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53 一百次崩溃流泪时刻:聊聊我们在上影节做了场国内最大电影艺术展

Vol.153 一百次崩溃流泪时刻:聊聊我们在上影节做了场国内最大电影艺术展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职业离想

职业离想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B
Bryce
威尔王
小吓
橙子
Topics
橙子: 我认为文艺片这个标签并不容易界定,电影节的映后交流环节很多人只是想表达自我,而非真正提问。北京是文化中心,而上海是文化消费中心,北京的生活压力可能促使更多创作。 Bryce: 我认为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划分并不准确,更倾向于用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来区分。艺术电影追求导演的作者性,而商业电影更注重观众的娱乐需求。 小吓: 我认为毕赣导演很适合去考研。参加电影节的观众与日常观影者不同,资深影迷会去资料馆。我通过找朋友帮忙抢票的方式,成功抢到了30张电影票。 威尔王: 我想创造一个虚拟的电影城市,让参观者如同电影居民般生活。上海影迷的观影氛围很好,日常有很多大师展,且周末会去苏州观展。

Deep Dive

Chapters
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电影的中心城市,在电影文化氛围、观影人群和观影习惯上存在差异。上海影迷更注重消费体验和电影节活动,北京影迷则更关注电影本身的内容和创作。节目探讨了两个城市电影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
  • 上海是文化消费中心,北京是文化中心
  • 上海影迷更注重消费体验,北京影迷更关注内容
  • 上海电影节营造了“人人可参与,全城皆光影”的氛围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不太觉得文艺篇是一个很好来区分彼此的词应杰宅的应候论坛就是应候问答很多人并不是想问问题他是想表达自我他大部分的那个就是前面的论述比问题要长十倍我自己觉得文化中心是北京但我觉得上海是文化消费中心毕竟北京日子过得比较苦比较苦的时候就会比较想创作

就是在影迷圈一直有很多人会说上海影迷吃的很好日常就有很多大师展而且从苏州风管开了以后很多人就周末也会去苏州看一些策展我要做一个虚拟的城市这个城市里的一切都是有关电影的然后每一个来看展的人会像一个电影制成的居民一样在这里面生活

我觉得狂野实在是非常适合放在造梦现场的因为我是看过的然后所以不是说 B 杆很适合去考研吗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朝朝暮暮》,我是主播橙子今天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的第四天此刻我们正坐在《造梦现场》的录音间里《造梦现场》是丹麦娱乐为了这一次的上影节也是为了中国电影 120 周年举办的一场电影主题的展览今天来一起聊天的朋友分别是《造梦现场》的策展人 Bress

Hello 大家好我是 Brice《造梦现场》的内容统筹同为本届上影节打工人的威尔王大家好我是威尔王以及我们之中最幸福的一位本届上影节的观众影评人小夏 Hello 大家好我是小夏这期节目我们就会从彼此不同的身份视角来分享我们的电影节体验以及如何在 1000 平方米的空间里展示中国电影过去的 120 年

首先想问一下各位就是在上一节打工和做观众分别都是什么样的一些体验我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在上一节认真做过观众然后就是之前是以比如说片方或者市场嘉宾的角色然后现在就是以一个策展人的角色在上一节期间做展览对我来说上一节一直都是非常繁忙匆忙忙碌的

而且经常伴随着小鱼对这个问题我可能和布莱斯也一样的我每年你知道我都有那什么贵宾证然后每年都会换几张票然后分给我朋友们他们去看从来没有一年自己看过一场电影哎

我的话我就是非常认真的在做观众因为我每年来其实都还是申请了那个媒体证然后电影节有不同的板块产业方面的我也都没什么兴趣我就是天天在看电影因为我记得小夏今年好像是在投票票上抢到了 30 张电影票

你是怎么抢到的因为我感觉今天票还挺难抢的就是找了不在上海的不参与上影节的朋友但他们有很多参与电影节的经验我也不相信我自己可以抢到但是如果我如果帮别人抢我就会觉得责任感爆棚所以我就用了这个心里的

我就把很多重要的票我觉得比较难抢的比如说像今年的《封柜来的人》这样片子我就叫我经常参加上一届但今年没有来的一个朋友帮我抢然后每个人就分配一到两部然后第一部可能就是很难抢的就搭配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抢的然后你就跟他讲好顺序然后因为交代得很详细他就会更加地重视这件事情然后最后我自己就抢了四部比较冷门的所以就是找了外溢的朋友这样一起

我最喜欢的电影啊嗯呃

挺多的库布里克嗯然后我挺喜欢那个弗朗索瓦欧融的然后阿莫多瓦然后黑泽民费里尼都挺喜欢的你的月片量应该还蛮大的就是那种资深的电影爱好者大概两三千吧豆瓣标记两三千吧

有发现其实参加上影节的观众和平常去电影院的其实还挺不一样的我觉得有一个方法很好的可以分清电影的那个电影受众比如说一个是去日常看电影院的观众还有一种呢是会去北影节上影节看电影但日常不会去电影资料馆的观众还有一种就是日常会去电影资料馆的观众日常去资料馆的是

我觉得日常去资料馆的就是非常重度的有迷了对我觉得就是电影史上那个词就是迷影嘛对对比如我们昨天沙丹老师也来了他其实也是资料馆的策展人对沙丹老师真的好博学我跟你说他语速比我还快然后三句话能有五部电影完全我接不住他的话在沙丹老师面前没有人敢说自己懂电影对反正

