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68: 香港100装备观察,各大品牌百花齐放、个人装备选择要如何自洽

EP168: 香港100装备观察,各大品牌百花齐放、个人装备选择要如何自洽

2025/1/23
logo of podcast 装备说

装备说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佳宁
杨波
Topics
杨波: 我在香港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上观察到,参赛选手所穿的服装、背包和鞋子的品牌非常丰富,比UTMB还要多,其中包括很多来自东南亚的本土或小众品牌。香港本土品牌,例如T8和ArchiveAK IV,在香港参赛选手中的穿着率很高。萨洛蒙背包的款式和升数选择很多,满足不同需求。HOKA、安踏和凯乐石等品牌也比较常见。我个人在比赛中前半程穿安踏5GT路跑鞋,后半程穿猎豹2精英版越野跑鞋,这种选择让我在不同路段都能有不错的脚感。安踏的背包和冲锋衣也让我很满意。在补给方面,我准备了16个能量胶,但执行力不够坚决,导致后半程几乎没吃,补给策略失败。我建议能量胶多准备不同品牌和口味,避免单一品牌和口味导致的腻感。 佳宁: 我在香港百公里越野赛中前半程穿Normal T恤和TNF裙子,后半程穿着Otopia羊毛衫和Mountain皮肤衣,以及Ten thousand birds Noah短裤。我使用的背包是Goldwyn,容量大,能装更多东西。前半程穿Montreal AG2,后半程穿奥林巴斯5,Montreal AG2的前掌缓冲略差,导致我后半程前掌起泡。我建议选择轻量化、包裹性强的鞋子。在补给方面,我准备了各种能量胶、电解质液、泡腾片、能量粉、能量糖等,但能量胶吃得不多,电解质泡腾片口感很好。我建议提前规划好补给策略,并坚决执行。 佳宁: 在装备选择上,我推荐Malestone帽子,它不阻挡头灯灯光;VIO变色眼镜,方便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使用;UT27头灯,照明效果好;LEKI 120厘米手杖,长度适中;Shokz小鸟耳机,佩戴舒适,音质好。号码带非常实用,方便换装。在补给站,建议提前准备好所有要更换的装备,并规划好换装流程,节省时间。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首先对香港100公里越野赛的赛道装备进行了观察,发现品牌多样性远超UTMB,很多本土品牌和东南亚品牌非常受欢迎,例如T8和Archive AK IV等香港本土品牌,以及HOKA、Norda、NOMO等品牌。同时,Salomon背包的普及率也较高。
  • 香港100赛道上,品牌多样性超过UTMB,许多本土和东南亚品牌出现。
  • 香港本土品牌T8和Archive AK IV的穿着率很高。
  • Salomon背包是赛道上比较常见的背包品牌。
  • HOKA、Norda和NOMO等品牌在赛道上也有较高的穿着率。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加入我们的听众群与其他热爱跑步的朋友们互动交流添加小助手微信跑者日历的小写全篇拉你进群让我们一同享受跑步的乐趣另外也欢迎在小红书和 B 站搜索跑者日历关注我们的视频内容期待与你互动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装备说我是佳宁我是杨波终于港版回来了结束了差点割了大家一起节目这是对

但实际上不割啊就是只不过说稍微晚一点发因为毕竟这个比赛结束之后的这个疲劳的累积以及我们其实本来就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比赛的一些装备相关的不管是在赛道上的一些观察还是说我们自己准备的那些装备那这些其实都是需要比赛检验完了再跟大家分享的所以稍微拖了一拖

然后这期就是没有南哥这个围观了港版的男人也没啥可说的其实是他有事那咱俩就还是正题吧好那我们就先来聊一聊在港版赛道上的一些观察吧然后我们再说咱们自己的装备因为我觉得可能自己的装备是个大头先说说赛道上看到的一些东西吧咱们先说说有啥印象特别深刻的点吧就关于装备的在赛道上好

我先说我就我觉得港版的赛道上大家穿的不管是服装背包还有鞋子的品牌我觉得比在 UTMB 上见的还多我也是这个感觉因为 UTMB 可能更多是偏欧洲或者欧美的一些大的品牌比如大家熟知常见的这些大的越野的或者是山地户外的这种品类的品牌

当然在港版然后我感觉就非常丰富很多本土的甚至亚洲的东南亚的这些小众品牌因为港版上其实有不少东南亚的那个选手来参赛我感觉听他们说话呀包括大概五官的长相肤色都能看出来是亚洲或者是东南亚这边的朋友然后我觉得他们的就是穿着的品牌有很多可能是他们本土的当地的一些品牌不管是新加坡日本还是马来西亚什么的

就是我觉得品牌的丰富程度是要超过 UTMB 的对 极大成者因为你看到很多可能你在欧洲看不到的牌子就像刚才博神讲的有很多来自东南亚的马来西亚 印尼就这些你就感觉他们穿的好多咱都不认识对 没错给我的一个最大的印象

我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点是我发现香港的本土品牌在香港人本地的穿着率是很高的比如说巨多巨多的 T8 和 ArchiveAK IV 这两个品牌基本上感觉恨不得只要是个 based 在香港的人他短裤就是这俩品牌然后还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各种不同的设计我感觉好像是不是在香港本土的一些比赛他也会发短裤

所以有些比就是有些短裤你看它的那个造型都差不多然后主要是上面都会写一些字我不知道还是跑团限定什么的就挺多这俩牌的对

对我也觉得是因为 T8 真的是太多了因为 T8 也比较好认它的短裤上的最明显就是一侧的大腿外侧是那个大的 logo 然后背心它有一个 T8 有一个可能他们穿的是是同一个时期或者是一波的产品吧它那个是呃

就是两侧肋骨的那个两肋的位置腋下是拼的那个拼色的插肩袖我有那件前胸和后背是一般是一个颜色然后两侧是一个颜色那种拼接的所以特别就是即使你在背后跟着他跑然后看不到胸前的那个明显的 logo 但是你一看这个造型这个拼色就肯定是 T8 这个还挺好认的

对那件衣服还挺有特点的就我买那件衣服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挺显瘦的因为它就是前侧是灰色然后袖子跟两侧是黑色所以就特别显瘦就我不知道这个设计是不是也是这个用意啊但是它就是这样的就我买的那个颜色是这样的当然它还有很多别的品色就可能正面和背面可能是绿的然后袖子是黑的就类似这样的应该还挺多的就配色很多嗯

应该咱们在现场也看到就是在马博会的现场也看到很多人在买那个咱们就换到下一期来讲对就赛道上真的好多好多好多提拔

对然后背包就是反正我看背包萨罗蒙相对多一点其他的就是一些日系或者是其他这些小中一点的品牌但是整体来说我感觉可能是不管是因为观察一下面孔我觉得是香港本土的选手还是就是欧美选手吧反正他们基本上就是萨罗蒙的多一点相对对

是的我就是会相对感觉有一些萨罗蒙但是总体的那个品牌感觉特别杂就是背什么包的都有对因为通过包括咱们下期要聊那个探店那个就是在店铺里感觉也是他的萨罗蒙的产品线会比较全就是背包类的相对可能国内稍微目前好一点的比如像优地啊或者像什么在他那不是特别全就是本身优地的款也不太多他的就是那个 6.0 那个系列

适合到百公里越野跑可能就两款包所以感觉 UD 在香港不是很火然后但是萨罗蒙从四升本身它有很多系列有 Synth Pro 的然后还有 ADV 这些系列它系列可能就三个系列然后每个系列下面又从四升到十二升至少有三到四个不同升数的款然后钢板赛道其实它的强制装备又比较少

他对就是根据个人能力可能你能力强不太带东西的那一个腰包或者是一个四升的小的背包就搞定了你对慢一点的喜欢多带点吃的多带点衣服的那要 12 升的包也没问题所以说可能相对萨罗蒙的这个产品矩阵更多大家选的可选的范围更强甚至可能有些朋友他日常徒步和这个比赛相结合他可能觉得买一个包就行了那

性价比高一点所以他可能就选一个大一点的所以我觉得赛道上萨罗蒙的这个各种萨罗蒙生数款式都能见到对就是非常好辨别因为萨罗蒙那个都是背后一个大字几乎都是背后一个大字所以就特别好认嗯

包括其实我想讲一个就是因为我在赛道上碰见了最近大家传的关于港版的视频比较多的不就是那个墨西哥人吗你应该没看到但我在赛道上遇到他两回第一回是快到 CP2 的时候然后我看见了他我一看我当时特别震惊因为前段时间我刚看了那个他的一个纪录片大概 20 多分钟讲部落女孩就讲他去参加各种百英里比赛百公里比赛的

然后我就觉得特别熟悉我就过去问了他一下我说你我就问他我说你是墨西哥来的吗他跟我说是然后我就给他喊了个加油我就走了当时我英文说加油我当时其实脑子已经乱了我觉得我应该跟他说什么 come on 之类的我跟他说了一个 fighting 就

很奇怪然后他当时穿的就是背着萨罗蒙的包一个红色的萨罗蒙的包然后穿了一双凉鞋我真的当时很震惊当然他浑身上下还有更奇怪的装备就是他穿了一个民族特色服装一大裙子就是花哨裙子然后我就对他挺好奇的我第二次碰见他是在那个大茂山的接近山顶的位置

他当时应该已经就有点体力透支了体力不支了然后就坐在旁边休息这时候我看他他已经换了一双奥特曼哈哈哈哈

这个还挺出乎意料的可能奥刹跟他凉鞋脚感差不多因为那个叫什么零落差然后宽恤更自然的自如的那种感觉是的还是挺强的而且我在自媒体平台上看了他那个民族的裙子还挺厚的不是那种轻薄面料的那种是那种就你一看就觉得特别沉重的那种

就很像没有太多的科技的那种面料就是很传统的粗布的那种厚重的布的棉布的那种感觉的裙子对我觉得肯定没科技鞋也是很多款式很多品牌都穿但是整体来说可能 HOKA 的占有率相对会高一点然后因为国内的选手区别比较多然后安踏包括凯乐石啊

他品牌可能也都有一些赛前的一些这种活动吧然后像穿安踏的比较多然后凯特是穿那个 330 的那个富嘎 330 类比较多然后剩下就是说看到比如说一看明显就是香港本土选手或者是欧美欧美不管他 base 是不是在香港反正就是除了

