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第69期 留学生时隔5年再回国:陌生感也是珍贵的

第69期 留学生时隔5年再回国:陌生感也是珍贵的

2024/2/7
logo of podcast 跨时区三应ThreeIns

跨时区三应ThreeIns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明
无具体信息可用于构建小明的个人简介。
思思
芷芷
Topics
小明: 五年未回国,感受到国内巨大的变化,尤其在数字化方面,办理银行卡和驾照更换等业务流程高度自动化,效率极高。在香港,支付方式仍以现金为主,与内地高度依赖移动支付形成鲜明对比。大城市地铁环境安静有序,与纽约地铁形成鲜明对比,乘坐体验更好,安全性也更高。国内治安环境良好,晚上独自外出也感到安全。与阔别多年的朋友重逢,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延续和变化,线下交流的独特魅力。国内电子产品种类繁多,满足各种细微的需求,体现了高度发达的消费市场和便捷的购物体验。但线下购买特定商品(如大型电脑包)可能存在不便。 小明: 阅读何伟的《江城》和《那个苹果也很好》这两本书,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录重返故土或身处异乡时的陌生感,并从中获得宝贵的体验和视角。国内职场对社会化程度要求较高,与国外形成对比,需要适应。 思思: 国内餐饮业发达,烟火气浓厚,生活便利性高。国内消费市场选择丰富,生活节奏快,与国外形成对比。记录下文化冲击中的小惊喜和小惊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芷芷: 国内身份证更换流程也已高度自动化,效率很高。香港的支付方式以现金为主,与内地高度电子化的支付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国内城市发展迅速,环境变化快,这会让人产生陌生感,特别是对于多年未回故乡的人。

Deep Dive

Key Insights

小明回国后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小明感受到国内变化和发展非常大,尤其是在生活细节上的便利性。例如,办理银行卡和更换驾照的过程非常快速和自动化,相比美国节省了大量时间。

小明在香港机场遇到的尴尬情况是什么?

小明在香港机场需要乘坐巴士前往关口,但巴士只接受港币现金或八达通,而小明身上没有足够的零钱或八达通,最终靠一对夫妇的帮助才解决了问题。

小明回国后对地铁环境的感受如何?

小明发现国内地铁环境变得非常安静,乘客大多在看手机或低声交谈,与过去拥挤嘈杂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国内地铁的安全感也让她感到舒适,尤其是两道门的设计。

小明回国后与老朋友见面的感受如何?

小明与多年未见的朋友见面时,陌生感并不大,尤其是与保持联系的朋友。与十多年未见的朋友聊天时,发现彼此的生活轨迹不同,但话题依然丰富有趣,甚至聊了三个多小时。

小明在国内购物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小明在北京想购买一个电脑包,但由于没有京东和淘宝的应用程序,且线下购物中心和小店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电脑包,最终未能购买成功。这反映了国内消费方式的变化,线上购物成为主流。

小明对国内环境变化的感受如何?

小明感到自己像游客一样,对许多地方感到陌生和新奇,尤其是像珠海这样发展较快的城市。她提到,虽然广州的变化不大,但珠海的外观和建筑发生了显著变化,让她感到恍惚。

小明提到的两本书是什么?它们对她有什么启发?

小明提到的两本书是何伟的《江城》和《那个苹果也很好》。她从中感受到作者对陌生环境的好奇心和细腻观察,启发她记录下自己在新环境中的陌生感和新奇体验,认为这些记录是宝贵的。

小明对国内社会化程度的感受如何?

