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听三五环我是刘飞今天老朋友玉博又来了跟大家打声招呼我是玉博很开心又上那个播客了来三五环跟上一次的情境感觉差别又很大了我感觉你的状态是属于能看得出来疲惫但是笑容变多了说到这了我们就先聊一聊从
大厂出来的生活前面其实我估计玉博上过包括时节的播客包括玉博之前也有一些消息出来可能熟悉玉博的应该知道他从之前蚂蚁出来之后又在飞树带的一段时间然后现在出来在创业做自己的 AI 的面向创作者的一个产品所以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我们就先说说从大厂出来这件事我觉得现在从大厂出来
整体感受是很开心你那个时候预想过会开心吗预想过我总是觉得在一个大厂经历过黄金年代的其实你会在现在这个状态下会更难受进入成熟期了平台期了你那个时候是不是已经有这种
在大厂里当时在大厂还在阿里的时候应该是最后那几年时间 1999 年之后吧嗯就整体感觉就是一种平稳期或者是那种有点重复自己对那种重复自己去人的那种
就是笑容或者是就是快乐不起来吧或者是老会在想着好像真的是有点重复那应该去做点什么然后又很忙那种忙是那种就是忙忙碌的忙嘛你说的重复自己感觉是什么感受呢就好像没有在做新的东西那每天大家的项目你感觉是跟以前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呢
之前自己做很多事情会明确知道这个业务可能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就能够就预期和最后的结果还是能够比较匹配对但是在后来疫情之后就明显感觉到有些事情
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对或者是你会怀疑他但这个怀疑你又得不到一个去沟通或者是得到一个解释或者是说哪怕怀疑他去做吧做完之后如果效果好那也挺好的嘛但是后来发现效果也没起来然后你就会不断的可能去调整团队或者去找一些新的事情新的方向
但这种事情其实我觉得都是一种从下一来看就比较内耗最近跟一些可能也经历过当时黄金年代的一些朋友各个大厂的朋友聊大家也会都普遍有这种感受而且有一种观点是这是这这也不是说组织出了多大的问题他可能就是面临说增长乏力就是这个事已经到这了就这个事就是这个阶段了嗯就像前段时间有一个传得很火的阿里一个立直的
有批八还是批九写在马老师回应了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我比较认同的评论还是说这是个很难解的问题它不是组织问题它其实是个市场问题是个增长问题我没看完啊看了开头快速瞄了一眼瞄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应该马总什么东西都知道对他们知道但是怎么解其实不是大家没看到问题
甚至解法就是说肯定也不是那些老解法但是目前核心问题可能是个业务问题但这个业务问题你调组织我觉得是没用的或者很难在短期发挥作用快速增长的时候很多这种问题都是会被掩盖掉或者说感受不到因为你的正反馈足够强了再说回来你现在会不会感觉你脸上的笑容就是因为现在有正反馈了
虽然在做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业务比较辛苦可能还不在这里问题正反馈正在建立中还在建立是吧对对还在建立中虽然去年 12 月份上线的产品到现在可能有个大半年时间但实际上因为我觉得 AI 产品要从零到一真的达到那个 PMF 其实要走的路还挺长的更多的我觉得出来这一年的感受
有时候更开心虽然有时候会深心少更累但是确实内心里更开心很大原因是很多时候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就是你会感觉这个不是打在棉花上就你至少是在做事情对但这个事情的预期可能它确实也有随机性嘛它不一定是最后真的拿到你特别预想的结果但是你至少当下你能觉得是有点想养小孩对
嗯对你会看到这个比如说产品是个小孩的话你会看到这个小孩的变化有天发现他开始学会走路了手开始动了然后开始说话了就他的那种变化性你是能看见的虽然这个变化本身不一定说现在就能够经历那正反馈越来越像感觉有点像羊就是做产品和嗯养小孩是有点像的嗯那你这中间过程中会会觉得有
有一些比较吃力和痛苦的时候因为你刚才举的这个比喻我记得之前在你看在语雀的时候当时我们聊过嘛你觉得做语雀也是像养小孩但那个养小孩我的感受是还是挺温室的一个环境或者他在大厂里有很多保护或者很多你之前也讲过很多支持但你现在出来了你可能是要暴露在外面重新养这个小孩是不是还是会有痛苦
这个肯定有同步啊对你就发现比如说这个小孩可能在学院有段时间就缺缺一少两呀就觉得自己能不能把这个小孩养活或者这个小孩是不是能够培育成人来赠钱可能就得是
省吃俭用对吧这省吃俭用吧可能就是评价要小孩的办法吗过程中然后这个小孩究竟应该培养他什么方向的特长以小孩去看的话就是你像 pmf 可能就是他撑人吧他最终这个小孩对社会有什么价值可能在那个这些地方啊就是其实其实说的更具体一点就是产品方向嗯在产品方向的具体选择上肯定是就会非常的去思考甚至是很多时候很犹豫
比如说 AI 应用虽然是个大赛道但是你究竟做什么方向去卷效率工具吗做 AI 陪伴吗然后还是说更具体到
说目前在创作领域其实内容创作是个很大的赛道可能写公众号是那种创作做小红书是然后做播客是做短视频也是这么大的赛道那我究竟我擅长哪一块这个产品究竟应该往什么方向聚焦然后就这种问题就是可能每天都会去想确实听起来有点像养小孩就是你特别担心自己做错一个决策就他到底该学啥那现在该学钢琴对吧还是该让他好好就
把作业也得写完他该上哪个初中就是这种想法会特别多就是在想着我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就应该让这个小孩什么不做什么做他本质上有一个挺大的区别是可能在大厂里面一些大的目标或者领导的一些想法那个是比较明确的你在做的时候可能是执行上的有很多压力
但是在这儿一开始的这个元启上在到底该不该往那个方向去上的压力就会特别多很大程度上大厂就再怎么说上半段还有主管嘛你现在在看到自己办公室里这些人会不会有那种在给他们兜底的那种感觉目前还没有
对还没有是吧对就我也无所谓可能不是兜底目前更多不是说兜底是说得自己冲在最前面对那么感觉不一样就是你得往前跑然后现有的团队同学才知道一起往什么地方跑或者是才知道我们的创业靠不靠谱其实如何培养自信就是因为组织也需要一种信心的就这个信心的培养我觉得目前是最重要的
这方面你的责任心就会更强嘛因为之前可能有一个大厂的企业文化在怎么激励大家或者说怎么带大家对这上面可能就还好但现在你可能得自己更一身作则一些就这个就是目前就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去兜这个底吧就是或者是说你得去让这个事情那个发生就是信心的建立组织的建立就是都变得
之前在大厂比较抽象但到现在创业真的很具象这一年多会有某一个时刻觉得说真的就很后悔了就觉得好像还是在大厂挺好的就哪怕有那么一个瞬间甚至不止一个瞬间经常有是吧经常倒也不至于比如说今年年初那个 Milens 发布的时候对我说哇 Milens 这种产品它命运