明显能感觉出是大陆的它是一身的比如安塔或者一身的凯特是之外剩下的可能是我感觉 HOKA 会相对多一点然后 NOTA 然后 NOMO 这两个是其次都会能见到对 是这个我其实是有点震惊的就是你要不说我就要说了就我在赛道上真的看到好多人穿那个 TOMIR 就是 NOMO 的那双 TOMIR 然后还有 NOTA 的 00

还 001 我点分辨不出来因为那个赛道灰推大了所以真的是有点看不太清也挺多特别多 Noda 嗯对 Noda 我看一双 001 而且是在后半场就是应该是刚过了换装点没多远可能差不多换装 CP5 之后的那一段吧就是到 CP6 那一段有一个小帅哥呃

就是非常的精英好像我印象里他那会儿上面只穿了一个背心然后下面是用的腰包就是腰部是用的腰包都没背包然后一看那个鞋是新换的刚刚在 CP5 换过的一双全白的 Noda 001 全白非常帅似乎就过去了哈哈哈哈

前白的 001 对 002 也有见到有人穿也有不穿然后包括 NOMO 的那个什么 Kajilak 还是叫什么 JilakJilakJilakJilak 也有 Jilak 穿了不少 Tomir 也见到对也有

然后我特意后来就因为这个我还因为一直没试过所以我说那我第二天就咱们之后后来我又去了一项 Charles Pope 然后我又去特意试了一下那个托米尔他那个好像还就是 02 就是二代对对我看了是二代对试了一下脚感

这个我们再放后面讲吧他说探店会跟大家分享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确实赛道上就是有很多在国内不太容易见到的品牌但是现在其实像 NORDANORDA 跟 NOMAL 其实在国内都是可以买得到的只不过是说可能在赛场上的穿着率没有那么高罢了因为咱们可能国内赛场上穿着比较

多的应该还是比如说像这个 HOKA 呀像凯乐石啊对吧这些会比较多一点 HOKA 可能他现在也比较注重香港市场因为在大街上随便走就能看到 HOKA 的广告对那个丁丁车上对也全是整车的 HOKA

没错正好在推他的那个邦迪酒嘛对对对 是的 Hoka 还是占有率蛮高的其实我们后来也有跟一些店主去聊这主理人去聊他们也说就是现在 Hoka 的势头还是挺好的特别猛嗯

就在整个的这个越野跑市场它也是属于那种占比非常高的一个品牌其实我觉得腰包那个事也挺有意思的就是腰包我路上就我这个水平的选手当然我因为前半程我其实也不算太慢我前半程应该大概在 20 到 21 个小时完赛那个区间吧然后我周围也有不少人是用腰包的就是没有用背包其实我后来想了想完全可以用腰包

你看身上装的东西其实前半程他压根不检查强制装备其实尤其是咱们能预可预计的当时的那个天气情况他就是很其实很舒适的你只要保证你身上胶带足了好像其他也不太需要什么别的东西吧水袋除了水袋和那个食品之外好像其他也不太需要对基本上就是反正就是他的强装其实挺简单的除了水然后反正那天的温度我没有完全把

我因为我是两个壶倒着喝我不是说像有人先喝一个壶然后再喝另外一个我是两个一个加水一个加运动饮料然后左边一口右边一口这样喝所以我没有我觉得我平均可能一个赛段最多也就喝掉半壶水

他要求是一生嘛一生可能我最多一个赛段也就喝掉 250 毫升到 300 毫升的水所以说如果用腰包带一个空壶然后一个壶加满水其实是完全够用实际比赛中是够用然后也满足强装要求

所以其实用腰包像港版如果天气正常天气的话我觉得用腰包是完全没问题的剩下其实就是个急救毯头灯其实它只是在它虽然要求是全程携带但其实它只是在 CP5 出战之后它才查一下

对没错他其实 CP5 检查强装只检查三样那三样就是保温毯头灯和手机对其他的其实他都没有检查对所以其实要是想偷机取巧的话就是前面不背头灯也问题不大但是就是严格来说是不符合规定如果有人举报你那你一定是被发誓或者取消成绩但是一举报一个准对对对

然后其他的其实最大头的其实就是你的能量胶但是现在大部分人穿这个压缩短裤啊或者是那个腰包短裤上其实两侧都带一些储藏的位置你前半程其实八个胶你像比如说我经常穿那个 autopia 的那个短裤两侧都八个胶一边各四个完全没问题

所以你腰包里再加个水壶然后加个急救毯加个手机就一个腰包其实搞定了是的其实就是头灯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你就弄一个比较轻便的头灯戴上因为如果说你能力 OK 我觉得只要是你 10 个小时之内到 CP5 基本上你就不需要头灯因为我就是 10 个小时左右到的 CP5 那个时候天还是亮的就是我是到 CP5 出 CP5 的时候我才换了头灯我才戴上了头灯是 OK 的

就是如果你在这个能力范围内我觉得可能你不能说掐着点我就是正常我按 10 个小时完成我觉得你至少要可能 8 个小时或者就 8 个小时以内的这个水平吧你再去考虑这个问题港版赛道后半程其实它相对是在山脊上比较开阔而且周围

没有太多而且还能借到城市的这个灯光和月光那个头灯其实用一种轻量化非常小巧的就是流明数没有那么高然后那种头灯其实也够用因为我几乎那个 UT27 全程我开的都是最低档就是没有连中档都很少开就有的时候下坡可能有一段稍微状态好一点下坡能跑

我稍微开到中档亮一点然后保证一下安全但是大部分爬升和下坡我都是最低档就觉得足够用是的我基本上所有的防火道我都把头灯关掉了因为不太需要灯然后其他的时候我就用黄光我这次是一直用了黄光因为我觉得黄光也差不多了白光我怕太亮了有点黄眼然后一直都是用的黄光我最后头灯大概

中间还是换了一趟电池的因为我太久了我用了 10 个小时的头灯差不多然后才换了电池我算了一下当时我就正好在防火道上所以我在那一边换电池一边算计我头灯这个电用了多久我那个差不多是因为我基本上是爬升平路包括缓下都是低档然后状态好的期间就觉得能跑起来然后又跑的还可以然后那种下坡我会开到重量

全程没关只有期间进补给站的时候是关灯然后等于我大概其实用了六个多小时因为我是从六点就是出了六点对因为我当时我那手表显示的是六点日落然后我基本上是出了 CP5 就把头灯戴上了

然后到需要其实 CP5 没走多久我觉得就按了按了我说就开开吧既然已经带上了干嘛不用电池也够两块电池呢我就开了然后等于我应该就是 6 点之后没过多一会儿 6 点 15 分左右差不多我就开灯了然后一直到 12 点

因为小金人没戏了我后面就溜达了 12 点多点差不多如此心酸然后它自动的就是会降倒就是明显觉得我突然它突然按了一下按了一下之后我把它再开它还能恢复到重量或者低亮度但是它过一会又按了我说那可能就是提示没电了我这样我换了吧我说换了到时候因为后面说是 4 公里的防火道然后我说换了它是就换了

你是这样那可能因为我黄光是完全没有感觉到灯光的降档的所以我是到最后剩就是我那个电量快不足的时候它是直接就是你只要就是怎么讲它就直接变暗一个档次你明显能感觉到然后我就关了

再重开它依然是开的时候亮一下然后立马就亮到最低的档次我就想没电了那我换一个所以看起来好像黄光它能顶的时间更长一点而且我觉得就像你说的因为赛道整体上它是比较明亮的所以其实不是特别需要全程都用一个大强光的那我这个十个小时其实如果说我按照计划完赛的话我基本上就不用换电池了

嗯行那自然就过渡到咱们的自己的装备了对对对这真是直接就讲到自己装备了那我们就讲讲我们这个全程都准备了哪些装备吧然后顺顺便讲讲这个好跟不好吧那就先从衣服说起呗衣服衣服我是因为这次是通过安踏拿到的名额因为之前自己报名好几年都没中

然后这次通过安踏所以衣服几乎就是全程两身是安踏前面穿的是一个安踏的路跑的那个一身就是路跑的衣服

背心和短裤我觉得还正常而且天气不太热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太多的那个就是我说的吧然后唯一就是背心的话他我背安踏那个包也没觉得磨就肩膀啊腋下我还特意涂了那一点凡士林但是整个跑下来觉得问题不大而且安踏这款就是他给港版做的这款包是

怎么说就是跟之前他给高利贡做的又不一样因为高利贡的那个强装要求的比较多他后面做的是那种大容量的仓数的刚把这个呃

不需要那么大容量我看了一眼吊牌可能大概其一标称的是七升或者八升后面的设计有点像凯乐石的那个就是大家都常用最常见的凯乐石那款是八升的吧它上面上中下分三层然后你可以很好的收纳分区收纳很像然后即使你什么都不装它非常薄所以这个包我觉得还挺好的而且它前面从

高丽贡的那个款式的两根带变成了三根带这三根带是不可调节的就是它的那个位置是不可调节的但是它的位置其实几乎设计的很合理没有觉得那种勒呀或者是那种紧束感其实都还没有这个包我这次还挺满意的

包括其实它的我想它对它配套的那个软糊其实也是挺有特色的那个印了类似于粤语的那些就那个蓝色的糊是吧它是配合它的主要的这个颜色也是有点巴达通的配色然后上面印了是贤德饮茶还是什么我记不清了反正就类似于粤语的这种比较搞笑的话有

有意思的话印在上面就是这次其实包很满意然后后半程换的是安踏冠军其实真正的赞助商是安踏冠军安踏冠军对就是安踏旗下两套系统高端的这个对就是安踏冠军是另一个产品线安踏冠军等于我穿的那个上衣就是比赛发的那件参赛服

我觉得这个你穿的是参赛服啊还挺舒服的其实那个颜色搭配他的冲锋衣搭配他的鞋其实挺协调的配上一套

对然后那个衣服的面料我觉得非常好而且一些接缝的位置也是热压的就是没有缝线那种整体穿起来那个版型我觉得挺显瘦的它下面而且是那种圆弧的下摆就整体穿起来非常的精英吧我觉得然后对面料挺好的很滑很舒服

