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01 来澳洲之后,我对______祛魅了

E101 来澳洲之后,我对______祛魅了

2025/5/20
logo of podcast 自由谈

自由谈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J
Jenny
Topics
Jenny:起初,我对澳洲打工度假签证(WHV)抱有美好的幻想,认为它是一个可以体验多种工作、赚取不错收入的机会。然而,通过亲身体验,我发现社交媒体上对WHV的描述非常两极化,一方面是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另一方面是充满落差和焦虑的现实。我在澳洲的第一年并没有攒下很多钱,而且在昆州北部的工作经历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些不友好的待遇和激烈的竞争。因此,我对WHV祛魅了,它并非天堂,只是一个提供合法工作机会的签证,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机遇。我建议大家对WHV抱有合理的期望,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分享了我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间的真实经历,揭秘了社交媒体上关于WHV的各种滤镜和两极化评价,并分享了我的真实收入和感受,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对打工度假签证要理性看待。
  • 真实的打工度假收入远低于社交媒体宣传
  • 澳洲工作竞争激烈,找到理想工作并非易事
  • 不同地区生活成本和工作环境差异巨大
  • WHV签证只提供合法工作和生活保障,不保证高收入和快乐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欢迎来到自由谈我是 Jenny 好久不见现在呢我是在澳大利亚的凯恩斯我正在这边做服务业的工作来挤我的 3000 最近呢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然后又对来澳洲打工度假嗯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吧所以呢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来澳洲之后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曲昧的瞬间

首先其实第一个非常明显的就是对于 WHV 对于打工度假这一个事情这个签证本身就已经虚昧了那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这个签证那个时候这个选择还非常的小众也是在什么豆瓣啊知乎一些鸡爪嘎啦里面找到了非常非常少量的一些信息总之是一个非常小众非常不主流的一个选择跟现在相比真的是有很大的区别

那那个时候的话我读到的很多关于 WHV 的文章也都是做比如说去做一些农业采摘然后就是大家想象当中的比如说去摘樱桃摘蓝莓在工厂里面当那种包装工人还有就是在比如说加油站或者是咖啡厅做一些服务业的工作等等等等

当时呢我看到这些文章我觉得那个时候大家对于 WHV 的评价还是蛮中肯的他们就是会说还是会有很多非常辛苦的体力工作包括你到那边之后还是会有一些这种语言上啊生活习惯啊各方面的一个适应期

但是适应之后就会开始逐渐喜欢上这里比较规律的生活然后也会就是生活工作之间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分界线同时呢也会就只要你工作足够多就是你的每一份付出每一份工作都有相应的回报就这一点还蛮好的

包括当时非常吸引我的一个点就是可以去体验很多不同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呢大部分是偏就是技能向的或者是说偏体力的比如说去采摘这些水果蔬菜或者是去照顾动物还有就是比如说做咖啡做调酒去做一些什么去做一些什么前台销售的工作就这些工作呢在国内也可以做但是呢在国内就很难可以达到像澳洲那样的时薪

并且在国内的话感觉大家其实对于这方面还是会有一些一定程度上的职业歧视或者是你身边的家人朋友会觉得你这样子去做好像有一点对不起你的大学学历啊或者是觉得对你的职业没有任何的帮助

包括其实我在国内我有尝试着去找要不要去咖啡店里兼职一下去体验一下玩一玩后来发现他们就是比如说如果你是兼职的话他不会给你交社保并且就是要求你自己要一个月付一两千的这个钱去自己交一个社保然后这样他们才可以聘用你作为兼职否则你就只能做全职要不然你就没办法做兼职就是感觉这个门槛还挺高的

薪资也非常低大概一个小时咖啡店的话一个小时十多块二十多人民币所以就感觉这个投入付出非常不成正比可能工作一天也买不起几杯咖啡所以就觉得如果能够在澳洲去体验一下这些各种各样的职业同时又能够获得一个还蛮不错的收入攒攒钱还是很棒的

那我现在体验下来呢其实跟我一开始了解 WHV 的这个想法还是差不多的

有超出我预期让我惊喜的一些地方有遇到非常好的团队非常好的朋友但同时呢也有很多就是让我觉得很失望的地方比如说一些可能种族的歧视或者是关于你的这个签证的歧视还有就是对于我们这种外来劳工外来的这种打工者可能他的一些不太友好的政策还有对我们劳动力的压榨等等等等这些也都是存在的

我个人就发现其实现在在非常火热的小五书上在社交媒体上面就有非常两极化的关于打工度假签证的描述就是一方面你会看到那种非常厉害然后每天在分享自己的那种打工度假生活就感觉他每天工作又很开心又赚到很多钱

像大家可能说到说打工度假两三年就攒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一百万一百万是人民币但是这一百万不是说赚到一百万而是攒到一百万就是他存下了一百万人民币我觉得这真的非常的夸张那在国内的话干这种工作是肯定不可能攒到一百万的那你要比较做一些比较厉害的工作啊然后比较有技术含量的然后在一个比较高层的位置才有可能做到

所以就是像此类的帖子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属于打工皇后打工皇帝都是一些凤毛麟角的人存在但是呢因为大数据因为这一些算法所以你可能会经常刷到这些人其实他们就那几个人而已但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只要我拿了这个签证只要我去了澳洲我也可以两三年我就攒下一百万不说一百万吧我就攒个几十万可以吧

