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04: 从windows支持安卓,看下一个互联网形态雏形

Episode 104: 从windows支持安卓,看下一个互联网形态雏形

2021/11/10
logo of podcast 设计药电

设计药电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妍
高丽
Topics
高丽认为Win11的UI设计更加趋向苹果风格,提升了触控体验,其核心功能是与安卓应用共通,这将带来体验和空间层面的改变。她还分析了Win11运行安卓应用后对游戏研发、发行和用户体验的影响,认为这将促进重度化游戏的开发,带来新的用户增长机会和发行渠道,微软商城或将成为重要的发行渠道。此外,她认为Win11的设计和硬件都在向移动化方向发展,未来可能成为多设备兼容的操作系统,并解读了Win11的slogan"让你所爱天地更近",认为其体现了对移动化趋势的接受。最后,她展望了未来应用将基于3D环境,提供更沉浸式的体验,并认为Win11与安卓的打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转变。 小妍认为Win11与安卓应用的打通并非简单搬运,而是需要在底层进行系统级别的支持,并通过亚马逊商城与安卓应用打通,但民间方法可以绕过限制。她分析了Win11运行安卓应用后用户体验的变化,并比较了苹果Mac与iPad的打通和Win11与安卓的打通,认为两者方向一致,但方式不同。她认为各大厂商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构建完整的未来互联网生态,单一厂商难以独占鳌头。此外,她还讨论了Win11运行安卓应用后对游戏研发和发行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物联网和元宇宙的发展趋势,认为5G技术将促进万物低延迟连接,并推动AIoT的发展,Matter连接标准将促进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互通,并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颠覆性影响。最后,她认为未来互联网发展是一个渗透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分界点。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new features of Windows 11, focusing on its visual and user experience improvements,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Android applications. The discussion highlights the shift towards a more touch-friendly interface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 New UI, similar to Apple's design
  • Improved touch experience
  • HDR support
  • Game optimization
  • Android app integration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收听这一期的设计要店我是高丽我是小妍设计要店是一档从商业全局角度来讨论设计的电台节目我们通过对于营销事件 产品体验 文化现象的讨论与大家一同分享设计背后的商业思考大家可以通过网易音乐 小宇宙 APP 战库 iTunes 播客搜索关键词设计要店 订阅与收听我们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间直接搜索设计要店电视电台的店,即可以订阅。在公众号中间我们会放入更多音频无法承载的图文资料,方便大家理解和查阅。要找到本期节目的图文资料,直接在设计要店的公众号回复框中间输入 104 就可以了。

本期是我们一个闲聊的一个话题我们其实也是从我们身边看到的一些新闻然后和大家一起来畅想一下以后可能会有哪些可能然后这次的主题还是会以

近期的 Win11 的一个发布来切入的这块主要是会分为几方面一方面可能也会跟大家聊一聊我们从 Win11 就是基础介绍部分它可能有哪些特性不管是从视觉层面还是体验层面去简单去做一个介绍然后另外一派呢会

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它的一个核心功能就是当我们的 Windows 开始接融到我们的安卓应用就是我们的移动应用的时候它会带来哪些化学层面或者说体验感受以及以后空间层面的一些可能的一个畅想这个可能也是其中的其他内容

还有一个节目也会和大家聊聊那我们通过 Win11 这个口子或者说这个现象其实可以看到几个科技公司不管是苹果华为

Invidia 他们其实都是包括 Facebook 他们其实都是在同一个方向上面在进行一个大的一个计划那这个计划到底是什么以及这个方向下面对于我们以后的体验生活或者说是沟通或者是哪些影响对于我们设计来说有哪些可能这个可能主要是和大家聊聊这几个方面

好的我们再说回 Win11 啊 Win11 其实是今年 6 月份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测试版本然后当时大家其实都已经能够看到它这次最大的一个更新就是更加偏向于苹果了啊跟以前的 Windows 这种比较板的感觉已经有了一个就是比较大的一个不同这个可能是视觉层面第一印象就能感受到的然后它在 10 月份的时候发布了一个正式版本那个时候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装了一下呃

基本上和新闻里面宣传的这些差不多有几个点比如说全新的 UI 我们的图形风格可能更像苹果了以后也不用去装黑苹果了

它的那个菜单栏就是在中间的一个局中然后感觉也是差不多的然后另外一 part 呢就是关于它的体验其实更加倾向于触摸的一个或者说移动的一个状态了因为以前都是用鼠标去做一些精准的操作嘛现在它其实把各个板块以及卡片这块其实放大了对于移动或者平板的一个体验来说 Win11 的这种触控感可能就会比以前的要好很多