小明觉得国内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在职场中,人情世故和社交技巧的要求更高。她对比了自己在美国的职场环境,认为国内的社会化转变速度更快,且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Chapters
小铭分享了阔别五年后回国,在数字化进程、大城市秩序感、以及电子支付便捷性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和感受,并对比了与香港的差异。
  • 五年后回国,深刻感受到国内数字化发展速度之快
  • 银行卡、驾照办理流程的便捷化
  • 电子支付普及,生活极大便利化
  • 香港地区现金支付仍普遍存在

Shownotes Transcript

哈喽大家好 欢迎收听跨时区三印我是思思 我现在在北京这里是周日晚上 11 点 05 分大家好 我是小明 我在波士顿这里是周日上午的 10 点 05 分

大家好,我是芷芷,在广州现在是周日晚上的 11 点 05 分好像距离我们上一期年周总结稍微放了一个小假就希望大家可以谅解哈就毕竟开年第一个月就是感觉我们都在经历各种这样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正好国外的学校都放假了嘛

所以我们身边很多朋友包括小明呢也从国外回到国内就是看望亲朋好友那我们就想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就是比较轻松的聊一期回到国内之后的文化冲击或者说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点其实我们可能都有一些可以分享的但是小明是距离上一次回国时间最久的

是我们三个当中所以要不就先从小明开始你觉得像这次回国之后有没有让你印象很深的这种冲击到的点

好问题我觉得刚刚就是在说我们就是这一期和上一期中间隔了比较久我就刚想自我检讨一下因为主要是我就是今年年初在国内待了三周然后那三周过得非常的特种兵就是跑了好几个城市然后见了非常多的

亲人和朋友们然后导致没有时间录播客所以要做件套一件但是就说回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吧我觉得

就确实我是再上一次回国是 18 年底和到 19 年初的那段时间所以距离上一次回国已经基本上五年或者五年多看怎么算嘛对然后我觉得这次回来还给我挺大冲击的最大的一点就是我觉得感觉国内

变化和发展都非常的大至少是我个人的感觉可能跟一些朋友聊他们说好像感觉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然后我说因为你们是身处变化中所以没有

就是没有我这种可能感觉五年多再回来然后感觉到很多东西都不太一样了然后我觉得这个不一样是我第一印象是觉得是在往好的方向变化就是很多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觉得非常的方便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我回国的第一天凌晨五点到的香港机场然后回到

内地之后就是第一件去办的事就是我要办银行卡和办就是驾照的更换然后我当时觉得天哪这两件事情估计我可能大半天都没有了因为为什么这么想呢是因为以往在美国办这两件事情就是要花非常非常多的时间因为首先你要先预约可能估计要提前

一个月或者至少好几周去预约然后预约了之后去到银行或者是车管所就还要排队至少可能排队要排一个小时然后再办东西整个下来我觉得至少就每件事情估计都要花两个小时以上但是我这次回国就是办

银行卡就其实是要就是更换一下那个手机号然后到银行的时候我意识到虽然还是蛮多人在银行里面但实际上我并不需要去人工柜台就是它有那些电子柜台我就可以直接办然后就刷个脸就行了然后就五分钟就办好了然后再办驾照那个就更换驾照

也是特别方便,就它现在全部都是那种一体机,就是你可以进去体检,然后照相,也是五分钟就搞定,然后我就觉得非常的方便,就感觉这个体验还让我挺大开眼界的。

这次回国我也是办了一个身份证十年到期了然后需要换一下然后我觉得特别方便的点也是一个自动化的程度因为我当时跟我家里人说然后我家里人还特地帮我去跑了一趟办证的中心然后问是不是需要预约然后需要做什么程序就在很多老一辈的人看起来其实这可能还是一个要花费挺多时间的事但我自己亲厕确实也跟小米说的一样

有一体积然后很自动化换好之后直接一周之内就给你寄到家里面了就这个自动化的程度可能就是像你刚提到的一个比较惊讶的点想补充提问一下就是你在回国之前你会预料到一些可能对你产生冲击的地方吗

本来最早的预期是应该很多地方就是可以微信支付然后再不行信用卡估计也可以刷然后我从机场一出来就是要去坐那个港之澳大桥的巴士然后没想到的是从机场到那个坐巴士的那个关口还需要坐一个大巴

然后那个大巴士它只收港币现金或者八大通就八大通是一个类似于香港公交卡的东西然后我身上既没有八大通也没有足够的就是我有现金但现金是那种一百块港币然后那个车是十元然后我就没有它又不找零所以我就属于那种就是我身上有卡有