反正我是不敢你都不敢就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经常很怕捣乱尹世强的那个部分就是我们整个展览的第一个展区我特别怕大家提问尤其是因为我们今年做中国电影一半是这年尤其是前可能 60 年 70 年的作品真的就也并不是我那么熟悉的所以每次捣乱的那个环节的时候都非常紧张

对我也是为了准备这一期播客就买了那个看电影的四月刊就它有一个完整的回顾的综述打开都是那种黑白然后纯文字从那个定君山开始一直讲到就是去年的那个哪吒

然后我就觉得哇塞就是一直在努力的学习感觉自己就是马上要考试了对的我看到成岳的体感我觉得要考研了就特别像那种考研的论述题对啊对就比如说我问各位你们知道蝴蝶是哪个年代的演员吗我其实忘了

你提问 30 年代吧蝴蝶是第一个电影皇后它的开始就是 190 几年对包括我们整个展区的第一件作品其实就来自于蝴蝶她在第一次前往香港的时候签下的一张支票

我虽然对电影史没那么懂但对自己的展品很熟问我一个问题就是一直以来公众好像会把电影区分成商业片跟文艺片这两个大类大家会觉得电影节上的一些影片是更加文艺的这个区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然谁听说的神仙就是因为这个划分的话它其实是一个人为的概念然后如果我们一定要这样划分的话其实也是从 80 年代之后才有的因为在 80 年代之前我们也是在一个计划经济的体制下面去拍电影就不太会有就是商业片和文艺片的这样的一个

对对对然后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是第五代导演特别活跃在影台上面然后把中国电影带向国外的电影节的这个阶段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的关注度或者是说受到大家更多认可的片子大多都是一些我们现在看来的所谓的文艺片

对就是第五代当时拍的像张艺谋的红高粱啊大红灯笼高高挂啊这样的一些片子它是当时是向世界输出东方美学的一个阶段所以它当时还是在确立一个自己的民族性然后它肯定就是带有文艺片的这个属性的

然后到后来尤其是 2000 年以后市场化了然后包括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带动整个产业往这个方向发展就可能大家会更多的热钱涌进来然后就更多的去关注工业更多的去关注技术就是商业的这个部分

我是这样粗浅的理解的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商业片的受众我可能都不知道我看没看过文艺片但是我在北京当时我们做《造梦》的播客的活动的时候其实有一期邀请到了那个贾长科导演的御用的主演那个王洪瑜老师对吧王洪瑜老师其实包括站台包括小五

应该是被定义为文艺片的但我其实当时跟他聊了这个话题他当时就是最直接这样一个文艺片演员他最直接的给我的反馈就是说他从来不觉得有文艺片和商业片之分因为每个片子他都有自己固定的受众就是受众的大小但他都需要商业

反馈不然的话他的整个的拍摄的就是所谓立项他就不成立了所以他自己一直觉得这东西就是没办法去区分然后我自己这两年也越来越觉得这件事不可区分就比如我们在这个播客间他是黄江青导演的错位那我不知道错位算文一篇吗 Brice 回答一下我

我觉得我更喜欢的那个说法其实应该是商业电影跟艺术电影然后艺术电影可能追求的更多的是导演的作者性然后商业电影更多的追求的是观众的品味口味审美我是否能娱乐大众我觉得就是娱乐大众的类型我会觉得它比较接近于商业片然后追求导演个人表达的我会接近它叫艺术电影就我不太觉得文艺片是一个

很好来区分彼此的词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毕干导演的作品我觉得大家已经会把它当变成艺术电影的范畴但他的《地球》在上映的时候其实用的也是一个偏大众娱乐向的营销方法鼓励大家在元年跨年的时候去电影院看他的电影所以也创造了一个属于艺术电影的票房神话因为我记得《地球》应该是顶多的

在 2.8 个亿目前应该还是中国票房最高的艺术电影对

就我发现如果我们是门外汉的话我们常说什么文艺片就是他如果长镜头又多的话我们就觉得他是文艺片对而且就是我觉得其实我现在可以就是理解这种划分是因为他已经形成了那个思维的定式你知道这个人在说什么就是那种感觉然后包括就是大家可能会刻板印象中觉得文艺片是特别晦涩特别难以进入的

被抽象对对对但其实就是如果我们去回看电影史包括像近年来就是有一个女性的导演叫香特尔·阿克曼嘛她的作品也更多地被大家接受和认识在一些影展上面大家其实会发现她的作品其实是不难进入的

就是只是他以前被框定在了一个作者导演一个文艺片的范畴他有一些作品是比较难进入但他其实有还是有蛮多就是娱乐性比较强的作品就是同一个导演他也有就是服务于商业然后和服务于自己作者性的部分对包括前年的嘎那的那个悲情三教就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阿诺拉是什么对对对然后我觉得就是那个我非常喜欢

我觉得他把那种就是阶级的批判感表达得非常的好但他看起来也是会让你哄堂大笑的他们那个我印象非常深他们满船舱呕吐的时候我整个人笑到疯掉对那我觉得大家都会觉得说嘎达是艺术片的电台但他的那个最佳影片也还是一个很符合大众品位的一个电影对

因为就是最近这几个月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又摔到一个梗大家就是说在那个上节观众提问的环节经常会出现那种大家好我是中系北影上系等等学校的学生然后说了一长串话然后最后的落点是那个什么 45 号会拧土怎么办现在有很多对于文艺青年这一个群体的一些