但其实就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就我自己而言我第一年在澳洲大概是九个月就是第一年整个 12 个月的签证我只待了九个月但是这九个月的我一直都在工作我刚刚看了一下在我 whp 第一年的这个税务的报告我一共的税前收入是 38800 刀真的并不是很多

按照现在的汇率算下来也只有 176,000 人民币左右就跟大家想象当中差的很远而且这些是我赚的钱并不是我攒的钱那因为我当时呢又频繁的就是出入澳洲去别的地方旅行然后在九个月的工作之后呢又旅居了三个月

所以我感觉最后是没攒下什么钱我估计就可能攒了几千澳币吧可能四五千澳币就攒了人民币一两万两三万块钱的样子所以跟大家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我当时在澳洲期间虽然我中间有出国去玩几次但也都是在东南亚也只是可能五天一周的这个时间

那在我来澳洲之前我其实有想象的是工作三个月然后在澳洲去 road trip 就公路旅行一个月然后再换一个新的小镇再工作三个月再去 road trip 一下这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但事实就证明如果你只工作三个月那其实你就是攒着钱很难支撑你这样子去旅行然后又再重新开始工作而且呢现在随着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背包客再加上澳洲本身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力紧缺所以你三个月那不一定那么快就能找到工作有很多人可能来了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这也是非常正常的那

那你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真的是那种合法的就是给你合法薪资的工作所以这个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多落差但是呢因为这种社交媒体的它的一个算法吧然后为了这样子写可以吸引眼球有流量所以大家就可能会一方面把很多比较好的一面然后很吸引人的一面写出来比如说自己的这个收入比较高啊或者攒了很多钱

或者是说生活环境当中有很多漂亮的美景啊然后你在一个很漂亮的小岛上或者是感觉这边的人很不错等等等等就这些都是生活的一方面然后我也经历过包括我身边我也知道有一些在分享澳洲生活的博主也是我的朋友

他们可能就是会觉得我只是想在我的账号上去分享那些好的东西分享我喜欢的东西那些负面情绪我自己消耗就好我没有必要把所有东西都展示在我的账号上但是可能对于受众来说

可能也是因为信息减防所以就一直看到都是哇来澳洲生活啊就好好棒啊就像天堂一样什么这种在一个快餐店里打工一天就可以挣到一两千人民币还有什么工作一周就直接收入 1 万人民币

那可能有一些人在国内工作非常辛苦,一个月才赚几千块钱,还要就是工作时间很长,被老板 PUA,没有什么个人的价值,看不到未来,然后这个时候看到了关于澳洲这个帖子就一下觉得哇,澳洲就是天堂,我一定要拿到这一个签证,我一定要来这里改写我的生活,但是呢其实来了之后发现可能并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这个就是另外一方面在小红书上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人会写说被骗来澳洲感觉很有落差或者是说被什么大数据杀手然后被大家忽悠来好不容易抢到这个签证没想到就是根本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根本没办法找到工作每天的这个消费又很高又没办法日常沟通工作也很难找就整个人非常焦虑等等等等

就会有很多人说后悔来这里然后生活质量也非常的差待了几个月就回去了还要被歧视又来这里只能做苦力等等等等反正就是我发现在这个小红红书上能够看到很两极化的评价一方面就是非常好非常能赚钱这个生活非常轻松很幸福另外一方面就是后悔然后被骗了来这边很有落差生活非常的苦然后很焦虑等等等等

那我自己呢其实我也是在两边都有体验过我觉得这个也真的非常的取决于你在哪里生活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还有就是你周围的人他们是怎样的一些人

像我觉得我在悉尼找到非常喜欢的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感觉蛮快乐的就像我之前跟大家分享的一样就是这个团队每个人都非常的友好经理呢也非常的好他会随时给你很多的鼓励然后你会觉得说我的这个存在是有价值的我的这个付出是有被看到的

我是被重视的被尊重的这种感觉就很好那同时呢工作虽然辛苦虽然体力上累但是心不累然后你的每一个时间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这样也还蛮好的包括在悉尼的话就是因为悉尼墨尔本这些大城市都是移民非常多的一个地方像咱们中国人啊或者是其他的这种亚洲人啊移民啊都非常的多所以整体来说文化都很包容

基本上我感觉没有什么太多的这种歧视在找工作的时候哪怕我们持有的是这个 WHV 短期签证但还是会有很多的雇主愿意去找我们因为可能比如说我们在语言上面会有一个中文的优势或者是说在技能上面他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

所以就感觉在悉尼就是还蛮有归属感的去参加很多的活动啊去一些什么拍眼馆啊去咖啡店啊去逛各种各样的一些展就会觉得我还蛮想在这里生活下去的

但同时另外一方面我的两次集迁的经历可能因为我都选择了比较比较卷吧比较困难的昆州北部因为这边的话呢是有大宝礁有旅游业所以相对来说比起其他的真正的偏远地区这边的话就会稍微发达一点

然后你可能景色也更好一点也可以做更多跟旅游业相关的工作那其他的地方可能就是条件很艰苦非常偏远天气非常的炎热或者是什么都没有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没有什么大型的超市啊商场什么的所以就很多人会跑到 Early Beach 很多人会跑到凯恩斯就导致这些地方非常的卷

