们这样的文弱书生在早年的时候就应该去学习一种生活能力很有成就感那天我看你发这个朋友圈我就给你留言嘛我说你这个在节目当中一定要说一下因为真的是叹为观止哈哈哈哈
很棒的其实是谢谢对吧我特别的理解 Renee 的这种感觉我虽然没有厉害到可以修理行李箱但是来了日本之后我的这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我真的是爱上了做饭那来了日本之后不但是爱上了做饭而且特别的注重食材以及营养还有就是我发现就是在摆盘的方面摆盘对这个美感上面其实我也受到了
日本的相关的一些饮食他们的这样的一个影响就是一人食的时候其实它是会所有的摆盘都非常非常的漂亮的他们因为很讲究旬就是季节嘛对他会根据季节来选择新鲜的食材然后确保营养的最佳的摄入嘛所以我现在其实就特别的注重饮食的多样化营养的均衡然后对于食物的呈现
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我自己的一个表达它能让我自己在吃的时候特别愉悦有的时候我儿子就说妈妈你怎么这么不 nice 为什么你的那个盘子比我的这个盘子里的食物要漂亮呢我心想因为我给自己的摆盘更精心了
对所以这些其实饮食哲学当中注重食材的新鲜健康通过视觉的这个美感来增加吃东西的时候这种愉悦感就是这种生活的点点滴滴这种小东西我其实现在已经更多的去 appreciate 而且作为一个还没有去过日本的人
其实对于日本的那种美学的文化他们的美的哲学也是有所耳闻和欣赏就感觉你说的这种他们是对于任何一件事都是把这种细致和精致做到极致可以在他们的很多的这个艺术作品当中他们的文化形式中体现出来那你现在说的就是不仅仅只是在这些非常有表现力的这种艺术形式上面而是生活本身也带着他很多美学的这样的一个概念在里面嗯
那生活里面美了你当然心情就好了对吧更多的会去欣赏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是这个也是把你拉回当下嘛另外的一个我比较大的一个生活习惯的一个变化就是手识来了日本之后我要把它调到我每一次都准时到我也是花了一段时间的
现在我终于能够比较守时了但是我发现日本人他不仅仅是守时他是能够提前到我现在还做不到可以提前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到就是在日本社会他对于这种守时的高度重视
就觉得这是已经跟对对方是不是尊重画上等号了可能有些听友就是听到日本人的这个这么守时然后这么较真就会觉得说哎呀这也太龟毛了其实一开始我也可能也会有一些思思的这样的一些想法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个守时对自己也是一种尊重因为你尊重其他别人的时间别人也会尊重你的时间
所以现在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也不希望别人来浪费我的时间就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于是我会更坚定的去说不 不好意思这个事我做不了所以这个时间的概念其实对对方和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共有的是一个共同的一个尊重嗯
那这样说来,荷兰算是欧洲的日本人,就是他们也有这种很尊重别人,以守时体现的这种文化,就相对于,当然这是我比较片面的观察,就相对于南欧的一种文化来讲的话,荷兰人对于时间是特别特别尊重的,就他会讲说,比如说你让五个人等二十分钟,那你浪费的就是一百分钟的时间,他们会这么来算,嗯,
然后比如说南欧嘛就大家都会开玩笑在西班牙语里面就是有个词叫 manana 这个词呢是明天的意思也是早上的意思然后如果跟对方约 manana 就是明天早上几点不知道对一旦你说这句话大家就知道了他肯定不会准时来你就
有这样的一种隐喻在里面你看荷兰其实从这一点上来讲跟日本人挺像的就大家也会联想到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的话那就是不尊重别人嗯是的我们刚才开始节目的时候说我们是由浅入深嘛所以接下来的这个部分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就是这些生活对于我们生活哲学和思考方式上产生了一些什么变化嗯
我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可以没有羞耻感的务实和精打细算对这个你原来讲过是的就是在这里生活吧你是完全不需要去炫富的也不需要去哭穷可以不用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面这就让我感觉非常的自在
而我的幸福感呢也没有完全的通过物质水平来体现如果真的是决定了要给自己买一件很贵的东西我也会的哈那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真心的喜欢而不是为了炫耀而去购买了嗯
