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和图拉鼎老师的访谈的下半部分对现在我们会聊一下关于独立开发相关的一些话题
对,因为让我们知道法典也是非常成功的独立开发者或者叫现在大家更倾向于叫自己一人公司对吧关于这个转变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我觉得我们可以聊一下但其实因为在过往法典也上过一些别的博客就像 BitTalk,风云风雨也聊过一些就是他怎么开始独立开发的一些过程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次可以聊一些近况,就比如说最近有什么样的变化,然后包括成立公司,以及两组文化村,我们都知道你在搞那个疯狂星期四,这个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然后也想听你来聊一聊,我们要不从你开公司开始聊吧,你觉得怎么样?开公司开始聊吗?
或者你觉得从那开始聊比较好也行吧我都可以我没有什么反正就随意聊就行了那我就是感觉可以从疫情三年这个一些变化开始好的好的没问题或者从我上一份工作离开以后到现在开始就行了就是简单的说我上一份工作是
奥林就上一份给人打工的工作应该是这么讲具体来说是 2016 年 9 月嘛然后当时离开了以后嗯其实我也在其他地方分享过就是后面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做过包括截外包也好包括自己折腾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好然后后来跟朋友合作也好包括自己又去独立的做产品也好就是可以说什么都折腾过了嗯
然后大概是疫情就 2020 年的时候嘛我虽然离开上一份工作就是好几年了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我的当时是社保之类的是挂在朋友的公司下的
然后后来我觉得老麻烦朋友也不好意思就是我想着要不自己去注册一个公司吧然后其实我在 2020 年就注册了杭州公司就是我在杭州的公司但是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业务展开纯粹是给自己交社保为准但其实我后来有接过一个外包就是走杭州公司这个名义去接的当时就比较纯粹就是觉得交社保啊什么的就
用自己的公司来吧以及如果有什么正式的项目也通过公司的方式去走然后前段时间是开始注册美国公司这里有什么样一个契机呢我想其实还是受周围的人的影响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实刚才 Luck9M 也提到了
我在两主文化村的本地的一个线下社群什么疯狂星期四然后我可以讲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有一个疫情后解封的那种社交需求的背景
就是我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家应该都就是在经历了疫情三年以后多多少少都是在那种封闭的环境下就是经历了各种各样不太好的状况多多少少都会有严重的可能会分在家蛮久一两个月就是不严重的也
可能会有几天反正总之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觉得就是每个人的精神状况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然后其实作为独立个体或独立工作者不一定是独立开发脑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觉得是更容易受到这种冲击的影响的我自己本人其实在 2020 年的时候
我觉得整体情况还好然后特别是二二年的时候我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当时就是宅在家比较多也很少出去办公因为有一些管控措施嘛让你就觉得外出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就是就不愿意去外出办公了然后很明显见人也见的少了然后后来放开了以后就到了今年放开了以后就一直想着
就是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就是说现在没有任何阻止我去跟大家连接的这个因素了所以我一定要多出去跟人接触接触多跟大家聊聊什么的但当时内心种下这颗种子以后
并没有说立刻有一个契机也好还是各种各样的因素也好就让我马上就行动起来了或者说就有或者其他因素就让这件事情得到满足了大概是今年 5 月份的时候我住的那个地区就是杭州的两种文化层就是有一个商业综合体不叫商业综合体
我现在觉得我很难形容这个地方就是玉鸟集嘛它是一个开放式的一个官方的宣传叫做文旅综合体文化旅游什么商业可能是撮合在一块的一个综合体然后它很明显跟传统的一些商业体不一样的是它是开放式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 shopping mall 这样的一个存在然后因为跟大自然的结合又比较自然的
然后我们那个社区就一下子有了一个很棒的公共空间可以这么说吧然后一些互联网的在网络上结识的人我们就开始了一些自然而然的接触比如大家约在就是那个育鸟集的咖啡店大家聊天也好还是就是闲聊为主
这个我想我好奇一下就是我可能有几个问题像我其实对杭州和梁祖并不是特别了解就是像梁祖它是杭州的一个区是吧你刚才说梁祖的全称是渝航区梁祖街道它是一个区下面的街道但是这个街道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当然它是郊外它很明显的一点它郊外比如它大概离西湖市中心这样
有 40 分钟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公共交通或开车大概是这样然后它是一个街道的概念然后两主文化村呢是属于这个街道的其中一块区域它是
它是一个其实是万科的一个房地产概念但是不一样的是大多数房地产项目都是小小的圈一块地造几栋房子这样然后梁祖文化村这个房地产概念呢它真的很大它有一万亩的山河地是属于二十多年前一次性从政府那里拿来的地然后它本来是一个本地的房地产商搞的后来万科把它收购了以后就万科就是把它
接下来了然后因为是一次性拿来的地嘛所以房地产商他有足够的耐心可以慢慢去开发因为土地的价格已经在 20 年前拿到手的时候就定在那个很低的那个上了所以他可以有耐心就是享受着什么可能是