时间窗口都抓得很好然后整个做的也非常不错嗯对然后出来创业比在大厂的那种竞争环境大很多在大厂出来有同产竞争对吧但是实际上都还好嗯你不去跟人家卷就可以不被卷吗在大厂其实一定还是可以那个做到的嗯但是你出来的话我觉得因为目前 AAM 用创业其实舞台是变棒的
变大了但同时就是其实是各种竞争的态势就是你不做可能别人会做嗯然后你跑得慢可能别人跑得快你就没机会嗯因为 AI 应用窗口看起来赛道很大但实际上回到几个大赛道当时 AI 搜索然后到 AI coding 到 AI writing 然后各种垂内的一些场景然后 to to 陪伴然后效率工具其实也没那么多这里面其实有些很多是同质化的那这种同同质化的里面
可能那种执行力和真正的一些差异化的产品想法就变得非常重要现在你像 Mindus 一出就关于 AIA 政策又雨后春笋对吧但是家财户户都在做不管大厂做小厂做大家做的方向也花把门各种各样的对就这个竞争环境它其实是个很非常非常激烈的一个环境我我感觉在大厂里做产品的容错率肯定还是更高嘛就是如果一块事情没做成
大不了就是半年绩效不好嘛对他也不一定叫容错率可能就是就是最后拿到的结果他不是说那么那么悲惨对他不像创业公司的话如果你在做个某个方向结果被别人抢先给做了嗯那你可能真的就没机会了啊就就是生死决策都是对你就得重头再来你要那个换方向但这个换方向的成本可能真的就前几个月你就浪费掉了对就是在这里就变成了每个决策那种的待的后果或者是就出裸裸的
嗯就是每个杰出你都会更加谨慎就不像那个大厂第一个上面有主管大不了就是我扮演绩效 325 无所谓吗不再重新开始吗独挡所以这种其实是比大厂严苛很多特别容易想到之前玩的一个游戏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这个就叫啊在妹林子讲的是红色警戒这种差不多的你要建设建筑啊要造兵啊什么但是
这里面有一个容错率很低的事情就是因为你要打僵尸一旦有一个僵尸进到你的村庄你没发现然后他那个感染的那速度就是指数级的你就迅速整个城市就完蛋了
所以就每个决策你看看到地图上的每个地方精细化的做考量就甚至包括你像我之前也创业过就是包括负责事情的这个员工可能哪怕他家里出点事他最近两星期没法来上班这可能就是一个对创业公司影响很大的一个事情可能对大厂就无所谓大厂就有很多 backup 对啊对啊大厂的 backup 很多嘛不差这两个星期对有这个瞬间之后其实都能调整过来是吧
这个还好比如说刚才说那个卖家是发布一乱瞬间说啊我出来创业究竟干嘛吗嗯就是可能比执行速度可能可能很难跟那个卖家团队去比更多我觉得是一种快速意识到通过一些事件那些那个 moment 有那么一丝后悔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究竟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嗯然后很快就可能又会找到一个直下点比如说我可能比执行速度或者比抓那种他命的时间真的是跟一些摸爬
滚打很多年已经在这个 AI shadow 上做很久的我觉得很难说你直接出来就能够比人家做得好但同时比如说回到可能内容创作 AI writing 就是一些细分领域你会感觉可能在这些论址上其实还是会有优势嗯我觉得几乎还在嗯
只是这个机会就是确实可能更多情况上就也会更加认识到一件事情就是差异化真的很重要硬去凹自己没有的那个造型最后你可能也也比过人家可能只是那一瞬间看起来还行就一瞬间你会有那种 moment 觉得哇对甚至我后来发现创业才真的没有秘密你想过的各种东西别人都想过甚至别人想的比你还深最后还是看你执行上你到底有没有差异化的地方你是不是更了解这个市场
回顾这一年多你会觉得整体上你是享受这个过程吗蛮享受的有一种时间突然又变快的感觉嗯对对对因为之前我觉得在疫情之前当时在淘宝和支付宝的阶段就是天天做项目的时候吧才是挺快乐的嗯可能一会儿因为也很快感觉手头有好多事有好多事好多事而且这些事情你知道做完之后都会很好的增反馈嗯
那当时淘宝支付宝发展也都很快嘛就好像那种感觉又回来了这种感觉在当时反正 19 年之后至少就没掉了然后现在可能创业的感觉因为业务还在过程中嘛谈不上说那个业务在快速广泽发展但是但是你的事情就变得很具体
说到这个我就想到之前跟老戴他也是支付宝的老员工嘛跟他聊的时候他提到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公司的战略该怎么做比如淘宝现在该怎么去应对拼多多海的咸鱼应该未来怎么发展就是在提很多这种东西但是其实当时我就问他说支付宝早期的一些战略什么他说其实在最早期的时候
没有那么多的时候留给你规划计划做战略的就是眼前问题太多了就是有大量的用户反馈你就明知道你的产品有这么多问题你现在是填坑的时候你填坑的这个过程其实是很很具体的你压根还谈不到说做战就基本上提到做战略那就是这公司已经变大了接下来该怎么走它是一个很抽象的事情很迷茫的时候对对对对对对对
所以其实现在进入你眼前的都还是很具体的很多事情很具体你能看到具体对就非常多具体的事情或者是说最开始比如说去年拿笼子的时候肯定要想过一些规划嗯那想好之后发现这个规划哇这规划就可以可以做个这样三年三五年所以很多时候规划的事情
也许一年只要想一次就好了更多是说如何快速往前走走过程中如何去调整方向创业之后吧就这些东西都变成了很具象像你之前在大厂也积累了很多资源有很多那个大家互相信任的同事没有想过在大厂继续做业的相关的这些产品吗
我现在就很庆幸因为后来我了解了之前认识的一些同事还在已经在执行 AI 战略了对我看那个大厂都在有 AI 战略对那这种 AI 战略我就觉得好多都是自上而下的一种至少我觉得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很多时候还是在一个模板里套嘛一个是设计出来的一个是其实是一个很封闭的一块比如说你在某个大厂去做的话你用的模型啊
对你的优先限制太多优先用本厂的嗯比如说在前不久有个其实我觉得还挺不错的大厂也被说连科色都不能用了嗯对就很多很多限制但这种限制背后有它的道理但是更更放开来讲是没有道理的这种限制可能还包括你比如方向上你可能想做一个更大众的方向但是对公司来说他希望你跟自己的业务关联更多对
比如说在阿里如果你做 2C 的一些 AI 的一些方向那你得想着跟夸克怎么结合对对对你得放到夸克里 2B 的话你得想着跟丁丁怎么结合对一样的在字节也一样可能得跟多包火山引擎有点关系然后飞速就是会有很多看起来可能是资源但可能也是限制你现在能很明显体会到这种在外面这种没有边界的感觉
我觉得有两个感受同时存在第一个是确实边界很多地方都没了你想做什么比如说哪怕我目前想做一个 AI 游戏我都有机会去做比如在飞苏可能就不让我做 AI 游戏跟飞苏什么关系你就会首先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其实边界确实很多地方都打破了但同时又会发现一些新的边界新的边界就是会回到比如说做 AI 游戏虽然我想做但是
我能做吗那个编辑变成变成了自己是那个编辑之前的编辑编辑在外现在的编辑在内不是别人给你画的那个更发的编辑别人画一个圈说你就在这里面不要到处走动对不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比来
你其实也不是说没有边界而是你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边界在大厂是有时候是那个边界在怨不怨嗯就大厂其实并不愿意做超出他不想做的事情就那个怨不怨的事情是你在大厂大厂那个决定的