还有些比较细的可能是比较偏向功能向的比如说 HDR 的支持游戏的优化之类的这部分我都把它称之为叫做基础介绍部分然后除了基础介绍部分之外其实大家对于 Win11 讨论最多的可能还是基于它可以和安卓的应用程序相互共通了这个其实也是我们本期可能要主要聊的一个话题那我

我们知道以前 Windows 都是自己独立的阵营像诺基亚的那个时代就还做了那个 UI 叫什么 UIMetro UI 对吧就是他们一直像特立独行或者说他们就他们一直跟安卓苹果都是不同的阵营然后这次是跟安卓联手了看起来好像要联手打

苹果的这样的一个意思我不知道它跟安卓之间他们是可以怎么串联就是他们的合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你说到 Metro 我都忘记了它早期 Win8 时代是吧好像是就是有那个磁贴的一个概念然后那个是它的一个设计的一个理念当然我们这次的合作其实主要是从它的软件层面和应用层面去说的如果它自己要硬说的话它也可以说这个东西是 Metro 的一个更新但是后来其实它都没有怎么去推这个 Metro 的这个概念了所以这个设计风格这一 part 我们可能就先不讨论它因为其实我感觉 Win10 开始就基本上

没有太多提这个概念了因为当时其实更多的是跟 WinFone 的那个时代去做个衔接它是磁贴然后在它的微软的手机上面它其实也是这个应用风格可以提这个其实是比较通的但后来玩家它其实基本上放弃了然后像你刚才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它是怎么实现的是吧跟安卓他们之间的合作的方式有哪些衔接点

说到这样的其实要说到他们的购价层面开始说起因为 Windows 都是桌面 PC 然后他用的芯片都是英特尔的芯片他们在开发软件和开发底层他们就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难度是在于他们如何去把底层能够去打通因为 CPU 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于这一块的处理其实不是简单的搬过来就可以安卓其实是属于移动的对

所以它可能用的更多的是像那种 ARM 构架的 CPU 所以它们两个其实是两个体系然后现在其实做的打通是指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它比一般市面上的一些比如说我们 Windows 里面其实也可以跑一些安卓的模拟器但比那个支持可能要更加在底层一些可能是系统级别的一些支持这样子去做的一个虚拟机这样的感觉这个功能其实在正式版的时候刚出来的时候它其实还是没有推出来

哪怕它是正式版它还没有这个功能推出在差不多正式版推出来之后半个月这个我没有仔细去研究这个时候才开始出的一个测试版然后它的这个跟安卓的打通其实是通过亚马逊的一个商城去打通的所以

就是官方来说它其实只能支持一部分然后一部分的应用其实是要通过亚马逊的商城来去下载和安装的但是我们其实有些民间的办法其实可以绕过这些问题然后直接就安装一个安卓的国内版的一个商城一旦把商城安装了你基本上国内用的那些应用基本上就可以再装一遍就可以直接跑上来

所以我们现在跑的很多其实都是基于特别是一些国内的应用啊其实主要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形式来跑动的所以就以后可以在那个 Win10 上去使用 Win11Win11 上去使用所有的安卓的这样的应用对吧它会开一个长条形的一个窗口所以你以后的屏幕上面可能就是很多个竖条很多个应用

然后它同时在那边在运行着这样的感觉那你觉得跟苹果的这种他们就是 Mac 跟因为我们现在苹果不是 M1 芯片吗放弃了英特尔芯片吗然后你觉得这两块对比的话就是苹果的 Mac 跟它自己的 iPad 的打通和那个 Win11 跟安卓的打通你觉得哪一个更有前进一些

因为一个是相对比较封闭式的一个是更加开放和整合的哪个是更加开放和整合的我觉得就是安卓它一直向来就比较民间嘛开放然后跟 Win11 就是现在联合嘛那苹果它其实都是自己体系内的嘛然后这两种组合模式你会更看好哪个

我感觉他们其实都是一个方向的都是在往就是打通的这一个方向去做努力的只是他们各自手里的牌不一样他们基于他们手里有的牌能做的可能就是这样当然从底层上来说可能就是从芯片或者说这个级别上打通可能会苹果可能会更加顺畅一点