房地产还在往上走的这个趋势然后慢慢开发就是类似于这样的一个存在所以它是一个很独特的就是可能在全国也找不到几处有这样一个案例可以复制的你想想就是一次性从政府那边出拿到了一万亩的地然后有这么长的周期去开发那片地方
对是这样一个地方吧所以它是不像一个这种传统的小区什么它跟这个应该是有些区别的我理解对我可以帮你脑补一些吧因为传统的小区不就是围起来一个小区里面有 N 状楼可能带一些小区内部的公共设施然后两种文化村市
N 个小区然后在这样一个地方但是他还有建一些就是直接是房地产商配件的一些公共设施比如什么文化艺术中心比如一些简单的社区商业就是你可以想象是 N 个小区的一个综合起来的大型社区并且他是统一规划的
对对对然后这个 N 个小区其实层次又很丰富它是从我感觉我又成为万科代言人了对对对那没事这是我自己的认知它就是从那种比较小的比如七八十方的那种小区到那种独栋那种别墅它其实都有就是一个比较层次比较丰富的一个大型的居住社区
不仅仅是面向怎么说呢刚需购物房者还是怎么样的就是我觉得任何人应该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自己目标的那种房子吧就是对对对就是比如你特别有钱可以买独栋 house 呵呵
然后假如你是个就比如说其实一般人那可能就会在那里买一个八九十方的比较入门的就是公寓楼类似于这样就是我自己觉得是还蛮丰富的就是有一些坊间八卦其实也不是八卦就是真实的就是比如阿里很多高管都有在这边买别墅类似于这个信号可以向你求证一下吗
根本不是一个阶层的我也不确定但你原来不是也在杭州你对这块对我周围确实很多同事在那面买房子的另一个还有一个叫未来科技城是不是对未来科技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了两种文化层还是小小的概念对就这两个地方比较多嗯嗯
所以梁祖文化村就是因为它的像开发商开发比较有耐心然后它的居住的环境比较多样然后有很多公共设施所以导致它相当于有一个这种比较好的环境让它成为一个就是很多独立开发者能够聚集的地方是吧就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你说跟独立开发者有关呢其实还是因为这里比较相对低廉的房租
就是其实这里住着各种各样的自由职业者就是有些其实是比如跟我是很平行空间的比如人家从事艺术方面的什么的然后我因为这方面的连接很少我肯定接触不到他们就是我想说因为这边
比较叫做低廉的房租或是怎么样吧还有这边是因为没有学区房所以整体来说住到这边的人呢我觉得就是不是一个传统的为了工作或为了学习来住到这边的比如有子女的可能会考虑肯定是买学区房吧
然后比如为了工作的那会考虑离公司近一点或怎么样然后两种文化村主要是可能有点文化方面的考虑以及自然环境的考虑所以这方面比较占优势但是其实因为城市的扩张
让他就不小心在工作方面也得到了满足比如他去阿里巴巴就是比如开车也好还是怎么样只要 30 分钟我觉得这个已经是比较能接受的通勤距离了所以这导致了他有那个信涛说到的未来科技层的那种溢出效应这导致很多在未来科技层工作的人会选择生活在两主你下班以后会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可以放松其实是很多人想要的嘛
所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聚集了一批我觉得是比较多样化的人群吧然后加上今年五月份是因为那个育鸟集
这个一个综合体的开业它相当于是两者文化村最后的一块就是待开发的地方了相对就是把一个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给开发好了就一下子就把功能补全了吧以前其实我在两者文化村住了五年了其实头两年我都会觉得这边除了自然环境和睡觉其他的都满足不了我所以我那个时候还是经常跑到西湖去玩对然后
我也没有混入本地的那种其他的圈子我总觉得就是生活的挺孤独的或者怎么样的类似于这样然后直到今年就是这个公共空间的成立然后又有疫情大背景大家有那种报复性社交的需求就一下子就把这些东西都全部打开了大概是这样一个背景吧
明白你可以回忆一下就是第一次你组织凤凰星一四可能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就是第一次是怎么开始的第一次是这样的我想一下第一次其实就是因为这个肯定不是组织第一次就是很简单的我们几个推友然后住的比较近的就是线下面及吃饭嘛我记得是六个人还是五个人就选择在那边嗯
就是见面然后因为大家都是基础圈的还是有一些共同话题的然后有了第一次以后然后后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后有了第三次以后然后当时大家就说
我们每次聚会都要单独约个咖啡店和单独约个时间那干脆这些东西都不要专门确定了就干脆定在星期四定在一个固定的咖啡店我们那天到了想去的人就直接去就行了类似于这样然后因为当时那个玉鸟集那里咖啡店非常多嘛包括星巴克包括 Mana 什么的都有
然后我们也都去过不同的咖啡店有不同的就是那种环境可以满足你一种需求的环境后来我们在其中一家咖啡店就是觉得他工作环境比较好那我们就索性就是说大家周四来这边一起工作吧
因為你除了工作反正不想工作了也可以隨時聊天那就變成了一個這樣工作加社交的一個混合的這樣一種狀態了然後就這樣固定在了週四和一個固定的咖啡店就開始了這樣週四的我們叫聚眾工作也好聚眾社交也好當然《瘋狂星期四》只是一個通俗易懂的叫法就是肯德基的註冊商標不能隨便濫用
所以一开始几次其实并不是在星期四对吧就是对对对不是不是是只不过有了三次四次的聚会以后我们就觉得就不要再单独约了就直接就去社交就行了其实有点像很多 Linux User Group 会选择星期四搞什么 Hacking Thursday 什么一样
对其实是什么特别新鲜的对一个线下的这种 meetup 然后对对对一种线下的 meetup 而已是然后因为我知道有很多人他可能原来补助在两主人化车然后因为你搞了这个活动他们也会过去参加对吧
是我目前已经就好几周的时间就是遇到过比如来自上海也有来自成都也有来自深圳有一些是老朋友也有一些新朋友也有一些是来过的朋友又介绍来的就是朋友相当于每周都会有一些就除了我们这些老面孔最早的一些
meet up 的人一样就是每周还是都会来一些新鲜的面孔所以我们就觉得就是保持目前这样的状态挺好的首先老朋友的定期聚会然后又有新朋友的不断补充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其实还是自由松散我们并没有任何的规装制度没有任何的那个大家就是在这个咖啡店里吃吃喝喝然后聊聊天然后你也可以躲在角落里认真工作
就是这样而已没有任何会有什么强迫强制的因素在里面比如商业的什么的没有就是就比较纯粹比较纯粹是就是确实我看你每次在推上分享也是有一种感觉就是氛围特别好然后大家