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呢就是对于世间一些看似矛盾或者是大是大非的事情呢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就认知到了世界没有那么黑白分明而是要尽可能是在情境里面去倾听和理解事物的复杂性我现在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好的念头和坏的念头这是怎么会发生的一个变化呢其实是因为在
荷兰我就发现荷兰社会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考量会给我很多很 lightning 的感觉我们其实之前也有提到过比如说没有办法根治毒品的问题就会去启用社会实验同时呢也会安排检测毒品的机关就是你控制不了毒品本身可是你至少可以确保那些使用毒品的人用的毒品是好的是纯的或者怎么样
当然这个做法本身是有很多的副作用在里面的我们不探讨它的对错我只是说就是经过了荷兰社会的这个体验之后我就在想这个事物的两面性也许是有不同的维度可以去看待它的而这个维度确实是在这里的生活带给我的一种体验原先我可能也是一个非常黑白分明的人吧但是现在就发现我并不是这样另外一个例子呢就是关于移民问题这就是一个非常难解的命题嘛
我就发现就是在荷兰社会有很多不同的圈层对这个问题在进行讨论无论是从政治的辩论里面还是在社会当中就大家都有这个宽容度可以去理解这个事情本身的复杂性而不是轻易地去下判断嗯
虽然说现在其实社会也是在逐渐地走向更加极端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个比较不好的变化可是我发现两个观点不同的人是可以坐在一起讨论这些事的另外呢就是大家也比较容易地去思考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接下来这一个关于生活哲学方面的一个变化从语境来讲可能会觉得有点沉重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才想要提它这个改变呢就是我对生命观念的改变对生死有了新的了解
新冠期间的时候呢我听到很多我的朋友们说起他们家里面就是有很多 70 80 岁的老人如果新冠一旦发生在他们身上怎么去处理哈有不少荷兰朋友都是这么跟我说的他们家的老人会跟他们交代如果新冠发生而且他们病得非常严重的话
他们想要主动要求真的病入膏肓的情况下放弃治疗就让他能够比较舒服地离开这个世界而且我们知道荷兰其实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安乐死的国家同时就是类似的姑息疗法的使用也是非常的普遍的一开始听到就会发现怎么会有人主动地去放弃治疗呢但是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就如此的平常就像在讨论明天晚上吃什么那样一件事情那种平常
其实一开始给我的震惊还是蛮大的我的一个朋友他在新冠期间的时候正好是在医院里面实习他是学医的嘛在当时是 residence
然后他就说起荷兰的医疗体系里面有一本所谓的叫做 Svartbook 就是黑皮书也就是说是他们的伦理和实操的准则就是当在发生医疗资源的一些挤兑和供应不挤的时候他们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伦理操守来安续治疗就比如说有什么年龄的规定啊病情的规定啊我发现原来这些事情是可以说得这么清楚的
当然这也可能基于我对于其他国家的或者说我们自己国内的医疗体系的不了解也许在医院里面就是有这样的一些伦理实操的这个准则可是当我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在想哦原来对于生死的尊严是可以有一种不同的想法的嗯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面生死是特别大的一件事而死亡呢又是有一些类似忌讳的事情这种观念的改变其实也对于我人生当中发生的一些过去的事情我有一些不同的新的看法吧就比如说在我至亲的人即将去世的时候他当时的那种状态就国内都会就是拼命的抢救嘛以至于他本人可能都出现了一些
嗯就是特别痛苦的症状呃那个时候亲人就需要去做决定是怎么样去治疗他或者说是否继续治疗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我现在的想法就是会觉得有尊严的死去可能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嗯这是很大的一个改变对于我来说嗯
