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中场时间》邀请了两位直接接触过认知症患者和家属的朋友,围绕着认知症的照护者的故事、老龄化社会的困境、国外的养老院及照护情况等畅聊了一番。 “身身不息”的创始人葛慧超认为,我们如何定义和称呼这个病症,其实代表了社会和文化的态度,应该考虑如何减轻病患群体和他们家属的病耻感;在认知症治疗机构任职多年,有着丰富国外经历的张帆则聊了聊当下老年人照护老年人的困境,国外如何应对认知症患者,还分享了防范老人走丢的小技巧。 在录制这期节目前,主播五月还参与了慧超的线下工作坊,听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看他们和自己的亲人一起互动起舞,现场的真实感让她触动。 这一期,尽管话题可能略显沉重,但我们觉得却是不应避讳的。如果这期“有料”干货能够让大家对于这个病症、老年人们以及老龄社会增加一点关注,也就实现了我们的初衷。 另外,由三联中读自制的另一档播客《talk三联》新的一期也探讨了养老问题:《老了之后改怎么办?该想想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对照着听~~ 【本期嘉宾】 嘉宾 | 葛慧超 ,“身身不息”创始人 嘉宾 | 张帆, “关爱惟士”认知症机构运营总监 主播 | 五月,三联中读资深编辑 【时间轴】 06:19 叫“认知症”、“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什么重不重要? 11:05 不得不面对的老人照顾老人的困境 19:52 英国:照护亲人也是一种工作 24:50 国外:针对认知症老人的专门服务 30:45 探戈和Swing特别适合认知症疗愈? 34:50 认知症患者有社交需求吗?聊聊如何建立同老人的信任感 39:30 认知照顾单元正成为新建养老院的必须配置 43:00 中国传统“孝”文化:依赖亲属VS国外:依赖入户上门的照护者 51:55 “知识改变命运,艺术疗愈人生”的slogan详解 56:23 “临终关怀”应该要更早期地介入 1:07:00 警惕,警惕!有关认知症的悲情式宣传 1:10:58 帮助老人的小技巧:定位,注意家庭布置,色彩使用,镜子。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三联中读、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