调侃或者是一些梗的出现然后包括大家会觉得可能北影节上影节是一个小众圈子里的爱好这里面我有一个自己想说的因为我自己做过电影节展我觉得电影节展的应候论坛就是应候问答很多人并不是想问问题

他是想表达自我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点他大部分的那个就是前面的论述比问题要长十倍他大家都说导演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我在你电影看到了什么什么什么就他先有一大堆自己的见解然后问那导演你是怎么想的呢然后其实导演从头就已经忘了他到底在问什么了

包括我们这两天的赃梦现场的上海站的博客论坛其实每场活动也都是这样的基本上就是 QA 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就是我们台上的水董友包括一些剧组的导演他们都几乎没有回答因为底下的观众已经帮他们去诠释了他的答案了其实是一个互相分享的过程而不是说一方要真的对另外一方有所提问对

而且是难得有这样一群人在这样一个场合里能聚在一块就其他的时候可能他们坐在电影院里其他人也不一定懂他们那其实对于这个文艺青年的调侃一直都存在吗尤其是我来自于豆瓣而且特别好玩就是布莱斯特别想推去文艺青年这个标签然后我特别想拥有文艺青年这个标签然后迄今为止我们俩站在一块也不会互相拥有对方的标签我从来不觉得我拥有文艺青年的标签毕竟我最爱的电影是《小时代》

我就是爱呀普通的热爱对对对就是我之前看过一个说法说喜欢看所谓的艺术电影或者大门片的人都是很缺爱的就是说喜欢接受别人的服从性测试我自己觉得我算是看艺术电影比较多的比如说尤其是阿比查邦阿巴斯然后甚至是必干什么的

有一个小故事我们有一年做电影节请阿比查邦帮我们来他自己亲自编排一个阿比查邦的短片集的放映然后其中他给我们 14 部片子我们在做放映检测的时候怎么差都少一部

我们就没有那一部最后我们发现开头有一幕镜头可能 maybe 一分钟吧是一个红色的帷幕拉开那个是他的第 14 部短片作品我觉得这个就还挺搞笑的就是我非常我觉得说就是我不觉得我自己算非常懂电影的人跟沙丹老师来比但我觉得我算看蛮多艺术片的但我觉得我最爱的依然是小时代很欣赏你是吧 该勇于说出来你也不是第一次你都说是一百次了

但我觉得刚刚提到的那个应候体温那个问题我觉得也不只是电影放映嘛就是整个包括去一些文化活动书展书展也会的对它其实就是一个当有一个公共活动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很缺乏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然后包括就是如何去参加如何去公众发言这些就是我们作为电影观众是没有被培养过这方面的东西的所以

所以也有了播客的存在其实我觉得播客这个行业这两年的兴起也是这样一群人在线上找到这样一个共鸣的空间表达的出口对好那聊完关于文艺青年最近解的一些争论就还有一个就是也是在文化传媒行业比较大的一个争论就是上海和北京谁才是所谓的中国的好莱坞又看一下了我请

谁敢回答呀你这话现在我们就坐在电影之城我自己觉得文化中心是北京但我觉得上海是文化消费中心我觉得一个是跟它的城市习惯有关系然后比如说我们今天我们现在今天我们时间比较早而且今天是周一所以我们这个播客间外面的观众比较少就我觉得我们在

我们现在如果说回到时间往前拉两天其实我们很多观众都是那种阿公阿嬷就是那个就是叫什么叔叔阿姨然后我觉得这个在北京是比较少见的然后尤其是叔叔阿姨们就是爱盖章爱收集海报我觉得这个在北京是很少见到的场景但我觉得在生产的部分

我觉得还是北京的整个生产性更强一点它的生产动机也更强一点毕竟北京日子过得比较苦比较苦的时候就会比较想创作你们有没有知道你刚刚说叔叔阿姨你们有知道湖北电影院吗然后那个电影院每年都会被大家吐槽因为大家不是会做吐槽表格吗然后都会说湖北电影院里面有很多叔叔阿姨在边嗑瓜子边看电影或者边聊天边看电影就是

其实那个电影院是因为他会留一部分的票赠给社区然后社区就会给这些叔叔阿姨而且因为湖北电影院它是跟商业院线不太一样的一个起源它是一个工人影院它是从那个年代就开始所以他们是从在那儿当工人的时候然后就开始看到现在老的时候这也是比较特别的一个现象吧

但我觉得蛮好的就是有一些这种生活化的场景是的我知道我有一年在看一个我有一年在金马奖好羡慕你啊你去过金马我有一年去金马奖看一个短片展映然后但你知道就是我虽然人在金马但我还有很多工作所以我就在一部短片到一部短片间歇的时候我就拿起手机开始回了一回消息然后我就被怒斥然后我会觉得说就是

其实他只是在看电影而已然后我当时就把我的座位搬去了旁边就是更远一点的地方继续回消息什么的

所以我觉得现在评设是一定要禁止的但我觉得有的时候稍微小小声的讨论跟偶尔回一回消息我觉得应该是可以被允许这个其实大家也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然后但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的一个就是关于观影礼仪要到哪一步然后就是关于在影院这个就是像黑匣子一样的这种造梦空间然后要怎么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感觉上海大家特别讲究这个因为去年就是上一节的时候就那个吐槽帖嘛然后包括我还看到很多就是在电影院里面因为对方就是你肯定可能左右坐的人可能有人在

