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11 天才质朴,精英草包?从韦神蒋雨融聊数学儒学与赛博祈福

211 天才质朴,精英草包?从韦神蒋雨融聊数学儒学与赛博祈福

2025/6/10
logo of podcast 严肃喧哗

严肃喧哗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门童
通过推动性别平等和提升工作舒适度,空乘员在民航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opics
门童: 我首先介绍了王虹,一位在挂骨猜想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的女性数学家,她有可能获得菲尔兹奖。然后我对比了韦东奕,虽然他的职位不如王虹,但他在数学竞赛中表现出色,并且在研究极具挑战性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我强调,不能仅仅从职位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韦东奕在数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潜力。

Deep Dive

Chapters
介绍了王虹教授及其关于世纪难题——挂谷猜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果该成果被认可,她将很有可能获得菲尔兹奖。并解释了挂谷猜想及其在数学、信息论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关联。
  • 王虹教授是纽约大学副教授,即将加入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担任数学终身教授
  • 她研究的挂谷猜想是关于空间维度的一个极限构造问题
  • 该猜想与压缩感知、图像处理和信息论等领域密切相关
  • 如果她的论文被验证,她将成为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 我是门童 欢迎收听严肃喧哗最近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又火起来的伟东益然后他在社交媒体上有几秒的视频或者截图短短几天他也获得了上千万的订阅关注那在聊我们今天跟伟东益相关的主题之前我想先聊一聊另外一个跟伟神同龄的数学家

那他和伟神一样呢都是 1991 年出生然后都在北大念过书院这位数学家的名字叫做王红气势如虹的红他是一位女性他现在是纽约大学的副教授而且在今年的 9 月他就要加入法国的高等科学研究所职务呢是数学终身教授那今年起王红老师的名气比较火原因呢就是他发表了一篇论文

是关于一道数学界的世纪难题叫做挂骨猜想的证明那现在全球很多数学家都在分析他这篇论文如果王洪老师的论文得到认可的话那他很有可能就会得到明年 2026 年的菲尔兹奖

之前不是有一位演员叫做金东他在受采访还是微博里面有写诺贝尔数学奖那这个费尔兹奖他就相当于是数学界的一个诺贝尔奖而且他的含金量是要比诺贝尔高的因为他是四年一届那诺贝尔是一年一届

那王洪他研究的这个挂骨猜想是由日本的一名数学家提出来的这位数学家呢就叫做挂骨中医所以这个猜想就叫做卡基亚猜想那这个猜想通俗的讲的话大致可以表述为我们能不能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面然后任意的转动一根线段而这个区域的维度是否可能存在一个最小的可能值

之前我们 134 期节目不是有聊过正弦函数吗那这个挂谷猜想的问题背后牵扯到的就有弗列变换以及空间维度的一个极限构造所以这个猜想不仅仅只有数学家在关心顾名思义它跟压缩感知跟图像处理也跟信息论都有很多关联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线段它是有长度的然后一个正方形它有它的面积那一个球体有它的体积但是如果一个形状它是不规则的它又弯又乱看上去就像杂乱的线团或者碎掉的玻璃一样那我们该怎么定义这个图形的面积和维度呢所以这就涉及到几何测度论的领域

而如果王洪教授的这篇论文被数学界研读验证之后被正式的接受之后他就将成为这个领域直接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我们拭目以待王洪女士的成就

那说回伟东义单纯的如果从教职的这些 title 来看他目前是北大的助教跟研究员而王红女士我们刚才说了她马上要拿法国的终身教职的职位但是呢这绝对不意味着伟东义他就不厉害了

因为首先单从履历上来说啊,伟中义呢,他是中国在数学竞赛史上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曾经两次满分获得了国际奥数的金牌而且好像有一次满分还有一个特别奖,因为他给出的解题有非常精妙的解法

按照我的一位数学竞赛的朋友的话来讲伟神呢他被认为是北大数院历史上技巧性最强的人其次呢也是最重要的伟神现在在北大的研究方向是很多哪怕费尔斯得主都不敢轻易去碰的这个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那这个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他描述的就是在

