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46: 香港忆谈:无所不达的附近,心墙高筑的远方

Episode 46: 香港忆谈:无所不达的附近,心墙高筑的远方

2023/7/30
logo of podcast 所建所闻

所建所闻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马
璟璐
翔仔
Topics
璟璐: 作为初次到访香港的访客,我主要游览了港岛的中环和西环地区,感受到了中环的商业繁华和西环的本地生活气息。在游览过程中,我发现香港的城市空间具有很强的层次感,高低起伏的地形造就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同时,我也体验了香港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发达的线下商业,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马: 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两年,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中环、观塘和将军澳。我的经历带有强烈的对比性,一方面是香港国际化都市的便捷和高效,另一方面是与上海等内地城市的差异,以及香港社会中存在的隔阂感。在香港,我体验到了高密度城市带来的便利,例如发达的公共交通和密集的便利店,但也感受到了电商和网络支付发展滞后的不便。 翔仔: 我在香港读书期间,因语言相通和文化相近,很快融入当地生活。我主要活动在港岛西,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本地生活气息和传统文化特色。然而,我也逐渐意识到,香港社会中存在着不同年龄段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隔阂,这使得融入当地社会并非易事。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香港的西环地区被认为是了解本地生活的最佳地点?

西环包括上环、西营盘、港大和坚尼地城,是香港最早的殖民地生活区,保留了许多本地传统,如海味街的鱼干文化,是本地居民聚居的地方,游客较少,适合体验真实的香港生活。

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有哪些独特之处?

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双层巴士、丁丁车(电车)和夺命小巴。双层巴士提供良好的视野,丁丁车沿着港岛东西向行驶,是香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夺命小巴则是一种灵活的、无固定站点的交通工具,常在山路上快速行驶。

为什么香港的线下小店和维修点特别发达?

香港的电商和网络支付发展较慢,导致线下小店和维修点依然非常活跃。许多生活用品和维修服务都需要在线下解决,因此沿街的店铺和维修点非常密集,形成了独特的街铺活力。

香港的居住体验有哪些特点?

香港的居住体验以高密度和便利性为特点。许多住宅项目是TOD模式,楼下就是商场和公共设施,如游泳池和运动场。香港的公共设施规划非常完善,居民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服务,如便利店、维修点和公共交通工具。

为什么香港的年轻人对内地了解较少?

香港的年轻人对内地了解较少,部分原因是回归后的国民教育不足,导致他们对中国的认同感较低。此外,香港没有网络墙,信息来源广泛,但年轻人往往选择性地相信某些媒体或观点,形成了信息减防,进一步加深了对内地的误解。

香港的M+博物馆有哪些独特的设计特点?

M+博物馆由Herzog & de Meuron设计,外立面采用墨绿色陶瓷,模仿竹节形状,内部则使用清水混凝土和木材,营造出温暖的空间。博物馆的公共区域无需购票即可进入,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空间,如电影院、学习中心和大草坪。

为什么香港的国际化程度远高于内地?

香港的国际化程度高,体现在其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香港,工作团队可能包括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人,形成了高度国际化的工作氛围。

香港的公共设施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香港的公共设施设计功能性强,注重实用性,如九龙公园的游泳池和中山公园的游泳馆,都提供了便宜、干净且设施齐全的游泳环境。此外,香港的公共设施常常与公园结合,提供丰富的运动场所,如足球场、篮球场和跑道。

为什么香港的年轻人更容易留在香港而不是回到内地?