也就是因为这里非常卷,竞争很激烈有非常非常多的背包客希望在这里做服务业、集签,去延长签证另外一方面呢,这边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力短缺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说没有人离职的话那他们可能也不需要再去招新的人有时候可能只需要招一个新人可是每天每天都有十多二十个人来 walking 那他们这些人堆积起来的简历可能几百份

在这么多人当中去选择一个候选人所以就被选中的概率真的非常低又靠你的实力又要靠你的运气哪怕就算你拿到了一份工作我也发现在这边有一些工作有一些公司他们就对于我们这种背包客其实就是感觉并不是特别尊重就会对我们有非常高的要求

而且这种要求他提出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比较尊重的方式就不是说我给你一些 training 然后他说你能不能做得更好或者说呢就是用一些比较礼貌的方式然后比较尊重的方式慢慢慢慢来

那我体验到的就是有个别的公司他们就感觉非常的无情他们看待我们并不是说看待一个独立的一个个体一个被尊重的对象而是把我们看成一个打工的机器

他就会非常明确的要求说你要在多少多少的时间内一定要完成这样的东西那如果说你完不成的话那你就自己想办法想办法去达标去完成如果说你一直都完不成的话那 sorry we don't want you 我们不需要你我们需要一个效率更高的人

甚至呢有几次那种 meeting 就是早上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开会的时候经理会非常明确的就说如果说你不喜欢这个工作如果说你有怨言那没办法这就是一份工作我不需要你喜欢它但是我需要你能够按时完成它如果说你不完成或者你不喜欢那也没有必要继续他就非常直白的说就给我们看他手上的简历真的是非常厚一打就给我们看说

就是说你们知道我每天会收到多少份简历吗我现在手上还有这么多的可以选的候选人如果你不想干那我还有很多人可以选择言下之意他其实就是说不要干的滚蛋我有很多人可以选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个地方工作是非常有压力的

而且真的就是感觉我们只是一个为他工作的机器我们不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体就是感觉我们并不值得去培养或者是不值得被给予这种工作上的尊重啊什么的甚至我们一开始也没有什么 training 就这个也是在比较卷的地方继承的一个特点

就是所有的经理所有的老板他们都希望你已经会这个技能并且你要非常非常熟练就要达到那种快到 supervisor 的级别他们不想花任何的时间精力去培养一个人他们希望你一上手就是非常熟练的咖啡师非常熟练的这种调酒师非常熟练的这个 housekeeper 等等等等但他们完全不想花时间去培养人就有点像在国内什么你刚毕业就要求你有三年工作经验就非常夸张的一个程度

所以就是真的逐渐让我感觉生无可恋就觉得在这边工作非常没有意思也开始怀疑说我来澳洲到底是要干嘛的我就是为了每天这样子被老板 PUA 然后在这边铺床刷马桶吗这个也是我亲身体验到的来澳洲打工度假没那么光鲜的一面吧

所以说体验这么多,我觉得对于打工度假就屈昧了,就是它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你来这边也没有办法去收入那么多,可能也没有办法像别人一样那么轻松的找到工作,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可能没有办法真的去享受这样的生活,那有些人可能就是喜欢早睡早起,有些人就是喜欢这种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感觉。

但是也有很多人他还是喜欢像在国内在亚洲那种非常便利的生活非常就是低廉的物价还有就是这种热闹的很多丰富的社交生活那在这边的话可能还是很难体验到的但是呢可能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如果说你有一份工作如果说他给你就是合法的一个薪资那你至少还是能够活得不错

在澳洲的每个地方超市商品的价格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你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一个不错的生活质量而且虽然说我在这边说北昆竞争非常激烈非常卷找工作很难但是这也不是你唯一的选择也可以去选择去做农业去做这种采摘蔬菜水果或者说呢你也可以去西澳呀或者是北领地呀或者其他一些塔斯曼尼亚就是更偏远的地方

那我呢是因为一开始想要来潜水到凯恩斯后来呢也找到工作也觉得还是挺喜欢这边的这个租的房子的室友还有认识的一些朋友工作呢也还过得去当然我还是会持续不断的去找一个更好的所以我就决定还是暂时留下来但对于大家来说也不一定非要来最难的地方去卷所以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总而言之呢就是对打工度假签证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也不要抱有太多的偏见就是对它屈昧了它就只是一个给你这个合法生活工作的一个签证而已它并不能保证你一定收入就很高并不能保证你就可以活得非常的快乐所以这是我对来澳洲之后的第一个屈昧的东西

那接下来呢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个某个具体的职业或者具体的行业一些曲昧的瞬间吧首先第一个呢就是对于咖啡师或者是开咖啡店这个事情曲昧了

因为我相信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那尤其是我们在国内做这种白领就是做办公室工作的人可能我们都会有一种一个很文艺的想法就是说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开一个咖啡店或者是我希望我可以兼职去做一个咖啡师就觉得这个是一个

很浪漫的想法觉得这个工作就非常的舒服想象一下在一个装修很漂亮很舒服的咖啡店里然后放着非常舒缓的那种爵士音乐然后你在那边就是穿的就是很干练又很帅气然后在那边给客人做咖啡每天跟他们聊聊天啊什么的想象是这样子非常的非常的舒服的但现实呢并不是这样子