对然后它下面是一个半弹半弹然后外面带一个就是二和一的那种短裤但是我只穿了半弹没穿外面那个因为它外面和里面设计的是长短差的比较多的那种但是我觉得首先要背包它那个外面那个短裤的一些兜啊用不上所以我就没穿不如直接穿一个半弹其他东西都背在包里了就行了这样对于还能看着更简洁一点因为比如我还是简简单单那种嘛

所以就没穿直接穿了个半弹这样外面的他的那款冲锋衣其实也挺好的非常轻冲锋衣是非常我想应该是 100 不到 200 克吧 100 多克还挺好的然后整体的造型啊各方面都还不错而且那个冲锋衣应该是在咱们领悟的现场他还有个折扣其实如果要是自己消费自己去买的话这个价格 1000 出点头 1000

应该我记得他原价是 1799 然后如果打完之后可能 123 左右然后那个这个价格然后这个重量和性能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还不错

所以服装这块其实没太大问题就是晚上冷了的话我把冲锋衣套上也没问题而且它那个冲锋衣也有我之前说我比较喜欢有一件皮肤衣的那个设计就是胸前有一个固定的扣一个按扣就即使就是你可以把拉链打开然后把那扣按上这样你调起来也不会吹的就是吹的往两边散开嗯

我其实我就是非常常规的啊我就因为波神主要是安踏爸爸安排的所以所以我我就没有这些必须要穿的或者说怎么样我就是纯按自己想法来搭配了一套我前半程穿了 Normal 的 T 恤然后穿了一个 TNF 的小裙子就是 Normal 那 T 恤是他们 CEO 送我那件嘛所以那件衣服他就没有人穿就我确认没有任何人有在赛道上穿

然后我就主要是为了造型需求就穿了那个但是背包一背其实根本谁也看不出来你穿的是啥这是一个大问题然后就下面身穿了一个 TNF 的那个裙子它里面是短就是这叫什么紧身的短裤的内衬然后外面是一个前后各一片布

就这么的一个裙子吧但是它是特别轻薄的那个款刚好因为我那个 T 恤它是有那种有点扎染那个意思所以它那个扎染是有紫色的下边那裙子也是紫的我就假装这么配上了然后那个前半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打扮然后脑袋上戴了一个 TNF 的帽子就跟短裤呼应一下

然后后半程我因为出那个麒麟下 CP5 的时候应该天就已经要黑了就我出去的时候已经黑了然后呢那个也稍微会有一点点凉因为今年港版的气温会比去年要

凉很多应该说去年就是前半程我那个爆汗就是真的就是爆汗我到了 CP5 之后我感觉我浑身上下都湿的不行不行的了但是这次到 CP5 就还好就是属于当然也是因为 CP4 到 CP5 我这个路段比较慢所以就汗都烙了然后到了 CP5 我就换了

上半身换了 Otopia 的 Wonderland 的羊毛然后外面套了一件 Mountain 的皮肤衣然后短裤我就换了一条有内衬也是有内衬的就是十足鸟的那个 Noah 那个短裤那个 Noah 那个 Short 就那个短裤啊

它里边它就只有一个斗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觉得后半程我觉得稍微有一点点失误的地方因为你像那个 TNF 的那小裙子它也是一圈腰上是一圈腰包所以就可以放各种东西但是我换成十足鸟这个之后它就是只有一个拉链口袋它本身是应该让你放手机的

但是我后来我忘了放啥了我是没放手机因为那个我手机放在包里面充电呢所以我就把它搁到后面了也没搁到前面可以拿的那个包的口袋里面然后说到这就说包了嘛包我前半程背了是我常背的昂跑的那个背包那个白色那款那个其实就挺能塞的反正把我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塞进去了其他所有的都非常好一点问题都没有然后后半程我就换成了

就是我这次背包全都是选的我过去比赛里面经常用的因为 Goldwyn 放后半程主要是因为我要装什么冲锋衣啊就后半程感觉自己装的东西会更多一点然后 Goldwyn 它的那个声数会更大一点装起来就比较方便而且后半程水量感觉也不需要那么大了那个 Goldwyn 的那个背包我之前吐槽过就是它的这个装水的水袋的这个

它的口袋会稍微小一点你如果用 500 毫升的水袋的话就装满它其实有点插不进去的所以那个后半程我就想耗水量肯定不会那么大那我其实装个可能 300 到 400 毫升的水再插进去就没有什么感觉就是 OK 的

所以后半程大概是这么一个安排就背包的选择上我觉得是完全 OK 的就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在使用上也好或者说在那个就是它的稳固性上也好包括它耐用性也好就是都是我试验过很多很多回了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东西所以其实在服装跟包的选择上我觉得就完全 OK 就不是这次比赛可能最好的点就是在这了

基本上这样然后下面说什么说鞋跟袜子说鞋吧说鞋跟袜子鞋我之前也发朋友圈然后那个群里我记得好像我也发了就是我前面选了港版不是选的那个路跑鞋安踏的 5GT 后面换列顺 2 的精英版然后为什么这么选是之前都说港版是一个前翼后南然后高速赛道

就是这个印象就一直在我脑子里是这么个印象所以我觉得前面到底能不能穿入跑鞋其实我是之前做了一些功课我去那个社交平台上搜了搜了往年就是近两年吧再早可能他赛道不一样就没有参考意义然后就是近两年大家发的其实是也有参考意义因为这个赛道基本没怎么变就是一些细节的修改他主要还是卖得好净

然后我就是看了有些人写的然后我觉得前面穿路跑鞋问题不大因为确实硬滑路的路段比较多你首先出发一大段然后进山的那个路我特意看了一些不管是精英选手还是普通选手他去探路因为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的港版之前有很多可能住在广州或者深圳他们去比较方便的朋友去提前探路

我看拍的那个路况其实我觉得就是比较舒服的那种跑起来比较好的那种土路的小径所以我觉得路跑鞋问题不大然后这样在安踏的这个产品里面我其实又个人比较喜欢 5GT 的脚感我觉得它的那个就是碳板和稳定程度啊灵活度啊其实我还可以控制还能接受所以我考虑到前面然后路跑很多

然后所以还是穿一双路跑鞋会可能脚感会更好同时可能对成绩也有一些帮助这样选的这个其实这个鞋整体选下来包括到现在然后包括咱们昨天录那个

刚白体验的那个我也说了其实我觉得没问题如果要是现在再让我做选择我还会这么选对对对唯一的就是关于崴脚的问题其实确实崴了三四脚但是问题不大因为我是考虑到穿路跑鞋特别是碳板路跑鞋然后跑山路会崴脚所以我提前用机贴在脚踝打的那种交叉固定类似于足球或者篮球运动员他们那种十字交叉的那种绑法那种固定法那样打的

大概沾了三圈吧然后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因为基本上只是崴了但是它对你的韧带啊包括对关节没有它还是有一个加固和保护所以没什么问题基本上缓了几步就继续跑就也不疼然后回来看轻微的肿然后问题不大简单除了抹了点药就好了嗯就后续在走路在逛街什么的也没有觉得有影响也没觉得疼嗯

他的问题后来其实是我摆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我发现他的问题了因为中间那个镂空他会卡住一些石子然后石子跟你落地之后凸起的石头或者是一些接触的你不太平稳的面它会滑或者会角度变形它会一下因为你卡的不太太大的卡不进去小的呢他又卡不住就是那种大小差不多合适的卡在那你跑平路的时候其实是脚底下一点感觉都没有然后但是你只要踩到一个凸起的石头

可能没崴但是你踩到那个石头面之后它会有那个石头跟石子之间摩擦那个声音我听到那个声音了我说卡石头了然后赶紧给它抠出来抠出来然后就再跑就基本就没事了但是之前可能一开始没想到这个问题所以前面没抠我最多的时候我第一次发现下面加石头产生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一只脚下面卡了三个石头

卡住三个石块小石子这样可能再踩到一些尖锐的大石头上面它就会滑会不稳定所以导致崴脚这个基本上就是对还同时是崴的都是右脚因为我是左脚是发力脚是起跳脚所以左脚可能更强一点右脚相对弱一点

所以就是把右脚就这三次都是右脚然后导致崴了一下后面把石头挑出来然后一再听到这种有类似这种声音马上再把石头抠出来就问题就 OK 了就没事了

过沙滩的时候其实我还是比较小心的就没有太就是把步子就是尽量减小步幅然后步子小一点然后踩那个相对被水冲过硬一点的那部分沙子然后让减少这个悬的那个沙子都能进到鞋里嘛

但是到 CP5 换鞋的时候换的时候一脱里面还都是就是在袜子跟脚之间还都是有沙子然后而且因为出汗嘛就基本上都粘上了然后把换拿那个换下来的袜子那个袜筒的部分相对干燥一点嘛赶紧把脚就是脚脚趾之间的那些沙子都擦一下清理一下果然是你对太稀了因为呃

对要不然你还都是沙子你在穿着新袜子不还是一样还有沙吗这样你你袜筒那部分其实是相对干燥比较好擦因为你脚部的那个袜子那块它肯定有汗是湿的你擦不干净还是得用干的蹭蹭下去其实就是说 5GT 的那个鞋面其实挺细的了

它还是能进一些沙子包括从斜口的位置进然后 CS 的那个袜子其实我觉得还不错虽然它可能也是有一些透气的位置网孔比较大沙子会进去但是它的包裹性好一点所以导致即使有沙子也没有出现水泡然后后半程换了猎损 2 的那个碳板精英版本其实我觉得这个还挺好的唯一就是可能我觉得为什么我不想全程串它我就觉得它有一点点硬

如果全程穿我不太确定百公里就是到后半程之后它的脚感会怎么样前期也没法做这么长距离的测试所以对所以就是后面穿后面穿的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抓地很好然后稳定很好

后面的土路的大的爬升大的下降包括很陡的那个公路那块我觉得这双鞋就整体表现不错但是唯一就下来包括它的支撑跑到最后它依然给你一个很好的支撑有那种即使到最后你很累了最后那几公里下坡它也是会给你很明显的这个回弹和这个支撑感

但唯一就还是就是我现在如果要这样的话我还是不敢穿它跑百公里我觉得以我的体重或者我的这种跑步的这种越野的风格来说可能

如果穿全程穿它到后面下的那种很高的台阶往下蹦的下的那种可能就会有一些心里有一些担忧就是心理上有点接受不了对对对就是总觉得可能差跟距离自己最喜欢的那种脚感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差一度度嗯嗯