或者说因为 Windows 毕竟大家对它的定位是什么生产力或者桌面 PC 那它的移动化这个就很难除非它以后出来一个 Windows 版本的手机或者 Windows 的平板这个时候它才可能开始叫做尝试去做移动化的一个转型现在其实我理解的是只是在桌面端上面去扩了一些移动的一些盘子你可以理解为把以前大家在桌面

端的一些人也可以用一些移动的应用继续留存在他的这个体系里面这个我认为方向是一致的只是毕竟手里都有优势和牌这个可能也不一样而且也不能只比叫做芯片因为微软其实也有很多的云聚算这个等等的去做这部分的支持他们可能就是暂时的思路或者打法可能还不大一样对

我知道方向是一致的我刚才也说嘛各自都是在融合的过程中间然后只是看他们现在手里的这些牌你觉得谁的就是这场战争谁在最后的赢胜率会更高就他们从芯片角度然后系统融合的角度在我认为一开始接到的时候说到我们最终的话题嘛最终这几个大厂可能在往哪个方面去做发展我认为他们大概

单独一个可能都无法支撑起后面的这个整个板块的一个构建所以大家其实都是相互配合着的就是你现在直接是说任何一方去能够获得胜利这个大家其实都没有这个能力还是要相互配合的对

然后像现在苹果的那个最新的 Mac Pro 不是也在往工作站这样的一个方式在进行吗它都放弃了自己那个机身的轻薄型就是就还原一个工作站该有的一个样子

你是拿个笔记本那个吗对就是我放弃了我设计本身的那个 MacBook 的设计语言我就是要打它的最硬核的这种系统操作和性能的实力

我们已经有点偏题了不过我们可以继续聊下去就是你说到这个外形的部分大家也会说苹果是比较腹黑的或者比较记仇的然后他那个早期那个设计他就是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以前的芯片是他用的当时不兼容英特尔的

那个时候都是就是现在最新推出来的一版厚厚方方的 MacBook Pro 那种造型所以当他开始没有用到英特尔芯片的时候他就又回到了以前的理念或者说是外观设计其实也就说明了方向不同他又回到了以前的方向你不能说这个叫做为了工作战或者说为了性能怎么这样我认为他可能寓意层面更多一些就是表示他又重新追寻到以前的这种理念来了

性能之上的理念吗不管是它的美学或者它的产品的理念然后这样子的一个因为它是比较复合的一个东西外形上面的改版或者说理念上面的不同所以你发现它这个

设计语言角度上来说它其实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以前很多的东西它纸吧什么都没有了对吧或者说以前的外形的这种薄的感觉纤细的感觉优雅嘛这叫优雅嘛反正都已经是完全一个新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可能是叫做寓意层面更多一些来看待这个外形设计

然后我们这个话题可以到时候再聊再说回刚才那个话题就是那个模拟器的话题然后因为毕竟我们还是做游戏或者做设计的我们可能还会从这个角度跟大家再聊一聊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 PC 上面去打手机游戏的场景或者说是这样的体验应该还蛮多的吧至少我们公司还是有很多人在 PC 上因为毕竟操作性好一点嘛

是的这也是本期就是基于从游戏的角度我们如何去看待在 PC 上面我们可以去打手机安卓应用或者说移动应用这些游戏的一个话题这个可能会对于我们有什么影响那是不是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用装模拟器了就直接下载 APP 就可以在 PC 上直接打了

对的因为现在来说我们比如说在 Windows 上面去安装某款游戏你要下一个手机平台什么游戏打听之类的

当然它也会提供一些服务它除了跑了一个模拟器之外它其实还要做到那种键盘映射要把你的这种指向指带进去微软的这个叫做把底层的逻辑打通了但是像键盘映射这种优化级别的这种操作其实还没有做或者说以后做这部分的成本可能就比较简单了或者来一个第三方的一个键盘指带可能你就可以完成这部分内容了

不过我们先就不谈比如说简单对于一些模拟器公司来说他们可能会有哪些影响我们可能更多的从我们这个产品的研发或者说这个角度去看看这个对于我们游戏的研发或者说我们游戏的发行部分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就是我可能会感觉几个点第一个就是

当我们现在开始在 PC 上面可以去跑我们这些游戏的时候那我们对于这个游戏的内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它其实是更加倾向于更加重度化或者说更加强操作