尤其是澳洲的咖啡店跟国内的咖啡店还是挺不一样的因为在澳洲的话咖啡是一个非常主流的饮品所以整体咖啡店大部分人来这边是为了喝咖啡而不是为了工作或者也不是为了这个环境和社交所以在澳洲呢大部分的咖啡店都是非常非常的忙碌

一般来说如果你在一个稍微忙碌的咖啡店工作的话那其实这个节奏是非常快的然后对你的要求也很高包括说在澳洲的咖啡师可能大部分的店他并不会要求你要做多么好的一个拉花要就是出品这么的优质他更多的是讲求一个效率还有讲求你的准确度

特别是在早上高峰期那很多客人他其实是 take away 就是一个外带咖啡所以你不需要拉花但是你需要能够很快的帮他点单很快的去给他出品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保持一个对话的专业性就你要跟客人打招呼要给他们 customer service 总而言之就是对于这个情绪价值对于这个脑力体力要求都是蛮高的一个工作

那做久了之后其实也是蛮机械化的就每天就先打招呼就 hi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what can i get for you today 就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话术每天你其实问他 how are you 但是你根本就不 care 他到底怎么样而且大家的回答一般也都是一样的就 good fine how are you 其实就是一个模式化的一个寒暄

那做咖啡其实也是一样的因为有时候我会刷到国内咖啡事发的一些视频比如说他们做一杯拿铁他们都会非常精准的去称每一个 shot 这个咖啡粉的量然后非常仔细的去给它什么布粉压粉然后再放到咖啡机去浓缩然后再打奶最后拉花什么的然后我当时看这个视频我就想说 hurry up hurry up

我就想你做这一杯咖啡得要两三分钟吧还是三四分钟但在澳洲基本上要求就是一两分钟就能够出品最好是什么两三分钟你就出品了好几杯这样子所以跟我们想象当中的那种很悠闲的非常优雅的在那里冲咖啡跟客人聊天然后慢慢的拉个话就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当咖啡师这个事情呢我觉得也是有点草台班子

因为我来之前可能会想说我是不是去得上个课我是不是得去考一个咖啡证书然后我再多练习练习我才能去有资格去应聘当个咖啡师但是我来到这发现并不是这样子的

像我一开始我是完全不会做咖啡那我学咖啡是我在做酒店的餐饮的时候因为我们有咖啡机我们也会去 service coffee 所以我在那边就跟同事学然后自己练习慢慢学会的但是我发现当时即使我并没有完全的去学会怎么做咖啡我也没办法做一个标准的 Fly white 或者拿铁或者是 cappuccino

但当我们很忙的时候经理还是会直接叫我就去做一个咖啡然后当时我就想说我就是做不好我都不太会做我也不会拉花怎么办怎么办但经理就说没关系你做就行所以我就想说他们心还挺大的而且我们也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小店我们还是一个大酒店的餐厅

但经历这些事情之后我也发现这个东西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毕竟基本上都是半自动的咖啡机按一下就直接出浓缩液打奶的话也没那么难多练几次就好了

至于拉花在澳洲并不是一个必需品如果说你没有拉花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你能够做一个很好的拉花对于客人来说他们会很高兴他们就会说 beautifulamazing 就是会给你一些这种彩虹屁的夸赞所以对于这种酒店的什么经理 supervisor 来说也并不是说你一定要会做很好的拉花才可以当然如果你会的话那就是一个加分项

所以其实当咖啡师也没有那么难那后面我去应聘麦当劳的咖啡师的时候我也把我简历上的这个 food and beverage attendant 就是餐饮服务员的这个 title 改成了 barista 就有点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的感觉但这个也不完全是假的对吧我确实有在做 barista 的工作所以当这个面试的时候他问我你之前是有 barista 经验吗我就说是的所以呢也是因此拿到这一份工作

那在这里呢我就是全程只是做 barista 的工作经历了几个月的工作练习也确实更加熟练对于做咖啡更有自信了那还有一个趣味的东西呢就是对于开咖啡店这个事情给趣味了这个的话是源自于我今年在悉尼一家小咖啡店工作的经历

因为这家咖啡店呢它有一点像是一个社区咖啡店它就是在我住家的附近周围也没有什么大商场也没有什么巴士站火车站所以它的位置稍微有一点偏然后又是在一个拐角处所以就生意不太好这个老板呢也是几个月前刚把它盘下来

所以正因如此呢每一个 shift 就是每一个工作日的话只有一个人在值班就相当于是你一整个人一天就是你一个人干那我觉得四舍五入我基本上可以算是在运营这个店可以算是我在开一个咖啡店了

一开始我也确实会有点紧张会有点担心说我能不能 handle 得过来尤其是像之前我工作的一些店都是比较忙的所以我就想说万一有很多人要来点餐我又要做咖啡然后还要给他们加热餐食而且一些减餐如果没有的话我是需要在后厨自己做的我就想说怎么忙得过来这么多的事情会不会感觉压力很大

但后来呢开始工作之后发现其实完全是 OK 的因为我们那个店呢真的很闲而且作为这个当天唯一的员工其实我真的就是有点像我自己开店的感觉因为一早上来呢先去把整个店就是布置好把户外的桌椅往外放然后去把当天到的 pastry 这些什么面包餐点一一的放好打开加热的烤箱打开洗碗机然后去预热咖啡机等等等等