微信支付然后但是我就是坐不了那个车好险是当时车上就是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另外只有另外一对外国的夫妇然后他们上带了现金问他说能不能能不能给我 20 块钱然后我可以有美金现金给你然后他们就人非常好说没关系你拿去好了对

对然后这是可能一个让我惊讶然后有一点尴尬的现实但是好在就是我觉得回到内地很多事情就基本上所有事情就都是微信支付以至于后来我回来之后还是总是就是会出现忘记带钱包的情况因为感觉什么就在国内是真的你带了手机就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但在香港那一处还是让我有点

有一点没有准备好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香港的独特性造成的让我想起我去香港也是十月份的时候去那儿听了一个演唱会然后就是想要在现场买周边包括一些专辑啊什么的

结果他只收现金然后所有参演唱会的人都下楼去找 ATM 机就是场面非常搞笑对但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香港的一个特点吧但是内地确实我觉得电子化的程度很高确实让生活在很多方面都加速了

除了这个呢,我不知道就是在比如说就是人的观感上或者环境的观感上,不知道小米在回来之后有没有一些觉得比较明显的改变。

对说到这个其实又提醒到我就是我觉得这次也是让我非常惊讶或者惊喜的一点就是比如说我去了好几个城市嘛然后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大城市然后我以前会觉得

就是在大城市坐地铁简直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就是尤其是那种上班早晚高峰的时候挤地铁然后我记得以前反正在广州当时上学的时候是那种就是你挤不上去不说然后还是会就是整个过程非常的痛苦因为就人很多比较吵然后会有很多人在说话但这次我就觉得就是在地铁里面非常安静大家基本上就是啊

可能看看手机啊或者是和周围的人即使聊天就音量也非常小导致我在里面都在地铁里都不好意思说话然后就觉得好安静然后感觉不太想打破这种就比较安静的氛围所以我觉得这点也是让我觉得就可能从之前问到和人相关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吧然后我觉得国内地铁真的是

比纽约好太多我觉得在纽约坐地铁就是非常没有安全感总觉得你会被人推下去但是我觉得在国内的那个地铁它有两道门嘛所以就就是我觉得会非常有安全感对安全感这个我真的不得不不得不追加一句因为我觉得这个也是我回国之后一个很强烈的

需要去适应的东西因为我其实回国刚两周就来了北京嘛然后我记得当时我来北京之后头几天我跟我朋友约出去吃晚饭然后吃完晚饭之后呢他就跟我聊起他在北京这么多年就经常都是骑单车去各种想去的地方然后晚上就是骑车在二环就是转呀什么的

然后我就问就是安全吗然后就是包括我们就这么走就是都大晚上都九点多了我们俩吃完饭我们还在外面走然后

他就说你放心吧这个地方太安全了然后但是我觉得这个思维的转变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就是我觉得我刚回来可能头几个月都不是那么适应就是晚上还在外面这件事情特别是就是形单影只的在外面然后并且是在比较暗的地方我觉得这个是在美国的时候比较难去想象的

接着小明刚聊到的就是人的转变这一点就可能刚小明提到的是一些公共环境里面的那你刚也提到其实见了很多的人就新老朋友然后我会好奇你再见到五年六年没有见的人的时候有什么惊讶的事或者是有什么意料之中的这就真是问住我我这次见的朋友也不是都是五年没有见的

就比如说在北京见了四次有一些朋友是真的是可能快十年我有一个幼儿园很小学的朋友就真的是十年没有见还有一些可能是就是五六年没有见就是好像出乎我意料的跟大家

的那个陌生感其实没有那么大然后尤其是我觉得可能平时一直有保持联络的一些朋友可能这次是当面见而平时更多是在可能发信息啊或者是视频里面聊天所以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陌生感然后跟那个十多年没见的朋友就因为我们就之间其实也比较少聊天但是

就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那次就吃饭嘛我本来想大概估计可能聊个一两个小时最多了吧而且还是中午饭就他是中午午休然后出来跟我们吃了个饭结果聊了可能三个多小时就觉得还挺神奇的就两个人的轨迹也挺不一样他后来去读了建筑然后现在在澳门去做一个设计师吧类似的然后但是就聊了很多