包括现在我也会去给自己立个遗嘱之类的因为我会比较轻松地看待这件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去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飞来横祸 knock on the wood 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发生对吧但是我会觉得嗯
如果说这件事情真的发生可能更重要的是比较理智和清醒地去处理这件事并且也希望自己能够比较有尊严地离开吧 Renee 刚才说的这个死亡观其实日本人的死亡观好像虽然我们离得这么近但是跟我们也不是特别的一样很不一样吧是吧 Renee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印象就是日本的文学或者电影或者艺术当中就是死亡是被描绘得比较平静和自然的
但很少出现那种很激烈或者悲痛的那种情景没有说大家一起抱头失声痛哭啊基本上是没有的因为我在日本也经历过家里人或者是亲人的一些离去我发现他们当然很难过但是那种难过不是说像这种痛不欲生的这种感觉
我觉得对有一点是因为这种佛教的无常的观念佛教思想在日本的生死观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无常是什么就是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那就意味着生和死只是循环的一部分所以
所以说日本人受到这个影响他也更倾向于接受生死一个自然的过程他们会认为说与其抗拒这个无常不如在日常生活当中体会生命的短暂和那个瞬息万变还有就是差迹之美其实就是
欣赏自然枯萎凋零之美对就是自然当中的那种衰败呀老去呀残缺的一个状态它注重不完美就像那个秋风落叶它也是非常非常的美就它的不同的一些对于
生命的理解吧所以为什么会让他对于死亡的这个态度是趋于平静的有很多重的一个原因我们今天因为节目的关系我们就不多说了以后我觉得可以找机会再把它展开再聊一聊但是我觉得的确是不同的文化对于这种生死观的是特别不一样的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做我们播客的主题其实但是因为这个话题的确挺沉重的我也不太知道我们的听众接受的这种程度有多少
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你看啊远在日本和在荷兰两种文化受到的它本身背后的这种哲学的影响啊或者说宗教的影响完全不同对吗这边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这个影响而那边是佛教可是他们对于生死的这种解读有类似之处
嗯就是觉得它是生命本身的一个过程 from cradle to grave 嗯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会去回避和害怕谈论它呢嗯这一点对我的影响我觉得很大就改变了很多我现在思考自己生活的走向包括就是自己跟这个世界的连接的一些一些想法嗯嗯
最后一个我想聊的就是对于个体边界感的一种改变嗯
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就是空间上的感受,就在国内吧,就会感觉很局促,因为我出生长大在上海嘛,这个生活的空间本来就比较的小,现在就会觉得在荷兰这边,基本上就是管好自己,很少有人会去管你的闲事,所以这个已经是从一个空间上的距离的一个宽广,发展到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上的这种空间感的充足,
但是呢也会有硬币的反面就是会觉得现在在荷兰的生活是不是
自由太多温暖太少但是有时候你不觉得就是在我们原先的语境里面管你闲事的人多了当然有度啊可是这种管闲事的人似乎也是你的这个人情家常的一部分我们在荷兰这一块就会比较少一点我举一个例子哈就几年前吧我有一次就是回学校学荷兰语学了大概有一两周的时间当时在那里呢就遇到了一个荷兰著名的脱口秀演员
一开始我们就都在开玩笑说他还得来这儿学荷兰语但因为那是个语言学校嘛所以他其实是去那里学英语的
然后这位这位脱口秀演员其实我们也对他有一点了解就是那个发明了所谓的 The Netherlands the second 的那位演员就是川普当时说 American first 然后他就说 Can the Netherlands be the second 就是他吃饭的时候吧我就发现怎么就没有荷兰人跑上去找他签名啊找他拍照啊大家
就特别特别安静的体面的坐在自己的桌子前面而且都非常尊重他的隐私然后我就问起我的同桌因为他也是个荷兰人我就说你们荷兰人看到一个名人难道就不会跑上去跟他们要签名啊或者怎么样吗然后他们就说我们会非常的尊重对方的这个生活的这个空间不会去影响他们哈哈