那有客人来了的话呢就是给他们问好帮他们点单做咖啡去加热餐食东西不够了我就自己去做一做然后如果需要一些这种物资啊 stock 什么的我就一一的把它写下来发给我们的老板让他去订购

当店里没有人的时候因为我就是唯一的员工所以也没有必要说一直要站着保持一个随时 ready 的状态就比较 chill 就可以拿一个高脚凳坐在那个吧台后面就发发呆有时候甚至可以看看书玩玩手机真的就没有人管也确实没有必要一直站在那里呆站着每天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playlist 就放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有时候心血来潮可能给自己做一倍特调

而且呢在那边因为当时工作的时间还蛮多的所以稍微过了几天我就会发现有一些常客有一些人可能每天都来而且他们每次来都点的是一样的咖啡后来我也记住了他们的 order 可能一看到这个人我就知道他要选这个东西所以我可以提前准备好也有点 NPC 的感觉非常有意思

那对于这些常客的话呢有时候我们也会聊聊天就他也会问我啊在这边工作啊做咖啡什么的啊之前来自哪里反正就是聊些有的没的

在我做这份工作之前呢我也想过说要不要以后去开咖啡店什么的但是做完这份工作我就完全屈昧了就想说还是不要吧我觉得我可以投资一个咖啡店我可以去就是做一个咖啡店买一个咖啡店但是呢我不要去当店员我不要去当店长我不要在我不要做这个在这里工作的人因为开咖啡店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和那么容易

一方面呢就是这个工作呢本质上还是一个服务业还是需要你随时都就是 stand by 就站在那里然后有人需要的话你就帮他去做他要的东西所以不管店里有没有客人但是呢你作为员工或者是作为这个 owner 是一定要待在店里的你不可能就是说啊没有客人我就关店了我就离开了没有客人的时候可能就是会很无聊但你又不能真正的说完全就是去做自己的事情

那另外一方面呢我也发现咖啡店的这一个运营成本还是蛮高的然后他的收入流水可能没有那么高

当然这个也是因店而异但我们当时那个店也是因为那个老板刚刚承包下来他也是完全对这个店也不管不顾他从来也不会在店里他也不会给我们培训他也没有说要想一些就是一些什么营销的活动一些什么去招揽客人的方式所以就是让他自己自生自灭经常有时候我们的当天的营业额都不够我们一个人的工资

因为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是 casual 嘛那 casual 的话最低的时薪是 30 刀每天我们的这个工作的时长最开始我去的时候是一天 10 个小时后来就变成 8 个小时

但总而言之哪怕是 8 个小时那也是 200 多刀但有时候我们营业额真的非常惨淡甚至说达不到 200 多刀真的非常夸张而且这只是营业额还不是一个利润所以你还要去去掉什么房租成本啊材料成本等等等等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是亏本啊这也是最后这个店倒闭了的原因关于这个工作有很多可以吐槽的点

这个老板呢也不是什么好老板他也欠了我们很多人的工资也没有给我们交税也没有给我们交这个 super 养老金他也没有认真在运营这个店所以他就一直亏本最后连房租都交不下去最后就倒闭了

但是我也确实通过在这里工作就发现说开咖啡店或者是开这种餐饮类的店铺真的还是需要前期做很多的调研然后好好的去计算一下你每天要达到多少营业额才能够去回本或者是去盈利还有这个盈利的周期啊等等等等不然的话呢如果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凭借着一个理想化的预期去做的话那最后的话可能就是亏本然后结束幻想重新回去打工上班

还有一个在这个工作当中虚昧的一个东西就是一些咖啡减餐

当然一些咖啡店的这种 pastry 就是稍微复杂一点的这种糕点比如说像 casson,straw, danish,donut 这些之类的你可能自己做还是会比较困难比较麻烦但是比如说像什么三明治 toasty 还有 bacon egg roll 特别是这两样真的很简单然后成本也很低可是摇身一变在咖啡店里就可以卖到大概 8 刀或者 10 刀的价格

这些东西呢你都可以在超市非常简单的买到制作过程也很快比如说像三明治 toast 你就是三明治抹点黄油然后放进烤箱或者面包机里稍微烤一烤然后呢在上面再加上比如一般如果是 ham and cheese 那就顾名思义你就放 ham 放 cheese 然后再把它放进那个 toast 的机器或者是烤箱或者是什么那个平底锅稍微煎一煎就可以了这就完成了

如果是其他的这个三明治你就换东西就可以了 Bacon egg roll 也很简单就是那个长得有点像汉堡培根鸡蛋汉堡吧就只需要买肉就在超市里可以看到那种汉堡包的那个面包然后你再煎一个鸡蛋再把培根放进去放一个芝士片丢进烤箱或者什么空气炸锅之类的然后就可以了就可以 ready to go 了就很好吃了

因为我当时在咖啡店就需要做这个东西那当时要怎么去做这些简餐其实也没什么培训就给了一个 recipe 你就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就感觉啊去妹了又去妹了像这么简单的又很好做的东西材料也很便宜但是呢在店里就要卖很贵

所以之后我再出去咖啡店的时候我就不会点这两样了我可能会去点一些平时在家里比较难做的一些东西但像这种什么三明治 toast 呀 bacon leg 肉啊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贝果什么的我都不会在外面点了都驱媚了这种东西在家里第一做就好又简单又好吃再接下来一个行业呢就是奢侈品行业还有零售行业这也是归功于我在澳洲做的两份 retail 的工作