在某个时间点某个空间位置上流体的速度压力还有密度这些属性这些物理量是如何变化的

比方说像水像空气这样的流体当它们在受到外力或者自身流动的影响之后它们下一秒会往哪里流然后会流多快是否会打个转那这些问题它目前是没有一个通解的只能在一个特定设定的条件之下去用数值的方法近似的求一个解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Neverstocks 方程它是七大千禧年的数学难题之一大家可能听过这个千禧年的数学难题有黎曼猜想有霍奇猜想以及已经被一位俄罗斯数学家破解的庞加来猜想

那如果卫生未来解出来了这个 Nearest Docs function 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将是划时代性的无论是对天气气候的模拟对飞机火箭的气动性能的模拟还有水中的船呀潜艇呀还有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呀甚至是电影游戏的气流特效这些模拟其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厉害

那关于数学的内容我们就特别特别浅显的聊到这里那之后呢我们可能也会请一些数学爱好者的朋友来继续拓展我们的数学专题节目那今天呢我主要是想要聊一聊有天才怪胎的这种叙事或者说刻板印象以及之前由哈佛讲语盟有引发的一些精英叙事和精英厌恶那伟神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海量的崇拜

这里面当然是有它业务能力牛炸天的基础存在毕竟研究数学它是需要十大十的智商作为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的但与此同时呢我又感觉在这些海量的崇拜里面多少会有一些猎奇的成分存在

什么意思呢我举三个例子首先在伪神的视频里面准确说应该是伪神的家人给他拍的短短的视频里不是有展现出伪神他有一些口腔相关的健康状况以及面对镜头比较局促不安的神态那大家自然就很关心这位天才认为北大有责任给予关怀甚至是对伪东翼的健康干预那

那其次呢我也有看到不少不同平台的留言啊说国家应该给伟神找一个媳妇来照顾他的起居跟营养他们还加了一个类比说像杨振宁那样那第三点呢六月初正值一个高考的时期嘛所以伟神社交账号的评论区就变成了许愿池有许愿小孩高考顺利的领域月龙门的还有数学层面开窍的那我们先从最后一点开始聊就是这个赛博接好运的现象

在伟东义的社交媒体账号下面留言就能够助力高考答题顺利吗其实感觉蛮难的因为首先伟东义老师他就没有高考过他是免试去北大的而且他的人生也不存在鲤鱼月龙门这种叙事这种重举腾达的阶级跃升的叙事因为他的父母也是大学老师

但当然了我觉得跟在伪神账号底下接座体的好运是要比在生了男孩的帖子底下接男保是更容易理解的多毕竟高考它是一个普遍的焦虑事件而重男轻女的问题在生育率下滑的当下可能并不是一个普遍性的个体焦虑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受到高考的焦虑影响啊

对我自己而言高考在我的人生中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但是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做梦上考场然后发现自己上考场之前自己的基本五三题册打开都是白的都没有做完而且内容要么是数学要么是英语

然后我就急得在那个教学楼的苍白的过道里面跑来跑去到处去找速溶咖啡去找凤油精然后就被吓醒吓醒之后呢就会愣很久而且昨天刚好不是高考的最后一天我就又梦到了高考但是这一次的梦境框架有点变形我是梦到了刚好在我高考的那一年

恋爱的次数跟成功度成为了高考内容之一但是我又没有谈恋爱我也没有什么完成度然后跟我构成竞争的我的一个高中男同学我每天在楼道里都能看到他旁边有个妹子站着给他拿校服外套给我羡慕焦急的不行我就在想要是我的恋爱课考不过他可怎么办呀然后呢我就给急醒了我不知道这种梦境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呀关于高考主题的梦境

或许等我到 50 岁的时候或者活得更久吧这种频率能够下降毕竟这种恐惧这种

如果高考失败我的人生就会完蛋的想法观念已经在我的思想中有了太多的烙印所以怎么说呢在伪神的账号底下这样一个很大规模的接好运的底下可能多数人并不了解伪神的生平和他的研究只是在借用他是天才他是神这样的一个符号来对冲自己的焦虑或者我们换句话说在这样一个赛博的舆论场上