但是目前自己创业做的话愿不愿的话只要只要只要愿就可以去做嗯更多的边界去变成了那个能不能嗯就究竟自己和这个团队有没有能力去做这这个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确实不太一样的地方你会感觉有哪些是在预期之外的呢因为前面说的这些点我感觉还是相对在预期之内就是我大概也能猜想得到嗯
你这一年多的一些感受有哪些是你刚出来的时候想的觉得是这样然后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到目前可能还不多因为之前我自己因为经常会做一些悲观预估所以很多比如说融资的困难去年本身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我就有预期嗯
所以后来确实在笼子过程中还挺难的到最后拿到钱的时候都想哭了有这种感觉但这种其实是在自己预期之内的并没有所指望着一出来就能拿到钱有这个期待和自己经历那份过程确实不一样嗯嗯对然后还有做产品可能有点意外的就是超出我自己预期的就是我发现产品定义
比我想象中难太多嗯对之前觉得自己也是个产品老兵吗嗯最后这么多年那感觉比如说真的做一个 1 0 的产品出来也许花个三个月或者六个月应该 1 0 就能够能够做出来嗯结合对技术对 ai 的一些理解可能整个研发速度应该都会至少会更快一些但是后来发现
有了 AI 之后有了目前产品定义之后反而 AI 的不确定性反而是让很多产品的进展没有想象那么快嗯就有些本来做的产品的定义其实就就就被推翻了对被推翻了就是你就觉得其实是不靠谱的这就是产品上的这种快速迭代性
会比之前出来之前不确定性是远超我的预期一方面确实是创业时候面临的环境不一样就市场变化太快了包括用户的变化也很快它不太像大厂的用户和场景很多时候是相对确定的另外也是这个我觉得现在这个年代做产品就是比以前难了
以前其实你有一个想法大概率领域里面没有那么多人竞争但是现在已经经过十几年积累下来这么多想创业的或者说有资源的人都在盯着 AI 这块市场就会变得就像你前面说的虽然你说是不是像以前全民创业那个时代那么繁荣也没有但是确实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很多人在卷其实很卷特别在中国对中国创业者卷 AI 出海应用
非常简单这个又是跟之前不太一样的一个地方就是现在大家做 AI 默认又是全球化去做了
现在在做的一个产品嘛你之前对它的预期或者定义是什么呀后来经过了几次变化吗其实也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一个变化可能最开始对 U-Mand 的一个定义有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做 AI 时代的纸和笔也抽象上也还是这个定义大的方向大的方向上还是纸笔 3.0 确实是在往那方向走但这个纸笔 3.0 的抽象的话就发现真正执行做产品定义的时候就发现
光有抽象是不够的那你怎么做呢什么叫纸什么叫笔嗯嗯纸和笔各有什么特点那发现这这种定义就没法没法知道我们具体做的事对对对方向没没错啊对然后真的要去做产品设计写 PRD 写不出来的所以我就后来发现我们更多目前比如说到现在为止更多想做的其实是叫做一个面向内容创作者的找资料和写稿的工具特别具体了对对对然后甚至目前本来还有时候面向内容创作者前半层的工具
前半程包括选题找资料写稿但是现在来看选题我觉得都都那帮不了嗯更多就是找资料写稿写稿找资料甚至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 AI 辅助找资料和写稿的工具就这么一句话对然后跟纸和笔就是对它它肯定也有关联只不过现在就更具体的小了一些嘛对然后更具体的就会然后以这个定义再去看的话那我 AI 怎么帮人找资料嗯
那然后这个就有了去年 12 月份发布的 0.1 版本这个就是目前做了一个浏览器插件就 0.1 版本的 U-MAND 其实就是一个统一收藏夹嗯就是装浏览器插件然后就可以把你看到的 YouTube 视频看过的文章播客都可以通过插件一键收藏到那个 U-MAND 其实就干这么一件事情嗯
或者是一个海外的 Redevice 或者国内的那那 Coboss 但是功能比他们简化很多听起来如果按照这个路线做会有点像知识库那个路线可以这么说嗯就是帮你摆对资料
把它整在一起嘛嗯对对所以但这个是偏冷落的嘛这个目前 AI 只是在过程中辅助帮你提取文本做 summon 然后做一些这一块的文本加工处理的一些东西嗯所以这个就是叫做 0.1 就是一个人为主
用利用两栖插件 AI 辅助的一个统一收藏夹嗯所以他是非常具象嗯所以去年发布这个版本但但后来已经已经挺有意思就是发现统一收藏夹还是很多人有需求嗯
对而且很多人可能之前受限于印象笔记或者是之前上一代有很多做这类的一些产品对但都是功能越做越复杂 Read Later 对相关的这个品对就是那 Read Later 嗯对就好了这种稍后阅读的产品嘛嗯嗯有好多所以
所以这个就是 0.1 所以就非常具体然后后来零点爱就是开始说因为当时一直想找就是找资料和写稿嘛找资料就是统一丝丹夹就解决了找资料一小一小步嘛那这资料找到了然后我如何基于资料去写一个 newsletter 写一个公众号或者写篇文章所以这个就到了写稿环节所以我们写稿环节就是我们零点爱版本就是今年 4 月份推出的为农创作者的
IDE 就是集成创作环境如果对 AI coding 比较熟悉的就是就是知道就科色其实底层基于的是 VS Code 的啊所以是个 IDE 所以我当时 0.2 更多都不是科色是更多是那个 VS Code 的嗯然后 AI 是作为那个 Copilot 作为一个辅助其实是一个加强了 AI 功能的编辑器
嗯像是这样这么理解但还带了一个资源管理器啊啊对就是资源管理嗯对对就他跟比如说插在 GPC 的看过时就不一样他他那更多是单篇嗯嗯对但是在我这里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一个 ID 的一个布局嗯就是你可以旁边不断的切不同的资料可以不断的看资料做笔记然后也可以能写稿子
这个确实像是 coder 会想出来的结构但想了想确实你做一个内容创作的项目的时候你像我自己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流程就可能你有一个文件夹你是放资源的然后基于这个文件夹再有一个自己的编辑的平台现在我用目步会多一点对再有一个就是你可能实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现在用 AI 用的对对对
对就差不多对把它们结合在一块就可能你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个呃场景里就完成了这些对就实际上是把当时比如找资料之前可能用浏览器那标签页嘛打开一堆那个标签页就是很常见的那一个个去看看的过程中可能打开一个文档工具去做笔记去做一些心得
然后最终再用比如说用 AI 可能去做一些辅助其实是把这三四个工具整在一起我们一个一个说比如说就对于打开 type 去浏览器整理这些嗯现在 DNA 做的比较多嘛你你怎么看他们这样的功能他这个出来的时候还让我小郁闷了一下嗯