所以选择了这种折中的方案如果马上你说再跑一个还是现在这些装备可以选再跑还是这个方案就不会变还是用前面 50 路跑后面 50 用越野跑鞋就猎损是吧你这个方案我突然想到今天浩然给我传了一段视频我看看能不能编辑一下回头发上来是有一个居住在香港的法国人他前半程穿的是 Zigamma

然后后半程穿的是 Nova Blast 3

他是这么一个他是反着的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然后他说他是他本来是不想换鞋的后来他想了下后半程他有点脚痛而且他觉得后半程技术路段不是太多所以后半程换就换了这个路跑鞋而且这个他觉得 Nova Blast 这个软硬度刚好合适因为他最开始浩然觉得他穿的是那个 Super Blast 后来他说他穿的是 Nova Blast 他说 Super Blast 太软了

对其实要是这样一想确实整个港版这条赛道没有技术路段技术路段

只是你选择落脚点的问题不是那种只滑和这个抓地的问题就是你穿一双路跑鞋跑全程其实是 OK 的就是你不用太考虑就不下雨正常天气的状况你不用考虑这个路面滑不滑因为我前面穿路跑鞋下那个陡坡碎石或者沙土路那种也没有觉得滑所以你不用考虑危底或者是这个呃

抓地止滑的问题更多的是可能它的基础路段对就是那种大树根就是树根全都凸出来那种交错的那种然后还有你的台阶的这些落脚点的选择你把落脚点选择好其实基本问题不大对然后那个烂路的话其实有一些那种坑洼不平或者大石头烂路可能

可能如果没有碳板的路跑鞋它的灵活性会更好可能会降低更好降低如果比如说那种灵活性不太好有碳板的或者碳板面积很大的那种路跑鞋或者越野跑鞋你踩上去之后因为受碳板的影响你可能就翻了需要你有很好的脚踝的力量

去支撑维持你的这个力线但是路跑鞋可能你踩下去它很软或者它怎么样它灵活它就这块变形了一样然后你脚就是顶一下但是可能不会影响你整个的这个力线所以也是一个是一个思路我觉得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对我觉得挺有意思就是其实整体如果非要说有技术性路段的话确实都几乎都在前半程因为后半程就几乎都是台阶的上下

然后如果说后面就是土路对然后如果你想走土路的话就是台阶旁边的土路那个基本上走不了机密你就得再回到台阶就好多是这样的一个路段所以他这也是一个思路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思路吧看大家有没有人会后续有没有人会尝试一下这种方式

但是我觉得我现在下来觉得感受就是跑港版可以选择尽量选重量比较轻的鞋因为上升下降太多就是台阶的这种上升下降太多选一双厚重沉的鞋可能不如选一双轻一点的轻量化好一点的鞋会好对我这次也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我觉得全程就是因为你要踩各种石头然后选各种落点就一小心你可能就会有一点点打坏

一是考验你脚踝的你的这个灵活性和稳定性然后再一个就是也考验这个鞋子的包裹性就感觉港版还是需要选一双包裹性比较强的鞋子这样你不会一直脚在鞋里面涮就这种就真的我觉得还是要多多考虑一下

我是前半程其实我纠结了一下到底是选我刚在日本买的这个 Montreal 的 AG2 还是去穿那个 Noda 的 002002 其实我有点点不敢冒险因为 002 的鞋底它是相对比较硬一点而且比较薄的在对应上港版的这种比较硬的路况我就心里打了一下鼓

所以我最后没选 002 我还是选了就穿了一双新鞋啊就朋友们雷点在这但是其实我觉得新鞋不是就是最终磨炮可能不是新鞋的锅因为这双 Montreal 的这个 AG2 它这个鞋我个人感觉首先缓冲是挺好的它鞋底是比较软的但是它因为它那个落差会让你觉得可能它后掌的这个呃

就缓冲会更好前掌会稍微差一点但是有时候下坡你是其实不可避免的会用一点前掌落地所以就是到了后面就是在到 CP4 往后我会感觉前掌有一点点就是戳地就觉得有一点点硬但是我那个前掌的水泡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它相对较薄然后最后让我给踩破了

就是我还是觉得我这个选择没有太大的问题可能如果让我重新选的话在这几双鞋里让我选我可能还是会想着去选王秋这双鞋因为它确实它的缓冲会好一点然后包裹其实也挺好的就是它不是那种特别窄的鞋但它也不是特别宽的鞋就是它属于我觉得它的这个宽窄程度可能处于 HOKA 和 NOTA 之间

就是是属于对我来说可能是略小但是它不会有压迫感的那种那种鲜面整体来讲我觉得还 OK 是还行的然后至于水泡的问题我更多的我觉得我可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大概是我这个人什么湿气太重或者是 blah blah 什么别的原因我再想想这个水泡怎么处理可能后面再想想别的办法吧然后后半程我就还是跟去年一样用了

那个奥林巴斯 5 但是其实我会觉得我后半程习的这个选择会有一点点不太合适那个因为我觉得奥林巴斯就是确实是首先什么湿地止滑或者是这种在比较滑的路段去做一些这个防滑完全不需要微底尤其后半程

奥林巴斯唯一就是这场比赛我现在觉得唯一好的点是他唯二吧第一点是他就确实他很他很软就是他这个很厚就遇上港版这种硬的地面他是比较舒服的这是第一点然后第二点是我在 CP8 找人帮我处理一下水泡嘛结果他给我处理水泡的方式就裹成猪蹄嘛都裹成猪蹄了对再穿上袜子我还能塞进去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点

然后奥林巴斯后半程我会开始我会觉得稍微有一丢丢的有点拴角

因为我穿的也是一双相对较薄的羊毛袜然后那个时候就到了 57 左右其实我脚还没有那么肿它只是水泡而已就是给我这个水泡感觉留了更多的空间反正后来回来也是就更多的水泡你也是取决于我跑太慢了我时间太长了我后面后半程 44 公里爬升 3000 我 15 个小时就是这都是感觉你们 100 公里都跑完了我还在后面磨叽呢就这个感觉所以我可能再想如果明年再跑港版的话我后半程会考虑

可能会考虑比如说 Norda 001 这种这种选择可能会更好一点啊大概是写字就这样袜子的话我前半程穿了我还真的是前半程穿的是我从来没有摸过跑的一双越野的袜子而且是我之前一直觉得特别好的一双袜子就是就就那个德国那个 FALKE 的那个品牌它的那个越野的袜嗯

然后后半程我穿了 Smilewood 新买的袜子但是 Smilewood 的袜子我去年就是我知道为什么去年我会觉得奥林巴斯那双鞋就是特别好穿是因为去年我穿的是一个后款的奥林巴斯的那个 Smilewood 的羊毛袜然后我今年换了一双薄的因为我我其实换我现在想我为什么要换薄的其实我换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去年买那双后款的那个袜子腰太高了我觉得腰太高了显腿粗然后我

然后我去后半程换这个薄的是相对来讲它那个药不是特别高的就不会显得腿特粗的那个高度的发色天哪这一复盘感觉全是坑但是也还可以就是至少它就算有水泡它也都吸收了回来我光洗水泡渗出来那个就是组织液都洗半天

也是反正整体港版这个赛道因为太多土了就回来之后那个装备都脏的就有点惊人我后来直接我看都没看直接把鞋就送给京东洗鞋去了我也是今早早上高发的我是昨天土确实大土那个晚上一开头灯前面有人跑就让我想起了 U10B 的那个感觉了那个灯下全是灰对是真的就是那个灯一打开前面飞的全是灰尘哈哈

太夸张了确实整体这个路段就给你感觉哇塞就感觉吸了一鼻子一嘴的土然后当然身上也全都是土就回来一看全是土啊就没有别的这个带回来的遗留的物品啊就是土带着香港的土回到了北京就这感觉

然后说说配件嘛就帽子其实我刚才少说了一个你后半程是不是没有戴帽子对没戴因为戴上头灯就没戴帽子我戴了帽子后半程我戴的就是 Malestone 的帽子因为这帽子就我觉得特别适合 100 公里的后半程因为它完全不阻挡那个头灯的灯光我觉得这点特别好所以我就是为了造型需求然后就 Malestone 的帽子一戴然后好像你们男的没这需求是吧就是反正就那么短的头发戴不戴帽子区别不是很大对对

然后我觉得那个帽子还是值得入一顶的如果大家想在后半程不管发型的话很值得买一个跟你这个装备适配的帽子颜色的帽子吧然后眼镜你戴的是什么眼镜戴的 Viu 是哪一款就是变色的那款就全程都是那款是吧

对对对不过你没有那个近视眼的问题考虑就是出发的时候没有那么强太阳然后中午阳光比较强然后到晚上我不太确定说晚上用灯之后然后我想试试它会不会防止那个白光特别晃眼那种状态但实际上晚上我没带我在 ZP5 存的时候我当时懒了我说算了不带了存进来了就存了前半程前面带了然后就是它的变色让我感觉很好嗯

不是很晃眼然后但是又能看清路我跟你一样我是戴了两款 VIO 就前半程我戴的那个是配了近视镜片的墨镜

那一款的话其实我感觉还是有一点点问题它的问题主要是它的防滑一般就是我会全程不停的在推那个眼镜就会有这个小问题然后后半程我换了也是换了你说的那一款就是透明的变色的因为我晚上还是习惯要戴一下眼镜主要是我意识到我很有可能后半程回去的时候天是亮的笑的

需要这个用眼镜墨镜遮一下所以我就后半程还是戴了眼镜然后后半程戴眼镜没有任何不适感因为我就相当于我前半程没有戴隐形眼镜靠的是墨镜的它的那个就是它的度数嘛然后后半程我就换了隐形眼镜加透明的墨镜就是这是我

摸索出来的对于近视眼的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办法而且就是可能刚才说那个前半程戴的 VU 那款戴镀属的墨镜虽然说它有一点点滑但是我感觉它的那个墨镜配出来之后在比较阴暗的地方也是比较清晰的这点会比 Gooder 好很多就是 Gooder 的那个眼镜就是会进到比较

昏暗的黑暗的地方的时候我就看不清路了就会有一点点炫光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但这款是没有的不知道后续他们会不会有一些改进在防滑上然后后半程戴那个眼镜也比较舒适因为耳朵上其实架了好多东西嘛又是头灯又是帽子又是那个耳机的