大家去一起工作交流一下想法聊聊天什么的是的然后我还可以补充一个维度就是说因为大家也知道这样是一个就是跟你日常工作社交不一样的就是可能目的性不会特别强有些人可能抱着好奇心过来有些人就是纯粹想找个同好聊聊天因为大家比如独立工作者日常可以聊的人不多所以也比较容易放得开比较放得开就比较容易
快乐或者是怎么样类似于这样其实我突然想到一个点就是因为你这个活动是定在星期四所以来参加的人只能是没有早九晚五工作的人对吗
目前来看大多数都是远程工作者或者自由职业者但确实也有同学是那种比如请假了来的我可以说就是我们来过的人我简单数一数吧就是首先那种比如像我一样的自由职业者也好独立开发者也好就是他本身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过来
还有一部分就是远程工作者不受地方限制的他也可以过来还有一部分就是也有创业者就是我可以说就是经常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创业团队他们有自己的办公室但是他们就选择周四那天大家出来放个风也好就是换个办公环境也好就类似于他们有时我记得他们最早说自己是来这边团建
就像他们每周安排反正他们公司就只有三四个人嘛做机伴嘛对对对我在用他们的产品所以你也关注到了我在用对对对那很熟悉了我们经常就是发生那种意外的连接比如来的人发现就是他们也有用他的产品就类似于这样反正就各种各样的然后还有一些就是创业者他可能听到我们这边有个聚会也愿意来看看都是什么样的人来玩
因为创业者本身他可能会要比较多往外跑嘛跟人连接嘛就是所以也会来其实也不能只说好的吧就是还有一些是跟这个大环境有关的然后失业者也会过来就是被公司裁了的或是没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啊类似于也有一些对他们也会有寻求一下工作机会之类的吗这种
其实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吧至少我觉得我跟他们聊的过程中没有反正就是属于那种暂时没在工作了或者暂时失业了那我就索性多跑跑是一些人或者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类似于这样
因为很明显我们搞这个活动没有发招聘没有说要招人什么的所以大家不会说报这个目的来只是说来围观一下类似于这样但就是说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吧除了真正朝九晚五并且不能请假的人之外应该是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来参与过每次一个人数的规模大概是什么情况
比较少大概就 10 个人因为我们固定的人可能就有 10 个左右然后最多的几次其实前两次都超过 20 个人以至于我们中午聚餐的时候就是附近的餐厅没有一家能有这种接待 20 人的规模的然后后来我们找了一家西餐厅就是让他把长桌子拼起来然后让我们 20 个人可以同时在一张桌子上就是聚餐聊天类似于这样就是有好几次都超过了 20 人
你会有这种担心说人比如说越来越多然后会可能选咖啡馆坐不下然后包括如果人多的话就是可能气氛会有改变之类你会有这种担心吗还是就是顺其自然对我觉得目前为止还是顺其自然的状态吧因为到了 20 多个人的时候很明显咖啡店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然后其实我们周四好几次咖啡店都已经满人了当然不全是我们但是我们这群人占了大多数但好处是就是咖啡店的老板也跟我们熟了然后他其实很乐于看到我们一群人就是把咖啡店搞得热热闹闹的对对对所以首先我们咖啡店是主场嘛然后
然后咖啡店挤不下了就来的人啊也不会说一定要留着之类的大家会比如选择去其他咖啡店因为玉鸟街还有很多其他咖啡店嘛所以不一定就是
你可以理解成其实我刚开始说了我们本来就是很松散的这种关系嘛有人可能选择站一会儿跟我们随便聊聊天然后他就走了有人会选择整天都坐在这里有人会选择可能几个人又去了另外一家咖啡店就类似于这样的一种状态并不是一定要强制或者说怎么样的一种状态是
我觉得是如果我还在国内肯定会去线下做个热闹的活动对对对其实我刚刚还没补充刚刚其实还有就是比如因为疫情好几年没有回国的然后一些朋友他比如老家在杭州的他难得回一次杭州比如也会选择来这边围观一下类似也有这样的人也有在就是美国大公司工作就是回来
然后来跟我们就交流的人对以前新桃他们在杭州办那个 Python user group 然后我当时在上海然后还去过两次
因为杭州我觉得地理位置真的还挺方便就是辐射周边很多地方都可以过去其实就是相当于一起一个组织者吧他本身也是杭州 Linux user group 的组织人之一就是他就是基本上每周都会过来就是其实是好多个圈子的重叠嗯就是最后重叠到了育鸟集这个咖啡店大家继续交流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是挺好挺好嗯
像信涛和 Adam 你们有什么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问题吗我这没有只是很遗憾北京离杭州太远了不然就想去不断地体验一下你其实可以挑个周四过来感觉可以有机会提前预约一下北京这个氛围就不太适合
北京以前有那个朱文森创业一条街嘛然后当时在 13 14 年就是热口朝天那个去那种什么各种咖啡店然后我靠
就全都是满的全都是创业者的疯狂聊天但是它不是像一个育鸟集和两主这种比较松散比较我理解为比较闲适的氛围可能是对北京整个城市就还是太卷太忙碌了
其实杭州也很简单只是在梁祖这块地方感觉因为离大自然近了一些你还有其他的活动可以搞不只是在这边工作所以相对来说还是会放松一下比如经常有参与者比如我们中午要聚餐了然后他说等我爬完山我就过来类似于这种
因为梁祖就是他不仅仅是郊外嘛他还有一座小山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参加在北京你就很难说我爬完山了等我下个山就来中关村什么的那还是有点距离的
对就是感觉北京你可能比如说我选在一个地方它可能太嘈杂了就是周围人太多我理解你们那应该是一个可能相对是比较安静的状态是吧平时如果你们没有聚会的话差不多就是只有周末的人会比较多因为周末的时候其实城里的人都想去郊外放松然后就会来两组
日常的话假如我们没有周四这个聚会的话还是偏安静的但是因为周四我们人越聚越多了现在也有点嘈杂了但整体来说跟城市的嘈杂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对对就是那种感觉我能够想象就是我理解那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相当于造就一个这种环境对我经常反正跟朋友说今年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接连不断的线下聚会完全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没有这个公共空间首先这些事情不会发生了如果是一个