因为我就是做了一个 SaaS 想做类似这种我做了一个 SaaS 版的地儿其实它的标签页就是我那个私人家嘛嗯嗯对然后它的那个第二右边那个 AI 栏聊天框跟我的几乎都是一样的但是它继承成 2C 的浏览器了对对它只是没做编辑器嘛嗯
嗯但他编辑器的话他打开 notion 或者打开非速文档也可以直接编辑吗嗯所以对我来说我其实把他的刚才说的标签页他的打开某个文档编辑器在线编辑器和他的 AI chart 把这三块都合三为一但这个我我是看到他的这个演展是既开心也也不开心就是开心就是发现这个方向应该是对的对对对其实人家也想到一块去了因为都想到一块就基本上体验上都是打那种
all in one 的便捷式体验嗯让 ai 在浏览资料和写写作编辑环节 ai 的辅助都变成就是唾手那可得对这其实本质上是 all in one 的便捷性就这个是大家都都是有共识的对对就是就这个虽然看起来呃
有的时候跟朋友聊就这个看起来好像是很简单的一个功能就是你可以根据上下文把一些东西图给 AI 其实人工都可以做他做的一个功能但只不过就是你用惯了之后就确实觉得更方便了对我觉得用第二那种聊天比如他当时多标签页的时候对对对单标签页你导航他也给你记住了他不是针对当前网页对对针对你的聊天历史对所以你过去的这些标签页直接整理你像我现在做班达铁的很多稿子就是
你一下打开十几个标签页里面都有内容但是你都忘了那个内容是从哪个标签页里来的这个时候就非常好用你就不用人肉再去拆来拆去的你下次可以用一下 U-Mand 我再用我再用 U-Mand 对比试试看对可以对比试试另外的更多是一个 BOD 就是一个标签页组可以这么理解它可以
就可以你自己把资料塞进去也可以让 AI 帮你增加更多资料对是这种早先去年 U-Mand 的版本我其实那个时候还没有特别理解然后今年我用的时候我感觉就在 get 到你要做什么了是的就是找资料写稿在院对对对把这三合一在这个过程当中写稿的过程当中有哪些你在考虑让它实现到最后应该达成一个什么效果对
然后写稿的话就是最近应该就是 6 月 12 号吧就是前一两周其实是我们推出 0.30.3 的话就更多是把
前面 0.1 就是统一收藏夹和 0.2 这个统一的这个资料查看和编辑体验就把它升级到了 0.3 那这个 0.3 核心解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叫做初始化的问题初始化的问题的话就是之前在 AI PPT 领域有一个很好的产品叫 Gamma 对现在也还挺火的对挺火的然后 Gamma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是
它在有 AI 之前其实一直不文不活嗯还是你可能只是一个在线的一个 PPT 对在线的 PPT 编辑器对对对然后它可以在线编辑本身上跟 notion 做在线文档是类似的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来
空白页的问题就是你无论用本地的 Knotes 做一个新的 PPT 还是用 Gamma 做个 PPT 要么就是新建一个空白的一个 PPT 然后面对那第一页就是一片空白一片空白页对那这个空白页问题那很多用户的第一步都卡在空白页我不知道要做啥呀或者第一步就是卡住了然后当然这个解法啊
传统的接法用模板对但是模板其实没有内容你的模板再漂亮我也没有个靶子你可能这里面填还不一定适合填你自己的对对对对所以一般有了内容我才知道用什么模板所以那个模板不解决空白页的问题所以后来我觉得 Gamma 非常巧妙的就是用 AI 其实我觉得他应该很巧妙一点就是用 AI 来解决空白页的问题比如说你输入到那 plum 的一个提示词
去告诉嘎巴你大概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PPT 大概的那大纲是怎么样的然后大概要做那多少页然后一回车再经过有限几步他就帮你把前面比如说 5~10 页就那做好了嗯而且做的有没有一样嗯那你就不用从零开始嗯
对而且那个内容是你告诉我 AI 的对那个 AI 帮你去找了一些资料和做了前面几页的排版布局嗯而且也是真的像不像样嗯所以所以然后这个是很多人就不用从零开始降低门槛另外他也没有完全帮你
完成也没有完因为那个的容错率它就就变变低了它很聪明的就只解决空白页问题嗯那解完之后的话然后你自己再基于它这个前面这个页面你做增长改查嘛嗯对然后最终其实你要花的精力比它前面那处理画花的时间要多很多嗯你才能真正把一天 PPT 给给做出来嗯那这个也是符合创作的一个我的一个认知因为目前的的
的就是 ai 创作或者写写作领域吧就是依旧能是决定上限的嗯和能决定真正的品质嗯 ai 可能只是降低门槛和提升下限比如他帮你配图配的更好一些了之前自己配可能如果生命不行的话怎么配都都都比较难看嗯对所以我觉得这这个对我启发挺大所以后来我更多是
后来目前 U-Mind 0.3 更多也是有借鉴那 Gamma 的那个这一步所以我们有做了一个叫做 NewBaud 就是之前 NewBaud 一串的是个空白的一个那个 Baud 或者是一个项目吧对是一个空白项目那这个项目你自己得通过浏览器插件或者是上传文件往里面填充
那个资料但现在我们其实你可以新建一个项目的时候直接把自己的那个诉求就是通过普朗特给写进去就是为了这次那个采访啊就刘飞有整理一个那问题稿嗯有提前发我然后我就把你的问题稿嗯贴到那个 newbaud 的那个提示语里面来让他去搜索
我之前的相关资料让他提前按他的想法往里面填充那些答案嗯他像模像样的给我都整出来了对有什么内容可以你觉得挺好的可以分享的吗比如说中间前面我们聊的那那个问题从大厂出来可能有没有那么一些那个 moment 有些时刻又想那个回去吗对我觉得他分析我的那个资料之后嗯这里有一点
就是他捕获到了我在那个 minus 当时突然时我的情绪部他特地提到这个对他特地提到这个然后我才想想好像真的是至少让我小小郁闷了一下你自己是在我把我很多之前写在 colab 的或者其他记事本上的东西我都迁移到了 umand 的
相当于我的很多资料已经在 U-Mind 了然后它就可以相当于拥有了我的一些资料和记忆这个确实听起来对我来说很吸引力就是因为我有的时候做一个系列就是单期还好但有的时候我需要做一个系列的时候我要整理的资料会特别多然后我可能每一次都要
花很多时间一个是做整理再一个就是让 AI 帮我梳理的时候也要花很多时间跟他反复去沟通上传甚至有的时候上传可能还受限制对如果说有一个更体系的解决方案就是说这个项目里你可以长期长期执行可以长期维护不让增加材料对不断地投喂他然后
在需要的时候又能随时提取这个其实还是挺重要的就包括刚才这个是一个用法我目前其实因为我自己在优曼德创建了一个项目就叫命就是我对然后把我在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公开资料和我的一些私密笔记就全放进去了放完之后就是有刚才这个效果
这个还是比较好玩的一点你说到这个我前面为什么说像那个有一些知识库比如说我现在也在用那个 EmmaEmma 这个知识库它主打的场景其实是你跟这个知识库对话你思考过说这个知识库或者大家最后沉淀下来的内容除了写稿还有别的一些用途吗你对这个整理出来这些信息和资料你还有什么别的预期吗对这个目前因为我的写稿稿是其实一个
中文里面因为博大精深稿子可以代表很多写一个笔记也是稿子写一个草稿也是稿子所以目前我自己对稿子的一个预期的话在它的用法里面除了真的去写稿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就是你做日常记录就是比如说我的所见所得甚至目前我们在做一个应用就是我们录音也可以传上去