就是还蛮有意思的话题就比如说建筑行业的前景啊然后他觉得有哪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对一些比如说小的设计所在这个现在的大的环境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所以我觉得就是挺有意思的体验吧可以去和可能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然后去聊一些

可能我都无法想象十年前我们会聊到的话题我觉得这个也挺有意思的就我刚刚提到的那个在北京见到的朋友其实我就是人在国外的时候跟他联系上的所以我们其实当了很久的网友了然后就线下地见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挺神奇我觉得回国就是一个

老朋友也变成新朋友的一个过程就是因为线下这种接触还是非常不一样的然后

在短时间内你就会觉得自己的朋友一下子多了起来因为他们都变得更立体了然后你对他们的了解和好奇也会变得更多所以我觉得确实会有一种很多社交关系可以自然而然的就是生长出来的这种感觉在等待你的这种感觉其实我有点好奇你觉得可能是有 culture shock 吗可能更多的是就比如说我们在我们去深圳看那个

电子城然后看到里面卖的那些东西就是对我们两个都是一种镇静因为它真的里面什么都有卖然后还有那种就是你根本想不到它存在的东西就比如说一个无线的充电宝然后它还有磁吸的功能相当于你可以把它就是吸在你手机背后然后无线充电然后

然后还有那种什么就是电子锦嘛然后他可以把它卷起来就是非常小那这个我之前知道的但是我不知道的是他有就是有电子的加子鼓电子的萨克斯风就是各种电子乐器其实是存在的然后还有就是比如说

我们去深圳也是在蛇口港口的时候去洗手间看到他在洗手间外面就会标好他里面有多少个位置然后有多少是空的就出了这种很细节的地方对就是觉得好智能还有我们在住那个是一个快递酒店吗应该是汉庭然后里面发现有一个

机器人就是我开始以为是扫地机器人但是后来发现它是你拿外卖或者拿快递它把那个房间号输进去然后它就会自动开电梯自动坐电梯上去然后

然后我还尝试挡他然后他就会停下来我觉得我们两个就像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一样还在那里给他拍照录像其实这点我还挺能看得到的因为我感受到

像小明刚说的那个无线充电宝其实我理解它是一种你生活里面很细小的需求都能够被很妥贴的照顾到这也是就虽然我回国的间隔没有那么的长但也是我回国的很大的一个印象就是你的很细枝末节的需求都有人在做这一个产品就

可能举另外一个例子刚小明提到的是电子产品那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些生活的服务就比如说美甲美发然后一些就是光是吃东西这一块就回到国内简直觉得

烟火气可太浓重了因为我不知道就可能也跟新加坡的情况有关就是吃饭的地方基本上你跟住宿的地方是有是稍微分开的就不会出现国内那种你楼下下个楼你就能够买到你需要的很多很多的东西然后一出门全是各种小吃店早餐店长粉猪螺蛳粉便利店等等等等就这种烟火气然后你的

你的很多需求都能够得到快速的满意的就是高质量的服务这一点我觉得是蛮有同感的但是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可能就是国内很绝对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感觉然后跟小米可能会有点类似对我觉得国内就是

打开了消费的阀门就是因为有太多你可以买的器然后小东西然后你的生活就会不知不觉的开始给自己添置很多东西然后而且我觉得不光是物件吧就是我回到国内之后觉得好像我的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事情可以做我记得好像之前我刚回来的时候

就曾经在日记里面写到说好像就是我总有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可以做但是其实在美国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生活是相对单调的就是可能每天的日程都会比较接近当然可能也跟生活状态有关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选择并没有那么多就是我基本上就是沿着河跑步就是我那天最大的娱乐然后每天就是重复这个动作但是在国内这种

选择就一下子多了起来刚刚思思讲选择我觉得也是可能跟你在国外的哪个城市有关我觉得很明显的是我暑假在纽约实习嘛然后就是可能在纽约就其实是有可能思思之前讲的那个就是感觉每一天或者每个周末都有各种新鲜的事情就一会儿这个美食节啦然后那个什么音乐节啦然后就如果你想