shopping mall 那樣的公共空間呢這些事情也不會發生你不可能一群人聚在 shopping mall 裡但是在一個開放式的又跟自然環境相結合的這樣的一個空間呢這些事情的發生呢又很順其自然了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只是我们刚好真的天时地利人和聚在一起啊正好你又在这个地方住我觉得这次对这是最关键的对是的是的然后嗯我反正很近嘛我经常就是骑个自行车就过去了嗯
可能一开始就是这样规划的吧不然为什么要叫文化村对对对就是万科在建那个育鸟集的时候也是我猜肯定是考虑过各种各样因素的如果他再造一个 shopping mall 的话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或者特殊性为什么要在郊外再造一个跟城市一样的 shopping mall 呢那其实
没有什么意思你肯定要综合当地的各种各样的已经形成的一些氛围去顺势的造一些公共设施对吧嗯是呢是呢好的好的现在只能远程羡慕了以后希望我又可以来到中菜对好
那我们就可以聊一下之前提到另一个话题就是你最近开公司的一些比如说想法啊对这个我可以接着聊下去啊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育鸟集的就是这种聚会嘛然后我觉得我有一个很特别的点在于其实我如果严格定义的话其实是我是 Apple 生态的开发者嘛
但是除我之外就是大家并不全是应该说其实只有我是在做 Apple 生态的其实其他人各自的背景都不一样然后我跟比如有在一些 Cloud Native 公司工作过的朋友当然他现在已经没在做了有一些学生包括之前你认识的那个团队 Zeebo 他们不就是做跟 Web 部署相关的产品的吗
然后因为跟这些人的接触了,对我来说也算是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吧,因为其实过去几年我都是在就是苹果开发这个圈子或者这个生态里的了解比较多,我并不特别的跟外界就这个圈子以外的有很多的接触,然后因为这些聚会让我对就是苹果生态以外的就是这些事情,
也渐渐打开了一些也了解了一些然后我是觉得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不仅仅是苹果生态以外的东西
然后各种各样的就是机缘巧合吧包括其实也不完全是线下聚会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包括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我也是在看的毕竟是互联网老网民了然后大家今年或许都有看到过一篇文章吧就是这篇文章我看一下的标题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的那我可能就提前推荐了这个没关系吧
这篇文章就是对标题是一个独立创造者的五年嘛
你们没看过这篇文章对只要搜这个关键词就能找到了就是我觉得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还蛮大的然后就觉得首先做苹果生态的开发和做其他的开发你说都是独立创造那我为什么只是做苹果生态的开发呢其实有就跳出这个圈子还是会有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就是存在的
然后我就觉得我想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然后我就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些因素是你知道今年苹果的一些开发者相关的东西有点变严格了其实也不是变严格比如说你作为中国的开发者你成为个人开发者你会发现 App Store 上显示的是你的中文的真实名字
就是这个就很别扭对假如你是三个字的然后就会显示某某然后再加你的姓
然后这就很别扭嘛那原来是平音原来是平音对原来是平音然后现在就会汉字的那个就全世界的用户在 App Store 上安装你的产品的时候首先会看到汉字的一个开发者这样存在那倒不是说做汉字开发者不好因为我觉得既然你做的是面向全球用户的产品嘛还是就以国际化的那种姿态面向就是用户比较好嘛
当然我自己本人没有被这个受到影响我是因为注册的比较早我一开始就是拼音的名字但是我是觉得我做产品还是要更国际化一点所以我后来其实是转到了杭州公司了但是杭州公司那个名字又特别长它不像一些就是美国公司一样它可以只显示你的比如 Apple 是 inc 还是 Google llc 类似于这样就是很简洁
我是觉得那个杭州某某某某什么有限公司这个一长串的英文也有点长所以我是觉得综合这些考虑首先我想尝试一些苹果生态以外的东西其次我觉得用中国公司的名义去做国际产品总有点束手束脚让我觉得至少在
名字上就有点觉得别扭再加上那些好多开发者都直接用他的拼音我是觉得这个更让我无法接受当然虽然我本人没有被这个困扰到然后我就再加上今年看了这篇对我自己影响非常大的一个独立创造者的五年这篇文章然后我是觉得
要不我就把它当榜样做来学习一下就是做一些尝试然后注册一个美国公司来试试吧然后整个知性下来以后我会发现就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在杭州把
美国公司注册下来无论是花的时间和费用都远远超出了我以前会觉得麻烦啊或很贵啊这样的一个范畴我会发现成本不高然后也没那么麻烦当然也有一些小细节我可能踩过坑啊或怎么样但整体下来就是这是一件没这么难的事情还是因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的太好了
所以做这些都很方便所以就是这样我就边受他人的影响边自己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跟就是觉得也想去看看苹果生态以外的那些东西然后就把注册美国公司这件事情给执行下来其实你要说几年前我可能也有类似的想法但一直没有行动就是借了今年这个契机就真正去行动了
明白,就是你说你想尝试苹果生态之外的这个指的具体是什么的,比如说 SaaS 还是什么?应该是 SaaS 吧,其实就是我们上一期播客聊到的,你问我有没有可能把这个软件这个 license 授权平台做成一个平台呢?这部分吗?你试过这部分?