伟东益呢他已经吉祥物化了像英国的皇室或者像日本的天皇一样吉祥物化了那

那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伪神的外形它类似于 TikTok 周寿司那种所谓的精英阿法男的形象伪神还会得到这样同等规模的崇拜吗我个人的观点是未必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也欢迎分享你们的想法因为伪神的外形看上去就很单纯无争嘛对于多数活在世间的俗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威胁性的

不用担心同性的雄性竞争也不太会产生什么阶级敌意当然单纯的这个定义有点模糊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总结为伟神他有自己的世界他懂数学数学让他快乐他根本不在意自己袖口破了或者是提着馒头跟农夫山泉匆匆的奔向他的数学之路的模样是否会被人嘲笑

那有的人可能会把它放在 nerd 书呆子的这个类别或者天才多少都有 freak 的这种怪胎属性那是否这种 freak nerd 的想象才更加符合大众的叙事呢上一位在数学领域的类似人物是谁呢我能想到的陈景润因为小时候做语文阅读题里面就有关于陈的描述他的身体健康不太好

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那么强我记得还有的段落是说他给学生上课暴露出的他身心木讷不善言辞那这种个别数学家的形象会不会构成一些偏见呢因为数学家并不是只有陈景润跟韦东毅其实很多很牛的同样很牛的数学家的形象也没有那么不修边幅

无论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王洪教授还是其他数学家比方说张一棠张一棠老师的人生经历也是蛮传奇的就像我们之前聊的阵线函数一样大跌大落我们刚才不是有提到菲尔兹奖吗那这个奖的设定呢是指颁给 40 岁以下的数学家为什么会这样设定呢一方面是为了鼓励早期突破表彰鼓励青年数学家而并非那种终身成就奖

而另外一方面呢数学的确跟文学等其他领域不太一样通常来说一个数学家的巅峰时刻会来得更早一般来说高强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你逻辑上的敏锐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

青年时期的确是最旺盛的包括数学史上很多一流的成果像是高斯还有群论的创始人加罗瓦他们研究出杰出成果的时期都来自于他们的青年时代但张一堂由于他人生中的各种困境比方说他之前因为政治问题然后中学就有辍学没有办法再念书

后面在美国博士毕业之后又因为研究方向跟导师有分歧所以没有拿到导师的推荐信又相当长一段时间他都是打零工度日据说他还在赛百位兼职过直到 1999 年的时候张一堂跟北大的校友

有合作发表互联网相关的一个专利那基于校友的欣赏跟人脉他才被引荐到重回高校工作所以他在数学领域的成果来的就比较晚他是在 58 岁的时候才发表了一个重要的论文内容呢是关于孪生素数猜想

所以他算是数学界的大器晚成的人所以他在研究一出爆火整个学术界之后自己是比较淡定的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还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说于信平身最萧瑟暮年师父动江关所以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吧但有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那就是坚持

张一堂老师他在美国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时候送外卖度日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数学的研究那这个算小插曲我们说回赛博拜伪神这个事其实我们说伪神伪神说到神我最近几周都有在看一本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我有跟很多朋友推荐这本书而且我读得很慢有三周都没有读完

之前咱们节目聊宗教改革的时候有提到过他奥古斯丁那基督教会呢把他称作是圣奥古斯丁所以他算是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之一有很多神学贡献或者可以说他离神很近那奥古斯丁他写忏悔录这本书的时间已经距离我们快要 2000 年但内容读起来是毫无距离感的

哪怕你说这是一个 21 世纪的人写的内容我都会相信因为他自我剖析的他的真诚他的后悔他的喜怒哀乐每个人读的时候可能都会被深深的感染

所以虽然这千百年来我们人类发明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生产方式也在屡屡更新包括我们刚才介绍伟神还有网红老师的研究可能对世界的影响都是含在这个语境下面的但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的情感模型我们的情感需求精神需求其实千百年来变化是不大的所以我们读奥古斯丁我们读孔子读论语

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共鸣因为归根结底人类还是精神性的生物那奥古斯丁他对神的崇拜跟许多网友对伪神的崇拜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共同点很简单这两种祈祷它都折射出了我们人内心的一个底色就是对于未知对于不可控命运的焦虑以及对于一个可信赖之人可依赖之地的渴望而差异呢也很容易看出来因为拜伟神的本质还是功利主导的