找事情做的话都会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可能相对在其他没有那么大的城市来说就确实是生活会相对的比较

就比容易两点一线的这样的生活对然后我刚刚在想想到补充一个就是直直和思思说到就是生活的便利或者就是可以让你的生活气息非常舒服就是也我还想到另外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便利的事情但是对我

我们这种就是可能没有在国内生活非常久只是会回去待一两周的这种准备没有那么充分的人来说不那么方便的事情就是那时候我们去到北京然后就想买一个电脑包但是

当时我特意问思思我说北京有哪些地方可以买电脑包然后思思想了一圈告诉我说好像就是都是在网购就是京东啊淘宝你搜一下然后但是由于我们没有京东和淘宝的应用程序然后你上网好像就是它要就是各种注册啊什么又比较麻烦所以最后就我们就算了吧就不在网上买了搞不好路上就哪个大的购物中心总会有找到电脑包的结果

结果我们就是在北京转了两天就是转那种非常大的购物中心也转了那种小的比如说胡同里的小店但是都没有找到电脑包就是感觉是这个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吧对所以可能要估计要适应一会儿就是可能我觉得我下次要再回国前把这些就是该装的都装好了就可以就可以更加体验到这个便利

这里要补充一个背景信息就是小明当时要买的一个电脑包巨大这个背景信息很重要我当时还提起了好像美团因为我发现国内现在美团天哪好像在给他们做软广这些美团不仅可以叫外卖大家可以买很多很多生活用品

就是包括我之前我的耳钉不小心掉了然后我真的就是叫就是美团就是给我送了一对零食的就是它都有那么有这么细的东西但是因为小明耀的那个电脑包尺寸太大然后美团上实在是找不到那么大的电脑包然后嗯我觉得这就是呃

这种非常快速的线上消费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品类一般都是购买品质最高的东西所以就变成可能像我们小时候去百货公司一定能找到自己要的那个型号虽然它可能就只有那么几个存货但是你知道它在哪我觉得现在就是这种你知道它在那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了我觉得

我记得我刚回国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确认我家附近的那些店是不是还在那因为一切都迭代的太快了然后很多店就是已经翻新了好多次已经不再是我印象中那个店回国前感觉有点

紧张也不是紧张吧就是觉得有点好像都不那么确定了的感觉就是就觉得好像这么久没回去不知道家门口那些店还在不在我就还跟我爸妈说他们说比如说门口之前那家喝早茶的已经关门了但是另外那些就是什么什么早餐店还在熟悉的感觉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没有那么强烈就是因为

可能之前去的那些店或者之前知道的那些地方都会发生改变

这个我想起就是在珠海间小明的时候然后好像就是小明跟家里会提起这个地方曾经是什么什么你还记得不然后那个地方它以前是啥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很多年没有回来其中一个就比较触动到的点就是你会发现这个变化实在是

太快了原来原来就是这么一段时间然后就能有这么多让整个环境都不一样的变化然后我不知道小明就是有观察到自己这些环境变化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觉得自然而然的接受还是说你会觉得好像自己变老了就会有一种好像我的年龄上来了的那种感觉

或者就是物是人非然后有一点淡淡的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我不知道会不会有我觉得可能更多像自私表示感觉老了还没有但是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那种就是觉得自己像像是一个

一个游客对就很多东西都不熟悉了嘛所以就会觉得就是更多的是那种新鲜和新奇的感觉而不是那种回家的熟悉感比如说见亲人啊见朋友这个地方还是有很多熟悉感我觉得这个看

不同城市吧就是我会觉得比如像广州还是挺熟悉的感觉就广州可能这个城市已经非常就是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呢后面再变化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大但是像可能

珠海这种不是那种一二线城市的地方就是它这几年的发展还确实比较快所以很多外观都会发生改变然后很多一些可能之前熟悉的地方它就全部重新建了新的东西在那所以我觉得这种就会让我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就觉得好像自己去到一个新的地方然后这个地方是可能我曾经

生长了 15 年的城市然后觉得好陌生然后是那种更多的事我像是一个游客然后来去比较新的地方然后有很多新鲜和新奇的感受挺不一样的感觉吧可能之前回国因为就是间隔的时间比较短反倒觉得还好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这种