不是为了这部分我的意思是这个是有一个显现有一个可能明白明白然后我可以说的是其实我并没有一个具体的 idea 然后这件事情应该是这么来讲比较好就是我昨天刚跟一个朋友聊到过他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就假如你办了一个目的地国家的比如三年签五年签然后你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吧但是假如你没有办这个签证呢
你真想出去玩了又想临时办签证就会觉得麻烦那我就不去玩了吧类似于这样所以办一家美国公司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我可能现在没有想有一个具体的要做的东西毕竟我现在还在开发苹果原生的产品然后但是我想着万一我哪天有个 idea 了我能立刻去做了
我就不需要再去走比较长的流程把一些该办的东西办下来之类的因为一个很明显的东西你要做国际生意的话你中国公司的身份无论是支付方面都会不太方便做嘛比如很简单的东西你要开一个 strap 才能做一个服务向全球收款嘛但是你不可能说中国公司用支付宝去收款
我不知道行不行但肯定没那么方便嘛就这个意思嘛相当于我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以后我想做一些事情就很方便很顺其自然了我记得 stripe 是支持支付宝的当然我也不是完全确定是应该是这样通过用户的角度是可以支持支付宝的但我的意思是作为开发者比如中国的中国人是没办法
对就是你作为中国开发者是没办法开通 stripe 的是这个意思明白但是你作为美国开发者就可以就是原来相当于因为你是只开发苹果生态的所以苹果它实际上帮你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这种分发收款的问题这些东西你都不用管你作为一个中国开发者你也可以很顺利的去把产品卖给全世界的人但是你现在如果想做一些脱离苹果生态的东西你就需要一个
这种最好是外国公司的主体你才能去对接像 stripe 之类的一些服务对其实不一定是美国公司日本公司也好新加坡公司也好英国公司也好应该都能搞这些事情但是美国它比较方便是吧就是你都可以在线上去完成
其实英国公司好像也方便我是之前有看到一些推友也注册了英国公司但我想着也是可能是一个习惯吧毕竟 Apple 总部在美国类似于虽然 Stripe 也在美国对吧那我就注册美国公司但美国其实我不太了解我在想可不可能有一些税收上的坑之类的比如说你要给美国交税之类的
其实那篇一个独立创造者的五年它里面都有介绍 OK 就是对作为前人已经经历了五年的人他其实把很多东西都把一些比如你的担忧也好把什么他其实都在这篇文章都有写到
但其实我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以为然直到就是再次阅读的时候原来我很多担心或者我的疑问其实它都有写在里面可以说这是一篇很真诚的没有什么保留的一个分享差不多是这样嗯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今天要推荐这篇文章
因为我觉得可能听众们包括我们主播们也比较好奇,你可以大致讲一下在美国开一个公司,做一个非美国人,并且人在美国本土以外需要一些什么资质吗?还是有一些怎么样流程?
这样讲吧这也是我今天可能要推荐的另一个东西就是我是走 first base 注册的美国公司但其他应该还有类似的平台其实也都是可以完成注册的当时我用这个服务其实它整个流程都很顺它就是把合法合规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然后美国法律并没有禁止外国人不能开公司所以简单的说你作为外国人就是可以开公司但是怎么要你本人不到场的情况下把这些身份啊各种各样的问题搞定呢所以他就开发了一系列的流程或者验证机制去把这件事情解决简单的说他用了
两个身份验证吧首先是你的护照然后其次它会有一个需要能证明你当前地址的一个服务就是简单说护照验证通过以后你还需要你当前本人的居住地址来证明这一切然后当时我一开始用的是中国驾照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其实不认中国驾照那我后来又换了一个方式
用了车辆的行驶证他们反而会认这个车辆行驶证因为车辆行驶证其实是它上面你的包括汽车的所有信息是全球唯一的然后车辆行驶证上又刚好有登记你的住址所以这个东西只要通过有资质的翻译公司翻译一下然后你就可以作为证明你当前居住地址的一个
品证了吧然后就可以他就会对你这个人完成确认然后接下去的一些东西就注册完成了你要说有什么资质的话应该没有什么资质应该年满 18 周所以应该都可以了对对对都是没有的
对它只要有简单的说护照你不一定用车辆行驶证你也可以用房租合同或类似于其他东西可能也是可以但因为我自己没试过这个所以我就不会跟别人分享这个东西它有好多证明文件只要你能证明这是你的 home address 就可以了就还是很认真的那交税呢这是是要在美国交税的对吧嗯
交税這件事情其實也是大家一個比較考慮的東西其實作為外國公民你在辦美國公司產生的收入是不需要交稅的就是簡單的說不需要在美國交稅那肯定對然後當然我目前分享的這些可能還是有一些因為我自己也在這個過程和流程當中我也不是完全懂至少我目前還沒有經歷過第一次報稅
对但按我目前的理解是这样的美国其实他什么有周税之类的然后我是注册在了免周税的地方华州然后我明是吧
这个我不太熟对反正就类似于这样的一个地方所以首先公司层面好像就可以免周税然后你作为非美国公民假如把钱就是转给自己或其他的方式你也不用应该就是没有这个税你只是要考虑的是你美国的钱如何转到中国你自己个人的账户上类似于这样一个假如你需要用到的话
但因为我本人我还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谨慎也不要给用户一些错误信息之类的是的所以我也想就是需要强调我理解的目前只是这一层了对大概我们就知道门槛很低就好
对对对就是我觉得这些东西不需要过度操心吧交税什么的你就合法合规的去做就行了对吧该怎么交就怎么交该怎么样备税就怎么样备税就行了嗯
对我理解这个需求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因为我看朱峰就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就是基金国道的主播他们就在搞这个业务我知道他们就是相遇面向国内的人就是如何去开美国公司然后他们帮你解决我理解对是的 OK