嗯就是录音目前转文本然后再把它去口语化就是正在在做在在做这个能力其实实际上想做的是说变成了有很多这种主题式的一个个项目嗯每个项目都是存在着的某些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可以不断投位或者填充的跟腾讯那个爱马相比爱马打对话我觉得也是也是也是个场景但但这里更更大一个场景我们现在是偏那种就是实用性叫做
就是真实用报的去做一个什么东西那主打场景那说到这个其实就是我一个对现在优曼的最大的一个疑问就还是比如说包括刚才说的写稿啊或者说做这种内容整理这些对我来说其实
我会觉得是挺大的如果他能实现这个目的的话但是本身写稿这个事或者做内容创作这个事或者哪怕说内容创作都可能是比较高的门槛哪怕门槛降低说只是整理自己的信息整理自己的资料这个事他听起来还是个比较小众的需求你是觉得说首先这个品类他是一个很值得做的就是这个场景哪怕说用户群体他是相对小众的他也很值得做还是说你认为像
像只比你认为的 3.0 之后嗯这个门槛降低会有更多人会有这种需求你是更倾向于可能是后者会有更多的人可能会对只比 3.0 依赖更多嗯然后这个场景我觉得核心是当然这个比喻很多人都提过嗯那我觉得确实可以提就是手机摄像头就是这项摄影是一件很高门槛的事情嗯
很少有人去成为专业的那摄影师当有了手机加摄像头之后的话这些人人都给我拍照但是拍照不等于那摄影啊但至少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拍照
变成有一部分摄影技术的一个人然后在拍照过程中准备掌握一些技巧是能够拍出一些不错的那个照片这个是就是拍照就摄像头是极大的降低了或者增多了那些会通过拍照来摄影的人然后写作我觉得也是一样的甚至写作的话我觉得目前吸血的分量还挺高的这一定是说在现有的
只比一点你和那个爱的灵阶段真的要去开始创作的人永远是那么少数人但是如果这个只比足够方便对比如早知道帮你自动找帮你出号都弄好了那这过程中其实风格论色更多就变成了可能能跟 AI 是一种叫做合作的形式那个 chart 或者是合作的形式去完成一篇的稿子然后这个感觉很不一样这感觉就是说甚至你写的稿子功利性也不会那么强了就变成了
比如说拍照其实拍了 100 张照片里面可能真的发到外面的可能 10 张嗯十分之一甚至甚至甚至更低像我拍照我其实很少跑跑风云圈嗯很多拍照是拍给当时留纪念的当时的那个心情嗯嗯就是想拍就拍嘛对吧是那个拍完之后当时也甚至一段时间还研究过怎么摄影
也学了一点点但是在这过程中更多是自己的一种娱乐一种消费但是写作是不是跟拍照一样我写作不一定真的要发小红数去挣钱而是我在写稿过程中就是一种愉悦那这个就是非常不一样的就跟拍照一样然后甚至我最近也
在我们 0.3 上完之后有的用户天天在玩牛抱的把它当成了一种新的信息消费方式嗯这个其实已经让我还挺挺兴奋的比如说我自己前不久
有两个事情一个是谷歌 IO 大会那天晚上其实我熬夜看了不到半个小时太困了睡着了但第二天醒来我还是很兴奋想知道谷歌 IO 大会究竟那个有哪些发布嗯那我就操练一个牛抱的输入谷歌谷歌 IO 大会 2015AI 就帮我把各种资料都都找好了然后他还写了一个导读
就那告诉我应该读哪些大概有哪些值得关注嗯对甚至在过程中我还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的个性化数据说如果就是他根据预博的资料对然后我应该去究竟看哪些关键点嗯对这整个就不一样了之前可能一个大会开完之后我会去官网去推特去公众号去很多平台上去去找这去看但现在可能就是变成了不需要这一步哎
AI 帮你提前找好你负责看看的过程中觉得好的做点笔记然后甚至是看完之后觉得有点心得还可以录息播客或怎么样的就会让整个消费跟创作更加连贯至少目前现有的用户里面包括我自己的体感是越用觉得哎真是有点意思了这个描述倒是挺我觉得挺有趣的我想了想比如说可能有有的人他不一定是为了说像你说的我开个账号我要让别人看到我要赚钱我要我要
变成网红怎么样他可能就是觉得我就挺喜欢诗对吧我挺喜欢写诗但是写诗对我来说门槛也很高那我先在 AI 的配合下我写一点诗就跟现在大家用 AI 绘图玩具或者 AI 做视频一样我低成本的先去做做这些事情做的过程当中我可能就很愉悦了我自己
跟 AI 配合我写了一部小说对吧那就也挺开心可能你想达成的是这样这样一种效果就他在写的过程当中他就很多时候会收获这些东西所以目前是前面那个还没到写这前面
找资料看资料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就比如说就是上周那个 WWDC 嘛嗯对弄完之后比如说就直接输入 WWDC2015 嗯所有资料就就就就在你眼前了但这个场景听起来就是 AI Agent 现在都能做的嘛对但这个场景就很好玩嗯我就发现其实因为比如说在英卖 0.3 里面嗯他强调的可能并不是最终的那份报告嗯
因为那个报告比如说用 minus 或者用 openAI 的 db research 对哪怕给你整份报告你发现要看完也挺难的我我现在反而是发现 U-mind 更加吸引我的点是说不光帮我生成那份报告还把他觉得很重要的一些原始资料也保存进来了嗯结果可能是去看看原始资料更开心而且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然后目前那就 db research 的那种原始资料
是在过程中的甚至是最后只是一个 reference 一个参考资料嘛对对而且要你自己去点一般也不会去点了我也挺同意这一点的像我现在用我用密塔用的现在在变多是因为密塔的参考的资料多对对就是因为参考资料多所以我能筛选出来很多原始的资料比较好的就现在 AI 的整合的确还是依然会存在问题就他认为的重点或者他认为应该应该展出来的这些信息不一定是你
特别想要的对但这个就是结合如果 U-Mind 上比如像我目前用法嗯我在 U-Mind 里面有一个
有个项目就是我自己嘛我把我的资料都进去了他就可以就是目前这个是 U-BAND 的下一步计划就是会把我自己这种实践更加知道你的喜好他甚至可以帮你去找你觉得重要的资料而且这是个性化的这个就我觉得是可能 Mint 或者是 XRGBT 他们很难去做的但你沿着这个方向你没想过就干脆去做搜索类或者知识获取类的这种产品吗你还是想做创作
还是想做创作因为搜索类的 AI 搜索包括命塔有个产品叫做今天学点啥嗯对我觉得也做的还挺好的嘛但是这一类可能我个人感觉还是大模型厂商有机会或者
或者做的更好或者是更加垄断或者怎么样的嗯但是创作我觉得可能让他去往前做点输出哪怕只是就像拍照一样吗你永远看别人的朋友圈其实不如自己拍几张照吗嗯是这个感觉如果一旦能够往前让用户新的东西很不一样就包包我自己目前
除了目前可能可以找资料和写稿之外我们那个稿子也是在尝试往那个多摩泰走多摩泰走的话第一步的话就是你写了几千字小几万字的一份稿子我可以让 AI 一键帮你在合适的地方配多张图片嗯
对然后这个配玩效果其实目前线上初步已经能具备这个功能就很惊艳的就是我自己都有时候觉得哇所以有时候稿子写完之后就是很急做让 ai 帮我先配这张图比如说你生成基本力风格的图那整个让你的文字就是意义深回了