而拜天主的核心是基于忏悔与基于感恩的真善美的信仰那我这样对比并不是说功力不对不好这同样也是人的本能全世界都有各种功能的神保佑家人平安保佑身体好保佑成绩好保佑交通平安保佑找对象顺利的

像是日本各种神庙卖的玉手就是一个功能这算是一种古典意义上的依赖感不能因此就说人很懦弱更多的是承认了人的局限性所以无论是伪神还是 AI 啊玉手啊甚至是星座啊什么命盘啊我不太懂啊但他们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功能但这种泛化的信仰它还是一个工具性的它是可替换的

甚至他是非常短暂的但基于奥古斯丁他在忏悔录中的内容一个人他对于神的崇敬并不是说神可以帮助他实现某种愿望而是这个人他认清了自己是从一个欲望驱动的人变成一个渴望归真的人他认为很多人功利的爱或者崇拜都是向外投射但是

神天主才是向内回归的一个终点所以拜伪神或者拜其他的内容它算是我们在当下一个娱乐化功利化社会中一种比较低门槛的信仰表达

因为拜为神甚至不用花钱在我们之前 193 期节目宗教代餐为何泛滥我们聊过一些现代商业疗愈的课程它是需要你花钱的而拜天主这种奥克斯丁式的灵魂的皈依你诉求的并不只是接好运而是改变你自己对于自身整个存在的理解

那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想跟大家分享目前阅读中最触动我的几个段落比方说我来到迦太基在我的四周罪恶的情欲在翻腾着震响着我还没有爱上谁却渴望爱我愿意回顾我以前的污秽和我灵魂的纵情于声色但并不是由于我迷恋过去而是为了爱你爱我的天主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我喜欢的爱怀着满腹的酸楚回顾我最险恶的过去为了得到你的语录的滋养这语录并非骗人的语录而是幸福的值得信仰依赖的语录为的是请你管束放任自流的我管束这个由于背弃了独一无二的你而散落在许多事物之中的我

我年轻时曾经热切地盼望用地狱的欢乐来使我满足因而自生了各式各样的见不得人的欲望我的美丽枯萎凋谢了我在你面前不过是腐朽之物可我却自鸣得意并竭力想讨好别人这时我只向往爱与被爱

那接下来我们聊另外两个问题刚才有提到的很多朋友会关心伟神的健康觉得北大及相关部门有责任给予干预那其次呢是我看到很多留言说国家应该给伟神找个媳妇来照顾他的起居那

那伟神短时间猛猛的长了这么多关注一定是代表着大众是乐意见到这样的形象的这样一个我们刚聊过的质朴的与世无争的天才形象很少人会用书呆子的笔意来形容他不会像西方人可能会嘲笑那儿的一样去表达不尊敬因为我们的文化对于学业学术上的佼佼者就是 respect

这是我们在寒窗苦读的千年科举的叙事之下对真正有才华有真才实学人的尊敬虽然说伟神他没有高考过但是他是一个衣着质朴的本土人才他不存在说像董明珠所讲的这个存在留学间谍的嫌疑更无论是

更不存在像是蒋宇荣或者协和 4 加 4 暴露的问题那种避开了高考通过留学来曲线救国的并没有苦读但是比很多做题家都活得更体面更光鲜更加掌握现在互联网话语权的德不配位的感觉

对于伟东义大家不会觉得他德不配位更多会觉得他位不配德我们在 201 期节目宏大叙事退潮之后是一年水硕一生情那期节目我们聊过留学性质的几度变迁所谓的水硕的称呼所谓的留学含金量的下降其实这里面就有含着大家难以逃离内卷环境的情况之下对于做题的性价比下降的愤怒但

我们那期节目也聊了此一时彼一时嘛现在来说留学背景的红利也差不多到头了一方面互联网帮助大家去魅了一些信息差那另外一方面呢国际的地缘政治又影响着很多产业的方向

这也蛮契合我们之前讲过的正弦函数的很多规律所以大家对于伪神的崇拜也是实打实的因为伪神的能力能够研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但是像是蒋宇荣的经历比方说去蒙古做志愿者然后站在哈佛的讲台上呼唤和平可能任何得到这种机会的普通人也可以完成的大差不差