名人感觉好孤独啊好落寞对吗对啊一点名人的感觉都没有对没有做名人那种感觉然后我就说那我要不要发挥一下我们中国粉丝的巨大本领硬把自己插到对方的桌上然后很自来熟然后说我们一起拍张照吧就还没有获得对方允许的情况下手机已经举上来了对吧结果发现我根本做不出这件事情哈哈
我已经被荷兰深深地规划了就屁股是牢牢地落在了这个椅子上面完全说还是不要去打扰别人的生活比较好对而且他不是在一个公开的一个场合了他也是在一个自己比较私下的一个他来上课的这样的一个场合所以还是不要打扰比较好对唯一能够感受到他是一个所谓的 BN 就是荷兰语里面说名人就是他去哪都戴着一个鸭舌帽就那种
也挺有意思的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有种落寞的感觉就像你说的怎么也没有人来找我拍照呢应该不会因为荷兰人粉丝不会去做这件事明星本人也会知道他们还是很尊重我的这就让我想到我们当时就是说香港的明星就很不一样嘛就说周润发就会去到市井的小馆子里面去吃饭啊什么的大家也都很尊重他
所以是不是在华人的这个文化里面也有这样的地方只是说我们成长的环境当中可能个人的边界感就会相对的弱一些我觉得也这个可能也是分时代然后分环境吧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偶像被围观其实很多都是被付钱去围观的造势的对吧对就是每个人是人家拿费用去的人是干活去了不是说真是真粉啊
刚才瑞妮说到上海因为从小生活在上海所以这个人比较多日本呢人也人多地少但是呢相反日本社会它的个人空间和边界感其实是非常非常明确的怎么做到的
他们其实就是在表现上咱们日本人在公务场合会刻意地保持距离在私下里更不会轻易地进入他人的私人空间我记得有一个日本的女性朋友她其实比我们都大可能将近 50 岁了吧
然后我们俩在交流这个大龄未婚女性的这个话题上面我说在中国有这样的女生承受很大的压力她说这个压力来自哪呢我说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啊每个人你认识不认识熟不熟的都替你想着这事即使她跟你的生活半径其实没有任何的交集
她说天哪真的是无法想象她是一个职业女性嘛我说你在公司工作难道没有承受任何的压力吗就是你没有结婚的这个事情她说完全没有而且她妈妈也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她说在他们公司里面几位还在她这个年龄然后还在工作的女性其实都是未婚的
嗯他说大家都过得很好没有人在公司去聊这个事情他说已经很久都没有除了我爸妈之外的任何人来问我这些事情或者教我怎么做事了他说无法想象中国所谓的 left girl 被剩下的这些女孩在中国的这些境遇 left overleft over girls 对 left over girls 这个听上去就很残忍是的
刚才 Renee 说我们第三派要聊聊生活哲学和思维方式上面的一些变化我仔细地想了想我可能有这几个方面的一些观察以及对我的一些影响第一个就是我发现日本人他们有一种不争的感觉他们情绪波动很小嘛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两个日本人在街上当街吵架对脸红脖子粗的在那吵架没有过有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这个不争的态度跟我们的那个何维贵特别像避免情绪的激烈的表达和正面冲突表达不同的意见的时候也是非常非常的婉转的
日本人其实他在拒绝你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道歉他会说哎呀太抱歉了太抱歉了当然我跟你讲他不会让步的还有就是我也有一个感触就是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我们道教的那种无为的思想也有点像对我刚想说其实是非常无为的一种想法
就是他强调顺其自然隐藏锋芒然后不刻意的争斗然后他的这种不争的这种态度特别给我一种很平和稳定的这种氛围当然有的人说哎呀日本人就是特别的假表面上假客气实际上人特别坏怎么怎么样的这是一部分人其他人的一个理解但我觉得如果你就能假这么一辈子然后你那你不就假到心里去了吗
他们的确是有很少的一些情绪的波动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我也觉得他的这种对于情绪的克制以及他的这种边界感也是有助于减少整个社会的紧张和焦虑的当然这也是一个日本朋友跟我讲他说因为日本的人口密度太大了如果大家之间都是剑拔弩张的人们无法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的
然后我就在想其实他们的这样的一个情绪的表达就和道教当中的藏隐藏的藏这个藏就是不要大喜大悲很像对因为道教它的养生其实就注重这个强调情绪上的平和过喜或者过悲其实都不好嗯