对就这种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然后你再去发公众号或者是把它做成小红书笔记就整个过程其实真的变简单了这种里面的一种自我愉悦感和那种成就感甚至这种成就感是在发小红书之前你就已经有了嗯对这个感觉我觉得很不一样然后包括我们最近正在研发一个产品就是把你找的资料也好还是你自己写的稿子也好
对你可以分享给别人然后这个分享给别人甚至是你分享的是文字但是别人可以用语音的方式来听多么泰化比如说目前这边有个需求就是微信其实有很多那种高质量的万字长文但实际上目前这个这个年代读万字长文已经是一门专业技术
一般人可能都没有耐心读了但这个万字长文是否能够以非常简单的我只要听五到十分钟就行了但这个是可以转播客目前有很多那类似的产品但很多时候回到这种就是以听音频的方式去看文章
甚至有些那种播客甚至也有问题有些播客像海外经常有一些那种就是 AI 从业者觉得应该去听的 3 到 5 个小时的那种那个播客内容想去听但是 3 到 5 个小时哪怕背书也要听好久嘛嗯那这种情况下也希望把音频把播客转文字可以快速 get 那个要点就好了嗯
然后后来跟很多用户在聊过程中海外有很多用户是非常喜欢 YouTubeYouTube 的视频动不动就是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很长那很多视频其实是不是能够做一种那种视频笔记反正就感觉这里就是多摩泰化这一块是非常有意思的刚才聊的这块整体来讲就是叫做那八个字叫做万物画稿稿生万物嗯
对就是万物就是各个各样的资料能够帮你形成你的自己的稿子然后这个稿子的话给你自己或者给他人又可以音频视频图文就是各种对方或者自己想要的形态去消费所以这个就如果能做到我觉得就会非常有意思了我觉得这就是做产品的乐趣就你在中间不光是在做区别的事你还有一个结构就你会觉得自己设计的这个结构融入很多场景我未来要填东西我可以填到同样的一个结构里来
框架有一个底层支撑的对那种感觉还是挺挺好的用户上会焦虑吗因为我我理解当然也在你说的那个增长用户增长上其实还没到这一步其实目前因为还是 0.3 打磨产品更多是目前是确实是从去年 0.1 就找总值用户因为我觉得不能歪歪嘛都一开始都有用户陪你玩但那个用户也不需要多可能有个
几百个付费用户嗯其实已经能够去验证了嗯对只是目前可能今年的目标当然希望几百个后面再加个零嘛嗯对其实也就足够了也不不希望说一开始你说搞个几万用户我觉得第一个不太可行而且可能产品也没 ready 嗯
但是一旦有了合适的用户能够帮你去打磨产品找到 PMF 这个是目前是最佳就是我自己最最 care 的事情现在你觉得还是没到那一步就 PMF 没有没有还没有验证出来远远没到呢才 0.3 呢嗯我希望能至少到 1.0 吧嗯就什么时候达到 PMF 我就会把 U-MAND 的版本号改名叫 1.0 了嗯
那有可能是比如到 0.9 后面再 0.91 对吧就是 0.92 再等 0.9 后面可以是 0.10 0.11 这么一个命名方法是吧对好的还是心态上挺好的一个阶段因为现在你对未来是有乐观意气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你在等那个节点出现现在又在做一些很多具体的事比如说如果已经越过了那个阶段再开始焦虑增长了开始面对很多正面的进度了可能状态又不一样现在还远没到一到十的增长阶段还没这个烦恼
怎么说呢有时候你说没这个烦恼所以有时候都不太想看 ai 行为吗各种产品可能对有些 ai 同在 ai 应用这个赛道可能有些产品可能一发就几十万三百万用户了嗯其实你说这东西不羡慕吗那肯定是假的有羡慕你说不焦虑吗也是假的肯定有焦虑也会担心比如包括资本方也会问谁谁已经火了你这这边有多少用户了嗯嗯对对这东西就是但这个东西后来想但是想清楚这个我得到反应是觉得
叫做中年创业的好处就更淡定了对因为之前看过太多这种事情就是知道看历史吧反而有时候每逢这种时候心里有不安的时候可能反而会去研究一些历史就是比如说看历史上各种产品怎么发展的嗯这过程中反而是又更加更淡定就说到这个长期的问题嗯你会对
商业上对现金流有有什么预期吗你会觉得比如 PMF 一直没达到嗯你就也也不排斥就再再多融几轮还是说对目前对融资上我是目前更多数保证自己手上有个三五年的现金流哦
你拉的还挺长的就是其实你现在的支出能够卡我三五年能够现在都不是现在能卡我七八年现在更多是有钱也没有什么营销费用主要是团队费用对这个团队费用但确实反而是有时候反过来想就是
也许这样也不对就是你把手上的现金留留留到个 5 年以上太多了啊就是也没必要反而是也许应该更激进一些就是比如说让这个钱花的更快一些就在能够通过家人或者是在一些啊点上走的更就能够用钱来解决的问题应该用钱去解决
那有这么充沛的现金流所以现在因为我看哪怕在公测也都是要付费嘛付费才能用嘛这个还是为了筛选对吧跟现金流没有关系就是因为最终还是要看双减模式嗯
如果比如说大家免费用的很开心哪怕几百万你也验证不出来你也验证不出来都是假的是不是愿意付费对对对因为现在免费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所以反而是通过付费墙能够筛选出真正的用户而且大概也能够不断去摸摸出愿意付钱的用户究竟愿意付多少钱然后这个价位究竟应该怎么定嗯这个我觉得是你这也是之前做宇雀的一个经验教学啊是我觉得宇雀当时做这这一块定价设计
早期至少是没有真正认真考虑的但是反而是当初的那种坑现在再来看我觉得反而是会更加紧张嗯甚至目前目前油漫的 7 天是全功能免费使用吗嗯对但 7 天之后其实就是要么就不能用了对然后要么你就那个付钱本质上也是就是做了一个其实很严格的筛选对因为 AI 应用创业跟互联网创业还是不太一样就是
其实不存在免费用户只要他在用他就会耗图恳耗图恳如果是就没有什么边际地点效应所以如果让他用着他就是成本而且国内和国外的环境确实
感觉现在差别也挺大的国内都是大厂在烧钱免费但是这种垂累的基本上尤其是国外硅谷那些垂累的就哪怕你说 Mindless 都是要很快得付钱的对有一个门槛的对不能让你随便这样子烧有很多人确实你不付费就只能把它当玩具玩
对而且他不会再用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就就像之前不是还那个在那个墨文编签上开那个专栏吗就是你拿了钱你可能给人再提供提供这个服务和功能的心态也不一样了做好他对你的要求也不一样他可能免费用的时候他觉得挺好的他一直给你正反馈一直称赞但是因为他没花钱
那一旦他付了钱他可能就不一样了他会觉得你需要这个那个对于这个商业上有长期的担忧吗不太担忧不太担忧一点就是我觉得以目前因为团队我是一直在控制那规模嘛在 S30 以内我觉得去找到 PMF 目前是我觉得是很有信心的一定能找到那找到 PMF 之后就以目前的定价值海外
那个按时每到一个月嗯其实一定程度上有个 5000 用户呀其实就真正的呀你就一年营收是个 100 万对这是 5000 但是我觉得目前这个市场到 5 万用户是没问题的嗯 5 万就意味着其实是 1000 万呀对然后 5 万再往 10 万走依旧是有机会的只是说从 10 万再往上也没有机会做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个就
确实有焦虑这本质上是一个天花板的问题就是你究竟能够到多少这个天花板我感觉就是我们前面聊到的它取决于就是当下的这些创作者群体还是说未来对能拓展到说政治
普通人可能或者说有更多那种低门槛的创作的这种群体这个就是目前真正的那个叫正式出来创业的一个赌注一个 BAT 对就是会觉得我会比较认定就是通过各种应用互调特别是零零后调就感觉这种创作就是用创作来消费的这种娱乐方式我个人觉得是正在发生嗯