尤其是我觉得对于这个奢侈品还有这种高端服装行业它的这个价格我真的屈昧了我没办法告诉你们它具体的成本和利润空间有多少但是呢我们确实能够在后台看到就是看到说每一次这一个销售或者是每一个产品它的净利润是多少包括我们借员工折扣其实是折扣的蛮多的

但是哪怕我们以员工折扣买公司还是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利润所以这就代表着什么呢就代表着这些产品实际的真正的价值是要比这个标价低很多的当然确实这个价格包含了很多比如说像这个公司的什么一些宣传营销啊它的一些什么外包装啊它的品牌价值啊还有就是你整体的这个购物的体验享受的服务等等等等

但是当我知道这个东西它真正的成本和利润空间之后我有时候就会想说我真的愿意去付这么多的价格只是为了这么一个品牌只是为了这么一个购物的体验吗大部分时候的我的答案都是 no 我就是不需要

还有一个非常趣味的瞬间就是当我在 tiffany 工作的时候因为我后面就是有做 operation assistant 就是算什么运营助理还是什么的反正就是会在我们后面的办公室里去帮忙整理库存然后把新到的货再一一的放到我们的柜台里面放到那个闪闪发光就是擦的正亮的那一个玻璃柜台里面

那这些非常精致非常贵重的珠宝当它们被运过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先会包一层纸然后就会被包在一个有封口的那种小的塑料袋里面那我当时的工作呢就是去接收这一些所有的这种珠宝然后去看它们的那个产品的一个编号然后再一次把这些编号都打印出来然后再给它们贴上标签最后呢再把这一些珠宝一一放进它们归属的那一个柜子里

这个过程就是感觉在给他们 make up 在给他们化妆然后再去努力的去包装他们因为当这些珠宝它只是包裹在那个纸里包裹在那个小小的塑料袋里你完全感觉不到它价值多少可能它的标价是 20k 就是 2 万澳币但是它只是在那个袋子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它就值个几十块钱吧

但是把它拿出来之后呢把它这个全部仔细的擦拭一遍然后再小心翼翼的放到这个带有绸缎的盒子里最后呢再把它运输到就是有很多灯光打着的非常干净的柜台里面然后把它再放到这个模特的身上或者是放到那个展示台里你就会觉得哇瞬间就感觉高级了很多瞬间这个价值就翻了好多好多倍

这个就是非常虚昧的一个瞬间因为我当时就是整个工作就是把这些东西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包装里面然后把它们放到一个非常奢华非常高级看起来很贵的这么一个包装的场合里我当时就在心里想说如果客人看到的是在这个塑料袋里的这个珠宝他可能完全不会愿意花几千或者几万澳币去买这么一个东西

但是如果把它取出来好好擦拭一下然后把它放在这个非常精美的 tiffany blue 的这个小蓝盒子里当你欣赏完确认好之后呢再把这个珠宝盒子关上

在另外放进一个提芙尼布鲁的纸盒里最后呢再用这个白色的绸缎给它打上非常精致的蝴蝶结再给你放进一个蓝色袋子里最后呢在袋子上再给你挤上一个非常精致的蝴蝶结同时呢在这个结账的过程当中你有很多的这种有点像奢侈的体验吧比如说你可以

去喝一个咖啡或者是有时候卖的比较贵的话我们可能会主动的去给你 offer 说要不要喝点香槟啊庆祝一下就是这种奢侈的体验那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些下午茶的糕点啊什么的就是把它这样包装之后瞬间就觉得这个珠宝贵了很多

所以就是当我自己作为销售者亲身体验这些东西之后我就会发现说那这些东西的价格这么高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个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中间附加的一些很多其他的东西在去充当这个价值而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话我可能就要真的想一想说我买它我是为了买这个物品本身还是我为了买它附加的一些价值

比如说买它给我带来的身份上的认同还是说买它给我带来的这种尊贵的奢侈的购物体验还是说我想要别人对我的羡慕别人会因为这个会觉得我就是这个更体面等等等等包括在 North Face 在北面工作的时候我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虽然北面还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牌然后我也非常喜欢这个工作但是包括经理有时候也会说我们这里的产品可能它并不是每一样都非常值得你花这么多的钱去买有时候特别有意思的就是当我们的客人过来问说他想要买一个防水的这种涂布的裤子然后就问我们有没有推荐的时候那我可能就会给他看看我们有的哪几款防水的这种涂布的裤子但是我们经理就会说

用来它干嘛你的这个穿着的频率是多少如果说你不是经常需要在雨天里徒步或者说你对这个东西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话他说我不建议在我们这里买因为我们这里买的话这个价格太贵了然后你可能用的机会也并不是很多如果说不下雨的话它可能就太闷了等等等等

他真的就特别诚实他就会说可能我建议你去迪卡侬买或者你就在那什么 Big W 啊 Target 买一个很简单的裤子就可以了但是呢你可以来我们这边买什么比如说充分衣比如说一些更具功能性的一些衣服或者是配饰所以哪怕经理他也非常直白的会告诉我们说这个店里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值得这么贵的价格毕竟北面他的这个定价还是蛮高的