说话呀把手机的屏幕点开再回消息然后就引发了一些冲突回到刚才的话题我觉得有一点是我觉得在日常状态里我觉得就是我们这个展览因为去过上海也去过北京我觉得北京观众是更关注展览内容的然后在非电影节期间的上海观众可能是更在意能不能出片的

上海是消费主义橱窗对我从一个门外汉但是我这两年又在跟着 Bright 一块办这个展的经验我觉得其实北影节和上一节真的氛围是很不一样的去年的上一节是大晴天我们来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上海影城这个区域来

转了一下看看我们就这边的一个展位然后当时我们在门口走的时候两边的摊位特别的多然后我们都挤的买不到一杯咖啡然后就是刚你们说很多大爷大妈真的就很着重于参加这种上海电影节这样的活动然后再买各种东西包括其实上海有很多的点位都在做电影节相关的活动

但是其实你们到北京之后每年其实像往年的话甚至都没有朗言 station 这样存在其实从去年开始他们其实才开始去变成了那个北影节的永久的一个分会场或者举办地之一然后大家开始可以到朗言参加这样一些市集的活动但我觉得北京可能大家相对于会更关注于看电影本身和电影本身的内容但是好像就关注于

电影本身但上海可能更重要想打造什么上海电影之城嘛所以其实今年他的 slogan 也是说在做电影家生活的一个概念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整个氛围让我感觉很不一样的

早期很多电影是在上海诞生的所以这里其实留了一些就是电影史的一些碎片所以很多人会就是把它整个城市都纳入到一个观影的就是范畴里面然后包括上海也在推那个影迷节它就是推一个 movie walk 就是可以从一些什么路线看到一些什么的故居然后怎么样在那里取了什么景拍了什么片子它是这样的

我觉得上海作为电影之城一部分是来自于很多电影是在上海生产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我觉得上海整体的观影习惯观影氛围以及观影历史真的很好从我们今天的胜利电影院到大光明电影院等等相关的包括我在做这个展览的时候也收集到了很多其他的资料我们也曾经想要做过一个电影院 City Work 的全息投影的

一个东西包括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电影院不同的戏票啊等等的内容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上海电影之城我觉得它是毋庸置疑的那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八大公司的制片厂然后到当年的电影明星们然后其实都是在上海发展起来的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对

就是在影迷圈一直有很多人会说上海影迷吃的很好就是很好真的很好因为上海有日常就有很多大师展而且自从那个苏州分馆开了以后很多人就周末也会去苏州看一些策展然后我感觉我去别的电影节比如说去平遥或者什么你问从哪来的很多是从上海来的就是上海影迷有钱有闲就是有这个消费习惯然后也是被培养的很好的一批观众我觉得

但我觉得其实不管北京和上海文化或者电影其实这两年是逐渐都在往中间走就是可能北京也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然后上海也越来越多更好的片子包括其实这集我们真的是虽然没请沙丹老师今天过来但是处处不离沙丹老师不管是苏州馆北京资料馆然后各方面其实好像都是透露了沙丹老师的电影理想

对我觉得其实大家都是在往一个比较有深度又有生活方式的一个角度去走然后电影节逐渐也变成了一个全民向的一个活动而且我发现一个新的趋势是电影逐渐就是它不再是那两个小时

这种文化消费了就当时好东西就是在宣传期的时候他们在上海其实是做了一个打卡的 cd walk 路线就是很多取景地有比如家善路的一些老建筑然后还有一些就是餐厅

咖啡厅他们都会贴出那个好东西的贴纸然后你看完电影之后你就可以顺着那个路线然后去打卡去盖章然后就置身于定的那个生活里这个也是他们回报就是当初给他们提供场地的那些人的一些方式嗯

对包括有《遭梦现场》这个展我觉得也是不止两个小时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呈现就这个展之所以我们能办到第三站也是大家发现电影背后的很多艺术的表达是真的值得用一场展去展现的对而且电影作为其他艺术中最后一个它虽然是最后但它其实也是最包容的对它其实包含之前的所有的东西包括我们这个展里也会有电影的建筑电影的色彩电影的绘画等等内容其实我觉得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吧

对而且很严谨的就比如我昨天跟黄天青老师确认照片的时候然后他们说其实人没事但是比如我们前面那幅错位的海报他们说你尽量不要调那个海报的颜色因为当时黄海做那张海报的时候专门去校中过颜色就他们是对这样一个艺术海报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这个我觉得是值得去展览的很多细节上的设计对

那既然聊到展览就我们回到这个话题就是想问问各位就是如果你们自己是策展人你们会怎么策划这个展览然后 Bress 因为真的是策展人所以这个问题你最后一个来回答好的那就先从我吗

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就认真思考了。然后我就会想到其实在我学电影的时候就有一本专业书对我影响还蛮深的,然后是真的很基础的一本专业书叫《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然后他那本书里面为什么会就对我整个电影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是因为我们通常在说电影史的时候,我们可能是从

比如说像《卢米尔兄弟》《美里爱》然后像今天我会讲艾斯盖伊是第一位女性的导演就从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一些主要的作品包括艾森斯坦和蒙太奇等等这样的一些关键词入手的但是他在里面讲他就是这只是一种写电影史的方式这是属于美学电影史而美学电影史可能有一个写作的误区它是为杰作论的

但是每一个就是在我们今天看到的被债入史册的比如说弗里斯朗的大都会等等这样的作品背后在同时代还有很多人在进行着这个就是在这个产业上在工作在付出在进行他们的创作而有可能就比如说刚刚我们讲到所谓的那个商业片和艺术电影的那个分野的时候就比如说会看到第五代当时活跃的时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最萧条的时候

