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龟毛研究,佛教心理学,终极关怀的回应

龟毛研究,佛教心理学,终极关怀的回应

2024/12/6
logo of podcast 王路在隐身

王路在隐身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嘉宾
Topics
主持人:本期讨论围绕学术研究、心理学和宗教展开,涉及小众研究的价值、佛教心理学、以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回应等议题。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现代学术评价体系的弊端,以及科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嘉宾:对现代学术评价体系中,以论文数量衡量学术成就的现象提出了批评,认为这种做法导致学者们为了发表论文而进行一些看似新颖却毫无意义的研究,忽略了研究的实际价值和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时,嘉宾也对一些小众研究的潜在价值表示肯定,认为任何研究方向都可能存在潜在价值,但我们不能过于短视。 嘉宾:对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文学人物研究(例如用字体心理学分析孙悟空)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跨学科研究是可行的,但需要注重研究的深度和方法论的合理性,避免简单套用理论。同时,嘉宾也指出,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群体研究(例如研究某个地域或民族的性格)存在风险,容易陷入过度概括和刻板印象。 嘉宾:对泰虚大师试图用天文学和物理学来证明佛教宇宙观的做法进行了评论,认为这反映了一种试图化解传统信仰与现代科学冲突的不安全感,并指出佛教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人性的洞察和对解脱之道的探索,而不在于对宇宙结构的描述。 嘉宾:对将佛教学说解释成“佛教心理学”的做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尝试比将佛教概念对应到物理世界要合理得多,但仍然存在根本性问题,因为佛教和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完全不同。佛教追求超越现实的解脱,而心理学追求心理健康和功能性适应。 嘉宾:对“自我是虚妄的”这一说法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自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建构的过程和体验,是体验世界、做出决策和与他人互动的基础。同时,嘉宾也探讨了自我的本质,认为自我的本质在于持续的自我建构和整合的能力。 嘉宾:对佛教、心理治疗和心理学的本质进行了区分,认为佛教的本质在于通过彻底否定世俗认知的方式,达到某种超越性的觉醒;心理治疗的本质是在现实生活的框架内,帮助人们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心理学的本质是对人类心智活动的系统研究。 嘉宾:对佛教“超越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超越”更像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而不是真的脱离现实。同时,嘉宾也讨论了那些相信四大部洲、八大地狱、六道轮回真实存在,并因此努力行善的人是否是好的佛教徒,认为这种朴素的信仰体现了对佛法的彻底信受。 嘉宾:对科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用物质式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存在是一种思维陷阱,科学无法穷尽所有存在,科学和极乐世界并非矛盾。 嘉宾:对净土信仰的出现及其原因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净土信仰是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一种回应,其价值在于为普通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脱之路。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现代学术分科与传统经典阅读之间会产生裂痕?

现代学术分科与传统经典阅读之间的裂痕反映了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传统文人如汤用同认为经典阅读是知识分子的根基和品格,而现代学者如岳代云则更注重专业领域的造诣。这种裂痕体现了对知识分子合格标准的重新定义,现代学术分科越来越细,导致许多研究方向小众化,甚至与现实脱节。

《从西游记看中国古代的微积分思想》这类研究的潜在价值是什么?

这类研究反映了学术研究中一种危险的倾向,即为了显得有深度而强行建立毫无关联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它不仅缺乏学术价值,反而会误导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混淆科学思维和文学想象的界限。这种牵强附会的研究方式无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游记》或微积分。

为什么学术界会出现大量看似新颖实则无意义的研究?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科研评价体系的简单化和量化。学者们被要求定期发表论文,学校和机构用论文数量来考核,但创新性研究很难在短期内出成果。于是,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切割得极其细小,以确保论文的原创性。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导致大量看似新颖实则无意义的研究出现。

佛教心理学的尝试是否合理?它与心理学有何根本差异?

佛教心理学的尝试比将佛教概念对应到物理世界要合理得多,但仍存在根本性问题。佛教和心理学虽然都关注人的心智活动,但它们的终极目标完全不同。心理学追求心理健康和功能性适应,而佛教追求超越现实的解脱。用心理学概念解释佛教容易把佛教降格成一种心理调试工具,遮蔽了佛教更深层的内涵。

佛教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心理治疗和心理学的本质有何不同?

佛教的本质在于通过彻底否定世俗认知,包括对自我、情感和一切现象的执着,来达到超越性的觉醒。这种觉醒不是为了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活得更好,而是要超越现实生活本身。心理治疗的本质是在现实生活的框架内帮助人们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而心理学的本质是对人类心智活动的系统研究,并不预设特定目标。

为什么说科学和极乐世界的矛盾是一种思维陷阱?

说科学和极乐世界矛盾是一种思维陷阱,因为这种判断用现有科学知识的边界去框定整个实在。科学的确告诉我们宇宙是什么样子,但它无法穷尽所有存在。当代物理学已经暗示了存在的复杂性,科学本身也在不断扩展对实在的理解范围。极乐世界和科学试图回答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强行对应反而会遮蔽存在的丰富性。

净土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史是怎样的?它的价值是什么?

净土信仰与大乘佛教的兴起有关,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修行法门之一。它的兴起是为了回应普通民众的需求,相比禅宗的顿悟和其他法门的严苛修行,念佛往生显得更容易接受和实践。净土信仰的价值在于它为普通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脱之路,这种朴素的信仰本身就有其价值,不需要用科学概念来论证。

Chapters
通过汤用彤和岳代云的故事,探讨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在传统经典阅读和现代学术分科之间的断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知识分子标准的思考。
  • 汤用彤与岳代云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裂
  • 现代学术分科导致对传统经典掌握的重视程度下降
  • 对知识分子的衡量标准:传统经典的掌握 vs 专业领域的造诣

Shownotes Transcript

嘉宾:苏妮特、取悦度为4的INTJ

这期聊了学术研究、心理学和宗教。

2:30 《从西游记看中国古代的微积分思想》的价值

16:00 四大部洲八大地狱能和物理世界对应吗?

23:00 自我的本质是什么?

30:00 朴素的信仰

39:00 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回应

————————————

我从一起录播客的嘉宾朋友们身上看到了很多闪光的品质,这是俗世生活的极大安慰。

本播客持续招募嘉宾。如果您有兴趣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内容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和对故事的一两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