这种养生我觉得其实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调养也是心上的心境上的一个调试对吧顺应自然啊不要妄动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嘛这种哲学其实它就是说你情绪的过度波动会损耗你的精气神这节制和收敛情绪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自己的一个体会吧
还有另外的一个哲学上的比较大的一个对我的影响就是物尽其用它不仅仅表现在物品上的珍惜上面也是日本人他们对于那种简单朴素生活的追求我说是现代这个社会的不是说他们诈妇的那个八十年九十年代的日本人不是浮夸的
那个年代对他们的这种比如说差迹美学强调物品的自然的老化不完美其实现在的很多的现代设计当中也融入了之前的一些风格它其实设计它有很多先锋的设计但它也有很多的一些原来它传统的一些设计会融合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对日本人来说这个物品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新而在于它的实用性你想比如说原来在美国生活那么多年其实美国是一个消费大国也是一个浪费大国太恐怖了是吧你 Renee 肯定有这样的一个印象
就是什么都是要新的然后他可能大量的去购买呀然后也大量的消耗但是日本不是这样的他其实很崇尚适度节俭倾向于满足基本需求那美国就是追求新奇和丰富嘛不断的追求更好更多的这种高消费嘛这个其实是很多的资源的一种浪费其实到了日本之后我对于物尽其用其实是非常非常的认同的
你知道吗昨天其实还发生了一个事我跟你说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就把一个日本的一个职位 po 给我他就说哎呀这家是一个新能源公司他们在找一个什么什么样的职位其实你是非常适合的然后我就看了一下我就跟他说我说非常感谢你我说但是呢我觉得我现在过得挺好的我是不是有点不求上进
但是后来我跟他解释我的真实的想法是我不想要挣那么多钱我也不需要挣那么多钱因为我也不想要消耗那么多钱我现在的这些生活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就够了就是我感觉我不需要那么多然后我的欲望呢没有那么大在我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做一些我自己喜欢的事就够了嗯
就我感觉这个跟物尽其用的这个哲学也是有相似之处的我觉得生活的意义本身可能不在于财富的不断不断的积累如果我能有一个更自在的生活能够满足我自己内心的一个真实的需求就已经足够好了这一点啊我其实有一点感悟的就是嗯
我们在中文的语境下面,现在大家都追求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无论是催婚啊催生啊,还是说你要不停地去挣钱啊,你如果从底层逻辑来想的话,他们都在解决一些非常基本的需求,其实是对于生活本身的一种基本需求,求而不得的一种恐惧。
可是当你摆脱了这种恐惧的时候你可能内心没有那种饥渴和害怕的情况下面你对于就是你的追求可能已经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凡尔赛对但事实上面你在凡尔赛我从逻辑上来讲因为我也是这样的就是比如说我说我会觉得说我不需要去炫富啊我不会要去哭穷啊而且我可以很自在的这么做因为我没有那种底层逻辑上的恐惧
而当然这种摆脱本身是一个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获得的可是我想说的就是当你去除掉了这些你对于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拥有这些东西的恐惧的时候你的需求本身高低不分吧其实是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上面在这个层次上面你就不害怕了你就非常安逸一律地去获得你现在有的东西对于你
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可以坦然地接受我们追求的可能不是去获得生活最基本的这个需求了有家庭啊有孩子啊或者怎么样我们在追求的可能是自我的一个实现和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而生活质量本身可能并不是以一些金钱啊一些物质的水平来做维度的我今天在考虑你给我不止的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就是到底我们
生活在这些不同的国家国度我们在不同的文化当中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我们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来定义自己用什么样的国籍来定义自己是不是文化属性吧是不是我是哪个国家的人我就得是什么样的我在哪个国家生活过我在哪个国家正在生活我就得是什么样的