但是我就非常感兴趣的是那个时候观众真的走进电影院在看什么他们的反应是什么就是我是想就是说很想突破这种我们固有认知中的这种美学的为杰作论的电影史去看社会面向的电影史包括就是技术面向的还有经济面向的这个电影史

这个也是那本书它写的几条电影史的脉络就包括它也写了就是说我们今天可以如何去重构电影史也是从这些细节入手可能通过一些像人类学的考察方式去进行一些口述一些访问然后来问当时的一些观众你看到当时的电影是什么感受因为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就是今年《好东西》上映的时候

邵导不是去上了一个播客吗当时在播客里面就有一位嘉宾说你这个片子你是想满足个人的表达还是想留在电影史上这个还被大家群嘲了吗就觉得什么问题然后但邵导就是很好的就是他就说我肯定是先满足我自己的表达难道你拍片子你是想留在电影史上吗然后对方就说我觉得我没有本事留在电影史上对其实这个就是两种

关于电影史的认知我觉得一个是一个纵向的一个是横向的就是在我们把它选为今年豆瓣就是评分最高的那个片子的时候无论它的艺术价值或者是大家对它有什么关系它肯定会留在中国电影的电影史上但是不一定就是它的

是大家都公认的某一种价值符合电影史的标准当然我觉得这个也是重要的就是我很好奇就比如说在当初甜蜜蜜上映的时候在当初依依上映的时候当时的观众是怎么去理解我们今天认定的这个经典和杰作的就是我是对电影史的这个部分感兴趣所以如果是要在

就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这种展览我可能会去看很多报刊或者是去采访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当时电影院具体发生了什么是怎么看待的如果那个时代有豆瓣或者是

你可以看到真正的观众留下的一些文字之路所以也是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也是一边和布莱斯他们在做一边在琢磨就我这样一个可能都不算电影爱好者的一个人到底在电影这个事情里到底是在获得什么包括电影展在获得什么我昨天其实我们跟水泥温游的剧组去聊的时候胡少强导演有一个特别

让我感触的一句话他叫他当时说啊就是就是你可以回到那里但那里已经没有人我当时我听这句话我愿意想哭就我觉得这这好像就是我看电影或者说我看电影有感触的理由就是我们很多的时候我们常常想回到我们曾经就有感触那个画面里但那个画面里没有你熟识的人没有你熟识的片段包括就比如王家卫同放他的花样年华其实已经过了几十年可能大家也没有当时的情绪

所以我们今年其实在做这个展的时候我也是有一些我自己的小私心包括我们其实也在做一些尝试就是我特别希望是能够还原那些记忆的画面能够让大家能够在那个画面里去感受当时那个心情让你回到那个

里面的时候还有那样的人存在所以其实比如举个例子其实我们今年我们这上一站的时候一直在跟那个里斯本丸的方黎导演在聊说是可否把他当时完成里斯本丸沉没的他那个小的房间搬到我们展里因为我去过他那个房间特别震撼就是你知道他们那么多年的我有点想哭了就是天哪晚安

为王老师深情流露王老师在节目里流泪了一说方力我就想哭妈呀对就是当时看房间里就这几年的一个一个线索在那呈现然后最后成了那个太激动

对加成了那样一个片子对我当时跟他那期播客的时候我真的是我俩到后面都哭了我觉得那样一个东西能够呈现在一个展览里真的特别好就包括其实布莱斯这一站我们在环缘比如我们这样一个就是旋转带去环缘当时大流写那个科幻世界最早的一些片段我们都是试图在让大家回到当时的那样一个电影最初的场景里这样的话其实你的代入感会很强烈你喜欢这个电影你会喜欢这个电影人也会喜欢

他的创作过程如果让我之后有机会再独立策展或者说我们再去下一站去做展览的时候我会更想去真的把电影人当时的那些震撼我的画面让所有人能够坐在那个场景里就能感受到当时在方丽丽的房间里我真的我走不出去那个月我都没走出去现在也没走出去现在也没走出去好

我觉得既然因为我已经是赠木先生的参与人了所以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我想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们今年的赠木先生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第二个是可以跟大家说一下我们今年的赠木先生的一些遗珠之汉我觉得我一直会面临一个问题是来自各方面可能对很多有

比如说我们说那些日常会去资料馆的人可能会觉得说造梦现场作为一个电影艺术站它还不够专业不够垂直那可能有另外一部分可能是他会把造梦现场对标成环球映程或者是哈哈哈哈

或者是那种影视拍摄基地的娱乐项目他们可能会觉得造梦现场太学术然后我一直想做的其实我今年想做一个这样的平衡我一开始就想好了我要做一个虚拟的城市这个城市里的一切都是有关电影的

然后每一个来看展的人会像一个电影制成的居民一样在这里面生活那你就要创造很多生活的场景比如说我们第一个展区就是博物馆然后第二个展区就是中国的庭院阁楼然后第三个展区八月平市就是茶餐厅然后往后走是海岸线游乐园

机场跟照相关这个是我一开始就想好的然后那它也还算是实现了其中的一部分然后比较遗憾的是我想在游乐园的部分做一个旋转然后我希望能够跟上面影的这些 IP 一起联动做一个属于中国动画的旋转文化它失败了