这样子的一些游戏内容的开发因为早期来说我的早期是 iPhone4 的时候大家对于移动游戏的定位其实更多是偏向于轻量型的然后休闲类的卡通类的这样的一些游戏这个可能是不管是我们的性能也好还是我们叫做移动化的碎片时间来一盘的这种感觉它其实都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到了现在现在都已经到 iPhone13 了对吧

现在我们的游戏其实已经是偏向于非常的硬核其实跟我们的端游基本上是重度程度上面的其实没有太多本质上只是把它移动化了一个感觉包括现在其实我们在 PC 上面那种直接玩到了那其实可能会更加加重于这种这种倾向内容的一些开发因为性能部分你至少已经解决了因为 PC 的性能可能要比手机的性能要来得更好一些在中国可能还不明显然后大家其实可以看到在海外或者说

东南亚一方面是他们的用户其实对于手游的游戏还是比较吃的和比较喜欢的但是一方面由于他们手机的性能可能没有那么好所以他们对于这种不管是优化来好还是有点要求的有一些特别大型的一些游戏或者比较重度或者比较吃效果的游戏其实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友好当现在 Win11 上面能够通过模拟器能够去跑这些游戏的时候

那其实就会再来一个新的一个就是用户增量的一个可能对这个可能就是叫做第二个点新渠道下面会带来一些新的一些用户的一个机会然后另外一部分就国内而言其实像刚才你也说了我们其实很多同事也有这个习惯在 PC 上面直接去打那以前可能会更加麻烦一点但现在如果有了一个更加底层的支持转化可能应该会更好一点因为有一个数据就是说在 2020 年

手游模拟器的市场的范围差不多是在 1.3 个亿国内就像中国差不多是十几亿人 1.3 个亿其实还是有的你可以理解为百分之十几按照这个数据来看可能就是 10%的一个用户量他们是在用 PC 去打这个移动的

而且这个增量其实还是在高速的增长中间他们可能是以每年 10%的一个速度的增长那这部分其实也能够带来一些叫做新渠道下面带来一些新的一些用户机会这个可能对于产品的研发部分可能影响更大一点当然对于我们的宣发或者买量部分其实也会有一些叫做影响它增量来了之后那这部分用户怎么去触及它可能也是一个可以讨论的一个话题那是不是在 PC 上面可以直接转化了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它的发行在发行能力部分可能也会有一些新的一些畅想大家现在其实都非常了解苹果的商城它显然是在 iOS 里面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发行的一个渠道它的榜单或者说它的推荐其实都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如果说 Windows 现在其实是可以安装移动应用了

那微软的商城不管是微软的商城还是亚马逊的这个商城它是不是就也是一个有一定举足轻重的这个移动端的一个发行的一个渠道如果以后我们的微软商城里面可以直接下到游戏它的排行榜它的推荐是不是也是一个流量的一个入口

也可以讨论一下然后还有一点是它其实现在毕竟是推广期它还是做了很多的倾斜的很多的应用类的 APP 或者说产品放到它的商城里面其实是免抽成的当然游戏来说还是要抽 12%的一个抽成微软商店对于苹果 Steam 之类抽 30%的这种平台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这种优势的

所以这个是叫做第一点当我们的 Windows 上面可以去

下到一些安卓应用以后它可能对于我们的游戏的发行可能会带来哪些改变的第一点这个只是表层现象级的然后另外一个呢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思路可以想的再野一点微软它是有 Xbox 这样子的一些游戏化的一些产品的那它是不是可以把 Xbox PC 现在还有移动端的一些产品全部去打通去做一个整包因为苹果不是也有游戏什么会员吗

他去做一个整包微软其实也有就是 Xbox Game Pass 这样的一个形式就是最新版 Xbox 次世代跟 PS5 打的火热那个产品它的推广其实是远落后于 PS5 的

但它有一个核心杀手锏是它的那个 XGP 你只要买了这个 XGP 那你就同时拥有了什么好几百块大作对吧你就不用一款款游戏一起去买了那这个我可能就是说唯一还能够吸引我去 Xbox 平台上面去打一打的一个点那同样的因为这个跟 PC 其实它是打通的我不管在 Xbox 上面去打我在 PC 上面去打比如说帝国时代 5 那它在主机上面可以打比方说主机上能够玩到那 PC 上我也可以玩到