比如说像这种一般的 T-shirt 可能最便宜就是 50 刀 55 刀贵一点的话到 70 90 刀都有

那真的对于 T 恤来说我觉得它的质量没有说太大的区别甚至可能有的质量还没有优衣库好那优衣库的话呢价格可能就是十几到二十几到就可以买到一个不错的 T 恤那在国内的话你的选择就更多了而这个东西它其实没有任何的科技含量它也没有说去体现什么北面的一些核心科技

包括我之前还看到一个应该是一个英国的纪录片吧就也是讲消费主义呀去讲这种就是物品的标价一些消费陷阱等等等等然后他们当时关于雨衣就做了一个对比就是 north face 一个很尖峰的一个雨衣一个冲锋衣然后再加有点像 target kmart 那种大商场来的一个雨衣

还有另外一个什么牌子反正就是三个不同价位的雨衣去测试它们的防雨性能最后的结果呢就是北面这一件并不是防雨性能最好的

这个节目他们也非常猛他们直接把测试结果发给了北面的客服中心后来他们也官方回复就是说防水性能只是充分液当中的一个指标它至少也这么贵还有在于它的比如说它的一些设计各种各样的一些剪裁还有它的一些什么拉链 口袋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非常的轻

因为在一些徒步啊户外的场景里面如果你既想要它非常有功能性又想要它非常轻便的话那这个课数每减少多少克其实它对应的价格就会上涨非常多

其实我也在工作当中发现了这一点比如说一个外套 A 它是外套 B 的两倍它并不是说各方面外套 A 都是比外套 B 要好好到两倍的程度而是可能有时候就是你做的东西越好越极致可能只是在性能上面提升了一点点但是因为这一点点提升就比较困难或者是说就比较复杂它的价格可能就会提升很多倍

像我们有一些这种尖峰系列的羽绒服可能它的保暖程度跟其他的羽绒服也差不多但它的特点就在于非常轻非常薄那可能就正是因为减重了几十克 100 克它的体积小了多少那这个价格可能就要贵好几十刀几百刀甚至翻倍

如果说你真的是一个尖峰的运动员你要在一个非常极端的天气你要尽可能的去轻量化去减少你的身上的这种负重的话那你如果能够支付得起那确实这个也是很不错的一个衣服但如果你只是一个就是偶尔去户外运动

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城市里都是在通勤也不需要那么简单的设备那我就觉得没有必要什么东西都买到顶配你就买一个普通的就好甚至你都不需要一定要来北面买你可以去别的品牌买所以就是这个也是我对于

服装行业销售行业的一个过程就是我以后在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会更加的去关注这个物品本身它的价值然后我的一个需求然后也不会说因为这个品牌非常的好还有非常的故事我就为它去付很多的钱或者是说我就买一个东西我就一定要买到它最好的一个配置就是不会说因为这个价格很贵我就会觉得它就是最好它就是最适合我的

最后一个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来澳洲之后呢尤其是来凯恩斯之后对于潜水工作对于当潜水教练的这种工作也虚昧了

虽然我自己还不是一个潜水教练但是我有作为船员在船上工作了几天有看到这些潜水教练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我也在这边认识了一些朋友他们就是在这边做潜水教练的工作也跟我分享了很多也是让我就屈昧了那当然我觉得他们的这种工作状态只是代表在澳洲在凯恩斯这边作为教练工作的状态

我觉得在世界各地的不同的这种潜水点不同的国家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就是教练的这种工作的方式所以只是给大家参考一下在这边的

那我之前想象的潜水教练的工作大部分时候应该就是去在比如说教室里面上理论课然后在泳池里面去教课然后最后再带大家去水下去潜水然后再去完成水下的测试就是在我的印象当中教学应该是这个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

假如说你没有挂靠一个机构的话可能还包含的工作就是去做一些社交媒体的运营啊然后去宣传一下你的这个教练课程啊等等等等或许呢还有一些可能在浅店里面的一些运营啊或者是去帮忙一些什么事情之类的这个就是我的一个想象但是我发现在凯恩斯潜水教练真的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他们的工作非常杂非常累非常辛苦

像我基本上看到的在这边的教练呢绝大部分他们都没有在做教学的工作因为大宝教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多人来这边考证的地方很多人来这边他只是体验潜水也就是说没有潜水证只是下去体验一下然后呢要不然就是很多人他是实证潜水员他就是来 Fundive 就做一个那个休闲潜水所以比较少是来这边去学潜水证的

据我所知呢在凯恩斯也是只有可能一两家的这个机构提供这种教学的服务剩下的他都只是可以让你体验潜或者放袋正因为如此呢教练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去带这些体验潜水的客人去下水以及很多很多的杂物

带体验潜水可能也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吧但是就时间非常的紧凑你只能给他们有限的信息并且很多客人在下水的时候就会很慌乱尤其是像凯恩斯这边它的这个海况就是潜水的这个状况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它会有一些洋流

能见度不高啊然后这些人又是第一次潜水很有可能就会 panic 就是会慌张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呼吸啊这个面进进水了也不知道怎么办总而言之就是会有很多的突发情况啊而且这边啊可能又也是因为实行高吧所以每个教练他可能一次性需要带的人也很多可能一次性要带 4 个或者 3 个完全不会潜水的人然后要带他们去下水所以中间就会有很多很多的突发情况

