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了我们的老朋友、新京报书评周刊实习记者小吴录制了一期世界读书日特辑,交流了青春里那些和阅读有关的往事、最近在读的书、423书香节打算购买的书和成为文化记者后阅读习惯的变化。如果不是录这期播客,主播和嘉宾可能永远不会发现他们青春阅读史里,那些爱恨交织的记忆是如此相似。请问谁没有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书而天天到中学门口的书店打转呢?谁又没有为了争夺短暂的阅读时间而在被窝里提心吊胆地打着手电筒呢?为了写好高考作文,谁又没有被逼迫阅读成堆的鸡汤文和文化散文呢?比起中学时代,主播和嘉宾们基本已经实现了阅读自由,那么他们还能维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吗?当年的书不够看,现在的书看不完,是谁的博尔赫斯全集还在吃灰?新书不断,而镜陶还在重读《哈利·波特》、小吴还在重读《台北人》,为什么经典能拥有恒久的魅力? 【主持】:镜陶、小崔 【嘉宾】:小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新京报书评周刊实习记者 [06:00]主播和嘉宾都更偏爱纸质书 [09:00] 装帧对于纸质书非常重要 [09:30]小吴的博尔赫斯全集还在宿舍里积灰 [14:00] 镜陶高中的时候一直用老人机看咪咕阅读,后来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咪咕开始收费了 [20:00] 小崔上高中的时候,班级好不容易有一本厚一点的书,还是《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24:30] 小吴为了转专业开始重读《台北人》 [27:20] 小吴说自己最近读了一本特别好读的教材,小崔还以为是他原专业的法学教科书 [28:30] 镜陶开始重读《哈利·波特》,当年没读完第六、七部是因为同学不再借她了 [32:40]《哈利·波特》美国版封面中文平装本在淘宝上已经炒到一千多一套了 [35:10] 小吴回头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感到油腻得想吐 [39:50] 鲁迅早就把中国人看透了 [42:30] 423其实不是一年中图书折扣最大的购物节 [45:45] 小吴最喜欢的图书品牌是理想国,购买的第一本理想国书籍是柴静的《看见》 [47:00] 镜陶曾经有去上海译文出版社做编辑的理想 [49:00] 后浪选书眼光毒辣 [57:00] 镜陶在每日人物快离职的时候,每天都在办公室里读书,后来决定去新京报书评周刊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籍 《鬼吹灯》、《爱与黑暗的故事》、《台北人》、《哈利·波特》、那不勒斯四部曲、《单身女性的时代》、《看见》、《万有引力之虹》、《厌女》、《性别中国》、《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巨流河》 音乐: 《无状态》 张悬 《春风亲吻我像蛋挞》(粤)(群星) 收听方式:微信公众号(推荐)、喜马拉雅(推荐)、网易云音乐、蜻蜓FM 互动:微博@码字女工编辑部(有任何建议和意见都可以到我们的微博反映) 微信公众号“码字女工编辑部” 主播: 镜陶,预备系媒体人,新京报书评周刊实习记者,微博@星星满树JT 小崔,非科班传媒生,南都周刊深度营实习记者,微博@崔什么催·啊 剪辑:小崔 文案撰写:镜陶 运营:小崔 logo设计特别鸣谢:三柒 疫情期间,条件简陋,效果不佳之处还希望听众见谅。做题不易,如果你喜欢这期播客,欢迎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打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