只要你买了一个会员以后是不是他也可以把移动端的产品包在 XGP 下面他其实就是有了一个一下子就来了很大的一个量对吧就可以把或者移动产品也可以包进去然后加上他本来就有一个商城的概念他是不是有点像一个 TabTab 的一个社区的形式他如果也可以把这些东西再运营起来他也是一种游戏发行畅想的一种可能

这个可能就是叫做当 Windows 下面可以去装一些安卓应用然后基于游戏这个角度上面在我们的研发或者说是叫做买量或者说发行这些角度上面来看我们可能会带来哪些的改变或者说是机会刚才说的其实是以游戏的角度为居多然后另外一边其实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打游戏的所以在我们的应用场景上面可能也会有一些变化

我觉得有意思的一个点就是大家其实可以去看一下 Windows 11 的广告 Windows 11 它有个 slogan 这个 slogan 叫做

让你所爱天地更近也比较好理解吧它其实已经接受了这个趋势就是大家可能更多的时间是在移动化的一个状态那让你这些所爱的 APP 天地更近是不是你在 PC 上面也可以去去完成这个可能就是他们这个 slogan 我自己解读出来的一些感觉软件它其实叫做开始接受一些移动化

这样的一个形态去看待它所以你这个时候再去看待它的一些设计不管是做磁贴更加方便去触控其实它都是在往这种我有一点怀疑它以后哪一天 Windows 它就是定位成不是桌面的或者不是固定的你在移动的时候其实也是可以比较顺手和方便地切入到现在我们使用的一些软件和 APP 里面这个可能是它操作系统层面的一个趋势

然后另外一个其实大家可以看到硬件其实也在开始接受一些移动化的一些打通因为以前这个部分的区隔还是比较明显的就像刚才所说的一个是英特尔的 X86 的一个芯片另外一个是 M1 的基于 ARM 芯片去研发的这种移动端的一个是长指令集一个是短指令集效率就更快今年特别明显的是因为现在开始出现性能交叉了以前显然是英特尔什么

i5 i7 吊打这种移动处理器的对吧现在开始 M1 开始超越英特尔的芯片了那只是来了一个交叉那大家感受就会更加明显一点这个就是我理解就是硬件端它其实也是开始在接受这种移动化这种感觉在里面不过这个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毕竟趋势是移动互联网是照现在现在趋势是移动互联网那苹果它其实它的利润很高然后

然后他也有动力去把这部分的就是利润展化成他下一次的就是竞争力所以他每年的这个 CPU 或者说这个处理器的能力其实都在以 20%或者更高的这个倍率在往上涨那在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英特尔英特尔

我认为一方面呢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这种公司或者说管理啊可能或者是方向层面出了点小问题另外一个大的趋势上面来说桌面的这个利润可能是没有移动那么高所以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利润去投入到那么高级别的研发里面所以他慢慢的可能就不管是在公益层面还是在这个

构架层面就开始慢慢有点落后了所以就一直说它挤牙膏我认为这个还是有个大的方向在里面导致它的被超越然后核心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下一个时代桌面时代毕竟是上一个时代它们可能不是一个量级的这个就是从硬件的角度来说在场景层面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软件体验上面可以去看到一些叫做多端互通的一个趋势现在其实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游戏可以在 Switch PS4 Xbox 上面都能够直接打通这个数据了我认为这也是个趋势吧当然现在可能只是叫做几个游戏机或者几个显示器几个系统里面打通那以后我们其实可以扩展到不管是我们的电视机什么云游戏还是我们的车机啊

对吧它其实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可以被相互打通的然后这个我认为可能叫做软件体验层面它其实也是开始叫做相互通融了不会像是以前一样一个桌面 PC 一个移动端然后一个怎么怎么平台这个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趋势这个就是说到就是我们下一个就是话题也是据 Win11 所延展出来的大家可以看到各个大厂其实都在做这方面的一个是融合

然后另外一个是可能是一个叫做万物互联的一个阶段然后这里面其实也会包含两部分的内容吧一部分可能是像我们所谓的物联网然后另外一部分可能是也是近期比较火热的元宇宙的概念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物理的然后总体来说它其实也是叫做据我们现在的硬件或者说系统啊

