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群体认同比个人幸福更重要。离开一段关系某种程度上就是背叛群体,这会触发深层的生存焦虑。此外,痛苦关系往往会形成一种微妙的共生状态,打破这种平衡意味着双方都要面对自己的内在空虚,这比维持现状更可怕。
受害者通过被控制获得存在感,这甚至比逃避责任更深层。当一个人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被伤害的位置时,反而会从中获得一种扭曲的力量感。这种被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存在感,而且受害者身份还自带一种道德优越感。
有些受害者把痛苦完全内化了,他们不需要外界的认同,因为这种受害已经变成了自我认同的核心。这种内化的受害者身份特别危险,因为它变成了一种隐秘的特权,比如有些人会用“我这么痛苦都撑过来了”作为否定他人痛苦的理由。
不是所有痛苦都适合说出来,有时候说出来反而会让痛苦固化成为一个人设。比如有人会反复讲述童年受到的伤害,每次讲述都像在重新经历一遍创伤,虽然短期内能获得情感宣泄,但长期来看这种讲述反而会强化受害者身份,让他们更难走出来。
表演性自我治愈就是对外展示“我在努力变好”的姿态,但实际上更在意外界的反应而不是内在的改变。比如有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很多正能量的内容,但私下里还是陷在老问题里,这种情况下分享本身反而成了一种自我麻痹。
联合国院现象反映了一些深层的社会心理,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受到向上流动的困难时,联合国院这种标签就成了一种身份资本。他们展示的往往不是具体的工作成果,而是一些表面的符号,比如在联合国大楼前的自拍、参会证件的特写等。
“配得感”这个词本身就暗含了一种扭曲,它把人生变成了一场考试,好像快乐、爱情、成功都需要通过某种评分标准来争取资格。而且评判的权利被交到了一个模糊的“别人”手里,更糟糕的是这个词还美化了人们的自我贬低。
“贵圈真乱”表面是在吐槽,实际却暗含着一种优越感,好像说这话的人站在更高的道德制高点上。而且他把“圈子”这个概念无限放大,暗示所有人都得被划分到某个圈子里。
“积极收入”这个词特别反映了当代人的一种执念,好像不躺着赚钱就是人生失败。它把被动收入神化了,导致很多人不再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是沉迷于各种躺赚副业的幻想。
娱乐圈是最常被说“真乱”的,因为明星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资源争夺。但仔细想想,这种“乱”恰恰证明这个圈子有足够的资源和话语权,值得人们争抢。
嘉宾:苏妮特、王路
王路就是我。我不是嘉宾。但AI声音是用我的样本做的。问也是我提的。答是Claude 3.5 sonnet。
时间线就懒得写了。就这吧。
————————————
我从一起录播客的嘉宾朋友们身上看到了很多闪光的品质,这是俗世生活的极大安慰。
本播客持续招募嘉宾。如果您有兴趣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内容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和对故事的一两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