陌生感但这次就确实是觉得好多东西都变得还挺多的说到这儿啊就是还挺想跟大家分享两本我在看的书的觉得它跟我们今天聊的主题特别契合而且我觉得它可能会给我们一种

就是当你在一个新的地方落地或者是你重返你的故土的时候的一种新的视角第一本我觉得还挺出名的就是何为的江城就是也他也是就是火了很多很多年的一个一个非虚构的作品了然后我最近看的时候有一个新的感受就是

我突然发现就是作者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去写他的这种生活的记事他的视角就像一个孩子一样

就是这是我看本书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他对身边的事情当然也会有一些评判但是更多的是去用那种好奇的眼睛然后用一个就是看什么东西都非常新奇的那种态度去描述他经历的事情给我印象中很深刻的就是他写他参加的一个酒局

就是那是我见过最精彩的写中国式敬酒的画面的一个段落我当时就就就马上就是写了个笔记就是我觉得天哪我觉得他写出了我小时候看大人喝酒的那种就是

奇怪而荒诞的感觉就是你们为什么在这样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但是因为随着时间的过去随着我对这个地方的熟悉这种新奇感和这种你会去提问的这个态度它就消失掉了但是假如现在我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或者是我隔了很多年再回到这个场景我觉得最宝贵的其实就是那一种

好奇心那种陌生感然后在这个陌生的阶段你去记录下来的一些东西其实还挺像人类学家的就是你保持了一种

就是陌生的感受但是与此同时你又可以很开放地把自己放在那个环境中去生活然后我就觉得以后要是我遇到这样的就是让我觉得特别奇妙的经验或者说一些让我觉得很陌生的感受我要把它记下来因为它对于身处那个环境的人来说或者是对于日后的我将要习惯这个事情的人我来说

它会是一个很宝贵的记录就是它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它会记录下我被社会化的一个过程然后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刚听到了一个我其实也很想分享的词就是社会化因为可能这就有点像体外化但我会有一种

隐约的感觉就好像在国内工作的大家社会化程度都好高而且好快我不知道是不是跟工作的内容有关但是我在其实就是我一直都在和国内的朋友其实有保持沟通也在了解他们毕业之后都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啊然后感受怎么样然后我的一个隐约的感受就是我觉得我好像还是

一个小孩子然后有很多人情世故的东西我并不知道还要这么搞的有一个小例子就是比如说有一次可能有些国内的朋友会需要去一些酒局然后酒局上即使你不喝酒但肯定也要就是给领导捧场然后会来事然后会懂得怎么去向上沟通然后在这个酒局上表现得比较得体

然后我感觉这个在我曾经是知道要去怎么去学习的因为在国内也有实习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我发现现在的我其实是对这些事情非常的陌生我觉得有可能是在我当下的职场环境里面

跟同事之间的相处会相对来说更有距离感然后就不会要求说我有很多的社会化的训练就是怎么游刃有余然后退杯换盏的那种场景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接触到的朋友的视角的问题但是我觉得相对来讲好像国内这个社会化程度的要求会更高

然后大家转变的那个速度也会更快因为我会拿我在别的环境就社会化的那个经历去做对比比如说我会想那我刚落地美国的时候是不是其实也经历过一个很艰难的去适应的过程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只是说那种现象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我觉得在有些地方

我会更容易遇到怪人然后其实这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那个环境它更容许怪人的存在

比方说我觉得在,嗯,或者在香港啊,然后上学的时候什么的,就是学校里面就经常有一些穿着打扮非常奇怪,然后看上去神志也比较特殊的同学,就是感觉他有自己的世界,然后但是他也很好,就过得很好,大家也就是用非常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他,久而久之。

你就会觉得这个很平常我觉得我刚回国的时候也经历过一个

就是好像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没有人会告诉我应该如何去做然后我必须要自己去找出那个模式的这个过程大家默认的就是大家已经有共识的一种你说它是习俗也好或者说它是一种做事情的方式也好吧然后我觉得这一点可能在国内它表现的方式是比较隐蔽的