然后这些的一些支持我在把刚才所说的几个硬件层面的一些知识层面再说一下就是早期我也说过 5G5G 这个事情当时可能还理解到只是它是比较快但现在其实方向已经是非常明显了它其实就是做万物的低延迟的连接这个东西再配上我们所说的物联网的一个主动的一个发掘因为现在我打个比方特别明显的就是小米那套体验小米那套它所说的 AIoT

以前叫 IoT 现在叫 All-in-IoT 或者 AI IoT 这个概念上面去你就发现它显然是就是用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构架去做的第三个阶段的一个产品一开始配置起来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当你的这个设备一旦重连密码 WiFi 重置以及它时不时的会掉线了之后你就会感觉到

这个体验还是有点不行所以当我们的物理连接方式或者说技术支持

能够把这部分改进的时候那其实它的优势就不在了因为它现在核心优势在于它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它自己系统是封闭的你只能在我这个生态里面去构建但其实你看现在有一个叫做 Meta 标准就是叫做苹果还有跟哥什么亚马逊他们把他们的一些智能设备其实都在做如何能够以一个标准去做一个相互的共融和连接然后这里面其实不单单是他们三家下面好像有 200 多家的这种家电厂商也好

还是什么厂商他们其实都联合起来在做和认同和接受这个标准那你在这个时候去看的话一旦这个标准被确立那其实就会直接带来下一波的这种智能家居或者说万物互联的这种新的体验那它对于以前的小米的这个身材其实是比较颠覆性的

然后这个可能就是刚才说的一个叫做万物互联然后还有像就鸿门鸿门其实也是这么个概念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安卓的一个替代性的一个操作系统它可能也是一个叫做多终端能够去做一个互联互通以及他以前一直说的那个软总线的一个技术它就是要做到

很多设备快速地发现联冲然后再去做一个汇总这样的一个感觉所以你看到这些大厂其实都在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战场这个物联网就是在万物互联的一个趋势下面然后我们其实可以看看我们在下一个阶段里面的设计或者说是我们的这个营销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变数这可能就是我们第三趴可能想要去聊的一个话题

我之前插一个记不记得扑扑普拉那个计时器上面有几个磁铁那个东西 NFT 感应对好像他那个是不是 NFT 感应不叫 NFT

叫 NFCNFC 是那个加密货币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个 NFC 我记得之前有人提到那个外污互联里面一个点关于那个如何通电和通网就是说有一些设备它不能长时间供电未来的那种物联网它不会供电和供网它其实之前就是

我想象过去可能我不知道关联的对不对这个不用剪进去就是它是通过触碰的那个瞬间给它电和网然后获得数据这样它就可以实现比如说因为你不用在比如说椅子上去装某一个供电供网的一个设备

它其实是装了一个装置然后它在触碰的瞬间给它提供这些数据这样这个只是一种互动的场景它不需要做主动数据的反馈那你可以用这种方式

去做一个叫做低成本的低供电方式的一个感应的一个互动一个形式但是我们所谓的第三个阶段其实它是需要有主动发起数据的能力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点它们核心目的不只是互动而是上传数据

那个才是最主要和实时监控现在的状态而另外一点它就算加个电池这个东西的成本也不会太贵这个就是他们下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因为 5G 里面有一个就是低功耗的一个不是 5G 就是连接里面就是有个就是那个 META 的一个标准里面就会有一个低功耗和低延迟的连接技术

它们的厌食是很低的而且功耗也是很低的比现在蓝牙可能还要再现在的蓝牙版本可能还要再低一些那这个就是它们下阶段要解决的一些痛点和问题所以当这些技术难度被解决了以后这种被动式的扫描和互动那其实就不是它们的核心的卖点了只是它现在可能还得成为一个难度

那你加快电池那以后这个东西可能就是一个最小的一个那种迷你系统什么树莓派这种就把它一个非常小的状态在跑其实它成本也不高的我在仔细去读下那篇文章它也是大概是在讲物联网时代如何去不用到电和不用到网去形成这个物联网

所以我认为不用到电和不用到网一个是会把他很多的东西受限住然后第二是用到电用到网这个东西的成本是可被攻克的啊如果这个东西被攻克的话他的优势就没有那么多了我们就顺这个话题吧要不先说体验部分有有几个概念大家可以去嗯

研究和看一下一个是那个 Facebook 前段时间不是也改名那个 Meta 吗就是什么元宇宙这样的概念就是把所有东西都虚拟化另外一个呢 Wearer 的那个 MR 就是那个 HoloLens 的一个眼镜然后还有一项