我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年一个状元学姐回来给我们打鸡血她就说过一句话她说你现在不努力那将来最会让你难过的一句话就是我本可以而放到讲的这个事上逻辑很容易就变成若非爹妈不努力我本也可以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所以在伪神账号的许愿池里面的确很多留言都是来自于家长

那普通的家长是做不到送小孩去全球实习拿各种推荐信然后进名校去当世界公民很多人依然秉持着对于科举的信仰尽自己所能给小孩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让他能够心无旁骛的坐体剩下能做的就是来伪神这里进行朴素的简单的乞讨多数人都受限于这种环境和观念嘛

但好巧不巧互联网又让大家看到了那一小桌有特权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大家会很生气因为幸福从来不是绝对值幸福是一个比较值所以可能大家有多反蒋宇荣这种占据话语权的被包装的很高调的精英形象就会有多喜欢伪神这种在学术赛道上货真价实的又很低调的质朴形象

但蒋语蓉做错什么了吗她好像也并没有像协和肖主任跟董那样做出会危害别人生命健康的实质上的缺德事但蒋的存在以及她在社媒上并不算聪明的自我捍卫的确在结构上构成了一种单向精英成功叙事的文化再生产功能

什么意思呢他的这种精英的无意识的傲慢会加剧信仰传统成功路径但上升通道肉眼可见的逐渐缩窄的多数人的无力感跟潜意识的被贬低感因为幸福来自于比较嘛而我们又被算法推送着这些精英的内容相当于说我们人生的参照系已经被很多社交媒体的算法给被动固定了

而讲呢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冒出来的承受了很多对现代社会中结构性不满的其实并没有一个主体投射的一个情绪的出口吧算是而且其实有很多朋友他一方面很讨厌讲这种人

另外一方面呢又会想要将来送小孩出去念书这也是我们新一代很朴素的一个想法就是我吃过苦那我不希望我的小孩再吃苦了所以对于讲的感情就很复杂我讨厌你但也不影响我对你是有羡慕的

但大家对于伪神是只有羡慕没有讨厌的一方面伪神承载着这种规则我们传统规则仍然有效的心理抚慰什么规则呢你有能力就可以得到认可而另外一方面伪神他在健康在社交方面可能

并没有多数人厉害换言之伟神并不完美那一个不完美的天才一个有着奇怪的特质甚至是世俗意义上的缺陷的天才他可能才会更被大家推崇

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如果太完美了那你要在生活在被迫生活在各种比较体系中的普通人怎么活像是讲像是懂的那种存在它很容易全方位的让大家垂头丧气风头全让你出了话都让你讲了好处嘛都让你得到了他们的存在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迫

但是如果天才是有一点缺陷的那就类似于一种心理缓冲的机制会让我们有一点补偿性的认同我们作为普通人在承认跟天才差距的同时也能聊以自为说虽然我这个不厉害但我那方面可能比他强比如不善社交的卫生陈景润再比如霍金还有爱因斯坦

其实爱因斯坦只是不修蝙蝠了一点我在看奥本海默的时候并不觉得他有什么问题而且奥本海默本人他也是更接近完美天才那种形象又帅又聪明但他在其他维度上也承受了更多的痛苦所以可能很多人会通过双轨的投射来缓解焦虑既向伪神投射这种道德理想质朴低调又才华也会向很多精英来投射一些世俗的理想

成功体面掌握一些话语权那我个人并不觉得这些投射有什么问题因为多数人是向往公平的也有很多人是渴望功成名就渴望被看见的那唯一需要警惕的在我个人看来就是我们之前聊过的我不是厌恶特权者我只是厌恶我不是那个特权者的这种心态那具体怎么警惕呢我个人的方法是

当我觉察到我的内心对某个人或者某个人群产生厌恶的心情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我讨厌他是因为他的言行不符合我的价值观还是因为他的存在威胁到了我的上升空间我的资源或者我的话语权那如果是后者的话这可能并不是这个个体本人的问题可能更大的是游戏机制的问题所以我抨击这个人大概率只能是杯水车薪是治标不治本的