特别的多但是因为它比较轻嘛所以就基本上没感无感唯一好像有一点小问题就是我忘了是上坡还是下坡因为那个呼吸会朝上它起了一点雾然后我就对然后我就把那个眼镜往外拉了一下它就好了

可能是因为我贴的太紧了前面可能贴的太紧的原因吧差不多嗯差不多可能眼镜就是墨镜就是这么一个方案就我觉得港白主要是天气比较给力它白天就全都是大太阳所以就不存在说如果说我自己戴了这种有度数的墨镜最后赶上了一个多云或者是阴天的这个情况戴了个这个眼镜眼镜白戴的这种情况啊

也是一个完美的适配了吧适配了我的想法然后那说说头灯其实都说你是不是也是用了 UT27 对 UT27 就大家都用了 UT27 反正我是被你安利的这次用下来体会感受非常的不错之后还是会继续用的想了想能用到头灯的机会大概只有百公里了吧一年又一两次

对要不然所以后来我说我可以借你对 CCC 那次说的是 CCC 吧你要中了借你哈哈哈哈

对我觉得也是啊如果是那个日后就是有这种机会就是大家一年比如就跑一次两次百公里我倒觉得真的可以找朋友借一下头灯就是自己买一个灯然后如果备灯什么的其实就是找朋友借一下就 OK 了我这次其实照明系统我是准备了两套的我第二套那个头灯就是放在就我相当于每一个背包里因为我中间换包了嘛我每一个背包里边都放了一套头灯

然后但是那个 UT27 我是单独准备的就是我本来就想把它当做主灯所以我包里其实我第一个包里背了一个那个 Milestone 第二个包里背了一个 BD 都是做背灯的然后我这个 UT27 我是直接在换装点就直接把它戴上了我当时预计也是我到换装的时候天还没有黑然后我这时候戴灯然后这样两个背包里其实都还有背灯我就不会心慌就相当于

他们说我带了五个灯就是因为有心理阴影去年走完街没电了这种然后我其实还给那个我的手杖配了一个灯因为当时想的是那个流明不太高而且它的续航时间特别长想的就是万一中途头灯没有电了要换电池的情况下我如果需要一个照明的话可能那个手杖上有灯也会比较好一点

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想法结果后来到 CP5 有点手忙脚乱就没来得及给这个手杖绑上头灯然后就落在 CP5 就走了充分说明进入换装点的时候还是需要稍微有条理一点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做但我实际上是给自己写了一个清单的就是 1234567 怎么做但是因为水炮打乱了所有的节奏这个就是就像我有时候说的你自己要有一个

节奏的控制和一些出现问题的预案不然就手忙脚乱了嗯没错是的真是这样嗯然后你也用账了是吧这次咱俩是说好的大家都用了 likey 对对我这个是管包借的然后其实不是那个不省得买或者怎么样是因为我之前啊

对 UTMB 的时候我用那个我自己的 BD 的 120 厘米我总觉得包括在之前在训练的时候自己在西山这边训练觉得因为我更多是上坡用帐然后为了省力这个增加自己爬升的速度和能力所以我上坡用帐多上坡用帐就是觉得帐可以不用按照

那几种标准的公式算出来的高度去买可以相对买短一点而且我自己觉得始终觉得我是属于臂长相对长一点那种因为我经常遇到买衣服袖子短的那种情况然后感觉包括我的臂展打开量的话跟身高的比例也会长一点所以我觉得胳膊比较长我就一直纠结我能不能用

短一点的账就用 115 的就是按身高比如 1 米 76 减去 55 然后大概是 120 其实可以往短的选一点用到 115 也有这种说法就是你上坡用账的话可以选短一点的会有这种说法我就一直就想那个什么但是你去

再买一个吧万一不合适呢我觉得有点浪费了所以正好借着这机会然后借了朋友的那个 Lucky 的 115 她是个女生然后她用 115 正好她那个粉色跟我的那个鞋还都能搭上还挺好的

对然后其实实际上这次用下来我觉得 1.5 的有一点点短上坡的发力不充分对我觉得你至少应该用 1.20 就是我觉得 1.20 是比较合适的就是 1.25 甚至都可以就是 1.20 如果你只上坡用的话我觉得就够够的了 1.15 还是短的

在使用过程中然后包括到后来本身状态也不太好然后后面爬升的时候就去想这个事就觉得我这个用 15 的这样上去然后双臂支撑发力没有在 UTMB 同样的这种很累到后面 130 40 公里之后还在爬这个发力的更充分感觉我的肩膀啊手臂啊使劲儿就是不是百分之百的能把劲儿全使出来就这种感觉嗯

所以觉得可能还是适合 120 包括赛后回来在终点跟土伯跟子晨聊天子晨问我用这张我是用了我说我借的谁谁那个 115 他说不行说短了说你这个身高 120 或者 125 说你 115 肯定短他

他也给了我这么一个答案所以我觉得可能还是按人家那几套公式算出来不管是你身高减去 55 还是说你手臂 90 度垂直然后怎么样还是身高乘以 0.7 这种算法这三个算法出来其实我都是 120 和 125 这个区间

所以还是有科学依据的还是要信信人家自己琢磨了半天没琢磨对对当然自己的体感也很重要你不去尝试这种你不去试你肯定就跟鞋一样你不试试四三再不再试试四四你怎么知道哪个是更合适的对吧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对吧对我这次反正也是后半程又不幸的就像那个红豆侠说的一样就是变成登山拐杖

没有账不行反正以后我本来还赛前跟波神那咨询我说要不我这次还是把账放到 CP5 然后到 CP5 再用后来事实证明还是全程贷账比较好一点因为波神全程贷账了我后来也就效仿了一下全程贷账还是有用的尤其是在可能前半场就稍微出了点问题的情况下上下朋友账辅助一下会好很多就是脚的压力腿的压力都会变小对我觉得就是

其实可以全程因为前面其实爬升说是少但其实也有 2000 多爬升对吧对呃有我印象里那个咱们翻第一座高的那个山 500 多米那是什么山是是是叫鸡公山还是叫什么叫我这嗯嗯反正反正有也有对也有一个挺大的爬升就抬劲啊那些表达反正反正我觉得

除非真的是能力强确实有能力强全程不用仗然后你或者是真的能力再强然后你后半程用仗你前面不用就行但是我觉得不差这一个仗的重量 200 多克 300 克对我就带了精英都带着咱也带着反正前半程山太多了我就不跟你说了就什么西湾山什么这个这个什么牛耳石山鸡公山这推多了就不一一给大家那个科普了大家跑的时候自己干嘛

说完那个头灯我们也可以顺手说一下充电宝反正充电宝这次我也是就是还是用了去年在马博会买的那个耐特科尔的那款碳纤维的充电宝吧好像是 NB10000 我忘了是不是这个系列 NB10000 牛逼 10000

现在才发现它的这个小 99 反正就是前半程没用上后半程反正给手机充满电了到终点还有一些电其他设备完全都不需要任何充电所以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还可以跟大家说一下咱们那个手表的用电量情况我反正我的

我的佳明到 24 个半小时的时候自动关机了所以就是我觉得可能对于佳明的 965 这个手表来讲如果你能 SAP24 的话你的手表电是 OK 的但是对于那个高池 Apex2 Pro 来说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我回来的时候手表至少还剩下 30%还是 40%的电非常 OK 对 而且我那个高池的手表是全程开导航的我那个 S 回来剩了 40%对于 16 个

16 个小时 40 分回来还剩 40%我觉得因为他之前好像我看一下我正好在插对他的那个他给的高度最高 GPS 精度情况下是 30 小时续航然后我全程开导航而且经常切因为我基本我的习惯是正常情况下是在那个导航页面因为我其他数据其实不用太看

我关心我跑了多少也没有意义我肯定是奔着玩赛去我现在跑我知道我自己已经跑了 50 多跟我已经跑了 60 多其实差距不太大所以大概其实心里有个数大概跑多少因为每过一个 CK 都知道所以我不太看我实际的就当时累计的跑的距离包括跑的爬升包括配速我都不太看我可能就是把它停在这个

导航的页面随时需要确认一下路的时候看一眼然后另外是松拓有一个那个叫攀爬助理这么一个功能好像是叫对攀爬助理他之前导进去的那个那个 GPX 轨迹他会把它自动分析成平路缓上缓下

呃抖上抖下都会分分出来之后他呃有一个爬升提醒就是你距离下一段的爬升还有多少米然后等你走到快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他自动变成这一段爬升比如说呃四公里爬呃四百

它会有一个提示然后你滑一下那个滚轮它会变成一个爬升图就一个上坡的图然后你会实时知道你具体爬了这个坡爬了多少爬了三分之一还是一半然后它下面也有那个数据的记录但是实际上这个数据它是根据你轨迹导进器的数据呃

显示出来的就并不是说你实际记录的因为实际记录肯定会有偏差你提前导进去比如说这段路假如说你在数据里显示这段路是 4.5 公里但实际可能这段路你可能去了拐弯走啊可能要走 4.7 4.8 但是它在这里也只显示 4.5 所以可能体感上来说会比你实际走的路要短一点就是你觉得哎

显示还有 300 米到坡顶但是我可能怎么走走了 300 米没到或者走了 400 米了会有这么一点点误差但是整体来说它还是根据之前你的那个轨迹其实我就倒的我还倒的是高迟发的那版轨迹你倒的不是带 CP 点的那个轨迹是吗

是在 CP 点的但是官方给的那个最后的那个修订版我先导进去应该是我看了一下没什么还跟着马上赛前两三天还是几天那个高池不发了一版吗说是包括了什么都有我说那我试试高池这版高池那版就等于相当于在 CP 点我基本上快到对

每过一个 CP 之后它会给我一个到下一个它叫在松拓的系统里它叫航点到下一个航点的距离对正好这个航点基本上会小于或者等于官方给的那个距离比如可能官方这一段是 7K 我的这个航点显示的是差不多 6.8K 左右哦

爬升多少其实大概其实对应只是可能十位数左右的误差吧可能差个二三十米距离上差个二三百米爬升爬差二三十其实就是这样然后等于我我始终我现在怀疑但是我不太去研究这个就是我怀疑可能因为我倒进去了这一条轨迹