然后第二个部分是在海岸线的部分最想做的是杨乐昌导演的展曲因为他的第一部片子叫海滩上的一天我想用那个作品来代表整个海岸线以及台湾电影相关的内容然后其他的我觉得说我自己对今天的展览整体还是比较

比较满意的除了一级科幻展区我觉得必不可少的应该是《热浪地球》但我们今年也还是合作了几部非常不错的作品包括我觉得能把错位给重新翻出来给大家看到我觉得是我们今年科幻展区一个很重要的

不能叫功劳吧,但我是我很想要跟大家推荐的作品,因为如果大家看到的话我们在线上有一些他的剧照,包括他的一些那个在创作时候的资料等等,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找黄建新导演的错位再重新看一下,我觉得真的太牛了。刚刚说到《八月兵》是我有个小故事,就是袁鹤平导演他其实已经 80 岁了,然后他老人家就是在过去四天来了两趟这个展里,

就是他特别喜欢八月兵士这个概念因为他跟我们也在说是就是能把香港这么一个有地气的一个地标的一个最小的建筑单位然后把他的作品放在里面他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个实现当时他其实在一个作品前面就两次啊我都看着他站了很久的时间就不知道应该知道是哪个作品是他父亲袁晓天导演的黄飞鸿系列

就是当他看到他那张就是红色和脱臼纸的那张海报的时候我觉得他心里应该有很多的想法我觉得八爷给了我还蛮好的评价吧我觉得他说的一句话就是走到这个展厅我觉得我变年轻了我觉得这个评价就还挺高的

因为我有一个朋友他是那个宇宙探索编辑部的那种终极粉丝就是会疯狂收集各种周边的然后那天来展览的我就把那个这次的那个展品就拍给他然后他就跟我说他立马要来然后说你们出不出宇宙探索的周边然后他跟我说那个锅

就是一桶一桶的对他说那个淘宝一个就 20 块你们可以买回来然后改吧改吧听一下你们这一次的 logo 一卖 200 块我都会买的对但那个是真迹弓弓那个锅还挺有意思的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们做这个展览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因为其实很多在电影里的场景或者在电影里出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可能就是几秒钟的画面它其实很难看到很多的细节

就是大家很多人发现那个锅里面竟然还有一个安全帽的时候他们都惊喜了而且此刻正有一个观众在仔细地拍那个锅拍摄运动的过程所以我其实从上天开始我非常喜欢我们这个博客节的感受就我们有一种交换感我自己很喜欢这种交换感就这一刻我觉得其实他们可能也觉得我们是造梦现场的某一个作品我们也是展品的一部份

一部分在做的思维其实我比较好奇因为我可能因为就是对这些现在展出的结构和内容我也就是比较熟悉我很好奇就是那种他本身对电影不知道电影院背后有这么多的比如说像导演手机然后那些道具就是可以拿出来展示包括像美术的过程那些

就完全不了解电影制作过程以及可能都才第一次意识到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的人他来看了这个展览之后他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在做这个系列的内容的最开始就有一个选择标准就是它的画面要好看就当我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画来看它要是可接受的然后大家知道现在上海正在做好几个建筑式的展览从 PSA 的悲鸣到

奇案的建造伤害什么的那比如说我们把那个

张艺谋展区的那些建筑图拿出来我当做一个建筑展来看它也是好看的这是我选择很多不同的片子他们给到我们不同的素材的时候我来选择哪一幅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对我希望就是它有一种哪怕就算我没看过这个电影我会被这些画面所吸引这也是比如说我觉得电影主创不管电影美术也好他们的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像一个当代艺术的艺术品一样它可以当成一个架上艺术来看而非影像作品

对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比较想突破的一件事情因为我觉得因为我自己在策展方向的领域还是核心研究的是片电影跟影像艺术相关的嘛我觉得影像艺术到今天为止都很难突破一个观看的高门槛以及时间的问题比如说去年 PSA 的上海收电展它的主题叫做宇宙电影但它其实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但它展现了比较多的影像类的作品但被骂得很惨嗯

而且这个展览其实还有一个巴刹和银超老师的展去吗

对其实大家这些年看巴刹的热搜也很多刚刚 Brice 也说的每个导演拍出了他们很多的人生画面比如那边人生一瞬和电影之夜的画面这些好看的包括他打卡区的红色其实是尹朝老师自己选的红色这个其实都是我们在做的时候能够降低观众门槛然后让他们也能有所收获的一点我觉得尹朝那个展区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是我觉得它形成了某种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转化

然后包括我为什么会选第二十条的那张作品是我觉得那个就形成了我是拍摄者与被拍者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那些主演们坐在观众椅上就那一刻观众跟尹超之间的生产关系形成了转换然后主演跟观众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转换被我说出来就非常的晦涩还好吧我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对对对昨天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他来看展

然后他又抽奖抽到了就是可以在展内拍一组写真然后他又去那拍了他就觉得就是那个因为就是你用手机拍出来的跟摄影师拍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他说那些摄影师的效果就特别像是进到了那个电影的片场或者说像那个巴刹杂志上会出现的一张照片那个摄影师真的是尹超老师团队的摄影师然后那个是尹超老师的哈苏相机

我们连他用的在展的相机加起来价值也快 30 多万我们还是想让观众能有一些像电影人一样的体验的包括那个打卡点我们也是有精心挑选过

本来我们想做的更复杂一点但后来因为那个空间受限因为刚才我经常提到的交换其实本来我们想要做的就是一组是导演椅加片场航空箱一组是观众椅然后我们希望那个镜头是在中间我们想让它做一个旋转装置它是可以形成场景交换的但后来就是因为空间关系所以没能实现它只有 10 平左右

