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三好乱弹 - 《小丑1+2》哥谭变歌坛?

三好乱弹 - 《小丑1+2》哥谭变歌坛?

2024/11/21
logo of podcast 三好坏男孩

三好坏男孩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明老师
左看是非
Topics
左看是非:认为《小丑2》并非完全如大众评价般糟糕,其通过展现亚瑟的懦弱和善良,讽刺了观众对小丑的误解,并颠覆了观众对小丑的认知,揭示了谁才是真正的小丑。同时指出,单独观看《小丑2》是烂片,必须结合《小丑1》一起观看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对《小丑1》中颜色、亚瑟左右手、虚幻与现实的对比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剧情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亚瑟的遭遇、心理状态以及最终走向极端的原因。 小明老师:认为《小丑2》与第一部完全不同,口碑票房双扑街,口碑崩塌可能与煽动性过强,导演被迫妥协有关。对《小丑1》和《小丑2》的剧情进行了总结,并对小丑的起源故事进行了分析,认为成为小丑的条件并非单纯的疯狂,小丑与蝙蝠侠是同一类人,但本质区别在于小丑对人类绝望;对亚瑟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精神疾病具有传染性,并对《小丑2》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解读,例如动画片、狱警、律师、哈利奎因等角色的含义。 左看是非:对《小丑1》和《小丑2》进行了深入的剧情分析,并结合电影中的细节,对人物的心理变化、社会背景以及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认为《小丑1》前半段压抑,后半段爽快,而《小丑2》则更注重对亚瑟心理变化的刻画,并对观众的期待和评价进行了反讽。 小明老师:对《小丑1》和《小丑2》进行了剧情总结和人物分析,并对小丑这一角色的起源、特点以及与蝙蝠侠的对比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小丑的目的是无序和混乱,而亚瑟则渴望成为普通人,最终无法成为小丑。同时,对电影中的一些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例如社会秩序、人性以及对小丑这一角色的崇拜等。

Deep Dive

Chapters
电影《小丑》男主角亚瑟·弗莱克,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精神病患者,因童年受虐待而患有癫笑症。在经历了事业、爱情、精神寄托等多重打击后,他对社会彻底绝望,最终走向了小丑的深渊。
  • 亚瑟的左手代表小丑人格,右手代表亚瑟人格。
  • 白色代表亚瑟的本来人格,蓝色代表社会规则,黄色代表挣扎,红色代表释放。
  • 亚瑟幻想自己是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
  • 亚瑟在地铁枪杀三人后,完成了三次弑父:杀死母亲、杀死教父(脱口秀主持人)、间接杀死托马斯·韦恩。

Shownotes Transcript

随着《小丑:双重妄想》的上映,所有人的期待落空,那个癫狂兽性小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懦弱,破碎的亚瑟,在被利用的虚妄中寻找自我。

“Just talk, please stop singing”成了大家调侃最多的梗,不禁要问,哥谭真的变歌坛?可片子真的有这么不堪吗?今天我们从头到位,抽丝剥茧,把小丑1+2进行深入解读,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小丑,是对观众的背叛和嘲讽,还是对人性的反向解构;是对群体狂乱的痴迷,还是还原良知本真的殊途同归;就在本期,三好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