所以我整个跑动下来实际的记录下来的它是以轨迹为一个大的基准然后有一点点小的误差所以可能比如像豆豆他跑的切线切的好可能他跑的不到 100 我觉得我也切了我没太绕但是可能我最后就是 102 点多跟官方给出的数据是一样的我觉得我的手表的实际记录也参考了我导入的轨迹的这个数据所以他俩去校对了一下所以可能

不是说百分百的真实但是又没有太大误差是这么个意思对应该差不多因为我看了一下我的那个加明如果最终全记录下来的话因为他也是到 98.4 级就结束了那个时候距离我完赛还有小一个小时时间我基本上就是 1510 至 5 到 17 分钟一公里也就是差了三公里多一点所以正常来讲可能我那个最终记录下来就是 102 多点

我的佳明啊 102 多点但是我的那个高池我就除了我不断的暂停不断的重启然后最终应该是算下是 100 出头 100 点几这样子就是我的两个距离但是我就说这这个时候我就说我可能在佳明高池手表的这个调教上有点问题就是我我的那个按钮就是刚好在我 like 的那个账的万代和

和我的这个手腕之间所以我经常是那个手腕上那个经常碰到那个按键碰到高尺那个按键然后它就暂停了就我这一路上至少暂停了 24 吧就我一直不停的在继续继续继续就这样

很崩溃反正给大家提个醒吧如果大家要用高尺的手表的话就不要把那个按键弄到手腕弯折的地方你看看能不能把它给转过来弄到另外一面就是冲着手指的那一面可能会好一点行那咱们要说说那个耳机吧就咱俩应该都用了同款都用了小鸟耳机这一次我以前比赛其实是不带耳机的但是这次正好有小鸟耳机之前是一般用入耳的然后路跑或者自己训练可能还好会带

但是比赛很少带因为我总是怕那种比如出现我跑错路然后后面有人发现其实提示我喊我我听不到或者是可能我遇到一些危险然后戴着耳机可能有些影响路上的路况啊包括什么情况有人喊啊怎么着还是这种就是对安全因素上的考虑

然后这个小鸟的这个气传导我觉得就是不影响你听其他的声音对然后同时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我觉得其实因为之前有看朋友带其他的那种鼓传导耳机什么的就是它可能会有一些漏音就是它听什么我大概其实能听得到

或者是有一种小噪音然后我觉得挺尴尬然后这个没有而且这个也不受太不太受那个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就是你不用开的声音很大就是避免别人能听到你的内容然后但是你又听不清你听的内容这种情况对所以我觉得这个还挺好的这个首先就是还是呃

我不太专业但是我把它归于为它的音质或者音效的表现吧我觉得不错就是不用开声音很大就能听清楚然后也没有漏音的这种情况这是第一第二就是我觉得确实我戴这个非常舒服整个后半程戴了这么长时间耳朵包括脖子后面就是这个耳后这个耳根后面这个位置都挺舒服的没觉得有这种压迫感或者明显的异物感本身它也很轻而且它那个材质

这种图层是那种比较亲肤的然后出了汗也不滑就一直挺稳的戴在这对这是我对这个耳机最大的两个好处而且它的我觉得续航还可以就是后面我觉得听了挺久的就是后面其实在听因为你本身在运动中非常疲劳然后你一直去听一个东西你听到最后即使自己感兴趣的可能也会有点烦就是我觉得它的续航挺恰到好处正好我差不多烦了

需要他去陪伴我孤独的那个时间段他一直陪着我然后后面我真的累了烦了然后可能是要自己去一边赶路一边去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他正好没电停了挺好是我也是全程带了小鸟本来我是打算前半程带小鸟后半程换成在那个补给点存的另外一个耳机其实我这边手忙脚乱嘛就耳机就没换

然后但是因为我前半程压根就没开机前半程它成了装造因为前半程其实就是忙着各种发微信啊然后对就在群里给大家发微信说涨炮什么的这种然后也没来得及听任何东西而且前半程其实是想相对专注一点就不太想考虑太多其他的事情就是好好跑嘛就没听然后就一直带到了后半程后半程我也是出了

我记得好像我还真是最开始没用上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提前下载好我想听的东西我必须要找一个有信号的地方然后把那个想听的东西下载好了再听所以我其实是过了 CP6 之后才开始把耳机开启的然后开启也是也没听太久我可能全程加材也听了四五个小时反正回来电量还是 OK 的还是有的我就听了一些播客然后听了一些好像主要就是在听播客也没听别的东西

然后就说波神刚才说的那个情况就有人叫你我是真的被叫了就是我从 CP7 出来 CP8 出来应该是 CP7 出来吧要上狮子山的时候我就走错了然后走错了我大概往前走了可能得有几十米接近小 100 米没有 100 米可能就是四五十米吧然后后面就有人喂喂

然后我就一回头他说我他说走错了然后我就回来了就那个时候我在边听东西然后边走边努力的走那个下坡然后就被叫回来了还挺有意思的那块反正就是避免了走错路吧

然后整体来讲音质就是完全没问题我也没有开特别大的声音因为首先路上已经比较安静了你不需要开特别大的声音去那个就是刺激你的耳朵让你耳朵听到就这种我耳膜会觉得很舒服然后再一个就是佩戴的这个敷感是真的很好就全程没有感受到

他会压我因为实际上我在那个比赛之前我在北京跑步的时候我是有一段戴了的但当时我戴的就是我耳朵上先放耳机然后再放眼镜然后再把戴上那个毛线帽就整个压在那那个时候我会觉得哎呀有点个但是这次因为戴的就是正常的帽子所以我就找到这个原因个的原因是因为我戴那个帽子毛线帽他会压耳朵

所以它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搁在你耳朵里边然后又是眼镜腿又是耳机腿的可能这样的会比较有点难受但是戴正常的这种运动的跑步的帽子不是毛线帽不是那种冷帽是完全 OK 的就是几乎无感全程什么感觉都没有就是什么东西都很轻因为眼镜很轻然后耳机很轻

所以耳朵一点压力都没有这点真的非常好而且它因为过分顺滑了你知道吗后来我发现我赛道上好多照片有的时候挂在脖子上然后那个耳机它已经就各种角度卡在我的脖子上有一度因为它太轻了一度我以为它丢了结果一摸还在太好了就这种

就是很无感我觉得这点也挺棒的那音质其实音色什么就不用说了本来想想就是做耳机做这个声学的这种叫什么音响设备起家的吧所以我觉得音效音质这方面就其实在这一系列的耳机里面挺无敌的我觉得如果是听歌爱好者的话真的可以入一个我觉得在这个音

音质的享受上绝对是 next level 这种感觉对对我觉得就是因为刚才你看我总结出就是音效音质和舒适度其实基本上对于运动来说其实这两点能够做好就非常就是完美了我觉得对的是的我觉得挺好的如果后续它能把续航因为有人说觉得续航还是不太够如果后续还这个续航能再提升一下的话我相信它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嗯

行然后呢咱们哦我其实还想说一个突然突然那啥我就真的是强烈推荐大家如果是跑越野跑 100 公里以上的话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买一个号码带号码带对

而且千万不要忘了它真的太好用了就是因为中途如果你要想换装的话或者说有人过来给你撕补的话需要拿你的号码布去做一些事情的话那真的太方便了你只要记住你有这个东西因为号码布本身也很大我觉得大部分人也不会忘记嘛所以就这个号码扣这个东西号码带这个东西太方便了真的就是就是无痛不需要浪费任何时间就可以从一套衣服上换到另外一套衣服上

甚至说我觉得它是不是都可以怎么着的绑在你的越跑背包上就是它真的太好用了就一定要买一定要有对是我你想我这种能少则少能简洁则简洁的在 U10B 之后也这场也用号码带所以我觉得真的还是挺好确实很方便我在 CP5 换的时候就是包一摘号码一摘剩下就不管了因为我觉得这东西它也

昨天咱们聊那个参赛感受其实我后面想补然后那个就是确实大家都在说 CP5 换张点没有更衣室或者你没其实就搭两个帐篷的事大家在帐篷里你休息一会儿你吃东西你可以在外面你有换衣需求你进帐篷换其实也不用太大的帐篷然后我觉得那个位置的空间其实足够可以搭两个帐篷

这一点其实是一个提升参赛感受或者是比赛的作为一个硬件的提升的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一个点对是的然后对于我就是把

包啊然后那个对已经领完那个我到 CP5 的这个节奏是这样先吃因为我通过 UTMB 之后的这个总结就是我觉得我先吃到了之后先吃吃其实也没太多就是饭团海苔那个沾盐那个饭团吃那个然后喝了点水可乐什么的然后吃完之后然后你剩下你去换衣服的时间正好可以让它消化

你不用说吃的非常饱然后马上就出去跑然后就领了包领了包之后然后就在它是个厕所厕所有一侧是靠靠一侧不是那个无障碍的那个大一点我看好多女生她们去那里换衣服然后我就坐在那旁边台阶上有一个小台阶坐在那就东西先

先掏掏完之后把包一摘把号码带一摘就往那里搁就行了我觉得这东西也没人偷这样往那里放然后我就进男卫生间了男卫生间扶着墙就开始换换短裤换背心换完出来再换鞋换袜子这样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号码带非常方便还挺好的在那还被主播老师拍了一张照片正好在换鞋我这放在周浓四面对

对确实是这个真的是然后正好聊到这我补一个大家昨天我看有人说吐槽起点的那个灌水排大队上卫生间排大队其实我是无意间发现因为我们跟朋友拼车到起点到起点之后那个 D 市只能停到那个位置下了之后我看远处有一个

就是类似于小卖部小卖店的那个地儿也有好多人我其中以为那个方向是起点我就看了一下但我发现其实就是个小卖部然后有人跟那儿也有一片停车场的空的区域有人跟那儿换衣服做人生然后甚至买饮料买水然后我说就看大家都往远处那个方向走就再往里走一点是真正的存包和起点等于我到那边整理完之后存完包之后我看

那个卫生间排大队然后周围是热身的我说我就好奇也没事因为还挺早的到了几点多一点点就到了还有点时间我说我走走我就又往回走就往刚下车然后我说左手边空地那个方向然后我碰见了碰见了元导然后他就无意间开了个玩笑说来这热身的都是精英然后我觉得我说这人少空间大然后我看还有个小台阶我说那我正好跑跑这个台阶