对对对然后那个所以我们就保留了影人那个部分因为我觉得对观众来说我拥有一个像影人的体验可能对观众来说更重要对而且椅子其实是造梦现场一个保留节目其实我们每一站都有一些很神奇的椅子包括我 Bress 和宋老师都是椅子空然后我每年能写七八个关于椅子的品牌其实你们在对如果你们去过第一届的造梦现场的话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去年彭于晏做的那把就哆啦 A 梦的那把导演椅

对那个打卡点就是他一回头那个点你讲讲那个背后的感觉《哆啦 A 梦》那把椅子来自于志山东老师拍摄的《哆啦 A 梦》十周年的一个特点他当时画下了我觉得我觉得我在每一次展览都会在自己心中构建一个最重要的作品当时那张海报就是去年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最重要的一张作品就是《哆啦 A 梦》跟大雄一起坐在导演椅上然后回头看相回头看然后旁边有镜头啊什么

什么的包括我们的主视觉海报很多的灵感都是来自于那张作品的对所以我们当时有一把红色的属于哆啦 A 梦的导演衣然后今年我们有一把黑色的属于中国电影导演们的导演衣对然后我们第二站里也有那个水行乌鱼当时创作过程里的一把椅子所以椅子其实一直是我们想表达我们一些感觉的东西

我有个朋友他运营了一个账号叫 isboat 然后我打算跟他讲这个事情让他来看我还蛮喜欢那个账号我是那个账号的粉丝他做得很好

而且我觉得就是那个我在看到那个尹超老师那个时尚巴刹的那个展区的时候因为我会感觉到那些面孔包括那些就是照片本身可能大家在日常中就很熟悉它是一个大家可以离电影更近的一个契机吧所以我觉得这种电影节的活动包括展览我觉得它最好的一个对观众的一个引导吧可能就是离电影更近

就是包括像我们刚刚讲的应候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好的应候的主持或者策划它也是应该让观众和电影的距离有参与感的对对对就我的朋友就是去巴刹那个展区拍照的朋友他昨天最大的感受就是他跟女艺人共情了

对因为摄影就是那个专业的相机他拍出来的人是会比普通的相机拍出来的要圆润一些的就他其实很瘦但是拍出来的也就很圆他说他上镜胖了 20 斤所以他就想女艺人到底都有多瘦因为那个相机它有一亿像素所以它捕捉细节真的就是比你的相机要精准很多怎么现在是哈苏的广告买不起买不起

但哈苏不建议大家日常使用因为它拍照真的很慢它要一照然后等半天然后一照对它不是那种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的专业设备了我还想问策展人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展览里面这个空间里面你自己个人最喜欢就是私心最喜欢的一个展品是什么问住了我我觉得出于流量考虑我要回答的答案是吴磊的《苦茶》

登吉岛无垒的库场但是呢出于自己真真实实的角度来讲

我觉得我最喜欢的应该是错位的这组资料吧我觉得第一就是我们这次其实从新影厂调出了好几组错位大发西游跟红高粱海子王系列但我觉得错位这组很完整然后所以他我觉得因为完整所以很重要所以他能代表大家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 80 年代中国电影是如何被做出来的我觉得这个事其实还是我们挺意外之喜的部分的

刚好我们就每人聊一下这个展区喜欢的一个东西两位老师你们最喜欢这个展区哪个部分我最喜欢其实是梅影场那个展区从刚开始的那个小蝌蚪找妈妈然后到大闹天宫的哪吒闹海然后到最新的那个天书奇谈系列动画我就会觉得看到了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自己

然后坐在那个电影屏幕前对然后再到今天就是有那种时间的流逝感上美影这个展区应该是这个展览最后完成的一个展区因为他们真的很重视这个展区他们的书记副书记来了好几套哈哈

对 然后就每天都在我们修改各种的展品然后大家也是觉得在这个展览里 120 周年去展览这个事是很庄重的事所以其实到这个展开展前的凌晨 5 点他们的工作人员还在辛苦的去修改各种的资料其实我还是想特别感谢上美影的王安逸老师我觉得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对内容不断追求的人

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好的展品越来越好的作品越来越好的电影然后王一老师也是上面有最新作品《燃币娃》的制片人员所以蛮推荐大家就可以去看一下《燃币娃》的就在今年上一节也有展映对 而且听说票卖得很好竞赛单元对对对

我的话我其实刚刚也想说是上美影的那个展区因为我觉得它本身它的那个审美就是特别在我的点上就我相信很多人走进去可能中国人吧就走进去都会觉得一下被美到了因为一个是它跟我们的童年的集体

一个是到今天看那些还是觉得特别的时尚就像现在很多人说以前的那个哪吒是一个那个亚比的代表就是觉得他的砖轴哪吒自我的那个画面对 就是觉得特别有意思然后另外我一个想讲的是那天陈月带我看展的时候我们从门口进来就发现那地方有很多影人的手稿你看那个抽屉其实是可以打开

对就是我都不知道然后我感觉应该很多观众都都会忽略对然后我刚当一打开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个朱元元老师的一个手稿但是就觉得很感慨

我觉得这个展我觉得就是你知道我觉得做展览也是要平衡内容平衡预算所以我觉得造梦现场之后来说永远是遗憾大于成就的对看到更好我羡慕你的工作啊那个你是没看到我们崩溃的样子你猜我最喜欢的展品是什么是什么你猜不知道是传送带不不某一个