其实这一点我也想跟我们所有的听友包括原来在我的短视频下面留言的那些说我您怎么去这个日本喷子对那些喷子说就是我觉得真的大可不必我们的生活的每一段都只是经历而已就是这个经历一定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塑造我们的
但是它无法决定我们到底是谁我们要允许一种我称之为叫做文化流动性我不知道这个词准不准确可以啊真的都可以更何况是文化呢文化更可以流动了对不对当然了就是那个身份啊你的这个文化身份到底是谁
它不是一个固定的身份标签它肯定是一个动态的一个积累就是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我们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并不意味着咱们必须得完全认同必须得完全认同美国完全认同日本完全认同中国都不一定而且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标签也不是排他的嘛你当你想明白了这件事啊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很高的质量提高为什么就我曾经一度也会非常的困扰说我到底还是不是一个中国人甚至也有很多人把我们称之为所谓的乡家人嘛本纳纳曼就外面是
黄的里面是白的对吧然后我后来就想明白一件事你的护照那是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你是一个中国人或者你的身份证你的户口对吧这些都是客观的东西可是能够从精神层面去定义你吗
只能一部分吧而且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谁说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就不能拥有其他的生活方式我现在就可以承认我自己既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生活在欧洲的中国人欧洲的生活改变了我很多因为他们本身不排他呀两相比较的话都可以在这两种文化当中获得
好的那部分去到曲奇进化曲奇糟粕嘛对吧他们并不排他所以也没有必要说只能以一个标签来定义你自己那活得多累啊是的就是这种文化流动性要允许我们自己选择和吸收那些符合我们自己自身价值观的部分而不是说被动的接受任何的身份标签
我是中国人我就一定有什么样的观点我在日本生活我就一定得怎么怎么样那我在日本还不能大笑了吗对吗我今天只是说我的音量稍微低了一点那我大笑的时候多着去了我儿子扯着我的衣角说妈妈你看全体就你一个人在大笑那怎么了我说
我本来就不是日本人,我就喜欢大笑,也没有关系啊。没有任何的问题。对。也不要困在我们的一些标签里面,而且就变成了主动坐牢了嘛,对吧?是的。我也是这样的,就在所有的荷兰人都在午饭的时候,啃冷面包的时候,我就会拿出一个便当盒来,在那里吃着我的热午餐,带着一点味儿的,我觉得这也 OK 啊。是的,就虽然我们来自于咱们的母文化,但是也不一定要对所有母文化的东西,都要是赞成的,推崇的,
我觉得要把它勇敢地切割开要尊重自己的每个人独特的成长经历然后也要一定程度上摆脱所谓的国籍呀或者文化带给我们的那些客班的对智库约束要求僵化的印象是的无论在什么样的一个文化的背景之下
保持我们自己的一个真实的表达和选择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也是非常勇敢的把我们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在不同的文化当中吸收的一些改变跟大家分享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听出凡尔赛来有多少人会听出很多批判来其实我们也不介意因为今天就是一段两个朋友聊天的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分享生活带给我这些变化我坦然地接受这些变化我欣然地去接受变化之后的自己不要被身份定义对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这样一份自在地做自己的自由吧这个自我真实的力量是无限的
说到这里呢我们这一期的节目也差不多要接近尾声了今天这一期节目呢是我在回国之前我们水一期的节目我们说得很好好吗
因为每一次我说水戏然后人家就说我们说的很好我这次也要这样是的主要的原因呢是因为我们之前的两期节目都需要我们去做非常深度的调研嘛也挺累的而且因为最近这段时间都是我们俩当班所以有点好坦诚的那种强度有点大