然后需要去做很多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是你一个人要拖好几个人一拖四然后拖着他们去做体验潜水这个都算轻松的在凯恩斯呢很多的潜水教练你还要做很多甲板上的船员的工作比如说 ropes 就是做一些很多绳索的工作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比如说像这个船靠岸了呀或者两个船要靠近的时候你们要互相去把这个绳子固定到那个地方

还有比如说到达了一个前点这个船要停了之后呢就需要把那个带有钩子的很粗的绳子扔下去然后勾到这个前点它的一个浮标再把这个浮标拉起来再把我们船的这个绳子固定在这个浮标上最后再把这个浮标丢下去就是这些也是潜水教练的工作而且这个是蛮有难度的还有很多的危险性

包括我们每一个大船它都会有一个小的救生艇每一次到达一个前点之后呢也是就是潜水教练的工作他需要把这个救生艇给就是开走然后开到旁边如果中途真的有突发情况有人需要救援那也是潜水教练的工作去开这个救生艇来救人这些呢属于在大船上面的教练的工作那在小船上的教练的工作可能就是会更杂更让人就是意想不到

像我的潜水教练朋友我就有问他他就说他们在船上不仅是潜水教练也是救生员也是浮潜向导也是厨师也是清洁工就是什么工作都要做也是船员

因为他们一个船可能只有两三个潜水教练而这一个船也不一定所有人都会去潜水很多时候大宝礁的 tour 就是你买一个 one day package 它只是包含两个 water session 然后这个 water session 的话就是你去浮潜是包含的可是如果你要潜水你叫额外付钱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带的都是浮潜的客人他们需要自己去游说这个时候他们也多了一个职责就是去当销售他们需要自己去跟客人聊天然后去说服他们要不要去尝试一下潜水这样的话他们才有可能去带这些人潜水否则就只是去带他们做 snow clean 就是做浮潜就算潜了水潜水上来之后去洗装备去充气瓶这些事情也是教练的工作

因为在大船的话,这些工作就属于 DMT 就是我之前做的那个 divemaster internship 就是潜水长实习生,由这些实习生来做这种苦活累活但是呢在小船上,因为船上就是一般没有 DM,也没有 DMT 所以只能教练来做这些工作再加上澳洲可能这些活动都比较贵所以呢像什么洗装备这些事情也都是由教练来做

但像我之前体验的在泰国淘到潜水大家都是结束后自己拿自己的装备一起就是全部运到潜店之后呢再自己清洗自己的所有装备再一一的挂回去所以这些都不是教练的工作都是顾客自己的事情而在这边呢全都是教练或者 DM 班的事情都做完

不仅如此,在船上他们也是 Cruise Attendant,也是 Chef 很多的教练他需要自己当厨师去做员工和顾客的餐食还有有时候帮他们去服务,如果他们要点酒水什么的还有像船上的卫生间,船上的餐厅什么的他们也是需要去做 Housekeeper,做清洁工,随时去打扫

每天整个行程完成之后呢所有的船员包括教练也会要在船上把整个船都清扫一遍就是真的非常的复杂什么事情都要做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做的工作都跟潜水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也让我就是感觉啊对潜水教练这个工作也屈昧了因为感觉这个岗位当中有很多都不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我想象的就是去教会别人一个新技能带他们去体验去参观美好的水下世界但其实大部分时间他们的工作就是去做菜然后去打扫去带人浮潜还有就是给他们去讲解一些什么安全知识之类的就跟想象还是差别蛮大的

好了,那以上呢就是我目前能够想到的来澳洲之后的虚昧瞬间还是蛮多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虚昧我也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澳洲这边的生活好像更贴近真实世界一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当国内,如果我是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我每天都是对着电脑,我都是在去接触一些很宏大的数据,在从一个很宏观的角度去想象大家的生活,通过文字图片数据,通过这些摸不着的虚拟的东西来试图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或者改变人们的态度。

而且是真正的一个食物是怎么诞生的一个物品是怎么被制作的这个物品或者服务又是怎么被销售出去的最后呢它又变成什么样其实我都是完全没有参与的我只是一个数据的加工者我跟那个最终端的用户也是隔着很远的距离我们也很难有真正的沟通我觉得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在互联网工作啊或者是做什么这种新媒体做久了之后会觉得很空虚没有价值感

而在澳洲的话呢你可能会体验到很多非常辛酸非常艰苦的一些瞬间但同时你也会很直观的去感受到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一些植物这一些作物是怎么被做出来的它又是怎么慢慢的被包装被运送到每个地方它又是怎么被销售出去的这一些餐点饮品又是怎么被制作的每个服务的过程又是怎么去完成的就在这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觉得来澳洲哪怕最后你没有攒到什么钱也没有拿到什么身份但它会让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会有更深刻的思考对于你真正想要什么你对于这个东西的价值真的如何还有对于自己真正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样你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所以不管最后在世俗的眼中这一段经历是所谓的成功的美好的还是所谓的失败的后悔的我觉得都是一个很难能可贵的经历也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经历

我也希望听到这一期播客的你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没有在澳洲打工度假也都可以给你们一些新的参考和思路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在澳洲非常苦逼的打工的话也希望给你们一些鼓励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我们都可以赚大钱都可以幸福的生活好了那今天呢就分享

好了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听的也欢迎你们在评论区里留言我们就下期再见吧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