NVIDIA 的一个叫做 Oniverse 的一个平台他们其实都在做这部分的叫做数字软身或者说叫做把我们实物的这种 3D 放到我们虚拟世界里面的这种基础的技术构建然后苹果也不用多说了苹果在 AR 部分其实也跟 NVIDIA 其实有比较多的合作他们希望的是在它所构建的这个 AR 环境里面所有的物体它其实是有一些物理引擎的不然的话你在

现实环境里面放了一个模型放上去它还飘在空中就没有物理概念这种其实 AR 环境下面也很假所以他们其实都在这部分去做一些尝试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几个大厂针对于物联状态下或者说在元宇宙这种感觉一个虚拟构建的世界里面去构建了很多的工具和环境这个可能也是下一个阶段最基础的生产力的部分的一个搭建

然后正好我再说一下那个 Oniverse 这个软件它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因为一方面是它可以做到用一套模型的标准去把我们现在的所有的不管是 3D 软件生产的这个东西能够去统一下来就是一个格式你可以理解为以前我们在 PS 里面可以打开 AI 的什么文件它可能是个 EPS 一个格式 OK 就在 AI 里面可以打开在 PS 也可以打开得到基础的这种数据

然后它其实也是有一个这样的格式去把现在外面各种 3D 引擎生产出来的各种的模型都能够按照一定的叫做诠释的标准去把它在它那个软件里面去做一个还原基本能够载入进来对所以这个是一个基础的一个生产力然后另外一个是

也正是由于了它这个统一的格式了之后让多人的 3D 协同操作变成了可能以前大家可能都很习惯 UI 里面可能是 Figma 或者说在 Word 里面打字你看到很多人在一起打那 3D 软件里面它其实也可以在它的这个里面因为大家的文件格式都是一样的然后它又能够直接映射到它自己对应的这个 3D 软件里面

大家可以在这个里面实时可以做到协同这个可能也是能够比较快的去

构建出基础世界的这种基础的基建部分的他就要把这些模型全部还原进去然后还有一个点就是他所做的这些模型它其实是能够遵循一定的物理定力的就是它是有重力加速度物理引擎感觉的它一个球能滚这个其实就会把他这个世界的这种构建其实变得更加真实一点所以这个就是在体验设计这一块其实大家可以看到虚拟化或者说叫做万物互联了之后

它的这种基础的基建部分其实已经开始搭的差不多了或者说几个大厂它其实都有布局另外一个话题也是基于叫做万物互联或者说所有物体虚拟化了之后在营销层面可能会带来哪些变化这个时候大家其实可以回忆一下

在早期最以前最以前是在传统的媒体广告或者电视广告那个时代就是以前我们一直所说的中心化传播你可能在央视上面打一个这个标网或者说打一个广告你就能够俘获所有的用户或者说大部分的用户都能够触及到那这个是非常早期我们所说的中心化的传播那后来开始有了

呃什么 PC 互联网有点去中心化的这个意思在里面像我们所说的以前的几大媒体它就开始衰落了啊然后什么报纸杂志啊或者说呃电视啊可能都看到人很少了然后到了移动时代基本上它已经做到了一个就是分布式的一个感觉啊

大家这可以看到是一个趋势那以后会怎么办呢就是以后我们的营销可能会怎么办现在其实你可以看到现在的营销可能还是要走走双微一抖这样的一个形式在现在的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形式上面再去做跑再去做宣发我们一直还会纠结一些问题就比如说我们到底是以数据导向为主呢还是说是以这个品牌概念理念这个角度去看待我们这部分的一个营销呢如果你从这个角度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话那你就要看这个趋势是怎么样因为这个趋势其实是在不断的数据化的一个过程早期其实就是讲的是纯品牌那现在在中期

叫做以数据为主然后偶尔说说品牌概念和理念如果到了以后的所说的第三个阶段叫做万物互联或者说叫做完全的虚拟化的元宇宙的一个世界里头你的所有的行为数据它其实完全是可以被数据化的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没有再说大概念或者你也没有这个渠道去做你这个概念的一个分发或者说是传播

对所以这个也可以畅想到的是以后的营销它可能叫做万物皆为媒体然后万物皆可营销就是你可能旁边都是传感器或者说就是一个小的窗口你可能就直接针对于这个场景或者这个功能卖点可能在进行一些互动或者是怎样子这个可能是一方面然后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刚才也说了所有东西其实都是可以被连接的它是可以被上传数据的你的所有的行为数据我们普通的