所以有这个公司然后大家现在就是并没有做什么对吧然后你还是因为我现在我首先作为一个一人公司我的精力有限我必须得一样一样来我先把我当下我承诺要开发好的产品先开发好然后但因为注册公司本身不会说从早到晚就占据了你只是花一下时间然后等一下注册流程下来你再花一下时间就行了所以这是一个同步进行的东西
所以就相当于我同期顺其自然的就把这件事情给做了嗯那对还有一个忘记了就是你让那个公司呃呃忘了他叫什么就是办这个这个委托费用大概是一个什么状况
是这样我目前总共大概花了不到 800 美元吧然后其中约 200 美元是我未来一年的地址费用就是我在美国是有了一个真实的可以收邮件的地址的实际上他们都是代收是吗就是
差不多对他会帮你收下来然后假如比如你收到了美国国税局的文件他会帮你扫描成 pdf 你就可以看就是对就非常好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个插曲就是我第一次收到美国国税局的那个邮件他们给我扫描了一份然后那份文件很酷就是
就是上面有好多黑色的条文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扫出来的后来我再要求了一次我说请给我扫描一份高清版本然后一天的时间他们就给我重新扫描了就是是真实的一个服务不是一个虚拟的地址就是这个地址是你真实的可以收到邮件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让我感觉挺踏实的就是不是一个什么虚拟的美国公司是真实的
很值我觉得很值嗯是是是然后关键整套下来我嗯确实大概只花了七八百美元吧当然以后每年都要交年费包括以后报税可能还要交一些钱但总的来说成本嗯我的那个地址的年费反正是是这样我之前是 35 美元一个月后来他有个打折直接可以给我优惠一点我后来索性就把未来一年的交掉了反正大概就 200
35 美元一个月就他分好几档他分的很细还有 50 美元一个月的除了收邮件还支持帮你发邮件就类似于这样所以是很全的服务你会不会觉得就是有一些这种固定费用产生就会有动力去用这个公司做一些事情对然后关键是这个固定费用我觉得相比你在中国开公司其实
成本并没有高在中国你也会要有这些费用也会要每个月或怎么样至少有个地址费啊或如果你有真实的办公室的话那就更贵嗯
明白对如果成本太高的话首先我就不可能回去注册了因为作为一个艺人公司我的财力有限不可能花钱花到这些无谓的这些一些支出上总的来说我觉得我的成本可以覆盖到我就愿意去做这个很重要是我感觉 Adam 可以考虑一下就是
可以你是真的在做或者做过 SaaS 的人对对对我觉得比起我这个只在苹果生态以及苹果把所有的事情都给你搞得服服帖帖的一个开发者来说其实做过 Web 或做过 SaaS 产品的同学其实更适合开一个美国公司来做这件事的嗯
好的,那我们下面聊一下微软对开发者的支持吧我觉得因为你最近好像拿到了一些微软的补贴对吧,可以简单聊一下微软的补贴是 25000 美元
应该是这个我可以要详细的讲一下就是其实我用的都是云服务的 credit 然后就相当于他这个钱给你你只能用在他的云服务上然后要在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内用完这个其实跟早些年我有印象就是 google cloud platform 当时有针对个人注册就直接给 300 美元就有点类似因为
大家应该或多或少听过或用过这些嘛然后不同的是假如你用公司主体去申请的话能拿到更高的额度然后我在注册完公司以后我就用公司的身份首先向 Google 申请了当时是给了我 2000 美元嘛然后我
但微软的这个它为什么能给我两万五千美元是因为他们是真的用了一个不一样的框架去做这些事情就是我的理解是 Google 我只是找了就是 Google Cloud 的 platform 然后去申请这件事情然后微软它是组织
搞了一个专门面向 startup 做这种 credit 然后云服务 Azure 这个云服务的 credit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的这个存在所以它各方面的无论是额度也好还是提供不一样的各种各样的其他配套也好微软的这个确实就是种类更多然后额度也更大
但我可能是不了解 Google 那边有没有 startup 这种专门面向 startup 的补贴但目前我是微软这边看到了它在 YouTube 上还有专门的频道的我觉得也可以作为我今天的一个推荐的内容吧就是类似于这样包括 OpenAI 的一些东西也可以直接就微软把整个生态都打包了就从云服务到 OpenAI 到它各种各样的其他的比如 GitHub
我在申请完那个微软的云服务的 credit 以后我第二天又申请了 GitHub 的那个他直接给我转成了 GitHub Enterprise 然后未来一年的就是 Enterprise 的费用就直接不用付了然后我一下子从一个月的 GitHub Action 大概是 2000 分钟对吧免费用户有 2000 分钟一下子变到每个月 5 万分钟了就是很夸张他真的给的很大方
然后这一切就是只是你有了一个美国公司而已当然其实申请的过程还是你要有一些就是你准备自己的材料还是叫什么 statement 类似于说明你的这种状态的因为我是有一些已有产品可以直接搬出来比如我说我做了什么产品我未来要有一些云服务然后
我可能还会结合一些 AI 的功能去改进我的产品类似于这些最基本的说明所以我觉得已经有产品的就是开发者去申请这个应该会更容易拿到或者说额度会更高一点
假如你只是一个新的公司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些你的计划的话我没试过但我觉得可能不一定能申请下来就类似于这样他还是有点门槛当然我还写了推荐人包括我有微软的朋友但其实没需要那种正式的推荐我就写了他的邮箱而已就是我在推荐性强推
当然我是经过他本人许可我说我能在我申请微软 startup 这个的表单里写你的邮箱吗应该就是写个邮箱不会真的来怎么样他说没问题写吧然后我就写进去了我不知道这个因素会不会有影响
你最后有没有申请下来反正就是各种各样的我确实是有认真去准备包括介绍我的公司的已有的规模然后未来的一些计划什么然后就申请下来总的来说微软的这套面向 startup 的服务很完善是我觉得微软
我只能说他们战略太牛逼了当时他们收购 Github 就是我一直对微软是微软收购 Github 而不是 Google 收购很耿耿于怀就我觉得微软收购 Github 它就完全可以加上它的像 VS CodeVS Code 的职业已有就完全可以建立一套针对开发者或者小型公司的完整的流程然后把这些东西打包然后把