是那个飞碟车没有我最喜欢的其实是科幻世界那本书里大流流浪浪地球我是一个科幻迷而且是属于 12 岁 12 3 岁开始看科幻世界的人真好哭

所以大流其实他所有作品我是最早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的你十二三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零零年流浪地球对所以其实流浪地球你知道我最早是在科幻世界看到的所以当时其实那本书一下又把我带到那个回忆时代所以我觉得就是很多电影真的我还是那句话就是我一旦回到那个场景里那个场景又没有人然后又看到那个展品我就会

就很多情绪就上来了我印象很深刻我第一次跟魏尔王老师说我们要跟科幻世界杂志合作的时候我发现魏尔王对他们杂志的编辑作者领导比我都熟因为那个年代什么姚海君 王靖康 刘慈欣就科幻三巨头你知道那个年代最早写科幻世界那批人都是我当年特别崇拜的人我当时想着有朝一日我能像他们一样写出那些

哪怕是短片我都觉得都是一个一生的成就写科幻非常难然后拍科幻也非常难架构很难先世界观完全没有构建完成我有另外一个遗憾对我有另外一个遗憾我觉得如果大家看过了就是嘎那的狂烟时代的

我觉得狂野时代的内容是非常适合放在造梦现场的因为我是看过的然后所以不是说 B 杆很适合去考研吗就是非常非常然后就是我觉得它的内容就是跟造梦现场的内核尤其是我们因为这两年其实都是大年嘛世界间 130 中国间 120 所以这些还是蛮搭的那个狂野时代剧本是在你咖啡店里完成的吗

你猜狂野时代的剧本狂野时代没剧本没剧本被易烊千玺吐槽了很多次对 构思构思了很久了从我记得我 2021 年做电影节请阿比查邦做主席然后请毕干做一个指针人物的时候他当时跟我说那个布莱斯你要帮我多进点些房间我想在房间里写剧本然后到他后来上映了就是对

除了在座的各位昨天我也在展厅里和几个来看展的朋友聊了聊我发现在回顾中国电影 120 年的时候每一个影迷在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主线

可能分几个那个就是第一个里程碑是怎么样第二个里程碑是怎么样的然后我们取得过哪些进展比如说我们中国电影在那个欧三电影节我们有哪些能拿到多少奖杯然后然后在奥斯卡然后在跟这个包括上上一节本身然后或者华语三大电影节啊华语三大奖就是中国电影有去哪些好电影就是取得比较杰出的成就这种

我可能比较感兴趣的比如说那些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的那些可能有一个专门展出是展这些电影的嗯就是你比如说每年我都有看但是我不知道比如说这几年它的这个规模然后我们它的题材各方面这种它的一个变化但比如说我上网我来的找然后就可能会比较感兴趣这个东西嗯刚刚有一个呃就是街彩的随机彩的小江同学他也说类似的就是

就是说希望有那个国内的大的电影节的获奖作品和国外三个电影节就那种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那个作品的一个合集嗯就是他跟我说的啊陈江是你的朋友不是嗯我瞎说的

就因为我前段时间有去看 AP 的展然后他有一个片段我很喜欢就是 AP 成 music 它里面就是会有一个音乐相关的展厅就是可以听那些他所赞助的音乐人所产出的音乐然后就比如说有火星歌的那种相关的音乐所以如果让我来加入的话我可能会成华语电影那些耳熟能详的主持人

嗯,可能就是体验一下那个就是拍摄的过程啊或者是你自己有一个那个屏幕然后你你就前面有一个场景场景的布置然后有一个大屏幕你在里面可以录一段什么东西

然后你又可以在这个大屏幕上观看到自己是被拍下来录下来的样子我觉得就是让镜头去对准你自己然后让你看一看自己就是在镜头下是什么样子的变成电影中的人对变成电影中的人所以你的整个主线就是如何变成电影中的人是的我希望我变成在电影中过 120 年希望我人生的结局是一个 happy ending 好的好的谢谢你

非常欢迎上海的观众以及各地来上海玩的观众可以来藏木仙上艺术展然后跟我们一起来体验电影的魅力然后我们希望大家看过所有的展区以后有一种大梦一场跟我们重回

中国电影的 120 年的感受我自己非常喜欢一个状态就是每当电影放映结束场上亮起的那一个瞬间你有一种半梦半醒的感受那个感受就是造梦现场想要带你来完成的感受好的好的就今天感谢各位来做客然后也希望大家能在不管是电影院里正在放映的电影电影的相关的展览里收获这种半梦半醒的体验

好的那我们本期节目到这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大家

不必要问候也许还没等它回过身就又是一年春天过去风轻轻拂过半山腰它的眼睛总有些落寞云轻轻盖过它头有它的眼睛总是有泪河在等什么它在盼着什么有人知道它

还好吗为什么遇到总是苦难的呢他的朋友有联名不必要问候也许还没等他回过神就又是一年春天过去风轻轻拂过半山腰的眼睛总有些浪漫

运气应该过得多呀他的眼睛 都需要泪痕他在等什么他在盼着什么风轻轻拂过半身油的眼睛总有些落寞运气应该远近都需要泪痕他在等什么他在盼着什么

風輕輕拂過 翻山搖春天時刻 萬物俗行了雲輕輕蓋過 踏透烏鴉悲傷過去

她終於笑了她笑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