这个世界上当然不存在一个蒋语蓉可能是千千万万个蒋语蓉而且数量说不定在持续上涨那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很多人呼吁给伪神找媳妇的这种思想其实我看到不少这种言论的时候还挺无语的

那我无语的点呢是有两个首先是性别维度上的如果大家记得我们聊古艾琳那期节目啊就提到冬奥会的时候在社交媒体上会有男性留言说古艾琳不好看或者长得太壮他们村找媳妇都看不上

那这种观点其实跟对伪神的留言是一体两面的这还是一种性别想象性别偏见中的秩序残余男性可以不顾生活的琐事沉浸于他的事业他的学问但女性则要天然地承担起很多生活性的任务

做饭洗衣服然后提醒卫生注意牙齿健康我再举一个例子可能大家更容易有直观的感受在武汉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他们两个月前发表了一篇推文标题是游戏少年一席发顶刊武汉牙李展拿下雷军奖这位李展他是武汉大学的一名男学生而这篇推文里面有一个段落他是这样写的

尽管科研与学生工作任务繁多但李展有一套独特的平衡术一方面她重视感情生活的稳定与文科生女友形成最佳拍档女友包容她不同寻常的生活作息包揽了三餐家务让她无后顾之忧李展则用理性思维影响女友鼓励她进行交叉学科的探索所以这个例子多少可以佐证

很多人可能还是在无意识中会把女性定义为知识性的角色包括实践中也是一样所以会有人评价伪神的时候说要给伪神找一个女性照顾她评价古神的时候就会说这个女人不符合我们村男性的审美

总而言之呢传统性别分工的剧本可能还残留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吧那让我无语的第二个点呢是文化维度上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受啊就是在中文语境之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很多朋友依然很热衷于为别人找对象且一般都是异性对象这

这怎么不算是一种霸权呢因为对于喜欢独身喜欢一个人待着的朋友或者对于喜欢同性的朋友来说这种很自以为是的建议其实没有那么礼貌或者我们说这怎么不算是一种很古早思维的现元老呢一个优秀的人才他不结婚就是浪费吗

我其实有一点搞不清楚,这种逻辑之下,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婚姻的资源呢?或者说人的价值难道就一定是跟婚姻绑定的吗?但根据我对于闪干年边区在 20 世纪上半叶跟中段的研究,在 20 世纪初期的闪干年的风俗当中,一个人他只有正式的结婚了,举办婚礼了,

他才会被整个家族整个环境赋予一个你成人了的权利你才会被当做一个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成年人看待否则呢你就是大家长治下的一个没有自主权利的代价之人或者代取之人而这个千百年来都成立的逻辑它是建立在婚育的经济属性之上的因为在小农社会里面只有结婚才会涉及到分家嘛

或者说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面由于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控制就是建立在财产关系上所以古代的婚姻就是一种财产转移的过程而除此之外呢一个普通的农民的一生可能和他的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样是没有太多叙事上的转折点的那这种比较根深蒂固的观念虽然在五四运动之后有所松动但直到目前都还挺顽强的

比方说在看球的时候我就会刷到一些社交平台上有时候会出现教练或者球员的女儿的帖子那底下呢就有很多人去喊岳父大人虽然也是开玩笑时的做梦跟投射但是这种投射我个人觉得是有我们刚才讲的这些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所在的

那以上就是本期严肃喧哗的所有内容我们祝福数学家王洪老师能够拿下菲尔兹奖但拿不下也无所谓我们祝福他未来在法国的研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当然我们也祝福伟神身体健康研究顺利因为他们的理论研究真的有可能会改变世界

那也祝福咱们自己在忙碌或者闲暇之时我们也可以有那种心无旁骛的进行自己感兴趣事情的专注的片刻体验无论是向外的求索还是自我的关照我相信那种心流是人类专属的一种精神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幸运那祝大家今天有个好心情也欢迎大家支持严肃玄华的世界女性史跟上海中生相的专辑我是门童我们下期见

Zither Harp

Zither H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