像你们这类人绑在微软的生态里面,不是绑在吧,这个有点难听,就是让你们进入微软生态,真的是很高明的一步棋吧,真的。反正我自己也很惊讶,他居然能给我提供这么多额度和优惠吧。不过这个就已经把那个注册公司的费用赚回了。
想拿一个来说肯定能赚回来对啊你出这个公司都花了不到 1000 美元对吧嗯然后他直接就送你 25,000 美元的额度这个还包括你自己可以开 openai 的服务类似于我没开过那个 openai 不知道具体要花多少钱但肯定你可以自己开一个了嗯那个额度应该能 cover 就日常使用就不需要再加上是的是的是的
这都是注册公司之前没有想过但是注册了以后给我的惊喜但是只能支持美国公司吗还是说我觉得好像不是因为那个微软的那个 startup 的那个申请表单里我看到了全世界的那些孵化器啊投资机构啊就是因为我属于那个 self funding 就是没有拿投资的那种嘛所以我没有选
对对对但是它其实有一个表单有个下拉列表是很长很长让你选你目前是哪个投资机构或者什么孵化器的类似于选了这个以后的话估计能拿到额度或什么要更高类似于就他把这些做的太完善了就是
对所以应该不仅是面向美国公司的但我不知道有没有中国公司的份这个我没有仔细去研究但美国公司肯定是有一些独特的优势的对吧因为总部优势吧这叫做理解理解是的
其实在中国公司开公司的人也可以试试看说不定也有的对至少我觉得有个因素我愿意就是等于说叫做什么曲线救国了我是因为知道了微软 Google 有这些补贴以后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国内的阿里云这些也是有这些补贴的但我其实以前没有去研究过这样的话我其实就愿意用杭州公司的名义去申请一些阿里云的那些创业补贴
因为我的产品肯定是面向全球化的嘛但中国因为一些网络的关系你得必须在中国也有个服务器类似于这样嘛所以也是要做起来的所以这相当于对不能叫取闲救国就是类似于其实国内也是有这样的东西的只是额度可能没有微软那么大对但是都是值得所有的创业者就是去了解或申请一下嗯
如果新桃还在阿里云的话可以推荐应该会很有用内部推荐吗内部内推直接内部福利对多少都有的 OK 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挺有意思就是很有用吧对很多人都会有用对然后因为这就实打实的减少你的成本嘛
那这样算下来假如这些服务是真的是刚需那会不会图拉顶你注册公司的钱其实还没有申请到的补贴多这么算下来反而是赚的
可以这么说吧,其实我的那个服务我其实搭在 Google Cloud 上的,然后已经产生了一些费用已经连续好几年了,然后我其实也有用微软的服务,其实是今年刚开始产生费用的,那对我来说这些钱就接下去可以直接省掉了,然后省个一年掉,其实就把公司的钱给
可能成本就拿回来了然后对我来说这个不是凭空去创造需求去体验一下就是一些新的服务因为我是已经有实际的业务产生了费用的所以对我来说就直接省成本其实我什么事都不做我只是把服务签到就是新的公司下然后通过公司的渠道去扣费之类的就已经直接省下成本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去申请因为我其实不愿意做一些只是薅牙毛的事情因为我是真的用到了他们的服务我觉得这个也是体现了美国商业环境的优秀吧对可以这么说吧
OK 那我们其实还有一个话题可能也是最后一个话题就是说是如何接受用户付款这个是我我想问这个是谁提的我提的因为之前做过一些很小的
比如说每天帮用户跑一些 cronjob 之类的但是我之前看的时候假如说没有一个公司能接受用户的付款用 API 接收不是用其他的渠道我得手动操作我想实现的效果是用户付了钱系统收到了然后系统可以给他加 credit 然后自动的这种但是所有的方案都很麻烦至少得有个
公司或者有一些感觉不太正规的手段去收钱所以就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的渠道后来就黄了
对所以其实这个话题就是我一开始说的那个当你有了一些准备工作以后然后你再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那就很自然了嗯但是当你就是已经做好东西然后因为一些支付这样的门槛把你挡住了以后然后你的东西可能就就像你说的一样黄了对吧嗯所以这个问题我理解不是说如何正确接受付款嗯
因为我其实当时看到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你这么一说我理解了其实就是我们刚开始聊的时候就是注册一个公司的必要性在哪里必要性就在于当你想合法合规的以及用正确的流程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它的优势就来了对吧嗯
你不用再想各种乱七八糟的支付手段了那你就是用全球大家用的最多的最好的支付比如 stripe 类似于这种直接接入就好了对吧嗯 ok 所以现在要做这些事情最好还是有一家公司会比较好不注册公司的话从原理上个人来说收钱就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基本上不大可能是的嗯
其实国内国外应该都这样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我最早做第一款产品的时候其实我当时也整起了官方网站做独立销售这件事情当时支付宝还支持个人收款对对对后来的时候后来的时候严格了就是只能只允许公司进行
收款了嘛,所以国内国外都是走这样一种更合规的方式去做事情的,那个人确实是不方便做很多这样的事情,对吧?其实是一样的。我总感觉这块其实如果有一个比较方便的解决方案还是会有挺多人用的可能。
因为你其实用 stripe 的话其实这个解决方案也蛮多的吧就是类似其实 stripe 是比较底层的支付嘛但其实有各种各样第三方的就是我以前用的比如是 pedal 这种但是他就在支付各种支付网关上又分装了一层嘛他抽成肯定会更高一点其实我有算过在 pedal 上卖出一个
产品它比如也会抽成比如 10%多甚至接近于 15%都类似于苹果的苹果是 15%了因为苹果现在面向小公司是抽 15%嘛其实不算高嗯嗯我有上过拍到其实蛮高的三但 strap 这种底层的就会更低一点嘛类似于就是就你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就行了其实那种分装的很好的面向个人的也是不少的嗯