对是一个小趋势但是比如说目前在国内比较明显的一部分人群是 b 站啊对 b 站好多那种年轻比如说玩我的世界的或者是就是就是就是玩对是的玩音乐的就各个样就他们的粉丝量其实不多的哎他们本身也不是为了那个粉丝量对对对他就是做了剪了一个视频放上去在 QQ 群里面传播嗯
然后在那个圈子里还玩的就比较嗨了参与感和这种互动啊或者说在创作过程当中这个乐趣看的会更重一点更重一点然后最终只是通过 B 站或通过内容平台把它给放出去而已我刚才在想的这个问题还是说前面举的例子摄像头你拍摄的这个整个的过程它的门槛就比如说我是有一个有创意的我哪怕不识字
那我拍下来我大概会有判断力说这个好不好看或者说这个好不好玩这些判断对于写作来说本身它的你要判断这个写作内容的门槛或者说去开始写作的这个门槛可能未来的这个产品形态还有挺长的路要走还没到还远远没到因为我真正真正想做的就是那个叫做
当然这个又是纸和笔的又是更抽象的嗯我后来想到一个一个点我这里越想越嫩的就最近两三个月吧嗯我都称之为真的想做的 U-Mind 想做的不知道这个名字小小这叫思维摄像机思维摄像头吧嗯
就记录你日常所有的这些想法倒不是记录这个东西交给那些做记录的嘛有很多我的思维摄像头是比如说我们拍照其实并不是记录你的所有所见所得拍照其实是个选择我是把我觉得的美景把它给拍下来有意义的画面给拍下来然后思维摄像头是干嘛的就是突然脑袋里有个灵机一闪啊
有有个想法这个想法可能是一句话把它能给他写下来或者录下来嗯也可能是个画面嗯你想把把通过一个图片给呈现出来也可能是一段动画你想把变成一个视频就把因为人脑我觉得是那种想象力
我想象力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就是人脑里面那些有意思的奇思那个妙想如何通过一个 AI 工具大脑里的奇思妙想给记录下来就干这个事情就是它不是就是摄像头是现实的一个摄像头对但是这个人脑是一个虚拟的
嗯,听起来确实稍微有点抽象。我就很容易想到那个,闪电胶囊嘛,就是之前锤子做的那个。当时做了一个功能,就是你压按钮就可以用语音把一些事情记下来。就能快速快速记录每天各种各样的一些想法。这个感觉还是一个记录的功能。这个我真的觉得不是,就比如说,我有时候,
就是看书过程中就看书其实脑袋里是有画面的对我想把我看书过程中的那个画面给真的画出来 OK 就是可能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一些多梦泰的能力对我现在日常我现在做梦我会把梦画出来这个挺有意思我每天早上醒来昨天这个梦挺有意思
咋梦境化差不多这种感觉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就不是纯文字不是纯粹文字或者语音的一个记录你是记录的就是 AI 帮助你能够把你那个画面给弄下来
你可能通过文字描述给 AIAI 可能帮你变成一个多么大的呈现就跟我刚才说那个你写了稿子我可以跟你配图嘛其实配图本质上也是把你的稿子部分可是画出来了然后你会觉得这个对用户的价值是它变成一个个人在思维上或者在想法上一个资产
对就他可以拿这个去分享了就创作就是日常化了比如说你脑海里你梦境里的一个画面不会绘画你借助工具能够画下来你就可以发小红书了对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这个目前可能对于现在的 AI 工具人工也都能完成我感觉未来如果要做这个确实需要探索一个新的产品的形态对对对它的功能是什么样它怎么输入输出是的对但是这个形态目前我也没想好
嗯但我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应该是如果能做出来应该是会挺有意思的嗯就思维摄像头那再说回来像 U-Mand 的你就比较具体的情境你觉得就已经达到那个 1.0 了吗现在的话我觉得虽然 0.3 但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 0.5 了上次做了一半嗯就是从你能露或者 AI 帮你找资料开始自己写稿然后 AI 帮你那个配图
就是这三个点上已经初步可用了嗯但是目前有了这个配好图的这个稿子之后我如何再把它稿子变成你在其他内容平台的产出物就是搞搞生万物环节目前还没做嗯要把就是下半年会早中会在那个这块就做比如你的稿子写好之后比如在中国的话你可以快速啊变成小红书帖子小红书的笔记嗯然后也快速变成了公众号的排版嗯
甚至把你快速变成了一个单口或者双人的一期那个播客嗯其实我觉得就是往这个方向转可能一个人他的写作的经验少一些嗯但是他的有创意他觉得这个可以可以做的时候他就可以用你的工具是的变成一个小红书的作者对
这是比较理想的一个情况就现在在用的这些种子用户是不是都是内容创作者不是现在有三波用户第一波用户的话是那种已经在周有周更或者半月更的专业内容创作就是在写 newslater 写博客做博客或者甚至有些在做视频前期的找资料所以这是一波就是已经是内容创作者的但是这一波用户只占了大概
百分之三四十吧嗯这是我大概初步统计过第二波用户也很好玩也占到个三四成就是那种来这里把 U-Mind 当成了另外一个 minus 或者 deploy search 的工具嗯对近期发布 new board 之后很多人是那个这个用法拿他做旅游规划比如说暑假要去哪里玩然后把要求输进去创建一个报的然后他就把这篇整体的旅游计划给做好了而且不光做好了把各种资料
就是那个原始资料也在里面所以这个其实目前也不少用户很喜欢那个这种用法这个用法我觉得本质上是 Deeply 社区的那这那这波用户这个我还在想啊有的希望是他们往前再走一步嗯那第三步用户就是非常传统的学生和白领用他来做
就是学习笔记嗯嗯就是传一个 pdf 呀就是有点像 notebook 那个 lm 的一个一个玩法嗯嗯对所以就是这三波就是创作者研究报告和
和学习笔记就是这三个场景确实感觉也是一个可预期的场景我突然想到其实像这些场景或者这些用户他们本身也是肯定在比较嘛有大量的这种 AI 产品到目前阶段你会感觉这种差异化到你的预期了吗
跟其他的 AI 产品目前更多的 U-Mand 跟其他产品相比比如说呢 DeepLessage 这个场景做研究报告这个场景更多是一些产品上的巧思说我在找资料过程中不光会生成研究报告还会保保留一些 AI 觉得很好的一些高质量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对这个就是其他机品都没有的嗯其实是 U-Mand 里面目前来看是那独一份的嗯
嗯对然后像这种然后第二个比如说有不少用户是因为
我们那个插件就不光是 AI 帮他找资料他可以手动通电插件嗯就是人都找的资料和 AI 找的资料可以混在一起然后呢这又是个小差异点嗯对但是那个爱马或者怎么样也可以也可以做啊嗯但实际上那第三个差异点就是我们的设计比较比较美观比较优雅嗯那个颜值吗有不少用户是一看我们的设计就有品位就用了嗯对所以就很多差异点我觉得这是
看每个小点去分析是有差异化的但综合起来可能就形成了一个 U-Mind 的调性嗯然后他可能这个调性下能吸引喜欢这个调性的一波用户现在更多是在调性上跟其他产品肯定是有差异的嗯但你说真的凭功能凭那种比如参数功能谁接了哪些大模型