但是我们这一期非常的真诚很真诚对所有的这些分享也都很深入你有没有觉得是这样子又开始发尔赛了因为我们做内容强度很大的输出的节目的时候呢一般都是就是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搜很多的资料嘛可是这一期节目的资料样本我们可是搜了十几年的时间而且要向内挖向深入了挖对对对就是虽然很水但是很走心哎呀这
这个怎么可以同时存在的听有留言说了很喜欢我们讲自己的这些事有的没的所以你看我们还是非常真心的去倾听和消化听友给我们的评论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鼓励大家更加
多的给我们留言对不对其实大家我们不单单是说在海外的生活也有很多我们的听众他们其实是跨城市生活就是从自己原来的家乡到别的地方其实当地的文化也会改变你很多嘛对吧你是不是需要去学当地的语言啊什么的
所以其实我们也很欢迎大家把自己在生活当中的那些惊喜和发现在留言区啊在我们的听友群里面跟我们去分享对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哈就是如果你是到了海外生活或者就是比如说你南方人到了北方去了你北方人到南方去了对
这个语言啊环境啊饮食啊差异都比较大你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和一些有趣的事情都欢迎跟我们分享如果你跟我们分享了也许某一天我们谈其他内容的时候会 cue 一下你们把你分享的好故事就给人家分享出去了是吧对
刚才说了除了给我们留言之外也可以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跟我们去分享自己的故事对不对进入我们的无时差听友群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在我们的文字介绍的头部会有一个小助理的微信号你加了微信号之后小助理就会把你拉到我们的听友群里面了另外还要鼓励大家的就是给我们多多打赏你看我们
哎呀就是要薪水十几年做出来这一档节目啊是不是很值得被鼓励一下呢
每次说让大家积极打赏的时候我就特别感觉我们很像就是在广场上变完了魔术然后拿着帽子让大家往里面放钱的那个艺术家我们也是在 basking 嘛就是不是在街上 basking 但是是在所有的播客平台上面 basking 但是希望大家可以给我们更多的鼓励因为我们也是需要努力前行的动力的嘛
除了我们自己就原生自发的这些非常涌动的动力之外如果大家能够给我们助力肯定是非常受欢迎的是的也欢迎我们的新听友去考过我们的老节目其实我们的很多的老节目都非常非常的好听然后我最近真的发现咱们的很多老节目被频频留言然后大家也都乐得嘎嘎的
印象比较深的有一期节目就是我们在那里聊就是关于怎么把鸡娃的这种能力用到我们的管理应用学反之亦然的那一期节目你记得吗记得就是那个男女差异吗是讲到说就是我们管理的方法可以用到育儿而育儿
育儿的方法呢其实用到管理团队也很适用那一期那一期我贡献了很多男女差异好像对你也贡献了那个我就觉得好妙啊就是你看啊就是很多人世间的大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哎呀能够做出这样的一期节目来我们真是太棒了
还有一期我的印象也很深就是我们在讲各个国家的学习方法你记得吗对对对我们自己其实从小到大都有一些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但是其实荷兰教育然后日本教育法国教育就是那些顶尖的那些学霸其实人家都是有一些不同的学习方法的我们其实那期也反而塞了一下说了一下自己当年的一些
一些学习方法我觉得我们节目的这个专长就是用我们非常细致的观察去看不仅仅只是文化表象的一些东西而是非常深入地去看它生活的本身那这也是我们在不同的国家生活的经历带给我们的一种
奢侈其实挺 luxury 的我们有这个机会去观察生活的细部尤其是在这种比较学的方法我们是把不同的国家就针对某一个社会的测写去讨论的这样的一个视角是非常独特的所以我们怎么还没火呢跨文化比较已经有听有给我们跨文化比较对 已经有听有给我们打包不平了在底下留言而且是老节目他说这么好的节目为什么就是不火火
好了非常感谢各位的收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大家的收听下一周呢曼丽应该就是要回来了她可能也会带给我们一些新鲜的故事所以我们俩也很期待我们俩很期待我们不用再这么辛苦了我们接下来就想听听曼丽她出去玩了一个月呀真是太羡慕她了去南北了是不是对去了南美
所以接下来曼玲会给我们讲讲她出去旅行的一些经历我也非常的期待这就是我们的时差半小时一档跨时差的三国女性的对谈感谢大家的收听我是住在荷兰阿姆斯丹的 Renee 我是住在日本东京马上就要跟着 Renee 一块回到上海去吃小笼包的静寒你瞧瞧我这多长梦里面还戳破了我的这个梦
梦里面我们下一期再见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