就是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就是约定俗成是大家会更含蓄一点然后大家会如果是在一个非常大的非常外向的环境里我可能会更直接的问为什么你们是这样做的然后以及我应该怎么样做但是我发现这种非常直接的沟通方式可能在这边并没有那么常见

就是大家会觉得你太直接了或者说大家会觉得这个你怎么自己不能琢磨出来呢就是可能会有一点点这样的感觉吧就是第二本是一本新书它好像是去年才出的然后呢是叫做那个苹果也很好最开始我是关注一个豆瓣博主然后这个博主他是一个在法国读博士的中国学生然后没想到他就

自己出书了然后我觉得也非常厉害然后我就看了他的这本算是散文集或者杂文集吧就是他对一些自己在法国生活的嗯

这种所思所想只言片语但我觉得它其实传达给我的一种感觉跟何伟那本书是有一点点相似的虽然他们在内容和文体上非常不一样但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像这个作者他对于

自己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就是法国巴黎的这样的生存环境的所有细节都非常敏感和细腻然后他把这些这种非常细腻的感受记录下来了我觉得这个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比方说他会很详细的去写他走进一个面包店之后

比如说不同的面包会叫什么名字然后我跟这个法国人打招呼是什么方式他回应我又是什么方式为什么我们之间的交流会有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就简而言之我觉得他对于

语言和人的沟通有一种非常珍贵的敏感像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觉得也是有非常多生活中的细节是让我觉得很莫名其妙或者是意想不到的跟课本上教的不一样然后跟我预期的不一样但是在时间的

就是刘仕中这种新奇感就会自然而然的褪去然后这种就是你对一个文化的理解其实就快进到了一个接纳的程度但是我觉得其实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呈现了

这个过程的魅力就是我们并不是生来就完全适应了这个地方或者说我们现在的感受就是我们生活在水里我们已经看不见水的存在但是我觉得那种刚刚落地的感受它会揭示很多奇妙的

比方说只有像这个中国留学生他能够发现的法语当中的一些很特别的习俗或者说从这个语言使用习惯当中体现的当地的人情事故

然后我觉得这一点就是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哪怕是我在北京可能我都可以去想我是不是可以去留意或者去写一写北京人讲话他的方式可能就是跟南方人是不一样的然后就生活中处处是这样的惊喜吧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

书也推荐给大家而且他的语言就是就是也非常亲切特别是我觉得对于留学生来说就是他的生活会非常接近我们每一个在国外就是求学的这种人的经历所以非常推荐刚听到思思分享这本书我觉得有被触动到的点就是

其实刚刚在聊的过程里面我一直在想好像我们会过然后有这些小小的 culture shock 然后但是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完全适应了那么我们记录下这些小惊讶小惊喜它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我觉得刚刚思思分享那本书就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就是让我们以一种

陌生人又并不完全陌生的角度去重新的观察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每一天的生活对

对就有点像是增强对生活的一个觉知而不是把每一次每一个沟沟沟通每一个摆设每一栋建筑都当做理所当然而不去思考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就对日常生活保持好奇心对熟悉的东西也保持好奇心的那种感觉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会聊这个话题然后能够带给我们的启发吧也是这个话题只是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我在像我们评论区可以邀请大家写一些什么就我感觉这种就是 culture show 可能你换一个省份你会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国内还是国内我最近看那个电视剧叫《故乡别来无恙》里面是那四个在成都长大的女孩然后她们都去其他地方工作然后后来又回到成都就其实我在想

有很多那些在大城市就是北漂啊护漂的年轻人会想要再考虑要不要回老家或者回就是可能一些小一点的城市生活就可能他们会不会也会经历一些就这样的 culture shock 然后就像芝芝说的可能换个身份或者甚至换个城市我觉得可能都不太一样

我们也很期待在评论区可以看到嗯就是在听这个节目的你或许嗯

不管是你换了一个新环境也好或者是你时隔很久重返故乡也好也许也会经历或多或少的这种小小的意外感吧或者说小小的陌生感所以你希望你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那就谢谢你来听我们下期再见啦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