对于非北京、上海的年轻人来说,留在香港更容易开始职业生涯,因为香港的行业发展成熟,薪资丰厚,且国际化视野广阔。相比之下,回到内地一线城市重新开始,成本和挑战更大。

Chapters
本段落从嘉宾翔仔在香港岛西环的居住体验展开,介绍了西环的海味街、上环、西营盘、港大及坚尼地城等区域的城市特色,以及这些区域在香港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变迁。翔仔分享了他对当地居民生活、传统街市和历史建筑的观察。
  • 西环是香港最早的殖民地生活区域之一
  • 海味街弥漫着鱼干的味道,体现了香港的传统行业
  • 西环拥有从海边到山上的不同层次的社区,反映了香港早期社会阶层的分布
  • 西环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如唐楼等

Shownotes Transcript

简介: 最近刚去了两次香港,回来之后拉着曾经在香港念书的翔仔、和曾经在香港工作的小马,录了这期播客。 我们从香港各个片区的城市特质开始聊起,最后聊到大家的去留选择。 香港太好。它通达性高,无论是交通、公共设施,还是便利店和维修点,处处便捷;国际化程度远高于内地。 香港又没那么好。电商和网络支付都发展慢,年轻一代对内地了解甚少,没有互联网的墙缺却起了心墙。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人物: 璟璐,之前从未去过香港,直到近期才去了两次,抱着对以前香港的想象来提问 小马,曾经在中环和观塘打工的港漂一族,租在将军澳,始终带着闯入者视角观察香港 翔仔,港大念书所以长期生活在西环,会讲粤语也融入社区,却最后还是感到有些隔阂 时间线: 8:09 港岛西:海味街、上环、西营盘、港大、坚尼地城 13:10 中环、金钟、铜锣湾、太古城 16:30 九龙:M+博物馆、西九龙高铁站、圆方/ICC 26:30 香港的居住体验 34:00 九龙东、旧启德机场、观塘工业区更新、西贡和赤柱的海边 43:10 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双层巴士、夺命小巴 48:40 高复合型的城市催生了集约型的公共设施 57:40 线上的不发达催生了更发达的线下小店和线下生活 1:03:50 香港很容易留下来,但很容易留不住 1:12:55 大陆对香港的了解远远大于香港对大陆的了解 相关链接: 老司机讲述“叮叮车”的变与不变 (http://m.xinhuanet.com/2017-06/09/c_1121113196.htm) M+官网 (https://www.mplus.org.hk/sc/) 以及官网上的建筑介绍 (https://www.mplus.org.hk/tc/the-building/design/) M+博物馆设计团队:Herzog & de Meuron + TFP Farrells + Arup (https://www.gooood.cn/m-museum-by-herzog-de-meuron.htm) 香港大学和观塘区议会整理发布的“观塘工业区的活化的发展研究” (https://www.kwuntong.org.hk/publications/RD_KT_Ind_District_Study.pdf) 赤柱监狱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39088371) 《香港的用地布局: “因地、 事、时、 人制宜” 的演进》作者:黄伟民,香港特区政府规划署副署长 (http://47.94.233.156/RMBase/SysJP/Multimedia/Pdf.ashx?ID=38150&contentid=132859&form=browse) 香港的开发地区占总用地的24%,郊野地区占76% 在英国和香港,地面这层=Ground Floor=电梯0层,上面那层=First floor=电梯1层 https://pic.pimg.tw/sacy11230/1517300502-586584372_wn.jpg 观塘要由工业电梯去到楼上的咖啡厅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490000/2493708/20191108_map_01_1024.jpg 過海隧道巴士路線圖 | 設計師 Haydon Chan https://cdn.pacer.cc/route/screenshot/wecnv_20200225_12.png 在过海隧道上方复合建设的中山纪念公园 https://fso.createhk.gov.hk/common/images/location/00521/00521b.jpg 九龙公园游泳池 收听方式: 推荐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中搜索「所建所闻」订阅之后收听。 苹果手机推荐使用Podcasts、Overcast、Castro 安卓手机推荐使用AntennaPod、Pocket Casts、Castbox 此外还可以在「小宇宙」及Spotify上收听。 联系方式: 网站:architalk.xyz 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所建所闻 (https://m.weibo.cn/profile/6895347942) Twitter:ArchiTalkXYZ (https://twitter.com/ArchiTalkXYZ) Instagram:architalk.xyz (https://www.instagram.com/architalk.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