看一下这个试一下这个路跑鞋就是适应一下路跑鞋的感受跑这个台阶路啊土路我就往上跑然后我就碰到小游了小游正好从上面下来然后打了个招呼拍了合了个影然后再往上跑是个卫生间没人真的那个卫生间一个就是有人啊就是就不用排队去了上上了台阶之后卫生间旁边还有个小小的空的平台区域有个小亭子还是小桌子也有人跟那整理装备

然后换装啊什么的准备鞋什么的然后但是那个卫生间就真的不用排队而且下来那个小卖部也可以补水如果你不想排队的话你可以在那买水去加水但是我的水是提前一天在酒店就晚上准备东西的时候在酒店我都加好了因为之前有这种经验不管是越野跑还是马拉松其实他起点都会提供加水但是我个人习惯就是提前一晚把自己的东西全都 OK 第二天不管是什么情况哪怕

可能是自己的原因起晚了路上堵车我到了就出发我没有时间去整理东西了但是我这个东西提前一晚已经都弄好了就直接对就搞定就好了是的然后那个如果明年有朋友跑可以听我就是下了车的停车场的左手边上台阶有个卫生间人不多对这个又是一个隐藏发现就是这期绝对是好多干货哈哈

我也是在酒店加好了水我觉得这个还挺重要的我就是想到了起点之后我最多就是上个厕所没有其他任何需要上个厕所存个包然后没有其他需要干的事情我觉得这样就很好然后既然刚才说到了那个换装点我就给跑得慢的同学说一点在换装点需要干的事或者说需要准备的东西吧

因为那个拨审比较快嘛相对比较快所以可能不太需要这么多兴师动众的东西首先我是像我之前说的一样我在换装点准备了全套的就是我要换的东西包括包我包里的东西所有的强制装备也都是一套全新的就是我为了我到了那就是连什么短裤背心然后帽子之类的全换完之后包一杯我就可以走了我唯一就是水没灌因为太沉了

你放那换装包里又怕它破了或者怎么样所以就是只需要给我的两个水袋新的水袋灌一下水我就可以走了就是这是我在那准备的这个全套装备然后另外就是如果没有人来帮你的话最好是在那个换装包里放一个保温毯或者野餐垫这样的话即使没有一个换装区你在外面也可以找一个地方至少找一个地方能让你慢慢的坐下来一下一下的理你的这个东西如果有人的话那可以让那个就是跟你同性别的这个朋友什么的帮你围一下

或者是你买一个一次性的雨披不是一次性那种不透明的雨披你给自己套上然后在里边换衣服也是 OK 的那个绝对安全绝对也够舒适也不用去厕所里边挤尤其是像我这种洁癖你知道我在厕所里换衣服我去年真的受够了我打死都不会再去厕所换衣服了所以我其实就是朋友帮我就是多多姐帮我卷了一个保温毯把我卷在里边然后我在里边很快的换了一下衣服就是这个唯一的缺点就是因为没灯嘛所以那个你换的时候可能不知道正反比如我我裤子就穿反了然后

又重新换了一下然后其他的东西就包括湿巾准备一个因为到了那个如果你换衣服特别黏的话也不太好换下来嘛然后你就拿那个湿巾稍微把自己的身上好好擦一下然后后半程如果女生换 bra 的话我建议换一个不要那么紧的 bra 因为那个如果特别紧的话你穿的时候会非常费劲很有可能会给自己搞抽筋了所以如果还要连 bra 的换的话选一个稍微弹性大一点的可能支撑也不一定会特别好的

这种会比较好点然后就是刚才说了关于换装点出来之后就要强制装备检查的这个点就是他要检查的是保温毯头灯和手机你尽量是在出站前你就把这些东西拿在手里也好或者是把它放到一个比较容易被检查他们容易翻到的地方这样的话你在换装检查这个强制装备的时候也会节省一点时间然后别的可能我就就这些吧

差不多吧再换重点差不多换重点就是因而异吧可能像昨天大家有分享就在那喜欢吃一些想吃的食物提前存的什么的或者私补我觉得就是提前把自己要做的事想清楚规划好像我这次就是想节约时间不想耗那么久那我就是先吃吃了之后然后再换给食物一个消化对消化的时间换好之后也不磨叽存了就走如果要是有

朋友帮你做这些事比如说你到了之后你吃的时候你把荷马布给他他帮你去取包完事你赶紧吃换完他再帮你还包可能又能节约几分钟其实这个东西就是看你是求一个舒适自在还是追求成绩然后你去怎么去合理的但是提前想好这个事我觉得是挺重要的你提前把它规划一下跟朋友商量好对的

实在不行就像我一样我就是给自己列了个条虽然最后没用上啊这是因为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但我觉得其实也是有用的你列出来之后其实你没看你脑子里大概也有一个清晰的流程你到了混沌点想干什么这个我觉得还是有用的行那咱们就到下一话题咱们得快速一点了不然这期大家烦死了好长好长我们聊聊那个补给吧就是说一下这个这次补给是怎么准备的但实际上是怎么操作的吧

对这次我的补给做的非常不好加一对我觉得其实之前我觉得还是就是执行力不够坚决我觉得现在回想起来然后就是执行力不够坚决包括可能赛后回来因为大家可能都觉得虽然不算吹牛吧但是很多人可能觉得

我就跑个小金人是没问题的但是我自己下的体感是其实不能说百分百没问题其实就是不是很确定有这个可能性就是能冲击到小金人但是也不是说手拿把钻一如反掌那种我觉得你应该是一如反掌没有没有我觉得这个赛道对我来说我觉得不是我特别喜欢跑的这种赛道就不是很享受

然后吃的其实就是之前等于准备了差不多 16 个 18 个对准备了 16 个卖上的黑胶不同口味的咖啡因的人参的还有那个甜菜汁的这个一共是 16 个准备前八后八平均分配携带然后具体吃的时候再考虑然后等于家里还剩了两个小的那个卖上就 100 卡的那个之前那个老版本红色包装那种普通胶

还有俩我说那也带着吧带着当儿根据情况就存在包存在那个 CP5 然后根据情况到后面需不需要带然后之前计划就一个小时左右吃一只搭配烟丸和那个电解质液不同的来搭配因为电解质液可能就

就只准备了八个我怕要出汗多不够所以我还加上了点盐丸带上了盐丸这样前面根据情况来搭配着吃但是前面前六个怎么说前六个小时执行的还挺好的

后面有点没想清楚就是我觉得吃了常规食物之后这个能量胶是不是要正常吃其实是应该正常吃就是你吃的能量你吃的那些常规食物不管是饭团也好吐司也好然后它没有那么快的转化效率对那个转化效率很低能量的转化率

对它只是帮助你的胃做一个工作运动给你补充一点能量但是它的对于你长距离高强度的运动来说其实它是杯水车薪的所以我当时就有点有点怎么说没想明白然后觉得这个可以往后推一推也可能跟自己考虑后面难我想把胶留到后面多一点我争取可能前面吃六只留十只给后面吃

是这么想的就是上山的时候不行上一个爬升可能我就顶两只脚到那个时间就不看时间了就是看体感了没劲了吃没劲了吃我其实是这么想的是留到后面

但是这样可能一下就把我的补给的规律或者策略打乱了这样就是在纠结是不是推 15 分钟吃还是推半个小时吃然后是不是刚才可能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平均一小时吃一只到现在我吃饭团了我是不是要这只我要等到第五小时 15 分再吃或者五小时 30 分再吃就乱了就纠结了导致后面的补给就完全乱套了

到补给站也不知道该吃多少饭团合适或者是吃薯片啊怎么吃合适然后再加上可能确实前面跑的有点开心有点欢快觉得还挺好跑的然后加上对路跑鞋这个也没大问题对吧崴两下虽然崴两下脚但是问题也不大所以就是后面的补给有点还是就是乱了这个节奏乱了导致到 CP5 之后吧出来之后

就不太想吃东西可能也跟确实跟疲劳有关系然后加上出来不太想吃就是能量胶也不想吃常规食物也不想吃然后有那种没有有一点点想吐的感觉但是没到吐的那个地步就是有一点恶心那种情况就是感觉就是明显的胃不太工作了这种情况

所以这次这是过程吧然后结果就是觉得后面几乎没吃能量胶因为我后来回来一数背回来了一共 18 个胶我背回来了 12 个背回来是一个那你没吃几个就吃了 7 个对一共吃了 7 个可能前面吃了 6 个最后就是上大马上又再吃了一个

就等于吃了七个胶应该算是我一个马拉松还吃七只胶是好少对所以说对这个就这次补给确实挺失败的然后总结了一下回来那个家属说说你下回别只带一个品牌的胶你几个品牌就是你试过的两三个品牌你换着口味的吃这样第一能解决你对吃一个品牌

两个口味的这个腻感这个你能换着口味吃说你看德德老师每个牌子甚至一个牌子一只一个口味一只他换着吃每只都是新口味就是能缓解一下这个感受然后我觉得确实有道理可能下次多考虑准备不同品牌或者是不同口味的多准备这次几乎就是两个口味确实到吃到第四五只时就已经吃烦了有点吃烦了嗯

恶心了然后再加上我觉得就是对补给策略的还是你的其实这次主要还是放了昨天吐蕃说我就是没努力对就是没那么坚决觉得 18 以内也能接受所以后面都放了

要是执行能力再强一点然后坚持顶这个交哪怕后面不够了再说不够了你前面先顶着然后这个补给策略还是贯彻的从最开始想的那个一小时就这么贯彻下来也行可能不一样的结果但是也是一个经验吧我觉得这就是可能为什么

比赛这么辛苦大家每个人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感受但是每个人完事之后还会去包括看完四镜这个事我也考虑这么痛苦为什么第二年还会去参与可能就是因为在比赛中不管是你个人还是周围其他的人都会

包括最近就是这昨天那个八千老师发了他那些照片嘛他的公众号发了我看照片不同的照片每个人的表就表情啊他就是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然后整个比赛里有很多很多故事我觉得这个是是这个

比赛中的一些乐趣对就很有魅力的地方我就是属于你说的类似德德老师那种我准备了 16 根胶然后 16 根胶大概有 10 个品牌但是我吃到最后我感觉最好吃的就是 Moulton 它最好入口最容易吃就吃的时候一点负担感没有甚至觉得口感还特别好

