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71|《河边的错误》摄影指导程马:用16毫米胶片重塑90年代

071|《河边的错误》摄影指导程马:用16毫米胶片重塑90年代

2023/11/2
logo of podcast 散场通道|关于电影的一切

散场通道|关于电影的一切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程马
麦高芬
Topics
麦高芬:作为本片观众,对影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影像风格进行提问,并对影片技术层面进行探讨。 程马:本片并非悬疑片,而是引发观众思考的电影,旨在模糊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传递人物的感受。选择16毫米胶片是为了营造90年代的复古感和粗糙的质感,符合影片的年代背景和主题。影片中焦点模糊的镜头数量很少,更多画面不够清晰的问题是由于16毫米胶片的低分辨率和广角镜头的低解析度造成的。摄影师的工作是制造一种幻觉,让观众忘记这是电影,而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影片中出现的划痕和蒙尘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洗印过程中的自然结果,并被保留下来。16毫米胶片带来的质感和感受,远比其技术缺陷更有价值。影片的影像风格旨在与观众保持距离,避免影像过于贴近生活。胶片拍摄比数字拍摄更高效,更容易获得有质感的影像,调色也更快。顺场拍摄能促进创作灵感,并更好地塑造角色。影片中将警察局的戏份安排在电影院,是基于现实因素和影片主题的考虑,并非单纯的迷影情节。梦境段落是影片唯一提前设计的部分,旨在营造梦境的超现实感和非逻辑性。影片具有存在主义的底色,很多事物只是存在,没有预设的意义。影片明确指涉了集体与个体的冲突,马哲最终融入集体,但同时也暗示了潜在的不安。影片对原著进行了改编,结局符合电影中马哲的人物设定。影片中人物口音的不统一是符合人物背景设定的。影片中存在的不完美之处都是风格的一部分。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散场通道》的第七十一集。  电影《河边的错误》于10月21日上映,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本片摄影指导程马与我们一起交流。在本期节目中,麦高芬与程马一起讨论了本片为何要使用16mm胶片,16mm胶片摄影与35mm胶片摄影、数字摄影的区别,程马如何与魏书钧合作,如何看待网上关于本片“模糊/虚焦/画质差”之类批评的声音,如何看待网上各种版本的剧情解读等等话题,欢迎收听。 欢迎加入本台官方听友群,在微信上搜索AfterCine ,添加好友即可申请入群。 欢迎收听我的另一档播客【麦絮】关于《河边的错误》的剧情分析: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39310c75608281a9f89b97 主播:麦高芬 程马 剪辑:麦高芬 封面:Todd 时间线: 01:20 - 嘉宾介绍——《河边的错误》摄影指导程马 02:05 - 观众该抱着怎样的预期观看《河边的错误》? 08:40 - 本片的摄影介质——16毫米胶片 09:40 - 胶片电影式微了吗? 11:15 - 本片为什么选择16毫米胶片摄影? 13:35 - 电影摄影师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17:20 - 程马如何看待不同的胶片、数字摄影设备的差异? 22:10 - 什么是摄影中的“分辨率竞赛”? 24:00 - 程马如何看待观众对于本片“太糊了/画质差/焦点虚”之类的批评? 26:00 - 本片中曾美慧孜出场时强烈的划痕、蒙尘是主观创作还是无心插柳? 28:05 - 本片中粗糙的影像质感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8:20 - 本片的镜头选择有哪些? 31:45 - 本片摄影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33:05 - 16毫米电影制作与数字电影制作流程上有什么差异? 38:00 - 魏书钧与程马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39:45 - 本片为何选用顺场拍摄的方式? 41:05 - 顺场拍摄的方式如何辅助朱一龙对马哲这一角色的塑造? 44:10 - 程马如何接触到《河边的错误》这个项目的? 45:05 - 本片的调色流程是数字化的还是传统胶片式的? 47:10 - 程马与国内调色师工作习惯与国外调色师合作体验的差异 50:20 - 本片为何选择把警察局的情节设计在电影院里? 54:40 - 程马与魏书钧如何设计电影院这一场景的视觉风格? 55:30 - 程马在《河边的错误》片场如何工作? 56:30 - 本片所有的摄影调度都是拍摄时现场设计的 62:00 - 本片中唯一数字摄影的段落,梦境部分是如何构思的? 67:30 - 梦境段落中,燃烧的电影放映机是什么意思? 69:55 - 本片的存在主义观点 73:15 - 本片与《穆赫兰道》叙事方式的差异 75:20 - 程马如何看待网友对于本片细节的过度解读? 77:20 - 本片中关于集体与个体是否存在深层次的指涉? 80:25 - 本片与余华的原著在叙事视角上的区别 81:10 - 本片是否有删减片段? 83:30 - 我们如何看待魏书钧三部长片以来的风格变化? 87:15 - 如何看待网络上观众对于本片“口音混乱”的批评? 涉及讨论: 《奇美拉》(2023) 《花月杀手》(2023) 《小行星城》(2023) 《幸福的拉扎罗》(2018) 《大火降至》(2019) 《卡罗尔》(2015) 《定军山》(1905) 《火车进站》(1895) 《沙丘》(2021) 《亡命天涯》(1993) 《天堂电影院》(1988) 《穆赫兰道》(2001) 《1917》(2019) 《野马分鬃》(2020) 《永安镇故事集》(2021) 《我不是潘金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