是 OK 对但我记得就是中国中国开发者会不会有一些独特的困难之类的我不知道
中国开发者,你是说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呢?面向全球收款比如说中国开发者要用 stripe 的话,他肯定会有些门槛那肯定不行嘛,首先 stripe 就不允许在中国这个地方开放嘛对吧?对,就比如说假设来说有一个公司,他已经 stripe 这些流程他搞好了然后你只要在这个公司这开一个账户,然后每个人就你有一个独立的你可以通过这个公司去收款
然后就相当于 stripe 这块你就可以完全去抽象了那是不是就会非常方便这样的平台应该也是有的吧我理解就是最早 Adam 提的那个什么
什么平台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对的他其实也是封装了这个 Strap 叫 LemonSquid 我发一下这个就属于个人可以注册的他甚至把 license 什么的也都搞定了一条龙服务的一个平台了所以在美国注册公司注册完了你是有一个美国的账户吗银行账户
我这里需要补充的一下就是注册公司它的完整的流程就是这样首先你公司注册成功然后就是公司的银行账户也开通然后还有一个就是税号什么下来那就是一个完整的以公司形式存在的美国公司了嘛就跟你个人比如在美国工作一样你会有社保号 SSN 什么的
对吧那你就是合法的美国纳税居民类似于这样是吧嗯这个可能 like9m 就更熟了对对对纳税居民对对对所以美国公司也是一样嘛你只是注册公司如果没有税号没有银行公证的话那肯定是不完整的这些就是其他的也都是要有的嗯
是对我觉得这个其实怎么说就是可能一开始你做独立开发还不需要去涉及到这些但是你的业务越做越大然后公司越做越多可能就会把这些流程规范化一下就能省下你很多精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
就是向更成熟阶段迈进的一步给我感觉是这样我自己可以补充的一点其实并不是越做越大因为我觉得我还是很小就是说有些东西就是你想要更正规化的运行去做一些事情应该是这么讲吧
其实我现在在想就是公司跟个人本质上好像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无非它比如也是对应银行账户也是对应税号和社保号对吧然后无非就是确实是公司有些东西更可以就是用合规的方式确实是用公司的方式去做比较好理解
毕竟我这里可以补充一点的是我注册的是 single member LLC 就是可能对应中国公司叫做个体工商户我猜是这样当然这个是一个不元素的对比就是其实个体工商户在中国公司的语境下其实就是个人的可以经商的版本嘛我注册的美国公司税收优惠是吧就类似于
也不完全是因为我在中国注册的是标准公司所以个体工商会有哪些优势其实我不太了解
嗯行好那我们就是独立开发差不多就聊这些话题我觉得也有很多很有用的经验对很感谢图拉丁来分享那我们最后就是一个传统环节了像就是推荐一些你最近在看在用或者在玩的任何东西像你之前也推荐了一些对吧可以我们再总结一下对吧
对那我就是把今天分享的一些推荐给汇总一下吧首先就是我觉得就是影响我比较大的那篇文章就是一个独立创造者的五年然后其次就是我后面用他来注册美国公司的一个平台他叫 first base 只要搜 first base 就能搜到他对 first base 我们之后都会把链接放在 show notes 里对
对对对倒不是它是唯一的一个可靠的渠道其实 stripe 它自己也有做类似的注册公司的服务但目前因为我选择了这个然后我觉得整体流程什么的还蛮顺的然后我就推荐这个我肯定要推荐我自己亲自使用过的东西对吧然后其实已经推荐了两个了你可以继续推荐没问题但我有点想不起来还要推荐什么了
哦 没关系 没关系那可能就差不多这个吧也切合今天的主题嗯 推荐一下《疯狂星期四》哦 这个倒也不用因为包括我自己的产品之类的我也觉得也没必要推荐了反正就我只期望自己能顺利发布出来就行了嗯 我总不能推荐一个还没发布的产品嗯
对 markmark 我们都很期待因为就是希望我能所以我希望我能做出点不一样的倒不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就是说能用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就是倾注到一款产品上我也很期待因为现在用的 pocket 好久不更新了而且很慢很卡每次打开
那我觉得我应该能直接替代 Pocket 的等着我正式发布吧我最近的那个 Release Later 的 APP 非常苦恼没有一个好用的感觉好的你可以给我直接提你的需求我至少会记录下来好好研究一下嗯
对我有个感受最后也可以分享一下就我也用了很多软件服务下来我真的感觉越小甚至是一个人的团队做的产品它更新的反而越及时就是包括什么用户反馈这些它也会更重视而大公司往往就是你提了可能也等于没提他们不会很重视这个还我觉得这种
差别还挺明显的可能因为这种 APP 你可以直接找到开发者然后告诉他你的想法你的建议大公司都找不到一个反馈的渠道有的时候这个可能也因人而异但我觉得大多数 build in public 的
就是开发者应该肯定是愿意就是吸纳用户的建议也好反馈也好基本上这个态度肯定是会一脉相承的他不可能既 build in public 又从来不听取用户的建议对吧对这个肯定是一个吻合的
所以在公司里面确实很难说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因为毕竟公司要更多的考虑团队啊营收啊等等等等倒不是说个人不用考虑个人像我给自己安排的一个底线是我一定要做自己会用的产品那即使这款产品不盈利我还能维护下去就是这个是我的底线
那假如我做一款我自己都不会用的产品那我肯定也是跟大公司一样会放弃它的这个想法我也很类似的想法所以我给自己后面定的一个基准就是说我做一款产品首先要自己回去用这样也能走得更远吧可以这么讲是
那我觉得我们今天包括上一期聊的都是对聊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然后希望也能带给听众们一些启发或者是有些不一样的东西好那我们最后就再次感谢图拉顶来做客不舍者说对真的非常感谢你来跟我们分享这些东西好那我们最后就再给听众打个招呼我们就结束这期
好 那各位听众我们就下期再见大家拜拜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