甚至有点拼不过人家嗯比如说接的我们接的大模型其实并并不多但是只按照我们的方式接了我们觉得最合适的几个那模型在那个往 pmf 那个路上走的时候可能还还要做做更多的事情吗对还是要可能不断的去找到
那真正的差异化的点在什么地方而且要想到哪些点可能我们在这里可以持续加强的比如说目前有一个点比较明确就是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嗯一定可以着不给用起来嗯比如说我这边举个例子
这都是 0.1 的那个版本当时有个用户有好几个用户跟我反馈他说 U-Mind 都比 Populacity 好用嗯对我当时才发布 0.1 我自己都有一点惊讶我说啊为什么你能这么觉得后来我仔细研究之后很大原因其实就是我们也有做了一些产品的小巧思就是
因为用户用那个减长的时候已经把经常用的减长的那些网站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嗯所以我就知道他经常上哪些网站嗯对吧然后这是我在搜索过程中或者给 AI 帮他找的过程中我可以对他的信源做优化嗯
对然后他就感觉我这里更好这个好本质上是因为增加了跟他自己的相关性就是那种提高相关性用户会觉得好结果发现只要在一些小点上你有利用现有的产品的一些功能数据一些用户的数据就去做一些优化其实已经可以在某些小点上就会比像 populacity 或者比比科色在某些点上就会做的好嗯你像科色写代码当然很好的但是其实科科写文档
对于没有代码基础的人来说因为课的写文档还是挺痛苦的然后我们有 0.3 里面
我不忘像 minus 一样帮你找好的资料写好的初稿然后这个初稿也可以用类似于科色的方式你直接在 chart 里面聊天的方式去修改这个文档嗯去增加改查包括去配图怎么样的然后这个体验我们其实花了大段时间在交付上会做的比科色在文档这块体验要好的最近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还还还在打磨又发现那个 AI 的意图识别
科斯在那个代码上做的很好但是有卖的在文档就是用户的修改文档的写稿的这个意图识别上我们还要进步提升然后还有就是比如说那个墨迹应该写好一个稿子之后如何跟原始稿子做地府然后把它合并进去如何做到那个那个毫秒级别的目前我们还还做不到啊嗯但如果能做到毫秒级别的那整个的体验用户的体验就不一样是因为科斯当时最大的一个
开始亮点就就就是这个这个点他是那个毫秒级的是所以你发现其实可为空间是很多的嗯对这个可能可能大的差一点有点说不上来但是小的差一点
认真想了很多很多嗯对就都是得在每个点上去也可以说是雕花但这种花我觉得 AN1 用不雕花那做啥呢其实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那个状态你面前的这些问题都是很具体的你在做的这些事你哪怕小我觉得这个跟大厂的雕花确实还是有不一样的大厂的很多花你雕了雕没雕反正最后效果也差不了太多对对但你现在真的在做了至少是
是在我我觉得知道听下来是在一个挺好的节奏上嗯其实我更多目前感觉可能我们不在雕花是在刺绣嗯就好像有这个过程就是很朦胧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是就是边跟用边看用户反馈边跟用户聊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雕或者应该刺就是有点像当时回到座语气的感觉对
对有种熟熟悉的感觉只是跟做语确的话很多都都很清楚很确定但现在的话就是就是 ai 就是使得有时候我们想雕某一块就发生特别难嗯然后发现其实在谈 pmf 之前得先搞定 tpf 嗯所以就明显就是技术可行性在 ai 时代就变成很重要甚至目前就技术可能性
得有一些巧思就通过一些就对 AI 的边界对各种模型的各自擅长点什么地方行或不行什么地方应该用用那个哪一种模型可能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其实目前这做 AI 应用我自己感觉是比之前做互联网应用难太多了在聊的时候也有这种感受就因为你是在一个
其实是有点存量市场的一个市场里竞争所以在做的很多事情包括过去的很多大家在用的产品但其实是在满足大家原来的需求你怎么在这个基础上让大家觉得这个真的是差异化的这个不一样嘛就之前移动互联网刚来的时候那大家没有用手机之前的那个场景和用了这天差地别
但是现在不是现在其实不是现在就是因素的需求有时候说那个需求是不是真的都不用太担心因为需求就在那里对现在核心是之前于君老师那个公式现在最头大的就是如何让检查不是说在
增加个几十分还是要乘以十嗯就是这个就是新体验如何乘以十对因为这个减掉旧体验减掉迁移成本对才有可能又会迁移就现在确实进入一个你需要做精细化做特别细特别具体嗯在很多地方都要做差异化的一个时代了我真觉得这个就是不知前我跟一个朋友也是创业朋友嗯
他叫那橘子嘛嗯在做 ListenHub 对对对有交流嗯给我一个感触就是他对音色就是 ListenHub 里面其实比一般的那种就是文声音频的我觉得在声称播客的音色上其实做的比静频我觉得还是有竞争力的嗯
那他那他的音色就他的核心是对我们之前可能不知道就是一个音色要调很久嗯调一个好的音色可能两周甚至甚至几个月就没了嗯他就不断的在在调这个那使得这个产品就非常有特色是就一定程度上就是他会找到一个核心点不断去打磨嗯我觉得这个也是对我启发很大就是回到优曼的
比如说我目前除了 ai 之外我还在我会觉得有一个差异化的竞争力还是非常以心做好的就是编辑器嗯嗯啊就对你之前很多年经验了吗曾经说想做下一代 notion 吗啊就想想回到编辑器里去确实在做下载 notion 嗯嗯我来做的是说那种脱离输入法如何写稿对如果能够能够让体验很好我觉得真的可能在真的有机会做成下一代编辑器或者下一代那 notion
玉博给我的感受还是很务实的就虽然说肯定有比较理想的那些方面包括前面说的那些有一些我也持怀疑态度到底能迫切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未来是不是包括你提到的那个思维摄像头那些我觉得还是比较抽象对现在比较虚对但是但是现在至少在做的事情还是很具体的一些在解决
用户的问题的事情这点就非常难得因为通常来说不是对产品这么在意或者对需求这么在意的从大厂出来的朋友往往都还是陷入那种战略的思考当中对吧而不是产品的思考倒是至少我们刚才聊的还大量的都是一些产品的细节我觉得这点还是挺难能可贵的因为战略现在也没什么好想的就去年就选好了也期待 U-Mand 的 1.0 版本
到时候看有完全新的一个形态让大家真的看到一些差异化的变化行啊那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再过段时间我们最后再来复盘到时候好的好的感谢感谢感谢感谢于伯好的好拜拜好下期再见拜拜好下期再见拜拜
欢迎在小宇宙苹果 podcast 订阅和收听三五环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喜欢三五环的话也恳请能在苹果 podcastSpotify 或者喜马拉雅留下你的宝贵好评下期再见
又給我三點請就好你的意見 我都有聽到白天變 可能後禮拜再說早上的兩盤兩仁 我說心說心吃到飽飽 正在退退
來吃巴拉雞 來唱巴拉歌開著巴拉票 正忙拍日調三早上七點七 沒人看布袋人行的事 我頭腦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