我们不说个人的隐私这一派我们就说所有的生产包括我们的工厂它的订单它其实也是可以被统一和集中管理化的我们的所有的生产是可以被连接起来有一个中央的一个分配 OK 现在的订单是多少然后现在我们只要跑开动我们 60%的产能比如说我们一个村的所有的机械都可以连接起来

然后去做一个生产然后管理者其实也是可以去远程去管理他都不需要在那个地方他可能是通过一些不管是二维码或者说是一些远程的一些后台就能够监控到这个机器的一个生产的状态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刚才所说的 NVR 那个是 All-Neural 就是他不是说把现实中间的东西要翻到虚拟环境里面吗然后另外一点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工厂里面他们其实在做的一个叫做数字孪生的一个技术

这个东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它现在的所有的机器一比一的复刻到一个叫做不管是网页也好在线平台也好就是一个程序里面也好你就直接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现在的工厂里面的生产状态比如说谁谁谁谁走到了某个禁区那这个可能是个危险行为或者说某个钻头的这个运转效率是多少

然后它的温度是多少它的这个出错率是多少其实所有的环节都是可以被传感互动和被监测上传上去的而且它是能够做到我说这个虚拟环境里面的一个工厂它是能够做到跟现实环境里面的一比一的一个就是反应的就有点像是那种什么数字化在线城市啊

那种感觉你可能能够快速看到比如说拥堵的路段人流的分布这个真的是实时的只是工厂可能会更可控因为它能够自己架设传感器环境比较单纯对 环境比较单纯而且这个东西也可以被量化所以你这个时候再去看比如说我们以后的营销生产或者说信息的接送它一定就是以数据导向这部分为主的所以这个就是

叫做距第三个时代下面万物互联这个时代下面的一些营销的一些畅想和方向的可能然后我们再说回我们的设计或者体验刚才说的一点就是说只是说了几个大公司他们都在做这部分的基础研发然后另外一个体验层面我感觉可能是叫做随处可见的屏幕无孔不入的交互以及触手可及的云端这样的一些感受可能是在看待周围的显示交互

和这种互动方式其实如果这么看的话我们的这个叫做 UI 或者说以体验为主的这个 UI 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的

然后我们这些所谓的体验或者说是虚拟化万物互联这个其实都是由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基础构建比如说基础 5G 人机交互以及包括空间计算这种包括刚才所说的 3D 引擎然后才能去构建出后面它的一个应用的一个层面因为以后可能还会有些就是更新的应用因为现在我们所有的产品的应用其实都是基于 2D 的

我们的 2D 是指早期来说跟你说我要上网冲浪了你能想象这就是打开一个浏览器吗当然在那个语境下面大家后面也能接受叫做

打开一个网站打开一个屏幕打开一个博客去看到一些信息但以后我们所说的冲浪浏览那可能就是它的一个字面意思就是在立体的环境下面直接去虚拟的环境里面能够直接去检索到它你所要的一些体验或者内容哪怕是一些互动体验这个可能在以后的不管是产品或者说应用层面上面它可能会更往这方面去发展因为现在不管是社交其实都是具平面的嘛

然后这个可能就是我们所畅想的叫做第三阶段往古典阶段会产来的一些变化然后这个也再回过头来其实都是据刚才我们所说的一个点就是据从 Windows 跟 Android 打通开始对就是从 Windows 和 Android 打通这么一个小的点来延展出去的但是我认为这个点它其实是

叫做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一个里程碑吧或者说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的转折点它其实大家都开始往这部分去开始做一些运转或者是布局这样所展开的一些讨论吧所以这个可能就是大概我们叫做畅想的一个未来吧然后小姨你感觉这个大概多久这样的未来能够实现或者是多久会到来

其实我个人感觉是有那个话叫未来已来它其实已经在渗透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没有一个明显的一个分界点对 我觉得它就是在一个不断渗透的过程

好的那本期节目就这样欢迎大家订阅与收听设计要店然后大家可以通过网易音乐 iTunes 上面的播客小宇宙 APP 上面直接搜索设计要店电视电台的电来订阅与收听我们的节目也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设计要店和我们交流反馈好的那本期节目就这样好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