然后其他的胶就是要么糊嘴要么味道具奇怪就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吃了一个我在欧洲买的它叫盐胶它叫什么 salt gel 然后但是它也是那个就是有 energy 的有这个能量的有卡路里的我吃的时候我那个胶最后吃怎么吃那是我吃的最后一根胶那个胶我吃的时候就是

我一共分两口吃的然后吃完一口用水涮进去再吃第二口再用水就当药吃了就生吞的真的太难吃了我后面一直在后悔说为什么不多带几根 mountain 为什么要带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胶我发现短距离你是没有办法检测出哪个胶好吃哪个胶不好吃的但是到了长距离你就会检测出哪个胶是最适合你的我们回来之后我豆豆龙然后德德老师我们都一直认为 mountain 最好吃

就是是最容易吃的啊而且就是它的能量密度什么的也都 OK 就吃完确实是立刻有劲的那种嗯这是能量胶然后电解质液你不是也喝了吗我喝的你给我的那个麦胜那个电解质液然后我还买了一堆纸垫最后结果就是我发现麦胜的那个我真的有点接受不了因为它一股中药味就我我喝上之后我就说嗯

这是什么中药然后我可能是喝了一支还是两支但是那个直电的那一款就绿色的绿色袋的那个好像是薄荷味的我在晚上困的时候一直在喝那个就我感觉它喝完之后能让你清醒十秒钟呵呵

有点用啊然后前半程我也一直在喝指电就我觉得还 OK 就是至少这次没有出现什么当然我之前也很少出现比如抽筋什么样的这些情况就绝对没有电解质失衡但是因为今年本来就不热所以它是不是真的是电解质液起的这个作用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特想特想说的是我这次

用泡腾片真的太爽了就电解质泡腾片真的太好喝了就是我后半程就是从 CPU 出来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壶里面用电解质泡腾片另外一个壶里面是那个能量饮料就是那个碳粉类似那种东西吧就是

mix 还是什么 tailwind 的那个碳粉然后那个就是那个能量饮其实就就没什么特别多的感觉就是比清水稍微糊一点仅此而已然后我这个时候再喝一口那个电解质泡腾片那个水哇巨清爽然后立马嘴里都舒服了味道特别好就我这次用的是在美国买的 UNU 这个牌子应该是这么这么这么念吧这么牌子的泡腾片真的非常非常好后来回因为我还分给了德德老师一半他也说那个特别好喝

嗯这个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我觉得这个电解质泡农片应该是个很好的东西我以后还会再尝试一下然后再跟大家分享吧然后再一个就是我不是带了很多能量粉吗带了什么那个就是那个 Bix 的然后还有什么那个 Tillwind 的还有这个 Mountain 的我在家翻了一包 Mountain 的 Mix360 320 结果那个我打开一看我本来想赛前冲一包的我一看那个保质期已经过了四年了我有点不太敢喝哈哈

后来我就没喝然后赛前我还是喝了那个 Piller 就是我说的那个恢复和助眠的那个真的非常我真的感受非常好就是我虽然赛前那晚上只睡了五个多小时但是其实我早上醒来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疲惫感就我没觉得说特累因为有时候你睡得少之后晚上睡得比较晚早上起得比较早的话你会很难受但那个我真的喝完之后没有感受就是没有累的感受

所以我觉得多多少少它还是有一些作用的然后我还带了很多能量糖我后来就没再吃胶吃不下胶的时候我就是用能量糖去顶的因为我感觉那会儿我可能有点低血糖我就是那种低血糖的那种晕和困吃了能量糖之后立马就会缓解所以我估计反正多多少少应该是低血糖了能量糖这个东西

虽然还算比较好吃也能提供比较多的能量但是它真的不如软糖之类的那种常规的糖好吃所以我觉得我下回可能会带点常规的糖然后在特别无聊的时候去吃一个这样子

他那个补给站那个盐糖你吃了吗那个我没吃因为我自己带了好多盐糖后来我都没吃盐糖好吃吗他的那个不太好吃我觉得没有什么就跟之前咱说日本的那个盐糖完全是两个东西它就是个柠檬糖硬的那个对硬的类似于柠檬口味的糖然后说能提供盐分我吃了

一般好歹都没在吃对那个去年是有咱们吃了日本那种盐糖的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换成了这种所以我一个都没吃因为我一看那个包装我心里想就应该它是硬质的那种就咬不动的那种那种盐糖而不是说我想吃那种盐糖后来我就没拿

这个地方就要吐槽一下最会提供的那个 energy bar 真的是 bar 它提供的是那个 oversteams 的那个 bar 就那个能量棒哇塞巨难吃就是跟吃那个橡皮似的就那种感觉我没吃

我喝它那个能量粉我觉得还是冲的浓度包括混合的这个溶解度不够就是可能有的站家上喝的感觉跟水一样有的站是偶尔能喝出点味道感觉后来我就算了我等于就是一壶白水然后一壶可乐这样

哎呀反正下回我肯定不会再吃他的能量棒了真太难吃了就是难吃到家了而且我跟不急站的大姐交流一下她也觉得为什么不给提供胶呢提供这个棒因为她看我吃的特别艰难你知道吗就是我就是在那一口咬然后想咽咽不下去因为他太就是他太橡皮了呵呵

真的无法吃下去基本上就是能量补给这块反正大概带了这些后来也是真的一整个吃不下反正这个能量补给的方案我觉得大家还是要提前做提前做并且贯彻下去执行下去对 是的行 那说说有啥特别的准备吗你是不是没有啊

好像没有没什么特别赛前针对这个耐热训练也没用上也不热对然后特别准备那可能就是路跑鞋然后提前拿机贴打脚这个算是因为之前几乎就是因为跟腱有一点问题就是只贴跟腱然后脚踝没打包括 UTMB 我都没打脚踝就这次我是打了脚踝我觉得确实管用了

我觉得这次如果复盘下来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对能量的补给做的执行的不是特别没坚持的执行下去导致了这整个就是提前放了你觉得没劲了那就算了放了吧就这样了对如果要是有机会可能现在是想试试但是也得看具体的体感那没准可能下一次再跑那感觉天气特别热呢对吧那没必要去拼再受伤或者再出什么中暑这种意外

所以这种都是就还是像我刚才说的其实每一场比赛都有很多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故事在比赛里对就是这就是他的魅力我倒是有一些非常奇怪的东西准备了比如说我准备了在日本买的盐渍梅子真的太提神了差点给我酸死你知道我特别困的时候就除了刚才能量糖之外就是这个梅子就是我吃一个之后我就是立马眼睛就睁得像同龄似的

真的巨酸然后巨咸就是在你的这个舌头下面就感觉它要炸了一样就是有提神的效果然后不是还在那个 MSR 买的不是在那个 Fanshop 买了 MSR 的叉子跟勺子一体的那个东西虽然我就是我是背了一路没用上但我在终点用上了终点吃乌冬面的时候用上了好用以后我都要背着然后那个我还贴了法藤

体会不到效果因为后半程我就不是疲劳的问题主要是脚太疼了所以就是疲劳感也没啥感觉但是我因为我没贴完所以后面我可能还会继续贴呵呵呵

然后我还贴了就之前去日本的时候说的那个能贴在身上的补给就是三个小圆片到就是我是在那个旗舰那边贴的吧就是出发前贴的然后到了 CP5 就丢的只剩下一个手上一片了也没感觉到他给我补给了然后大肃说这个是心诚则灵那可能我心不够诚吧大概

非常奇葩的一个东西但是确实没感受到它的作用然后还准备了薄荷糖但是后面没来得及从一个东西里放到换装包里所以就忘拿了没吃上这个有点稍微有点遗憾吧

再一个就是准备了快挂就为了把那个软水杯挂在包上其实我觉得挂在包上比我塞在包的哪个角落要好很多因为它挂在包上反正每个补给站我都要用所以它就特别好使但是如果是我塞到某个角落像我进了宁海的时候我就一度以为我的那个

软水杯丢了其实我是给它塞到了我的那个背包的深处其实我再往里抠一抠我就能拿到但是我抠半天没抠着我就以为丢了所以这次我挂在外面就特别方便随时就是能看到它然后随时可以取用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点就是用快挂把软水杯挂在背包上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吧差不多没了行那咱们是不是也就关于港版的装备类分享也就差不多这些

对差不多然后终点我就存了点厚的衣服和长裤用上了对对对这个也是对终点大家可以存一些其实可以存拖鞋我觉得大部分人出来之后脚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存个拖鞋其实是挺好的然后还有就是保暖的就是不管是保温毯还是说你存一个那个可以压缩的羽绒服之类的这种都是挺有用的对其实是我存了一个人

猫台的那个渔民服嘛然后存了一条敞裤存了一双拖鞋这是完事都换上了都用上了然后就像你刚才说的我要是存衣服餐具或者碗筷可能就更好了因为我是挺想吃那个面的但是没有没有加上

只能吃热狗说实话热狗哎呀就一言难尽它的热狗跟它赛道上的那个吐司真的一言难尽就又干又噎不好说什么那个热乌冬面确实看得挺好而且它好像乌冬面里还是放了海带什么豆腐就那些东西对对对我其实还挺想吃它那个就类似于炸豆腐的那个东西好吃我吃到了哈哈

但是我就吃了吃了俩热狗喝了俩啤酒我没喝上啤酒但是那个热狗我也吃到了我吃到的是没有狗的热狗就是只有面包然后他就把那个豆腐和海带就是乌冬面里的豆腐和海带给我加到那个热狗里给我然后我吃了也还行吧因为这样它就润了一点不像你吃那么干巴了

其实重点之后长记性重点不行存个碗筷要的要的因为现在大部分比赛就是最后结束你看 OTMB 也很简单如果你没有餐具的话它是提供的热狗但是你要是吃别的其实也不太提供你餐具你要是有的话也可以吃是的是的嗯

行那关于港版的装备类的观察和分享我们差不多就聊到这了希望对大家日后去准备港版或者说其他的百公里能有一定的帮助吧那我们就积了大德了下回小金人那咱们就下期我们再见下期我们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可能大家更感兴趣的买卖版的部分好的拜拜拜拜